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山什麼地質
❶ 祖山屬於什麼地貌
祖山山體形成久遠。第一個形成時期是距今2.08— 0.65億年發生的燕山地殼運動,祖山內由這個容時期的花崗岩侵入體所組成,當時還埋藏在地下。第二個形成時期是距今0.65億年以來發生的喜馬拉雅地殼運動,將埋藏在地下的花崗岩抬升,經過冰川作用,形成石海、冰臼地貌;經過風化剝蝕,形成奇石、絕壁地貌;經過流水沖刷,形成瀑布、峽谷地貌。
❷ 石灰岩礦床地質
一、成礦地質條件
構成石灰岩的主要礦物成分是方解石,它在地殼中產出較廣。主要的工業石灰岩礦床是在海盆中由生物和生物化學沉積作用形成的。生物提供了各種粒級的碳酸鈣質碎屑。灰泥的形成是由鈣藻、浮游生物遺體的堆積、大的碳酸鈣顆粒的磨蝕、藻類光合作用吸收大量CO2引起CaCO3直接沉澱生成的。砂及礫粒的碳酸鈣顆粒是由腕足類、介形蟲、珊瑚、棘皮動物等的貝殼殘體、藻席開裂後的碎片和團塊等組成。此外,珊瑚、海綿、苔蘚蟲等還在其組織內部及周圍分泌出碳酸鈣,形成堅硬的灰質骨架和包殼並堆積,造成生物礁。上述碳酸鈣質沉積物基本上是就地生成的,它包括了懸浮質點、浮游生物遺體的下沉、底棲生物介殼堆積及生物礁的向上生長。沿岸流和陡的水下斜坡可導致已沉積的碳酸鹽碎屑側向遷移,並被風浪搬運較遠,堆積在深水或淺水盆地內。
碳酸鈣質的沉積發生在溫暖的氣候條件下。鈣藻和無脊椎動物在溫暖的水中大量繁殖,沉積形成較厚的方解石和文石質的介殼遺體。海水中CO2的含量對碳酸鈣的沉積有重要影響。CO2含量高,pH值下降,使碳酸鈣的溶解度加大,不利於碳酸鈣沉積物的生成。CO2的含量與海水的溫度有關。在現代兩極地區的海水中,因含CO2多而缺少碳酸鹽沉積。在赤道兩側南北緯30°范圍內的熱帶海域中,碳酸鈣是過飽和的,任何CO2的逸出,都可導致重碳酸鈣轉變為碳酸鈣而沉積下來。
碳酸鈣質的沉積發生在水體清潔的海域。混濁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懸浮粘土質點和粉砂,減弱了陽光的照射和光合作用,抑制了鈣藻生長,對於底棲動物,粘土質點堵塞了它們的攝食器官,也抑制它們的繁衍生存。
碳酸鈣質的沉積主要發生在海盆邊緣的淺海環境。淺水和水的上層是大量鈣質生物活動的場所,一些提供碳酸鈣的重要藻類都生活在10~15m的水域中。通過波浪攪動和海水壓力的變化,使海水中溶解的CO2迅速釋放,這些都是碳酸鈣沉積的有利因素。碳酸鈣沉積物生成後,便受到水動力條件的影響。沉積物被海流和波浪簸選淘洗,將細粒帶走,而在濱海區留下粗粒級的沉積物。被帶走的細粒則堆積在比較平靜的海域,如瞧石、潟湖和陸棚邊緣的較深處。在高能環境下,形成較純凈的分選好的粗粒碳鹽鈣質沉積物;在低能環境下,形成細粒的、含骨屑很少的碳酸鈣質沉積物。
二、主要成因類型及礦床地質特徵
按成因石灰岩礦床分為:化學或生物化學沉積礦床、機械碎屑沉積礦床及生物化學沉積礦床3種類型。
1.化學或生物化學沉積石灰岩礦床
該類型礦床是最主要的水泥石灰岩礦床類型,探明儲量佔全國累計探明儲量的90%以上。按其岩性又可分為泥晶石灰岩礦床和鮞狀石灰岩礦床兩種。泥晶石灰岩礦床的成礦時代與分布范圍廣泛,幾乎各主要賦礦地層中均有產出,多數水泥石灰岩礦床都屬於此類型,典型礦床有河北邯鄲峰峰、四川峨眉黃山及安徽銅陵傘形山等水泥石灰岩礦床。此類型礦床礦體形態一般較簡單,呈層狀或似層狀,走向延伸可達幾千米,厚度幾米至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礦床規模以大、中型為主。礦石一般呈灰—深灰色,泥晶結構,塊狀構造,化學成分純凈,雜質含量少,CaO含量高的可達55%,MgO含量低,是優質水泥石灰質原料。泥晶石灰岩一般在水能量較低的淺海、潟湖環境中較發育。泥晶顆粒一般小於0.01mm,其來源一是由於海水中CaCO3飽和而產生化學沉澱;二是生物遺體的分解或粒屑機械磨蝕而成。
鮞粒石灰岩的形成與波浪水流作用有關,常具大型交錯層理。鮞粒是在潮汐作用下的沙壩或三角洲地區形成的,其外殼是由無機沉澱下來的文石在運動的鮞粒的鮞核上短期間斷性沉澱而成。鮞粒石灰岩礦床在中國北方分布較廣,例如,山東滕縣馬山、河北獲鹿王屋、北京昌平文殊峪、遼寧遼陽小屯等水泥石灰岩礦床屬於此種類型,在浙江、廣西、雲南及四川等地也有此種礦床分布。此種礦床礦體形態以層狀為主,層位較穩定,厚度幾米至幾十米,礦床規模以大、中型為主。礦石顏色從淺至暗色均有,粒屑結構,亮晶膠結為主,塊狀構造,化學成分中CaO含量48%~50%,MgO含量因易於白雲岩化而變化較大,含量過高時形成夾石,使礦體結構復雜化。
礦床實例:河北邯鄲峰峰水泥石灰岩礦床
該礦床位於邯鄲市區南西29km,礦區出露地層有第四系黃土、上石炭統鋁土質粘土或灰岩、中奧陶統石灰岩,單斜產出,走向北東20°,傾角5°~30°。區內斷裂發育,常錯斷礦層,但對礦石質量影響很小。
礦體賦存於中奧陶統石灰岩中。岩性較復雜,粉—泥晶石灰岩與白雲石化豹斑狀粉—泥晶石灰岩呈互層出現(圖20-1)。自上而下礦體頂板為黃色土狀泥質石灰岩、灰白色砂質石灰岩、灰色緻密狀粉—泥晶石灰岩及礫岩等,各處厚度不等,有的已被剝蝕掉,最厚的可達幾十米。Ⅰ號礦層岩性為灰色緻密狀粉—泥晶石灰岩,灰黃色土狀泥質灰岩,灰色粉—泥晶石灰岩夾豹斑狀石灰岩,以泥晶石灰岩為主,厚度58m。Ⅰ號礦層與Ⅱ號礦層之間的夾層岩性為黃色土狀白雲質石灰岩夾灰色結晶石灰岩,厚度6~9m。Ⅱ號礦層岩性為灰色粉—泥晶石灰岩,厚度27.92m。礦體底板岩性為泥質、白雲質灰岩等。
圖20-1 河北邯鄲峰峰水泥石灰岩礦地質剖面簡圖
礦石類型主要有兩種:①灰色粉—泥晶石灰岩,粉—泥晶結構,塊狀構造,含少量砂屑、生物屑、鮞粒等。礦物成分中方解石含量達99%,含少量石英、泥質及褐鐵礦。②灰色夾褐色斑狀白雲石化豹斑狀石灰岩,粉—泥晶結構,豹斑狀構造。礦物成分以方解石為主,含較多白雲石及少量石英、褐鐵礦。白雲石呈自形菱形晶體,顆粒較小,彼此以平直的晶面鑲嵌產出,形成礦石中的「豹斑」。
礦石質量穩定,Ⅰ、Ⅱ礦層礦石化學成分:w(CaO)54.31%~54.39%,w(MgO)0.66%~0.70%,w(SiO2)1.2%,w(Al2O3)1%~1.1%,w(Fe2O3)0.9%~1.2%,w(SO3)0.07%,是優良的水泥石灰質原料。礦床規模為大型,已開采利用,為邯鄲水泥廠的原料基地。
2.機械碎屑沉積石灰岩礦床
該類型礦床主要分布於中國北方寒武繫上統和奧陶系下統,南方上泥盆統和下三疊統也有產出。一般是在海水進退頻繁,振盪運動強烈,沉積環境常常變化的條件下,由於潮汐波浪對碳酸鹽沉積物反復剝蝕、搬運、沉積的結果,在潮上帶或潮間帶成礦。岩性以礫屑、砂屑、粉屑石灰岩為主,常夾有泥晶石灰岩和鮞粒石灰岩。例如,山西大同七峰山、山東青州明祖山、廣西柳江勞稿山等水泥石灰岩礦床均屬於此類型。礦體形態呈層狀、似層狀,厚幾米至十幾米,礦床規模為小到大型。礦石呈淺灰,灰褐或灰黃色,粒屑結構、薄層狀構造,泥晶或亮晶膠結,泥質、鐵質含量較高,常見生物碎屑如腕足類、三葉蟲、介形蟲、棘皮屑等,化學成分變化較大,CaO含量一般較低,由於沉積環境蒸發作用較強烈,易形成高鎂鹵水使石灰岩發生白雲岩化,因而MgO含量往往偏高,SiO2,Al2O3含量也較高。
礦床實例:廣西柳江勞稿山水泥石灰岩礦床
該礦床屬機械碎屑沉積礦床。礦體賦存於泥盆繫上統融縣組中,呈厚層狀單斜產出,傾向南西,傾角32°~64°,分布長度1030m,寬度650m,厚度1000m。自下而上分為3層(圖20-2)。一礦層為灰色亮晶鮞粒石灰岩,厚214m;二礦層為灰色亮晶鮞粒石灰岩,厚275m;三礦層為淺灰色、灰色亮晶砂屑石灰岩,厚476m。礦層中夾石為高鎂質的白雲質灰岩、白雲岩團塊、條帶和透鏡體,一般長度大於8m,寬度大於6m,個別大的可達300m,多順層產出,以三礦層中夾石較多,二礦層中較少。礦石類型分為亮晶鮞粒石灰岩和亮晶砂屑石灰岩兩種,主要是鮞粒與碎屑結構的差異,均具塊狀構造,礦物成分和化學成分變化不大。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佔99%,含少量白雲石,化學成分分別為:CaO54.7%~54.9%,MgO0.84%~0.90%,SiO20.34%~0.39%,Al2O30.07%~0.08%,Fe2O30.07%。本礦床礦石質量好且穩定,是良好的水泥原料,礦床規模為大型。礦區岩溶較發育,岩溶率6.7%,開采中要引起注意。
圖20-2 廣西柳江勞稿山水泥石灰岩礦床地質剖面簡圖
3.生物化學沉積石灰岩礦床
常以富含生物碎屑為標志,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分布,尤其是南方地區的上古生界中最發育。例如,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等地石炭系中統的黃龍灰岩是以海百合化石等為主的生物碎屑石灰岩,其上的上石炭統船山灰岩是以核形石及其他生物碎屑為主的生物碎屑石灰岩;廣西、貴州、雲南等地泥盆系中上統藻球粒石灰岩和陝西、四川、雲南等地二疊系生物碎屑石灰岩;遼寧前寒武系、河北薊縣中-新元古界疊層石灰岩及藻灰岩等,所構成的水泥石灰岩礦床均屬於此類型。礦體常呈層狀產出,形態較穩定,厚度幾米至幾十米甚至幾百米,礦床規模以大、中型為主。礦石呈灰—黑色,粉屑結構,塊狀構造,含有的生物碎屑種類多,如有孔蟲、介形蟲、腕足類、腹足類、層孔蟲等,常夾有泥晶、粉晶石灰岩。由生物骨骼堆積而成的生物碎屑石灰岩礦石中,CaO含量一般在50%以上,MgO含量低,是優良的水泥石灰原料。
礦床實例:浙江杭州石龍山水泥石灰岩礦床
該礦床是生物作用沉積的。礦區位於杭州市南西17km,為石龍山向斜的一部分,軸向自西而東由北北西逐漸轉向東西向。核部地層為石炭繫上統船山組石灰岩,兩翼為下石炭統珠藏塢組砂頁岩,傾角南翼為38°~56°,北翼為50°~68°。區內斷裂較發育,北翼地層受構造影響而缺失較多。
礦體賦存於石炭系中統黃龍組和上統船山組中,呈長條帶分布。共分6層礦:第一礦層為含生物碎屑泥—粉晶石灰岩,第二礦層為粉晶生物屑石灰岩,第三礦層為生物屑泥—粉晶石灰岩,第四礦層為亮晶球(團)粒生物碎屑石灰岩,含硅、鈣質結核,第五礦層為生物碎屑石灰岩,第六礦層為灰黑色中厚層石灰岩。其中第四礦層為主礦體,長2900m,厚64~105m。
礦石類型主要有兩種:①粒屑粉晶石灰岩,呈灰色,球粒生物碎屑粉晶結構,塊狀構造。生物碎屑含量20%~30%,有介形蟲、苔蟲、腕足類等多種,球粒由泥晶方解石組成,含量不定,粉晶含量約為60%,亮晶約為10%,礦物成分中方解石佔95%~99%,白雲石1%~5%,偶見石英。②生物碎屑石灰岩,呈灰色,亮晶球(團)粒生物屑結構,塊狀構造。生物碎屑種類同前,含量為30%~35%,球粒含量10%~20%,核形石含量有時達20%,粉晶、亮晶含量10%~35%。礦物成分以方解石為主,含少量白雲石。礦石化學成分:w(CaO)54.69%,w(MgO)0.26%,w(K2O+Na2O)0.05%,w(SiO2)1.65%,w(SO3)1.65%,燒失量41.7%,礦石質量好,礦床規模大,是良好的水泥石灰質原料,已開采利用,供應杭州市第二水泥廠等。
三、石灰岩礦床的分布
我國是世界上石灰岩礦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石灰岩資源分布范圍廣、儲量大、質量優。石灰岩礦產在每個地質時代都有沉積,各個地質構造發展階段都有分布,但質量好、規模大的石灰岩礦床往往賦存於一定的層位中。在華北地區,石灰岩礦床幾乎全都產在早古生代寒武紀和奧陶紀;東北地區石灰岩產在寒武紀、奧陶紀、石炭紀和二疊紀;華南地區石灰岩主要產在石炭紀、二疊紀和中生代早期。中上泥盆系石灰岩分布於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和江蘇南部。
我國石灰岩按用途可劃分為水泥用石灰岩、冶金用石灰岩、石灰用石灰岩、化工用石灰岩、建築用石灰岩、飾面用石灰岩等。截至2005年底,我國查明石灰岩礦產地2050處,其中水泥用石灰岩1554處,建築和飾面用石灰岩礦產地65處,其餘礦產地43l處。建築用石灰岩查明資源儲量13116萬m3,飾面用灰岩查明資源儲量11040.77萬m3,其餘礦產查明資源儲量914.62億t。
❸ 新鄭師祖山地質狀況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嶽嵩山的余脈,位於河南禹州、新鄭、新密、長葛回一帶。為古有熊氏的答發祥地,具茨山中發現有遠古奇異的岩畫、壯觀的城堡、神秘的石棺墓葬。《史記》載黃帝曾登此山:黃帝登具茨,訪大隗,命駕於襄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途 。
始祖山景區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西南15公里處的辛店鎮境內,又稱風後頂,據傳,此峰因黃帝臣風後封地而得名。
始祖山景區地理坐標為北緯34°21',東經113°32',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5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海拔793米,相對高度540米。
❹ 實習區人文和自然地理概況有哪些
據帶隊實習的老師介紹,野外實習根據不同的地質現象,不同的地點,在實習區域內共分為10 條實習路線。
1—地質觀察點;2—公路;3—鐵路1)赤土山—鴿子窩基岩海岸海蝕地貌觀察路線2)老虎石海洋地質作用觀察路線3)燕山大學—山東堡風化作用及河流、沙質海岸地質作用觀察路線4)石門寨西地層觀察路線5)上庄坨—沙鍋店岩漿作用及河流、地下水地質作用觀察路線6)馬蹄嶺—駐操營地質構造觀察路線7)雞冠山地質構造觀察路線8)燕塞湖—山海關岩漿作用及旅遊觀察路線9)祖山風景區地質作用及旅遊觀察路線10)金山嘴海洋地質作用、岩漿作用及構造運動觀察路線這10條路線的景觀基本反映了秦皇島地區的地質現象,也劃定了實習站的區域范圍。這個區域范圍包括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山海關區、撫寧縣東北部。北戴河區和山海關區是著名的旅遊區,交通十分便利。撫寧縣東北部區域(包括石門寨鎮、杜庄鄉和駐操營鄉)位於秦皇島市北,距市區20~30千米,往來有公路和鐵路。撫寧縣東北部實習區實際上是一個盆地,稱為柳江盆地,它是燕山山脈東段一個南北向延伸的丘陵盆地,地形為西北高、東南低,東西向寬約10千米,南北向長約20千米,整個盆地面積約200平方千米。盆地東、西、北三面為中低山,其中部主要是起伏的丘陵,海拔493米的老君頂位於盆地北部,是盆地內的最高峰。發源於燕山山脈東段的大石河全長70千米。由西北至西南流經柳江盆地,經山海關南側老龍頭處注入渤海,大石河流域面積為560平方千米。1974年在大石河流經的盆地南緣大陳庄(大陳庄位於河流下游,為河流出山口)建成了蓄水量為7000×104立方米的大石河水庫「燕塞湖」。它是秦皇島市主要的淡水水源地之一,現已成為重要的旅遊景點。
北戴河區實習區北倚燕山山脈東段,南瀕渤海。北戴河區屬由侵蝕殘丘組成的丘陵地形,海拔152米的聯峰山是北戴河區的最高峰。戴河由北而南沿山腳蜿蜒注入渤海。北戴河區因位於戴河以北,故名北戴河。聯峰山植被繁茂,各種松柏四季常青。山中奇岩怪洞甚多,亭台別墅、文物古跡掩映其中,如詩如畫。北戴河區東南部是漫長悠緩的海岸線,沙軟潮平,質細坡緩,水質良好,鹽度適中,沿海岸開辟的30多個海水浴場,分布在從鴿子窩往東北至山海關老龍頭這段優質的沙質海岸之間。位於東部的鴿子窩是看海上日出、觀海潮漲落的最佳首選地。
山海關實習區位於秦皇島市東北,距市區約15千米,東南臨渤海,南部老龍頭為大石河入海口。該區主要是由侵蝕殘丘、沖積扇和海積階地構成的地形。山海關區在古代是軍事上的險關要塞。早在新石器時代這一地區就有先人在此地勞動生息。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在此修建長城關隘,因其倚山連海,故得名山海關。山海關關城建築粗獷雄偉,布局獨特,氣勢非凡,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
以戴河為界,河南為南戴河。南戴河海濱位於撫寧縣東南19.5千米處,與北戴河海濱隔河相望,一橋相連。海濱東起戴河口,西至洋河口,海岸線長為1.5千米,面積為2.5平方千米,海灘寬闊和緩,沙軟潮平,最高潮位1.66米、最低潮位0.66米、湖差1米左右。海底沙細柔軟,無礁石碎塊;海水清澈透明無污染,是海浴、沙浴、日光浴的理想場所。
❺ 祖山風景區岩漿地質作用及旅遊觀察路線
一、教學目的
路線:實習基地—祖山風景區東門—車廠—秋子峪—實習基地。
(1)觀察早白堊世響山花崗岩岩基及花崗岩地貌。
(2)觀察接觸變質作用及岩體與地層接觸帶附近的構造現象。
(3)觀察基岩區河流地質作用和新生代沉積物特徵。
(4)觀察寒武紀地層的岩性與原生構造。
(5)觀察秋子峪背斜構造,並進行構造運動分析。
(6)祖山自然風景區及明代長城旅遊觀光。
二、教學安排與教學內容
No.1
位於祖山風景區東門內微波塔(葦子峪林場)西約200m處路北側。
(1)觀察響山花崗岩岩體及其次生構造、地貌。
祖山自然風景區地質上屬於早白堊世響山花崗岩岩基的一部分。該岩基出露面積約217km2,平面上以不規則的橢圓狀(長軸北北東向延伸達25km,出露寬度達15km)產出,出露位置為兩組斷裂的交會部位。在構造運動的持續作用下,響山岩體不斷擴張,形成了兩期岩漿侵入。岩體與圍岩接觸界線為不規則的鋸齒狀,岩體內部無定向組構,在接觸帶附近常見圍岩捕虜體。本觀察點位於岩體的東部邊緣,岩性為早期侵入的中粗粒鹼長花崗岩。
中粗粒鹼長花崗岩:淺肉紅色,中粗粒不等粒結構,局部似斑狀結構,塊狀構造,礦物定向性不明顯,局部發育晶洞構造。主要礦物成分及含量:石英20%~25%,他形粒狀,大小1~8mm;鉀長石大於65%,肉紅色,半自形—自形,大小2~10mm,多數3~6mm,大者形成「斑晶」;斜長石5%~10%,灰白色,自形—半自形,大小4~9mm。次要礦物為角閃石和黑雲母,兩者含量小於5%。
岩石原生構造是在岩石形成過程中產生的構造。響山岩基的原生構造主要是晶洞構造和原生節理構造。在侵入岩中近於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狀的原生孔洞稱為晶洞。晶洞大小不等,直徑由數厘米至數十厘米。晚期或後期的岩漿(或熱液)滲入晶洞,在晶洞壁常發育晶形完好的石英、長石晶體。石英晶體生長好的稱為水晶,一般垂直於晶洞壁生長。響山花崗岩晶洞構造比較發育,表明該岩體是在伸展構造環境中形成的。響山岩基早期侵入體中原生節理較發育,在同一露頭可見三組互相垂直的原生節理。原生節理的產狀受岩漿侵位時的構造應力場的控制。
(2)觀察花崗岩地貌。
響山岩體中發育很多不同方向的近直立裂隙,包括原生節理和次生節理。在表層地質作用下,特別是風化和地面流水的剝蝕,響山岩體內形成了深谷奇峰、地勢陡峻的地貌特徵。在露頭上亦可見到兩組(產狀345°∠64°,5°∠80°~89°)或三組次生節理切割岩石的現象。
No.2
位於祖山風景區東門兩側。
(l)了解祖山自然風光,接受愛國主義和專業思想教育,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祖山風景區系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公園、稀有植物和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位於秦皇島市區西北約25km的青龍縣響山—老嶺一帶,面積約118km2,最高峰響山海拔1421m。在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山峰均由響山發展綿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命名之。
祖山有五大景區,上百處自然景觀,其中,自然地質博物館(十里廊谷)、原始遺留的稀有植物(天女木蘭)、遇風奏樂的山峰(響山)、變幻無常的六棵松(幻松)、原始森林、草甸、瀑布以及明代石長城等景觀更為引人入勝。祖山風景區不僅是北方少有的山嶽型森林公園,也是進行地質、生物、環境等研究的良好的天然實驗室。
天女木蘭,又稱天女花、天蘭、山牡丹等,屬木蘭科木蘭屬,闊葉亞喬木,在國家稀有瀕危植物名錄中被列為第二級,是世界知名的珍貴樹種。天女木蘭花期在6~7月間,花瓣乳白色,花蕊紅中帶黃,極為冷艷,樹葉油綠肥厚,枝幹光滑無紋,整體呈現出一種麗質秀美的仙女形象。天女木蘭對環境的選擇比較苛刻,在海拔1000m以上的地區才能開花生存,一旦環境遭到破壞,便生長不良,以至枯萎、死亡。目前,在我國僅有少數地區發現該樹種,而祖山現有1500株,並且成片生長,更是罕見。每年6月下旬,成片盛開的天女木蘭,長長的花梗隨風飄揚,芳香撲鼻,宛若天女散花,令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
在風景區大門兩側的陡峻山坡上,葦子峪長城呈北東-南西向蜿蜒起伏。它在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由明朝開國元勛徐達主持修建;公元1567年(明隆慶元年)又由民族英雄戚繼光主持重修,為石長城,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觀察山區河流的地質作用特徵。
風景區東門南側石河支流發源於響山,由於河流的下蝕作用,上遊河谷呈「V」字形;沖積物成分相對簡單,主要為中粗粒花崗岩、中細粒花崗岩、石英正長岩等,分選差,稜角狀—次圓狀,局部可見礫石呈疊瓦狀排列;發育河漫灘、淺灘,局部可分辨出I、Ⅱ級河流侵蝕階地或見到凹岸侵蝕、凸岸沉積的現象。
(3)觀察響山岩體晚期中細粒花崗岩。
在風景區東門外兩側陡壁上,可見響山岩體邊緣的中細粒鹼長花崗岩。岩石呈淺肉紅色,中細粒花崗結構、似斑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為石英,含量約25%,他形粒狀,大小0.5~2mm;鉀長石含量大於65%,半自形,大小一般為0.5~2mm,個別為2~4mm者構成「斑晶」。次要礦物含量5%~10%,以黑雲母為主,含少量斜長石。該花崗岩的侵入時間略晚於前一個觀察點的中粗粒鹼長花崗岩,前者呈脈狀侵入於後者之中,在南側長城腳下東約150m的陡壁上可見兩者的接觸關系。
(4)觀察節理。
岩石中可見四組節理,產狀分別為320°∠74°、12°∠76°、265°∠85°、115°∠85°,主要為次生構造,節理切割岩石,使花崗岩形成陡壁。這些節理表明岩體形成之後,遭受了後期構造運動的破壞。
No.3
位於祖山風景區東門東約1.5km處大老峪村南東側陡壁。
(1)沉積岩與岩漿岩的宏觀特徵的觀察及判別。
響山岩體東部邊緣相的圍岩為中-晚寒武世沉積岩,離開岩體由西向東分布中寒武統徐庄組、張夏組和上寒武統崮山組、長山組、鳳山組,為一套碳酸鹽岩、泥質岩夾石英砂岩的岩石組合,含生物碎屑灰岩。本觀察點主要為中寒武世地層,宏觀上,岩石成層性好,層理構造發育,顏色以灰色、淺褐灰色、暗灰色為主,主要岩性為含雲母粉砂質頁岩、鮞狀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長石石英粗砂岩、含藻泥質條帶灰岩。地層呈中薄層狀分布在岩體之上,並發育褶皺構造,表明岩體侵入或後期的構造活動使地層發生了塑性變形。
(2)接觸變質作用及接觸變質帶特徵觀察。
岩體邊部的岩石為細粒鹼長花崗岩和正長斑岩。宏觀上,以淺褐色、灰褐色為主,塊狀構造,兩者之間見不到截然的界線,為過渡關系,越靠近圍岩岩石顆粒越細,由細粒花崗結構變為斑狀結構至隱晶質或玻璃質結構,即岩體邊緣有很明顯的細粒邊或冷凝邊。這是岩漿侵入到地層中,岩漿體的邊部受到淬火而形成的,表明響山岩體與中寒武統的侵入接觸關系。
正長斑岩呈淺黃褐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斑晶成分為正長石和角閃石,前者為肉紅色,含量5%~10%,自形,大小1~4mm;後者為黑綠色,含量小於5%,半自形,大小1~3mm。基質為隱晶質。局部發育假流動構造。岩體中可見圍岩的捕虜體。
由於岩漿烘烤,圍岩發生了接觸變質作用,形成接觸變質岩,使原來硬度低的灰岩、泥岩等變得堅硬。遠離岩漿岩體變質程度變淺,直至正常沉積岩。在不同時代的圍岩中,發育寬1~10cm的接觸變質帶,其界線不規則,岩性主要為大理岩、硅化岩、角岩,局部發育矽卡岩和黃鐵礦化。
(3)褶皺構造的認識與觀察。
在教師指導下,觀察分析接觸變質作用及接觸變質岩的特徵,分析冷凝邊和烘烤邊的成因,討論冷凝邊、烘烤邊對於確定侵入岩與沉積岩接觸關系的作用。測量接觸面產狀和地層產狀,作侵入接觸關系剖面素描圖。
No.4
位於車廠村西南民居旁的公路邊。
(1)觀察鬆散堆積物,分析其形成環境。
正長斑岩和寒武系中薄層灰岩、泥灰岩中,發育寬約20m的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它主要由細粒花崗岩、中粗粒花崗岩、正長斑岩的礫石和砂土、泥土構成,灰岩、泥灰岩、泥岩的礫石含量少,結構鬆散,分選性差。在垂向上,沉積物具有分帶性:①下部為礫石層,礫石的粒徑大,5~45cm,以5~15cm為主,磨圓度較好,呈次稜角狀—次圓狀,含量大於60%,略呈疊瓦狀排列,其餘為細礫和砂土;②中部主要為褐黃色砂泥層,呈長透鏡體狀,礫石很少,厚約40~60cm;③上部為磨圓度差的礫石層,礫石的成分下面以花崗岩、正長斑岩為主,上面以沉積岩為主,粒徑較小,大約為3~30cm,磨圓度不好,為稜角狀—次稜角狀,含量大於65%,其餘為鬆散的砂土。
(2)根據堆積物特徵,分析物源區。
在教師指導下,分析該點第四系堆積物的形成環境及物源區。該點內容較少,且在公路邊進行觀察分析,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取捨。另外,請同學們注意交通安全。
No.5
位於秋子峪村北約700m處公路西側採石場。
(1)觀察褶皺及其伴生構造。
該觀察點位於柳江向斜西側,為一直立背斜(圖4-20)。出露地層為中寒武統徐庄組和張夏組,岩性主要為灰岩、鮞狀灰岩、竹葉狀灰岩、泥灰岩、泥岩及生物碎屑灰岩。鮞狀灰岩為中厚層狀—塊狀,灰色,鮞狀結構,顆粒大小1~2mm,圓狀,含量大於80%,亮晶膠結為主,風化面上球狀鮞粒很明顯地凸出於岩石表面。生物碎屑灰岩呈灰色,生物碎屑結構、晶粒結構,中薄層狀,所含化石大多為古生物碎片,完整的較少,主要為雙殼類。
地層中發育褶皺構造,為一個直立背斜。該背斜呈北北東向展布,樞紐走向5°~10°,向北東傾伏,傾伏角約10°;出露高度6~8m,寬度約30m;核部地層為徐庄組灰岩夾泥灰岩,翼部為張夏組灰岩、鮞狀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西翼地層產狀為300°~302°∠22°~39°,東翼為65°~82°∠30°~33°;發育正扇形節理和次級褶皺。近背斜軸部的節理往往可成為良好的導礦和儲礦構造。區域上該褶皺屬於上平山傾伏背斜的北東段,西翼地層被響山岩體破壞、侵蝕而不完整,由此說明該背斜形成於響山岩體之前。
(2)觀察斷裂構造。垂直背斜的展布方向,發育一些斷裂構造,有的張開寬度大於30cm,被風化形成的紅土及灰岩角礫所充填。它們是在褶皺形成過程中與擠壓應力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張節理。
(3)沉積岩原生構造及岩溶現象。地層的原生構造和次生構造發育,主要有瘤狀構造、水平層理、縫合線構造、羽裂紋等。觀察、分析這些構造的形成原因。
(4)測量地層產狀,作背斜構造橫剖面素描圖,確定褶皺類型。
圖4-20 秋子峪背斜橫剖面素描圖(據林建平等,2005)
三、回顧與思考
(1)如何從野外的宏觀特徵判別沉積岩與侵入岩?
(2)怎樣識別冷凝邊與烘烤邊?它們在研究地質體之間的接觸關系方面有什麼意義?
(3)河流、洪流、片流形成的沉積物的特徵有何異同?
(4)如何根據沉積物特徵判別物源區?
(5)試述背斜構造的成因。如何識別褶皺類型?怎樣描述褶皺特徵?
❻ 河北著名的是什麼山
河北名山 祖山祖山位於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國家級地質公園。因燕山以東諸峰都是由它的分支盤亘而成,故稱祖山。其主峰天女峰(又稱黑尖頂)海拔1424米。祖山風光秀麗,有七大景區,113個景點,以奇石、奇水、奇花、奇洞著稱。奇石以神龜探海、觀音送子、奇峰掛月等最為著名;奇水有著名的花果山瀑布、北龍潭瀑布,其響山多洞穴,雨急風吹,產生共鳴,故稱響山。祖山植被繁茂,花木繁多,尤以天女木蘭花最為珍稀。天女木蘭花為太古第四紀冰川期倖存名貴花卉,有植物化石之稱,系國家瀕危植物,為祖山所獨有。霧靈山霧靈山位於興隆縣境內,主峰海拔2118米,為燕山山脈主峰。霧靈山歷史上曾稱伏凌山。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曾遍游霧靈山(伏凌山),並在《水經注》中稱道:「伏凌山甚高峻,嚴障寒深。陰崖積雪,凝夏結冰(凝冰夏結),故世人因以名山也」。明代學者顧炎武稱其「其山高峻,有雲霧蒙其上,四時不絕」,後人又稱其為「求道靈山」,故名「霧靈山」。霧靈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中國探險協會(2002年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霧靈山以森林景觀為主體,以奇峰怪石為骨架,以清溪碧泉為脈絡,人文古跡點綴其間,構成一幅奇特的山水畫卷。山上植物繁茂,峽谷縱橫,幽潭飛瀑,雲海茫茫,氣候多樣,「山下飄桃花,山上飛雪花」,素有「三里不同天,一山有三季」之稱。尤以奇峰、秀水、林海最為著名,在霧靈山觀日出,看佛光更是一大奇觀,人稱「北京第一縷陽光從這里升起」。長城嶺(崇禮群山)長城嶺(崇禮群山)是近年來新開發的河北名山,長城嶺地處崇禮縣西北部,主峰海拔2010米,山頂有明古長城遺址,屬於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城嶺地處和平森林公園,連同周邊的翠雲山、喜鵲梁、紅花梁,有近十萬畝森林。這里植被茂盛,有林海、松濤,夏季鮮花盛開,秋季萬山紅遍,冬季白雪皚皚,堪稱林海雪原,還有北方最大片的白樺林。崇禮群山以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成為我國北方長城以南的滑雪勝地。這里雪期長達5個月,雪質可以和歐洲阿爾卑斯山相媲美。憑借這些優越的條件,我省先後在長城嶺開設了高原訓練滑雪基地,在紅花梁開設了萬龍滑雪場,在喜鵲梁開設了波羅美的滑雪場,崇禮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夏季旅遊、冬季滑雪勝地,每年吸引30多萬遊客觀光、登山、滑雪。小五台山位於蔚縣,舊稱霧山,地處燕山、恆山、太行山三大山脈交匯地帶,為燕山之尾,恆山之首,太行之翼。小五台山東西南北中五峰突起,彼此相連,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朝嵐夕煙,瞬息萬變。其中,東台海拔最高,達2882米,為我省最高峰。小五台山原始神韻濃厚,森林茂密,植物繁茂,幽峽靜谷,蝶飛鳥語,動物出沒,是華北地區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小五台山主要景區有金河口等多處,金河口位於北麓峽谷,溪流經過峽谷岩石呈金黃色,故為金河口。觀瀾台、塔林、珍珠泉,七彩石灘、一線天等景觀美不勝收。野三坡野三坡景區位於河北省淶水縣境內的太行山與燕山交匯處,距首都北京100公里。由於特殊的地質構造,這里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自然山水景觀,被世人稱為「世外桃源」。野三坡風景區的特點是一個「野」字。風景以自然的山水泉洞、林木花草為主,北部萬山環繞,以長城為屏障,南部為山區谷地平原,拒馬河縱穿而過,山清水秀,風光明媚。野三坡由多個各具功能的景區構成,分別是百里峽自然風景游覽區、拒馬河避暑療養游樂區、白草畔原始森林保護區、佛洞塔奇泉怪洞游覽區等。白草畔森林游覽區(其主峰海拔1983米)山勢挺拔,奇峰怪石林立,滿山野花盛開,野生動物成群,森林遮天蔽日,堪稱太行「綠色明珠」。登石城嶺可觀日出賞雲海,探螞蟻嶺上的紅蟻巢穴,聽風動石畔的松濤,賞千畝杜鵑,游萬畝林海,使人流連忘返。野三坡不僅有酷似桂林山水的拒馬河風光,形如鬼斧神工的峽谷奇觀,幽深奇異的溶洞,神秘離奇的怪泉,謎底難解的金華山,還有巍峨的長城、蒼勁的摩崖石刻,古老的棧道、廟宇,保存完好的古智人化石和平西抗日烈士陵園及興建的少數民族村寨等人文景觀,旅遊資源獨具風采,被譽為「京畿勝景」。白石山白石山位於淶源縣,因山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白石山山體雄峻,有三頂、六台、九穀、八十一峰,主脊長達7000餘米,主峰海拔2096米,白石山奇峰林立,絕壁縱橫,險壑遍布,是我國惟一的大理石岩峰地貌景觀。白石山植物種類繁多,植被茂密,森林面積達2.8萬畝,有觀賞價值極高的純紅樺林,山北麓有全國重點文物———白石山長城,是長城中保存最完好的地段之一。西麓有著名的峽谷———十瀑峽。顧名思義,十瀑峽多瀑、多澗、多潭,峽谷中可聽幽谷泉鳴,可觀飛瀑流泉,白石山氣勢雄偉,山中多雲霧,又稱北方「小黃山」。白石山為國家4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全國青少年科學教育基地。狼牙山狼牙山位於易縣城西南,山勢險峻,挺拔陡峭,猶如長短不齊的巨齒狼牙,故名「狼牙山」。主峰海拔1700米,抗戰期間,日軍掃盪狼牙山,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八路軍戰士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等五人,重創日偽軍600餘人,激戰5小時,打完最後一顆子彈,英勇跳崖。1942年為紀念五壯士壯舉,在狼牙山主峰棋盤陀建有五壯士紀念塔,1958年重建,聶榮臻元帥親筆書寫「狼牙山五壯士紀念塔」。狼牙山風景秀麗,為古燕十景之一,主要景觀有紅瑪瑙溶洞,棋盤陀等,狼牙山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百家經典紅色旅遊景點。天桂山天桂山位於平山縣境內,是我國北方著名山嶽古剎性風景區,主峰海拔1054米,山為礫岩型地貌,多溶洞,頗具桂林特色,因此稱為天桂山。其著名溶洞有白毛女洞、銀河洞、藏古洞等。銀河洞深達2000餘米,為我國北方最大溶洞之一。天桂山還是我國北方著名的道教名山,又稱「北武當」,有明朝末年崇禎皇帝修建的歸隱行宮———青龍觀,著名建築還有金頂、靈官閣、玉皇殿等。天桂山景色秀麗,山岩險峻,奇石百態,泉潺瀑濺,綠樹成蔭,風景名勝比比皆是,有高達97.71米的天下第一「歸」字,有清冽不竭的槐(樹)泉,千奇百怪的奇峰異石,如飛來峰、利劍峰,老虎背等。登頂峰望諸峰,可觀雲海,賞日出,石家莊盡收眼底。天桂山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4A級景區。駝梁山駝梁山位於平山縣,主峰海拔2281米,為河北五大高峰之一。該山以自然景觀為主,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可以看山、看水、看草原。這里山勢巍峨、層巒疊嶂,有三萬多畝森林,密林中飄舞著數百條瀑布,千姿百態,飛珠濺玉,有「一山蒼翠,萬瀑齊飛」之名。瀑布又形成谷底潭水,形狀各異,五顏六色,有「北方九寨」之稱。最為奇特的是高山之上,山頂平坦如坻,形成海拔2000米以上的雲頂草原。夏季這里碧草連天,彩蝶飛舞,鮮花盛開,恍有人間仙境之感;春季杜鵑、迎春花漫山遍野,有的斜倚冰柱,或俏立冰中,呈現「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奇特景觀;隆冬時節,山上處處冰雕玉砌,構成一幅天然的冰雕藝術長廊。蒼岩山蒼岩山位於井陘縣境內,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華北地區較大的佛教文化名山。山有千年古寺福慶寺,有南陽公主祠,傳說隋代南陽公主曾修行在此。山有太行奇木,古檀稱奇。蒼岩檀千姿百態,迎客檀、羅漢檀、巨人檀、壁虎檀……,為太行獨有風景樹木。蒼岩山最為著名的是橋樓殿,飛虹般架於兩山之間,懸崖之上,金碧輝煌,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奇山、幽谷、檀木構成了蒼岩山獨特景觀,內集三絕、四奇、十六景、七十二觀,並有聞名於世的聖母龕迴音壁,詩雲:「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惟蒼岩」。
❼ 請簡單介紹一下秦皇島祖山的東門和北門
1.東門距離秦皇島市區最近,北門最遠。
自駕車——可在京沈高速公路秦皇島內西出口沿秦容青公路北行25公里到達祖山東門,55公里到達祖山北門。
2.東門進入後需坐景區的小電瓶車到畫廊谷(三千六百跳),步行登山至半山腰才有纜車。
北門可以開車上山,一直可開到祖山賓館,然後可坐車去一線天、王母峰、情人谷等景點。
3.如果想要爬山,還是選擇東門吧,「畫廊谷」,北岸奇險,崖頂怪石林立;南岸鬱郁蔥蔥,藤蔓纏繞,繁花似錦;溝底巨石疊卧,清溪繞流,遊人步行其上如鳥越石,俗稱「三千六百跳」。
但建議有一個人將車開上祖山賓館,這樣不用再返回東門,上山容易下山難,老人一定受不了下山之苦。
4.十里畫廊山水一日游:早至祖山東門觀葦子峪長城―→地質、植物科普基地―→畫廊谷賞36景―→祖山賓館午餐―→情人谷觀八戒岩、萬壽山、迎客松、無字碑―→返程(開車從祖山賓館返回市區)
❽ 祖山風景區地質作用及旅遊觀察路線
路線:基地─祖山風景區東門─車廠─秋子峪─基地
任務:
1)觀察早白堊世響山花崗岩岩基及花崗岩地貌。
2)觀察接觸變質作用及岩體與地層接觸帶附近的構造現象。
3)觀察基岩區河流地質作用和新生代沉積物特徵。
4)觀察寒武紀地層的岩性與原生構造。
5)觀察秋子峪背斜構造,並進行構造運動分析。
6)祖山自然風景區及明代長城旅遊觀光。
預習內容:
1)表層地質作用。
2)岩漿作用及變質作用。
3)構造運動。
No.26
位置:祖山風景區東門內微波塔(葦子峪林場)西約200m路北側(圖4-21)。
意義:花崗岩及其次生構造、地貌觀察點。
觀察內容:
1)響山岩體早期侵入岩。
2)侵入岩的構造特徵。
3)侵入岩的地貌特徵。
教學內容:
1)祖山自然風景區地質上屬於早白堊世響山花崗岩岩基的一部分。該岩基出露面積約217km2,平面上以不規則的橢圓狀(長軸北北東向延伸達25km,出露寬度達15km)產出,出露位置為兩組斷裂的交會部位。在構造運動的持續作用下,響山岩體不斷擴張,形成了兩期岩漿侵入(參見第二章,二、岩漿岩)。岩體與圍岩接觸界線為不規則的鋸齒狀,岩體內部無定向組構,在接觸帶附近常見圍岩捕虜體。本觀察點位於岩體的東部邊緣,岩性為早期侵
圖4-21 祖山風景區地質作用及旅遊觀察路線交通位置圖
入的中粗粒鹼長花崗岩。
2)中粗粒鹼長花崗岩(圖版Ⅲ-7):淺肉紅色,中粗粒不等粒結構,局部似斑狀結構,塊狀構造,礦物定向性不明顯,局部發育晶洞構造。主要礦物成分及含量:石英約20%~25%,他形粒狀,大小1~8mm;鉀長石>65%,肉紅色,半自形-自形,大小2~10mm,多數為3~6mm,大者形成「斑晶」;斜長石5%~10%,灰白色,自形-半自形,大小4~9mm。次要礦物為角閃石和黑雲母,兩者含量<5%。岩石K-Ar同位素年齡為101.4Ma(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探開發局,1995)。
3)岩石原生構造是在岩石形成過程中產生的構造。響山岩基的原生構造主要是晶洞構造和原生節理構造。在侵入岩中近於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狀的原生孔洞稱為晶洞。晶洞大小不等,直徑由數厘米至數十厘米。晚期或後期的岩漿(或熱液)滲入晶洞,在晶洞壁上常發育晶形完好的石英、長石晶體。花崗岩晶洞內的礦物多為石英晶體,生長好的稱為水晶,一般垂直於晶洞壁生長。響山花崗岩晶洞構造比較發育(圖版Ⅲ-8)表明該岩體是在伸展構造環境中形成的。響山岩基早期侵入體中原生節理較發育,在同一露頭可見3組互相垂直的原生節理。原生節理的產狀受岩漿侵位時的構造應力場的控制。
4)花崗岩地貌:響山岩體中發育很多不同方向的近直立裂隙,包括原生節理和次生節理。在表層地質作用下,特別是風化和地面流水的剝蝕,響山岩體內形成了深谷奇峰、地勢陡峻的地貌特徵。在露頭上亦可見到兩組(產狀345°∠64°、5°∠80°~89°)或三組次生節理切割岩石的現象。
5)在教師指導下,觀察、描述花崗岩的岩石特徵,觀測原生節理和次生節理,討論響山花崗岩體的地貌特徵。
重點與難點:
1)岩性鑒定與描述。
2)原生構造與次生構造的區別及產狀測量。
時間:40分鍾。
思考題:
1)試述響山岩體形成的構造環境。
2)與華山、黃山等地質地貌特徵進行對比,說明響山岩體地貌的形成條件。
No.27
位置:祖山風景區東門兩側。
意義:河流地質作用及沖積物觀察點。
觀察內容:
1)了解祖山自然風光,接受愛國主義和專業思想教育,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2)山區河流的地質作用特徵。
3)響山岩體晚期中細粒花崗岩。
4)節理觀測。
教學內容:
1)祖山風景區系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公園、稀有植物和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區,位於秦皇島市區西北約25km的青龍縣響山─老嶺一帶,面積約118km2,最高峰響山海拔1421m。在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山峰均由響山發端綿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祖山有五大景區,上百個自然景觀,其中,自然地質博物館——十里廊谷、原始遺留的稀有植物——天女木蘭、遇風奏樂的山峰——響山、變幻無常的六棵松——幻松、原始森林、草甸、瀑布及明代石長城等景觀更為引人入勝。祖山風景區不僅是北方少有的山嶽型森林公園,也是進行地質、生物、環境等研究的良好的天然實驗室。
天女木蘭,又稱天女花、天蘭、山牡丹等,屬木蘭科木蘭屬,闊葉亞喬木,在國家稀有瀕危植物名錄中被列為第二級,是世界知名的珍貴樹種。天女木蘭花期在6~7月間,花瓣乳白色,花蕊紅中帶黃,極為冷艷,樹葉油綠肥厚,枝幹光滑無紋,整體呈現出一種麗質秀美的仙女形象。天女木蘭對環境的選擇比較苛刻,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地區才能開花生存,一旦環境遭到破壞,便生長不良,以至枯萎、消亡。目前,在我國僅有少數地區發現該樹種,而祖山現有1500株,並且成片生長,更是罕見。每年6月下旬,成片盛開的天女木蘭,長長的花梗隨風飄盪,芳香撲鼻,宛若天女散花,令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
在風景區大門兩側的陡峻山坡上,葦子峪長城呈北東-南西向蜿蜒起伏。它在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由明代開國元勛徐達主持修建,公元1567年(明隆慶元年)又由民族英雄戚繼光主持重修,為石長城,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風景區東門南側石河支流發源於響山,由於河流的下蝕作用,上遊河谷呈「V」字形;沖積物成分相對簡單,主要為中粗粒花崗岩、中細粒花崗岩、石英正長岩等,分選差,稜角狀-次圓狀,局部可見礫石呈疊瓦狀排列;發育河漫灘、淺灘,局部可分辨出Ⅰ、Ⅱ級河流侵蝕階地或見到凹岸侵蝕、凸岸沉積的現象。
3)在風景區東門外兩側陡壁上,可見響山岩體邊緣的中細粒鹼長花崗岩。岩石呈淺肉紅色,中細粒花崗結構,似斑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為石英,含量約25%,他形粒狀,大小0.5~2mm;鉀長石含量>65%,半自形,大小一般為0.5~2mm,個別為2~4mm者構成「斑晶」。次要礦物含量5%~10%,以黑雲母為主,含少量斜長石。該花崗岩的侵入時間略晚於前一個觀察點的中粗粒鹼長花崗岩,前者呈脈動侵入於後者之中,在南側長城腳下東約150m的陡壁上可見兩者的接觸關系。
4)岩石中可見4組節理,產狀分別為320°∠74°、12°∠76°、265°∠85°、115°∠85°,主要為次生構造,節理切割岩石,使花崗岩形成陡壁。這些節理表明岩體形成之後,遭受了後期構造運動的破壞。
重點與難點:
1)花崗岩的分類、命名及觀察描述花崗岩的方法。
2)中粗粒和中細粒鹼長花崗岩接觸關系的判斷與分析。
3)節理的觀測及節理性質的判別與分析。
時間:80分鍾。
思考題:
1)如何從野外的宏觀特徵判別沉積岩與侵入岩?
2)以祖山風景區為例,討論自然保護區對地質、生物、環境等方面的研究意義。
No.28
位置:祖山風景區東門東約1.5km大老峪村南東側陡壁。
意義:接觸變質作用觀察點。
觀察內容:
1)沉積岩與岩漿岩的宏觀特徵及判別。
2)接觸變質作用及接觸變質帶特徵。
3)褶皺構造。
教學內容:
1)響山岩體東部邊緣相的圍岩為中-晚寒武世沉積岩,離開岩體由西向東分布中寒武統徐庄組、張夏組和上寒武統崮山組、長山組、鳳山組,為一套碳酸鹽岩、泥質岩夾石英砂岩的岩石組合,含生物碎屑灰岩。本觀察點主要為中寒武世地層,宏觀上,岩石成層性好,層理構造發育,顏色以灰色、淺褐灰色、暗灰色為主,主要岩性為含雲母粉砂質頁岩、鮞狀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長石石英粗砂岩、含藻泥質條帶灰岩。地層呈中薄層狀分布在岩體之上,並發育褶皺構造,表明岩體侵入或後期的構造活動使地層發生了塑性變形。
2)岩體邊部的岩石為細粒鹼長花崗岩和正長斑岩,宏觀上,以淺褐色、灰褐色為主,塊狀構造,兩者之間見不到截然的界線,為過渡關系,越靠近圍岩岩石顆粒越細,由細粒花崗結構變為斑狀結構至隱晶質或玻璃質結構,即岩體邊緣有很明顯的細粒邊或冷凝邊。這是岩漿侵入到地層中,岩漿體的邊部受到淬火而形成的,表明響山岩體與中寒武統的侵入接觸關系。
正長斑岩呈淺黃褐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斑晶成分為正長石和角閃石,前者為肉紅色,含量5%~10%,自形,大小1~4mm;後者為黑綠色,含量<5%,半自形,大小1~3mm。基質為隱晶質。局部發育假流動構造。岩體中可見圍岩的捕虜體。
由於岩漿烘烤,圍岩發生了接觸變質作用,形成接觸變質岩,使原來硬度低的灰岩、泥岩等變得堅硬。遠離岩體變質程度變淺,直至恢復到正常沉積岩。在不同時代的圍岩中,發育寬1~10cm的接觸變質帶,其界線不規則(圖版Ⅳ-1),岩性主要為大理岩、硅化岩、角岩,局部發育矽卡岩和黃鐵礦化。
3)在教師指導下,觀察分析接觸變質作用及接觸變質岩的特徵,分析冷凝邊和烘烤邊的成因,討論冷凝邊、烘烤邊對於確定侵入岩與沉積岩接觸關系的作用。測量接觸面產狀和地層產狀,作侵入接觸關系剖面素描圖。
重點與難點:
1)正長斑岩的觀察與描述。
2)侵入接觸關系、接觸變質帶的識別與分析。
時間:60分鍾。
思考題:怎樣識別冷凝邊與烘烤邊?它們在研究地質體之間的接觸關系方面有什麼意義?
No.29
位置:車廠村西南民居旁的公路邊。
意義:鬆散堆積物觀察點。
觀察內容:
1)鬆散堆積物及其形成環境分析。
2)根據堆積物特徵,分析物源區。
教學內容:
1)在正長斑岩和寒武系中薄層灰岩、泥灰岩中,發育寬約20m的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它主要由細粒花崗岩、中粗粒花崗岩、正長斑岩的礫石和砂土、泥土構成,灰岩、泥灰岩、泥岩的礫石含量少,結構鬆散,分選性差。在垂向上,沉積物具有分帶性:①下部為礫石層,礫石的粒徑大,為5~45cm,以5~15cm為主,磨圓度較好,呈次稜角狀-次圓狀,含量>60%,略呈疊瓦狀排列,其餘為細礫和砂土;②中部主要為褐黃色沙泥層,呈長透鏡體狀,礫石很少,厚約40~60cm;③上部為磨圓度差的礫石層,礫石的成分下面以花崗岩、正長斑岩為主,上面以沉積岩為主,粒徑較小,大約為3~30cm,磨圓度不好,為稜角狀-次稜角狀,含量>65%,其餘為鬆散的砂土。
2)在教師指導下,分析該點第四系堆積物的形成環境及物源區。該點內容較少,且在公路邊進行觀察分析,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取捨。另外,請同學們注意交通安全。
重點與難點:
1)不同營力和介質的搬運、沉積特徵。
2)礫石的岩性識別及可能的物源區分析。
時間:40分鍾。
思考題:
1)河流、洪流、片流形成的沉積物的特徵有何異同點?
2)如何根據沉積物特徵判別物源區?
No.30
位置:秋子峪村北約700m公路西側採石場。
意義:褶皺及其伴生構造觀察點。
觀察內容:
1)褶皺構造。
2)斷裂構造。
3)沉積岩原生構造及岩溶現象。
教學內容:
1)該觀察點位於柳江向斜西側,出露地層為中寒武統徐庄組和張夏組,岩性主要為灰岩、鮞狀灰岩、竹葉狀灰岩、泥灰岩、泥岩及生物碎屑灰岩。鮞狀灰岩為中厚層狀-塊狀,灰色,鮞狀結構,鮞粒大小1~2mm,圓狀,含量>80%,亮晶膠結為主,風化面上球狀鮞粒很明顯地凸出於岩石表面。生物碎屑灰岩呈灰色,生物碎屑結構、晶粒結構,中薄層狀,所含化石大多為古生物碎片(圖版Ⅳ-2),完整的較少,主要為雙殼類。
2)地層中發育褶皺構造,為一個直立背斜。該背斜呈北北東向展布,樞紐走向5°~10°,向北東傾伏,傾伏角約10°;出露高度6~8m,寬度約30m;核部地層為徐庄組灰岩夾泥灰岩,翼部為張夏組灰岩、鮞狀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西翼地層產狀為300°~302°∠22°~39°,東翼為65°~82°∠30°~33°;發育正扇形節理和次級褶皺(圖4-22;圖版Ⅳ-3)。近背斜軸部的節理往往可成為良好的導礦和儲礦構造。區域上該褶皺屬於上平山傾伏背斜的北東段,西翼地層被響山岩體破壞、吞蝕而不完整,由此說明該背斜形成於響山岩體之前。
圖4-22 秋子峪背斜橫剖面素描圖
3)地層的原生構造和次生構造發育,主要有瘤狀構造、水平層理、縫合線構造、羽裂紋等,觀察、分析這些構造的形成原因。
4)垂直背斜的展布方向,發育一些斷裂構造,有的張開寬度>30cm,被風化形成的紅土及灰岩角礫所充填。它們是在褶皺形成過程中與擠壓應力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橫張節理。
此處還可見到斷層擦痕(有的產狀為115°∠30°和350°∠39°)與岩溶現象。
5)測量地層產狀,作背斜構造橫剖面圖,對褶皺進行分類。
重點與難點:
1)褶皺構造的識別及褶皺的測量與描述。
2)與背斜構造伴生的小構造的觀察與識別。
時間:60分鍾。
思考題:
1)試述背斜構造的成因。
2)如何識別褶皺類型?怎樣描述褶皺特徵?
3)褶皺構造對於地質找礦有何意義?
❾ 陰宅風水的祖山是什麼意思
祖山,又稱祖宗山,指龍脈發源處的山。按距離結穴之處的遠近,依次可分為太祖山、太宗山、少祖山、少宗山、父母山。
❿ 祖山的旅遊指南
景區門票80元/張 ,意外傷害保險3元/張(自願購買)
觀光車票價:單程10元,往返20元
索道價格:單程78元,往返130元
開放時間:8:00-17:00
地址: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祖山鎮
最佳旅遊時節:夏秋兩季更適宜旅行。但四季各有特色。 祖山烤全羊:滿族風味充溢,天然綠色佳餚;經濟家庭套餐,農家年飯風味。
祖山特色美食:祖山老豆腐、家雞蘑菇粉、大盤手扒骨、山菜大蒸包(大合子)、山蔥炒雞蛋、祖山農家菜。 一、自駕車:京沈高速公路在秦皇島第20出口向青龍祖山方向開車56公里即可到達祖山景區北門(請不要走東門,東門上山需乘坐纜車;也可步行觀賞沿途美麗景色)。
二、火車:從秦皇島火車站乘6路公交車到海陽路長途車站,轉乘到祖山的公交車,到達東門或北門(廟溝),東門需乘坐纜車上山,北門自8月5日起由景區專車接送上山。
秦皇島祖山門票 80元/人 (網上訂購70元/人)
● 自駕車——可在京沈高速公路秦皇島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25公里到達祖山東門,55公里到達祖山北門。
● 公交車——秦皇島市區海陽路長途汽車站每天都有發往祖山東門和北門的公共汽車。
海陽路長途汽車站―→祖山東門 發車時間:6:30、 7:10、 9:00、 11:15、 13:25、 14:25、 15:35
祖山東門―→海陽路長途汽車站 返程時間:7:30、 8:10、 10:00、 12:15、 14:25、 15:25、 16:35
海陽路長途汽車站―→祖山北門 發車時間:6:40、 10:00、 13:30、 15:10
祖山北門―→海陽路長途汽車站 返程時間:8:00、 11:20、 14:50、 16:30
以上線路如有變化,以長途汽車站公告為准
三、景區內環游車路線
東門——畫廊谷 廟溝——北門 祖山賓館——王母峰 祖山賓館——情人谷 廟溝——情人谷
景區內東門至畫廊谷口有一段小交通是門票裡麵包含的,登山可有兩種選擇,1、乘索道而上2、在乘索道的左邊有一條人工鋪設的台階可沿此上山,到達祖山賓館(望海神寺)視野比較開闊,在這兒又有一段小交通是望海寺到天女鋒腳下的,這段路比較遠,建議大家都乘坐景區小交通,往返20-30元/人(如果門票裡麵包含的話就不用購買了)車程大概是15分鍾左右,屬於單向盤山路,岩路上山可以欣賞窗外的美景,彷彿行走在空中一般,美不勝收。
祖山風景區,面積118平方公里,100多處自然景點,游遍所有景點最少需要幾天時間,為方便您游覽我們特別推薦景區內精品路線以供您選擇,並配備導游員為您作細致的講解。
●十里畫廊山水一日游:早至祖山東門觀葦子峪長城―→地質、植物科普基地―→畫廊谷賞36景―→祖山賓館午餐―→情人谷觀八戒岩、萬壽山、迎客松、無字碑―→返程
● 回歸自然超值二日游:第一日早至祖山東門觀葦子峪長城―→地質、植物科普基地―→畫廊谷賞36景―→祖山賓館午餐―→仙女雲床―→空中草原―→祖山賓館晚餐―→夜晚參加滿族風情篝火狂歡夜―→晚宿祖山賓館;第二日早餐後由賓館出發―→天女峰登頂觀海上漁影、長城等―→五人嶺平台觀景―→祖山賓館午餐―→情人谷觀八戒岩、萬壽山、迎賓松、無字碑―→廟溝停車場結束快樂的祖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