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天文地質包括哪些

天文地質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2-04 16:49:29

『壹』 地理包括:植物,動物,天文,水文,地質,地貌,還有哪些呢

地理學一般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許多學者把經濟地理從人文地理中分離出來,這樣地理學就分為三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經濟地理。
自然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利用生物學來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地理學、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動物區系樣式,利用數學、物理學來研究地球本身的運動以及它和其他太陽系中星體的關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間上地球變化的學科。
根據其部門性劃分為地質學、地貌學、岩層學、礦物學、氣象學、氣候學 、 水文地理學 、 土壤地理學 、 生物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 化學地理學 、 醫學地理學 、 冰川學 、 凍土學、 物候學 、 火山學 、 地震學

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更注重地理學中社會科學的成分,從非物理的層面來考察整個地球的行為模式,是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及人類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及格廣義的分支:
社會文化地理學
1 人種地理學 2 人口地理學 3 聚落地理學 4 社會地理學 5 文化地理學 6 宗教地理學 7 語言地理學8 旅遊地理學

經濟地理學
1 農業地理學 2 工業地理學 3 商業地理學 4 交通運輸地理學 5 旅遊地理學 6 公司地理學(企業地理學) 7 區域經濟學
政治地理學
軍事地理學
城市地理學

『貳』 地理包括:植物,動物,天文。水文,地質,地貌,還有哪些呢

我想你應該問的是地理要素有哪些?如果是,應該是下面的答案。
地理要素是地內圖容的地理內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態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與人類在生產活動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網、通訊設備、工農業設施、經濟文化和行政標志等社會經濟要素。

如果問的是自然地理環境要素,則包括:大氣(氣候類型及主要特徵、天氣等等),水文(河流,水源等),地形(地形類型及地質),土壤(土壤類型及厚度肥沃程度),植被(植被類型及覆蓋狀況),自然資源等。

『叄』 關於天文有哪些知識

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通過觀測天體發射到地球的輻射,發現並測量它們的位置、探索它們的運動規律、研究它們的物理性質、化學組成、內部結構、能量來源及其演化規律。
在天文學悠久的歷史中,隨著研究方法的改進及發展,先後創立了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和天體物理學。
天文學的研究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實際意義,對於人類的自然觀有很大的影響。古代的天文學家通過觀測太陽、月球和其他一些天體及天象,確定了時間、方向和歷法。這也是天體測量學的開端。如果從人類觀測天體,記錄天象算起,天文學的歷史至少已經有五六千年了。天文學在人類早期的文明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歐洲的巨石陣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遺址。哥白尼的日心說曾經使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康德和拉普拉斯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在十八世紀形而上學的自然觀上打開了第一個缺口。
牛頓力學的出現,核能的發現等對人類文明起重要作用的事件都和天文研究有密切的聯系。當前,對高能天體物理、緻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能極大地推動現代科學的發展。對太陽和太陽系天體包括地球和人造衛星的研究在航天、測地、通訊導航等部門中都有許多應用。天文起源於古代人類時令的獲得和占卜活動。
天文學循著觀測-理論-觀測的發展途徑,不斷把人的視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處。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天文學的研究對象從太陽系發展到整個宇宙。現今,天文學按研究方法分類已形成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和天體物理學三大分支學科。按觀測手段分類已形成光學天文學、射電天文學和空間天文學幾個分支學科。
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類的探測范圍由目測的太陽、月球、天空中的星星到達了距地球約100億光年的距離,根據尺度和規模,天文學的研究對象可以分為:
行星層次
包括行星系中的行星、圍繞行星旋轉的衛星和大量的小天體,如小行星、彗星、流星體以及行星際物質等。恆星系統。
恆星層次
現時人們已經觀測到了億萬個恆星,太陽只是無數恆星中很普通的一顆。
星系層次
人類所處的太陽系只是處於由無數恆星組成的銀河系中的一隅。而銀河系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星系,除了銀河系以外,還存在著許多的河外星系。星系又進一步組成了更大的天體系統,星系群、星系團和超星系團。
宇宙
一些天文學家提出了比超星系團還高一級的總星系。按照現今的理解,總星系就是現時人類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的范圍,半徑超過了100億光年。
在天文學研究中最熱門、也是最難令人信服的課題之一就是關於宇宙起源與演化的研究。對於宇宙起源問題的理論層出不窮,其中最具代表性,影響最大,也是最多人支持的就是1948年美國科學家伽莫夫等人提出的大爆炸理論。根據正不斷完善的這個理論,宇宙是在約137億年前的一次猛烈的爆發中誕生的。然後宇宙不斷地膨脹,溫度不斷地降低,產生各種基本粒子。隨著宇宙溫度進一步下降,物質由於引力作用開始塌縮,逐級成團。在宇宙年齡約10年時星系開始形成,並逐漸演化為現時的樣子。

『肆』 天文現象有哪些呢

日食,月食,凌日,行星連珠等。

『伍』 天文學都包括哪些門類

天文學的科學分支 :
天文學是公認最古老的科學,但是近年來太空探測計劃及空間望遠鏡不斷有所進展,所以天文學也算是極為現代的一門科學。
按照傳統的科學分類觀念,應該根據它所研究對象的差異來區分。但天文學的分支卻比較特殊,它基本上是按歷史發展和研究方法進行分類的。當然,最終也涉及它們的研究對象──天體。在天文學悠久的歷史中,隨研究方法的改進及發展,先後創立了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和天體物理學。
1.天體測量學
這是天文學中最先發展起來的一個分支,主要任務是研究和測定天體的位置和運動,並建立基本參考坐標系和確定地面點的坐標。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又分為下列二級分支。
(1)球面天文學
為確定天體的位置及其變化,首先要研究天體投影在天球上的坐標表示方式,各坐標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修正,如地球運動和大氣折射所造成的位置誤差,這是球面天文學的研究任務。
(2)方位天文學
對天體在宇宙空間的位置和運動的測定,則屬於方位天文學的研究內容,它是天體測量學的基礎。依據觀測所用的技術方法和發展順序,又可分為
①基本天體測量(精確測定天體的位置和自行,編制各種星表);
②照相天體測量(運用照相技術測定天體的位置,其優點是可直接測定較暗的天體的位置,並在同一種底片上一次測定許多顆恆星);
③射電天體測量(地面接收天體的無線電波並測量射電天體位置);
④空間天體測量學(飛出地球大氣層以外進行測量)。
用上述方法把已經精確測定了位置的天體,作為天球上各個區域的標記,選定坐標軸的指向,在天球上確立一個基本的參考坐標系,用以研究天體在宇宙空間的位置和運動。
(3)實用天文學
以球面天文學為基礎,即以天體作為參考坐標,研究並測定地面點的坐標。其中包括測定原理的研究、測量儀器的構造和使用、觀測綱要的制定、測量結果的數據處理及其誤差改正等問題。根據不同需要,實用天文學又可分為①時間計量;②極移測量;③天文大地測量;④天文導航等。
(4)天文地球動力學
是從研究地球各種運動狀態和地殼運動而發展起來的一個次級分支。具體說,它是天體測量學與地學有關分支(如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和氣象學等)之間的邊緣學科。它的研究課題有地球自轉、極移的規律、板塊運動、固體潮、地球結構等。
天體測量學的歷史可追溯到遠古時期。為了指示方向、確定時間和季節,古人先後創造出日晷和圭表。經過漫長歷史時期的進步,目前天體測量學的觀測手段,已從可見光發展到射電波段以及其它波段的觀測;在觀測方式上,已由測角擴展到測距;觀測所在地已由固定天文台發展為流動站、全球性組網觀測和空間觀測;觀測精度已接近0.″0001級(測角)和厘米級(測距);觀測的對象也在向暗星、星系、射電源和紅外源等方面擴展。現代天體測量學的內容越來越豐富,觀測精度越來越高。目前正在探索建立更理想的參考坐標系,它必將進一步推動天體測量學,尤其是天文地球動力學的研究和發展。
2.天體力學
天體力學是研究天體運動和天體形狀的科學。它以萬有引力定律為基礎,研究天體在萬有引力和其它力綜合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天體自轉和其它引力因素綜合作用所具有的形狀。根據研究的對象、范圍和方法,天體力學又可分為下列二級學科:
(1)攝動理論
研究多個質點在萬有引力相互作用下的運動規律,是天體力學的基本理論之一,即所謂"多體問題"。其中最簡單的一種是 二體問題 ,目前討論最多、用途也最多的是 三體問題 。研究某天體的二體問題軌道在各種因素干擾下的規律,就叫做"攝動理論"。在太陽系內,有大行星運動理論、小行星運動理論、衛星運動理論等。
(2)天體力學定性理論
它並不具體求出天體運動軌道,而是從多體問題的運動方程出發,探討這些軌道的性質。
(3)天體力學數值方法
即天體力學中運動方程的數值解法,其主要任務是研究和改進已有的各種計算方法。近年來,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數值方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計算機可以直接快捷地計算出天體在任何時刻的具體位置,使以往大量天體力學的實際問題得以解決。天體力學數值方法屬於定量研究方法。
(4)歷書天文學
根據天體運動理論,從天體的觀測數據確定天體軌道參數,編制各種天體位置表、天文年歷以及推算各種天象。
(5)天體的形狀和自轉理論
自轉運動同天體的形狀有密切關系,而天體的形狀對天體間的吸引力狀況又有影響。因此,自牛頓開創這一理論以來,它主要研究各種物態天體在自轉時的平衡狀態、穩定性以及自轉角速度和自轉軸的變化規律。近年來,利用空間探測技術得到了地球、月球和幾個大行星的形狀及引力場方面的大量數據,為進一步建立這些天體形狀和自轉理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6)天體動力學
人造天體的出現,給天體力學增添了新的重要研究對象,在經典天體力學基礎上,又建立了人造天體的運動理論。人造天體包括各種人造地球衛星、月球火箭和各種行星際探測器。它們在發射時都需設計和確定軌道,這已成為現代天體力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因此,天體動力學是天體力學和星際航行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3.天體物理學 天體物理學是運用物理學的技術、方法和理論,研究天體形態、結構、化學組成、物理狀態和演化規律的科學。它按照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又有下列分支學科:
(1)太陽物理學
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人們可以觀測它的表面細節。對太陽的研究,經歷了從研究它的內部結構、能量來源、化學組成和靜態表面結構,到使用多波段電磁輻射研究它的活動現象及其過程等階段。地球與太陽關系密切,對地球的研究,必須考慮日對地的影響。
(2)太陽系物理學
是研究太陽系內行星、衛星、彗星、流星等各種天體的物理狀況的科學。近年來,對彗星的研究以及對行星際物質的分布、密度、溫度和化學組成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由於行星際探測器的成功發射,人類關於太陽系其它行星的知識日新月異。
(3)恆星物理學
它的研究對象是恆星。銀河系有近2000億顆恆星,其物理狀態千差萬別,除普通恆星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特殊恆星。如亮度呈周期性或不規則變化的變星,亮度突然增強的新星和超新星,密度極大的白矮星和中子星等。它們為研究恆星的形成和演化規律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另外,一些特殊天體上的極端物理條件,是天體物理學家最感興趣而在地球上又無法建立"實驗室"。
(4)星系天文學
是研究星系的結構和演化規律的一個分支,包括對銀河系、河外星系以及星系團的研究。
(5)高能天體物理學
主要研究發生在宇宙天體上的高能現象和高能過程。宇宙中的高能現象和過程多種多樣,其研究對象有超新星、類星體、脈沖星、宇宙X射線、宇宙γ射線、星系核活動等。它是自20世紀60年代後逐漸發展並日益活躍起來的天體物理學中的一個新分支。
(6)恆星天文學
它主要研究銀河系內恆星的分布和運動,以及銀河系的結構等。
(7)天體演化學
研究各種天體以及天體系統的起源和演化,即它們在什麼時候,從什麼形態的物質,以什麼方式形成的;形成後它們又怎樣演變(發展和衰亡)的。其研究內容有太陽系、恆星和星系的起源和演化。
(8)射電天文學
它是通過觀測天體的無線電波來研究天文現象的一門學科。它以無線電接收技術為觀測手段,觀測對象遍及所有天體,從太陽系天體到銀河系,以及銀河系以外的各種觀測目標。
(9)空間天文學
是在高層大氣和大氣外層空間區域進行天文觀測的一門學科。其優越性顯而易見,主要是它突破地球大氣層屏障,擴展了天文觀測波段,取得觀測來自外層空間整個電磁波譜的可能性。此外,還可直接獲取觀測天體的樣品,如從月球採集月岩等,開創了直接探索和研
究天體的新時代。空間天文學研究始於20世紀40年代,從發射探空氣球和探空火箭,到現在的人造地球衛星、登月飛船、行星際探測器、空間實驗室和太空望遠鏡,給空間天文學研究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陸』 天文學包括哪些

您好!天文學是 觀察和來研究宇宙間天體 的學科,自 它研究天體的分布、運動、位置、狀態、結構、組成、性質及起源和演化 ,一般與物理、化學、數學、生物、哲學有聯系。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天文學與其他自然科學的一個顯著不同之處在於, 天文學的實驗方法是觀測 ,通過觀測來收集天體的各種信息。 在古代,天文學還與 歷法 的制定有不可分割的關系。現代天文學已經發展成為觀測 全電磁波段 的科學。

『柒』 天文有哪些領域

天體測量學

天體力學

天體物理學:主要研究物理學在天文學中版的應用以權及利用物理學來解釋天文學觀測的結果。

按照觀測手段,天文學可分為:

光學天文學

射電天文學

紅外天文學

空間天文學

其他更細分的學科還有:天文學史-業余天文學-宇宙學-星系天文學-超星系天文學-遠紅外天文學-伽馬射線天文學-高能天體天文學-無線電天文學-太陽系天文學-紫外天文學-X射線天文學-天體地質學-等離子天體物理學-相對論天體物理學-中微子天體物理學-大地天文學-行星物理學-宇宙磁流體力學-宇宙化學-宇宙氣體動力學-月面學-月質學-運動學宇宙學-照相天體測量學-中微子天文學-方位天文學-航海天文學-航空天文學-河外天文學-恆星天文學-恆星物理學-後牛頓天體力學-基本天體測量學-考古天文學-空間天體測量學-歷書天文學-球面天文學-射電天體測量學-射電天體物理學-實測天體物理學-實用天文學-太陽物理學-太陽系化學-星系動力學-星系天文學-天體生物學-天體演化學-天文地球動力學-天文動力學

『捌』 天文學包括哪些

高中地理

『玖』 地質研究內容包括哪些

研究地球的內部構造及其形成條件和演化規律的學科有:構造地質學、區域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
研究地球的歷史的學科有:地史學、古生物學、岩相古地理學和第四紀地質學.
研究地質學的應用問題的學科有:工程地質學、環境地質學、煤田地質學和石油地質學.
研究地質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學科有:同位素地質學、數學地質學和實驗地質學.
全球的綜合性研究的學科有:板塊地質學、海洋地質學和天文地質學

『拾』 地質天文,人文包括地理和歷史對不對

包括地理學和歷史是不對的,地質條件主要包括的是地質和天文條件,一般是九大行星或者是太陽系的一些問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