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活動有哪些
1. 太陽系八大行星地質活動最頻繁的星球。
總的來說,太陽系其他星球的地質活動大多數不如地球。 地震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這個星球能夠·從·內·部·被加熱。這個力量可能來自放射性物質,也可能來自潮汐力。 水星雖然離太陽很近,但是它體積很小,內部早已冷卻了,所以不存在地震。 金星表面的溫度更高,而且有強烈的火山活動。但是金星內部並沒有熱源,所以沒有地球上一樣的板塊構造。嚴格地說金星並不算有地震。 地球擁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而且有月球提供的強大的潮汐力,所以地球的內部是熾熱的,有板塊活動,會發生地震。 火星在這里和水星的性質相仿。即使有地震的話,也不會像地球那樣猛烈。 木衛一距離木星很近,受到木星強烈的引潮力。事實上木衛一擁有太陽系中最強烈的火山活動,表面溫度就超過1000度,而內部溫度更高。可以推測木衛一有強烈的地震現象。 木衛二距離木星稍遠,表面覆蓋著冰層。木星的引潮力足以加熱木衛二的內部,在冰層下產生一個溫暖的海洋。在 木衛二光滑的表面上,可以看到冰層裂開的痕跡,這是不是某種 由冰代替岩石參加的 地質活動留下的證據呢? 土衛六是太陽系中最接近地球的天體之一。由於土星的引潮力,可以猜想土衛六有一個熱的核心,也就有地質活動。 海衛一是太陽系最冷的地方,因為它距離太陽十分遙遠,而且表面十分明亮,反射了大多數的陽光。但是海衛一仍然是有某種地質活動的。當旅行者2號抵達海衛一時,看到了海衛一上強烈的火山噴發。因為海衛一上的固態氮被陽光加熱氣化,產生了強烈的噴發現象。
2. 地球噴火吐霧的地質活動有哪些
提起火山,人們首先會想到它那噴發的雄姿,火山口噴出的萬丈火焰攜帶著億萬噸熔岩滾滾流下,噴出的煙霧似原子彈爆炸後的蘑菇煙雲,火山灰遮天蔽日,一片昏暗。像鐵水一般的熔岩漿滾滾流淌,所到之處,一片火海。火山煙、火山灰鋪天蓋地,毀滅周圍的生靈。總之,火山噴發給人一種恐怖之感,給人以災難的記憶。火山噴發時所噴出的熔岩溫度有時可能超過1000℃。在地球內部深處,岩石完全處於熔融狀態,溫度都在1000℃以上,熔融的岩石叫岩漿。火山噴發時,岩漿從裂隙或火山口湧上地球表面。
火山的形狀有錐形、穹形、平頂的和柱狀的。到底形成什麼形狀,要由噴發的類型和所噴出岩漿的物理特性來決定。
有時,火山中央的火山口會崩塌。日本伊豆大島的阿蘇火山便是一例,它原來的中央火山口崩塌後,又再在本身的中部噴發了一次。
火山活動不僅地球上有,在其他行星或衛星上也有,火山的噴發可以攜帶熱能,也可以改變地形地貌。在太陽系中,木衛一這顆衛星上的火山活動最為激烈,它噴發出來的火山噴焰和火山灰高達幾萬米,其壯觀景象超過地球上的火山噴發。地球上的火山分活火山和死活山2類,活火山指仍在活動噴發的火山。而死火山是指過去曾噴發過,但現在已停止活動,不再噴發。根據火山噴發的年代遠近,又分遠古火山、中期火山和近期火山幾類。比如我國黑龍江省五大連池的火山就有早、中、近期火山幾類。這里火山噴發後熔岩形成的石海黑乎乎的一片,遠處眺望,波浪狀的熔岩層真似石頭般海洋一樣。
地球上不同區域近期還都有活火山活動。
太平洋之中的檀香山島的普納羅亞火山在1995年還發生過噴發,影響波及全島。
太平洋中的菲律賓的皮納博火山是一座已經沉睡600多年的古火山,1991年6月,它又在一系列猛烈的爆發中蘇醒過來。迸發沖進平流層的二氧化硫達2000萬噸,熾熱的浮石雨點般漫天而降,灰色蘑菇狀煙雲升騰到火山以上30千米高空,遮天蔽日,落下的火山灰積滿地面,灰白疏鬆,如同月球表面的一片荒涼景觀。10萬逃出性命者中的一位說:「看上去如同到了世界末日。」
吹向西邊的風把火山煙霧卷向全世界。數星期後,千百萬美國人就開始觀看到火山雲過濾陽光後的落日壯觀。
全球繞行的火山煙塵的影響不僅止於增添晚霞色彩,它同時大量擋住照射地球的陽光,使地球吸收不到正常量的熱能。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的科學家們估計,皮納博火山煙層的濃厚程度,足可在數年內使世界年均氣溫下降約1℃。1℃的變化似乎很小,但足可影響到全球氣流和海流。
由此可見,世界上火山的活動,歷史長久,遍布各國,而且對人類的影響頗大。歐洲的義大利,南北美洲的美國、智利,亞洲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等國都有許多火山,它們對地球氣候和人類生存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那麼,火山是怎樣形成的?它的活動有什麼規律?怎樣利用火山為人類做貢獻?這些眾人關注的問題,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著。
在古代,人們對火山現象的解釋帶有神話色彩,甚至還跟太空宇宙間的奇特現象聯系在了一起。但到了18世紀,隨著自然科學的日益發展,人們對火山的成因開始有了比較科學的認識。有的說地殼由於放熱而冷卻收縮,造成地球內部熔融體受壓,當熔融體承受過大的壓力時,岩漿和氣體就從地殼薄弱的部位噴射出來,從而造成火山活動;有的認為地殼因收縮而產生強大的壓力,使地球內部產生地熱,並把岩石變成熔融體,然後通過不同的渠道噴出地表;有人認為,海水滲透到地球內部的岩漿區時,蒸發為水蒸氣而產生強大的張力,發生爆炸,並迫使熾熱的岩漿通過火山通道噴出地表……還有許多關於火山成因的說法,都因存在不夠完善的地方,而長期沒有形成一種人們普遍接受的理論。直到人們發現地球的板塊結構後,對地殼的復雜多變現象才有了比較完整的理論,對火山的成因也有了新的解釋。
而「地幔熱柱」的假說,又彌補了板塊學說的某些不足。假說認為,地幔熱柱把地幔中的熔融體以2米/年的速度提升到地殼表層,使該處地殼成為「熱點」。該假說還認為地幔是岩漿庫,地幔熱柱則是供應火山物質的傳送帶。地幔熱柱供應的火山物質通過地殼內的破裂帶——斷層,以及斷層形成的地塹和裂谷,噴出地表而形成火山。因此,斷層、地塹和裂谷是內陸火山的主要通道,海嶺和海溝是大洋火山的主要通道。由於板塊構造理論本身還在不斷地完善,所以,解釋火山的成因還不可能完美。
有趣的是,無論是活火山或者是死火山和休閑火山,都有不少「火山之謎」留給人們去探索,其中,位於菲律賓呂宋島的馬榮火山,就有一個「規律」之謎。
馬榮火山是一座活火山,山頂上一年四季白雲朵朵,煙霧繚繞,整個山頭迷迷濛蒙。夜晚,從火山頂噴出暗紅色的煙霧,火山成了「燭台」,在夜空中閃閃發光,人們宛如身臨仙境,領略著特有的火山風貌。
假如有朝一日,馬榮火山要爆發了,它會在火山口隆隆作響,好像告訴人們應該引起注意。同時在火山口時常噴發大量蒸汽和少量的火山灰,有時還伴有輕微地震,這些景象都是對人們的及時警報。於是,居住在馬榮火山附近的居民,紛紛疏散到其他地方;而要來觀賞馬榮火山的旅遊者,又爭先恐後擁向馬榮火山附近的旅遊城。為什麼人們對馬榮火山的噴發並不驚慌,反而要來一睹火山噴發的壯觀呢?原來馬榮火山的活動有一定的規律。據記載,20世紀以來,從1928年開始,它基本上是每隔10年噴發一次,唯獨在20世紀50年代缺了一次。
3. 金星有沒有地質活動什麼引起的
人們對世界的探索,從陸地到天空,從地球再到其他星球,隨著對其他星球的不斷探索,也有著源源不斷的新的發現,更是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宇宙的奧秘,金星是科學家們經常研究的星球,研究它的性質,研究它是否有生命,那麼金星有沒有地質活動呢?什麼引起的?金星是存在地質活動的,並且十分劇烈,是因為它與太陽的的距離非常近。
對於宇宙的探索人類一直在向前,但是在追求前進的同時也需要持有敬畏之心,金星是一個神秘而又變幻莫測的星球,人類對於金星的探索也是源源不斷,金星的地質活動是強烈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可能會發生變化。
4. 環境地質問題有哪些
環境地質一詞最早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的文獻版中。那時這些工權業發達國家,已感到環境問題的迫切性,開始把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城市地質等問題的研究列為環境地質研究的范疇。
環境地質問題主要包括: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地面塌陷愈來愈突出,影響城市建設
城市地下水超采,產生許多區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
地下水的局部污染較嚴重,影響城市供水安全。
活動斷裂與地震威脅城市安全。
沿海城市海水人侵、海岸侵蝕與淤積問題
5. 地質活動有哪些種類 謝謝。
地震、火山噴發、斷層錯動
6. 三宅島的地質活動
自古以來,三宅島的火山噴發頻度是伊豆群島中最多的。有跡象表明的最早噴發大約發生在距今約3000多年前。據說雄山山頂的火山口就是那次噴發後形成的。有記錄可查的最早一次噴發發生在応徳二乙丑年(公元1085年)。「壬生家系圖」里有所記載。
在1085年以後,其在1154年、1469年、1535年、1595年、1643年、1712年、1763年、1811年、1835年、1874年、1940年、1962年、1983年、2000年均記載有噴發的記錄。其中,從天武13年(公元684年)到明治7年間,有記錄可查的噴發共有13次之多。其間,由於奈良、平安時代初期的存世資料非常少,估計實際火山噴發次數遠遠超過上述記錄次數。
2000年7月,三宅島上的歐亞馬火山再次爆發,島上居民在同年9月全部撤離。直到2005年,火山噴發停息才開始逐漸返回該島。 三宅島號稱「歷史之島」。流傳有許多以神為主人公的傳說和神話。它們大多被收錄在《三宅記》里。而《三宅記》的作者大多被認為是僧侶或修驗道的修行者,所以大多帶有神道色彩。
平安時代初期來島的壬生氏,大舉集團上島後尊奉三島大明神,自詡是大明神的化身。從第一代壬生御館開始,作為島長神官,統治三宅島的祭政達千年之久。 1、使用全日空(ANA)航空:
出發羽田機場11:45起飛→→三宅島12:30到達
返回三宅島13:00起飛→→羽田機場13:40到達
2、使用東邦航空直升飛機:
從東京Island Shuttle起飛-大島-三宅島-御蔵島-八丈島-青之島 使用東海汽船:
東京竹芝棧橋(浜松町站或竹芝站)22:20開船
Arriving Miyake 三宅島(三池港・錆之浜港・伊之谷港)翌日清晨5:00到達
7. 學生參與地質研學活動是一種什麼行為
是一種認識自然,科學利用大自然的寶藏,提高學生參與地質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地質工作的行為。
8. 根據12板塊的劃分,影響我國地質活動的板塊有哪些
在同一個地層、構造單元內。有時是以地層為主來劃分,如在同一個地層時代的地層中;有時是指在某一個構造內,如某個單斜構造層中、或在某個向斜構造中,或者說在某個斷層構造帶中。從你提的問題應該是控制瓦斯是以地層為主還是以構造為主,以地層控制為主則這個地質單元按地層來劃分,如某個時代的第幾層煤層;以構造控制為,如某個背斜體就是一個地質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