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滑坡形成的地質因素有哪些
Ⅰ 產生滑坡的主要因素
影響斜坡穩定性的因素十分復雜,其中最主要的有斜坡岩土體類型及性質、地質結構、水文地質條件等。除此以外,還有岩石風化、地表水和大氣降雨的作用、地震及人類工程活動等。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可分為兩大方面,即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包括:斜坡岩土的類型和性質、岩土體結構等;外在因素包括:水文地質條件及地表水和大氣降雨的作用、岩石風化、地震以及人為因素等。
(一)產生滑坡的內在因素
1.岩土體的岩性結構
斜坡岩土體的性質是決定斜坡抗滑的基本要素。結構鬆散,抗剪強度和抗風化能力低,在水作用下容易發生變化的鬆散覆蓋層、黃土、黏土、頁岩、泥岩、煤系地層、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是滑坡的易發生物質基礎。岩土力學強度較弱與較堅硬岩層互層結構的碎屑岩組亦利於滑坡的形成。
研究表明,我國滑坡分布與岩性有密切關系,在易滑地層分布區域,往往滑坡成群出現,而在非易滑地層出露地區則斜坡穩定性較好。因此在斜坡穩定性研究中,應首先確定研究區是否有易滑地層分布和出露。
我國黏土類土和黃土類土分布廣泛,由這類土組成的斜坡發生滑坡的可能性較大,特別是裂隙發育的黃土和脹縮土組成的斜坡,當邊坡很平緩時仍能破壞。黃土斜坡穩定性決定於黃土的密實程度和結構特徵。
岩土體中的各種結構面,包括節理、裂隙、層理面、岩性界面、平行和垂直的陡傾構造面及順坡緩傾的構造面都是產生滑坡的內在條件。這些結構面的種類、軟弱性、展布范圍、密集程度,特別是軟弱結構面與斜坡臨空面的關系,對斜坡穩定起著很大作用。
一般來說,結構面張開性較好或者破裂面和軟弱夾層的抗剪強度較兩側岩土低,它們在空間的組合常成為斜坡變形破壞的滑動面。結構面延伸越長,貫穿性越好,其危害越大。在各種結構面中,延伸范圍較大的是層面、不整合面、斷層面等。另外,結構面越密集,岩土體越破碎,越有利於斜坡滑移面的形成。
根據結構面產狀與斜坡方向的關系,可以將斜坡分為平疊坡、順向坡、逆向坡、斜交坡和橫交坡,每種坡形的穩定性程度都不一樣。
(1)平疊坡:主要軟弱結構面呈水平狀,這種斜坡一般比較穩定。
(2)順向坡:主要是指軟弱結構面的傾向與斜坡面的傾向平行或比較接近的斜坡。當結構面傾角小於坡角時,斜坡穩定性最差,極易發生順層滑坡。自然界這種滑坡最為常見。
(3)逆向坡:主要是指軟弱結構面的傾向與斜坡面的傾向相反,即結構面傾向坡內。這種斜坡一般是穩定的,有時有崩塌現象,但滑坡的可能性較小。
(4)斜交坡:主要軟弱結構面與坡面傾向成斜交關系。其交角越小,穩定性就越差。
(5)橫交坡:主要軟弱結構面的傾向與坡面傾向近於垂直。這類斜坡穩定性較好,很少發生大規模的滑坡。
2.坡形
相對高差較大,斜坡坡角大於10°的土質斜坡和坡角大於45°的岩質斜坡,以及下陡中緩上陡的坡形是滑坡易發的坡形條件。其中斜坡越高,坡內的應力值越大,發生崩塌和滑坡的可能性就越大。坡角越大,坡腳的應力集中現象越突出,最大剪應力隨之增高(最大主應力,最小主應力差值增高),斜坡將越易失穩。計算表明,當坡底寬<0.8H(坡高)時,溝谷兩側斜坡擠壓,水平應力增大,使坡角最大剪應力增高。若坡低寬>0.8H時,不會對斜坡的失穩產生影響。
(二)激發斜坡失穩的外部因素
1.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響
每到雨季,滑坡頻繁發生,很多滑坡都是發生在地下水活躍的斜坡地帶和水庫岸帶。水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對岩土的軟化、泥化作用、水的沖刷作用、靜水壓力和動水壓力變化的影響等。
土坡或岩質邊坡中的泥質岩層,在雨水滲入或地下水位升高而受到浸濕時就會軟化,抗剪強度降低。頁岩、凝灰岩、黏土岩等親水性很強,水對其軟化作用也很顯著。
水的沖刷作用使河岸變高、變陡;水流沖刷坡腳,切斷滑動面下段都可使斜坡的抗滑阻力減小。
由於雨水滲入、河水位上漲或水庫蓄水等種種原因,使得地下水位上升,導致潛在滑體內動水壓力升高。或者地下水由斜坡岩土體中排出時,水力梯度增大,均可以對斜坡穩定不利。此外,水庫放水期間,庫水位迅速下降,使得斜坡岩土中的水不能及時排出,常導致庫岸的滑動。
2.地震的影響
地震也是造成斜坡破壞最重要的觸發因素之一,許多大型滑坡的發生與地震密切相關。例如,發生於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誘發了至少2萬處的滑坡發生,造成了嚴重的災難。
地震對斜坡穩定性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從震源開始分布於地殼中的彈性振動,向周圍介質傳遞時具有一定的加速度,因此便產生地震力,其數值等於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的乘積。同時,地表物體和建築物內部將產生一種與地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慣性力,因此地震總會在斜坡內引起一種附加應力,這種附加應力存在的時間如同引起它的地震振動的延續時間一樣,也是很短的,但足以導致整個斜坡體的失穩。此外,地震還會使飽水的砂質斜坡因振動液化而移動,使抗滑力減小。
3.人為活動的影響
人為活動如采礦、修築房屋、建設公路鐵路等開挖地塹、掏挖坡腳都可能引起斜坡體失穩而形成滑坡。由於建築、填方、築堤等在斜坡上增加荷載可使斜坡難以支撐過大的重量而失去平衡。邊坡削方挖土,則會使坡腳下部失去支撐,導致滑坡發生。
地下采空區的沉陷,會造成山坡傾斜坡角增大和地面不均勻變形,激發滑坡發生。
此外,水庫蓄水、防水以及爆破、重型運輸等引發的動力震動,山坡上亂砍濫伐使坡體失去保護,便利降水的滲入,均可能成為斜坡失穩滑坡的誘發因素。
Ⅱ 滑坡的形成因素
滑坡的活動強度,主要與滑坡的規模、滑移速度、滑移距離及其蓄積的位能和產生的功能有關。一般講,滑坡體的位置越高、體積越大、移動速度越快、移動距離越遠,則滑坡的活動強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具體講來,影響滑坡活動強度的因素有:
地形
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開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開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
岩性
組成滑坡體的岩、土的力學強度越高、越完整,則滑坡往往就越少。構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質,直接影響著滑速的高低,一般講,滑坡面的力學強度越低,滑坡體的滑速也就越高。
地質構造
切割、分離坡體的地質構造越發育,形成滑坡的規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誘發因素
誘發滑坡活動的外界因素越強,滑坡的活動強度則越大。如強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誘發的滑坡多為大的高速滑坡。 違反自然規律、破壞斜坡穩定條件的人類活動都會誘發滑坡。例如:
1.開挖坡腳:修建鐵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廠等工程,常常因使坡體下部失去支撐而發生下滑。例如我國西南、西北的一些鐵路、公路、因修建時大力爆破、強行開挖,事後陸陸續續地在邊坡上發生了滑坡,給道路施工、運營帶來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滲漏,工業生產用水和廢水的排放、農業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滲入坡體,加大孔隙水壓力,軟化岩、土體,增大坡體容重,從而促使或誘發滑坡的發生。水庫的水位上下急劇變動,加大了坡體的動水壓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誘發滑坡發生。支撐不了過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軟弱面下滑。尤其是廠礦廢渣的不合理堆棄,常常觸發滑坡的發生。此外,劈山開礦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體受振動而破碎產生滑坡;在山坡上亂砍濫伐,使坡體失去保護,便有利於雨水等水體的入滲從而誘發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類作用與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結合,則就更容易促進滑坡的發生。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的工程活動破壞了自然坡體,因而滑坡的發生越來越頻繁,並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應加以重視。
Ⅲ 影響 滑坡形成的因素
要探討滑坡的形成條件,就必須考慮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有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個方面。內在因素有組成邊坡岩土體的性質、地質構造、岩體結構、地應力等。它們常常起著主要的控製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風化作用、人工開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載等。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響邊坡穩定最重要、最活躍的外在因素,其他大多起觸發作用。查明和掌握這些影響因素對了解邊坡失穩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滑坡形成的內部條件
產生滑坡的內部條件與組成邊坡的岩土的性質、結構、構造和產狀等有關。不同的岩土,它們的抗剪強度、抗風化和抗水侵蝕的能力都不相同,如堅硬緻密的硬質岩石,它們的抗剪強度較大,抗風化的能力也較高,在水的作用下岩性也基本沒有變化,因此,由它們所組成的邊坡往往不容易發生滑坡。反之,如頁岩、片岩以及一般的土則恰好相反,因此,由它們所組成的邊坡就比較容易發生滑坡。從岩土的結構、構造來說,主要的是岩(土)層層面、斷層面、裂隙等的傾向對滑坡的發育有很大的關系。同時,這些部位又易於風化,抗剪強度也低。當它們的傾向與邊坡坡面的傾向一致時,就容易發生順層滑坡以及在堆積層內沿著基岩面滑動;否則反之。邊坡的斷面尺寸對邊坡的穩定性也有很大的關系,邊坡也陡,其穩定性就越差,越容易發生滑動。如果坡高和邊坡的水平長度都相同,但一個是放坡到頂,而另一個卻是在邊坡中部設置一個平台,由於平台對邊坡的反壓作用,就增加了邊坡的穩定性。此外,滑坡若要向前滑動,其前沿就必須要有一定的空間,否則滑坡就無法向前滑動。山區河流的沖刷、河谷的深切以及不合理的大量切坡都能形成高陡的臨空面,而為滑坡的發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總之,當邊坡的岩性、構造和產狀等有利於邊坡的發育,並在一定的外部條件下引起邊坡的岩性、構造和產狀等發生變化時,就能發生滑坡。
2.滑坡形成的外部條件
滑坡發育的外部條件主要有水的作用,不合理的開挖和坡面上的載入、振動、采礦等,以前兩者為主。調查表明:90%以上的滑坡與水的作用有關。水的來源不外乎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農田灌溉的滲水、高位水池和排水管道等的漏水等。不管來源怎樣,一旦水進入斜坡岩土體內,它將增加岩土的重度並產生軟化作用,降低岩土的抗剪強度,產生靜水壓力和動水力,沖刷或侵蝕坡腳,對不透水層上的上覆岩土層起潤滑作用,當地下水在不透水層頂面上匯集成層時,它還對上覆地層產生浮力作用等等。總之,水的作用將會改變組成邊坡的岩土的性質、狀態、結構和構造等。因此,不少滑坡在旱季原來接近於穩定,而一到雨季就急劇活動,形成「大魚大滑,小雨小滑,不雨不滑」。這也說明了雨水和滑坡的關系。山區建設中還常由於不合理的開挖坡腳或不適當的在邊坡上填放棄土、建造房屋或堆置材料,以致破壞斜坡的平衡條件而發生滑動。此外,振動對滑坡的發生和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如大地震時往往伴有大滑坡發生,爆破有時也會引發滑坡。
四、滑坡防治措施
通過以上對滑坡的形態特徵及滑坡形成條件的介紹,我們不難得出治理滑坡的相關工程措施。然而,一個滑坡的發生往往是多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為,我們只有做詳細的調查和分析計算後,才能制定出切合實際的防治措施。總的來說,治理滑坡應該堅持以防為主、綜合治理、及時處理的原則。結合邊坡失穩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內外部條件,治理滑坡可以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
1.消除和減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發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關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減輕水對邊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防止岩土體的軟化及溶蝕分解,消除或減小水的沖刷和浪擊作用。具體做法有:防止外圍地表水進入滑坡區,可在滑坡邊界修截水溝;在滑坡區內,可在坡面修築排水溝。在覆蓋層上可用漿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鋪蓋,防止地表水下滲。對於岩質邊坡還可用噴混凝土護面或掛鋼筋網噴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應根據邊坡的地質結構特徵和水文地質條件加以選擇。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鑽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豎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撐盲溝。
2.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
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提高其抗滑力,減小滑動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減載;用降低坡高或放緩坡角來改善邊坡的穩定性。削坡設計應盡量削減不穩定岩土體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體不應削減。此法並不總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經濟技術比較。2,邊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築擋土牆、護牆等支擋不穩定岩體;2,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3,預應力錨桿或錨索,適用於加固有裂隙或軟弱結構面的岩質邊坡;4,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加強邊坡岩體或土體的強度;5,SNS邊坡柔性防護技術等。
五、結語
本文對滑坡的形態特徵、影響邊坡穩定性因素及滑坡形成條件、滑坡的防治措施做了簡單的介紹。天然的或人工開挖形成的邊坡到處可見,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邊坡失穩,引起各種規模的滑坡時有發生,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了巨大的災難。因此,作為土木工程技術人員,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研究和治理滑坡,從而減少滑坡的發生和降低因滑坡造成的損失。相信通過我們研究的不斷深入,滑坡現象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Ⅳ 引發山體滑坡的因素有哪些
2020年是一個事故多發年,上半年的疫情才剛剛控制住,各地區剛剛有點起色下半年的洪澇災就隨之而來,造成的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大家都打趣說鼠是生肖中的大哥,大哥開頭把接下來所有的壞運都擔了下來,所以才有2020年的事故多發年。
而導致山體滑坡事件發生的原因卻不僅僅只有暴雨,山體一般來說是由各類岩,土構成的,有的結構鬆散的山坡抗風化能力比較差,在雨水作用下很容易就發生坍塌部分坍塌現象從而造成山體滑坡。而有些人坡度比較大的山體由於風吹日曬,結構出出現不連續現象時,容易發生斷層現象,受力超過支撐點時,也容易發生滑坡現象。
其實部分的山體滑坡是可以避免的,遵循自然的規律,不過度的開采,山上的土地資源。保護好山上的數木風化。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帶來的傷害。而大自然的災害,需要人們,做好應對措施,對自身的安全有一個保障。
Ⅳ 滑坡形成的原因和後果是什麼
產生滑坡的條件: 一是地質條件與地貌條件;二是內外營力(動力)和人為作用的影響。第一個條件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岩土類型:岩土體是產生滑坡的物質基礎。一般說,各類岩、土都有可能構成滑坡體,其中結構鬆散,抗剪強度和抗風化能力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質能發生變化的岩、土,如鬆散覆蓋層、黃土、紅粘土、頁岩、泥岩、煤系地層、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軟硬相間的岩層所構成的斜坡易發生滑坡。
(2)地質構造條件:組成斜坡的岩、土體只有被各種構造面切割分離成不連續狀態時,才有可能向下滑動的條件。同時、構造面又為降雨等水流進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種節理、裂隙、層面、斷層發育的斜坡、特別是當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傾角構造面及順坡緩傾的構造面發育時,最易發生滑坡。
(3)地形地貌條件:只有處於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備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發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庫)、海、溝的斜坡,前緣開闊的山坡、鐵路、公路和工程建築物的邊坡等都是易發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於10度,小於45度,下陡中緩上陡、上部成環狀的坡形是產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活動,在滑坡形成中起著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軟化岩、土,降低岩、土體的強度,產生動水壓力和孔隙水壓力,潛蝕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對透水岩層產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對滑面(帶)的軟化作用和降低強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個條件而言,在現今地殼運動的地區和人類工程活動的頻繁地區是滑坡多發區,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產生滑坡的基本條件發生變化,從而誘發滑坡。主要的誘發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沖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體對斜坡坡腳的不斷沖刷;不合理的人類工程活動,如開挖坡腳、坡體上部堆載、爆破、水庫蓄(泄)水、礦山開采等都可誘發滑坡,還有如海嘯、風暴潮、凍融等作用也可誘發滑坡。
滑坡的人為因素:
違反自然規律、破壞斜坡穩定條件的人類活動都會誘發滑坡。例如:
(1)開挖坡腳:修建鐵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廠等工程,常常因使坡體下部失去支撐而發生下滑。例如我國西南、西北的一些鐵路、公路、因修建時大力爆破、強行開挖,事後陸陸續續地在邊坡上發生了滑坡,給道路施工、運營帶來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滲漏,工業生產用水和廢水的排放、農業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滲入坡體,加大孔隙水壓力,軟化岩、土體,增大坡體容重,從而促使或誘發滑坡的發生。水庫的水位上下急劇變動,加大了坡體的動水壓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誘發滑坡發生。支撐不了過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軟弱面下滑。尤其是廠礦廢渣的不合理堆棄,常常觸發滑坡的發生。
此外、劈山開礦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體受振動而破碎產生滑坡;在山坡上亂砍濫伐,使坡體失去保護,便有利於雨水等水體的入滲從而誘發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類作用與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結合,則就更容易促進滑坡的發生。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的工程活動破壞了自然坡體,因而近年來滑坡的發生越來越頻繁,並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應加以重視。
滑坡的危害:山體滑坡不僅造成一定范圍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還會對附近道路交通造成嚴重威脅。 2007年6月17日,房縣榔口鄉珠藏洞村二組發生一起大型山體滑坡事件。目前滑坡已導致15家農戶房屋出現明顯裂縫,其中特危房屋8戶,涉及農戶70餘人。 2007年 8月12日,房縣青峰鎮鎮青河村、陽坪村、深嶼溝村3個行政村連續發生重大山體滑坡事件,其中,深嶼溝村塔石板溝的滑坡體面積約40萬平方米,青河村何家坡體面積約60萬平方米,陽坪村換香扒滑坡體面積約455萬平方米,受山體滑坡的影響目前已有133戶,501人,422間房屋不同程度受損,其中,63戶,244人,223間房屋倒毀,不能居住,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1000多萬元。
Ⅵ 影響滑坡活動強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滑坡的活動強度,主要與滑坡的規模、滑移速度、滑移距離及其蓄積的專位能和產生的功屬能有關。一般講,滑坡體的位置越高、體積越大、移動速度越快、移動距離越遠,則滑坡的活動強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具體講來,影響滑坡活動強度的因素有:
(1)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開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
(2)岩性:組成滑坡體的岩、土的力學強度越高、越完整,則滑坡往往就越少。構成滑坡滑面的岩、土的性質,直接影響著滑速的高低,一般講,滑坡面的力學強度越低,滑坡體的滑速也就越高。
(3)地質構造:切割、分離坡體的地質構造越發育,形成滑坡的規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4)誘發因素:誘發滑坡活動的外界因素越強,滑坡的活動強度則越大。如強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誘發的滑坡多為大的高速滑坡。
Ⅶ 影響滑坡的因素有哪些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岩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運動的岩(土)體稱為變位體或滑移體,未移動的下伏岩(土)體稱為滑床。 強度因素 滑坡的活動強度,主要與滑坡的規模、滑移速度、滑移距離及其蓄積的位能和產生的功能有關。一般講,滑坡體的位置越高、體積越大、移動速度越快、移動距離越遠,則滑坡的活動強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具體講來,影響滑坡活動強度的因素有: 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開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開闊程度對滑移距離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地形越開闊,則滑移距離越大。 岩性:組成滑坡體的岩、土的力學強度越高、越完整,則滑坡往往就越少。構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質,直接影響著滑速的高低,一般講,滑坡面的力學強度越低,滑坡體的滑速也就越高。 地質構造:切割、分離坡體的地質構造越發育,形成滑坡的規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誘發因素:誘發滑坡活動的外界因素越強,滑坡的活動強度則越大。如強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誘發的滑坡多為大的高速滑坡。 人為因素 違反自然規律、破壞斜坡穩定條件的人類活動都會誘發滑坡。例如: 1.開挖坡腳:修建鐵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廠等工程,常常因使坡體下部失去支撐而發生下滑。例如我國西南、西北的一些鐵路、公路、因修建時大力爆破、強行開挖,事後陸陸續續地在邊坡上發生了滑坡,給道路施工、運營帶來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滲漏,工業生產用水和廢水的排放、農業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滲入坡體,加大孔隙水壓力,軟化岩、土體,增大坡體容重,從而促使或誘發滑坡的發生。水庫的水位上下急劇變動,加大了坡體的動水壓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誘發滑坡發生。支撐不了過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軟弱面下滑。尤其是廠礦廢渣的不合理堆棄,常常觸發滑坡的發生。 此外,劈山開礦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體受振動而破碎產生滑坡;在山坡上亂砍濫伐,使坡體失去保護,便有利於雨水等水體的入滲從而誘發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類作用與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結合,則就更容易促進滑坡的發生。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的工程活動破壞了自然坡體,因而滑坡的發生越來越頻繁,並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應加以重視。 滑坡的防治要貫徹「及早發現,預防為主;查明情況,綜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後患」的原則結合邊坡失穩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內外部條件,治理滑坡可以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4] 消除和減輕水的危害 滑坡的發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關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減輕水對邊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防止岩土體的軟化及溶蝕分解,消除或減小水的沖刷和浪擊作用。具體做法有:防止外圍地表水進入滑坡區,可在滑坡邊界修截水溝;在滑坡區內,可在坡面修築排水溝。在覆蓋層上可用漿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鋪蓋,防止地表水下滲。對於岩質邊坡還可用噴混凝土護面或掛鋼筋網噴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應根據邊坡的地質結構特徵和水文地質條件加以選擇。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鑽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豎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撐盲溝。 改善邊坡岩土力學強度 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提高其抗滑力,減小滑動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減載;用降低坡高或放緩坡角來改善邊坡的穩定性。削坡設計應盡量削減不穩定岩土體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體不應削減。此法並不總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經濟技術比較。2,邊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築擋土牆、護牆等支擋不穩定岩體;2,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3,預應力錨桿或錨索,適用於加固有裂隙或軟弱結構面的岩質邊坡;4,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加強邊坡岩體或土體的強度;5,SNS邊坡柔性防護技術等;6,鑲補溝縫。對坡體中的裂隙、縫、空洞,可用片石填補空洞,水泥沙漿溝縫等以防止裂隙、縫、洞的進一步發展。 應對措施編輯 發生時的應對措施 當遇滑坡發生時,至少應當做到如下幾點: (1)當處在滑坡體上時,首先應保持冷靜,不能慌亂。要迅速環顧四周,向較安全的地段撤離。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動迅速,都有可能逃離危險區段。跑離時,向兩側跑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動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險的。當遇無法跑離的高速滑坡時,更不能慌亂,在一定條件下,如滑坡呈整體滑動時,原地不動,或抱住大樹等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自救措施。如1983年3月7日發生在甘肅省東鄉縣的著名的高速黃土滑坡——灑勒山滑坡中的倖存者就是在滑坡發生時,緊抱住滑坡體上的一棵大樹而得生。 (2)當處於非滑坡區,而發現可疑的滑坡
Ⅷ 舉例說明工程地質學應用的領域 簡述滑坡的主要影響因素
2、簡述滑坡的主要影來響因素。(自30分)
答:滑坡是斜坡上土體 、岩體或其他碎屑堆積物沿一定的滑動面作整體下滑的現象。
影響滑坡的主要因素:
1.岩性:鬆散堆積層的滑坡主要和粘土有關。基岩滑坡主要與遇水容易軟化的岩石有關;
2.構造:滑坡與構造的關系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與軟弱結構面的關系,不論是鬆散堆積層還是基岩,滑動面常常發生在順坡的層面、節理面、不整和接觸面、斷面層(帶)及劈理頁理面上;二是與上部透水層和下部不透水層的構成特徵有關。
3.地貌:滑坡與地貌的關系主要是通過臨空面、坡度和坡地基部收沖刷來體現的。
4.氣候:氣候主要是通過降雨和溫度對滑坡產生影響。
5.地下水:絕大多數滑坡都是沿飽含地下水的岩體軟弱面發生的。
6.地震:地震可通過松動斜坡岩土體結構、造成破裂面和引起弱面錯位等多種方式,降低斜坡的穩定性。另外,地震作用力突然施加還會對斜坡的破壞產生觸發效應。
7.人為因素:人工切坡過陡、用大爆破方法施工等人為因素促使滑坡發生。為了了解滑坡的穩定性,要查明滑坡形態、范圍、結構特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