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沈陽市的地質條件包括哪些

沈陽市的地質條件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2-05 06:39:52

1. 沈陽市區的地質情況如何啊有現成的地勘報告可以參考么

土層1.5米,以下是沙子

2. 一、什麼是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方面

工程地質抄學是地質學的一門分支學襲科,是工程科學與地質科學相互滲透、交叉形成的邊緣學科,從事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關系的研究,是服務於工程建設的應用科學。
工程地質問題:工程地質條件與工程建築物之間存在的矛盾或問題。研究內容如:工業與民用建築物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地基承載力和地基變形問題;地下洞室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圍岩穩定性問題;人工邊坡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邊坡穩定性問題;岩溶區水庫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水庫滲漏問題。主要通過查明工程建設區域的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岩土類型及其工程性質、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動力地質條件、天然建築材料等),為工程建設的設計提供堅實的基礎地質資料。學生畢業後可在國土資源、水利水電、建築、能源、交通、煤炭、海洋、國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門從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科研、教學等工作。

3.  地質條件

13272工作面位於萬年礦-水平南翼采區上部,北側以F10斷層為界,南側緊臨村莊保護煤柱,東、西兩側未採掘。工作面走向長450m,傾斜長70~140m,平均115m,總掘進煤巷長度為1350m。煤層平均傾角為16°,煤厚3.6~5.0m,平均4.0m。地面標高+285~306m,煤層底板標高-160~-200m,埋深420~500m。地層呈一單斜構造,其走向SN—N20°W,傾角在8°~23°之間。試驗巷道位於13272工作面運輸巷,直接頂為厚度6.0m左右的粉砂岩,單軸抗壓強度為41MPa,老頂為厚度8.0m的中粒砂岩,單軸抗壓強度為55MPa,直接底為6.0m厚的粉砂岩,單軸抗壓強度為45.3MPa。

9.4.1.1頂板

頂板層面極為發育,根據冒落剖面看層面間距一般小於100mm;節理面密集發育,主要發育2組節理,1組與巷道走向接近,1組與巷道走向大角度相交。節理面為閉合接觸,巷道頂板表面處節理面極為光滑,呈銀灰色,在節理面傾角較小時,易沿節理面發生滑動。

頂板破壞型式為冒落,冒落高度為2~3m,自穩時間為數小時。在工字鋼支護段頂梁被壓彎,撓度達150mm以上,個別頂梁出現扭轉破壞。頂板冒落呈拱形,冒落岩石多呈塊狀,少量為柱狀,極少有板狀岩塊和巨石。塊狀岩石邊長多在100mm左右,柱狀岩石長邊約200~300mm,短邊長度在100~150mm左右,從頂板內層理、節理發育情況和冒落後岩石形狀可見,頂板為碎裂結構岩體。

工字鋼棚式支護時頂板冒落破壞的原因:一是巷道斷面形狀與頂板岩體結構類型不匹配,碎裂結構頂板在自重型應力場作用下的穩定形狀為拱形,見圖9.3,當巷道開挖成矩形時,頂板表面為平面,在不施加支護或支護不當時,必然要冒落成一拱形而穩定下來;二是採用工字鋼支架維護巷道時,頂梁與頂板間總是存在空隙的,這為巷道頂板冒落成拱形提供了外部條件,同時工字鋼支架屬「外部」支護,不能改善頂板內部結構面的性質,如層面、節理面的抗拉抗剪性能等,頂板性質未能得到改善。9.4.1.2煤幫及掌子面煤體

兩幫煤體較硬,普氏系數在2以上。煤體層理、節理極為發育,掘進放炮崩落煤體為渣狀,塊度較小。兩幫煤體出現了板裂化現象,板厚80~100mm。迎頭煤體也出現了板裂化現象,形成與自由面平行的裂紋。

巷道開挖後,兩幫及迎頭煤體承受二次應力作用,煤體淺處形成與自由面平行的細小裂紋,該裂紋不斷擴展最終形成一組與自由面平行的巨型裂紋,將煤體分割成為一組平行板,由於板比較薄易發生折斷破壞,引起煤體片幫,形成過程見圖9.18所示。

圖9.18煤體板裂化

板裂化現象產生的主要條件之一是煤體應力狀態,理論研究表明,只有當煤體承受的豎直方向應力較高時才能形成板裂化現象。由於迎頭和兩幫相互垂直,兩者同時形成板裂結構,表明該地區地應力場為自重型應力場,即以豎直方向地應力為主,但也不排除構造應力的影響。

4. 沈陽的水文地質條件怎麼樣論文中如何體現

沈陽市從北至南橫抄貫渾河沖洪積扇襲。扇地地下水的賦存條件與古地貌、地層結構、岩土孔隙度和水理性質等因素密切相關,不同砂體賦存地下水的豐富程度有很大差別。整個渾河扇地蘊藏著豐富的孔隙承壓水、潛水。勘察期間,各勘探孔均見地下水,水溫9~15℃,一般11—13℃ ,屬冷水,地下水類型為第四系鬆散岩類孔隙潛水,穩定水位埋深5.1~15.7m之間,水位標高31.75~42.29 m。地下水常年水位變幅0.5~2 m。據沈陽水文站實測水頭高H=40.95 m、流量Q=5 010 m3/s、流速V=3.14 m/河底最大沖刷變幅7.0 m。渾河扇地地下水流向總體上由東向西徑流。抽水試驗表明單井涌水量在1 720.8~6 306 m /d,降深1.72~12.05 m,單位涌水量104.3~3 665.02 m3/d·m,水量豐富一極豐富。含水層綜合滲透系數74.8~210 m,影響半徑( )80~350 m。

5. 環境地質條件有哪些

參照《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GB 12719-91做。
6.1.1 區域穩定性調查,收集礦區附近歷史地震資料,調查新構造活動情況,分析其是否有活動性斷裂的存在。
6.1.2 調查礦區所處社會環境(建築物的類型、密度)和自然地理環境(旅遊區、文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等)。
6.1.3 勘探礦區調查內容
6.1.3.1 調查、收集地表水、地下水的環境背景值(污染起始值)或對照值。
6.1.3.2 對礦區開發影響范圍的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等物理地質現象進行野外調查。
6.1.3.3 調查地質體中可能成為污染源的物質的賦存狀態、含量及分布規律。
6.1.3.4 當調查區有熱(氣)水時,應查明其分布、控制因素、水溫、流量,水中氣體及化學疽分,了解熱(氣)水補給、徑流、排泄條件。
6.1.3.5 當礦體埋深較大(垂深>500 m)應在不同構造部位選擇代表性鑽孔進行地溫測量,確定恆溫帶深度、溫度及地溫梯度。
6.1.3.6 礦區放射性調查
a. 礦區發現有放射性元素,但確認無工業價值時,應對其影響安全生產和環境污染作出評價。
b. 在鈾礦區應對有水鑽孔和地下水露頭取樣,測試水中放射性元素含量,同位素比值和化學成分,水文地球化學指標,研究其在水平與垂向的分布規律。

6. 地質條件概況

一、地層岩性

灌區地處秦嶺山脈緯向構造帶、祁呂賀「山」字型的前弧東翼與新華夏系等構造體系的復合部位,灌區基底構造形態復雜,斷裂比較發育,且多數隱伏於地下,如涇河斷裂、三原斷裂、魯橋斷裂等。灌區處於鄂爾多斯台向斜南部邊緣,渭河斷陷盆地中段的北側,為新生代以來的構造下陷區。基底構造為不對稱塊狀斷裂,呈現高角度階梯式且多為北高南低,控制著第四系的沉積厚度,岩相變化及地貌景觀。地貌單元可劃分為河漫灘,一級階地,二級階地,三級階地,其中以二級階地的分布范圍最大,佔90%左右。黃士台源、洪積扇僅分布在灌區的西北、北部邊緣。灌區階地類型,除涇陽縣以西涇河左岸為嵌入式階地外,東部均為上疊階地。

灌區內第四紀地層比較發育,沉積厚度及岩相變化自西向東、由北向南,厚度逐漸遞增,岩性顆粒由粗變細。

(1)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層(Qh2al):岩性為亞砂士、砂質粘士、粗砂、砂卵石。分布於一級階地上部及近代河漫灘。

(2)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層(Qh1al):岩性為砂質粘士、亞砂士、砂礫石。分布於涇河二級階地上部。

(3)第四繫上更新統沖積層(Qp3-2eol):由新黃士、夾1~2層古士壤組成。分布於涇河三級階地和渭河二級階地。

(4)第四繫上更新統沖積層(Qp3-1al):岩性為亞砂士、砂質粘士夾砂層,底部有少量卵石。分布於渭河二級階地及涇河三級階地下部。

(5)第四系中更新統沖積層(Qp2-2pl):岩性為棕紅色粘士、亞粘士夾半膠結砂及砂礫石互層。分布於各級階地下部。

(6)第四系中更新統風積層(Qp2-1eol):岩性為老黃士,夾1~2層古士壤,分布於黃士台源下部。分布於各級階地下部。

(7)第四系下更新統洪積層(Qp1pl):岩性為深棕灰色夾砂,砂卵石透鏡體,沉積厚度大。分布於黃士台源及河谷階地最下部。

二、水文地質

灌區內地下水的類型根據其埋藏條件可分為潛水、淺層承壓水和深層承壓水。潛水總體流向與地形傾向基本一致,即流向為北西-南東,由於地形地貌、河流縱向切割、地下水開采分布等因素的影響,在各個地區流向亦有所不同。例如灌區上游涇河一、二級階地區,流向趨於南北方向;灌區中游二級階地區,流向為北西-南東或者近於東西方向;清峪河北側、南側的局部范圍,流向為北西-南東、南西-北東向;局部地區由於地下水開采因素的影響,潛水由四周向閻良區以北一帶的漏斗中心流動。清峪河南部的水力坡降為1.74‰~4.71‰,由西向東遞減;清峪河北部水力坡降為2.3‰~6.78‰,總體趨勢與地形坡度基本一致,灌區水文地質剖面圖見圖2-3。

灌區潛水分布較廣,各種垂向滲入為其主要的補給來源,也是近期主要的農業灌溉開采水源,賦存於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層中,埋藏相對較淺,容易開采。在河漫灘和一、二級階地區,潛水埋深一般為2~10m。在清峪河與涇河兩側、階地與黃士台源交替地帶潛水埋藏較深,大致為10~20m,其分布面積相對較小。潛水含水層岩性主要是亞粘士、亞砂士、粉細砂、砂礫石層,厚度為20~50m。渭河二級、涇河三級階地區,潛水埋深為20~40m,岩性主要為上更新統沖積亞砂士、粘士、砂礫石層,厚度為13~59m。其中涇河一級階地區,由於含水層的亞砂士、亞粘士覆蓋於砂卵石層之上,呈二元結構,故局部具有微承壓性,承壓水頭400~414m。灌區承壓水埋深大約在100 m以下,為遠源補給,埋藏較深、水量小、不易開采。

圖2-3 灌區水文地質剖面圖 Fig.2-3 Hydrology geological section in jinghui Canal Irrigation District

三、工程地質

灌區分布最為廣泛的為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層,表層為黃士狀壤士,厚度5~9m,其下部為古士壤與粉質壤士互層,古士壤層厚約2.0m,士層總厚50m以上。表層黃士狀壤士,士壤塑限含水量16.07%;平均天然干容重1.3g/m3;平均天然孔隙率52%;平均飽和度為0.583;平均天然含水量23.5%;該士細粒士及粒徑<0.05mm的士粒質量占士樣質量的12%,屬凍脹士。

7. 地質條件包含哪些

基本包括以下幾項:地層、構造、岩漿岩、區域地球物理特徵、區域地球化學特徵、區域礦產概況、構造運動及地質發展史.

8. 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因素

(1) 地層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 相關書籍
、產狀版、權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2) 地質構造:也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3) 水文地質條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化學成分等.(4) 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路線的選擇.

9. 什麼叫地質條件它包括哪些方面

地質條件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岩土類型 岩、土體。

2)地質構造

3)地形地貌

4)水文地質條件 地下水活動

10. 工程地質條件的要素是什麼

(1) 地層的岩性:是最抄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 相關書籍 、產狀、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 (2) 地質構造:也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 (3) 水文地質條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化學成分等。 (4) 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路線的選擇。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