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中華曙猿主要生活在什麼地質年代

中華曙猿主要生活在什麼地質年代

發布時間: 2021-02-05 15:43:22

❶ 猿人是從什麼進化而來的

無論是什麼,都是從海底生物進化出來的

❷ 關於湯山猿人洞的資料,誰有

概況
位於湯山鎮的古猿人洞的發現是繼雲南雲謀、陝西藍田、北京周口店、安徽和縣猿人之後的重大考古突破。1995年後,這里便成為對遊客開放的旅遊景點。

湯山鎮西的雷公山中,有一個巨大的溶洞群,現已探明溶洞總面積達數萬平方米,目前對遊人開放的有雷公洞和葫蘆洞。1993年3月13日葫蘆洞內出土了一具較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引起了世界的矚目。考古學家在此先後發現了十幾種動物化石,據科學鑒定,這大約出生於30萬年前的南京猿人,南京地區人類史也因此向前推進了20多萬年,同時也證實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葫蘆洞內發現的化石還有腫骨鹿、斑鹿等十餘種,這些動物多生長在距今1.5億年前的中更新世。

湯山猿人洞景區可分為六大塊,分別為入口處石壁雕泉景觀、山腳下的古人類石刻園、古人類史料陳列館、遺址洞口山崖猿人雕刻景觀、天然溶洞景觀、竹園休閑區。按朱教授構想,這里將成為一個展現南京甚至全國的古人類「石頭公園」。原本暴露於石崖上的漏斗形的豁口,成為一個天然的浮雕石壁。根據實地考察,石壁上形似人頭形體的石塊將略加雕鑿,成為4—5處「南京猿人」頭像,與美國總統山不同的是,猿人頭像避免斧鑿痕跡,與天然山石渾為一體。此外,在洞窟山頂上,佇立著兩三尊巨型猿人狩獵青銅雕像,做為猿人洞的巨型標志。在整個景區內,隨處可見茅屋、石器、巢居屋、穴居屋等石器時代建築小品,充滿歷史感。

化石的發現
2005年4月的一天,剛剛下過一場雨,家住湯山的劉先生夫婦在葫蘆洞附近採石頭意外發現幾塊長相怪異的「石頭」,仔細一看發現其中一塊長得很像牙齒。聯想到當地著名的「南京猿人」,劉先生決定把這些石頭送到南京地質古生物所做「鑒定」。事隔一年左右,這些石頭的身份初步被確認了,它們很可能是距今100萬年前的獼猴或是狒狒的化石,而這一發現為證明「蘇皖地區是東亞人類發源地的中心之一」的觀點提供更有力的依據。

怪石採石場附近現身

提起「南京猿人」恐怕沒有人會不知道,由於在湯山地區的葫蘆洞進行採石,意外發現了兩個頭蓋骨,經專家鑒定,取得世界性的關注。1992年初,該地區准備開發成旅遊景點,原來在這個地方的採石場被轉移到葫蘆洞西面500米處的煤灰場處。後來採石場被劉先生承包了下來,發現化石的當天他本來是在場南面的山坡上採石頭,哪知道看見了很多像牙齒的「石頭」。過了幾天他又去山上,竟然意外地發現山坡上3—4米高的地方還有一個小洞,離洞不遠的地方又出現幾個牙齒樣石頭和另外一些奇怪的石頭,他懷疑這些「石頭」原先就是在這個洞里,後來被雨水沖刷而掉了下來。當他准備進洞里仔細看看時,可由於岩石太過陡峭,所以未能成行。為了搞清楚這些石頭究竟是什麼,劉先生准備找專家確認。

「身世」疑雲重重

第一個看到這些化石的人是南京地質與古生物所的許漢奎研究員,從他提供的實物來看,這些化石的確長得很「怪異」。其中一個化石被保存得很好,上面清晰可見4顆牙齒,牙齒較大而且很鋒利;另外一個化石上明顯有一塊被刮過的痕跡,痕跡表面很光滑。許漢奎研究員說,單從外表上看,無法肯定這些牙齒是不是猿人的,而那塊被刮過的痕跡,更是無法解釋。由於猿人化石一直是「鳳毛麟角」,所以哪怕是一顆牙齒都是極其難得的,大名鼎鼎的雲南元謀人也僅僅被找到了三顆牙齒,但它卻使我國猿人的歷史推前到170萬年。以前只是發現兩個「南京猿人」頭蓋骨,後來正式發掘時找到過一個臼齒化石,但經相關專家研究認為,這顆牙齒應屬於智人牙齒,並非是南京猿人的牙齒。如果這次的牙齒化石真的是猿人的,那將是一個舉世震驚的重大發現。

化石「面紗」掀開一角

由於事情緊急,許漢奎研究員把化石帶到北京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該所的吳新智院士看後,認為不太像猿人牙齒,倒有些像狒狒牙齒,但比狒狒的牙齒稍微偏大。為了進一步弄清楚,他又把化石交給他的學生——同號文博士,他也對化石的種種奇特現象難以下結論,又把化石交給了陳勝前博士。2006年3月底,北京方面終於傳來了好消息,經研究人員討論,根據化石所在的地質年代來分析,它可能是100萬年前的。其中牙齒化石很可能是裴氏獼猴的上頜骨(上嘴巴)的臼齒;至於那塊被颳了一下的肢骨化石,研究人員認為好像是狒狒的;而為什麼會有刮的那一塊,至今都沒有最後的定論。目前這些化石還在北京,相關專家表示要進一步研究比對。

有助於人類「多源」論

盡管並不是南京猿人的化石,但是這些化石可以表明蘇皖地區在100萬年前很適合猿猴類生長和繁衍。此前我國古人類學家吳新智院士和美國、澳大利亞學者早就共同提出:人類發源地既在非洲,也在東亞的多地起源論;近年來不少學者認為,蘇皖地區是東亞人類起源地的中心之一。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靈長類骨化石在安徽潛山,距今6000多萬年;溧陽地區又發現距今4500萬年的中華曙猿;泗洪雙溝又出現了1500萬年至1000萬年的雙溝醉猿;而在安徽繁昌又發現240萬年前的石器,說明當時已進入猿人時期。後來安徽巢湖又有20萬年前的「早期智人」;鎮江、泗洪又出現3萬年到4萬年前的「晚期智人」。在安徽和江蘇這樣一個范圍里,發現了從靈長類——猿猴——猿人——智人完整演變過程的化石,這些都為「蘇皖地區是東亞人類發源地」的假說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❸ 人猿是由什麼動物進化而來的

人類最早從哪裡來?人類是從古猿進化而來的。古猿的祖先又是什麼樣?這些帶有「形而上」意味的問題,一直是人類渴求解開自身生命秘密的終極性難題,這個亘古奧秘吸引著一代代古生物學家們孜孜不倦地探索。 1992年,中美兩國的科學家在江蘇溧陽市上黃鎮一個石灰岩山洞裡,發現了生活在4500萬年前的「中華曙猿」的化石。這個名稱的字面意思是:「類人猿亞目黎明時的曙光」。 1995年和1997年,在山西垣曲縣的一處山谷里,中美古生物學家連續發現了「曙猿」化石。 有關「曙猿」的研究成果令所有關心人類自身生命起源的人興奮不已。 江蘇溧陽發現中華曙猿 長期以來,國外很多學者認為包括人類 在內的高級靈長類動物的祖先起源於 非洲大陸。但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又有很多國內外學者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地球上另一個古老神秘的板塊——亞歐大陸。科學家們想換個視角來研究問題,期望從這里找到人類遠祖留下的蹤跡。 中美科學家不約而同地走到了一起。他們寄希望於中國大陸——在地質史上歷經滄海桑田巨變的東方大陸的地層里,極有可能埋藏著和人類遠祖有密切關系的古生物化石。1992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及古人類研究所齊陶教授和美國幾位同行,在江蘇溧陽市上黃鎮一個石灰岩山洞的裂隙堆積物里,幸運地發現了一些特別的化石。這些從外觀看來只是小型哺乳動物的帶著三顆下牙齒的不完整牙床化石,已經讓古生物學家們喜出望外。 不久,中美科學家在英國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志上撰文宣布,溧陽化石是一種生活在4500萬年前的曙猿(即最早的猿類)化石。科學家們斷言:他們已在中國東部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高級靈長類動物化石,並將其命名為「中華曙猿」。這個名稱的字面意思是「類人猿亞目黎明時的曙光」。「曙猿」的生存年代比目前發現的非洲最早出現的高等靈長類動物要早1000萬年。 為讓中華曙猿為世人所識,科學家還為其勾勒出了粗線條的「肖像」:其體重約為100克至150克,與今天的一隻小老鼠的大小相仿,以吃蟲子以及一些植物果實為主。 在古生物學的價值判斷中,哪種動物被認為是已知最古老的高級靈長類,就意味著它們可能是人類、猴類和猿類(高級靈長類動物的3個分支)的共同祖先。曙猿化石的發現無疑是古生物學上最令人矚目、最富有里程碑意義的一種成果。中華曙猿的發現不啻是古生物學界的一件大事,也讓所有關心人類自身生命起源的人們興奮不已:它不僅為尋找人類及高級靈長類的共同祖先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同時也意味著高級靈長類的起源地很可能就在中國。 我國著名古人類學家賈蘭坡院士認為:「中華曙猿的發現,是20世紀古生物學上又一次極為重要的發現,其意義可以與周口店北京猿人的發現相媲美。」 山西垣曲發現世紀曙猿 在「中華曙猿」被命名後不久,另一個中美古生物學聯合科考隊悄然來到了黃河岸邊。他們在山西南部的垣曲縣古城鎮紮下營來。當地居民還沒有完全弄清楚遠方客人的來意,這些穿著運動鞋、背著水壺和干糧的科學家們就在黃河邊的山谷里用考古小錘敲打起來。每天清晨,專家們或者駕一輛吉普車,或者乘一輛農用三輪車來到現場。除了下大雨地面泥濘無法進行發掘工作而在家「休息」,其餘的日子他們會整天整天把時間花在這些土坑裡。為了開掘化石點,尋找到中始新世的生物地層,專家們還施行了簡單的爆破工序。在一次清除土層和砂石層的小型爆破中,一塊炸飛的石頭從天而降,正好砸在中科院專家王景文的胳膊上,給他留下了小小的殘疾。 1995年,科學家們在寨里村的山谷里發現了曙猿的一塊完整的下頷骨化石,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的有關曙猿的生理材料。美國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志及時向世界公布了這個消息。20世紀末在中國的這次重大發現,適逢美國卡耐基博物館建館100周年,為了紀念自然科學領域這雙重的「盛事」,中美科學家們把這種曙猿取名為「世紀曙猿」。1997年,還是在山西垣曲化石點,中美專家們又驚喜地找到了曙猿的跗骨(即足骨的一個部分)化石。

滿意請採納

❹ 徐培晨的徐培晨國畫猿猴落戶中華曙猿發祥地溧陽

溧陽市美術館暨徐培晨藝術館隆重開館,館藏作品展同時舉行
2014年4月30日上午,溧陽市美術館、徐培晨藝術館開館儀式暨館藏作品展在溧陽市文化藝術中心隆重舉行。此次活動由溧陽市人民政府、南京師范大學、中國畫學會、江蘇文化強省建設基地主辦,南京師范大學江蘇書畫藝術研究中心、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溧陽市文化廣電體育局承辦,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南京金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南京禾德堂藝術館協辦。
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廖靜文先生、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胡振民為徐培晨藝術館揭牌,常州市政協副主席朱建偉、溧陽市委書記盛建良為溧陽市美術館揭牌。
北京市文聯副主席,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彭利銘、江蘇省原政協副主席張九漢、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宋永忠、榮寶齋畫院院長唐輝、中國藝術報副社長朱虹子等領導專家出席活動。來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藝術家、評論家、收藏家及書畫愛好者等500餘人參加了開館儀式。
開館儀式上,徐培晨先生、刁斯為女士與溧陽市簽訂捐贈協議,並捐贈作品、藏品486件。
聯合國中文處,哈佛大學中國項目部,美國中國文化藝術基金會和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言恭達也分別發來賀信,祝賀溧陽美術館、徐培晨藝術館開館。中國工筆花鳥畫大師喻繼高,蘇州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畫家張繼馨等藝術家,專門創作了書畫作品捐贈給溧陽市。
溧陽市美術館、徐培晨藝術館是溧陽市首家公共美術館和名家藝術館,承擔全市公共美術事業繁榮發展服務和徐培晨國畫藝術研究交流培訓等諸多職能。館舍座落於溧陽市文化藝術中心內,東臨環境優雅、活力時尚的溧陽市文化公園,面積3300平方米,分主題展館、公共展館、國畫工作室、粉畫工作室、書法工作室、綜合修習室、陽光藝吧等功能設施。主題展館又分中華文化藝術珍品館和徐培晨藝術珍品館兩部分。
徐培晨藝術館共收藏徐培晨國畫猿猴等書畫作品232件,這次展出135件。這些作品既有精妙構思、神筆天工的新作十二通景屏《四季百猴圖》、丈六巨制《幽谷瑞雪》,又有神韻萬千、神態各異的猴景畫作,還有徐培晨先生冒著嚴寒赴景德鎮親制的12件青花瓷瓶,更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白描人物》,每件作品體現了徐培晨教授對靈猴世界的深切感悟和猿猴國畫的極高造詣。
徐培晨藝術館還收藏了徐培晨先生捐贈的藏品254件,其中名人字畫77件,古代織物4件,馬家窯陶罐10件,木刻1件,青銅鼎1件,唐三彩盤1件(套),化石魚3件,古波斯印40枚,漢畫像磚32塊,漢畫像石37件,漢陶俑48件。這次展出87件,其中很多為稀世珍品,有清順治十八年溧陽籍狀元馬世俊題字,又有於非闇、吳冠中、陸儼少、亞明、李苦禪、婁師白、盧星堂、尉天池、楊建侯、啟功、歐陽中石等當代大家作品;有漢畫像石、馬家窯彩陶、青銅鼎、唐三彩盤等古代中國藝術品,又有古波斯印章等古代域外藝術品,可謂美輪美奐,美不勝收。
徐培晨,中國當代著名中國畫大家,號猿公,別名沛人,1951年生於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沛縣,1976年畢業於南師大並留校任教至今。系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書畫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協會創會理事,中國人民對外友好藝術交流院顧問,江蘇省藝術強省建設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會長。他中國畫山水、人物、花鳥俱佳,尤其以丹青猿猴馳名畫壇,有「神州聖猴」、「東方猴王」、「當代易元吉」之美譽,其筆下猿猴千姿百態、妙趣橫生,與書合、與景合、與人合,筆墨縱情恣意,畫風靈動灑脫,從傳統中突破與創新,擴展了猿猴表現新領域。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多次獲金獎、科研創作獎和藝術成就獎,出版論著、畫集三十餘部。2000年—2004年,在全國33個省會城市及台灣省、香港特區美術館舉辦「萬水千山總是情·徐培晨國畫猿猴全國巡迴展」,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曾做專題報道。1992年和2010年先後兩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行畫展,近些年來應邀到聯合國總部、法國巴黎辦展,到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講學。藝術成就作為辭條,收入《美術辭林》、《當代中國美術家名錄》、《中國美術家年鑒》等。文化部、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等均收藏其力作。
溧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溧陽境內上黃鎮水母山發現距今4500萬年的「中華曙猿」化石,證明這里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靈長類動物的共同祖先「中華曙猿」的發祥地。2013年,上黃鎮水母山「中華曙猿」化石地點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江蘇省大遺址。目前,溧陽市政府已將中華曙猿化石地點建成大遺址公園,成為溧陽發展文化旅遊、展示地質演變、宣傳自然生態的重要景區。
與猿猴結緣的徐培晨教授經常前來溧陽訪友、觀景、寫生,深深地為溧陽山水靈氣所折服,為中華曙猿神韻所陶醉,遂萌發了在溧陽建立藝術館的願望,讓國畫猿猴走進猿猴的故鄉,成為溧陽的文化名片。在中共溧陽市委、溧陽市政府的重視下,溧陽市文化廣電體育局和禾德堂藝術館精心籌備,積極推動,溧陽市結合美術館建設,同步建設徐培晨藝術館。為回報溧陽人民厚愛,豐富館藏,徐培晨教授熱情捐出自己創作的國畫猿猴作品以及他自己收藏的珍貴藏品,總計達486件,為美術館、藝術館建設作出了傑出貢獻。
溧陽市地處長江三角洲中心,蘇浙皖三省交界,面積1535平方公里,人口78萬。境內生態秀美、山水絕佳,全市經濟發達、文化繁榮。近些年來,溧陽市緊扣文化民生主線,全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先後建成了文化館、圖書館、體育館等公共文體設施,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江蘇省文化先進縣市。與此同時,溧陽市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形成了以文化旅遊為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2013年文化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5%,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溧陽市美術館、徐培晨藝術館的建成不僅填補了溧陽市公共文化服務的空白,在發展國畫藝術方面樹立了新標桿,豐富了城市文化資源,提升了城市文化層次,而且增加了文化旅遊看點,開辟了文化旅遊新領域,讓「中華曙猿」不僅可看,而且可藏、可傳,從藝術的高度助推中華曙猿旅遊景區建設,進一步擴大了溧陽文化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培育了文化產業新增長點,對溧陽建設文化強市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❺ 目前,我過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

「巫山人」化石是中國境內迄今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這一發現揭示了人類發展的進程,填補了中國早期人類化石的空白,對於研究人類的起源和三峽河谷的發育史,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

元謀人

中國西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化石。它是迄今所知中國境內年代最早的直立人。1965年5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在雲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附近發現。這里地處元謀盆地邊緣,盆地內出露一套厚達695米的河湖相沉積。從下到上分為4段28層。元謀人牙發現於第4段第22層中。此後,又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掘出少量石製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元謀人的地質時代屬早更新世,據古地磁斷代,年代為距今170萬年。

元謀人化石包括兩枚上內側門齒,一左一右,屬於同一成年人個體。齒冠保存完整,齒根末梢殘缺,表面有碎小裂紋,裂紋中填有褐色粘土。這兩枚牙齒很粗壯,唇面比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復雜,具有明顯的原始性質,被命名為 「元謀直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俗稱「元謀人」。(見彩圖元謀人牙齒化石)

先後出土的石製品共7件,人工痕跡清楚。原料為脈石英,器型不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它們和人牙雖不居於同一水平面上,但層位大致相同,距離又不遠,應是元謀人製作和使用的。發現的炭屑多摻雜在粘土和粉砂質粘土中,少量在礫石凸鏡體里。炭屑大致分為3層,每層間距30~50厘米。炭屑常常和哺乳動物化石伴生。最大的炭屑直徑可達15毫米,小的為1毫米左右。在4厘米×3厘米的平面上,1毫米以上的炭屑達16粒之多。此外還發現兩塊黑色的骨頭,經鑒定可能是被燒過的。研究者認為,這些是當時人類用火的痕跡。這一發現,和在距今約180萬年前的西侯度文化中發現的燒骨,如確系人工用火證據,則把人類用火的歷史大大提前。

與元謀人共生的哺乳動物化石,有泥河灣劍齒虎、桑氏縞鬣狗、雲南馬、爪蹄獸、中國犀、山西軸鹿等29種,絕種動物幾乎佔100%,其中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佔38.8%,這表明元謀人的生存時代不會晚於早更新世。有人根據動物化石及植物孢粉分析,認為當時的自然環境呈森林草原景觀,氣候比現在涼爽。關於元謀人的「絕對」年代問題,據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用古地磁方法測定,為距今170±10萬年;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根據古地磁分析和對比,認為是164萬年。但也有人認為不應超過73萬年,即可能為距今60萬至50萬年或更晚一些 。

巫山人
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重慶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發掘出一段帶有2顆臼齒的殘破直立人左側下頜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跡的骨片。1986年又發掘出3枚門齒和一段帶有2個牙齒的下牙床化石。此外,遺址中還出土了包括步氏巨猿、中國乳齒象、先東方劍齒象、劍齒虎、雙角犀、小種大熊貓等116種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動物化石。經學者研究,龍骨坡遺址出土的遺物代表了一種直立人的新亞種,後被定名為「直立人巫山亞種」(Home erectus wushanensis),一般稱之為「巫山人」,距今約201~204萬年。「巫山人」化石是中國境內迄今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這一發現揭示了人類發展的進程,填補了中國早期人類化石的空白,對於研究人類的起源和三峽河谷的發育史,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

但是,由於化石材料的缺失,巫山人是人是猿尚有巨大的爭議,著名古生物學家吳新智就不同意其為人類的說法,國際古生物學界對巫山人也基本上持否定的態度

❻ 地質學的年代怎麼劃分

土與岩石的性質與其生成的地質年代有關。一般來說,生成年代越久,土與岩內石的工程性容質越好。根據地層對比和古生物學方法,把地質相對年代劃分為5大代,下分紀、世、期,相應的地層單位為界、系、統、層。從古至今,地質年代劃分為:
1.太古代—— 距今1800~2700百萬年;
2.元古代—— ①早元古代,距今950~1800百萬年;
②晚元古代(長城紀、薊縣紀、青白口紀、震旦紀),距今600~950百萬年。
3.古生代——①早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距今400~600百萬年;
②晚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距今225~400百萬年;
4.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距今70~225百萬年;
5.新生代——①早第三紀(古新世E1、始新世E2、漸新世E3),距今25~70百萬年;
②晚第三紀(中新世N1、上新世N2),距今1~25百萬年;
③第四紀Q(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距今12000年~1百萬年;全新世Q4距今小於12000年。

❼ 最早的古猿是什麼古猿

中華曙猿
中華曙猿是已知的高級靈長類動物中最早的一種,它的時代為4500萬年版前的中始新世權中期,比法尤姆的高等靈長類早了將近1000萬年;它向人們暗示,高等靈長類的起源地更可能是在東方、在中國。所謂「曙猿」,意思就是「類人猿亞目黎明時的曙光」。
古猿泛指除人屬以外的各種化石猿類,根據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古猿是人類的早期祖先,人類是從一種古猿類發展而來的,人和猿有一定的近親關系。自1856年第一次發現森林古猿化石起,已記載了約50多個屬100多個種主要分布在非洲、印巴次大陸、西歐及中國雲南、湖北、廣西等地,其地質年代屬漸新世至更新世。

❽ 亞洲的文明起源於哪裡最早的亞洲人是在哪裡誕生的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8日發表公報說,該機構與其他國家研究人員合作研究推測,在緬甸發現的類人猿化石可能說明這一物種起源於亞洲,而不是人們此前認為的非洲。 公報說,早在20年前,多國科學家就在中國、泰國、巴基斯坦和緬甸進行挖掘。2005年和2008年,他們在緬甸挖掘出土了多件近4000萬年前的靈長目動物化石,其中一塊下頜骨牙齒十分尖利,同時磨損也非常嚴重,說明這種動物習慣用牙咬開堅硬的果殼,吸取其中營養,而這種飲食習慣只在類人猿身上發現過,如南美洲的僧面猴。 由於中華近代的落伍,「西方中心」論泛起,中華文明「西來說」也隨著這種文化背景應運而生。中華文明「西來說」雖然早就受到中華有識之士的駁斥批判,著名愛國學者梁啟超先生在20世紀初常為中國居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末鳴不平,不甘於中國古文明排位於埃及、巴比侖和印度之後,曾大聲疾呼「中國乃世界文明之鼻祖」,但當時應者寥寥。長期以來,西方學術界盛氣凌人,國內知識界普遍存在對西方的盲崇,兩者相對益彰,使得中華文明「西來說」一個時期以來甚囂塵上,時不時出來折騰一番。中華文明今天面臨的民族虛無主義有其深厚的歷史的根源。《論語》說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在整理古籍時,「述職方以除九丘」、「斷自唐虞以下訖於周」,剪裁了他認為不合適的許多上古檔案史料,將堯舜時代一直到三代周的歷史截斷了,更別說以往的歷史了。到司馬遷時,繼承孔丘歷史觀,不究先秦史籍所載古民族圖騰的內涵,懷疑《山海經》、《禹本紀》等史書的真實性,「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將「三皇五帝」史當成了「怪力亂神」的神話。到近代,西方中心論、民族虛無主義大合唱,活生生地要將人類文明的源體、母體進行最大限度的壓縮、扭曲、變形、分斷、撕裂,而這一過程,有的是學術無知的跟風,有的是要達到種種目的。
從現今所知的人類重要考古史料和研究的基礎上闡述了人類起源於中華大地。從5.3億年前的古化石群到4億年前的魚化石到5500萬年的亞洲德氏猴到4500萬年的中華曙猿到4000萬年的世紀曙猿到蠟瑪古猿到南方古猿到巫山人、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南京人、金牛山人、大荔人、長陽人、馬壩人、柳江人、山頂洞人等一條完整的人類進化鏈鋪展開來,使人類「起源於非洲」論自然失去了其合理性,還人類起源於中華之真本。
主題詞:中華 起源 化石 曙猿 古猿 直立人 智人

要對人類起源進行探索,先對地球生命的演化進程來一點基本的了解是必要的。根據天體星雲學,太陽和九大行星是從同一塊原始星雲中凝聚而成,在這個過程中,太陽處於中心位置,收縮速度比九大行星快,原始太陽形成於前,各大行星形成在後。自太陽46億年前開始發光發熱後,地球就開始了其生命的演化過程。至38億年前原始生命形成,生命的演化進入細菌、蘭藻時期。5.7億年前生命大爆發⑴,現今生存的各動物門類幾乎都有了代表。中國雲南距今5.3億年前的澄江動物化石群⑵保存完好,栩栩如生,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炸」的有力佐證。歷經藻類和無脊椎動物時代(距今5.7―4.38億年)、裸蕨植物和魚類時代(距今4.38―3.65億年)、蕨類植物和兩棲動物(距今3.65―2.45億年)、裸子植物和爬行動物(距今2.45―0.65億年)、被子植物和哺乳動物(距今6500―2000萬年)、古猿階段(2000―300萬年)發展到人類時代(300萬年―至今),說明生物是經過不斷演化、繁衍、絕滅與復甦,才形成今天這一千姿百態、繁花似錦的生物界。
解剖學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不僅是人類,所有的脊椎動物,包括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也都和魚類一樣,在胚胎的發育早期發生鰓裂。所不同的是,魚類和兩棲類的鰓裂發育為呼吸水流的通道,而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人類的鰓裂,產生不久即從胚胎中消失。這表明脊椎動物與魚類有著悠久的親緣關系。雲南發現了距今4億年前的魚化石⑶。考古研究表明,最原始最古老的總鰭魚來自中國,這表明包括人類在內的陸地脊椎生物的祖先可能最早出現在中國,並起源於中國南部。

● 高等靈長類的起源在中華
一、5500萬年前真靈長類頭骨化石 驚現湖南衡東
現生真靈長類包括狐猴類、懶猴類、眼鏡猴類、猿類以及我們人類,是當今地球上智力高度發達的動物,有關真靈長類的起源和演化研究一直受到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長期以來,在亞洲和非洲5000萬年前的早始新世地層中並沒有發現可靠的真靈長類化石證據,因此真靈長類起源問題一直是困惑著科學家的難解之謎。而且以前發現的最早的真靈長類化石都是零散的牙齒和頜骨,對於最早的真靈長類是否已經具有了現生同類的頭骨特徵這一問題也一直無法解答。
2004年1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倪喜軍等四位科學家,以《中國早始新世――真靈長類頭骨》為題,報道了發現於湖南省衡東縣大約5500萬年前的真靈長類化石,為真靈長類的起源、演化研究帶來了新的突破。
科學家認定,發現於衡東的真靈長類化石是一個保存基本完好的頭骨,屬於始鏡猴類,代表一個新種,被命名為亞洲德氏猴,是人類和猴子的遠古近親。這具迄今為止最早的真靈長類頭骨所保存的特徵說明現生真靈長類的顯著的頭骨特徵早在55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化石將靈長類生存的地質年代推進到了第三紀的始新世(5千3百萬年前)。

二、 中華曙猿――人類共同的祖猿
◆江蘇溧陽上黃水母山橫空出世――高等靈長類的起源地
作為地球的主宰者,人類而今愈加迫切地探尋爭議著自己的起源史。根據生物進化史的理論,生物進化應環環可扣,形成一條進化之鏈。人、猿、猴等高等靈長類動物應是從4000萬年至5000萬年前由某種低等靈長類動物進化而來,但這一推論長期僅停留在理論上。20世紀60年代初,西方科學家在北非埃及首都開羅西南約100公里的法尤姆地區,發現了一批3500萬年的高等靈長類化石,從而形成了人猿起源於非洲的假說。時光推進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家在江蘇溧陽上黃鎮發現的'中華曙猿'化石,動搖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假說。1994年,中外科學家經過對江蘇溧陽上黃水母山古老的哺乳動物化石的不懈科考,研究工作終於取得重要的成果,發現了至少4種高等靈長類動物,其中一種被命名為「中華曙猿」。「中華曙猿」是一塊帶有三顆牙齒的右下頜骨殘段以及一些零散的牙齒等等,時代為4500萬年前的中始新世紀中期,比亞洲德氏猴晚近1000萬年,比埃及法尤姆的高等靈長類早了將近1000萬年。這進一步表明:高等靈長類的起源地在東方、在中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