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學為什麼單獨列在院士中

地質學為什麼單獨列在院士中

發布時間: 2021-02-04 15:34:16

⑴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211里算什麼水平值得報考嗎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里算上游水平,值得報考,特別是地質專業全國第一。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於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

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進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原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入選者29人,湖北省「百人計劃」入選者11人(長期項目8人、青年項目3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入選者80人(特聘教授20人、講座教授16人,楚天學子44人)。

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9人。

⑵ 中國地質大學為什麼有兩個

一、中國地質大學有兩個,分別是武漢、北京校區,要從中國地質大學的歷史說回起:

中國答地質大學源於1952年,前身是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地學系以及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於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地質學院南遷後,原北京地質學院只設了一個留守處。1978年12月,在原北京地質學院留守處設立「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這就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前身。

1987年11,在武漢和北京校區同時舉行了隆重的中國地質大學掛牌揭幕儀式。

⑶ 中國地質大學在211里算什麼水平

中國地質大學在211院校抄里屬於中上等水平,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地質大學位於武漢東湖之畔,南望山麓;

學校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學科涵蓋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門類,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3)地質學為什麼單獨列在院士中擴展閱讀:

中國地質大學圍繞學科前沿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構建以地球科學為主導,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學科生態系統。現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6個湖北省重點學科,「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兩個一級學科在全國歷次學科評估中均排名第一;

有23個學院(所)、65個本科專業;有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工程碩士、MBA、MPA等10個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包涵14個工程領域。

⑷ 我想問一下,作為自然科學的天文學和地質學為什麼不列入高中理科學習課程中呢

天文學和地質學的基礎正是數理化,沒有必要把這兩門學科列入高中課程回的學習。
就拿地質學來說,我答大學老師講普通地質學的時候說過這么一句話:世界上本來沒有地質學,地質學就是把物理、化學、生物學的基本原理用在對地球的研究上,必要的時候還要進行數學歸納,建立數學模型。天文學和地質學只是把基礎科學中最基礎的數理化放在特定的研究對象當中。

⑸ 中國地質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本人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一名大四學生,在這兒想給你介紹幾位來自我們學校的名人。

第一個是歐陽自遠院士。如果你對我國的探月工程有所了解,那麼或多或少聽過他的大名。

歐陽自遠1956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也就是我們學校的前身。他是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隕石學和天體化學領域的開創者,曾推動我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指導制定了中國月球探測的近期目標和長遠規劃。他把自己的醫生獻給了祖國,作為小學弟,我非常敬佩這位前輩。

除了這幾個人,地大還有很多有名的校友,他們都秉承著「艱苦樸素 求真務實」的校訓,在各個行業發光發熱。我也為自己是一名地大人而自豪。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到你~

⑹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哪些院士

礦產普查及勘探、數學地質學家趙鵬大
地質古生物學家殷鴻回福
地球化學學家答於崇文
地球化學學家張本仁
地球化學學家高山
礦床學家翟裕生
地球化學學家李曙光
構造地質學家金振民
岩石學家莫宣學
沉積學家王成善

⑺ 中國地質大學校長孫有宏是院士嗎

孫有宏並不是院士。
但屬於國土資源部「百名跨世紀科技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⑻ 中國地質大學都有哪些院士,包括已故的

地大有一條院士街,兩邊都是院士的簡介等等,在武漢地大最高的行政樓的廣場的連接處,是拾級而上的街道。你可以哪天去游歷一下,數一下,反正很多院士。

⑼ 中國西安地質大學院士

7月9日下午,地大赴西安實踐團來到長安大學地學大廈,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傑出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安大學教授湯中立院士進行了親切交談,湯院士熱情接待並填寫了校友寄語卡,隨後為母校六十年校慶送上了誠摯的祝福。

湯中立院士向我們詳細的介紹了他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學習生活。1952年9月,他進入了北京地質學院,開始了他對地質學的學習、認識和理解。其間,他曾聆聽過李四光、孫雲鑄、謝家榮、尹贊勛、袁復禮、馮景蘭等學者的演講或教誨,他們獻身地質科學的精神,以及在地質實踐中所表現的科學態度,成為湯院士一生的榜樣。尤其是著名的地質學家、我們的前校長李四光先生在一次講演時,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你們應當成為新中國的「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李四光先生希望同學們成為新中國優秀的地質學家,像神話中的「土地神」一樣,熟悉和掌握腳下的地球。湯中立對這次講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至今日,湯院士每當提起這段時光,臉上還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說,李四光先生是他一生的榜樣。

隨後,湯院士向我們介紹了他參加工作後的情況。湯中立院士長期從事礦產勘查和地質礦產研究工作,是中國鎳礦工業和甘肅省金礦工業的開拓者之一,其重大貢獻是對金川鎳礦的發現和二礦區深部隱伏礦體的勘探和突破,使該鎳礦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鎳礦。據湯院士回憶,當時正直「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湯院士保守地估計了當地鎳的儲量為2.5萬噸,但是後來的專家卻給出了5.0萬噸的儲量預測,而縣里的領導卻向上報了20萬噸的儲量預測。湯院士告訴我們:當時儲量在5.0噸以上的鎳礦已經是屬於我國的大礦。上報了如此大數目的預測湯院士心裡也十分忐忑,但是經過後期的勘察,當地探明儲量為140萬噸!其中包括90萬噸鎳和50萬噸銅!如今,金川礦業已經年產值達到了1100億元,探明儲量在550萬噸以上。湯院士一生致力於鎳礦的研究,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也因為這樣傑出的貢獻,湯院士先後榮獲甘肅省委、省政府科技先進工作者;地礦部全國地礦系統勞動模範;甘肅省政府、地礦部聯合授予「祖國鎳都開拓者」榮譽稱號;甘肅省優秀專家;國家出版局著作出版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李四光地質科學家榮譽獎;金川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談到這些榮譽,湯院士只是莞爾一笑,並且謙虛的說:「能夠取得這些榮譽,是三分靠實力、七分靠運氣」,他還說地質學者要發揚「艱苦樸素 求真務實」的地大校訓,在地質工作上要一絲不苟,才能獲得優異的成績。

在隨後的時間里,我們向湯院士贈送了地質大學的書簽,湯院士十分高興。湯院士還熱情的為我們填寫了校慶六十周年校友寄語卡,並與實踐團成員一一合影留念。在采訪的最後,我們通過手中的攝像機為湯院士錄制了傑出校友獻禮校慶的視頻,湯院士在視頻中表達了對母校的熱愛以及對當代大學生的殷切期望,整個訪談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次采訪活動,每位實踐團的成員都很激動,通過與湯院士的交流,我們欣賞到了院士的風采,增長了知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