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河北地質旅遊資源有哪些

河北地質旅遊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2-05 20:22:52

A. 旅遊資源有哪些它們各有什麼特徵

自然資源可以分為自然旅遊資源跟人文旅遊資源,自然旅遊資源特點是:地質性、地帶性、時空變化性、生態性、不可移植性
人文旅遊資源特點是:歷史社會性、精神文化性、時代性和可創造性
希望可以幫到你!

B. 河北有哪些名勝古跡

河北境內的歷史文物古跡遍布各地,有眾多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是河北千年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淀,也是河北的重要旅遊資源。

河北6大旅遊景點名勝古跡:

1.西柏坡,紅色旅遊區:西柏坡位於河北省平山縣中部,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劉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進駐西柏坡。1948年5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前委和解放軍總部到西柏坡與中央工委匯合。在這里,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

C. 河北鎮的旅遊資源

河北鎮歷史悠久、風光秀麗、青山環抱、綠水奔流、山泉涌注、山峰奇特、內人文古跡眾多。不僅有全國容四大名洞之一的石花洞和正在開發的將軍坨、蕎麥山風景區。還有有待開發的唐代花塔,明代鐵瓦寺、連泉禪寺,戰國時期孫臏、龐涓學藝台,清朝的王爺墳,以及張良洞,玉禪洞、孔水洞、蝙蝠洞等旅遊資源,具有發展旅遊的基礎條件。
河北鎮有一洞、二村、四園,
一洞:為國家AAAA級地質公園石花洞;
二村:半壁店民俗旅遊村、黃土坡民俗旅遊村;
四園:半壁店採摘觀光園、將軍坨採摘休閑觀光園、索峪溝採摘休閑觀光園、蕎麥山休閑觀光園。
各景點基礎設施完備,餐飲住宿條件優越,其中石花洞最富盛名,能夠吸引大批遊客,帶動全鎮旅遊事業。 河北鎮現有的萬佛堂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堂內精美的佛教文化雕刻栩栩如生;鐵瓦寺世界僅存兩座,一座在韓國,一座在中國,就在河北鎮,它現在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正在申報國家級文物。
如果將河北鎮機關搬遷,充分挖掘鐵瓦寺的潛在價值,那麼它的影響力將是不可估量的;再把鎮內極具開發價值的九神廟、三觀廟、連泉禪寺等廟宇重建;加上僅一步之遙的戒台寺、檀柘寺,將會在河北鎮周圍形成一條富有特色的京西佛教旅遊線路。

D. 河北地質情況如何

生活在這個省的人民是最安心的,因為這里是祖國的心臟,肯定是不會出現事故的,如果有小事故,也是一定預先都知道的。

E. 地質旅遊資源的分類

一、地質旅遊資源分類現狀

地質旅遊資源的分類目前尚無統一的標准,由於分類原則、標准、角度不同,其方案也多種多樣。現將主要分類方案簡列於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專門的地質古生物遺產景點工作組,於1993年對地質遺跡類型提出了一個分類方案。即把地質古生物遺產分為13大類,每一類中分為若干類型,總稱為景觀類型,這是較全面的一個分類方案。

(1)古生物類,包括動物、植物、生物遺跡、層疊石等。

(2)地貌類,包括洞穴、火山、瀑布、山地、風化地貌、峽灣、岩溶。

(3)古環境類,包括古氣候、全球環境變化。

(4)岩石類,包括火成岩、變質岩、沉積岩的結構與構造。

(5)地層類,包括地質事件、層序地層、主要地層界線。

(6)礦物類。

(7)構造類,包括主要區域構造或主要構造現象。

(8)經濟地質,包括所有礦床類型:侵入的、噴出的、接觸的,如金剛石金伯利岩管、金礦、金屬和非金屬礦坑或采礦。

(9)其他,具有歷史意義的地質景點。

(10)相關關系,板塊構造。

(11)隕石坑。

(12)大陸和海洋尺度的地質特徵,包括板塊構造和它的邊界等,如大裂谷、島弧系。

(13)海底地貌,包括大陸架、海底黑煙洞、深海溝、海山、海底斷層。

——《旅遊地學概論》(陳安澤和盧雲亭,1991)一書,將自然旅遊資源分為5大組15類,而地質旅遊資源包括了其中的岩石圈旅遊資源和水圈旅遊資源兩大組(表2-1)。

表2-1《旅遊地學概論》中地質旅遊資源分類

資料來源:國家旅遊資源開發局、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主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92.

——《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中的地質旅遊資源分為兩類(表2-2)。

表2-2《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中地質旅遊資源分類

資料來源:地質礦產部環境地質研究所編.中國旅遊地質資源圖說明書.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1.

——《中國旅遊地質資源圖說明書》將地質旅遊資源分為35種,即:重要地質剖面,重要化石產地,有特殊價值的產物,峰林地質景觀,碳酸鹽山嶽丘陵地質景觀,高山鈣化地質景觀,砂岩峰林地質景觀,土林地質景觀,丹霞地質景觀,雅丹地質景觀,沙漠地質景觀,花崗岩地質景觀,火山及熔岩地質景觀,變質岩山嶽丘陵地質景觀,海岸地質景觀,現代山嶽冰川地質景觀及登山地,古冰川遺跡,凍融地質景觀,峽谷,瀑布,河流地質景觀,溫泉及地熱地質景觀,具有特殊意義的泉,地震遺跡,崩坡、滑坡、泥石流遺跡,隕石墮落遺址,重要古代水利工程,古采礦、古冶煉遺址,古燒瓷遺址,古窯、岩畫及摩崖題刻,其他地質景觀,多種地質景觀。

——陳安澤研究員提出一個可以滿足各類需要的綜合性地質景觀類型劃分方案,把地質景觀分為4大類,19類,52亞類:

1.地質構造現象大類

(1)地質類:層形剖面、區域標准剖面、典型沉積層序剖面、事件地層剖面。

(2)構造類:典型全球性構造、典型區域性構造、典型中小型構造。

(3)岩石類:典型火成岩(區、體)、典型沉積物(區)、典型變質岩(區)。

(4)礦物類:典型金屬礦物(產地)、典型非金屬礦物(產地)。

(5)礦床類:典型金屬礦床(坑)、典型非金屬礦床(坑)。

2.古生物大類

(1)古人類:古人類遺址。

(2)古動物類:古脊椎動物埋藏地、古無脊椎動物埋藏地。

(3)古植物類:古植物化石埋藏地、古孑遺植物產出地。

(4)古生物群落類:古生物群落埋藏地。

(5)古生物遺跡或可疑古生物遺跡類:古生物遺跡埋藏地、可疑古生物遺跡埋藏地。

3.環境地質現象大類

(1)地震類:古地震遺跡、歷史地震遺跡。

(2)火山類:古火山遺跡、現代火山。

(3)冰川類:古冰川遺跡、現代冰川。

(4)隕石坑:古隕石坑、現代隕石坑。

(5)其他環境地質現象類:滑坡遺跡、泥石流遺跡、地面沉降遺跡。

4.風景地貌景觀

(1)山石景觀類:花崗岩景區(點)、火山岩景區(點)、層狀硅鋁質岩景區(點)、碳酸鹽岩景點(點)、黃土景區(點)、沙積景區(點)、變質岩景區(點)、其他山地景區(點)。

(2)洞穴類:可溶性岩石洞穴、非溶性岩石洞穴。

(3)峽谷類:峽谷景區。

(4)水景類:風景河流、風景湖泊、風景海灣(岸)、瀑布、泉水、溫泉、泥石流及泥泉、其他水景。

——《中國地質旅遊資源》(馮天駟,1998)一書,將地質旅遊資源分類如下:

(1)山嶽地貌旅遊資源:如①花崗岩地貌景觀;②變質岩地貌景觀;③火山及熔岩地貌景觀;④丹霞地貌景觀;⑤砂岩峰林景觀;⑥冰山雪峰景觀;⑦岩溶山地景觀。

(2)岩溶、洞穴旅遊資源:①溶洞;②峰林、峰叢;③高山鈣華;④其他岩溶景觀。

(3)河流、峽谷旅遊資源:①風景河段;②峽谷;③漂流河段。

(4)湖泊旅遊資源。

(5)泉水旅遊資源:①明泉、冷泉;②溫泉、礦泉;③奇泉、怪泉。

(6)瀑布旅遊資源。

(7)海岸、海岸旅遊資源。

(8)冰川旅遊資源:①現代冰川;②古冰川遺跡。

(9)風沙地貌、黃土地貌旅遊資源:①沙漠、雅丹地貌;②黃土及土林。

(10)重要地質剖面、構造及地質災害遺跡:①重要地質剖面;②典型地質構造;③隕石坑;④地震遺跡;⑤崩塌、滑坡、泥石流遺跡。

(11)重要化石產地及古人類遺址:①重要化石產地;②古人類遺址。

(12)典型礦產地及古采冶遺址:①典型特殊礦產地;②古采礦、古冶煉、古燒瓷遺址。

(13)重要古代水利工程。

(14)石窟、岩畫、摩崖題刻。

(15)奇峰異石。

(16)觀賞石。

——《旅遊地質學》(楊世瑜和吳志亮,2006)一書對旅遊地質資源做了比較細致的思考,將地質旅遊資源分為科考/科普性、觀賞性、商品性三大類,比較具有創新意義,其具體分類如下:

1.科考/科普性地質旅遊資源

(1)地殼演化—地質遺跡類:①地質構造;②地層序列;③地質事件;④古生物;⑤古環境。

(2)環境地質—地質災害遺跡(新構造運動):①地震遺跡;②地面沉降;③地塊抬升;④近代火山活動;⑤隕石及隕石坑;⑥滑坡;⑦泥石流;⑧崩塌;⑨侵蝕溝;⑩坡面侵蝕。

(3)經濟地質—人類地質活動遺跡(人類活動對地質的干預):①典型(特色)礦床(類型);②礦產開發遺跡;③典型水利工程。

2.觀賞性旅遊地質資源

(1)第四紀—現代地質景觀:①岩類山嶽地貌景觀;②地質構造地貌景觀;③侵蝕/蝕餘地貌景觀、岩溶景觀(喀斯特)、丹霞地貌、峽谷景觀、淋溶景觀、風蝕景觀、洞穴景觀、侵蝕階地、奇峰異石(象形山石);④盆地谷底。

(2)雪山—冰川地質景觀:①現代冰川景觀·雪山景觀·冰川景觀·冰磧物景觀;②消亡冰川景觀(古冰川)。

(3)河流—湖泊景觀:①湖泊;②河流;③峽谷;④瀑布;⑤泉;⑥洞;⑦暗河;⑧海(湖)岸;⑨海島;⑩沙礫石灘。

(4)文物性地質景觀:①摩崖字畫;②石雕;③石窟;④名人石題(詞);⑤石質文物建築。

3.商品性旅遊地質資源

(1)觀賞石(天然)。

(2)彩石、寶玉石。

(3)觀賞石材。

(4)觀賞礦物礦石。

二、本書對地質旅遊資源的分類

根據我們對地質旅遊資源的定義可知,地質旅遊資源具有很強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科學普及價值。為了人們在旅遊觀光的同時能更好地理解這些景觀的科學性,本書按照成景的地質作用類型,對地質旅遊景觀分類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以便讀者在游覽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科學知識,從而在感性和理性兩方面都能有所收獲。

我們根據已有的地學知識,以內外力作用為基礎對地質旅遊資源進行分類,我們對外力地質作用採用其對地貌改造的不同階段進行劃分,分為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成岩作用。我們將內力地質作用分為構造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和地震。在對地質旅遊資源進行分類時,我們主要以該地質旅遊景觀所反映的地質作用過程為主要劃分依據,對各種地質旅遊景觀進行分類,其分類具體方案如表2-3。

表2-3地質旅遊景觀分類表

該分類尚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有一些景觀具有雙重屬性,不易對其進行簡單分類,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在今後的研究思考中會對其進行完善。但此分類方法,對於不具備地學素養的一般遊人能更好地理解地質旅遊,理解景觀的科學性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從而在深層次上實現寓學於游。

F. 地質旅遊資源的特徵

地質旅遊資源是地球演化的產物,是巧奪天工的神來之筆,所以它既具有旅遊資源的一些基本特性,同時還具有一些獨到之處。我們在總結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地質旅遊資源的基本特徵。

一、觀賞性

在地質旅遊資源中,除少數礦物資源被加工、製造成地質旅遊產品外,其他所有地質旅遊資源皆因其主要景觀形態、色澤、組合以及所在周邊的地質環境、生態環境、人文環境,而構成觀賞性。所有的旅遊者都喜歡具有觀賞性的旅遊資源。無論是名山大川、奇峰異洞,還是風土人情、文物古跡等,都是因為具有觀賞性,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觀賞性越強,吸引力越大,價值就越高,遊人就越多。像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都因觀賞性極強,每年都有無數的遊客前來觀賞。

二、多樣性

地質作用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由於其復雜性,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地質景觀。由於復雜的地質作用過程,生成了形態各異、內涵豐富、科學價值較高的地質景觀。例如同為岩漿活動,既可以形成巨大的花崗岩體,圍岩被剝蝕後形成花崗岩山峰,也可以形成典型的火山地貌,如五大連池。再如同為流水作用,由於地質地貌不同就有瀑布、河流、湖泊等景觀。地層如同厚厚的日記本,記錄著曾經的地表上發生的點點滴滴,如地層中留下的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從第四紀人類出現以來,在地層中出現了新的關注點,即古人類的活動遺跡以及化石遺骸。較為著名的地質景觀有:雲南澄江寒武紀動物群、山東山旺中新世古生物群、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和山頂洞人遺址等。總之,地質旅遊資源的多樣性是由客觀世界的復雜性決定的,同時,也與遊客的需求多元化有密切關系。

三、區域性

地質旅遊資源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如在總體地貌景觀上,我國有「南秀北雄」這一區域性的概括。「南秀」在地域上,代表秦嶺淮河以南的「杏花春雨江南」的秀美景色,再細分,有西南的靈秀,華南的麗秀,這主要是因為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廣泛分布於南方所致;「北雄」代表黃河流域「駿馬西風冀北」的雄渾。這種渾厚與黃土高原相映生輝。再如喀斯特地貌,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性,該地質景觀只可能出現在具有大面積的可溶性岩地區。區域特徵的形成主要原因就是地質作用。各種地質旅遊資源既是整個空間環境的組成部分,同時,他們的形成和演化又受其時空下的地質作用的制約。隨著地質作用的區域變化,旅遊資源必然存在著相應的區域差異。

四、古老性

這一特性是地質旅遊資源所獨有的。這里所講的古老性不同於一些歷史人文景觀的悠久性,歷史人文景觀的時間尺度不過是幾十年至數千年,而這里所講的地質旅遊資源,其時間尺度是萬年至億年。據科學考證,地球的形成年齡為46億年,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發現的最古老的岩石約為43億年。這意味著地質作用在43億年前就已開始。地質作用是迄今未能得到全面正確的解釋和模擬的事件,是人類所未經歷的漫長過程。探求地球的形成、發展、演化及其未來趨勢是人類所共同關心的話題。地質旅遊資源所展示的點點滴滴以及其所反映的地質歷史畫面,都可以滿足人們的求知慾,並激發起人們對大自然的敬仰與熱愛。

五、獨特性

對於整體地質旅遊資源來講,其具有多樣性,而對於單一的地質旅遊景觀來講,則具有明顯的獨特性。基本每一處地質旅遊景觀都代表一種或幾種典型的地質現象,具有其獨到的審美、科普和研究價值。如張家界砂岩峰林地貌就具有極強的獨特性,能與張家界砂岩峰林進行比較的地貌區域在全世界僅約有四處。再如世界最大的稀土礦床——內蒙古白雲鄂博,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河北唐山地震遺跡等地質旅遊景觀,都具有極強的獨特性和代表性,其價值對於整個人類是極其巨大的。

六、整體性

地質旅遊資源的吸引功能是組合性、整體性的吸引功能。必須重點指出的是區域旅遊資源整體性吸引功能在旅遊資源自身主要體現為一種「美」,這是一種組合之美,整體和諧之美,代稱為「區域美」。一定地域總會以一定的審美狀態呈現出來,被外界所感知,形成各自的美感效應,如泰山的雄、峨眉的秀、黃山的奇、華山的險、青城的幽。正是這種「區域美」,體現了區域旅遊資源在類型、數量、特徵等方面的組合性,以及旅遊資源單體、單類各自所呈現的審美狀態的組合性與融合性,旅遊資源整體吸引功能由此而產生,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也是由其地質作用決定的。

七、科學性

地質旅遊資源是地質資源中能作為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部分。因此旅遊地質資源包含有地質科學的所有內涵,如地球的形成、地球的物質及其結構、地球的發展、地球的現狀和未來、地球及地球生命的演化發展、地質構造、地質作用及地質景觀。旅遊地質資源科學性和觀賞性的識別、地質旅遊資源的開發與環境保護都是以地質科學為基礎、以地質科學為依據的。地質科學構成了地質旅遊資源科學性的核心和地質旅遊資源的品位。

八、永續性

地質旅遊資源是地球內外力地質作用的結果,是大自然的結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一旦破壞,便無法復原,所以地質旅遊資源具有永續性和不可再生性,地質旅遊資源主要用於觀賞、科考等。

G. 地質旅遊資源研究的主題

一、地質旅遊資源資源化的主要環節

(一)地質旅遊資源基本研究方法

地質旅遊學的研究,從地質資源環境與旅遊發展的需要出發,以地質資源旅遊資源化的觀點,將旅遊學理念與地質學相結合、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地質)科學的研究方法相結合,研究地質旅遊資源特點、地質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從而為地質資源作為旅遊資源開發應用提供資源識別、評價、規劃、開發、保護的依據(梁明珠,2007)。

地質旅遊學的研究方法隨著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交叉學科研究的發展,現代地質科技與現代地質旅遊學科研究的發展而發展。地質旅遊學的研究方法綜合應用地質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考察、研究方法,如:描述、歸納、演繹和類比;抽樣調查法;計量模型法;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耗散結構論、突變論和協同論的應用;計算機應用技術、遙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及多媒體技術等新技術方法。

(二)地質旅遊資源的資源環境

地質旅遊資源及資源環境的研究是地質資源、地質環境、旅遊資源、旅遊環境研究方法的融匯;亦即地質研究方法、旅遊研究方法及環境科學研究方法等多學科相互配合的綜合應用。一般而言,地質資源主要強調的是其物質性,它常常又是地質環境的主要組成要素之一(席岳婷和魏峰群,2006)。地質環境是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耦合而成的復雜網路體系,人類和其他生物依賴地質環境而生存和發展,並不斷改變著地質環境的化學成分和結構特徵。因此,地質資源與地質環境常常難以截然分開。我們在研究地質旅遊資源時,將地質旅遊與環境融匯在一起,作地質旅遊資源環境研究。

(三)地質旅遊資源環境研究方法

地質旅遊資源環境的研究方法較多,這里針對地質旅遊資源的特徵,討論有關地質旅遊資源環境研究的幾個主要研究方法。

地質旅遊的旅遊資源化是地質旅遊學的核心,也是地質旅遊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所討論的核心問題。這里主要討論地質旅遊資源的旅遊資源化的方法問題,著重討論地質資源的旅遊資源化的總體過程。

地質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通常需通過下述過程:地質旅遊景觀的調查與評價(類型、數量、分布、景觀價值評估),確定開發方向及功能定位;地質旅遊景觀地質背景分析及環境影響評估;旅遊市場調查與市場需求預測;旅遊區狀況調查(包括旅遊環境、旅遊競爭格局、所處的旅遊發展階段、開發方向、開發現狀及存在問題);地質旅遊產品的研發(科學意義的深入發掘、可能的利用方式、創意與設計);旅遊區各類旅遊產品的協調;產品的宣傳與營銷。

從地質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關鍵問題出發,地質旅遊資源化過程可概括為八個主要環節。其中環節八是生態地質環境中十分脆弱的地方,是尤其要深入實施的一個環節。

1.地質資源環境狀況研究

地質資源環境狀況是發掘地質旅遊資源的基礎和地質旅遊資源環境研究的背景條件。

地質資源環境狀況的研究應包含一般地質資源環境研究的內容。主要有:地質構造環境;地層、岩類、構造類型及地質單元;地質演化特徵、新構造運動;古生物化石、礦產;水資源;地貌、地質景觀;地質環境、自然地理環境及氣候;此外,還應包括與地質資源環境有關聯的人文社會等「軟」環境。

2.地質旅遊資源研究

地質旅遊資源的研究是將地質資源作為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其首要目的是調查研究該區域的地質旅遊資源基本組成、類型,為確立其旅遊功能並予以評價。

地質旅遊資源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地質旅遊資源類型劃分;地質旅遊資源景觀區劃;地質旅遊資源特色釐定;地質旅遊景觀系列釐定;地質旅遊資源評價。

3.地質旅遊資源環境保護策略研究

地質旅遊資源是以地質旅遊景觀及其資源環境為其旅遊價值。因此,地質旅遊資源環境的保護是地質旅遊資源可持續性利用的保證。必須堅持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在開發中促保護的基本原則,開發與保護要同步進行。

地質旅遊資源環境保護策略的研究主要包括:地質資源環境容量及承受力確定;地質資源環境背景及環境影響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及其防治;地質遺跡及其保護;旅遊環境地質狀況及其保護措施;旅遊地開發的地質資源環境適宜性。

4.地質旅遊資源開發策略及其研究

地質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是地質資源旅遊資源化的主體,是將地質資源轉變為旅遊資源,獲取地質旅遊資源旅遊價值、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具體過程。因此,地質旅遊資源開發策略研究是一個旅遊地旅遊開發成敗的重要環節。

地質旅遊資源開發策略研究必須建立在地質旅遊資源評價和地質旅遊環境評價基礎上,即摸清家底後,開發策略研究主要包括:特色地質旅遊資源、地質旅遊資源結構及其旅遊功能釐定;地質旅遊產品(系列)發掘及其市場定位;地質旅遊資源與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最佳協調整合;旅遊市場調研及地質旅遊產品營銷策劃。

5.地質旅遊資源環境中人地關系協調發展模式擬建

調研旅遊地(地質旅遊景觀區)及其所在地域地質旅遊資源環境與人文社會活動(包括旅遊開發活動)之間的互動關系;了解旅遊活動對旅遊地社區發展的影響,尤其是對地質旅遊資源環境的負面影響,從而擬建旅遊地地質旅遊資源環境人地關系模式,並以人地關系模式為基礎,從人地關系良性循環發展、地質旅遊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出發,擬建旅遊地地質旅遊資源環境人地關系協調發展模式,引導旅遊地旅遊開發及環境保護的良性發展。

地質旅遊資源環境人地關系的研究,需吸取旅遊目的地生命周期學說的內涵,根據旅遊地開發的規律,積極促進旅遊業的正常發展。結合復雜理論實踐,探索振興的方式,促使地質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6.地質旅遊精品開發

地質旅遊資源與其他旅遊資源一樣,都有品級之分,都可開發成旅遊精品。地質旅遊精品可分為精品地質旅遊景觀、精品觀賞石、地質旅遊商店和地質旅遊精品線路。

地質旅遊精品開發是創建地質旅遊資源品牌的過程。從而以地質旅遊精品提高旅遊地的旅遊品位和旅遊價值。並且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努力不斷地開發新的旅遊精品來鞏固和提升品牌。

地質旅遊精品開發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主要是不斷地發掘地質旅遊資源特色,整合地質旅遊資源的優勢,策劃旅遊形象,確立旅遊地地質旅遊資源品牌效應(如建立地質公園,建立以資源特色為主體的主題公園)。這是將地質資源恰如其分地作為旅遊資源進行包裝,推入旅遊市場的重要環節(張西林,2006)。

7.地質旅遊文化產品的推出

僅有以地質旅遊資源為主體的旅遊資源還不夠,還必須通過包裝使之成為旅遊商品,才能進入市場。因此,地質旅遊資源商品化的重要形式,就是以地質旅遊資源特色為賣點,開發地質旅遊文化產品,將地質旅遊資源、地質旅遊精品推介入旅遊市場。這也是地質資源轉化為旅遊商品,推介入旅遊市場的重要環節。

地質旅遊文化產品與一般的旅遊文化產品一樣,是以文化產品形式為主,展示地質旅遊資源的旅遊價值及其特色。地質旅遊文化產品的推出包括地質旅遊景觀實景的包裝(如旅遊標示系統、導游詞中的地質文化內涵);包括向非旅遊地推介旅遊地地質旅遊資源精品的、以地質文化為主題的書刊、圖片、影像製品、工藝品等旅遊文化產品。

8.地質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修復技術的超前探索

地質旅遊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由於認識程度或技術缺陷失誤,會造成某些旅遊景點、景區及生態環境受到一定損害;但只要不是景點資源的徹底消亡,隨著科技的進步,受到損壞的局部景點及生態環境,可以遵循自然規律,借鑒同類相似的地質旅遊資源形成條件,以高新科技大量投入和高昂的財力為代價,通過生態修復技術,部分再現與過去相似的景點及環境已成為可能。諸如生態環境修復技術的深入實踐,使曾一度(20世紀70~80年代)停噴的趵突泉景觀在2000年前復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復。又如英國泰晤士河旅遊環境的恢復,等等。當然,需要指出的是,這種修復,會使生態環境或多或少發生一些改變,生態環境(尤其是物種等)無法修復到原狀態。雖然人們強調開發與保護同步進行,但要有超前保護意識和超前的修復探索(王嘉學和楊世瑜,2007)。

二、地質資源的旅遊資源化研究的要點

1.地質旅遊資源類型

地質旅遊資源類型劃分是地質旅遊資源研究的基礎,是地質資源旅遊資源化、地域性地質旅遊資源特色確定及評估、開發的基礎。

地質旅遊資源單元區劃、地質旅遊景觀系列擬建是從觀賞性、科學性融合的角度釐定地質景觀的旅遊價值,並將地質景觀按其地質旅遊景觀類型釐定特色性的地質旅遊景觀系列,作為旅遊品位發掘及旅遊線路推介的依據。

2.地質旅遊資源評價

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是地質旅遊資源開發、保護和規劃的基礎。數據化、定量化地評價地質旅遊資源是地質旅遊資源環境信息多專業、多渠道共享的主要途徑,是地質資源旅遊資源化的重要環節。

地質旅遊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以地質資源環境為基礎,從地質景觀的觀賞性、科學性並重發掘地質景觀的旅遊價值,是將地質資源轉化為旅遊資源、促進地質旅遊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鍵問題。地質旅遊資源環境保護是地質資源旅遊資源化、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是地質旅遊資源環境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的根本條件(丘萍等,2008)。

地質旅遊精品線路、地質旅遊文化產品是通過旅遊產品形式、旅遊文化形式包裝並推介地質旅遊資源進入旅遊市場的重要途徑;地質公園的建立則是應用法制的、政府的行為確立地質旅遊資源(地質遺跡保護區)的規范性保護,並能把地質旅遊精品建成特色主題式公園,創建地質旅遊精品品牌。

三、地質資源的旅遊資源化的研究流程

地質旅遊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地質資源旅遊資源化的研究,是應用旅遊學的觀點,應用遙感資料、數字地球等新技術新概念,以地質資源旅遊資源化的觀點,探索地質旅遊資源開發及環境保護策略、旅遊資源可持續發展策略及其對旅遊目的地生命周期調控的作用,為將地質旅遊資源轉化為旅遊勝地,提供旅遊資源的開發和環境保護的最佳策略。據此,研究工作應採用基礎理論研究—調研及理論創新—開發與保護研究的研究流程。

H. 河北省內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1.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

2.野三坡

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有兔耳嶺之石,丹霞之貌,大理之城,它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1986年開發旅遊業以來,以其獨特的魅力,深受海內外遊人的青睞。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野三坡地處北京西部,河北省西北部,保定市淶水縣境內。它以「雄、險、奇、幽」的自然景觀和古老的歷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譽。

3.白洋淀

白洋淀(淀為淺湖)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主體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境內。白洋淀有大小兩個范圍:狹義或小白洋淀是周圍淀泊里最大的淀,廣義或大白洋淀是以狹義白洋淀為主體的、周圍淀泊的總稱,現有大小淀泊143個,平均年份蓄水量13.2億立方米。

4.白石山

白石山,位於河北省淶源縣城南15公里,雄居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景區面積54平方公里,最高峰佛光頂海拔2096米。

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有全國獨一無二的大理岩峰林地貌。

5.廣府古城

廣府古城,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太極拳之鄉,中國北方獨一無二的古城、水城、太極城。

地處華北平原南部,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東南20公里處,西南距離邯鄲市區15公里,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明清時期曾為冀[2]

南三府之一的廣平府治所,故稱為「廣府」。廣府古城坐落於達4.6萬畝的永年窪濕地中央,為獨一無二的旱地水城,被譽為「北國小江南」。

6.清東陵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佔地80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


7.媧皇宮

媧皇宮,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中皇山上,為中國神話傳說女媧娘娘煉石補天,摶土造人之地。

媧皇宮始建於北齊時期,初為北齊文宣帝高洋所建離宮,初開三石室,雕數尊神像。後經歷代修葺續建,媧皇宮現今佔地面積達76萬平方米。如今建築多為明清時期,而北齊遺跡,僅留石窟與摩崖刻經,共6部,是中國現存摩崖刻經中最早、字數最多的一處。

8.嶂石岩

嶂石岩,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石家莊西南的贊皇縣境內(到贊皇縣城52公里),距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區約110公里,是太行山森林公園精華所在。

9.百里峽

百里峽景區是野三坡風景區最具代表性的景區,經過二十年來的開發建設和精心打造,始終貫徹「建精品、創名牌」的戰略,景區品位和檔次不斷攀升,服務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遊客人數逐年上升,客源市場基本穩定,主要覆蓋華北、東北、西北等地區及華中、華東部分地區。

10.普樂寺

普樂寺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始建於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全寺建築為漢藏結合式,西部依照漢族寺廟樣式由山門、天王殿、鍾鼓樓、配殿、正殿組成。

東部為藏式城建築。主體建築旭光閣,重檐圓頂,類似北京天壇祈年殿,閣內頂部置圓形藻井,龍鳳圖案,龍鳳藻井中心雕金龍戲珠。藻井採用層層收縮的三層重翹重昂九踩斗拱手法,雕工精細,金光閃閃,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I. 河北風景名勝都有哪些啊

河北省位於首都北京周圍,並與大都會天津市毗連。東臨渤海,西依太行,北部綿亘燕山,北與西北同內蒙古高原接壤。河北省之名,因其地處於黃河下游以北而得。

在河北這塊土地上,大自然慷慨地賜給她眾多的精粹英華,勤勞智慧的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天然的造化和人工的雕琢,使得河北這塊北國土地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風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河北旅遊資源的一個重要特色是文物古跡眾多。河北的文物遺存,上至二百萬年前後,下迄近現代,內容豐贍,精品薈萃,門類齊全,沒有時代缺環,許多堪稱全國之最。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河北這塊土地上陸續建立過一些諸侯國,金、元、明、清四個封建王朝,相繼建都北京。河北作為諸侯國的所在地和拱衛京都的畿輔要地,遺留下許多打有帝王印記的文化遺產,成為全國知名的文物大省。現有世界文化遺產3項4處(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明長城、清東陵和清西陵),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5座(承德、保定、正定、邯鄲、山海關),全國優秀旅遊城市4座(秦皇島、承德、石家莊和涿州)。全省現有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等不可移動的、具有科研價值的文物12000餘處。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7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8處,均位居全國前列。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北省境內,保存著戰國 (秦、趙、燕、中山)、秦、漢、北魏、北齊、金、明幾個時期構築的長城,河北是我國長城途經距離最長、保存最完好、建築風格最具代表性的省份。在河北境內,僅明代長城就有2000公里,大小關隘300多處,精華地段20多處。因河北位於明王朝腹心之地北京的周圍,用材講究,建築藝術水平最高,乃明代長城的精華。領略了河北境內的長城,才能真正感受長城之長、長城之巍峨險峻、長城之偉大,以及龍騰九州之蜿蜒氣勢。

文化是旅遊景點常勝不衰的生命基因。河北省飲譽古今的許多名勝古跡,都閃爍著古代燦爛的文化藝術之光,如陽原泥河灣舊石器時代遺址,武安磁山文化遺址,涿鹿中華三祖(黃帝、炎帝、蚩尤)遺址,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皇家古典園林,遵化清東陵和易縣清西陵皇家陵寢,秦皇島金山嘴秦行宮遺址、易縣燕下都、邯鄲趙國故都、鄴城六朝古都、元中都遺址,平山戰國中山王國、滿城中山靖王漢墓、磁縣北朝帝王墓群以及其他繁多的出土文物,邢窯、定窯、磁州窯和近年新發現的井陘窯,還有正定隆興寺,趙縣安濟橋、陀羅尼經幢,保定古蓮池、直隸總督署,曲陽北嶽廟,定州塔,滄州鐵獅子,邯鄲叢台、黃粱夢(呂祖祠),涉縣媧皇宮等等,都充分顯示著中國古代文明的精華。

河北是一個革命遺跡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眾多的省份,從李大釗故居、革命聖地西柏坡、清苑冉庄地道戰遺址、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和將軍嶺(陵)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可以領略河北在中國近、現代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河北旅遊資源的再一個重要特色,就是自然風光雄渾壯美。河北省是我國惟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草原、湖泊和海濱的省份,生態旅遊項目齊全,自然景觀多,分布廣,風景優美。在不同的地貌類型中,呈現出秀美多姿的自然風光。雄踞河北西部的太行山,山高谷深,深藏和鑲嵌著雄、險、幽、奇的美景,如武安的摩天嶺和京娘湖,臨城的崆山溶洞,贊皇的嶂石岩,井陘的蒼岩山,平山的天桂山、駝梁,靈壽的五嶽寨,鹿泉的抱犢寨,位於阜平、淶源、唐縣交界處的大茂山,淶水的野三坡,淶源的白石山,蔚縣和涿鹿縣交界處的小五台山等等,猶如一條鑲滿珍珠的綵帶。冀北燕山,崇峻險要,植被茂盛,宜林、宜牧面積大,興隆境內的霧靈山,山海關的長壽山,青龍的祖山等等,均是山景中的「俊傑」。壩上草原,有廣闊的天然草地,形成了以草原為主的生態環境。豐寧的大灘草原,因其水草繁茂,被稱為「京北第一草原」。昔日的皇家狩獵場木蘭圍場,其浩瀚的森林,廣袤的草原,眾多的湖泊,清澈的河流,形成了一道極富特色的自然風景線。在海濱,沙軟潮平的北戴河、南戴河和黃金海岸,是著名的海濱浴場和避暑勝地。有「夏都」之稱的北戴河,林木茂密,有各種鳥類412種,是世界著名的觀鳥勝地。河北中南部,則是一望無際的沃野平川。

野趣濃郁的自然美,首先當推森林。為了讓遊人領略山林野趣和享受綠林的「歸隱生活」,河北省充分利用森林資源,開放了很多森林公園。目前已建成森林公園54個,其中國家級11個,總經營面積51.3萬公傾。還有國家批準的國家地質公園3處、國家自然保護區5處。河北推出的十項生態旅遊產品,受到遊客青睞,遊客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得到知識的熏陶。

河北的多姿多彩的文化藝術在國內外也享有盛名。吳橋是中國著名的雜技之鄉,歷史悠久,以吳橋命名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是國際東方雜技賽場,大型民俗園「吳橋雜技大世界」是國內知名的民俗旅遊景點。安國素有「北方葯都」之稱,自明代以來,一直是北方最大的中草葯集散地。滄州素有武術之鄉的美譽,永年是楊氏太極拳的發祥地,歷屆滄州武術節和永年國際太極拳表演賽事,都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唐山的皮影、霸州勝芳的燈會、徐水的舞獅、武強年畫、蔚縣剪紙、傳統地方劇種河北梆子等,都有十分鮮明的地方特色,受到遊客喜愛。

經過50年的開發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的發展,河北省旅遊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開辟了8條旅遊主線路和十二大系列產品,現有省級旅遊度假區(村)20餘處,有可供旅遊者參觀的景點440多處,其中有全國十大風景名勝2處,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3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7處,國家最高級別景區—「4A」級景區23處。

從1996年開始,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香港《大公報》「河北新聞」專版,曾選擇河北有鮮明特點和代表性的風景名勝一百多處,對河北的旅遊景點作了系統的介紹。為了滿足旅遊者和河北旅遊事業發展的需要,讓國內外遊客從一個側面系統地了解河北,特選擇在香港《大公報》「河北新聞」專版「名勝古跡」和「旅遊勝地」專欄所發表的116篇文章,定名為《河北風景名勝》結集出版。

歡迎您閱讀本書。通過這本《河北風景名勝》,將有助於您從一個側面,了解河北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風光無限的自然風貌。

歡迎您走進這些旅遊勝地,領略這些風景名勝,在愉悅身心的同時,實地了解河北這塊古老而又充滿生機的土地。

J. 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概述

一、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概念

地質旅遊資源是指由具有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的地質體(包括構造、岩性、地層、礦床等)形成的景觀的統稱,它是一個地區風景總特徵的基礎(楊婕,2007)。地質旅遊資源因受其資源特性的影響,確定其是否是地質旅遊資源,不僅要考慮其地質學的特性,而且要考慮旅遊者的審美需求。所以,對地質旅遊資源及其質量的評價,除採用地質科學的指標外,社會經濟、文化因素也很重要。

旅遊資源評價是旅遊開發的基礎性工作。地質旅遊資源是旅遊資源中的重要部分,具有地質資源和旅遊資源的雙重屬性。其評價方法具有旅遊資源評價的共性,也有其作為地質資源的特殊性。

二、地質旅遊資源分類

對地質旅遊資源進行評價,資源種類分得越細,評價結果的可靠性和實用價值越高。

關於地質旅遊資源的類型劃分也有不同的觀點。陳安澤(2001)把地質景觀分為地質構造現象、古生物、環境地質現象、風景地貌等4大類(19類,52亞類);馮天駟(1998)劃分出山嶽地貌,岩溶、洞穴,河流、峽谷,湖泊,泉水,瀑布,海岸、海島,冰川,風沙地貌、黃土地貌,重要地質剖面、構造及地質災害遺跡,重要化石產地及古人類遺址,典型礦產地及古采冶遺址,重要古代水利工程,石窟、岩畫、摩崖題刻,奇峰異石,觀賞石等16類;楊世瑜(2000)根據地質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可能形式劃分為觀賞性旅遊地質資源和商品性旅遊地質資源。

旅遊資源評價在旅遊開發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而其中的地貌條件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地質旅遊資源以地貌的不同也分為很多類型。張序強(1999)結合1990年中國科學院地理所採用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分類方案的命名系統,依據地貌資源的旅遊特性將地貌旅遊資源分為7種基本類型,再依據地貌的成因條件分成30種地貌風景類型,見表4-1。

表4-1地貌旅遊資源分類表

資料來源:張序強.地貌的旅遊資源意義及地貌旅遊資源分類.資源科學,1999,21(6):18~20.

地貌旅遊資源類型劃分首先應力求旅遊資源調查、評價及旅遊開發規劃設計的方便,也就是首先應按地貌的旅遊資源特性對地貌旅遊資源進行劃分;其次,應考慮到地貌學的成因類型特徵,這樣可方便地貌旅遊資源的科學研究,避免研究中造成分類系統混雜或人為復雜化。

三、地質旅遊資源評價目的

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是科學開發和利用地質旅遊資源的前提,即在地質旅遊資源調查的基礎上,以調查區中的旅遊資源、資源環境及其開發條件作為評價對象和內容,採取一定的方法,對旅遊資源的特點及其開發做出評判和鑒定,並為調查區旅遊資源的規劃、開發和管理工作提供理論依據。旅遊資源評價的目的有以下三方面:

(1)通過對地質旅遊資源的類型、規模、等級、功能、價值等多方面的評價,為確定旅遊發展目標、市場定位、旅遊開發導向及發展規模提供參考依據;

(2)通過對旅遊資源的規模、品位的評價,為國家和地區進行旅遊資源分級規劃和管理提供系統資料和判斷對比標准;

(3)通過對區域旅遊資源的綜合評價,為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和發揮整體效應提供支持,為確定不同旅遊地的建設順序准備條件。

對於地質旅遊資源,評價目的是將所調查的地質旅遊資源及其環境有意識地發掘並確認其旅遊價值,通過合適的評價,鑒別地質旅遊資源環境狀況,達到為地質旅遊資源的深層次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四、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意義

1.科學考查,促進研究

加強對地質旅遊資源的評價與研究,既是旅遊事業發展的新途徑,也是地質科學事業發展的新需求,它的社會功效是多方面的。由於地質科學實踐的重要性,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可以吸引世界各國地質科學家前來參觀考察,深化研究程度,豐富和發展所考察的地質現象的研究內容和認識,促進國際地質學術交流,提高地質科學研究水平。

2.普及教育,深化旅遊

對地質旅遊資源的評價與研究還可以幫助旅遊者更好地開闢地質旅遊資源,使得一批原來只具有教學、科研價值的地質旅遊區,轉化為旅遊者樂意觀光游覽的景區點。這樣既能增加旅遊收入,又能不斷增加新的旅遊資源,有利於旅遊資源增加新品種,同時也能使地學知識更加廣泛普及和大眾化,使人們在參與地質旅遊的過程中,不僅能觀賞各種誘人的地質現象,還可以增加對地學知識的了解。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