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凸岸內凹什麼地質現象

凸岸內凹什麼地質現象

發布時間: 2021-03-15 11:31:21

『壹』 河流的凹凸岸怎麼判斷

根據河流的彎曲情況確定 一河中心做一條直線 河流彎曲出去靠近中心直線的一方為凸岸 對應的河對岸則是凹岸

『貳』 2.不良地質現象有什麼各有什麼現象發生如何防止

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環境造成破壞和損失的地質作用(現象)它的主要類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等。

滑 坡:是指斜坡上的岩體由於某種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

崩 塌:是指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的地質現象。

泥石流:是山區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於降水而形成的一種帶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條件的特殊洪流。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並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現象。

滑坡發生的前兆:1、泉水復活;2、土體上隆;3、岩石開裂或被剪切擠壓的音響;4、坍塌和鬆弛;5、變形發生突變;6、裂縫急劇擴張;7、動物異常驚恐、植物正常生長發生變化。

泥石流的識別:中游溝身長不對稱,參差不齊;溝槽中構成跌水;形成多級階地等

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異常變化;地面變形;建築物作響、傾斜、開裂;地面積水引起地面冒氣泡、水泡、旋流等;植物變態;動物驚恐。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區別外,常常還具有相互聯系、相互轉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
1、滑坡與崩塌的關系
滑坡和崩塌如同孿生姐妹,甚至有著無法分割的聯系。它們常常相伴而生,產生於相同的地質構造環境中和相同的地層岩性構造條件下,且有著相同的觸發因素,容易產生滑坡的地帶也是崩塌的易發區。例如寶成鐵路寶雞?綿陽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發區。崩塌可轉化為滑坡:一個地方長期不斷地發生崩塌,其積累的大量崩塌堆積體在一定條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時崩塌在運動過程中直接轉化為滑坡運動,且這種轉化是比較常見。有時岩土體的重力運動形式介於崩塌式運動和滑坡式運動之間,以至人們無法區別此運動是崩塌還是滑坡。因此地質科學工作者稱此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誘發、互相轉化:崩塌體擊落在老滑坡體或鬆散不穩定堆積體上部,在崩塌的重力沖擊下,有時可使老滑坡復活或產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動過程中若地形突然變陡,滑體就會由滑動轉為墜落,即滑坡轉化為崩塌。有時,由於滑坡後緣產生了許多裂縫,因而滑坡發生後其高陡的後壁會不斷的發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著相同的次生災害和相似的發生前兆。
2、滑坡、崩塌與泥石流的關系
滑坡、崩塌與泥石流的關系也十分密切、易發生滑坡、崩塌的區域也易發生泥石流,只不過泥石流的暴發多了一項必不可少的水源條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質經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體物質來源。滑坡、崩塌還常常在運動過程中直接轉化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發生一段時間後,其堆積物在一定的水源條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災害。泥石流與滑坡、崩塌有著許多相同的促發因素。
影響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很多也很復雜。它們包括岩性構造、地形地貌、土層植被、水文條件、氣候降雨等。泥石流既然是泥、沙、石塊與水體組合在一起並沿一定的溝床運(流)動的流動體,那麼其形成就要具備三項條件,即水體、固體碎屑物及一定的斜坡地形和溝谷,三者缺一不可。水體主要源自暴雨、水庫潰決、冰雪融化等。固體碎屑物來自於山體崩塌、滑坡、岩石表層剝落、水土流失、古老泥石流的堆積物及由人類經濟活動,如濫伐山林、開礦築路等形成的碎屑物。其地形條件則是自然界經長期地質構造運動形成的高差大、坡度陡的坡谷地形。

當具備了泥石流發生的三項條件,泥石流又是如何形成暴發的呢?一般有三種形式:

(1)地表水在溝谷的中上段侵潤沖蝕溝床物質,隨沖蝕強度加大,溝內某些薄弱段塊石等固體物松動、失穩,被猛烈掀揭、鏟刮,並與水流攪拌而形成泥石流。

(2)山坡坡面土層在暴雨的浸潤擊打下,土體失穩,沿斜坡下滑並與水體混合,侵蝕下切而形成懸掛於陡坡上的坡面泥石流。北京山區農民常稱之為「水鼓」、「龍扒掌」。

(3)溝源崩、滑坡土體觸發溝床物質活動形成泥石流。既崩、滑體便發生潰決,強烈沖擊並帶動溝床固體碎屑物的活動而形成泥石流。要防止地質災害要分類對付。。。。。。

『叄』 請幫忙解釋下這兩張圖是什麼地質現象。謝謝!

第一張圖不清楚呀,感覺左邊是陡崖,底下是碎石,應該是岩崩產生的倒石堆(重力地貌)吧。
第二張圖上面看起來有冰川痕跡,很像是冰川移動產生的中磧。

『肆』 什麼是不良地質現象,常見的不良地質現象有哪些

不良地質現象:對工程建設不利或有不良影響的動力地質現象。它內泛指地球外動力作用容為主引起的各種地質現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沖刷以及滲透變形等,它們既影響場地穩定性,也對地基基礎、邊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體工程的安全、經濟和正常使用不利。

『伍』 地理中河流凹、凸岸怎樣辨別,能畫個草圖么

凹岸和凸岸是針對河流彎曲處來講的,凹岸被侵蝕,凸岸沉積。不論河流流向,河岸向哪邊彎曲,哪邊的岸就是凹岸。

『陸』 如何看河流的凹凸岸

在地圖上(在實際中也是一樣)區分河流的凹凸岸時,只看河流彎曲的部位:河流向陸地凸出的那一岸就是河流的凹岸;陸地向河流凸出的那一岸就是凸岸。或從河流中心看,向外凸出的一岸是凹岸,向內凹進的一岸是凸岸。

河流兩岸一般情況下是不對稱的,分兩種情況考慮:河道平直時,考慮地轉偏向力,在北半球右岸陡左岸緩;河道彎曲時,凹岸陡凸岸緩。

(6)凸岸內凹什麼地質現象擴展閱讀

河流凹凸岸作用原因

河流凸岸主要表現為堆積作用原因是重力和離心力的作用造成的。

1.彎道水流受到離心慣性力的作用,過水斷面存在橫向水面坡度或者稱為橫向超高Δh,即凹岸側水面高,凸岸處水面低。在河流彎道整治規劃設計中,要考慮橫向超高對彎道兩岸堤防高程的影響。

2.水流在流經彎道時,由於重力和離心力的共同作用,斷面內形成橫向環流,也稱為副流,橫向環流與縱向主流運動的疊加,使彎道水流呈螺旋流運動狀態。

3.彎道橫向環流運動,加劇了泥沙在橫斷面上的輸移,使得凹岸不斷被沖刷、凸岸不斷發生淤積,增加了河道的彎曲程度,危及堤岸的穩定與安全,同時會影響航道、引水工程的正常運行.因此,在河道管理中需對彎道水流特別加以關注。

『柒』 河流凸岸主要表現為 作用原因是

河流凸岸主要表現為 堆積作用原因是重力和離心力的作用造成的。

河流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1)彎道水流受到離心慣性力的作用,過水斷面存在橫向水面坡度或者稱為橫向超高Δh,即凹岸側水面高,凸岸處水面低。在河流彎道整治規劃設計中,要考慮橫向超高對彎道兩岸堤防高程的影響。
(2)水流在流經彎道時,由於重力和離心力的共同作用,斷面內形成橫向環流,也稱為副流,橫向環流與縱向主流運動的疊加,使彎道水流呈螺旋流運動狀態。
彎道橫向環流運動,加劇了泥沙在橫斷面上的輸移,使得凹岸不斷被沖刷、凸岸不斷發生淤積,增加了河道的彎曲程度,危及堤岸的穩定與安全,同時會影響航道、引水工程的正常運行.因此,在河道管理中需對彎道水流特別加以關注。
此外,我們也利用彎道水流的水沙運動特性,把引水口門設在凹岸,這樣在引水的同時可以盡量減少引沙,從而可以減少引水渠系的泥沙淤積。

『捌』 西湖凹陷地質特徵

1)西湖凹陷是東海陸架盆地浙東坳陷的次一級構造單元,西依海礁凸起,東靠釣魚島隆褶帶,北以虎皮礁斷裂與福江坳陷相隔,南以魚山凸起伸向東部凹陷帶的高帶與基隆凹陷相鄰,面積約5.9×104km2,沉積蓋層最厚約15000~18000m。

區內新生代地層發育齊全,經歷了古新世—始新世(33.7Ma以前)斷坳階段、漸新世-中新世(33.7~5.3Ma)熱沉降坳陷以及擠壓撓曲的構造反轉階段和上新世—第四紀(5.3Ma以來)區域沉降階段。並在每個構造演化的轉折時期都伴隨有重要的構造運動,控制了西湖凹陷的構造演化及油氣成藏歷程。以始新世末的玉泉運動、漸新世末的花港運動、中新世末的龍井運動和上新世末的沖繩海槽運動最為重要,對西湖凹陷演化進程、平湖組煤成烴的生成、運聚、保存都有重要影響(表10-38)。

玉泉運動使西湖凹陷從斷陷階段轉化為坳陷階段;花港運動使西湖凹陷整體升起,遭受強烈剝蝕,最大剝蝕量可達千米,並使盆地從坳陷階段轉化為構造反轉階段,使深凹陷區平湖組含煤岩系有機質開始生烴和開始運聚成藏;龍井運動為一次強烈的抬升、擠壓與反轉構造運動,全區整體抬升,遭受強烈剝蝕,形成了盆地內大量的反轉背斜構造,是區內煤成油氣藏最主要形成時期。

圖10-105 東海陸架盆地新生代沉積分布略圖

(據「75-54-01」天然氣攻關報告)

2)西湖凹陷亦有「東西分帶、南北分塊、帶塊交織」特點,不同構造部位含煤岩系烴源岩的發育特點不同,形成了多個次級生烴凹陷、3 套儲蓋組合和圍繞生烴中心形成了類型眾多的局部構造,決定了區內的油氣分布格局及勘探前景。

3)區內自西向東分為保俶斜坡、三潭深凹、中央背斜構造帶、白堤深凹、天竺低斷階等構造單元(圖10-107),並進一步劃分為10個次級構造帶。其中,保俶斜坡有平湖構造帶、木廣迎構造帶(迎翠軒、木香榭、廣意亭)、初陽-寶石構造帶;三潭深凹有柳浪構造帶、月亭山構造帶;中央背斜構造帶有蘇堤構造帶、西泠構造帶、龍井構造帶;天竺低斷階有靈隱構造帶和北高峰構造帶。

4)保俶斜坡是西湖凹陷西部與虎皮礁、海礁、魚山凸起相銜接的構造單元,勘探程度相對較高,發現了平湖、寶雲亭、武雲亭、孔雀亭等多個煤成氣(油)田;三潭深凹位於保俶斜坡東面,是西湖凹陷沉積厚度最大的深凹,為兩側的保俶斜坡和中央背斜構造帶提供油氣源,是主要的沉降中心和生烴中心;中央背斜構造帶上的背斜構造呈雁行排列,其中,蘇堤構造帶是目前已知的主要油氣富集帶,西泠構造帶及龍井構造帶也鑽獲良好氣流;白堤深凹位於中央背斜構造帶和天竺低斷階之間,古近系最大厚度超過萬米,南厚北薄,凹陷南部斷橋構造帶上的斷橋背斜為中型煤成氣田。

-海底)和「二元」沉積充填階段(始新統及其以前的斷陷型沉積充填階段、漸新統及其以後的坳陷型沉積充填階段),為西湖凹陷形成以平湖組為主力烴源岩、花港組為次要烴源岩含煤成氣(油)系統的發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地質條件。

『玖』 凹陷內的水文地球化學特徵

由第三章可知,我國含油氣盆地內地下水,尤其是油田水(包括海相和陸相)的化學組成比較復雜,獨具風貌,但在盆地水文地質總特徵的格架下,不同凹陷有一定的差異。前已述及,沉積凹陷是含油氣盆地內的油源區,循環其中的地下水經歷了油氣生成、運移、聚集的全過程,油氣成藏後,如果沒有構造變動,地下水處於動平衡狀態。由於受諸多因素(地質條件,地溫環境及油氣演化程度等)的嚴格控制,水化學成分朝著一定的方向發展,致使各凹陷之間的水化學組成與性質有一定的區別。

1.下遼河坳陷

該凹陷是一個三面環山一面靠海的匯水盆地,地下水的補給來源充沛,水資源豐富。沙河街組油田水礦化度在較低的總體背景下,各凹陷有明顯的分異現象(表5-14),主要離子組合及其絕對含量、rSO4/rCl和rNa/rCl比值等都有一定區別。從表5-15不難看出,凹陷明顯控制著油田水的性質和分布。

表5-14 不同凹陷礦化度分布

表5-15 下遼河坳陷不同凹陷水化學成分

值得提及的是,近臨凹陷的油田水礦化度增高,原油性質較好(密度低,黏度小)以原生型普通原油為主,天然氣中重烴含量增加,而遠離凹陷的油田水礦化度降低,原油性質差,以次生型的稠油為主,天然氣中以甲烷為主。油田水礦化度這種隨距沉積凹陷遠近而變化的特點,進一步說明油田水化學成分與性質受凹陷的控制。

本區礦化度含量與埋藏深度呈良好的線性關系,即隨著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表5-16),但各凹陷梯度值有一定區別。

表5-16 隨深度增加礦化度平均含量變化表 單位:g/L

2.黃驊坳陷

由於沉積環境的差異(主要是物源不同),古近系沉積可分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個凹陷區。各區凹陷內的水化學成分差別很明顯,北部南堡凹陷的油田水以淡化類為主,礦化度變化范圍多在4~8g/L 之間,屬於蘇林分類的 NaHCO3型水,離子組合為Cl-·

—Na+

·Cl-—Na+;中部凹陷的油田水趨向咸化類,礦化度變化范圍值多在10~18g/L之間,也屬於NaHCO3型水,離子組合在Cl-·

—Na+的基礎上,出現Cl-—Na+組合;南部凹陷的油田水以咸化類為主,個別達到鹽化類型,礦化度變化范圍值為19~30g/L,最高超過50g/L,水型變為CaCl2型,離子組合以Cl-—Na+為主,見有Cl-—Na+·Ca2+組合。圖5-40概括了本區各凹陷油田水化學成分差異的平面變化特徵。

圖5-40 黃驊坳陷沙三段油田水化學類型圖

(據高錫興,1994)

1—斷層;2—凸起;3—海岸線;4—礦化度等值線(1g/L)

表-17所例是本區主要沉積凹陷(生油中心)含水岩系油田水化學成分的區別及其對比。

表5-17 黃驊坳陷各凹陷油田水化學成分對比表 單位:g/L

(據高錫興,1994)

3.四川盆地

該盆地中、下三疊統為淺海相碳酸鹽岩油田水,從水文地質角度講,海相油田水化學成分,因受盆地次一級構造單元——副自流水盆地的控制,在平面上也具有分區的特點,形成各自相對獨立的水動力系統和水化學環境。

以須家河組地下水為例,在川中地區礦化度最高,變化范圍在204~296g/L,rNa/rCl比值為0.65~0.77;川西地區礦化度變化范圍是42~189g/L,rNa/rCl比值增大為0.76~0.92;川南瀘州、合江一帶自成一個獨立的副自流水盆地,礦化度的變化范圍較大,為29~119g/L,rNa/rCl比值為0.76~0.91;川東地區被分割為許多小向斜型自流水盆地,礦化度在60g/L左右,rNa/rCl比值接近海水均值在0.87 左右。上述地區須家河組地下水基本上為CaCl2型,個別為NaHCO3型水。

4.江漢盆地

該盆地受北西向基岩凸起及北東向斷裂制約,形成「五凸」「七凹」的次一級構造單元。其中潛江凹陷自上白堊統到漸新統為含鹽沉積,以始新統的潛江組合鹽最豐富,該組又是本區的主力生油層。水化學成分的基本特點是:礦化度高,一般超過300g/L,最高達400g/L,其鹽度超過飽和鹵水;普遍含有

,最高達36.80g/L(表5-18),在陰離子中躍居第二位,呈現

;Ca2+、Mg2+含量較低,Na++K+占絕對優勢(佔96%以上),陽離子順序為Na+>Ca2+>Mg2+;離子組合以 Cl-—Na+和 Cl-·

—Na+為主;Na2SO4型水佔有較大的比例,次為CaCl2和NaHCO3型水;rNa/rCl比值變化范圍很大;富含多種可利用的微量元素,有的已超過開采品位。油田水化學成分在平面上展布具有凹陷中心高、向四周逐步降低的特點。

表5-18 潛江凹陷油田水中硫酸鹽的含量(均值)單位:g/L

與潛江凹陷—凸(丫角新溝)之隔的江陵凹陷,油田水在礦化度較高、向濃縮變質方向發展的盆地總背景上,兩個凹陷的水化學成分有較大的差別(表5-19)。

表5-19 潛江與江陵凹陷油田水化學成分對比

(據江漢油田,1970)

5.准噶爾盆地

該盆地從二疊繫到第三系發育了三套生儲蓋組合,已發現的十多個油田,主要分布在生油凹陷的邊緣,近年來,在凹陷腹地的鑽井中,獲得工業油流。

盆地南緣山前坳陷的油田水,主要賦存於漸新統、中新統和上新統中,統屬於古近系含水岩系。水化學成分趨向於咸化方向,礦化度變化范圍值比較寬,在6~23g/L之間,最高值可達37~42g/L,平均值在15g/L 左右;水的類型混雜多變,見有 Na2SO4,NaHCO3和CaCl2型,主要離子組合為Cl-·

—Na+;含有一定量的H2S。主要離子含量與礦化度由南向北增高,揭示了地下水從南部邊緣山區獲得補給向內部(北)流動的特點。

該凹陷內水化學特徵與盆地內其他次一級構造單元的水化學成分有明顯的差異,除同含水岩系時代有關外,還與斷層發育、泥火山活動有關。

准噶爾盆地其他沉積或生油中心的水化學成分各有特點,就是同一地質時代的含水岩系,在不同油田或凹陷內水化學成分有著不同的演變方向,從表5-20的對比資料看出:克拉瑪依油田下侏羅統八道灣組水化學成分趨向淡水方向,而北三台油田同時代的水化成分主要向咸化方向發展,顯然,它們不是同一個水文地質環境下的產物。

表5-20 下侏羅統八道灣組(J1b)水化學成分對比

續表

類似與上述凹陷或次一級構造單元控制油田水化學成分演變方向的情況,在其他含油氣盆地中屢見不鮮(表5-21)。

表5-21 同一盆地不同凹陷礦化度的變化

綜合上述,含油氣盆地次一級構造內的油田水化學成分,在保持盆地水化學成分總特徵的基礎上,都顯示了自身固有的風格及發展方向,尤其是生油凹陷是控制油田水化學成分演變的基本地質單元,不同凹陷水化學成分的個性異常突出。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