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52億年是什麼地質時代
1. 三葉蟲時代(距今5.4億年前至5億年前)是什麼
地質歷史進入到距今5.4億年前,也就是古生代到來時,生物界產生了一個明顯的特大飛躍,許多比較高等的動物都勃然興起,地球表面從此迎來一個更為生氣蓬勃的世界。
三葉蟲古生代的第一個時期,稱為寒武紀(5.4億年前至5億年前)。當時生物界的代表是三葉蟲(圖15),遍布於世界各地海洋中,所以有人把寒武紀稱之為「三葉蟲時代」。它的全盛時代是在晚寒武世,奧陶紀時開始衰落,志留紀時為數大減,泥盆紀時更少,石炭、二疊紀時僅殘留幾個剩餘的屬類了,至古生代末而絕滅,從未在中生代地層中發現過。從三葉蟲的身體結構看,在節肢動物中還可算是比較高等的,所以震旦紀晚期出現的一些原始節肢動物,有可能是它的祖先。但因為寒武紀以後的三葉蟲具有堅硬的甲殼,化石易於保存,又因為它是脫殼生長的,所以化石數量也多。
圖16澄江動物群
2. 地質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約 ,持續的時間長達1億8000萬年左右,又被稱為什麼
中生代 地質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約2億5000萬年至6500萬年,持續的時間長達1億8000萬年左右,又被稱為「爬行動物的時代」。那時,在陸地上有恐龍,海中有蛇頸龍,空中有翼龍。
3. 距今5億至0.7億年屬於地球成長歷史的哪個時代
歷史上並無玄武紀這個地質年代,那是小說里的,只有寒武紀。
寒武紀是地回質年代劃分中屬答顯生宙古生代的第一個紀,距今約5.7億至5.1億年,寒武紀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是地球上現代生命開始出現、發展的時期。
在寒武紀開始後的短短數百萬年時間里,包括現生動物幾乎所有類群祖先在內的大量多細胞生物突然出現,這一爆發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炸」。帶殼、具骨骼的海洋無脊椎動物趨向繁榮,它們營底棲生活,以微小的海藻和有機質顆粒為食物,其中,最繁盛的是節肢動物三葉蟲,故寒武紀又稱為「三葉蟲時代」,其次是腕足動物、古杯動物、棘皮動物和腹足動物。
在潮濕的低地,可能分布有苔蘚和地衣類的低等植物,但它們還缺乏真正的根莖組織,難以在乾燥地區生活;無脊椎動物也還沒有演化出適應在空氣中生活的機能。寒武紀沒有真正的陸生生物,大陸上缺乏生氣、荒涼一片。
4. 地質學時代(比如白堊紀、震旦紀)是如何命名的有何規則
地質時代,地質學專業術語,可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個時期。只能用地質學方法來測定的冰期和冰期以前的時代。
太古代,是地質發展史中最古老的時期,該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稱為太古宇。該時期延續時間長達15億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確地質記錄的最初階段。由於年代久遠,太古代的保存下來的地質紀錄非常破碎、零散。但是,太古代又是地球演化的關鍵時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命的形成都發生在這一重要而又漫長的時期,大約39億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殼,至35億年前大氣圈、海水開始形成。
元古代(Proterozoic Era,Proterozoic)緊接在太古代之後的一個地質年代。一般指距今24億年前到5.7億年前這一段地質時期。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叫元古界,代表符號為「Pt」。元古代一詞的英文「Proterozoic"指的是」早期的生命「。"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時代。
古生代(Paleozoic,符號PZ)是地質時代中的一個時代,開始於同位素年齡542±0.3百萬年(Ma),結束於251±0.4Ma。古生代屬於顯生宙,上一個代是新元古代,下一個代是中生代。古生代是顯生宙的第一個代,上一個代是元古宙的新元古代,下一個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其中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又合稱早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又合稱晚古生代。
中生代(Mesozoic)是顯生宙的三個地質時代之一,可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紀。中生代最早是由義大利地質學家Giovanni Arino所建立,當時名為第二紀(Secondary),以相對於現代的第三紀。中生代也是板塊、氣候、生物演化改變極大的時代。在中生代開始時,各大陸連接為一塊超大陸-盤古大陸。盤古大陸後來分裂成南北兩片,北部大陸進一步分為北美和歐亞大陸,南部大陸分裂為南美、非洲、印度與馬達加斯加、澳洲和南極洲,只有澳洲沒有和南極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氣候非常溫暖,對動物的演化產生影響。在中生代末期,已見現代類型生物群的雛形。中生代的年代為2.52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始於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結束於白堊紀-第三紀大滅絕事件,前後橫跨1.8億年。
中生代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紀:
三疊紀:2億5千萬年前到2億年前
侏羅紀:2億年前到1億4500萬年前
白堊紀:1億4500萬年前到6600萬年前
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Cenozoic Era)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隨著恐龍的滅絕,中生代結束,新生代開始。新生代被分為三個紀:古近紀和新近紀和第四紀。總共包括七個世: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為特徵,由於生物界逐漸呈現了現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現代生物的時代。
5. 前地質時期是什麼樣的,地質時期是46億年還是39億年
前地質時期是在距來今46億年前,自在太陽系外的宇宙空間,由鐵鎳物質組成的地核俘獲宇宙高溫熔融物質和少量塑性物質、固態物質、氣體和液體,在地核外形成高溫熔融物質巨厚層。
在這一地質時期,地球形成分層結構,由內向外:地核、內過渡層、液態層、外過渡層、外殼。
在地球表面,由於熔融物質凝固和收縮,形成張裂、溝谷、高山。由於宇宙天體撞擊,在地表形成大坑窪地。
46億年以後階段稱為「地質時期」。
地質時期(Geologic time scale)指地球歷史中有地層記錄的一段漫長的時期。由於目前已經發現地球上最老的地層同位素年齡值約46億年左右。因此,一般以46億年為界限,將地球歷史分為兩大階段,46億年以前階段稱為「天文時期」或「前地質時期」,46億年以後階段稱為「地質時期」。
6. 2.7億年前是什麼地質年代
古生界 二疊系 瓜德魯普統 羅德階 2.68-2.706億年
7. 地球幾億歲時有的生命那時的地質年代是什麼
地球形成於46億年前,30億年前的太古宙的新太古代原核生物開始出現。
在太古宙專-太古代-新太古代之屬前生命現象已經開始出現,但是下界不是很明確,這里有兩個原因:1是那個時代的地質研究程度低;2是對於「生命」的定義現在仍有爭論。
也沒有明確的說明冥古宙沒有生命出現,因為冥古宙認為是地殼變動、大陸形成的時期,某些學說認為冥古宙是原始生命出現的時期。
8. 兩棲類時代和造煤時代(距今3.55億年前至2.5億年前)是什麼
晚泥盆世,出現了最早的陸上脊椎動物,這就是從魚類演化而來的原始兩棲類,發專現於格陵屬蘭的魚石螈就是它們的代表。具有適宜於陸上爬行的五趾型四肢,但仍有粗大的尾巴,身體後部的表皮上還披著殘余的鱗片,可見與總鰭魚類有血統關系。兩棲類在石炭紀(3.55億年前至2.95億年前)、二疊紀(2.95億年前至2.5億年前)時十分繁盛,個體很大,它們經常出沒在大森林邊緣的沼澤地帶,但這些兩棲類和現生者區別很大,比如它的頭骨構造相當堅固,口腔內長有粗壯的牙齒。如果從動物演化來說,這個時期也可稱為「兩棲類時代」。古生代晚期,森林植物也進一步繁榮,世界各地都普遍出現了大區域的森林,尤其在濱海平原一帶,完全是一派古木參天,林蔭蔽日的景觀。所以此時也是地質歷史上最著名的造煤時期,估計70%以上的煤炭都是在那時形成的。此外,森林中還飛舞著巨大的昆蟲,比如當時的一種蜻蜓,兩翅展開可達70厘米長。
9. 地球成長的歷史時代中,距今24億至6億年的是什麼時代
是元古代(距今25億年—距今5.4億年)
附地質歷史年代表:
地質歷史就回是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答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的歷史。
一般把地質歷史分為:
太古代(地球誕生—距今25億年)
元古代(距今25億年—距今5.4億年)
古生代(距今5.4億年—距今2.5億年)
中生代(距今2.5億年—距今6500萬年)
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今天)
有時候也把距今39億年以前稱為冥古代。
每一代所形成的地層成為屆,例如古生代形成的地層,就叫古生屆,而中生代生成的地層則叫中生屆。
每個代又可分為很多紀,例如中生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侏羅紀就是著名的《侏羅紀公園》中所說那個侏羅紀,是恐龍繁盛的時代,而新生代中,我們目前生活的時代叫第四紀。
每個紀形成的地層稱為系,例如侏羅紀形成的地層稱為侏羅系,在這個地層中常常能找到恐龍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