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嵩山地區有哪些地質現象

嵩山地區有哪些地質現象

發布時間: 2021-02-05 06:46:25

⑴ 嵩山的地質成因是什麼

嵩陽運動

⑵ 嵩山地理概況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登封市,總面積450平方公里,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北臨黃河,南靠潁水。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最高峰(峻極峰)1491.7米。東西綿延約60餘千米。古名為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後稱中嶽嵩山,與泰山、華山、恆山、衡山共稱五嶽。這里山巒起伏,峻峰奇異。歷史上根據山峰坐落方位,形狀外貌和名人遺跡等,分成太陽、少陽、明月、玉柱、萬歲、鳳凰、懸練、卧龍、玉鏡、青童、黃蓋、獅子、雞鳴、松濤、石幔、太白、羅漢、白鹿等72峰。嵩山頂又名峻極峰,是嵩山的最高峰,古有「峻極於天」之說。
嵩山屬伏牛山系,是中國五嶽之一,通稱為中嶽。它東西橫卧,雄峙中原,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環山地跨新密、登封、鞏義、偃師、伊川等市縣。嵩山地區古代文化積淀甚厚,據《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介紹,各類文物古跡共956處。其中,有重9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99處屬於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嵩山先後經歷了「嵩陽運動」、「中嶽運動」、「少林運動」等幾次大的地殼運動,逐漸形成了山脈。在嵩山范圍內,地質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質學界稱為「五世同堂」。
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於23億年前,此前,嵩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據中外地質學家考察,嵩山岩石發育完整,在地球發展歷史上,歷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習稱為「五世同堂」。嵩山地區的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的出露,構成了中國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據中國地質界測定,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質寶庫。據地質學家考察,經過23億年的「 嵩陽運動」,8億年前的「中嶽運動」,5、6億年前「少林運動」,才結束了地質史上的元古代,進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紀和奧陶紀。又經過約兩億年,此處地殼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風化和剝蝕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區的含煤地層。兩億三千年前後,中國的版土上,又發生了一次延續很長時間的地殼運動,南北廣大地區的「燕山運動」,嵩山地區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擠,形成了今天的山勢地貌。
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豐富,在嵩山既有海象生物化石,也有陸象生物化石,還有古脊椎動物化石。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質和古生物演化的寶貴資料,嵩山奇特的地質構造,使它蘊藏了豐富的煤、鋁、鐵、麥飯石等礦產資源。
中嶽嵩山,群峰挺拔,氣勢磅礴,景象萬千。由峰、谷、澗、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構成的「八景」「十二勝」。八景是:嵩門待月、軒轅早行、潁水春耕、箕陰避暑、石淙會飲、玉溪垂釣、少室晴雪、盧崖瀑布。唐代光啟年間(885年~887年)進士鄭谷游中嶽時,為登封八景同賦詩以贊:

⑶ 嵩山地質經歷了哪幾代分別是什麼

嵩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登封市,總面積45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跡類型為回地質(含構造)剖面。
嵩山在大地答構造上處於華北古陸南緣,在公園范圍內,連續完整地出露35億年以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地層,地層層序清楚,構造形跡典型,被地質界稱為"五代同堂",實際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歷史石頭書。
嵩山主峰地區的玉寨山、峻極峰、五指嶺、尖山等,多為石英岩組成,加之構造運動所致,使諸峰在400m標高上拔地而起,立壁千仞,險峻清秀,奇峰異谷遍布全區,形成獨特的地形、地貌。

⑷ 河南有哪些獨特的地質現象

河南地質條件復雜,地層系統齊全,構造形態多樣,是我國地質條件比較優越的省區之一.河南的地貌主要有兩個特點:其一,地勢西高東低,東西差異明顯.河南位於我國第二級地貌台階和第三級地貌台階的過渡地帶.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嵩山、外方山及伏牛山等屬於第二級地貌台階,東部的平原、南陽盆地及其以東的山地丘陵,則為第三級地貌台階的組成部分.河南地勢的總趨勢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東部地勢低且平坦,從西到東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從丘陵過渡到平原.河南最高處與最低處相差2390.6米,正是這樣的地勢,使河南境內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於西部山區.
其二,地表形態復雜多樣,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類型齊全.河南地貌形態復雜多樣,境內不僅有綿延高峻的山地,也有坦盪無垠的平原,既有波狀起伏的丘陵,還有山丘環抱的盆地.多種多樣的地貌類型,為河南農林牧和工礦業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河南山脈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區,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大別山、西有伏牛山.河南的丘陵多數是低山經過長期風化剝蝕的石質丘陵,有些是黃土高原經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黃土丘陵,丘陵與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數地區、豫西山地東緣和豫南東部邊緣地帶.河南平原廣布,遼闊坦盪.省內中部、東部和北部平原由黃河、淮河和海河沖積而成,亦稱黃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東麓,南至大別山北麓,東面和北面至省界,面積廣闊,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農耕區.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具有明顯的環狀和階梯狀地貌特徵,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間盆地;盆地中部地勢平坦,水熱資源豐富,多種植物均可在此生長發育.

⑸ 嵩山的地質礦產什麼嗎、

嵩山岩石發育完整,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內地質學界稱為「容五世同堂」(在地球發展歷史上,歷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習稱為「五世同堂」)。嵩山地區的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的出露,構成了中國最古老的岩系——「登封朵岩」。據中國地質界測定,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質寶庫。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豐富,在嵩山既有海象生物化石,也有陸象生物化石,還有古脊椎動物化石。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質和古生物演化的寶貴數據,嵩山奇特的地質構造,使它蘊藏了豐富的煤、鋁、鐵、麥飯石等礦產資源。

中國鐵合金在線

⑹ 嵩山的地理環境

嵩山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3℃,平均降水量640.9毫米。四季分明並各具特色,一年中7月最熱,平均氣溫27.3℃,1月最冷,平均氣溫0.2℃。
嵩山山下全年平均溫度14.3℃,山上平均8.5℃,山上年降雨量864毫米。 嵩山岩石演變完整,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質學界稱為「五世同堂」(在地球發展歷史上,歷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習稱為「五世同堂」)。嵩山地區的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的出露,構成了中國最古老的岩系——「登封朵岩」。據中國地質界測定,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質寶庫。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豐富,在嵩山既有海相生物化石,也有陸相生物化石,還有古脊椎動物化石。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質和古生物演化的寶貴數據。
據中外地質學家考察,在古老的太古宙時期,嵩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在經歷了23億年前的「嵩陽運動」,8億年前的「中嶽運動」,5、6億年前的「少林運動」,三次大的地殼運動之後,逐漸形成了山脈,結束了地質史上的元古代;進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紀和奧陶紀;又經過約兩億年,此處地殼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風化和剝蝕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區的含煤地層。兩億三千年前後,在中國的版圖上,又發生了一次延續很長時間的地殼運動,南北廣大地區的「燕山運動」,嵩山地區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擠,形成了今天的山勢地貌。 嵩山的地質構造以褶皺為主,總體成近東西走向的一系列背斜向斜穹窿構造組成。斷裂以北西南東為主,把嵩山一分為三。
褶皺(fold)
嵩山岩石的彎曲現象稱為褶皺。包括向斜和背斜。岩石在構造運動作用下,或者說在低應力作用下,改變了岩層的原始產狀,不僅使岩層發生傾斜,而且大多數形成各式各樣的彎曲。褶皺是岩層塑性變形的結果,是地殼中廣泛發育的地質構造的基本形態之一。
斷裂(flaw; rupture)
嵩山岩塊沿著斷裂面有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稱為斷層。斷層的規模有大有小,所波及的深度有深有淺(深可切穿岩石圈或地殼,淺可切穿蓋層或只在地表);形成的時代有老有新;有的是一次構造運動的結果,有的是多次構造運動的結果;有的已不活動,有的還在繼續活動;形成斷層的力學性質或張或壓或剪,各不相同。 內力作用
內力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岩漿運動、變質作用、地震作用)對嵩山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留下了明顯的痕跡。本區地殼運動經過了嵩陽運動、中嶽運動、少林運動、懷遠運動、燕山運動及喜馬拉雅和新構造運動。
中嶽運動形成嵩山雛形,燕山運動確定嵩山基本格架經過風化剝蝕後形成今天的嵩山山體。中嶽運動末期岩漿發生,形成岩漿入侵,同時又產生變質作用,使已形成的岩石又進一步變質,則形成復雜的變質岩系。
外力作用
經風化、侵蝕、溶蝕、沉積作用和改造、滑動、崩塌等作用,就形成了瑰麗多姿、怪石林立、景色峻幽、美妙迷人的嵩山自然景觀。可貴的是上述這些運動與作用的產物,可以在嵩山風景區不大的范圍內一目瞭然,被地質學家譽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質博物館」,嵩山距今已有35億年的歷史,成為中國最古老的山。

⑺ 嵩山的特點

嵩山屬伏牛山系,是中國五嶽之一,通稱為中嶽.它東西橫卧,雄峙中原,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環山地跨新密、登封、鞏義、偃師、伊川等市縣.嵩山地區古代文化積淀甚厚,據《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介紹,各類文物古跡共956處.其中,有重9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99處屬於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嵩山先後經歷了「嵩陽運動」、「中嶽運動」、「少林運動」等幾次大的地殼運動,逐漸形成了山脈.在嵩山范圍內,地質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質學界稱為「五世同堂」.
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於23億年前,此前,嵩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據中外地質學家考察,嵩山岩石發育完整,在地球發展歷史上,歷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習稱為「五世同堂」.嵩山地區的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的出露,構成了中國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據中國地質界測定,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質寶庫.據地質學家考察,經過23億年的「 嵩陽運動」,8億年前的「中嶽運動」,5、6億年前「少林運動」,才結束了地質史上的元古代,進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紀和奧陶紀.又經過約兩億年,此處地殼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風化和剝蝕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區的含煤地層.兩億三千年前後,中國的版土上,又發生了一次延續很長時間的地殼運動,南北廣大地區的「燕山運動」,嵩山地區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擠,形成了今天的山勢地貌.
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豐富,在嵩山既有海象生物化石,也有陸象生物化石,還有古脊椎動物化石.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質和古生物演化的寶貴資料,嵩山奇特的地質構造,使它蘊藏了豐富的煤、鋁、鐵、麥飯石等礦產資源.
中嶽嵩山,群峰挺拔,氣勢磅礴,景象萬千.由峰、谷、澗、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構成的「八景」「十二勝」.八景是:嵩門待月、軒轅早行、潁水春耕、箕陰避暑、石淙會飲、玉溪垂釣、少室晴雪、盧崖瀑布.唐代光啟年間(885年~887年)進士鄭谷游中嶽時,為登封八景同賦詩以贊:

⑻ 嵩山為什麼被稱為變質岩景區

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古時曾稱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後稱中嶽嵩山。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最高峰連天峰1512米;面積450平方公里,東西綿延60多公里;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南依潁水,北鄰黃河。是我國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我國名勝風景區,入選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嵩山山體由變質岩組成,主要由一些堅硬的、不易風華的石英岩組成。石英岩是由砂岩經變質而成的。
遠在二十五億年前的太古代,嵩山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積了泥砂物質、火山噴出物等,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這些物質變成了石英砂岩和火山岩。在距今十七到十九億年前,嵩山地區發生了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地質上稱為嵩山運動,使海底沉積的石英砂岩和泥質岩石變質,形成了石英岩。
嵩山岩石發育完整,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層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質學界稱為「五世同堂」(在地球發展歷史上,歷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習稱為「五世同堂」)。嵩山地區的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的出露,構成了中國最古老的岩系——「登封朵岩」。據中國地質界測定,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質寶庫。
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豐富,在嵩山既有海象生物化石,也有陸象生物化石,還有古脊椎動物化石。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質和古生物演化的寶貴數據,嵩山奇特的地質構造,使它蘊藏了豐富的煤、鋁、鐵、麥飯石等礦產資源。

⑼ 登封的地質特徵

登封地貌特徵多以山地為主,是個典型的中部山區,但是旅遊資源和地下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缺水,人民純朴。下面具體給你介紹下嵩山:
嵩山位於華北古陸塊南緣,嵩箕地塊的北中部。地層出露齊全,構造形跡清晰。該區基底岩層為太古代和早元古代地層,屬海底基性火山噴發及淺海碎屑岩、粘土岩相,岩層遭受區域變質和混合岩化。此後,轉為蓋層沉積,自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早期,主要為海相碎屑岩-碳酸鹽岩建造,缺失晚奧陶紀至早石炭紀沉積。晚古生代中期為海陸交替粘土質岩-夾含煤建造)沉積,晚古生代後期為陸相含煤建造和陸相碎屑岩建造。中生代-新生代早期為內陸斷陷盆地碎屑岩沉積。區內地層層序清楚,徽體古生物遺跡和古生物化石豐富,接觸關系清楚,岩相、厚度變化穩定,具有穩定地塊的沉積特徵。基底岩層經嵩陽運動和中嶽運動改造,表現為緊密的、復雜的褶皺形態,呈近南北向構造。蓋層主要表現為升降運動,經歷了少林、晉寧、燕山、印支、喜山運動,以強烈的斷裂活動為主,褶皺運動次之,多形成近東西向的開闊背向斜。 各期構造運動均伴隨有岩漿活動。嵩陽期以海底火山噴發為主,基性火出噴發夾中酸性火山噴發,均受深變質作用而形成變質岩石。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區域變質。中嶽期的岩漿活動為基性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以後的構造期,岩漿活動微弱。
覺得可以就選最佳吧!你也可以登錄嵩山地質博物館網站查閱相關資料。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