南通如東很久以前是什麼地質
⑴ 南通如東這個地方怎麼樣
你指哪方面呢?經濟一般,南通地區算倒數。靠海邊,海鮮挺多的。
⑵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南坎鎮歷史有多久
歷史沿革
如東地區古時大都未成陸或是長江口的沙洲,至距今6000年時,江海淤積,沿海逐步出新一片古沙洲群。至西周,古沙洲群逐漸漲接為一片卵形沙洲,史稱為「扶海洲」。
春秋時,如皋又叫鄖,又名發陽、發繇口、發繇亭,屬吳國。戰國時,改屬楚國。秦時,屬九江郡。
西漢初,為吳王劉濞封地,屬於海陵縣。此時,扶海洲范圍大略南至今如泰運河一線,西抵丁堰、栟茶一線,東、北在范公堤以內。劉濞「東煮海水為鹽」,開淮區煎鹽之先河,如東出現第一批「鹽丁」[2] 。
三國時期,江淮為曹吳戰爭前線,曹操遷徙江淮地區居民,海陵縣成為隙地。
東晉時期,屬廣陵郡海陽縣。太元七年(382年),扶海洲與大陸間的小芹河淤塞,終與大陸連為一體。義熙七年(411年),分廣陵郡而設置建陵、寧海、臨江、蒲濤、如皋五縣。
北周時,廢蒲濤縣,並臨江縣入寧海縣。如皋縣隸屬於海陵郡。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如皋縣並入寧海縣,隸屬於揚州總管府(605年改為江都郡)。
唐朝,大和五年(831年)設置如皋場,隸屬於海陵縣。此時扶海洲擴張演變為唐廖角咀,其地屬淮南煎鹽場亭。開成年間,掘港亭、郭補村(今馬塘鎮)始見於典籍。
南唐保大十年(952 年),升如皋場為如皋縣,隸屬於泰州。後周世宗年間,如皋東部海岸縣形成馬蹄形海灣,後稱賣魚灣。
北宋初,如皋縣隸屬於淮南東路泰州軍。宋朝,范仲淹等在蘇中沿海等興修海堤,蜿蜒至如東,史稱「范公堤」。如東陸域范圍也大致穩定下來。兩宋時期,栟茶、豐利、馬塘各場相繼建立,掘港立有營寨,豐利設有水軍。
元代,如皋縣隸屬於揚州路泰州府。元朝掘港場楊家畈一帶鹽民響應張士誠起義,北上與張部會合轉戰江淮蘇南。
明代,如皋屬於揚州府泰州。洪武年間,在掘港建「備倭營」,設東營和西營,派重兵把守。嘉靖年間,如東地區官民多次與倭寇交戰,涌現出楊縉、邱升等抗倭名將。萬曆十九年,朝鮮壬辰戰爭前夕,掘港營招精勇千餘人防備倭寇,明代駐軍達到鼎盛時期。掘港等地逐步繁榮。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置江蘇省,如皋屬江蘇省泰州。雍正二年(1724年),屬通州。清朝時,如東地區先後迎來沙地人、太平天國戰爭難民等移民。眾多移民的到來,促進了沿海鹽業的大發展,掘港場等四大鹽場收入在清代前期佔到全國鹽業收入的七分之一。
民國初年,如皋縣先後隸屬於蘇常道和淮揚道。1927 年,廢道存縣。1933年,屬江蘇省第四行政督察區。1938 年3 月19 日,日軍占如皋城,如皋縣政府先後遷往李堡、豐利、馬塘。
1940年冬黃橋決戰後,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東進掘港。11月下旬,於馬塘鎮和平接管國民政府如皋縣政府,並分縣,東部為如皋縣(如皋東鄉),西部為如皋西南行政公署,後升為如西縣。1941年起,如皋縣隸屬於蘇中第四行政區。1945年秋,如西縣復名為如皋縣;如皋縣易名如東縣,隸屬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專員公署。
1949 年後,如東縣隸屬於蘇南行政區南通專區。1953 年後,為江蘇省南通專區。1968 年後,改稱江蘇省南通地區。1983 年,江蘇省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並,如東縣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
⑶ 我想知道南通如東的一些歷史
◇838年(唐開成三年)七月,日本天台宗高僧圓仁大師(註:日本最澄法師弟子,最澄法回師曾入唐師從行答滿大師,後回國創建日本天台宗)隨日本第十三次遣唐使藤原常嗣來到中國,求法巡禮,在如東沿海擱淺,曾在如東一帶輾轉,途經掘港,拜謁國清寺,瞻禮道場,參拜祖師,在寺中住歇半月有餘。回國後,著《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書中多處提及掘港及國清寺。
◇1645年(清世祖順治二年),如皋(當時如東屬如皋)的民眾反抗清朝的剃發令,陳君悅等人發動起義與清兵作戰,後被鎮壓。
◇1938年,中共江北特委到如皋(東)何家灶,建立淮南鹽管地區第一支海上地方武裝:鹽民自衛隊。1941年4月,新四軍在何家灶創建海上武裝部隊:蘇中軍區海防大隊。1942年11月,建立蘇中軍區海防團,團長陶勇兼,團部設在何家灶。1943年11月蘇中海防團在何家灶發展壯大為蘇中海防縱隊,司令員陶勇兼。1945年10月海防縱隊組建為華中海防縱隊, 浙東海防大隊北撤蘇北後及蘇北鹽阜海防大隊先後歸華中海防縱隊領導。是為共和國海軍之發源。
⑷ 你們知道南通的如東嗎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 城市概況 美麗富饒的如東縣,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地處東經120°42′—121°22′,北緯32°12′—32°36′,東面和北面瀕臨南黃海,西部與如皋市接壤,西北與海安縣毗連,南部與通州市為鄰。如東縣總面積1872平方千米。2004年底,總人口108.46萬人。 如東縣轄15個鎮:栟茶鎮、洋口鎮、苴鎮、長沙鎮、大豫鎮、掘港鎮、兵房鎮、馬塘鎮、豐利鎮、曹埠鎮、岔河鎮、雙甸鎮、新店鎮、河口鎮、袁庄鎮,縣治為掘港鎮。 縣境陸地西起河口鎮曹家莊村西端,東止如東鹽場東堤,長達68公里;南起掘港鎮朱家園村南河界,北止拼茶新墾區,寬達46公里。全縣面積(不包括海域)1872平方公里,人口110.11萬(2002年末)。從空中俯瞰如東縣,宛如一隻「巨掌」,遏住了黃海巨濤,橫按在遼闊的江海平原之上。而由岸灘處向大海伸展的一條條輻射沙脊,則是「巨掌」的「手指」。沙脊間的深槽可通海船,其最深處位於西太陽沙外側爛沙洋,水深16-25米,為優良深水港資源,可建15-20萬噸級深水碼頭。 人文地理 如東大部分地區屬於淮語區如泰片,在歷史上屬泰州管轄,後被人為劃入南通,南部兵房鄉屬於北吳語區。在語言上又分東路區和西路區,東路區保留了更多的明代古音,是重要的語言活化石區域。近年來,隨著如東經濟發展,淮語音色也再不斷消褪。 歷史沿革 如東古代為海洋,唐代時逐漸成為陸地,唐將薛仁貴在此駐兵,是馬塘鎮得名的由來。北宋始設栟茶、豐利二鎮,范仲淹所修「范公堤」貫穿全境,至明代逐漸繁榮,掘港有「十里小揚州」之稱,佛教興盛,廟宇眾多,至滿清始廢。 文化名人 徐述夔,栟茶鎮人,著名的反清文人,,因不滿滿清暴政,曾做:"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復杯又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擱半邊」,「毀我衣冠皆鼠輩,搗爾巢穴在明朝」等詩句懷念明朝,痛斥滿清,被乾隆開棺戮屍,株連十族,罪及師友,為滿清四大文字獄之一。 自然環境 如東縣有著優良的自然環境。陸地是典型的濱海平原,地勢基本平坦,略呈西高東低、南高北低之勢,高程一般在海拔3.5—4.5米之間。氣候屬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受海洋的調節和季風環流影響,一年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是最宜於人類生活和作物生長的地區。縣境內土地肥沃,水草豐盛,林木繁茂,田園蔥蘢,盛產棉糧果蔬。如東曾三度突破皮棉總產百萬擔大關,在全省獨領風騷,享譽全國,受到國務院表彰。如東還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商品瘦肉豬基地先進縣,全國山羊板皮出口先進縣,全國水利建設先進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鳥瞰如東大地,河渠縱橫,田園平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遼闊的「巨掌」上堆金砌銀,流光溢彩,好一個蘇中「小江南」,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如東海岸綿長,灘塗寬闊,兼具漁鹽之利.除糧、棉、油、繭、豬等農副產品資源外,廣闊的海域和灘塗帶來了取之不盡的財富。全縣海岸線長達92.42公里,灘塗面積104萬畝。1951年後,經過全縣人民12次圍海造田,已匡圍灘塗36.1萬畝,被人們譽為「第二如東」。近海資源十分豐富,有各種淺水貝類50餘種,其中被譽為「天下第一鮮」的文蛤,年出口6000多噸,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基地。此外還有「西施舌」、竹蟶、泥螺、蚶子、蛤蜊、相思螺、角螺等。常見魚類則有百種以上,而以黃魚、鯧魚、馬鮫魚、鰳魚、鯔魚、鮸魚、刀魚、板魚、箭頭、河豚等最為知名。蝦蟹類出名的則有紅蝦、白蝦、對蝦、金鉤蝦以及梭子蟹、大青蟹、關公蟹等。被譽為「軟黃金」的鰻魚苗以及以海產為原料深加工的紫菜、烤鰻、蝦米、文蛤干(粉)、「醉八鮮」等則更是風靡海內外。在如東綿長的海岸線上,大汛海潮直抵岸腳,海水水質在2.7-3.8波美度之間,一立方米海水可產鹽27.5公斤。全縣1.6萬畝鹽田,年產高品質原鹽3萬噸。 旅遊資源 「如東人煙之初,即為漁鹽之始」,如東因海而生,傍海而立,當地人也因海而得福。自古以來,如東就流傳兩句民謠:「黃海灘上處處寶,金牛天天出一條」。一代名相文天祥曾在這里寫下「風起千灣浪,潮生萬頃沙。春紅堆蟹籽,晚白結鹽花」的詩句,清人佘儀曾亦有詩雲:「海氣江聲入望偏,平沙淺渚雜人煙,東風早晚桃花汛,鮭菜如泥賈客船」,如東海產的誘人魅力於此可見一斑。如東廣闊的灘塗還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煙波浩淼的南黃海,一望無際的沙灘,迷人的海濱風光,古樸的漁村風情,使中外遊客流連忘返。而正在開發之中的東方大港--洋口港,將結束南通「有海無港」的歷史,實現南通從江河時代到江海時代的歷史跨越。 經濟發展 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大地上,如東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圍海造田的光輝業績,甲冠天下美味海鮮,遐邇聞名的田園珍品,富有情趣的特色旅遊,不僅使如東人引以為豪,而且令四方來客大開眼界。如東物華天寶,大自然賜予的各種原生態物產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資源寶庫;而如東更是地傑人靈,當代如東人正以前所未有的氣魄在這塊富饒而古樸的土地上用大手筆繪就新篇章。 如今,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如東大地,富饒的資源不斷得以開發利用。歷史跨進了新世紀,如東經濟也正在實現歷史性跨越,正由農業、漁業大縣向工業強縣發展。目前全縣已形成以紡織、醫葯化工、機械、電子信息、輕工、海洋生物等骨幹產業為主導的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並且擁有亞洲最大的毛巾、防護手套和鐵鏈生產及出口基地。新建的工業園區內,一座座工廠鱗次櫛比,一批批外商紛至沓來,投資環境不斷優化,一個大開放、大開發、大發展的熱潮正在形成。全縣產業經濟參與國際大循環的格局已初步形成,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曾多次躋身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2003年國家公布的全國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中,如東縣又榜上有名。此外,如東還是全國百家明星縣、全國科技、郵電百強縣、全國計劃生育先進縣、全國廣播電視工作先進縣、全國民間繪畫之鄉、江蘇省小康縣。如東交通便捷,五條省道穿境而過,縣城離興東機場僅半小時車程,蘇通大橋建成後,如東將納入「上海2小時經濟圈」。如東還是全國基礎教育強縣,江蘇教育位居全國前列,而如東教育質量又在江蘇居先……如東大地正如日東升,顯示著喜人的前景和蓬勃的生機。 當你站在范公堤上極目遠望,堤內良田萬頃,五穀飄香;堤外海塗無垠,聚金斂銀。這里糧多,棉多,海產多;物美,景美,人更美。如東這個最早對外開放的沿海縣治,好似黃金海岸上一顆璀璨明珠,將那無限風光盡收「巨掌」之中,並將江海富庶之地的不盡寶藏奉給世人。
⑸ 江蘇南通如東縣的地名來歷
如東古為海洋,由於長江和黃淮兩河流沙的沖積,陸地面積越來越大,後為如皋縣一鄉,位於如皋縣東部,(1945年)秋,如西縣復名為如皋縣;如皋縣易名如東縣,隸屬南通市管轄。
⑹ 江蘇南通如東是個好地方嗎
是的,如東縣位於北緯32°12′~°36′東經120°42′~121°22′。地處江蘇省東南部,南通市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南部與南通市通州區為鄰,西部與如皋市接壤,西北與海安縣毗連,東面和北面瀕臨黃海。縣境西起袁庄鎮曹家莊西端,東止如東鹽場東堤,長達68公里,南起掘港鎮朱家園南河,北止栟茶新墾區,寬達46公里。全境總面積1872平方公里(不包括海域),其中陸地面積為1702平方公里,水面面積為170平方公里。2006年,全縣耕地面積為10.44萬公頃。如東縣素有黃金海岸之稱,境內海岸線全長106公里,佔全省的九分之一,全縣海域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里。縣境之內地勢平坦,屬典型的平原地區。地面高程(以廢黃河為基地)一般在3.5米~4.5米之間,中部沿如泰運河一線則在5米左右。
全縣轄15個鎮,3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3個居民委員會,218個村民委員會,面積1872平方公里。
全縣有31個少數民族,人口3646人,分布在15個鎮,其中侗族人口最多,佔少數民族總數36.5%。少數民族有侗族1694人、苗族1310人、土家族100人、水族74人、布依族73人、白族63人、壯族60人、回族48人、彝族44人、瑤族42人、朝鮮族22人、蒙古族21人、滿族20人、藏族9人、仡佬族9人、傣族7人、維吾爾族6人、黎族6人、仫佬族6人、畲族4人、達爾族4人、高山族3人、土族3人、僳僳族2人、鄂倫春族2人、哈尼族1人、毛南族1人、普米族1人、鄂溫克族1人、京族1人、獨龍族1人,其它未識別民族8人。根據《南通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統計,全縣常住人口在2010年底達99.6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4325人,其中出生人口5701人,死亡人口6863人,人口出生率 5.39‰,人口死亡率8.01‰,人口自然增長率-2.01‰。
如東屬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長,季風明顯,溫和濕潤。境內地勢平衍,林木繁茂,土地肥沃,田園蔥蘢。全縣有農用地14.33萬公頃,建設用地3.13萬公頃,水域面積1.70萬公頃。境內水資源豐富,降雨產生的地表徑流量5億立方米,年引長江水5.9億立方米。境內地下水分布面廣,水量豐富,水質上乘。農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棉花為主,兼有油料、蔬菜、瓜果等。如東曾3度突破皮棉總產百萬擔大關,在全省獨領風騷,享譽全國,受到國務院表彰。如東還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商品瘦肉豬基地先進縣,全國山羊板皮出口先進縣。如東近海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最大的文蛤和條斑紫菜生產和出口基地。2007年,如東縣被評為全國海鮮之鄉。近海內有各種淺水貝類50餘種,其中被譽為「天下第一鮮」的文蛤,年出口6000多噸,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基地。此外還有「西施舌」、竹蟶、泥螺、蚶子、蛤蜊、相思螺、角螺等。常見魚類則有百種以上,而以黃魚、鯧魚、馬鮫魚、鰳魚、鯔魚、鮸魚、刀魚、板魚、箭頭、河豚等最為知名。蝦蟹類出名的則有紅蝦、白蝦、對蝦、金鉤蝦以及梭子蟹、大青蟹、關公蟹等。被譽為「軟黃金」的鰻魚苗以及以海產為原料深加工的紫菜、烤鰻、蝦米、文蛤干(粉)、「醉八鮮」等則更是風靡海內外。在如東綿長的海岸線上,大汛海潮直抵岸腳,海水水質在2.7~3.8波美度之間,一立方米海水可產鹽27.5公斤。全縣1.6萬畝鹽田,年產高品質原鹽3萬噸 。20世紀80年代,開辟「海上迪斯科」(灘塗踩文蛤)和「空中交響樂」(灘塗放風箏)兩個特色旅遊項目。15萬~20萬噸級的洋口港,是江蘇境內優良的深水港資源。如東是馳名中外的狼山雞故鄉,狼山雞被列為世界八大名雞之首,曾參與育成不少國際知名雞種奧品頓、澳洲黑等。1872年,被引入英國,為國際標准雞種,世界家禽業的寶貴基因,入選世界優良雞種標准圖譜。在野生動物中,有黃鼠狼、狗獾、水獺。20世紀60年代,黃鼠狼皮出口名列全國第二。可入葯的枸杞子、龜板、蟾酥、地龍等野生生物有200多種,如東大米名聞遐邇,還有優質蠶繭、蔬菜、家禽等。
全縣共組織申報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46項(其中國家24項,省69項,市53項),立項74項(其中國家13項,省28項,市33項),爭取上級無償撥款496萬元,科技專項貸款1.32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產值72.56億元,同比增長69.3%。新培植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星火龍頭企業1家,國家級重點新產品3個,省級高新技術產品5個,國家級火炬計劃3項,國家星火計劃3項,省級火炬計劃7項,省級星火計劃5項,獲南通市科技進步獎15項,培植產學研合作示範企業40家,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簽約項目37個,組織星火培訓2146人次。863科技成果項目和國家重點星火計劃項目落戶如東實現零的突破,啟動建設科技創業園新園。被列入省知識產權試點區域,全縣申請專利476件,授權專利116件。全縣企業開發新產品248個。
金蛤島如東地方旅遊以海洋風光和海鮮美食為特色。「海上迪斯科」和「空中交響曲」是當地頗負盛名的特色旅遊項目。由洋口港開發帶動的濱海風景觀光帶也越發成熟,沿海主要旅遊休閑景點有:國清寺、東升國際高爾夫球場、海印寺、風力發電場、金蛤島、黃海大橋、太陽島等。
如東當地政府為推進縣域形象,提出「東方深水大港」、「綠色能源之都」、「黃海旅遊勝地」三張名片。
國清寺
國清寺國清寺在如東縣城掘港鎮開發區的東南部。據史料記載,如東的佛教源於東漢。掘港國清寺與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一的浙江天台山的國清寺同宗同法系,均屬於天台宗。浙江的國清寺為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由佛教天台宗開山祖師智顗(yǐ)(亦名智者)所建,智顗法系的第十祖、天台山修禪寺座主行滿大師在唐元和年間(公元806 - 820年)來到如東,歷時十四年按照天台山國清寺的建築風格創建了掘港國清寺。
掘港國清寺在五代、宋、元年間,屢遭兵燹之損,直至明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僧紹崟(yín)、可良募化重建,並立碑為記。後經清、民國兩代多次重修增建,古寺已具規模,別具一格。1960年7月,掘港國清寺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68年底,大雄寶殿和天王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全部拆除(註:藏經樓已在解放戰爭中被拆除),就這樣,千年古剎盪然無存。
九十年代初,掘港國清寺異地重建,由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親題寺名。
編輯本段
歷史文化
歷史
◇公元838年(唐開成三年)七月,日本天台宗高僧圓仁大師(註:日本最澄法師弟子,最澄法師曾入唐師從行滿大師,後回國創建日本天台宗)隨日本第十三次遣唐使藤原常嗣來到中國,求法巡禮,在如東沿海擱淺,曾在如東一帶輾轉,途經掘港,拜謁國清寺,瞻禮道場,參拜祖師,在寺中住歇半月有餘。回國後,著《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書中多處提及掘港及國清寺。
◇公元1645年(清世祖順治二年),如皋(當時如東屬如皋)的民眾反抗清朝的剃發令,陳君悅等人發動起義與清兵作戰,後被鎮壓。
◇公元1938年,中共江北特委到如皋(東)何家灶,建立淮南鹽管地區第一支海上地方武裝:鹽民自衛隊。1941年4月,新四軍在何家灶創建海上武裝部隊:蘇中軍區海防大隊。1942年11月,建立蘇中軍區海防團,團長陶勇兼,團部設在何家灶。1943年11月蘇中海防團在何家灶發展壯大為蘇中海防縱隊,司令員陶勇兼。1945年10月海防縱隊組建為華中海防縱隊, 浙東海防大隊北撤蘇北後及蘇北鹽阜海防大隊先後歸華中海防縱隊領導。是為共和國海軍之發源。
方言
如東大部分地區屬於淮語區如泰片,在歷史上屬泰州管轄,後被人為劃入南通,南部兵房等地屬於北吳語區。在語言上又分東路區和西路區,東路區保留了更多的明代古音,是重要的語言活化石區域。近年來,隨著如東經濟發展,淮語音色也在不斷消褪。
藝術
跳馬夫繪畫:如東民間繪畫藝術源遠流長,相傳在清同治年間(1862—1874)由蘇州傳入,為桃花塢木版年畫的一個分支。風格樸拙靚麗,極具地方特色,被中國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舞蹈:「跳馬夫」原是流傳於如東一帶的祭神舞,所祭之神為「都天王爺」。據傳,「都天王爺」是唐肅宗對其守將張巡的追封謚號。明清之時,倭寇海匪經常騷擾沿海,當地人們寄情於張,追思英烈,祈求神明消災降福,於是將供奉逐漸演化為「燒馬夫香」,由此傳習數百年。
2010年江蘇省如東縣的「跳馬夫」,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舞蹈項目類別,序號1。
民謠
⑺ 南通如東屬於哪個海域
黃海
⑻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是在什麼區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在南通市。
如東縣,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南與通州區為鄰,西與如皋市接壤,西北與海安縣毗連,東面和北面瀕臨黃海。位於北緯32°12′—32°36′,東經120°42′—121°22′之間,陸域面積1972平方千米,海域面積4758平方千米,海岸線全長102.59千米,約佔全省的1/9。
1940年10月黃橋決戰後,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東進掘港。11月下旬,於馬塘鎮和平接管國民政府如皋縣政府,並以白蒲經丁堰至柴灣河以東為界,將原如皋縣一分為二,河東為如皋縣(如皋東鄉),河西稱如皋西南行政公署,後升格為如西縣政府。
1941年3月後,如皋縣隸屬於蘇中第四行政區。1945年9月22日,如皋縣易名如東縣,如西縣復名為如皋縣,如東縣隸屬於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專員公署;翌年秋,隸屬於蘇皖邊區第九行政區。
1949年後,如東縣隸屬於蘇北行政區南通專區。1953年後,為江蘇省南通專區。1968年後,改稱江蘇省南通地區。1983年,江蘇省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並,如東縣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
(8)南通如東很久以前是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如東縣下轄14個鎮、6個功能區。如東縣人民政府駐富春江中路1號。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鎮:
1、栟茶鎮位於江蘇省如東縣,乃千年歷史名鎮,總面積95.7平方公里,鎮區規劃建成面積6.5平方公里。鎮人民政府駐栟茶鎮衛海北路,在縣政府駐地西北36公里處,距洋口港30公里,距洋口漁港15公里,距海安火車站35公里。
2、洋口鎮(江蘇省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小洋口旅遊度假區)位於如東縣西北部的小洋口地區,區域總面積36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00平方公里,灘塗100平方公里、外沙68平方公里,擁有海岸線24公里。
3、長沙鎮,是江蘇省重點鎮,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位於如東縣東南南部,瀕臨南黃海,建設有黃海沿岸重要深水港口洋口港,長沙鎮與洋口港經濟開發區合署辦公。總規劃面積達216平方公里。
⑼ 南通如東是什麼市
如東不是市,如東縣是南通市的下轄縣。
⑽ 有人知道南通如東這邊的土壤是什麼類型,適合種植什麼
你和我是同鄉嗎?我也如東。可種許多蔬菜,水杲,樹花草。菠菜青菜蘿卜西瓜黃瓜香瓜水瓜東瓜南瓜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