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怎麼樣

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1-02-05 17:01:25

A.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怎麼樣

雅丹地貌真可謂是奇觀吶!租了一輛車來回將近300公里,司機在公園門口等候,總共遊玩兒時間不回到答1小時。雖然時間短了些,有點兒可惜,覺得意猶未盡,但進去後的震撼效果的確非凡,至今記憶猶新~各色造型的風化結構,令人眼花繚亂,最關鍵的是要富有想像力,這樣你欣賞到的奇特造型就會更加豐富,畢竟是大自然隨性雕琢的作品,三分形似,七分想像嘛~隨看隨思考,相當有意思哦~此景歷經多年風化,現已侵蝕了不少,建議盡早去領略其風采,以免日後遺憾,值得推薦!

B. 青海冷湖雅丹地貌與雅丹公園區別

雅丹地貌是指風對乾旱區的湖積或沖積平原吹蝕,形成的地面支離破碎的壟槽地形,維吾爾語稱雅丹,意謂具陡壁之小丘。高起的風蝕土墩作長條形,排列方向與主風向平行。近年來研究表明,暫時性流水的沖蝕和湖水的侵蝕,也是雅丹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雅丹地貌以羅布泊西北樓蘭附近最典型。

在中國內陸荒漠里,一列列斷斷續續延伸的長條形土墩與凹地溝槽間隔分布的地貌組合,被稱為雅丹地貌。20世紀初中外學者進行羅布泊聯合考察時,在羅布泊西北部的古樓蘭附近發現這種奇特的地貌,並根據維族人對此的稱呼來命名,再譯回中文就成了「雅丹」。雅丹在世界上許多的乾旱區都可以找到,在中國也並不僅限於新疆。從青海的魚卡向西通往南疆的公路沿途非常荒涼,在南八仙到一里平公路道班之間都可以看到「雅丹」,是西北內陸的最大一片「雅丹」分布區。但新疆的雅丹地形分布最多,除了羅布泊和古樓蘭一帶的雅丹外,克拉瑪依的「魔鬼城」、奇台的「風城」等也都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地貌的形成機理雅丹的形成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發育這種地貌的地質基礎,即湖相沉積地層;二是外力侵蝕,即荒漠中強大的定向風的吹蝕和流水的侵蝕。乾旱區的湖泊,在形成歷史中往往包括反反復復的水進水退,因而發育了上下疊加的泥岩層和沙土層。風和流水可以帶走疏鬆的沙土層,對堅硬的泥岩層和石膏膠結層卻作用有限。不過緻密的泥岩層也並非堅不可摧,荒漠區變化劇烈的溫差產生的脹縮效應將導致泥岩層最終發生崩裂,暴露出來的沙土層被風和流水帶走,演變為凹槽狀;依然有泥岩層覆蓋的部分相對穩固,形成或大或小的長條形土墩,雅丹地貌的形態逐漸凸現出來。形成雅丹的外力因素,一般認為是強大的盛行風在起主導作用,但這並不是單一的主導因素。比如在阿奇克谷地東段的三隴沙雅丹,其走向是南偏東,與盛行的西北風向垂直,而與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這就說明在這一片雅丹中,洪水起了主導作用;另外,有的雅丹,是風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龍城雅丹雅丹地貌,是一種風蝕地貌,也叫沙蝕丘或風蝕丘,在維吾爾語中意為「風化土堆群」。柴達木的雅丹,是7500萬年前鹽和沙凝結地殼被西風侵蝕雕塑而成。它們廣布於柴達木西北部,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觀之一,尤其是南八仙,一里坪一帶,分布面積達千餘平方公里,被世人視為魔鬼城,迷魂陣,別具一格。這里的雅丹林總面積約2.1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60米,是迄今國內發現最大的風蝕土林群。在冷湖1.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雅丹林的面積佔到94%以上。柴達木冷湖以南的南八仙、大風山、黃瓜溝、俄博梁、牛鼻子梁、開特米里克、冷湖4號至7號構造、一里坪、茶冷口、尕斯庫勒湖一帶有大面積的風蝕殘丘,沙丘較大而密集,又稱沙蝕林。雅丹林遠遠望去奇形怪狀,有的酷似古城堡、廟宇、帝王墳、千軍帳;有的類似「鯨群戲沙海」,「百萬海獅朝陽」、「萬龍布陣」......,千姿百態,十分壯觀。從近處看來它們也是氣象萬千:有的土堆就像一艘艘鼓滿風帆的戰船即將遠航;有的像雄糾糾的大公雞,正伸脖打鳴;有的像小橋流水裡的亭台樓閣,有的象駿馬、駱駝、大象、獅、虎、鯨、龍、鳥等可愛的動物。

一切都給人神秘莫測、奇幻萬千之感。身臨其境,有迷失方向的危險。50年代有8位南方來的地質隊員;因迷失方向而犧牲,所以這里有個地名叫「南八仙」。風蝕地貌是青海天然一大奇觀。相關資料:雅丹是地理學上的名詞,專指乾燥地區古河湖相土狀堆積物被風吹蝕、形態多姿的土丘。20世紀初西方探險家在新疆羅布泊考察時,便看到古湖周圍有許多成群分布的覆舟狀土丘,一般高6米左右,按當地維吾爾的稱呼寫成Yardangs,從此Yardang一詞便流傳於國外地學界。中國的雅丹地貌面積約2萬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於青海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羅布泊周圍。新疆的雅丹地貌僅3000—4000平方公里,規模小,典型的雅丹高4—5米,10—20米高的雅丹又稱為mesa(麥薩),即方台地。非洲查德盆地的特貝斯荒原的雅丹群范圍最大,約26萬平方公里。而最高大的雅丹在伊朗的盧特荒漠東南部,約2萬平方公里,雅丹高200米,風蝕谷寬500米,雅丹呈壠脊狀延伸,長數公里至十幾公里。而敦煌古海雅丹高20—100米,屬於中大型雅丹群,而且風蝕谷狹窄,雅丹造型豐富多彩,高密集型為世界所少見。它距離敦煌很近,交通方便,具有優良的區位優勢,是旅遊、科研的寶地。

C. 中國最美的四大雅丹地形,你去過幾個了

一、烏爾禾 風愛坎坷不喜平

烏爾禾雅丹歷來以魔鬼城聞名於世,恐怖氣氛濃郁,神秘色彩頗重。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境內。


在這里觀賞落日是一件非常震撼人心的事情。

D. 雅丹地質公園怎麼樣,雅丹地質公園旅遊攻略第

您好,稱為魔鬼城的【雅丹地貌】國家首批國家地質公園. 被譽為天然雕塑博物回館的雅丹地貌答-玉門關離雅丹地貌90公里需要1個半小時的車程,參觀時間2小時。,世界許多著名建築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它的縮影,北京的天壇,西藏的布達拉宮,埃及的金子塔,獅身人面像,草原上的蒙古包,大漠雄獅,孔雀小憩,絲路駝隊.....!

溫馨提示:此日戶外停留時間較長,請准備太陽帽、墨鏡、防曬霜及飲用水防曬外衣,顏色鮮艷的裙裝衣褲沙漠、戈壁拍照效果好。

溫馨提示:因為敦煌位於沙漠和戈壁中,氣候乾燥,對於初次來敦煌的遊客,多數會感覺口舌乾燥,多飲水、多吃水果、是適應的最佳辦法。

希望可以幫得到您!

E. 甘肅省的雅丹地質公園有幾個,哪個比較好看一些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敦煌市西北約180公里處,玉門關西北約100公里處。公園面積398平方公里。它主要由風蝕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景觀。
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全球規模最大、地質形態發育最成熟、最具觀賞價值的雅丹地貌群落。

F.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的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甘肅西部,敦煌市境內,地處新疆、甘肅交界處,距敦煌市區約18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92°59′~ 93°15' ,北緯40°25′~40°34′,面積346.35平方公里 。東南距玉門關約100 km,南距位於哈拉齊濕地的疏勒河古河道20 km,西南為庫姆塔格沙漠,與著名的羽毛狀沙丘頭部相連,西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境內的三壟沙7 km,三壟沙向西與阿奇克谷地相連,再向西南與聞名中外的羅布泊相連,園區距羅布泊湖心約120 km,北與北山山洪積傾斜平原相連,於2002年3月,國土資源部正式公布成立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也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第一個以雅丹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我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敦煌市西北約 180 公里處,玉門關西北約 100 公里處。公園面積 398 平方公里。它主要由風蝕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景觀。 公園內集中連片地分布著各種各樣造型奇特的風蝕地貌,例如,「蒙古包」、「駱駝」、「石鳥」、「石人」、「石佛」、「石馬」等,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它宛如一座中世紀的古城,世界許多著名的建築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它的縮影,令世人瞠目。夜幕降臨之後,尖厲的勁風發出恐怖的嘯叫,猶如千萬只野獸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也因此得名「魔鬼城」。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以其獨特的大漠風光、形態各異的地質奇觀、古老的民間傳說,吸引了無數勇敢的探險者前來揭開「魔鬼城」神秘的面紗,探尋大自然的奧秘。

G. 敦煌雅丹地貌地質公園有什麼奇特之處呢

敦煌雅丹地貌地質公園布局有序、造型奇特,是一座罕見的天然雕塑博物館,吸引著眾多的探險家、遊客前來考察、遊玩。

敦煌雅丹地貌地質公園位於敦煌市西184千米處,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地質形態發育最成熟、最具觀賞價值的雅丹地貌群落。敦煌雅丹地貌地質公園屬於古羅布泊的一部分,主要由風蝕作用而形成。


溫馨提示

在敦煌雅丹地貌地質公園非常容易迷失方向。因而不要一個人前往,此外,這里冬冷夏熱。

沙較大,需自帶墨鏡、遮陽傘,食品,足夠的水和衣服,相機也需要好好保護。

H. 想知道烏爾禾魔鬼城和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在風景上的區別

烏爾禾就是矮的侏羅紀砂岩風蝕形成的。敦煌雅丹一般是新近系地層,是在乾旱氣候條件下形成的粘土地層,因為含有的礦物質不同表現為不同的顏色。所以本質上還是各有千秋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