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震模型和地質模型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地震模型和地質模型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1-23 09:55:45

❶ 為什麼要建立不同的地震地質模型地震勘探中有哪幾種地震地質模型

是為了選擇最優的地質模型。模型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查看工區以前的老地質資料,要盡可能的吻合實際地質模型

❷ 以模型為基礎的構造解釋技術

合肥盆地構造特徵極為復雜,特別是前陸沖斷帶常常使得一般解釋方法無能為力,而以模型為基礎的解釋方法在合肥盆地,特別山前復雜構造區地震資料構造解釋中發揮較好的作用,它也是當前復雜構造區地震資料解釋的主要手段。所謂以模型為基礎的解釋實際上是將野外露頭資料、非地震資料、鑽井資料和地震剖面反射特徵等的綜合分析,結合前陸沖斷帶構造模式,對復雜構造區地震剖面進行初步構造解釋和速度分析,並建立沿剖面的地震模型和地質模型,並將地震模型模擬與幾何模型模擬(平衡剖面)相結合的解釋方法,對兩種模型分別進行獨立的模擬,通過不斷修改模型和比較兩種方法的結果來減少解釋的多解性,從而獲得比較合理的構造解釋方案。

(一)初始地質模型與地震模型的建立

建立初始地質模型與地震模型,首先要對合肥盆地的區域地質資料、野外露頭資料、非地震資料和鑽井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結合前陸沖斷帶構造模式對地震剖面進行初步的構造解釋。在解釋過程中抓住反射波組比較明顯的主要目的層,如印支面進行解釋,充分利用不整合界面劃分大套的反射層序。在選擇構造模式時既遵循符合本區實際的地質情況,又要反映地震剖面反射特徵的原則。利用偏移處理的速度模擬對各個解釋層位進行時深轉換可獲得本條測線各目的層的深度剖面即初始地質模型,深度剖面與速度剖面相結合可獲得初始地震模型。

(二)地質構造的幾何模擬與平衡剖面技術

對地震解釋的初始方案進行檢驗,最後獲得滿足地震模擬條件且較合理的地震解釋方案,這僅僅是在一個方面對地震解釋方案合理性的約束,還必須從另一方面即地質構造的兒何模擬來加以約束,也就是說要用平衡剖面技術來對地震模擬所得出的地震解釋方案進行檢驗。

地質構造的幾何模擬分正演模擬和反演模擬兩部分,正演模擬從未變形的剖面即未經過構造變動的原始沉積剖面開始,計算其不同時期變形後的狀態;而反演模擬則是從變形後的剖面即經構造變動改造後的現代剖面開始,計算其變形前的狀態;根據地震解釋方案進行地層恢復的平衡剖面技術實際上就是反演幾何模擬。

反演幾何模擬的平衡剖面技術是根據現今所展現的地質解釋剖面特徵(已變形剖面),把它恢復到過去各個指定地質時代構造變形狀態時的地質剖面,並最終恢復到未變形狀態時的剖面。如果一條地質解釋剖面能恢復到變形前的狀態,並能保持物質平衡,則該地震剖面的解釋是合理的,如果最終復原剖面不能平衡,地層有畸變現象,則地震剖面的解釋是不合理的。

反演幾何模擬的平衡剖面的製作是對地層解釋所得到的深度剖面(地質模型)逐層(包括每個斷層)進行復原,檢查物質是否平衡,如果某個層位或某個斷層解釋出現錯誤,則會在該位置出現不平衡,最終復原剖面就會出現地層畸變;而根據這種畸變現象修改原來的解釋方案,重新復原和檢查平衡狀態,反復這一步驟,直到平衡為止,最終獲得滿足地質構造幾何模擬的解釋方案。合肥盆地利用HF99-700和HF99-340剖面進行了平衡地質剖面的製作,剖面復原後未出現地層畸變,地層保持平衡,表明該解釋方案比較合理。

地質構造的幾何模擬存在多解性,一條剖面可能有多個解釋方案復原後都是平衡的,而平衡剖面技術與地震模擬相結合就會大大降低這種多解性,使解釋方案更加合理;因此,平衡剖面技術和地震模擬技術要對來自兩個方面的解釋結果進行相互制約、相互檢驗、互為補充;另一方面,對於一種解釋方案,平衡剖面技術和地震模擬技術反復地進行,通過不斷地逼近使修改的方案收斂到最合理的解釋程度,最終得到最佳解釋方案。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