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灌漿適用哪些地質條件
『壹』 帷幕灌漿終孔的標準是什麼,帷幕灌漿的施工質量應如何
帷幕終孔的標准:
(1) 帷幕灌漿採用自上而下分段灌 漿法時,在規定的壓力下,當注入率不 大於/min時,繼續灌注60min,灌 漿可以結束。
(2)採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漿法時, 當注入率不大於1L/min時,繼續灌注 30min,灌漿可以結束。
帷幕灌漿的施工質量檢查要點:
(1) 帷幕灌漿質量檢查應以檢查孔 壓水試驗成果為主,結合對竣工資料和 測試成果的分析,綜合評定。
(2) 監理人員會同質檢員對帷幕灌 漿孔的封孔質量進行抽樣檢查。
(3)帷幕灌漿檢查孔應在下述部位 布置:① 帷幕中心線上。② 岩石破碎、斷層、大孔隙等地質 條件復雜的部位。③ 末序孔注入量大的孔段附近。④ 鑽孔偏斜過大、灌漿情況不正常 以及經分析資料認為對帷幕灌漿質量有 影響的部位。
(4)帷幕灌漿檢查孔的數量不少於 灌漿孔總數10%, —個施工段內至少 應布置一個檢查孔。其中,土石圍堰部位的帷幕灌漿應結合對旋噴的鑽孔取芯 進行壓水檢查,即在取芯孔位繼續鑽進,用作壓水檢查孔,同時適當加密一些壓 水孔,使得壓水檢查孔的數量不少於灌 漿孔總數的10%。
(5)帷幕灌漿檢查孔壓水試驗應在 灌漿結束後14d後進行。
(6) 帷幕灌漿檢查孔壓水試驗應自 上而下分段卡塞進行壓水試驗,試驗采 用單點法。壓力可為灌漿壓力的80%。 根據公式q=Q/(P • U計算透水率q值。
(7) 帷幕灌漿檢查孔應採取岩芯計 算獲得率並加以描述,同時應拍攝照片 留存。
(8) 帷灌灌漿質量壓水試驗檢查合格 標准:升漿基床(水泥土牆)與基岩接觸 段及其下一段的合格率應為100%。再 以下的各段的合格率應在90%以上,不 合格段的透水率值不超過設計規定值的 150%且不集中,灌漿質量可認為合格。 否則應由監理會同業主、設計和施工單 位商定處理方案。
『貳』 帷幕灌漿的設計
工作內容主要有:①查清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情況;②進行現場灌漿試驗,以確定灌漿專方法、壓力、孔距、排距屬、材料、質量標准與檢查方法,並論證灌漿效果;③確定帷幕軸線位置、帷幕深度、厚度(排數)及平面上的長度;④為以後對帷幕的檢查或補強加固創造條件。帷幕灌漿使用的膠凝材料主要是水泥,特殊情況時使用高分子化學溶液,對砂礫石地基多用水泥粘土漿液。
『叄』 帷幕灌漿
設計報告的話主要是抄下面這些內容
一 概述
1.1 工程概述
1.2 基本地質條件
二 防滲帷幕灌漿設計
2.1 防滲帷幕灌漿目的
2.2 防滲標准及邊、底界的 確定
2.3 帷幕線的布置及孔、排距的確定
2.4 帷幕型式、深度及帷幕孔布置和先導孔的確定
2.5 灌漿壓力
2.6 灌漿材料
2.7 灌漿工程量
2.8 灌漿施工
2.9 灌漿質量檢查
2.10 竣工資料和工程驗收
至於什麼施工布置、安全文明施工、施工組織 都是屬於《帷幕灌漿施工方案》內容
設計書的話就不用有了
『肆』 帷幕灌漿問題
為了防止地下水侵襲和創造施工方便條件與降水疏干相對應的是進行帷幕灌漿來處理地下水問題。帷幕灌漿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是防止滲漏,在水利工程中經常採用這一技術。這個技術已經成熟,但要運用得適當還是不容易的。這里最重要的問題是,在進行帷幕灌漿之前,必須查清水文地質結構和水文地質參數,進行科學的設計才能達到目的。如為保護撫順露天礦邊坡穩定性進行帷幕灌漿設計中就曾由於對渾河與露天礦之間的水文地質結構沒有搞清楚,認為滲透通道在東邊,而在東邊,設置了2000m長的帷幕灌漿。實際上向西,卵石層厚度還大,不得不又向西延伸1500m。我們許多水庫壩基由於帷幕灌漿深度不夠,壩基下地質體產生了潛蝕,威脅著大壩穩定性,其原因就是由於在建壩時對壩基滲透性沒有搞清楚。現在,大柳樹水利樞紐工程又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大柳樹壩址岩體比較松動,滲透性比較大,而且滲透帶比較深,繞壩滲漏問題比較大。滲漏大不僅是指水量損失,而是指由於滲漏可造成潛蝕,威脅大壩和山體穩定性。最好是加大帷幕灌漿深度解決這個問題。
帷幕灌漿一般採用水泥漿灌漿,它適用於地質體滲透系數較大的情況下;對於滲透系數較低時,不宜採用水泥漿灌漿,這時可以採用化學灌漿。在採用化學灌漿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問題,國內外有些化學灌漿材料具有毒性,容易造成環境污染,這個問題也一定要注意。
『伍』 帷幕灌漿有哪些步驟,起什麼作用
(1)灌漿材料
灌漿主要材料為水泥、水。
1)水泥
灌漿的水泥為抗硫酸鹽水泥,水泥細度應通過灌漿試驗最終確定。
2)水
拌漿水的溫度不得高於40℃。
(2)孔位布置
按設計間距2m及灌漿孔布置軸線,用全站儀定出實際孔位,布設控制樁依次編號。
(3)鑽孔
採用地質鑽機鑽孔,鑽機安裝應平整穩固。帷幕灌漿孔的開孔孔位與設計位置的偏差不得大於10cm,施鑽過程中,所有帷幕孔進行全孔測斜,如發現鑽孔偏斜超過規定時,即時採取糾偏措施或採取監理人批準的補救措施。嚴格按照技術規范、施工圖紙和監理人要求進行。
鑽孔結束後,及時報請監理工程師進行孔位、深度、孔徑、鑽孔順序和孔斜等項目的檢查驗收工作,合格後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4)灌漿孔沖洗及裂隙沖洗
灌漿孔沖洗及裂隙沖洗在已搭設的鑽孔平台上進行。
採用導管通入大流量水流從孔底向孔外沖洗的方法進行沖洗。沖洗水壓採用80%的灌漿壓力,當壓力超過1MPa時,採用1MPa。
灌漿孔沖洗應沖至回水澄清後10min結束,孔內殘存的沉澱物厚度不超過20cm。
若鄰近有正在灌漿的孔或鄰近灌漿結束不足24h時,不得進行裂隙沖洗。
灌漿孔裂隙沖洗後,該孔應立即連續進行灌漿作業,因故中斷時間間隔24h的,在灌漿前重新進行裂隙沖洗。
(5)灌漿孔壓水試
(6)灌漿
『陸』 水利工程中帷幕灌漿具體施工方案
帷幕灌漿主要施工方法 1.鑽孔與測斜:採用小口徑地質回轉鑽機,金鋼石鑽頭鑽孔,開孔前用兩點法地錨固定,用角度尺和地質羅盤校正鑽機立軸。第1段灌漿結束後進行孔口管埋設,埋入基岩深度2 m,孔口管採用 73 mm的無縫鋼管。鑽孔測斜選用KXP-Ⅰ型測斜儀,一般
帷幕灌漿主要施工方法 1.鑽孔與測斜:採用小口徑地質回轉鑽機,金鋼石鑽頭鑽孔,開孔前用「兩點法」地錨固定,用角度尺和地質羅盤校正鑽機立軸。第1段灌漿結束後進行孔口管埋設,埋入基岩深度2 m,孔口管採用 73 mm的無縫鋼管。鑽孔測斜選用KXP-Ⅰ型測斜儀,一般每10 m測1次。 2.鑽孔沖洗與簡易壓水:採用高壓水脈動沖洗,沖洗時間不少於30 min,回清水10 min。灌漿前均進行簡易壓水試驗,壓水壓力1.0 MPa。 3.制漿與檢測:採用集中制漿,分部位供漿,漿液經3台濕磨機串聯磨製後送入攪拌桶,外加劑為UNF-5型高效減水劑,摻量7%。漿液濃度採用標准漏斗粘度計檢測,要求漏斗粘度小於30 s;細度主要採用沉降法,用激光粒度儀校核,要求每10 t水泥檢測1次。 4.自動記錄:灌漿記錄全部採用自動記錄儀,自動記錄儀為長江科學院GJY-Ⅲ型和湖南力合LHGY-2000型。 5.灌漿壓力控制:在施工過程中為了避免抬動破壞,建立了注入率與最大灌漿壓力的關系。 帷幕灌漿主要技術指標 壩基滲控設計採用常規防滲排水與封閉抽排相結合的方案。 1.孔深與段長:孔深按H≥1/3h+c與深入相對不透水岩體頂板以下5 m控制,同時要求終孔段應滿足透水率≤1 Lu、單耗q≤20 kg/m,否則自動加深;灌漿段長第一段2 m,第二段1 m,第三段2 m,以下各段5 m。 2. 灌漿壓力:設計灌漿壓力按不小於1.5倍壩前水頭考慮,灌漿壓力值見下表1: 3. 灌漿材料與漿液配比:灌漿材料採用濕磨細水泥,細度要求D97<40μm,現場按D95<40μm按制。採用3∶1、2∶1、1∶1、0.6∶1,4個比級。 4.灌漿施工方法:按分序加密的原則,採用「小口徑、孔口封閉、自上而下、孔內循環、高壓灌漿」方法。 5.結束標准:在設計壓力下,1~3段注入率小於0.4 L/min、以下各段小於1.0 L/min,延續灌注時間不少於90 min。 6.質量合格標准:質量合格標准q≤1.0 Lu,接觸段及其下一段的合格率應為100%,以下各段應達90%以上,且q應≤2.0 Lu。 帷幕灌漿特殊情況 1.灌漿過程中,發現冒漿 漏漿,應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嵌縫、表面封堵、低壓、濃漿、限流、限量、間歇灌漿等方法進行處理。 2.帷幕灌漿過程中發生串漿時,如串漿孔具備灌漿條件,可以同時進行灌漿。應一泵灌一孔。否則應將串漿孔用塞塞住,持灌漿孔灌漿結束後。串漿孔並行掃孔、沖洗,而後繼續鑽進和灌漿。 3.灌漿工作必須連續進行,若因故中斷,可按照下述原則進行處理: (1)應及早恢復灌漿。否則應立即沖洗鑽孔,而後恢復灌漿。若無法沖洗或沖洗無效,則應進行掃孔,而後恢復灌漿。 (2)恢復灌漿時,應使用開灌比級的水泥漿進行灌注。如注入率與中斷前的相近,即可改用中斷前比級的水泥漿繼續灌注;如注入率較中斷前的減少較多,則漿液應逐級加濃繼續灌注。 (3)恢復灌漿後,如注入率較中斷前的減少很多,且在短時間內停止吸漿,應採取補救措施。 4.涌水問題:涌水是由於壩基岩體裂隙水在四周河水水壓傳遞下,當鑽孔揭露裂隙含水帶後,地下水的排泄釋放過程,屬於地下水正常逕流。 對鑽孔涌水問題,採取如下措施:對涌水嚴重部位,增加灌漿孔深、改單排帷幕為雙排帷幕,加密灌漿孔;對涌水孔段,提高灌漿壓力(設計壓力+涌水壓力);提高結束標准,要求屏漿時間不少於1 h,閉漿待凝24~48 h。通過以上處理後,涌水孔段灌後掃孔均無涌水,且鑽孔涌水量與涌水孔段頻率隨帷幕灌漿排序、孔序增加而減少。 5.灌漿段注入量大,灌漿難於結束時,可選用下列措施處理: (1)低壓、濃漿、限流、限量、間歇灌漿; (2)漿液中摻加速凝劑; (3)灌注穩定漿液或混合漿液。 該段經處理後仍應掃孔,重新依照技術要求進行灌漿,直至3.8.6 灌漿過程中如回漿變濃,宜換用相同水灰比的新漿進行灌注,若效果不明顯,延續灌注30min。即可停止灌注。 6.在岩溶地區的溶洞灌漿,應先查明溶洞的充填類型和規模,而後採取相應的措施處理。 (1)溶洞內無充填物時。根據溶洞的大小,可採用泵入高流態混凝土、投入碎石再灌注水泥砂漿、灌注混合漿液等措施。待凝後,掃孔,再灌水泥漿。 (2)溶洞內有充填物時,根據充填物類型、性能以及充填程度,可採用高壓灌漿、高壓噴射灌漿等措施。灌漿注入量大時,可參照第5條進行處理。
岩溶地質條件下土石壩帷幕灌漿中出現的特殊情況處理: 灌漿是在已建成的大壩頂上進行,在滲透水流的作用下,溶洞、溶蝕裂隙內的充填物幾乎被沖空,構成長期漏水通道,且灌漿是在水庫蓄水情況下進行,地下水流速大,水泥不易沉澱,向下游流動很遠,會出現灌不住漿、吃漿量很大的現象。對此可採取以下措施處理:1.濃漿堵漏。即先灌0.6:1或0.5:1的濃漿。2.用濃漿沖灌細砂。開始時用砂漿泵灌砂漿,即用灌漿泵向孔內灌0.6:1或0.5:1的濃漿,在孔口向孔內加20%~30%粒徑為0.1~0.25毫米的細砂,直至孔口返漿。3.加速凝劑。為加快漿液凝固,避免漿液沿裂隙流失太遠,在濃漿中摻入1%的水玻璃或2%~4%的氯化鈣。4.孔口沖灌礫石、粗砂。用清水在孔口向孔內由粗到細沖灌礫石、粗砂,礫石的粒徑控制在2~5毫米,最大不超過5毫米,砂的粒徑控制在O.5~2毫米,最小不小於0.5毫米,使其沿裂隙流動、積累,使礫石、粗砂在裂隙中堵塞通道,減小滲水流速,形成反濾,建立阻漿滯漿體。
帷幕灌漿的問題 1)中斷處理 . 由於停電、機械故障、器材等問題出現的被迫中斷灌漿情況 ,應盡快恢復灌漿 .恢復時應從稀漿開始 ,如果吸漿率與中斷前接近 ,則可盡快恢復到中斷前的稠度 ,否則應逐級變漿 .若恢復後的吸漿率減少很多 ,則短時間內即告結束 ,說明裂隙口因中斷被堵 ,應起出栓塞進行掃孔 ,沖洗後再灌 . 2)串漿處理 . 採取漿液加濃、降壓、限流灌注 ,當吸漿率下降時 ,逐步提高灌漿壓力 .被串孔則需掃孔後方可灌漿 . 3)冒漿處理 . 在灌漿過程中發生表面冒漿時 ,輕微者 ,可以稍停灌漿 ,讓其自行凝固堵漏 .嚴重者應先行實行堵漏措施 ,無效 ,可越級變濃漿液 ,降低壓力 ,中斷間歇等辦法 . 4)特大吃漿量的解決方法 . 在只具有一般性裂痕的岩層中灌漿 ,大都可在 1~ 3h之內灌注結束 ,注灰量不會超過 100~ 200kg/m[2].然而有時候會出現大量吃漿不止 ,長時間灌不結束的情況 .其原因大多不是因空隙體積太大沒有灌滿 ,而是因為地層的特殊結構條件促使漿液從附近地表冒出 ,或始終沿著某一固定的通道從或明或暗的地方流失了 .對此 ,採取以下方法進行處理 .進一步降低灌注壓力 ,限制吸漿率不超過 5L/(min•m) ,以減少漿液在縫隙里的流動速度 ,促使盡快沉積 ;在最稠的水泥漿中摻入速凝劑 ,如水玻璃、氟化鈣等 ,促使盡快凝結 ;灌注更稠的水泥砂漿 ;間歇灌漿 ,以促使漿液在靜止狀態下沉積 ,將通道堵住 .每次間歇前應灌入的材料數量和停歇時間 ,視地質條件、灌漿目的等確定 ,一般可按每次灌入 200~ 500kg/m ,以停歇2~ 8h掌握 .這種特殊情況的灌漿 ,限制吸漿濾 ,不使其超過 5L/(min•s) ,以減少漿液在縫隙里的流動速度 ,促使漿液盡快沉積 ;在最稠的水泥漿中摻入速凝劑 ,如水玻璃、氟化鈣等促使盡快凝結 ;灌注更稠的水泥砂漿 ;間歇灌漿 ,以促使漿液在靜止狀態下沉積 ,將通道堵住 .每次間歇前應灌入的材料數量和停歇時間 ,視地質條件灌漿目的等確定 ,一般可按每次灌入 200~ 500kg/m ,以停歇 2~ 8h掌握 .這種特殊情況的灌漿 ,結束時不必強迫達到設計壓力 ,但如能達到則必須達到 .若到此壓力時就發生冒漿或大量吃漿的 ,可在較低的壓力下結束 .但凡在低壓結束的 ,待凝一段時間以後 ,應再將孔掃開復灌一次 ,在復灌中爭取達到設計壓力 .對於特大漏水通道採用直接充填細骨料的方法。
採納後留郵箱,可以發給你電子版
『柒』 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加深帷幕灌漿鑽孔深度
帷幕灌漿主要施工方法
鑽孔與測斜:採用小口徑地質回轉鑽機,金鋼石鑽頭鑽孔,開孔前用「兩點法」地錨固定,用角度尺和地質羅盤校正鑽機立軸。第1段灌漿結束後進行孔口管埋設,埋入基岩深度2 m,孔口管採用 73 mm的無縫鋼管。鑽孔測斜選用KXP-Ⅰ型測斜儀,一般每10 m測1次。
2.鑽孔沖洗與簡易壓水:採用高壓水脈動沖洗,沖洗時間不少於30 min,回清水10 min。灌漿前均進行簡易壓水試驗,壓水壓力1.0 MPa。
3.制漿與檢測:採用集中制漿,分部位供漿,漿液經3台濕磨機串聯磨製後送入攪拌桶,外加劑為UNF-5型高效減水劑,摻量7%。漿液濃度採用標准漏斗粘度計檢測,要求漏斗粘度小於30 s;細度主要採用沉降法,用激光粒度儀校核,要求每10 t水泥檢測1次。
4.自動記錄:灌漿記錄全部採用自動記錄儀,自動記錄儀為長江科學院GJY-Ⅲ型和湖南力合LHGY-2000型。
5.灌漿壓力控制:在施工過程中為了避免抬動破壞,建立了注入率與最大灌漿壓力的關系。
帷幕灌漿主要技術指標
壩基滲控設計採用常規防滲排水與封閉抽排相結合的方案。
孔深與段長:孔深按H≥1/3h+c與深入相對不透水岩體頂板以下5 m控制,同時要求終孔段應滿足透水率≤1 Lu、單耗q≤20 kg/m,否則自動加深;灌漿段長第一段2 m,第二段1 m,第三段2 m,以下各段5 m。
2. 灌漿壓力:設計灌漿壓力按不小於1.5倍壩前水頭考慮,灌漿壓力值見下表1:
3. 灌漿材料與漿液配比:灌漿材料採用濕磨細水泥,細度要求D97<40μm,現場按D95<40μm按制。採用3∶1、2∶1、1∶1、0.6∶1,4個比級。
4.灌漿施工方法:按分序加密的原則,採用「小口徑、孔口封閉、自上而下、孔內循環、高壓灌漿」方法。
5.結束標准:在設計壓力下,1~3段注入率小於0.4 L/min、以下各段小於1.0 L/min,延續灌注時間不少於90 min。
6.質量合格標准:質量合格標准q≤1.0 Lu,接觸段及其下一段的合格率應為100%,以下各段應達90%以上,且q應≤2.0 Lu。
帷幕灌漿特殊情況
灌漿過程中,發現冒漿 漏漿,應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嵌縫、表面封堵、低壓、濃漿、限流、限量、間歇灌漿等方法進行處理。
2.帷幕灌漿過程中發生串漿時,如串漿孔具備灌漿條件,可以同時進行灌漿。應一泵灌一孔。否則應將串漿孔用塞塞住,持灌漿孔灌漿結束後。串漿孔並行掃孔、沖洗,而後繼續鑽進和灌漿。
3.灌漿工作必須連續進行,若因故中斷,可按照下述原則進行處理:
(1)應及早恢復灌漿。否則應立即沖洗鑽孔,而後恢復灌漿。若無法沖洗或沖洗無效,則應進行掃孔,而後恢復灌漿。
(2)恢復灌漿時,應使用開灌比級的水泥漿進行灌注。如注入率與中斷前的相近,即可改用中斷前比級的水泥漿繼續灌注;如注入率較中斷前的減少較多,則漿液應逐級加濃繼續灌注。
(3)恢復灌漿後,如注入率較中斷前的減少很多,且在短時間內停止吸漿,應採取補救措施。
4.涌水問題:涌水是由於壩基岩體裂隙水在四周河水水壓傳遞下,當鑽孔揭露裂隙含水帶後,地下水的排泄釋放過程,屬於地下水正常逕流。
對鑽孔涌水問題,採取如下措施:對涌水嚴重部位,增加灌漿孔深、改單排帷幕為雙排帷幕,加密灌漿孔;對涌水孔段,提高灌漿壓力(設計壓力+涌水壓力);提高結束標准,要求屏漿時間不少於1 h,閉漿待凝24~48 h。通過以上處理後,涌水孔段灌後掃孔均無涌水,且鑽孔涌水量與涌水孔段頻率隨帷幕灌漿排序、孔序增加而減少。
5.灌漿段注入量大,灌漿難於結束時,可選用下列措施處理:
(1)低壓、濃漿、限流、限量、間歇灌漿;
(2)漿液中摻加速凝劑;
(3)灌注穩定漿液或混合漿液。
該段經處理後仍應掃孔,重新依照技術要求進行灌漿,直至3.8.6 灌漿過程中如回漿變濃,宜換用相同水灰比的新漿進行灌注,若效果不明顯,延續灌注30min。即可停止灌注。
6.在岩溶地區的溶洞灌漿,應先查明溶洞的充填類型和規模,而後採取相應的措施處理。
(1)溶洞內無充填物時。根據溶洞的大小,可採用泵入高流態混凝土、投入碎石再灌注水泥砂漿、灌注混合漿液等措施。待凝後,掃孔,再灌水泥漿。
(2)溶洞內有充填物時,根據充填物類型、性能以及充填程度,可採用高壓灌漿、高壓噴射灌漿等措施。灌漿注入量大時,可參照第5條進行處理。 岩溶地質條件下土石壩帷幕灌漿中出現的特殊情況處理:
灌漿是在已建成的大壩頂上進行,在滲透水流的作用下,溶洞、溶蝕裂隙內的充填物幾乎被沖空,構成長期漏水通道,且灌漿是在水庫蓄水情況下進行,地下水流速大,水泥不易沉澱,向下游流動很遠,會出現灌不住漿、吃漿量很大的現象。對此可採取以下措施處理:1.濃漿堵漏。即先灌0.6:1或0.5:1的濃漿。2.用濃漿沖灌細砂。開始時用砂漿泵灌砂漿,即用灌漿泵向孔內灌0.6:1或0.5:1的濃漿,在孔口向孔內加20%~30%粒徑為0.1~0.25毫米的細砂,直至孔口返漿。3.加速凝劑。為加快漿液凝固,避免漿液沿裂隙流失太遠,在濃漿中摻入1%的水玻璃或2%~4%的氯化鈣。4.孔口沖灌礫石、粗砂。用清水在孔口向孔內由粗到細沖灌礫石、粗砂,礫石的粒徑控制在2~5毫米,最大不超過5毫米,砂的粒徑控制在O.5~2毫米,最小不小於0.5毫米,使其沿裂隙流動、積累,使礫石、粗砂在裂隙中堵塞通道,減小滲水流速,形成反濾,建立阻漿滯漿體。
帷幕灌漿的問題
1)中斷處理 .
由於停電、機械故障、器材等問題出現的被迫中斷灌漿情況 ,應盡快恢復灌漿 .恢復時應從稀漿開始 ,如果吸漿率與中斷前接近 ,則可盡快恢復到中斷前的稠度 ,否則應逐級變漿 .若恢復後的吸漿率減少很多 ,則短時間內即告結束 ,說明裂隙口因中斷被堵 ,應起出栓塞進行掃孔 ,沖洗後再灌 .
2)串漿處理 .
採取漿液加濃、降壓、限流灌注 ,當吸漿率下降時 ,逐步提高灌漿壓力 .被串孔則需掃孔後方可灌漿 .
3)冒漿處理 .
在灌漿過程中發生表面冒漿時 ,輕微者 ,可以稍停灌漿 ,讓其自行凝固堵漏 .嚴重者應先行實行堵漏措施 ,無效 ,可越級變濃漿液 ,降低壓力 ,中斷間歇等辦法 .
4)特大吃漿量的解決方法 .
在只具有一般性裂痕的岩層中灌漿 ,大都可在 1~ 3h之內灌注結束 ,注灰量不會超過 100~ 200kg/m[2].然而有時候會出現大量吃漿不止 ,長時間灌不結束的情況 .其原因大多不是因空隙體積太大沒有灌滿 ,而是因為地層的特殊結構條件促使漿液從附近地表冒出 ,或始終沿著某一固定的通道從或明或暗的地方流失了 .對此 ,採取以下方法進行處理 .進一步降低灌注壓力 ,限制吸漿率不超過 5L/(min?m) ,以減少漿液在縫隙里的流動速度 ,促使盡快沉積 ;在最稠的水泥漿中摻入速凝劑 ,如水玻璃、氟化鈣等 ,促使盡快凝結 ;灌注更稠的水泥砂漿 ;間歇灌漿 ,以促使漿液在靜止狀態下沉積 ,將通道堵住 .每次間歇前應灌入的材料數量和停歇時間 ,視地質條件、灌漿目的等確定 ,一般可按每次灌入 200~ 500kg/m ,以停歇2~ 8h掌握 .這種特殊情況的灌漿 ,限制吸漿濾 ,不使其超過 5L/(min?s) ,以減少漿液在縫隙里的流動速度 ,促使漿液盡快沉積 ;在最稠的水泥漿中摻入速凝劑 ,如水玻璃、氟化鈣等促使盡快凝結 ;灌注更稠的水泥砂漿 ;間歇灌漿 ,以促使漿液在靜止狀態下沉積 ,將通道堵住 .每次間歇前應灌入的材料數量和停歇時間 ,視地質條件灌漿目的等確定 ,一般可按每次灌入 200~ 500kg/m ,以停歇 2~ 8h掌握 .這種特殊情況的灌漿 ,結束時不必強迫達到設計壓力 ,但如能達到則必須達到 .若到此壓力時就發生冒漿或大量吃漿的 ,可在較低的壓力下結束 .但凡在低壓結束的 ,待凝一段時間以後 ,應再將孔掃開復灌一次 ,在復灌中爭取達到設計壓力 .對於特大漏水通道採用直接充填細骨料的方法。
『捌』 帷幕灌漿孔段是如何劃分的
劃分方法:
根據抄灌漿技術要求來劃分,如果沒有的話,一般混凝土接觸段2----3米,其餘的5--6米,終孔段6----8米,一般不超過8米。主要是根據施工的地質條件來劃分!
知識拓展:
帷幕灌漿簡介
帷幕灌漿在閘壩的岩石或砂礫石地基中採用灌漿建造防滲帷幕的工程。帷幕頂部與混凝土閘底板或壩體連接,底部深入相對不透水岩層一定深度,以阻止或減少地基中地下水的滲透;與位於其下游的排水系統共同作用,還可降低滲透水流對閘壩的揚壓力(見圖)。20世紀以來,帷幕灌漿一直是水工建築物地基防滲處理的主要手段,對保證水工建築物的安全運行起著重要作用。
『玖』 在橋梁樁基施工過程中由於地質條件達不到要求且滲水,由是採用了帷幕灌漿的方法保證樁基施工現業主說帷幕
到網路文庫中去按照你的關鍵詞收索一下,就能找到你需要各種資料。試試,一個解決各類技術問題的萬寶庫。
『拾』 帷幕灌漿技術一般都用於哪些工程
帷幕灌漿技術適用於水庫大壩不放水滲漏治理、河道堤岸滲漏處理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