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的地質有煤礦
㈠ 煤礦地質類型有哪些具體一點。
煤礦地質類型主要指煤礦的水文地質類型。一般分為簡單、中等、復雜版、極復雜四種權。
而這四種類型的具體劃分主要是根據礦井的水文地質條件:含水層特點、礦井充水因素、涌水量分析、 礦井開采受水害影響評價 、防治水工作難度等,結合對《煤礦防治水規定》綜合評估得出。
㈡ 中核的或者煤礦地質類的請進。
我個人覺得還是不要到煤礦來的好,我覺得在煤礦搞地質前景不大,主要是煤礦版的地質方面主要權有設計院做好,地質方面只是做一些很簡單的事情,在煤礦,晉升的時候不如采礦的空間大,中核贛州金瑞鈾業有限公司應該是跟鈾有關的可能會好一些。還有煤礦事故率也比較高,你再查一查皖北煤電下屬的礦是高瓦斯還是低瓦斯礦井,高瓦斯最好不用去了。順便說一句,我是在煤礦上班。
㈢ 煤礦大多是什麼岩層,什麼地質構造
煤礦大多是沉積岩。。。多是斷層、褶曲發育地質構造。。
㈣ 關於煤礦開采地質條件
構造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巷道的掘進,比如說褶皺,這個還相對小一點;如果說是斷專層,那可就屬 涉及的東西多了 你 要算出他的導水系數等等,還有陷落柱,也是能導水的,他們都是造成透水事故的主要因素,
在煤礦開采過程中還要注意煤層頂底板的抗壓,抗剪,抗拉強度,等等,底板么 主要還是他的膨脹系數(具體叫什麼,一時叫不上來),
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巷道掘進和巷道設計
㈤ 什麼叫煤田什麼叫煤礦有什麼區別嗎
煤田表示的就煤炭資源區域的統稱,而煤礦是從煤田中劃分出來的個體。煤田的范圍大於煤礦。
在地質歷史發展過程中,同一地質時期形成並大致連續發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區稱煤田。煤田大多表現為盆地形態 ,故又稱煤盆地 。同一煤田的煤系,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不連續的,不連續分布是由於煤系形變後長期受剝蝕的結果。根據煤系的出露情況,可將煤田分為3種類型:一是暴露式煤田。煤系出露良好,如中國大青山石拐子煤田。二是半暴露式煤田。根據下伏岩系的出露,可以圈出部分邊界的煤田,如中國開灤煤田。三是隱伏煤田。煤系大部分被掩覆,無法確定邊界的煤田,如中國蘇北的一些煤田 。
由單一地質時代形成的煤系構成的煤田稱為單紀煤田,如中國撫順、阜新煤田;由幾個地質時代的煤系形成的煤田稱為多紀煤田,如中國鄂爾多斯煤田。煤田由煤系、蓋層和基底3部分構成。根據地質構造 、地理環境、生產規模,一個煤田可劃分為若干個煤礦區或煤產地,一個礦區又可分為若干個井田。
煤礦是人類在富含煤炭的礦區開採煤炭資源的區域,一般分為井工煤礦和露天煤礦。當煤層離地表遠時,一般選擇向地下開掘巷道採掘煤炭,此為井工煤礦。當煤層距地表的距離很近時,一般選擇直接剝離地表土層挖掘煤炭,此為露天煤礦。我國絕大部分煤礦屬於井工煤礦。煤礦范圍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關設施的很大區域。
煤礦是人類在開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質層時所挖掘的合理空間,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採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體燃料,是可燃性有機岩的一種。它是由一定地質年代生長的繁茂植物,在適宜的地質環境中,逐漸堆積成厚層,並埋沒在水底或泥沙中,經過漫長地質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各地質時期中,以石炭紀、二疊紀、侏羅紀和第三紀的地層中產煤最多,是重要的成煤時代。煤的含碳量一般為46~97%,呈褐色至黑色,具有暗淡至金屬光澤。根據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為泥炭、褐煤、煙煤和無煙煤四類。
㈥ 為什麼寒武紀的時候有許多鐵礦而石炭紀的時候有許多煤礦地質年代是怎樣劃分的
在地球富氧大氣里,來自然界的鐵源一般會被氧化為三價態的氧化鐵沉積下來形成條狀鐵層。只有在缺氧的條件下鐵才能形成二價態的氧化亞鐵礦石。由於氧化亞鐵礦發現只存在於與雪球地球對應的地質年代裡,這就又進一步支持了雪球地球理論的正確。
易溶於水的亞鐵鹽遇到空氣里的氧氣會被氧化成易水解的鐵鹽,進而形成難溶的氧化鐵從水裡沉澱出來。這個過程使多達20倍於現存大氣層氧氣的氧被帶狀鐵沉積封鎖在岩石里。地球上的鐵礦都是在寒武紀前形成的。在寒武紀後的顯生宙地層中鮮有鐵礦存在。
㈦ 煤礦里的地質工作主要是做什麼
地質技術員主要做以下工作:
1、協助采礦工程師完成采礦工程設計和採掘計劃;
2、根回據礦山的發展規劃和答生產計劃,進行井下採掘技術工作,保護礦山資源,提高出礦品質,降低損失率和貧化率;
3、積極參與生產技術現場服務,及時解決生產中出現的相關問題;
4、參與采場礦石損失、貧化監督管理,組織分層采場有關驗收工作;
5、對采礦區進行日常監控並收集整理相關數據;
6、對採掘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經濟可行的整改意見;
7、為礦山和採掘承包單位工程驗收及決算時,提供詳細的數據和分析意見;
8、收集地質資料並撰寫采礦工作報告。
㈧ 煤礦地質勘探類型劃分類型有哪些
普查 詳查 勘探
㈨ 礦井地質簡述
一、含煤地層
焦作煤田為石炭系—二疊系含煤地層,含可採煤層三層(圖4-2)。
石炭系本溪組厚5.46~16.67m,一般厚10m左右,由泥岩、粘土岩和砂岩組成,底部含山西式鐵礦,以假整合與奧灰接觸。
太原組厚67.1~80.93m,一般厚75m,由粉砂岩、砂岩、灰岩和煤層組成。含灰岩6~10層,以L8、L2厚度大,分布穩定。含可採煤層二層(一2和一5煤)。
太原組地層岩性在走向方向上相變比較明顯,以一二采區為中心,石灰岩層數增多,三、四、五、六、七層灰岩均較發育,厚度大,向西側灰岩層數減小,厚度相對變薄。在南北傾斜方向上,北部因九里山斷層的影響,煤系地層遭受剝蝕,奧灰大面積出露。在煤層露頭以外,奧陶系和石炭系被第四系沖積層覆蓋。這是演馬庄—九里山井田與焦作礦區其他礦井在沉積上的最大不同之點,這也是造成水文地質條件復雜不同於其他礦井的一個顯著特點。
二疊系山西組厚75m左右,由粉砂岩、砂岩、泥岩和煤層組成。二1煤層斌存於其底部,厚5~6m,分布穩定,為主要可採煤層。
二1煤頂板岩性由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組成。局部地區偽頂〔炭質泥岩〕厚3m以上,主要分布在礦井西冀。直接頂大面積范圍內為粉砂岩,砂岩頂板僅分布在一三采區西翼。老頂為厚層狀砂岩,厚度變化較大,西部厚東部薄。距二1煤5~20m,西部小東部大。二1煤底板為炭質泥岩、粉砂岩,松軟易破碎。
圖4-2 可採煤層柱狀圖
二、地質構造
該井田總體為一單斜構造,煤(岩)層走向30°,傾向南東,傾角10°~18°(圖4-3)。
褶皺構造在井田內雖然表現比較微弱,但發育普遍。按其軸向分為兩組(類):一組是沿煤層走向方向上的波狀起伏,其軸向300°~330°,即北西向褶皺構造。較明顯的,西部以一二采區為背斜,東部一一采區為向斜,次一級的微型背向斜間替出現,特別是一二采區東翼背斜構造明顯,幅度(k>h/L)較大(k>0.2);另一組是在大斷層兩盤因牽引作用形成的背向斜,表現比較明顯的是馬坊泉斷層上盤的向斜構造和方庄斷層下盤的背斜構造。
斷裂構造比較發育,井田內以小型斷裂構造為主。
九里山斷層,走向40°~70°,傾向北西,傾角70°左右,落差350~550m。南盤強烈上升,使奧灰大面積出露形成殘丘,煤系地層遭受剝蝕,形成山前洪積-沖積扇。
方庄—北碑村斷層為礦井東部邊界。為一組走向平行、傾向相反的斷層構成地塹構造。走向330°,方庄斷層傾向北東,落差150m左右。北碑村斷層,傾向南東,落差50~150m。該組斷層構成井田東部隔水邊界。
西倉上斷層,為井田南部邊界。走向55°,傾向北西,落差50~100m,因勘探程度低,對其控制不嚴。
馬坊泉斷層位於井田中部,為一水平與二水平分界。走向45°~70°,傾向北西,落差50~160m,在礦井西翼分岔2~3條斷層組成。在井田西部,沿斷層上盤(南盤),L8與對盤L2奧灰對接,形成高水位。
F1斷層,位於一二采區西大巷,由3~5條小斷層組成,走向60°,傾向南東,落差17m。
圖4-3 九里山礦地質構造示意圖
除上述幾條較大斷層外,生產中揭露的斷裂構造落差均在5m以下。按其走向可分為近東西、北東向和北西向三組。
近東西向斷層井下揭露的最大落差為3.5m,多數在1m左右。一一采區最發育,條數多、落差大,一二和一三采區各2~3條。
北東向斷層井下揭露的最大落差為2m,多數在1m以下,在一二和一一采區上部極為發育。
北西向斷裂構造,未發現落差大於1m的斷層,以裂隙為主。
礦井自投產以來,採掘面積已達5.2km2,揭露落差大於5m的斷層1條,落差大於1m的斷層15條。這說明九里山礦地質構造是比較簡單的。
三、煤炭儲量
截止1992年表內保有工業儲量13455萬噸,可采儲量7042.3萬噸,其中一水平保有工業儲量7129.3萬噸,可采儲量3405.9萬噸(表4-2)。
表4-2 礦井儲量一覽表
㈩ 地質學和煤礦有關系嗎
有關系。
地質學,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並列的自然科學五大基版礎學科之一。地質權學是一門探討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學,地質學的產生源於人類社會對石油、煤炭、金屬、非金屬等礦產資源的需求,由地質學所指導的地質礦產資源勘探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源泉。地質學是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越來越大,地質環境對人類的制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資源、維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已成為當今世界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因此,地質學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
地質學的下屬學科煤田地質學就是學習煤礦的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