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時間尺度的劃分是什麼

地質時間尺度的劃分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1-26 14:48:45

『壹』 時間尺度是什麼高一地理必修一中說地

地質學的時間尺度
地質年代尺度(GTS)是一個按時間順序排列的系統,它將地質地層(地層學)與時間聯系起來,並被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和其他地球科學家用來描述地球歷史上發生的事件的時間和關系。在這里展示的地質時期的表,與國際地層學委員會規定的命名法、日期和標准顏色一致。

來自放射測定年代的證據表明地球大約有454億年的歷史。[3][4]根據每段時期發生的事件,將地球過去的地質或深層時間組織成不同的單位。在GTS上的不同時間跨度通常是由與它們相對應的地層組成的變化所標記,並指出主要的地質或古生物事件,如大規模滅絕。例如,白堊紀和古第三紀的界限是由白堊紀-古基因滅絕事件定義的,這標志著非鳥類恐龍和許多其他生命群體的滅亡。更早的時間跨度,早於可靠的化石記錄(在元古代之前),是由它們的絕對年齡定義的。
太陽系內的其他一些行星和衛星有足夠堅硬的結構,保存著自己的歷史記錄,例如金星、火星和地球的衛星。像氣態巨行星這樣具有支配地位的流體行星,並沒有以可比的方式保存它們的歷史。除了晚期的猛烈撞擊之外,其他行星上的事件可能對地球沒有直接的影響,地球上的事件對這些行星的影響也相對較小。因此,建造連接行星的時間尺度,只與地球的時間尺度有關,除非是在太陽系的背景下。

『貳』 當年李四光預言的四大地震是在哪四個省份

流言:近幾年復,「新制中國初期,李四光預測中國60年內將有4次特大地震」這款謠言流傳甚廣,而其中的四個地震地點,網上已有N個版本。
真相:地震預測在全世界都是個難題,目前尚處於探索階段。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為我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功勛。關於李四光預測四大地震的說法流傳已久,經過多方查證,李四光生前從未有這樣的預言,純屬謠傳。中國地震台網速報微博也不止一次針對此謠言進行了辟謠。

『叄』 時間尺度是什麼高一地理必修一中說地質時

這里來指計量單位.計算百米跑的時自間可能是幾「秒」或者幾「毫秒」;計算上課的時間可能是幾「分鍾」或者幾「十分鍾」;計算胎兒的成長可以按幾「周」或者幾「月」計算;計算人的壽命可以按幾「年」或者幾「十年」去計算;計算地質時期可能是按幾「十萬年」去計算.這里的分鍾、周、月、年、十年、十萬年都是時間尺度.
一節課假如說是45分鍾,一般不會有人在意是多少秒;人一年慶一次生日,沒有人每天或每月慶祝吧;地質時期都是幾十萬年甚至更長的跨度,所以說可以以10萬年為時間尺度.

『肆』 地質時期氣候,指距今約1萬年前,以冰期與間冰期交替出現為特點,時間尺度在10萬年以上。問:1萬年與

一萬年是從現在到一萬年前

『伍』 CO<sub>2</sub>地質儲存的時間尺度與安全性

不同儲存機制在CO2地質儲存過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時間尺度(IPCC,2005)(表1-1;圖1-5)。束縛儲存、溶解儲存,尤其是礦物儲存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此在注入階段它們對儲存能力的貢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以上3種儲存機制在CO2注入停止後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溶解、礦物沉澱等作用使可移動的自由相CO2氣體逐漸減少,從而增加了CO2地質儲存的安全性。

表1-1 CO2儲存形式與儲存時間

圖1-5 各種CO2地質儲存機制的作用時間尺度示意圖

(據CLSF,2007)

圖1-6 各種儲存機制隨時間變化的貢獻比例和安全性示意圖

(據CLSF,2007)

『陸』 何為中微子振盪呢

中微子難以捕捉、無處不在的性質,讓它博得了「幽靈粒子」的稱號,人們首次在核反應中發現中微子以後,一直認為其為0質量粒子,但後來太陽中微子的消失之謎,也稱為太陽中微子振盪問題預示著標准模型預測的錯誤。今天我們就說下,何為中微子振盪?為什麼說中微子有質量呢?

當然,這要從我們頭頂的太陽說起

當我們仰望天空中那顆賦予生命的熾熱等離子球時,你可能會想,到底是什麼在驅動著太陽。



總結:中微子質量預示著新的物理學

直到21世紀初,薩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上圖)通過散射效應測量出了來自太陽的中微子通量總量,同時也測量出了來自太陽的電子中微子通量,並確定了34%的中微子是電子中微子,其餘的三分之二被分成了兩類。隨後,對大氣中微子的測量讓我們對中微子振盪有了更多的了解,而這些難以捉摸的粒子在太空中穿行時從一種類型轉換成另一種類型的能力,是對標准模型之外可能存在的新物理現象最有說服力的暗示之一。

為什麼中微子有質量?還有什麼新的基本粒子存在使這一切成為可能呢?這些是新的聖杯問題:這些問題將真正把粒子物理學帶入第三個千年,並最終超越標准模型。

『柒』 地質尺度的年代,一般以什麼為單位。

時間抄地層單位
每個年代單位有相應的 時間地層單位,表示一定年代中形成的抽象地層。 地質年代單位與 時間地層單位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

地質年代單位 時間地層單位

宙(eon) 宇(eonothem)

代(era) 界(arethem)

紀(period) 系(system)

世(epoch) 統(series)

岩石地層單位
代表一定地質時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徵的具體地層單位,從大到小分群、組、段、帶

其他地層單位
有生物地層單位,地磁地層單位等

具體時間都是以百萬年為單位的。

『捌』 位於山東境內的靜山,高度為何只有0.6米

靜山抄的高度一直都只有0.6米。《壽光縣志》記載:縣城西南8公里孫家集與馬家莊之間,有一山石露出地面,名靜山。

東西最長處1.24 米,南北最寬處0.7米,北高南低,最高處距地表0.6 米,最低處僅0.1 米,上有南北向的水紋4 條,地表以下逐漸擴展龐大,莫測其深。

如今靜山已經成為縣級重點保護單位,壽光市文化局制定了三項保護措施:一是,不準對靜山進行深挖;二是,不準在靜山附近搞建設;三是,防止個別人砸山取石。



(8)地質時間尺度的劃分是什麼擴展閱讀:

靜山的特點

壽光境內唯一的山,位於縣城西南8公里孫家集街道與馬家莊之間,由於長期以來不再增高,而得名「靜山」。東西最長處1.24米,南北最寬處0.7米;北高南低,最高處距地面0.6米,最低處僅0.1米。上有南北向的水紋4條,地表以下逐漸擴展龐大,莫測其深。

壽光本無山陵,千百里坦盪平野中,一山巔微露頭角兀然而立。故能吸引遊人前往探奇。清末將境內劃為15個區,內有以靜山命名的「靜山區」。

山以高大險峻著名者多,而以小巧玲瓏見稱者少。以大為「最」者世間固多,而以小為「最」者未有所聞。靜山之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意義或即在此。

『玖』 淺談地質上的時間尺度和年齡

業渝光

(地質礦產部海洋地質研究所)

提要本文對有關年代學方面不同的時間尺度和年齡的一些術語做一簡明介紹。

關鍵詞時間尺度年齡測年方法

時間尺度和年齡是地學研究中的重要參數,我們在閱讀文獻時常常接觸到許多這方面的術語和信息。然而,由於不同的用途和定義,時間尺度在可靠性和應用對象方面是有差別的。因此,了解各種時間尺度和年齡十分有必要,有利於地層學之間的對比和研究。

1時間尺度

時間尺度主要有3種,絕對時間尺度(absolute time scale),相對時間尺度(relative time scale)和數值時間尺度(numerical time scale)。

1.1絕對時間尺度

由絕對年齡組成的時間尺度叫作絕對時間尺度。絕對年齡的時間單位是太陽年(solar year),也有文獻稱之謂恆星年(siderial year)和天文年(astronomical year)。這種時間尺度的基礎是歷史或天文事件,或者是樹輪年代學的研究(Eckstein等,1984),它們在何時何地都是正確的。十分遺憾的是,這種時間尺度太短了,只有一萬年左右,遠不能滿足地質學的需要。

1.2相對時間尺度

這種時間尺度僅在限定的區域和時間內是正確的。主要是由岩性地層學(如火山灰地層學),生物地層學,古地磁地層學,氧碳同位素地層學,鍶同位素地層學等方法所得到的時間尺度。這種時間尺度最好與絕對年齡或物理測年方法一起使用,可擴大其使用范圍,不僅局部的對比甚至全球的對比都可做出。

1.3數值時間尺度

數值時間尺度的叫法最不統一,有的文獻稱之為物理或化學時間尺度,有的文獻根據得到年齡的方法稱之為同位素或放射性成因的時間尺度等。過去人們常常把放射性同位素方法取得的年齡叫作絕對年齡,這樣的定義是不正確的,許多科學家建議改稱為數值年齡(numerical age)。由各種物理、化學測年方法得出的數值年齡組成的體系就是數值時間尺度,這是文獻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時間尺度。

大多數數值年齡的測定方法都是物理方法,這種方法的基礎僅取決於物質的時間變化,環境因素,特別是溫度和壓力對其沒有影響。這類最主要的過程就是放射性衰變,但是根據這個過程的方法並不能都得到絕對年齡組成絕對時間尺度,因為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過程經常使年齡求取的模式復雜化(Geyh,1990)。化學測年的方法較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氨基酸外消旋(AAR)方法,化學測年的最大不足是易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大多數正確的年代地層學時間尺度都由用物理方法得到的年齡構成。

2年齡(age)

在文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年代(date)和年齡(age)兩種術語,在中文這兩種術語經常混同使用,其實兩者間是有差異的。嚴格地定義,年代是時間上一個特定點,而年齡則是從現在到過去的一段時間間隔。Colman等(1987)推薦在地質學中使用「年齡」或「年齡估算(age estimate)。而盡量少用「年代」。

2.1絕對年齡(absolute age)

根據樹輪年代學和某些保存好的紋泥年代學以及一些古老文明民族歷書所得的年齡,可稱之為絕對年齡(GEHY,1990)。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歷書可能有一些年齡缺失,盡管如此,歷書所得到的年齡還是可靠的。

2.2模式年齡(model age)

模式年齡表示在一組特定的結構和一些地球化學-地球物理的假設條件下,根據特定的物質性質所得到的年齡(Taylor,1987)。一般說來,由測年方法得到的年齡都是模式年齡,只不過在文獻中常常把「模式」省略了。模式年齡的定義決定了它們的局限性,任何一種測年方法都有一定的前提條件,這些條件都是根據物質特性而決定的。

2.3真實年齡(true age)和表觀年齡(apparent age)

假若模式年齡的這些假設和前提都得到滿足,那麼這個年齡就可叫作真實的模式年齡,這樣的年齡最接近於絕對年齡。假若不是,那麼就可得到表觀的模式年齡。

2.4常規年齡(conventional age)

按照公認的國際准則測得的年齡叫作常規年齡。這些年齡是由經典的測定方法所得到的年齡,是所有物理方法測年中最精確的,可以在世界范圍內相互對比,也可以和其他測年方法所得到的結果做很好的對比。

以上幾種年齡術語常常在文獻中出現,除了絕對年齡構成絕對時間尺度外,其他幾種年齡都構成我們常用的數值時間尺度。

3測年方法

測年方法有許多種,按照不同的著重點可分成不同的類。本文的分類主要是指物理測年的方法,從國際上一般認為的可靠性程度上分的類。

3.1規范方法(standard method)

這主要是指一些經典方法,對這些方法的原理、假設條件到實驗技術國際上已有一致的意見,用這種方法得出的年齡是常規年齡。不同的人對何種測年方法劃入此類的看法也不一致,但是K-Ar,Rb-Sr,U-Th-Pb和14C這4種方法是公認的規范方法。也有人把230Th/234U和裂變徑跡(FT)方法也歸入此類。

3.2常規方法(routine method)

這些方法也是比較可靠的,但是比起規范方法來說還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不一定在世界范圍內通用,或者對其一些假設條件還沒有得到足夠的證實。此類方法有39Ar/40Ar,147Sm/143Nd,10Be,TL,ESR,231Pa/230Th,230Thex,3H/3He,U/He等。

3.3個別情況下研究的方法(indjvial case study method)

這些方法在個別情況下適用,無論在方法的建立或適用情況方面尚存在一些問題,或正在發展。這類方法有40/40Ca,207Pb/206Pb,26Al,129I,26Al/10Bc,231Pa/235U,光釋光(OSL)等。

以上簡要介紹了時間尺度、年齡和測年方法方面的有關情況,在實際使用中還是比較復雜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切忌生搬硬套。用規范方法得出的常規年齡並不是無可挑剔的,比如14C測年是所有物理測年方法中研究最深入,精確度最好的測年方法,它的前提之一是大氣中的14C比度在過去幾萬年內是恆定的。通過與樹輪年代學和珊瑚質譜(MS)鈾系年齡的對比,證明這一假設基本正確,但並不確切,大氣的14C比度在過去1000a里是有些變化,具體表現在與樹輪年齡的差異上;再如樣品在自然界的污染也是影響14C年齡精確性的一個重要問題。要測得一個真實的年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選擇適宜的測年方法,還要有好的樣品、嚴密的實驗技術和精良的儀器等。14C測年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測年方法,只不過有些在目前的技術下還沒有能夠進行深入的研究。實際上我們現在使用的許多數值年齡只能算年齡的估算,由這些年齡組成了各種不同年齡的數值時間尺度。

本文主要根據國外年代學的文獻和筆者多年從事測年工作的體會編寫的,旨在介紹一些有關方面的術語,對沒有時間閱讀年代學方面文獻的讀者也許會有一些幫助,一管之見,其中謬誤敬請批評指正。

(海洋地質動態,1993,第9期,6~8頁)

『拾』 如何從地層記錄中重建地質歷史 如果你得到化石,如何知道它在地質時間尺度上的絕對時間

化石是埋藏在地層里的古代生物的遺物。最常見的化石是由牙齒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動物死後,屍體的內臟、肌肉等柔軟的組織很快便會腐爛,牙齒和骨骼因為有機質較少,無機質較多,卻能保存較長的時間。如果屍體恰好被泥沙掩埋,與空氣隔絕,腐爛的過程便會放慢。泥沙空隙中有緩慢流動的地下水。水流一方面溶解岩石和泥沙內的礦物質,另一方面將水中過剩的礦物質沉澱下來或成為晶體,隨著水流會逐漸滲進埋在泥沙中的骨內,填補牙齒和骨骼有機質腐爛後留下的空間。如果條件合適,由外界滲進骨內的礦物質在牙齒和骨骼腐爛解體之前能有效地替代骨骼原有的有機質,牙齒和骨骼便完好地保存成為化石。由於化石中的大量礦物質是極為細致地慢慢替代其中的有機質,所以能完整地保存牙齒和骨骼原來的形態,連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的組織形態都能原樣保存。天長日久,骨骼的重量不斷增加,由原來的牙齒和骨頭變成了還保存牙齒和骨頭原有的外形和內部結構的石頭,這個過程被稱作「石化過程」

。 化石(fossil) 保存在岩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和活動遺跡。化石一詞源自拉丁文fossillis,意為挖掘。化石是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它為研究地質時期的動、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證據。中國古籍中早已有關於化石的記載,如春秋時代的計然和三國時代的吳晉,都曾提到山西省產「龍骨」,「龍骨」即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和牙齒的化石;《山海經》也有「石魚」(即魚化石)的記述;南朝齊梁時期陶弘景有對琥珀中古昆蟲的記述;宋朝沈括對螺蚌化石和杜綰對魚化石的起源,已有了正確認識。迄今,發現最早的細菌化石為距今35億年前的澳大利亞瓦拉翁納群中的絲狀細菌化石。

形成條件 地史時期的生物,只有一小部分與地質環境相適宜,保存下來成為化石:①生物本身必須具有一定的硬體,如無脊椎動物的貝殼、甲殼,脊椎動物的骨骼、牙齒,植物的樹干、葉子和孢子、花粉等;②生物死亡後必須迅速地被沉積物埋藏起來,免遭生物、機械或化學作用的破壞;③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各種石化作用。生物遺體如果是原地埋藏,就比較容易形成完整的化石,如中國山東臨朐晚第三紀中新統山旺組中保存大量完好的動、植物化石。另一種情況是生物死後的遺體可能經受各種搬運作用,這些在異地埋藏的化石,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分選程度較好,有時還有定向排列現象。以生物的遺體、遺跡的埋藏和化石的形成過程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稱為埋藏學。

保存類型 化石保存類型一般可分為實體化石、模鑄化石、遺跡化石和化學化石。①實體化石是指古生物遺體本身全部或部分被保存下來的化石,如中國撫順第三紀煤層中琥珀內的昆蟲化石,是在嚴密封閉的情況下保存下來的。西伯利亞第四紀冰期凍土中的猛獁象,是在嚴寒冷凍的條件下整體保存的。但多數化石僅能保存生物的硬體部分,而且經受了明顯的變化,即石化作用。具有幾丁質、幾丁—蛋白質或蛋白質骨骼中容易揮發的成分(氧、氫、氮)經升溜作用而消失,僅留下碳質薄膜,因而又稱炭化作用,如筆石和植物的葉子經炭化作用保存下來。生物硬體的組成物質,部分被地下水溶解,由外來礦物質填充代替,就可以保存原來硬體的微細構造,稱為交代作用,如硅化木,其年輪甚至植物細胞形狀仍能清晰可見。②模鑄化石是指生物遺體在底質、圍岩、填充物中留下的印模和復鑄物。根據化石與其圍岩的關系可以分為若干類型,如印痕化石、印模化石、鑄型化石和復型化石。③遺跡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生活活動時,在底質沉積物表面或內部留下的痕跡和遺物,如脊椎動物的足跡化石、蠕形動物的爬跡化石和動物的排泄物糞化石或卵化石。廣義的遺跡化石還包括舊古器時代古人類的勞動工具、文化遺物等。④化學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遺體雖然未能保存下來,但組成生物的有機成分經分解後形成各種有機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仍可保留在岩層中,足以證明古代生物的存在。這類化石叫化學化石。

研究意義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W.史密斯在地層層序律的基礎上,根據化石的縱向分布建立了化石順序律。這不僅利用化石確定地層時代,且為生物進化提供了證據。古生物學家發現地層層位越高,所含化石類別越多,化石的形態構造越復雜,反映了生物類別從少到多、形態構造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進化規律。

生物化石的古生態研究是重建地史時期古地理、古氣候的重要依據。每種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適應環境的結果。各種生物在其習性行為和身體形態構造上都具有反映環境條件的特徵。利用這些特徵就可以推斷生物的生活環境,例如海生生物化石珊瑚、有孔蟲等反映海洋環境;陸生植物葉片、樹根、昆蟲等則反映大陸環境。根據一個地質時期各種生物化石的生活環境和氣候條件的研究,就可以推斷該時期的海陸分布、海岸線位置和湖泊、河流、沼澤的范圍等。古環境和古氣候的重建對地質歷史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此外,生物的硬體部分還可以形成反映古環境、古氣候的岩石標志,如貝殼岩反映海濱環境,生物岩礁反映低緯度暖海環境,泥炭或煤反映潮濕沼澤環境等。

化石資料的大量收集還為古生物的系統分類提供了基礎。現代生物是古代生物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發展而成的,各種生物之間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親緣關系,從而建立了一個反映生物界親緣關系和進化發展的自然分類系統。

化石的類群 古生物與現代生物一樣,一般分為低級的原核生物和高級的真核生物兩大類,共有5個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界以下依次為門、綱、目、科、屬、種等單位。

由於生物是由低級到高級發展到現代的,地史上各個時期的生物門類都不相同,每個時期的化石類群與當時的生物門類相關。不同地史時期有其發達的生物門類,也就有其特徵的化石類群,有些門類在該時期占統治地位,有些門類在該時期衰退或滅絕。總之,按時間的進程,生物門類與化石類群的變化,顯示了生物演化的系統發展歷史。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