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工作怎麼樣
Ⅰ 地質方面的工作好找嗎主要幹些什麼
地質分多種:抄1、資源勘探:主要是地面鑽孔編錄,做基本地質圖件
2、礦山地質:主要負責井下工作,為採煤提供可靠地質資料
3、水文地質:地面可以去水利局,井下也非常缺水文地質主要是井下防治水
4、物理勘探:這個學好非常困難不過前途非常好,地表尋找資源、井下物探可疑區
Ⅱ 在地質隊工作是怎樣的體驗
本人也是在地質隊,幹了好多年,漫山遍野的跑,沒有人煙的地方是地質隊版員出沒的地方權。一種工作干久了,難以選擇新的開始,閑暇的時候,就是一種待著無聊痛苦!地質隊的工作接觸著那幾個人,說完了常說的話,往往大夥都在那裡自我寂寞!不建議選擇這個行業!
Ⅲ 地質勘查院一般都做些什麼工作啊待遇怎麼樣啊
什麼叫地質勘查?復地質勘查制就是對地形地貌進行的全方位的實地考察和測量及探尋。地質勘探院實際是地質勘探設計研究院,就是將勘探出來的結果對地質的結構和構造進行分析後,向國家的地質管理部門報送使其分析和用的地形地貌的環境的有用的價值。所以,地質勘探設計院的工作很辛苦,但很有前途。
Ⅳ 現在地質這行業前景怎麼樣
地質行業,大概可劃分為地質勘查和工程勘察兩種。地質勘查就是俗稱的找礦,工程勘察就是建設項目工程地質勘察。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地質隊伍,而且找礦的工作自很久以前到現在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了,全國各個省市空白區已經少之又少了,所以找礦的國家項目就越來越少,有大項目也是會在更偏遠的類似內蒙等地區。其實就是這個意思,遼寧省的地質找礦項目基本省內的自己地質隊去幹了,外省單位很難進來,而且一個沈陽的地質單位基本不可能拿到大連的地質找礦項目。所以目前的地質找礦很受各個方面的局限。另外地質行業多是小型單位,目前可能還沒有大的集團公司。總之項目少,競爭大,地方保護。以後會發展國外市場還是深部找礦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工資低,工作環境差就成必然了。
地方建設項目多,工程勘查就很吃香,現在國家規定建設項目必須有前期工程勘查以及一些相關的評估工作(地質災害、壓礦等),地方發展,建設項目多,工程勘查活就多。單員工工資也多不了多少,唯一好的就是,你要是有關系,有活的話,那就有錢賺。反之就就開個固定的工資吧。另外說一點很多大的建設集團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個勘察的隊伍,純地質單位一般拿不到他們的工程建設勘察項目。
目前地質行業還有中鐵集團的模式。
個人發展從大環境上來講是受局限的,機會會較其他行業少很多。
Ⅳ 地質勘探工作怎麼樣啊
哪有那麼誇張。出野外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我也學物探的,都沒機會出去。
學物探一定內要去正規容的石油院校:
中國石油大學(東營是總部、北京是分部)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
還有就是成都地院(現在叫成都理工)
吉大現在太雜了
Ⅵ 地質專業的就業率怎麼樣啊
現在在西部地址專業很好的, 就業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就業形勢的嚴峻,就業壓力的逐年增大,不同專業、不同地域之間社會需求的差別,都會對就業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我校地處大西北,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是地處最西北的一所院校,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基礎設施建設不夠齊全,社會提供的有效需求崗位很少,就業壓力非常大。
地質科學專業是我校資源環境學院地質系的專業之一,該專業開設時間很久,中間因為各種原因有過停招,從2003屆畢業生就業至今,就業形勢非常好,每年社會需求很大,畢業生數量不多,一般為20人左右,曾經出現過單位只要求是地質學專業就可以簽約的情況,因為開設地質學專業的學校不多,當社會需求增加的時候,就業就變得非常緊俏。但是因為地質學專業是艱苦專業,一般而言,出野外的機會比較多,很多時候為了得到第一手地質資料,可能在野外一住就是半個多月,這是很多學生不適應,工作崗位調換的很頻繁,這也為再就業和自身成長帶來一定的弊端。
現看一下地質學專業近兩年的就業情況:
我校地質科學專業2003年共有畢業生25人,其中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4人,考取研究生1人,共計錄取研究生5人,佔全班總人數的20%,其中保送研究生人數占總錄研人數的80%,佔全班人數的16%,考取研究生的人數僅占總錄研人數的20%,佔全班人數的4%,離校時落實就業單位的畢業生20人,佔全班總人數的80%。所以,2003年地質科學專業整體落實情況為100%。我校地質科學專業2003年共有畢業生12人,其中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2人,考取研究生2人,共計錄取研究生4人,佔全班總人數的33.33%,其中保送研究生人數占總錄研人數的50%,佔全班人數的16.67%,考取研究生的人數占總錄研人數的50%,佔全班人數的16.67%,離校時落實就業單位的畢業生6人,佔全班總人數的50%。所以,2003年地質科學專業整體落實情況為83.33%。
從以上數據能夠看出,地質科學專業的畢業生,學生考取研究生的心態不是很積極,2003年遠低於全校的平均考研比例;2004年低於全校的理科平均考研比例,與全校的考研比例持平。在我們所了解的學生情況當中,很多學生報考研究生並不是為了繼續深造,如果從本人意願出發,是想參加工作,而面對當前就業的巨大壓力,沒有辦法落實就業單位,或者是能夠簽約的單位和理想中的單位差距太大,無奈之中准備考研,而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考前復習上,況且,決定考研的時間往往又是很短,效果可想而知。在2003年畢業的地質科學專業班級里,當時報考研究生的很多,而實際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學生不到報名人數的一半,而最終錄取的就更少得可憐,只有一人。究其原因,第一,相關引導不夠,學生對考研沒有足夠的認識;第二,考研備戰階段准備的不夠充分,臨考退縮,自動放棄。第三,考研是就業的附屬品,當有了工作單位後,自動放棄考研,這也是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求職壓力過大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下表是我校2003年畢業生就業的情況
2003年地質科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
專業 所在地區 人數 所在省 單位性質 單位名稱
地 質 科 學 華南地區 1 河南省 科研設計單位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礦局地勘總院
西北地區 19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甘肅省 科研設計單位 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勘查院)
甘肅省 科研設計單位 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勘查院)
甘肅省 科研設計單位 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勘查院)
甘肅省 科研設計單位 甘肅煤炭工業局(蘭州煤礦研究院)
甘肅省 高等學校 甘肅省人才交流中心(蘭州大學)
新疆 科研設計單位 新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
從表中可以看出,除1人到華南地區就業以外,其他19人均在西北地區就業,從就業單位性質上看,幾乎全部分布在國有企業和科研設計單位,從單位類型上看,分布的非常集中,長慶石油勘探局和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勘查院)是主要的接收單位。並且,分布在東北地區的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和西北地區的西寧市的相關單位,需求量也很大,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接收到該專業畢業生。這樣,我們每年的畢業生推薦工作和市場拓展工作就變得非常有針對性,市場拓展可以以西北地區的單位為主,推薦工作主要集中在對口國有企業和科研設計單位,相信效果會很明顯。
下表是我校2004年畢業生就業的具體情況
2004年地質科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
專業 所在地區 人數 所在省 單位性質 單位名稱
地質科學 東北地區 2 吉林省 國有企業 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
吉林省 國有企業 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
西南地區 1 四川省 其他事業 四川省核工業地質局地質調查院
西北地區 3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陝西省 國有企業 長慶石油勘探局
因為2004年地質科學專業畢業生只有12人,並且還有4人攻讀碩士研究生,在就業的6人裡面,有半數的人是到長慶石油勘探局工作,分布在東北地區的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工作的有2人。
2003年和2004年單位所在地區對比:
畢業年份 就業總人數 單位所在地區 分布人數 占就業人數比例
2003年 20人 華南地區 1 5.00%
西北地區 19 95.00%
2004年 6人 東北地區 2 33.33%
西南地區 1 16.67%
西北地區 3 50.00%
2003年和2004年單位性質對比:
畢業年份 就業總人數 單位性質 分布人數 所佔比例
2003年 20人 國有企業 13 65.00%
科研設計單位 6 30.00%
高等學校 1 5.00%
2004年 6人 國有企業 5 83.33%
其他事業 1 16.67%
從上面兩張表格數據可以看出,按照單位所在地區分類,就業單位絕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地區,從單位性質來看,主要分布在國有企業,其中在2003年就業數據中,科研設計單位也佔有一定的比重。
雖然從2003年和2004年地質科學就業的數據上看,整體情況很好,畢業時的總落實情況很優秀,2003年為100%,2004年為83.33%,但主要是市場需求很大,從各種渠道反饋回的需求信息量巨大,有的單位可以接收40名地質科學專業的畢業生,甚至有些單位,可以不問學生四級情況、能否拿到學位證書等情況,只要你是地質科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接收,所以,這兩年,該專業就業情況很好時有原因的,主要是社會提供的崗位增加,而全國范圍內開設地質科學專業的高校相對又很少,才會出現這種局面。
如果社會的需求減少的話,單位需求的層次升高的話,我們的專業又要怎樣去就業呢?不要沉醉在簡單的數字裡面,要鼓勵和引導學生考取研究生,提高自身起點,努力增強自身綜合能力,以適應社會和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
大學的教育是綜合性的,提高學生成績和綜合能力固然重要,但這絕不是全部,要使學生從思想上、意思上有所改變,培養其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思想上要有吃苦耐勞的准備。然而,這正是我們的學生所欠缺的。在2003年畢業的地質科學專業中,有13人簽到長慶石油勘探局,工作不到半年,剩下的只有6人,在辭掉工作的7人當中,大家認為是工作過於艱苦,不能承受,這其中有來自農村的困難學生,他們所謂的艱苦,不過是精神生活相對匱乏一點而已,他們自己感覺,大學本科畢業應該是幹部身份,怎麼工作以後,和工人沒有什麼差別,心裡很不平衡,自我定位不夠准確,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學生在思想上缺少吃苦耐勞的准備。
整體來說,地質科學專業的就業形勢是好的,但是從觀念上要加以正確引導,鼓勵學生深造,努力提高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以適應社會的變化。有針對性地開辟就業市場,建立實習基地,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機會,雖然目前就業形勢很樂觀,但是,也不能盲目的擴招,要充分的分析就業市場,考慮到社會的容納能力,使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建設達到一個優化的結合和統
Ⅶ 地質工作待遇怎麼樣
前景有沒有很難評述,畢竟隨著總理任職的期滿,作為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我對此不是很樂觀。
至於待遇情況,先說一下地質工作的就業方向吧:一是地質隊(包括水文隊等);二是設計院(包括勘查院等);三是去礦山;四是去私營企業等其他單位。
私企待遇情況分別很大,我就不詳細談了,如果你技術過硬的話,一個月拿2萬月薪沒有什麼問題,如果去國外,50、60萬年薪也可能。
去地質隊、區調隊或者水文隊等單位,都是事業單位,工資不是很高,有些地質隊的工資不過一個月2000,還是工程師級的,當然這是少數,多數地質隊還是能夠保持4萬左右年薪的,加上其他福利和野外補助等等能拿到5萬左右。
去設計院的話,現在設計院多是企業性質,但是地質專業屬於輔助行業,所以工資水平一般在4—8萬,不過各個設計院不同,像有些比較好的設計院(比如鐵二、有色總院等),過幾年拿到10萬以上年薪也可能。
去礦山一般條件比較艱苦,學習提高的機會也不大,工資水平也一般吧。3—5萬應該是一個礦山技術人員的工資水平。
當然了,以上說的都是一般技術人員的情況,也是現在國內多數公司的情況,很多情況不容易說清,需要你免談了才知道。
Ⅷ 地質就業前景怎麼樣,有什麼去處可推薦!
這幾年就業還可復以,一般都去地制質隊啊之類的。這幾年最主要的是3屆的地質人員,現在加上私人礦業公司多,所以2006年到現在是很熱門的專業,隨著現在畢業的學生越來越多,現在是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現在剛出來的沒有經驗有的公司又不要,雖然現在看上去很多公司要人,問題是年輕人沒有經驗啊,有經驗的都是工程師在挑公司,再加上做地質工作是個比較苦而且是枯燥的生活,對家庭照顧不到,如果你現在沒有拿到工程師證的話最好找個地質隊或地勘院什麼的,這些單位都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有了技術資本再出來可能會比現在好,做礦業的2020年工作是應該沒有問題的。待遇方面是要看你能力咯,現在一般國內好的工程師幾十萬的多的是有,也有幾千塊的,能力就是金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