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泰山是什麼地質作用

泰山是什麼地質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3-15 12:49:10

❶ 泰山是由什麼地質作用形成的

在距今25億年前後,魯西地區發生了強烈的造山運動泰山運動。版
原先形成的岩層褶權皺隆起,形成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這些山系的一部分,聳立在海平面之上,伴隨著岩層的褶
皺隆起,產生了一系列斷裂,大量的中酸性岩漿侵位,並發生了區域變質作用。從而逐漸形
成了表殼變質岩系和分布廣泛的閃長岩花崗岩類的古老侵入岩體,具有明顯的期次。這類岩
石約占泰山主體面積的95%以上,是泰山主體組成的物質基礎。由於這些不同岩性和地球化
學特徵的花崗質岩石的大規模存在,為探索太古宙巨量花崗岩的形成提供了極佳的研究對象,
在建立前寒武紀底層系統中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
聳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經過18-19億年的風化剝蝕,地勢漸趨平緩。至距今約5億2千萬年前的古生代初期,華北廣大地區大幅度下降,海水侵入,古泰山也隨之沉沒到海平面以下。在古泰山的風化剝蝕面上沉積了近2000米厚的寒武奧陶紀海相地層。代表這個時期沉積的地層是位於泰山北側的張夏寒武系標准剖面,地層發育齊全,出露良好,含豐富的三葉蟲等古生物化石,研究程度高。是華北地殼演化歷史早古生代階段的重要的地位

❷ 泰山屬山脈否

恩。

泰山直接為泰山山脈。
泰山山脈自西向東沿黃河南岸綿延二百多公里。主峰在泰安市境內。

泰山山脈形成

古泰山形成階段
太古代時期,整個魯西包括泰山地區在內,是一個巨大的地殼沉降帶,有上萬米厚的各種砂質、泥砂質及酸性、基性和超基性火山物質堆積。距今24億年前後,魯西發生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即泰山運動,使該沉降帶原先堆積的岩層褶皺隆起,成為巨大的山系,古泰山是其中的一部分,聳立在海平面之上。同時伴隨岩層的褶皺,產生一系列斷裂。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使原先沉積的岩石變質,隨後經歷多次強烈的混合岩化和花崗岩化作用,逐漸成為今日在泰山上所看到的各種變質岩和混合岩。

海陸演變階段

聳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經過約19億年的長期風化剝蝕,地勢漸趨平緩。古生代初期,華北廣大地區大幅度下降,古泰山隨之沉沒至海平面以下,整個華北成為一片海洋,於是在泰山的老變質岩剝蝕面上,沉積一層近2000米厚的海相地層,即寒武—奧陶系的石灰岩和頁岩。
中奧陶世末,在加里東運動影響下,魯西和整個華北又緩慢上升為陸地,缺失了晚奧陶世、志留紀、泥盆紀、早石炭世的沉積。及至中石炭世初,華北地區發生短暫的升降交替,魯西地區時陸時海,在中奧陶紀地層的剝蝕面上,沉積中、晚石炭世的海陸交互相含煤地層。爾後又持續上升,進入大陸發展階段。期間,泰山地區地勢高差不大,基本上屬丘陵地形。

今日泰山形成階段

在距今1億年左右的中生代後期,受燕山運動影響,山南麓產生數條北東東向高角度正斷層,其中最南一條,就是泰前斷裂。處於斷裂北盤的古泰山,一方面抬升隆起,另一方面經歷風化剝蝕,原覆蓋在古老變質岩上的近2000米厚的沉積蓋層全被剝蝕,20多億年前形成的變質岩重新出露地表,從而開始形成今日泰山的雛形。至距今6千萬年至7千萬年的新生代,受喜馬拉雅山運動影響,泰山沿泰前斷裂繼續大幅度抬升;至距今3千萬年的新生代中期,今日泰山輪廓基本形成。爾後,經長期風化剝蝕,以及其他外力地質作用的加工塑造,逐漸形成今日泰山的地貌景觀。

❸ 下列詞語,從地質作用的觀點看,正確的是()①水滴石穿 ②滄海桑田 ③穩如泰山 ④堅如磐石 ⑤三十年

A、地質作用會對地表形態產生影響,①水滴石穿,指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做事情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是反映的外力作用.②滄海桑田的意思是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⑤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是一句民間諺語,這句話比喻人事的盛衰興替,變化無常,有時候會向反面轉變,難以預料.這幾個詞語能反映地質作用的觀點,故正確;
B、地質作用會對地表形態產生影響,而③穩如泰山④堅如磐石都表示及其穩定的情況,所以不能體現這個作用,故不符合題意;
C、③穩如泰山是穩固得像泰山一樣.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表示及其穩定的情況,所以不能體現這個作用,故不符合題意;
D、④堅如磐石是牢固得像大石頭一樣.形容非常堅固;不可動搖.表示及其穩定的情況,所以不能體現這個作用,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❹ 泰山的成因及自然景觀特徵有哪些

泰山作為一個年青的斷塊山系,是泰前斷裂北盤不斷掀斜抬升和新構造運動的結果。
在中生代版期間權,於山的南麓產生一條NEE向的泰前斷裂,處於斷裂北盤的原來古泰山,不斷抬升隆起遭受風化剝蝕。到新生代,泰山繼續大幅度掀斜抬升,在山體的高處,把原來覆蓋在古老變質雜岩上的沉積蓋層全部剝蝕掉,20多億年前形成的變質雜岩,才又得以重新出露於地表。直至新生代中期,即距今三千萬年左右,泰山的總體輪郭才基本形成。後來在各種外力地質作用的不斷侵蝕切割和風化剝蝕下,逐漸塑造成雄偉壯觀的泰山地貌景觀。
1 侵蝕地貌景觀
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泰山的侵蝕切割作用十分強烈,廣泛發育不同類型的侵蝕地貌。由於泰山南坡的上升量遠比北坡大,南坡的侵蝕強度相對比較強,侵蝕地貌也相對比較發育。
2 微型地貌景觀
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泰山不僅發育各種侵蝕地貌類型,而且也形成了很多小型或微型的地貌景觀。如大直溝、大溝巷、窯子溝、三岔溝的峽谷地貌,百丈崖、扇子崖的峭壁地貌。龍角山、歪頭山、傲徠峰的奇峽地貌。以及壺夭閣的谷中谷等險峻而奇特的地貌景觀,此外泰山還發育有眾多的三級型的微型地貌,他們是新構造運動間歇性抬升的有力證據。

❺ 山東泰山是什麼地貌

泰山是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脈,地層為華北地台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區,南部上升幅度大,蓋層被風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雜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層,其絕對年齡25億年左右,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層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蓋層保存著典型的華北地台上發育的古生代地層。泰山地貌分為沖洪積台地、剝蝕堆積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類型,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峰、凌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多種地形群體組合的地貌景觀。
泰山的地質構造十分復雜,以斷裂為主,其構造特點為斷塊 掀斜抬升。既有前寒武紀形成的構造,又有中新生代發育的構造。

泰山的前寒武紀地質構造發育以多期的褶皺、斷裂以及韌性剪切帶為其主要特徵。它們彼此疊加相互改造,構成了極其復雜的構造面貌,對它們的成因機制研究是前寒武紀地質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另外,中元古代輝綠玢岩發育的國內外罕見的「桶狀構造」,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從區域構造看,太平洋板塊以近東西方向對歐亞板塊的強烈俯沖,使泰山地區在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北東東向泰前斷裂發生強烈掀斜活動,泰山大幅度抬升,致使泰山的新構造運動表現得十分普遍和強烈,它們對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格局起著主導性的控製作用。泰山周圍的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紀結晶基底不整合面上形成的重力滑動構造也與新構造運動有密切的關系。

❻ 泰山屬於哪

泰山(Mount Tai),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稱。在漢族傳統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嶽獨尊」的美譽。自秦始皇封禪泰山後,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在泰山封禪和祭祀,並且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最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觀」。

中文名稱
泰山
外文名稱
Mount Tai
地理位置
中國山東
景點級別
AAAAA
最高海拔
1545m
泰山旅遊攻略一日游泰山旅遊攻略自助游泰山門票黃山泰山傳說泰山旅遊攻略泰山十八盤泰山風景區泰山旅遊泰山玉皇頂
看懂視界

一分鍾了解泰山景點
基本概述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中部,素有「五嶽之首」之稱。傳說泰山為盤古開天闢地後其頭顱幻化而成,因此中國人自古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歷代帝王君主多在泰山進行封禪和祭祀,各朝文人雅士亦喜好來此游歷,並留下許多詩文佳作。

泰山擁有交橫重疊的山勢,堆疊厚重的形體,輔以蒼松、巨石和環繞的煙雲,形成了肅穆與奇秀交織的雄壯景象。這里出產的靈芝、何首烏、板栗及核桃等特產享譽全國。而分布於山體各處的20餘處古建築群和2200餘處碑碣石刻,使泰山成為世界少有的歷史文化與自然相結合的游覽勝地。

泰山景色
泰山風景區以泰山日出、雲海玉盤、晚霞夕照和黃河金帶四景最為出名,現分為幽區、曠區、奧區、妙區、秀區、麗區六大部分,遊客可乘坐以岱頂為中心的三條索道上山,或是背起行囊親近自然,徒步進行攀爬。泰山是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除此之外,在中國擁有悠久傳統的佛、道兩教亦在此興盛。登高望蓬瀛,萬里清風來,泰山以其獨特的景緻及人文內涵吸引著許多國內外遊客,正可謂登泰山而小天下。

地理位置
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地級市)。

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東西長約200公里,南北寬約50公 里。主峰玉皇峰,在泰安市城區北,東經117°6′,北緯36°16′。貫穿山東中部,主脈,支脈,余脈涉及周邊十餘縣。海拔:1532.7米。極頂玉皇 頂-玉皇峰。泰山位於中國北部山東省中部的泰安市之北,泰山海拔1532.7米。

自然環境
氣候
垂直變化明顯。山下1月均溫-3℃,山頂為-9℃,山下7月均溫26℃,山頂為18℃;年降水量隨高度而增加,山頂年降水量1132毫米,山下只有 722.6毫米。山下四季分明,山頂三季如春,冬如玉,即冬有霧凇晶瑩如玉,為重要景觀之一。春季風沙較大。泰山冬季較長,結冰期達150天,極頂最低氣 溫-27.5°C,形成霧凇雨凇奇觀。夏秋之際,雲雨變幻,群峰如黛,林茂泉飛,氣象萬千。

地質地貌

泰山景色
泰山是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脈,地層為華北地台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區,南部上升幅度大,蓋層被風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雜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層,其絕對年齡25億年左右,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層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蓋層保存著典型的華北地台上發育的古生代地層。泰山地貌分為沖洪積台地、剝蝕堆積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類型,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峰、凌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多種地形群體組合的地貌景觀。

新構造運動與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演化過程,大體上可分為古泰山形成階段、海陸演化階段和今日泰山形成階段。

一,在太古代時期,泰山曾經是魯西巨大沉降帶或海槽的一部分,堆積了很厚的泥砂質和基性火山物質。後來經過泰山運動,褶皺隆起成為巨大的山系,同時發生一系列斷裂、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形成了由各種變質雜岩和岩漿岩組成的泰山雜岩。

聳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經過長期風化剝蝕,地勢浙趨平緩。古生代初期,華北廣大地區大幅度下降,古泰山亦隨之沉沒到海平面以下,在古老變質雜岩的基底剝蝕面上,沉積了一套近兩千米厚的寒武—奧陶紀的石灰岩。中奧陶世末,在加里東運動的影響下,華北地區整體上升為陸,經歷了一個相當長期的沉積間斷。至中石炭世初,發生短暫的升降交替,泰山地區處於時陸時海的環境,在中奧陶統的剝蝕面上,沉積了中、晚石炭紀的海陸交互相合煤岩系。而後,泰山地區持續上升,進入大陸發展階段。

在中生代期間,於山的南麓產生一條NEE向的泰前斷裂,處於斷裂北盤的原來古泰山,不斷抬升隆起遭受風化剝蝕。到新生代,泰山繼續大幅度掀斜抬升,在山體的高處,把原來覆蓋在古老變質雜岩上的沉積蓋層全部剝蝕掉,20多億年前形成的變質雜岩,才又得以重新出露於地表。直至新生代中期,即距今三千萬年左右,今日泰山的總體輪郭才基本形成。後來在各種外力地質作用的不斷侵蝕切割和風化剝蝕下,逐漸塑造成今天雄偉壯觀的泰山地貌景觀。中生代形成的位於泰山南麓的NEE向泰前斷裂,傾向南東,傾角800~850度,北盤為太古代的泰山雜岩,南盤為寒武紀的灰岩和頁岩,表現為正斷層的形式,斷層帶寬幾十米至上百米,由多條斷層和多個斷片所組成,走向延伸百餘公里,具有落差大、延伸遠、力學性質復雜和多期活動的特點,自晚侏羅世形成以來,其活動一直延續到現代,使北盤的泰山不斷抬升遭受風化剝蝕,南盤的泰萊盆地不斷下降接受沉積。它直接控制泰山和泰萊盆地的形成與演化,是兩者的天然分界線,對泰山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控製作用。泰山作為一個年青的斷塊山系,是泰前斷裂北盤不斷掀斜抬升和新構造運動的結果。

侵蝕地貌景觀

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泰山的侵蝕切割作用十分強烈,廣泛發育不同類型的侵蝕地貌。由於泰山南坡的上升量遠比北坡大,南坡的侵蝕強度相對比較強,侵蝕地貌也相對比較發育。

按形態和成因可將其發育的侵蝕地貌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侵蝕構造中山:集中分布在泰山主峰玉皇頂周圍以及老平台、黃石崖和黃崖山一帶,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左右,組成山體的岩性主要是變質岩和花崗岩,是區域內地勢最高、抬升幅度最大、侵蝕切割最強的山地。這里峰高谷深,地形陡峻,切割的最大深度達500~800米,谷坡陡,跌水多,重力崩塌作用顯著,崩塌後形成的絕壁陡崖和倒石堆隨處可見。

(2)侵蝕構造低山:分布在傲徠峰、中夭門及尖頂山一帶,海拔高度在 700 ~100米之間,相對高度在200米以上,組成山體的岩性主要是變質岩和花崗岩及閃長岩。侵蝕切割強度較主峰一帶稍弱。但地形仍然十分陡峻,深溝峽谷、尖頂山頭、鋸齒狀山脊、絕壁陡峰,舉目可見。

(3)溶蝕侵蝕構造低山:多分布在主峰東北的雞冠山至青山一帶,海拔高度一般為500~700米,相對高度在200米以上,山體主要由變質岩和古生代寒武紀的石灰岩組成。侵蝕切割強度中等,山脈綿延,如頂部覆蓋有厚層石灰岩,常形成四壁陡峭頂部平緩的「方山」或「桌狀山」,當地稱為「尚」,諸如張夏和尚山一帶的山頭,有時由於石灰岩的溶蝕作用,可形成洞穴和「透明山」一類的溶蝕地貌。

(4)溶蝕侵蝕丘陵:多分布在泰山北部邊緣的寒武紀石灰岩地區,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間。相對高差小於200米。侵蝕切割程度比較微弱,地形低矮平緩,溝谷不發育,形成一種圓頂脊緩的「豬背山」,溶溝和溶洞等現象比較常見。

(5)錫蝕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南低山的邊緣,大河至虎山及黃前一線,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基岩多為變質岩及花崗岩,侵蝕強度十分微弱,以剝蝕風化作用為主,多形成孤丘緩嶺。

微型地貌景觀

泰山雲海
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泰山不僅發育各種侵蝕地貌類型,而且也形成了很多小型或微型的地貌景觀。如大直溝、大溝巷、窯子溝、三岔溝的峽谷地貌,百丈崖、扇子崖的峭壁地貌。龍角山、歪頭山、傲徠峰的奇峽地貌。以及壺夭閣的谷中谷等險峻而奇特的地貌景觀,此外泰山還發育有眾多的三級型的微型地貌,他們是新構造運動間歇性抬升的有力證據。

(1)三級夷平面

第一級夷平面:分布在泰山南麓的虎門、紅門、金山及黃山公路四周。海拔高度為50~200米,形成波狀起伏的丘陵,相當於華北臨城期的夷平面。

第二級夷平面:分布在扇子崖及摩天嶺一帶的平緩山脊上,海拔高度為600~800米,相當於華北唐縣期夷平面。

第三級夷平面:分布在岱頂及其周圍寬廣的山頂,海拔高度為1000~1500米,構成一個向北微傾斜的封頂面,相當於華北魯中期夷平面。

(2)三折谷坡

在岱頂南北兩側常可看到峽谷的谷坡發生三次轉折,如山北的一條峽谷在其上段約200米的深處,谷坡驟然變陡,又往下200餘米,谷坡幾乎直立,高達20米左右。根據峽谷的谷坡三折變化情況。可以把峽谷發育過程大致劃分為峽谷上段、峽谷下段和嶂谷形成的三個時期。此外,在有些溝谷的縱剖面上也可看到其溪流線發生轉折的現象,如從西路的黑龍潭往上,谷底坡度逐漸增大,在黑龍潭至黃西河之間谷底坡度為80,黃西河至雲步橋間為10~12度,自雲步橋至南天門谷底坡度迅速變為60度。這種情況亦可說明泰山新構造運動及其地貌發育的階段性。

(3)三級溶洞

泰山北部的小婁峪,出露有寒武系張夏組的厚層石灰岩,在灰岩中溶蝕作用比較顯著,發育有眾多的大小溶洞,它們分別分布在海拔510米到560米之間的不同高度上。分級現象十分明顯。一級溶洞位於海拔510~515米之間,二級溶洞位於海拔540~545米之間,三級溶洞位於海拔560米的高處。三級溶洞的自然排列構成了該處的奇特景觀,也是泰山新構造運動的間接性和階段性的理想例證。

(4)三級階地

泰山周圍河流的三級階地發育,其中第一、二級階地保存較好,第三級階地多被後期剝蝕破壞常殘留於山前地帶。如青楊村附近的小沙河,其一級階地高出河床6米左右,二級階地高出河床20米,三級階地高出河床30米,各級階地的相對高差不同,反映了地殼上升幅度的差異。

(5)三迭瀑布

泰山溝谷中的瀑布很多,造就了泰山飛瀑流鳴的秀麗景色,如黑龍潭和雲步橋的飛瀑。由於新構造運動的間歇性,形成了瀑布的多級性。在黑龍潭百丈崖下方,分別在30米和50米處有兩個小潭,共同組成了三迭式的瀑布。在斗母宮東側溝澗內,由三個小跌水組成的三潭迭瀑,每級落差約3米,潭瀑相連頗具特色,有「小三潭印月」之稱。

泰山新構造運動的表現及其塑造的微地貌景觀很多,諸如大眾橋和櫻桃園處洪積扇的扇中扇。壺夭閣的谷中谷等等,在此不作一一詳述。

水文
泰山山泉密布,河溪縱橫,水資源較為豐富,總儲量達30.43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4.97億立方米,地表水15.46億立方米,可利用量26.08億立方米。

泰山景色
泰山河溪以玉皇頂為分水嶺。北有玉符河、大沙河注入黃河,東面的石汶河、馮家莊河、南面的梳洗河、西溪,西面的泮汶河,均注入大汶河。

由於泰山地形高峻,河流短小流急,侵蝕力強,河道受斷層控制,因而多跌水、瀑布,谷底基岩被流水侵蝕多呈穴狀,積水成潭,容易形成潭瀑交替的景觀。泰山的瀑布主要有黑龍潭瀑布、三潭迭瀑和雲步橋瀑布。

泰山因裂隙構造發育,所以裂隙泉分布極廣,從岱頂至山麓,泉溪爭流,山高水長,有名的泉水數十處,如王母泉、月亮泉、玉液泉、龍泉、黃花泉、玉女池等。泉水甘冽,無色透明,含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系優質礦泉水,被譽為泰山三美(白菜、豆腐、水)之一。泰山北部,中上寒武統和奧陶系石灰岩岩層向北傾斜,地下水在地形受切割處出露成泉。從錦綉川向北,泉水汩汩,星羅棋布。北麓丘陵邊緣地帶,岩溶水向北潛流,並紛紛涌露,使古城濟南成為「家家泉水,戶戶楊柳」的泉城。

❼ 泰山的成因是什麼

泰山大約形成於三千萬年前的新生代中期。泰山的地層是由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構成的,主要是混合岩、混合花崗岩及各種片麻岩,其中還有許多火成岩體侵入。變質時代距今24.5億年,侵入於其中的偉晶岩最古老的年齡是25.86億年,屬於地殼發展史上的太古代。這時魯西地區(包括泰山在內)曾經是一個巨大的沉降帶或海槽,上面堆積了上萬米厚的泥砂質岩層和一些基性火山岩。繼而又發生了強大的造山運動,即泰山運動,使沉降帶原先堆積的岩層褶皺隆起為古陸,形成了規模巨大的山系。古泰山露出了海面。同時伴隨著岩層的褶皺產生了一系列斷裂、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使原先沉積的岩石發生變質。在泰山山麓的南緣,出現了一個大致呈東西走向的泰山弧形深斷裂,成為泰山發展變化的肇始。隨後又遭受多次強烈的混合岩化和花崗岩化作用,逐漸變成了今日在泰山上所看到的各種變質岩和混合岩。

峙立於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經過近二十億年的長期風化剝蝕,地勢漸趨平緩。到距今六億年前左右的早古生代,華北廣袤地區大幅度平穩下降,古泰山又沉淪於大海中。大約又經歷了一億多年,古老變質岩的剝蝕面上逐漸沉積起2000多米厚的沉積岩地層。早古生代末期,整個地區再次抬升為廣闊無限的陸地,古泰山隆起為一個低矮的荒丘。距今二三億年的晚古生代中晚期,華北地台重又下降,並發生了多次海侵,古泰山成了大海中的孤島。而後又繼續上升,進入大陸發展階段,地勢高差不大,基本上形成了丘陵地形。

距今約一億多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於太平洋板塊向亞歐大陸板塊擠壓和俯沖,泰山在燕山運動的影響下,地層發生了廣泛的褶皺和斷裂。在頻繁而激烈的地殼運動中,泰山山體沿著百餘公里(自今萊蕪至泰安市)的泰前大斷裂快速抬升。並在隆起的過程中遭受風化剝蝕。這時因斷塊發生了間歇性的升降差異,南部山區猛烈抬升,造成了南高北低的明顯掀斜斷塊山。最後在山體高處,原來覆蓋著的2000多米的沉積岩全部剝蝕掉,古老的泰山雜岩重見天日,開始形成了泰山的雛形。受變質影響的花崗岩,因抗蝕性強,就構成了峰巒高崖。

泰山在距今六七千萬年前的新生代初期,由於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影響,即沿泰前斷裂繼續大幅度的抬升,至距今約三千萬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日泰山的輪廓才基本完成。所以,如今泰山主峰及其周圍的山巒,海拔多在千米以上,而且古老雜岩裸露。主峰南麓的泰安市海拔僅153米,自市區至泰山極頂僅9公里,其相對高差竟達1392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泰山谷幽壑深,壁立千仞。明太祖朱元璋御制《岱山高》中說:「岱山高兮,不知其幾千萬仞;根盤齊魯兮,不知其幾千百里;影照東海兮,巍然而柱天。」

❽ 泰山的來歷

泰山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始稱「泰山」。它與陝西華山、山西恆山、河南嵩山、湖南衡山,共稱「五嶽」。泰山位於山東中部,津浦鐵路東側,綿亘濟南市與泰安、歷城、長清三縣之間,總面積為426平方公里。因地處我國東部,故稱「東岳」。主峰天柱峰在泰安縣城北,海拔1545米,次於華山和恆山,居五嶽第三位。因峰頂建有「玉皇觀」,故又名「玉皇頂」。古代傳統文化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又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稱譽。泰山是我國山嶽公園之一,又是天然的藝術與歷史博物館。解放後,人民政府對其進行了多次整修。

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演化過程,大體上可分為古泰山形成階段、海陸演化階段和今日泰山形成階段。
一,在太古代時期,泰山曾經是魯西巨大沉降帶或海槽的一部分,堆積了很厚的泥砂質和基性火山物質。後來經過泰山運動,褶皺隆起成為巨大的山系,同時發生一系列斷裂、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形成了由各種變質雜岩和岩漿岩組成的泰山雜岩。
聳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經過長期風化剝蝕,地勢浙趨平緩。古生代初期,華北廣大地區大幅度下降,古泰山亦隨之沉沒到海平面以下,在古老變質雜岩的基底剝蝕面上,沉積了一套近兩千米厚的寒武—奧陶紀的石灰岩。中奧陶世末,在加里東運動的影響下,華北地區整體上升為陸,經歷了一個相當長期的沉積間斷。至中石炭世初,發生短暫的升降交替,泰山地區處於時陸時海的環境,在中奧陶統的剝蝕面上,沉積了中、晚石炭紀的海陸交互相合煤岩系。而後,泰山地區持續上升,進入大陸發展階段。
在中生代期間,於山的南麓產生一條NEE向的泰前斷裂,處於斷裂北盤的原來古泰山,不斷抬升隆起遭受風化剝蝕。到新生代,泰山繼續大幅度掀斜抬升,在山體的高處,把原來覆蓋在古老變質雜岩上的沉積蓋層全部剝蝕掉,20多億年前形成的變質雜岩,才又得以重新出露於地表。直至新生代中期,即距今三千萬年左右,今日泰山的總體輪郭才基本形成。後來在各種外力地質作用的不斷侵蝕切割和風化剝蝕下,逐漸塑造成今天雄偉壯觀的泰山地貌景觀。中生代形成的位於泰山南麓的NEE向泰前斷裂,傾向南東,傾角800~850度,北盤為太古代的泰山雜岩,南盤為寒武紀的灰岩和頁岩,表現為正斷層的形式,斷層帶寬幾十米至上百米,由多條斷層和多個斷片所組成,走向延伸百餘公里,具有落差大、延伸遠、力學性質復雜和多期活動的特點,自晚侏羅紀形成以來,其活動一直延續到現代,使北盤的泰山不斷抬升遭受風化剝蝕,南盤的泰萊盆地不斷下降接受沉積。它直接控制泰山和泰萊盆地的形成與演化,是兩者的天然分界線,對泰山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控製作用。泰山作為一個年青的斷塊山系,是泰前斷裂北盤不斷掀斜抬升和新構造運動的結果。

❾ 請問誰知道泰山是由什麼地質作用形成的

詩經》曰:「泰山岩岩,魯邦所瞻。」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主峰海拔1545米。它的自然神韻得天獨厚,雄偉壯觀;它的文化遺產獨樹一幟,氣勢恢宏;二十八億年的自然造化,五千年的文化宏篇,造就了中國第一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泰山以其漫長的地質演化歷史,復雜的地質構造,典型的地質遺跡,歷來為中外地質學家所矚目。張夏寒武紀地層標准剖面,地層發育齊全,出露良好,代表性強,是我國區域地層對比和國際寒武系對比的主要依據,在地質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泰山國家地質公園由五個地質遺跡園區組成,分別是:紅門地質遺跡園區、中天門地質遺跡園區、南天門地質遺跡園區、後石塢地質遺跡園區和桃花源地質遺跡園區,總面積約129.63km?。

泰山地質地貌內容極為深廣,特別是在早前寒武紀地質方面,以及寒武系標准剖面、新構造運動與地貌等方面,都具有全國和世界意義的巨大價值,是一個天然的地學博物館。

❿ 泰山的地理地貌

泰山是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脈,地層為華北地台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區,南部上升幅度大,蓋層被風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雜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層,其絕對年齡25億年左右,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層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蓋層保存著典型的華北地台上發育的古生代地層。泰山地貌分為沖洪積台地、剝蝕堆積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類型,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峰、凌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多種地形群體組合的地貌景觀。[7]

新構造運動與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演化過程,大體上可分為古泰山形成階段、海陸演化階段和今日泰山形成階段。
一,在太古代時期,泰山曾經是魯西巨大沉降帶或海槽的一部分,堆積了很厚的泥砂質和基性火山物質。後來經過泰山運動,褶皺隆起成為巨大的山系,同時發生一系列斷裂、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形成了由各種變質雜岩和岩漿岩組成的泰山雜岩。
聳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經過長期風化剝蝕,地勢浙趨平緩。古生代初期,華北廣大地區大幅度下降,古泰山亦隨之沉沒到海平面以下,在古老變質雜岩的基底剝蝕面上,沉積了一套近兩千米厚的寒武—奧陶紀的石灰岩。中奧陶世末,在加里東運動的影響下,華北地區整體上升為陸,經歷了一個相當長期的沉積間斷。至中石炭世初,發生短暫的升降交替,泰山地區處於時陸時海的環境,在中奧陶統的剝蝕面上,沉積了中、晚石炭紀的海陸交互相合煤岩系。而後,泰山地區持續上升,進入大陸發展階段。
在中生代期間,於山的南麓產生一條NEE向的泰前斷裂,處於斷裂北盤的原來古泰山,不斷抬升隆起遭受風化剝蝕。到新生代,泰山繼續大幅度掀斜抬升,在山體的高處,把原來覆蓋在古老變質雜岩上的沉積蓋層全部剝蝕掉,20多億年前形成的變質雜岩,才又得以重新出露於地表。直至新生代中期,即距今三千萬年左右,今日泰山的總體輪郭才基本形成。後來在各種外力地質作用的不斷侵蝕切割和風化剝蝕下,逐漸塑造成今天雄偉壯觀的泰山地貌景觀。中生代形成的位於泰山南麓的NEE向泰前斷裂,傾向南東,傾角800~850度,北盤為太古代的泰山雜岩,南盤為寒武紀的灰岩和頁岩,表現為正斷層的形式,斷層帶寬幾十米至上百米,由多條斷層和多個斷片所組成,走向延伸百餘公里,具有落差大、延伸遠、力學性質復雜和多期活動的特點,自晚侏羅紀形成以來,其活動一直延續到現代,使北盤的泰山不斷抬升遭受風化剝蝕,南盤的泰萊盆地不斷下降接受沉積。它直接控制泰山和泰萊盆地的形成與演化,是兩者的天然分界線,對泰山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控製作用。泰山作為一個年青的斷塊山系,是泰前斷裂北盤不斷掀斜抬升和新構造運動的結果。[8]

侵蝕地貌景觀
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泰山的侵蝕切割作用十分強烈,廣泛發育不同類型的侵蝕地貌。由於泰山南坡的上升量遠比北坡大,南坡的侵蝕強度相對比較強,侵蝕地貌也相對比較發育。
按形態和成因可將其發育的侵蝕地貌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侵蝕構造中山:集中分布在泰山主峰玉皇頂周圍以及老平台、黃石崖和黃崖山一帶,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左右,組成山體的岩性主要是變質岩和花崗岩,是區域內地勢最高、抬升幅度最大、侵蝕切割最強的山地。這里峰高谷深,地形陡峻,切割的最大深度達500~800米,谷坡陡,跌水多,重力崩塌作用顯著,崩塌後形成的絕壁陡崖和倒石堆隨處可見。
(2)侵蝕構造低山:分布在傲徠峰、中夭門及尖頂山一帶,海拔高度在 700 ~100米之間,相對高度在200米以上,組成山體的岩性主要是變質岩和花崗岩及閃長岩。侵蝕切割強度較主峰一帶稍弱。但地形仍然十分陡峻,深溝峽谷、尖頂山頭、鋸齒狀山脊、絕壁陡峰,舉目可見。
(3)溶蝕侵蝕構造低山:多分布在主峰東北的雞冠山至青山一帶,海拔高度一般為500~700米,相對高度在200米以上,山體主要由變質岩和古生代寒武紀的石灰岩組成。侵蝕切割強度中等,山脈綿延,如頂部覆蓋有厚層石灰岩,常形成四壁陡峭頂部平緩的「方山」或「桌狀山」,當地稱為「尚」,諸如張夏和尚山一帶的山頭,有時由於石灰岩的溶蝕作用,可形成洞穴和「透明山」一類的溶蝕地貌。
(4)溶蝕侵蝕丘陵:多分布在泰山北部邊緣的寒武紀石灰岩地區,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間。相對高差小於200米。侵蝕切割程度比較微弱,地形低矮平緩,溝谷不發育,形成一種圓頂脊緩的「豬背山」,溶溝和溶洞等現象比較常見。
(5)錫蝕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南低山的邊緣,大河至虎山及黃前一線,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基岩多為變質岩及花崗岩,侵蝕強度十分微弱,以剝蝕風化作用為主,多形成孤丘緩嶺。[8]

微型地貌景觀
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泰山不僅發育各種侵蝕地貌類
泰山扇子崖
型,而且也形成了很多小型或微型的地貌景觀。如大直溝、大溝巷、窯子溝、三岔溝的峽谷地貌,百丈崖、扇子崖的峭壁地貌。龍角山、歪頭山、傲徠峰的奇峽地貌。以及壺夭閣的谷中谷等險峻而奇特的地貌景觀,此外泰山還發育有眾多的三級型的微型地貌,他們是新構造運動間歇性抬升的有力證據。[9]
(1)三級夷平面
第一級夷平面:分布在泰山南麓的虎門、紅門、金山及黃山公路四周。海拔高度為50~200米,形成波狀起伏的丘陵,相當於華北臨城期的夷平面。
第二級夷平面:分布在扇子崖及摩天嶺一帶的平緩山脊上,海拔高度為600~800米,相當於華北唐縣期夷平面。
第三級夷平面:分布在岱頂及其周圍寬廣的山頂,海拔高度為1000~1500米,構成一個向北微傾斜的封頂面,相當於華北魯中期夷平面。[9]
(2)三折谷坡
在岱頂南北兩側常可看到峽谷的谷坡發生三次轉折,如山北的一條峽谷在其上段約200米的深處,谷坡驟然變陡,又往下200餘米,谷坡幾乎直立,高達20米左右。根據峽谷的谷坡三折變化情況。可以把峽谷發育過程大致劃分為峽谷上段、峽谷下段和嶂谷形成的三個時期。此外,在有些溝谷的縱剖面上也可看到其溪流線發生轉折的現象,如從西路的黑龍潭往上,谷底坡度逐漸增大,在黑龍潭至黃西河之間谷底坡度為80,黃西河至雲步橋間為10~12度,自雲步橋至南天門谷底坡度迅速變為60度。這種情況亦可說明泰山新構造運動及其地貌發育的階段性。[8] [9]
(3)三級溶洞
泰山北部的小婁峪,出露有寒武系張夏組的厚層石灰岩,在灰岩中溶蝕作用比較顯著,發育有眾多的大小溶洞,它們分別分布在海拔510米到560米之間的不同高度上。分級現象十分明顯。一級溶洞位於海拔510~515米之間,二級溶洞位於海拔540~545米之間,三級溶洞位於海拔560米的高處。三級溶洞的自然排列構成了該處的奇特景觀,也是泰山新構造運動的間接性和階段性的理想例證。[10]
(4)三級階地
泰山周圍河流的三級階地發育,其中第一、二級階地保存較好,第三級階地多被後期剝蝕破壞常殘留於山前地帶。如青楊村附近的小沙河,其一級階地高出河床6米左右,二級階地高出河床20米,三級階地高出河床30米,各級階地的相對高差不同,反映了地殼上升幅度的差異。[10]
(5)三迭瀑布
泰山溝谷中的瀑布很多,造就了泰山飛瀑流鳴的秀麗景色,如黑龍潭和雲步橋的飛瀑。由於新構造運動的間歇性,形成了瀑布的多級性。在黑龍潭百丈崖下方,分別在30米和50米處有兩個小潭,共同組成了三迭式的瀑布。在斗母宮東側溝澗內,由三個小跌水組成的三潭迭瀑,每級落差約3米,潭瀑相連頗具特色,有「小三潭印月」之稱。
泰山新構造運動的表現及其塑造的微地貌景觀很多,諸如大眾橋和櫻桃園處洪積扇的扇中扇。壺夭閣的谷中谷等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