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山洪災害發生時往往伴隨什麼地質災害

山洪災害發生時往往伴隨什麼地質災害

發布時間: 2021-03-14 22:18:38

㈠ 山洪災害是由於哪些情況而引起的

每年夏季來臨時,我國南方總是出現洪澇災害,一些土質疏鬆的地方還會爆發山洪災害,山洪災害是指由於降雨在山丘區引發的洪水災害,以及由山洪誘發的泥石流、滑坡等。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災害。其主要特點是突發性強,預報、預測、預防難度大,來勢猛,成災快。

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徵是中高山區,相對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層為植皮覆蓋有較厚的土體,土體下面為中深斷裂及其派生級斷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層 。

2.森林覆蓋率大

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地方一般大范圍樹林、毛竹覆蓋。汛期當暖濕空氣攜帶大量水氣,達到林區上空,與林區溫度偏低。相對濕度偏大的冷空氣交鋒,易造成大的局部降水 。而大雨就是導致發生山洪的源頭。

3.水源條件

水體既是山洪泥石流的組成部分,又是激發因素,主要來自降雨 。降雨激發山洪的現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連續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時降雨量起主導激發作用 。降雨的增多導致山頂的土層水分飽和,泥土裡面的岩層水分壓力越聚越大。長時間的降雨導致原有的土地平衡失調,岩層中水的壓力跟泥土承受不住,從而爆發泥石流,造成山洪。

暖濕氣流遇山體阻擋,產生暖濕氣流上升運動,在山頂和迎風坡形成冷暖鋒面產生雷暴雨。由於山體的中山洪上部伸入雲層,地面還是十分悶熱,山雨欲來風滿樓時,山體的中上部早已處於兩層之中。所以往往地面降雨不久。山洪就爆發了。

㈡ 山洪災害發生的原因是

山洪災害發生的原因:

1、地形條件:

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徵是中高山區,相對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層為植皮覆蓋有較厚的土體,土體下面為中深斷裂及其派生級斷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層。

2、森林覆蓋條件:

大范圍樹林、毛竹覆蓋,汛期當暖濕空氣攜帶大量水氣,達到林區上空,與林區溫度偏低,相對濕度偏大的冷空氣交鋒,易造成大的局部降水。

3、水源條件:

水體既是山洪泥石流的組成部分,又是激發因素,主要來自降雨。

(2)山洪災害發生時往往伴隨什麼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山洪防治:

山洪防治工作的目標是:確保人員安全,確保水庫大壩安全,確保重要城鎮安全,確保重要交通幹道和通信干線的安全,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山洪災害的危害:

山洪沖毀房屋、田地、道路和橋梁,常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

例如:1933年12月31日深夜在美國洛杉磯地區降暴雨引起山洪,沖毀房屋400棟,淹死40人,損失5000萬美元。

1934年7月11日在日本石川縣下平取川的一次暴雨山洪,一之瀨村及赤岩村被淹沒,有50餘人下落不明,福岡金澤市營第二發電所全部被沖走。

在中國山西省平順縣東當村,1956年8月2~3日降暴雨,在流域面積僅1km2的狼郊溝內山洪爆發,造成溝崖坍塌,堵塞溝道,形成天然水庫,隨後擋水壩體突然潰決,村內43戶92人和109間房屋,財產全遭毀滅。

㈢ 山洪災害有哪些特點

有如下特點:
一、季節性強,頻率高。山洪災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汛期更是山洪災害的多發期。
二、區域性明顯,易發性強。山洪主要發生於山區、丘陵區及崗地,特別是位於暴雨
中心的上述地區,暴雨時極易形成具有沖擊力的地表徑流,導致山洪暴發,形成山洪災害。
三、來勢迅猛,成災快。山丘區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降雨迅速轉化為徑流,且匯流快、流速大,降雨後幾小時即成災受損,防不勝防。
四、破壞性強,危害嚴重。山洪災害發生時往往伴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並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斷、耕地沖淹、房屋倒塌、人畜傷亡等,因此危害性、破壞性很大。

㈣ 山洪災害的成因及防禦措施

一,山洪災害的成因及氣象因素 山洪災害與其他自然災害一樣,其致災因素具有自然和經濟社會的雙重屬性,具體表現為它的形成與發展主要受降雨量及降雨強度、地形地質及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影響。 影響山洪災害的氣象因素:(1)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它的位置、強度和活動直接影響著夏季大陸上的降雨。穩定少動的副熱帶高壓西北側邊緣常常形成長時間、高強度、大范圍的暴雨洪水。1999年甌海發生的「9.4」洪災持續性強降雨,即是副熱帶高壓偏強、穩定少動的結果。(2) 鋒面雨。北方的冷空氣和南方的暖空氣相遇時,形成一條溫度和濕度高、密度小,被冷空氣抬升到高空,形成鋒面降雨。(3)切變線影響。高空風聲上風向的不連續線稱為切變線(如西南風和東南風之間,或偏南風和偏北風之間)。切變線附近上升運動強烈,容易發生強降雨,暴雨區大多分布在切變線附近區域里。(4)低渦。高空天氣圖上氣壓比四周低的旋渦,稱為低渦。影響我國的低渦常由西風帶延伸槽切斷而成,或氣流經特定地形後產生。按照地區分為華北低渦影響而成。(5)氣旋。氣旋指地面氣壓比四周低的區域即低氣壓。在氣旋中心,由於冷暖空氣相互作用,常有大雨或大暴雨出現。(6)台風。台風是形成暴雨洪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台風」是在西太平洋熱帶海洋上生成的,直徑約為幾百公里的暖性渦旋。世界氣象組織規定渦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小於8級(即風速為13.9 m2/s~17.1m2/s)時,稱「熱帶低壓」;風力達8級~9級(即風速為17.2m2/s~24.4m2/s)時,稱「熱帶風暴」;風力達10級~10級(即風速為24.5m2/s~32.6m2/s)時,稱「強熱帶風暴」;當中心風力達12級(風速在32.7m2/s以上)時,稱「台風」。台風登陸時風大雨急,如深入內陸後與中緯度西風帶系統相互作用,則會發生強暴雨過程,以致發生災害性暴雨洪水和山洪災害。 二、山洪災害頻發的原因及特點 山洪災害頻繁發生,首先同氣候和地理條件密切相關。我國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冬季吹北風,空氣乾燥;夏季吹南風,空氣潮濕,雨季多發生在這個時期。概括地講,山洪災害頻繁發生主要是受季風氣候影響,有以下三下方面的原因;(1)降雨時間集中,強度大。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控制,全年的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濕潤高溫時期,且多以台風暴雨形式出現,6月~9月雨量占正常年降水量的60%~80%,而且往往又集中在幾次暴雨過程中。(2)季風雨帶的季節性位移導致降雨地域的階段性穩定。夏季風始於5月,由南向北推進,相應有三個雨季,即華南雨季(南方各省,4月~6月),江淮梅雨季(長江中下游各省,6月中旬至7月中旬)華北東北雨季(華北及東北各省,7月中下旬至8月),此時季風到最強盛。9月以後,季風減弱並南撤,雨帶也逐漸南退,10月以後,季風退出我國大陸,雨季結束。其次夏秋頻繁的台風活動,也是形成山洪災害的主要原因,台風沿海登陸後,一般在300N~350N附近轉向北上,風速逐漸減緩形成低壓,若與北方冷空氣結合,就可能形成大范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災害。另外,廣大幹部群眾防災意識不強,大面積的開礦、採石、築路、挖渠等活動影響山體穩定,開發項目的建設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也是造成山洪災害的主要原因。 山洪災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一是突發性強,預測預報難度大;二是來勢猛,成災快,破壞性強;三是季節性強,頻率高;四是區域性明顯,易發性強;五是范圍集中,災後恢復困難。 三、山洪災害預防措施 (一)要科學預測及時預報 今年,山洪災害來勢兇猛,從5月31日到6月10日短短的11天,湖南、貴州、黑龍江相繼發生暴雨山洪災害,造成嚴重損失。山洪災害突發性強,防禦難度大,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堅持以人為本、以防為主,認真研究山洪災害發生的特點和規律,科學、合理地謀劃防治對策、方案以及防禦應急預案,科學防禦突發性的自然災害。在雨季來臨前,水利、氣象、水文等部門應加強與國土資源部門的協作,做好雨情、水情的預測工作,及時作出強降雨和洪水預報,並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及其防汛防旱指揮部)和地質災害防治的主管部門及有關單位,遇緊急情況要以最快速度通知到各有企事業單位和廣大群眾,有險情徵兆時提前組織群眾轉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減輕山洪災害損失。 (二)加大宣傳力度,普及防災常識 預防山洪災害較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加大山洪災害的相關常識和防禦山洪災害知識的普及工作,要把這項工作抓實、抓好,真正普及到每個村和每位村民。增強廣大群眾的自我防護能力和意識。讓群眾用科學實用的防洪知識來避災、救災,這是最好的手段。群眾有了自我防護意識,了解了山洪形成的原因,了解了山洪的特徵,就會提高警覺性。各村要明確突遇洪災時的撤退路線等一系列自救工作。 (三)加大執法管理,規范工程建設 首先要規范山區建設,避免因開礦、採石、築路、挖渠等活動影響山體穩定,人為造成山洪地質災害隱患。另外要加強山區城鎮和居民點建設管理,避免把房屋修建在山洪災害易發區、沿河(溪)低窪地帶等危險區域,切實減輕山洪災害損失。 (四)建立完善預警體系 首先要落實防災巡查員,利用山塘水庫巡查員這人力資源,加強對他們進行山洪災害的相關常識及預警報告知識培訓,配備相應的通信工具,使他們具備一定的防災知識,擁有能夠及時溝通聯絡的工具。其次,各巡查員在發現突發短歷時暴雨和山洪災害時,要立即向當地(或上級)政府及其防汛防旱指揮部和下游群眾報警。當地(或上級)政府及其防汛防旱指揮部接到報警後,立即會商,及時啟動預警預報體系和防災預案,制定切實可行的救災應急措施。從而為緊急撤離群眾、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救災工作取得主動權,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 (五)加大水保工作的監督管理,從源頭上降低山洪災害發生 首先要加強對在建工程的在建工程的監督,若在建工程沒有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就會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只有切實加強監督,促使建設單位按水保方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有效的減少水土流失。其次要恢復山區被破壞的植被,提高山區雨水涵養能力,減慢降雨後形成地表徑流的速度,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工作,盡最大的努力降低山洪災害的發生。

求採納

㈤ 山洪發生時一般會伴有其他什麼自然災害

山洪災害發生的主要因素有三個方面:
1)地質地貌因素。山洪災害易發地區地形往往是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蝕溝谷發育,其地質大部分是滲透強度不大的土壤,如紫色砂頁岩、泥質岩、紅砂岩、板頁岩發育而成的抗蝕性較弱土壤,遇水易軟化、易崩解,極有利於強降雨後地表徑流迅速匯集,一遇到較強的地表沖擊時,從而形成山洪災害。
2)氣象水文因素。副熱帶高壓的北跳南移,西風帶環流的南侵北退,以及東南季風與西南季風的輻合交匯,形成了山區不穩定的氣候系統,往往造成持續或集中的高強度降雨;氣溫升高導致冰雪融化加快或因攔洪工程潰決而形成洪水。據統計,發生山洪災害主要是由於受災地區前期降雨持續偏多,使土壤水份飽和,地表松動,遇局地短時強降雨後,降雨迅速匯集成地表徑流而引發溪溝水位暴漲、泥石流、崩塌、山體滑坡。從整體發生發展的物理過程可知,發生山洪災害主要還是持續的降雨和短時強降雨而引發的。
3)人類活動因素。山丘地區過度開發土地,或者陡坡開荒,或工程建設對山體造成破壞,改變地形、地貌,破壞天然植被,亂砍濫伐森林,失去水源涵養作用,均易發生山洪。由於人類活動造成河道的不斷被侵佔,河道嚴重淤塞,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也是山洪災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㈥ 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要堅持什麼結合

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要堅持以人為本、科學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原則版,權始終堅持非工程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專業預防與群測群防相結合,應急轉移和避災安居相結合,項目建設與運行管理相結合,准確把握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的實施機制……

㈦ 強降雨可能引發哪些地質災害

強降雨是指降水強度很大的雨,在氣象學上一般被稱之暴雨,或叫強降水。
強降雨過程將可能造成部分地區出現汛情,並可能產生次生災害。短時強降雨可能會引發中小河流洪水上漲和山洪災害、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

㈧ 9、山洪災害發生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1、地形條件

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徵是中高山區,相對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層為植皮覆蓋有較厚的土體,土體下面為中深斷裂及其派生級斷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層。

2、森林覆蓋條件

大范圍樹林、毛竹覆蓋,汛期當暖濕空氣攜帶大量水氣,達到林區上空,與林區溫度偏低,相對濕度偏大的冷空氣交鋒,易造成大的局部降水。

3、水源條件

水體既是山洪泥石流的組成部分,又是激發因素,主要來自降雨。

降雨激發山洪的現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連續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時降雨量起主導激發作用。山頂土體含水量飽和,土體下面的岩層裂隙中的壓力水體的壓力劇增。當遇暴雨,能量迅速累積;致使原有土體平衡破壞,土體和岩層裂隙中的壓力水體沖破表面覆蓋層,瞬間從山體中上部傾瀉而下,造成山洪和泥石流。

暖濕氣流遇山體阻擋,產生暖濕氣流上升運動,在山頂和迎風坡形成冷暖鋒面產生雷暴雨。由於山體的中上部伸入雲層,地面還是十分悶熱,山雨欲來風滿樓時,山體的中上部早已處於兩層之中。所以往往地面降雨不久。山洪就爆發了。

山洪的成因除山體結構條件外,主要是喇叭形河口地形所致,形成短歷時雷暴雨,引發山洪。

(8)山洪災害發生時往往伴隨什麼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山洪的主要特徵:

1、季節性

汛期4-9月,特別是主汛期6-8月,是山洪災害多發期。在同一流域,甚至同一年內有可能發生多次山洪災害,所以具有季節性強、頻率高的特徵。

2、突發性

山丘區小流域因流域面積和溝道調蓄能力小,溝道坡降大,流程短,洪水持續時間較短,但水位漲幅大、洪峰流量高。降雨產流迅速,一般只有數小時,激發山洪的暴雨具有突發性,導致山洪災害的突發性,山洪爆發歷時很短,成災非常迅速。

3、群發性

溪流源頭或溝谷兩側具有較高的臨空面,經常出現崩塌。復雜的地質結構、大量地表鬆散固體物質是加劇泥石流災害的重要因素。在暴雨中心范圍內,前期崩塌形成的鬆散堆積物,在暴雨作用下各支溝同時形成泥石流。

4、易發性

由於山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預警預報設施不完善,不能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減少洪災損失。加之對山洪災害的規律性研究不夠,沒有定量判別標准,以往的山洪災害防禦預案操作性不強,山洪災害預見性差,防禦難度較大。

㈨ 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要堅持什麼相結合

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要堅持以人為本、科學防治、依法防治、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原則,始終堅持非工程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專業預防與群測群防相結合,應急轉移和避災安居相結合,項目建設與運行管理相結合,准確把握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的實施機制。

通過提高防洪標准、調整人類活動方式、增強山區群眾防災避災意識,可以達到減少山洪災害發生頻率或減輕其危害的目的。在山洪防治規劃中,近期宜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為主,遠期以植物措施為主。

(9)山洪災害發生時往往伴隨什麼地質災害擴展閱讀:

形成因素

1.地質地貌因素:

山洪災害易發地區的地形往往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蝕溝谷發育,其地質大部分是滲透強度不大的土壤,如泥質岩、板頁岩發育而成的抗蝕性較弱的土壤,遇水易軟化、易崩解,極有利於強降雨後地表徑流迅速匯集,一遇到較強的地表徑流沖擊時,從而形成山洪災害。

2.氣象水文因素:

山丘區不穩定的氣候系統,往往造成持續或集中的高強度降雨。據統計,發生山洪災害主要是由於受災地區前期降雨持續偏多,使土壤水分飽和,地表松動,遇局地短時強降雨後,降雨迅速匯集成地表徑流而引發溪溝水位暴漲、泥石流、崩塌、山體滑坡。從整體發生、發展的物理過程可知,發生山洪災害主要還是持續的降雨和短時強降雨而引發的。

3.人類活動因素:

山丘地區過度開發土地,或者陡坡開荒,或工程建設對山體造成破壞,改變地形、地貌、破壞天然植被,亂砍濫伐森林,失去水源涵養作用,均易發生山洪。

山洪防治工作的目標是:確保人員安全,確保水庫大壩安全,確保重要城鎮安全,確保重要交通幹道和通信干線的安全,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