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塊段怎麼圈連塊段

地質塊段怎麼圈連塊段

發布時間: 2021-01-26 06:30:28

Ⅰ 什麼是儲量塊段管理

塊段,就是按不同地質條件劃分礦體的編號。
儲量塊段就是塊段的儲量專。
儲量塊段管理 就是儲量管屬理,是三級礦量和保有儲量的管理。
儲量塊段管理這種提法似乎不科學,不這樣講啊。不知您從事什麼,具體指的是?俺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Ⅱ 地質勘查階段名稱和塊段資源儲量名稱問題

建議將「勘探」階段的名稱改為「精查」。其原因,一是「勘探」一詞與預查、普查、詳查在漢語的詞法中屬於不同的詞族,這一詞族的詞根是「查」,故精查符合語法規則,而「勘探」一詞則不符合漢語語法規則。二是由於「勘探」一般是泛指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中的探礦工程,如鑽探、地震、電法等;以往人們習慣性的稱謂是「地質勘探」,如1987年全國儲委頒發的《煤炭資源地質勘探規范》。因此將「勘探」作為一個勘查階段的名稱有所不妥。

鑒於國際慣例通常將與勘查階段相對應的資源量用片語稱謂,如聯合國分類框架將踏勘階段的資源量稱為「踏勘資源」,將普查階段的資源量稱為「推測的資源」,將一般勘探階段的資源量稱為「推定的資源」,將詳細勘探階段的資源量稱為「確定的資源」。因此,塊段級別的名稱用符號代表是恰當的。再加之,A、B、C、D的塊段分級符號,簡單明了,可靠程度的級序清楚准確,在我國已沿用了約半個世紀,且已約定俗成,以保留為宜。而現行分類標准規定的塊段名稱「探明的、控制的、推斷的、預測的」與國際慣例不符,還因「探明的」與「查明礦產資源」中之「查明」詞義相近,與「控制的」一詞差異不明顯;而「預測的」又容易與《分類標准》頒發前「礦產資源預測」的資源量相混淆。故還是使用A、B、C、D作為塊段級別名稱為好。

Ⅲ (三)幾點說明

1.關於在常規鈾礦資源/儲量估算方法中採用最多的地質塊段法

1)地質塊段法。該法的特點是方法簡便,可按實際需要估算礦體不同部分的資源儲量,並對礦體的形態、探礦工程的多寡和鑽孔偏離勘探線的遠近無太高的要求。此法原理是將一個礦體投影到一個平面上,根據礦石不同的工業類型、品級、控製程度和其他特徵將一個礦體分為若干個板塊體,即塊段,然後對每個板塊用算術平均法(品位用厚度加權法)使其成為一個等厚等質理想化的板塊體而求出其資源儲量,各塊段儲量之和即為礦體儲量。地質塊段法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分為垂直縱投影法、水平投影法和傾斜投影法3種。選擇用哪種投影法的主要依據是主礦體或大多數礦體的傾角。鈾礦地質界一般以傾角30°和60°為分界線,大於60°用垂直縱投影法,60°和30°之間用傾斜投影法,小於30°用水平投影法。鈾礦大多以陡傾角和緩傾角為主,因此傾斜投影法很少用。

2)估算的主要操作程序。對工程中的刻槽取樣、輻射取樣(按取樣線)資料和鑽孔伽馬能譜測井資料依規定的沾光、組合原則進行整理計算,組合成一段段符合工業要求的礦段,如有雙壁取樣的工程或在規定需合並處理間距內的工程(含鑽孔),對同一礦體的礦段應合並成一個工程的礦段參數,此即被稱為某礦體在某工程中的切穿點參數。在鑽孔剖面圖、取樣平面圖或其他輔助圖件上,根據礦化部位、礦化特徵、礦化段所處之岩性及構造等地質因素試圈連礦體(需反復多次研究、對比)。把試圈連入某礦體的所有切穿點投上垂直縱投影圖或水平投影圖,按礦體圈連外推原則圈定礦體投影邊界,再反復審視其形態、工程對礦體連續性的控製程度及各種成礦地質因素,審慎確認邊界後根據需要最後劃分塊段線,並估算出各塊段資源儲量。

3)有關應用地質塊段法估算資源/儲量的幾個問題。一是,通過探采對比,對引起資源儲量大增大減的思考。我國南方的熱液型鈾礦,不論哪種類型,大多以陡傾的群脈狀產出,常無或少出現主礦體,中、小礦體資源儲量往往占礦床的80%~90%,以相山鈾礦田為例,根據對相山多個礦床開采資料的統計,中、小礦體走、傾向長僅二十幾米,一般50米×50米的勘探網度難以全部揭露或能確定礦體的連續性。對於這種礦床在勘探程度、勘探手段以及資源儲量估算的方法、原則等方面都需要認真總結,提出新的思路。二是,探采對比發現的由資源儲量估算處置不當所造成資源儲量大增大減的問題。①對礦床或礦體中出現的特高品位的處理一定要慎之又慎。×××礦床,高品位樣品多,且分布有一定規律又有坑道控制,由於沒有經驗,按常規定出了特高下限,結果事實證明特高下限定低了,處理也欠妥,使礦床采出金屬量大增。②××礦床,對控礦因素研究不夠,套用礦田內其他礦床的連礦、外推原則,結果開采發現礦體規模都很小,礦床采出量僅為提交儲量的1/3。③礦田大多數礦床的金屬采出量大於所消耗的地質儲量,主要原因是礦體都為脈帶狀,走、傾向長度二十幾米,50米×50米的鑽孔間距無法揭露出全部礦體。而礦體埋藏又較深,鑽孔無法再加密。在連礦時又規定切穿點間距大於50米的兩工程原則上不能相連,這樣開采時由於大量發現新礦體,儲量大幅增加就成為必然的了。

2.有關工業指標等其他問題

1)工業指標中的品位指標如何使用。新規范9.1.1條已有闡述,鈾礦預查、普查階段可用同類型礦床類比的指標或附錄B提供的一般工業指標。詳查、勘探階段結合預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對礦體進行多方案反復試圈、比較後確定工業指標。需補充說明的是,圈連礦體,估算資源儲量時的起始指標仍可用附錄B的一般工業指標。

2)鈾礦勘查工作中樣品或測井礦段的沾光組合。預查、普查及詳查、勘探階段在未確定工業指標前,仍可用過去常用的原則進行(地質塊段法)沾光組合。詳查、勘探階段確定工業指標後的沾光組合,則應以新的指標來重新進行。此時可沾光組合的邊界品位可用原指標,也可在可行性研究過程中與確定工業品位一樣確定邊界品位指標。或者只在工業樣品間(含內部小於夾石厚度的非工業樣品)沾光組合,不再設邊界品位,也即「單指標」圈礦。

3)工業礦體圈連中需考慮的因素。礦體圈連除考慮與成礦有關的地質特徵外,最關鍵的有兩條:一是確定可連礦的控礦最大工程間距,確定間距取決兩個因素:①對礦體大小的研究、認識程度,有條件時可與已採的同類型同特徵同規模的礦體參比,②考慮勘查各階段要求查明礦體連續性的程度;二是如果始終保留雙指標,那麼礦體內及邊緣的後備(原來的老工程)工程如何圈連要考慮新規則。另外,若控礦鑽孔嚴重偏離勘探線,在鑽孔剖面製作時,就要考慮把鑽孔分段投影到其距離最近的剖面上。

4)脈狀礦體外推的原則。從開采情況看,我國南方熱液脈狀鈾礦體都受斷裂、裂隙控制,一般礦床為突然尖滅,很少漸變尖滅,因此資源儲量估算時外推都用平推,不用尖推。相山鈾礦田有限無限外推長度都採用略小於實采中、小礦體平均長度的1/2。礦體圈連中的「穿靴戴帽」,規范9.9.2條有明確規定,但採用單指標(只用最低工業品位)時礦體外推就不存在「穿靴戴帽」;若採用雙指標,工業礦體內出現含邊界品位樣段的控礦工程,用貧化處理計算礦體參數後礦體仍達工業要求,最好包容在礦體內,因為這類礦段開采時不易剔除。礦段為邊界品位的工程出現在工業礦體邊緣,就會出現外推部分礦塊的「穿靴戴帽」情況,這樣的礦塊可劃作一個塊段,降低其經濟類別而單獨估算。5)化學分析的內外檢。任何樣品分析、測試的內外檢目的都是為了保證分析、測試結果的質量。核工業地質系統樣品分析、測試等質量應嚴格按有關的核行業標准執行。

Ⅳ 資源量估算

由於資源量估算涉及的圖件較多,在此僅介紹陽山金礦資源量估算方法及估算結果,有關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見武警黃金第十二支隊2007年提交的《甘肅省文縣陽山礦帶安壩礦段南部金礦普查報告》。

5.1.1勘探類型和工業指標

礦床受構造嚴格控制,礦體呈脈狀,沿走向和傾向品位和厚度變化小,較穩定,故陽山礦帶305,314,360,311礦脈主礦體勘探類型確定為Ⅰ勘查類型。

工業指標的確定:根據DZ/T0205—2002《岩金礦地質勘查規范》附錄E.1岩金礦工業指標參考表,確定陽山礦帶資源量估算採用的工業指標為

邊界品位:1×10-6

最低工業品位:3×10-6

礦床平均工業品位:5×10-6

最低可采厚度:0.80m;

夾石剔除厚度:2.00m;

當礦體厚度低於最低可采厚度而金品位比較高時採用米·克/噸值。

5.1.2資源儲量估算的一般原則

5.1.2.1礦體圈定原則

按工業指標並結合本礦區的地質規律(構造性質、產狀、蝕變、礦化特徵)圈定和連接礦體。

厚度達到0.80m、品位大於等於1×10-6的單工程均圈入礦體。原則上達到邊界品位以上的樣品圈入礦體,當因帶入低品位樣品而使塊段品位低於最低工業品位時,削減邊緣樣品使其達到工業要求。大於夾石剔除厚度的樣品必須從中予以剔除。厚度小於最低可采厚度時,按米·克/噸值進行圈定。

礦體的連接是在單工程圈定礦體的基礎上對同一構造礦化帶中各工程對應的礦體進行直線相連。

品位小於3×10-6連續成片的工程單獨圈定為低品位礦體或礦塊。

5.1.2.2礦體外推原則

單工程一個見礦,相鄰工程無礦,以兩工程間距的1/2(但不超過100m)外推;當礦體沿走向或傾斜方向在見礦工程外無工程式控制制時,按探礦工程間距的1/4外推,Ⅰ勘查類型礦體(305,314,360,364,311脈主礦體)沿走向外推100m、傾向外推80m,其他礦體沿走向、傾向均外推50m;品位小於3×10-6的邊部工程、厚度較小時(<1.00m)不外推;以米·克/噸值圈定礦體邊界的不外推。

5.1.2.3資源儲量估算方法選擇及依據

工作中使用勘探線對礦體進行控制,以鑽探為主,槽探為輔,坑探驗證等探礦手段控制礦體在三維空間的展布,工程分布及密度基本均勻,因此,選擇地質塊段法在1:1000至1:2000礦體垂直縱投影圖上進行資源量估算。

5.1.2.4塊段劃分

根據GB/T1766—1999《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劃分。安壩礦段主礦體形態簡單,有用組分分布均勻,厚度較穩定,礦體規模大,礦區勘查採用Ⅰ勘查類型,勘查網度是400m×(320~400)m。在314-Ⅰ礦體中,坑道與地表工程相連,估算(332)控制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05-Ⅰ,314-Ⅰ,360-Ⅰ,364-Ⅰ,311-Ⅰ等礦體地表工程走向上外推50m,深部工程走向上外推100m,斜深外推80m,估算(333)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

其他礦體的品位、厚度不穩定,規模較小,採用Ⅱ勘查類型,見礦工程一般走向和斜深外推50m,估算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或預測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4)。

塊段的劃分是根據資源量類別,結合礦體內的工程分布,依據礦體現有工程式控制制實際達到的網度,原則上主礦體按Ⅰ勘查類型探礦工程間距400m、其他礦體按Ⅱ勘查類型最大間距200m劃分塊段,僅有少量工程式控制制的小礦體作為一個礦塊:①以勘探線上工程的連線作為塊段邊界線;②同一塊段內礦體產狀基本一致;③同一塊段內礦體連續,沒有明顯斷層錯動;④同一塊段內為同一資源量級別。

塊段編號:方法是按各自礦體根據資源量類別,上下為同一塊段,從左到右,統一順序編號,如305-Ⅰ-1。

單個塊段原則上以兩剖面線間上下兩個工程式控制制的范圍劃分,即按各級資源儲量的基本網度劃分塊段(333資源量的圈定以200m×200m的網度,334資源量以400m×(200~320)m的網度)。

塊段劃分原則:同一塊段內礦體產狀基本一致;同一塊段內礦體連續,沒有明顯斷層錯動;同一塊段內為同一資源儲量級別;礦塊形態為比較規則的幾何圖形。

5.1.2.5參數的確定

(1)面積測定

塊段面積是利用Map GIS軟體直接在1:1000至1:2000礦體垂直縱投影圖上測定。

(2)平均品位計算

單工程(穿脈或樣線)平均品位:用圈入礦體的樣品品位以樣品長度加權求得。

塊段平均品位:用塊段中的各單工程投影厚度、平均品位加權求得。

礦體平均品位:用礦體金屬量與礦石量的比值求得。

特高品位確定及處理方法:確定特高品位的原則,以礦體平均品位6倍為特高品位下限值。處理方法採用包括特高品位在內的該工程的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計算該工程的平均品位。

(3)礦體厚度計算

單工程礦體厚度:采樣方式相同時,將圈入礦體的樣品長度之和按礦體產狀、樣線方位和勘探線方位等相互關系換算成真厚度、縱投影厚度(水平投影厚度);采樣方式不同時,則將每個圈入礦體單樣根據其影響因素換算成真厚度、縱投影厚度後,相加求得單工程礦體厚度。

樣品厚度計算公式:

d水平=L×(cosθ×ctgα±sinθ×siny)

d=d水平×sina

d縱投影=d水平÷cosφ

式中:L為樣長(組樣長);d水平,d,d縱投影分別為樣品的水平厚度、真厚度和垂直縱投影厚度;θ,a,γ,φ分別為樣線與鉛直線之間的夾角(樣線與礦體傾向同向時,θ取正值;反向時,θ取負值)、礦體傾角、礦體走向與采樣面(孔向)夾角和礦體走向與投影面夾角。

塊段平均厚度:塊段的各單工程平均厚度用算術平均法求得。

礦體平均厚度:組成礦體的各塊段平均厚度用算術平均法求得。

(4)體積質量(體重)

由於目前311脈群所采體積質量(體重)樣品數量不足,其代表性不強,故311脈群體積質量(體重)的大小參考360脈群的小體重值:平均值(2.66 t/m3)參加資源儲量估算。

陽山礦段、葛條灣礦段礦脈體缺少系統的小體重資料,故其體重值暫採用305脈群的體重值2.52g/cm3

5.1.2.6礦體的合理圈定

礦體的圈定和推定,以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GB/T1766—1999《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為依據。礦體的圈定嚴格按工業指標並結合本礦區的地質規律(構造性質、產狀、蝕變、礦化特徵)來圈定和連接礦體。原則上達到邊界品位以上的樣品圈入礦體,當因帶入低品位樣品而使工程品位和塊段品位低於最低工業品位時,可以削減邊緣樣品使其達到工業要求。大於夾石剔除厚度的樣品必須從中予以剔除。厚度小於最小可采厚度時,按米·克/噸值進行圈定。

礦體的連接是在單工程圈定礦體的基礎上對同一構造礦化帶中各工程對應的礦體相連,一般用直線。

礦體的外部邊界圈定是按工業指標並結合地質規律,即構造性質、產狀、蝕變和礦化特徵圈定礦體,按工程從等於或大於邊界品位(1×10-6)的樣品圈起。當因帶入低品位而使工程品位低於工業品位時,削減邊緣樣使其達到工業要求。大於夾石剔除厚度的從中予以圈出,對礦體的厚度小於最低可采厚度,按厚度與品位乘積的米·克/噸值圈定。

單工程一個見礦,相臨工程無礦,以兩工程間距的1/2外推;當礦體沿走向或傾斜方向在見礦工程外無工程式控制制時,按探礦工程間距的1/4外推;以米·克/噸值圈定礦體邊界不外推。

5.1.2.7資源儲量估算結果

金屬量計算方法:

金屬量=S(縱投影面積)×M(投影厚度)×T(體重)×C(平均品位)。

共估算(332)控制的內蘊經濟資源量4 267kg,平均品位為5.89×10-6,(333)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223 311kg,平均品位為4.93×10-6,(334)預測的內蘊經濟資源量80 489kg,平均品位為4.31×10-6,礦帶(332+333+334)資源量為30 8067kg,平均品位為4.76×10-6,各礦段礦體詳細計算結果見表5.1。

Ⅳ 進行儲量估算時,礦體地質塊段劃分依據一般有哪些

塊段是礦體資源/儲量估算的基本單元。資源/儲量類別、礦體特徵、勘查手段、塊段邊界等項因素,在塊段劃分時應綜合考慮。
(1)資源/儲量類別:同一塊段資源/儲量類別應相同。
(2)礦體特徵:同一塊段工業品級應相同(故要求各工程工業品級應盡量相同,每個塊段允許攜帶一個低品位礦工程,但應保證塊段平均品位達到塊段工業品位要求);礦石體重應相同;塊段形態較規則;礦體厚度、產狀較穩定。
(3)勘查手段:塊段兩側邊界線上的勘查工程類別應基本相同。 上述三項中的類別、品級、體重、手段的同一性,是塊段的基本屬性。
(4)塊段邊界:塊段邊界一般以工程連線為分界線。但有例外:①礦體邊部以外推邊界為塊段邊界;②個別塊段邊界是兩工程中點的連線;此時的兩個工程,一為工業礦,一為低品位礦,在剖面圖上兩者互為對角線連接,但在垂直縱投影圖上取中點的連線作為塊段邊界(類似於1/2板推);③礦體被斷層錯斷時,礦體厚度的中心面與斷層上下盤的交線應作為塊段邊界;此時的礦體重疊或缺失,會造成塊段邊界的重疊或分離,需特別注意;④剖面法是以剖面線(而不是工程連線)為塊段邊界,偏離的工程垂直於剖面線的投影點可作為邊界基點。 (5)垂直縱投影圖上塊段的劃分:是在礦體連接基礎之上進行的;首先連接礦體外圍見礦工程,以確定礦體內部邊界,然後外推以確定外部邊界。然後依據上述原則逐步確定各塊段邊界。

Ⅵ 礦產儲量計算方法有那幾類還有礦體的圈定主要有哪些規定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的方法應根據礦床的地質特徵、礦體的賦存狀版態、勘查工程的分布情況等權因素進行選擇。
儲量計算方法有傳統幾何法(包括垂直剖面法、水平斷面法、地質塊段法等)、地質統計學法(包括:普通克里格法、協同克里格法、泛克里格法、隨機克里格法、指示克里格法、宏觀克里格法等)、其它方法(包括:距離反比法、SD(標准偏差)法等)。

一般最常用也最簡單的方法是:地質塊段法。

可參考相應礦種的勘查規范資料。此處僅以銅鉛鋅銀鎳鉬的勘查規范為例。

Ⅶ 請各位前輩教教我。我一直弄不清楚煤礦算工業儲量的時候,用的地質塊段法,是怎麼算面積的,具體點最好。

地質塊段法計算儲量,面積用的水平投影面積或立面投影的面積。實際上是在儲量計算圖上直接圈定量取,然後,平面投影圖除cosA(A是傾角),立面投影圖除sinA(A是傾角)

Ⅷ 礦體( 塊段) 面積測定

礦體面積的測定通常是在剖面圖、中段地質圖、縱投影圖等各種礦產資源/儲量估算圖上對已圈定好的礦體和劃分好的塊段面積進行測定。其測定方法有以下幾種。

1.求積儀法

此法是測量礦體面積中用得最多的方法。主要用於測定礦體形態不規則,邊界線由形態復雜的曲線構成的面積。常用的求積儀為定極求積儀。具體測量方法,參見儀器說明書。

2.曲線儀法(平行線法)

曲線儀是一種測量曲線長度的儀器。也可用其間接測量面積。作法是用透明紙一張,上面等間距(如1cm)畫有一系列平行直線(圖8-10),將其蒙在所測圖形上,然後用曲線儀測出圖邊界內所截所有平行線總長。直線總長乘以平行線間距,並按比例尺換算即得所測圖形之面積。當平行線間距為1cm時,所測直線總長即為所測圖形面積。

精度要求越高,則平行線間距應該越小。實際測量時,為了精確可改變位置測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圖8-10用曲線儀在透明紙上測量面積

圖8-11用透明紙法測量面積

3.方格紙法

在透明方格紙上,選擇一定大小的方格(邊長為1cm或0.5cm),並在方格中心或角點上用小點作標記,然後將其蒙在所測的圖形上數出圖形邊界內的點數(即方格數),如點落在邊界上只算半點,這樣就可換算成面積,如果小方格邊長為1cm,待求面積的點數,也就是以平方厘米計的面積數(圖8-11)。

精度要求越高,則每個方格的邊長應越小。為了提高精度可在不同位置測定三次,求其平均值。此法簡便易行,應用極廣。

4.幾何法

此法主要用於礦體(塊)面積呈規則幾何圖形時,將欲測面積劃分若干三角形、矩形或梯形後,用幾何公式計算面積。

5.計算機MAPGIS制圖面積計演算法

現在提交資源基本是提交電子文檔,而制圖軟體要求統一為MAPGIS軟體,利用矢量化後的區文件可直接獲得造區後的剖面礦體或平面礦體面積。

6.縱樹法

縱樹法實質就是解析法。是由勘探工程原始數據直接求得起算數據。適用於多邊形面積,尤其是形態復雜時工作效率比圖解法高。它利用計算機將求差、求積及求和的步驟連續進行,速度快、效率高,方法本身有計算,有檢查,准確度高,方法也容易掌握。

Ⅸ 如何使用地質塊段法計算儲量,且劃分級別

1. 根據所劃分的塊段,計算塊段截面積,然後得到兩個截面積的平均值,這里專截面積的平均屬值根據兩個截面積大小有不同的公式。
2. 然後用截面積的平均值乘以兩個截面積之間的距離,從而計算出來體積。
3. 體積乘以比重,礦石量就出來了。
4. 通過計算塊段內的已知樣品,這里往往採用樣長加權的方法來計算樣品的平均品位,同時做一下特高品位處理,國家規范裡面有很詳細的做法要求,可參考。
5. 用礦石量乘以平均品位,資源量就出來了。
6. 劃分級別可以根據工程式控制製程度來做,同樣的在國家規范裡面也有相應的論述。

以上只是簡單的步驟,只做一般性的參考,詳細的還需要按照規范一步一步去實施,否則得不到認可,最後還是錯的。

Ⅹ 地質大塊段和地質小塊段法計算儲量有什麼區別

大塊段計算的比較模糊,准確性不高,塊段越小准確性越高。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