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沖積土是由什麼地質作用形成的

沖積土是由什麼地質作用形成的

發布時間: 2021-01-23 09:47:39

❶ 地貌的形成是由什麼作用造成的

地球上的地貌是地質作用的結果,地質作用包括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形成大陸與洋底,山脈與盆地,奠定了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吧高山削低,低地填平,總體使地表變得平緩

❷ 沖擊土是由哪項地質作用形成的

應該是沖積土吧。
沖積土(alluvial soil) 指河流沖積物上發育的土壤。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專河流泛濫地、沖屬積平原、三角洲,以及濱湖、濱海的低平地區。地面平坦。
沖積土的形成過很主要是河流沉積過程和瀦育化過程。

❸ 沖積土的形成過程

沖積土的形成過很主要是河流沉積過程和瀦育化過程。前者屬於地專質沉積過程。
1.河流屬沉積過程;中國各河滿沖積平原及三角洲已基本脫離了河流洪水淹沒的影響,不再進行河流泛濫的沉積過程。河流沉積過程只限於河流堤壩或沿河高階地與河床之間的河流泛濫地或河漫灘上。沖積土則主要分布在河床與河漫灘上(如圖12-1所示)。
河流沉積的特點則因地而異。河流緩慢上漲且水量較小時,水流停留於泛濫地低處,形成靜水沉積,沉積物質地細,沉積層薄,礦質養分豐富,水分乾涸後,表層易收縮乾裂成多邊形碎塊。當洪水暴漲且較長時間淹沒全部河床時,尤其在源短流急的河流泛濫地上,形成的沉積物質粗,沉積層厚,沉積層理不明顯。總之,沉積物質的粗細、沙粘層的更迭、有機質的含量、礦質養分的豐缺、游離碳酸鹽的有無等,與河流泛濫水流流速、流量、淹沒范圍、延續時間、泛濫地地形、上游地層及土壤類型等沉積因素有關。沉積物的性質及沉積特點決定了沖積上基本屬性特徵。
2.瀦育化過程:沖積土分布地形部位低,汛期河水位高時大量補給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旱季時地下水位下降。年度內周期性的升降,剖面中下部氧化還原作用則交替進行。因而有明顯銹色及灰色土斑。時有軟鐵子出現。

❹ 土壤是由什麼自然風化,搬運等地質作用而形成的

土壤由岩石風化產物經過各種地質作用剝蝕、搬運、沉積而成的。
風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質改變,形成結構疏鬆的風化殼,其上部可稱為土壤母質。土壤是在氣候、母質、植被(生物)、地形、時間綜合作用下的產物。

❺ 是通過什麼地質地貌階段,其主要形成的階段是什麼

形成過程是通過中寒武世薄層狀或透鏡體狀等泥質石灰岩或石灰岩、經風化再沉積專而形成,屬於沉積屬岩。
沉積岩是由風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質經過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形成過程受到地理環境和大地構造格局的制約。古地理對沉積岩形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最明顯的是陸地和海洋,盆地外和盆地內的古地理影響。陸地沉積岩的分布范圍比海洋沉積岩的分布范圍小;盆地外沉積岩的分布范圍或能保存下來的范圍,比盆地內沉積岩的分布或能保存下來的范圍要小一些。

❻ 什麼是沖積土,河流地質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是沖擊土河流地質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沖擊土就是河水帶來的一些大量的泥沙,所以說形成的就是沖擊土。

❼ 沖積土在什麼地質作用下

河流地質作用中

❽ 什麼是沖積土河流地質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沖積土是在新近紀到第四紀以來,在暴雨,洪水等地質作用現象下,泥土向下游沖刷,逐步累積,沉澱淤塞,再加上沉積作用後形成的土。

❾ 簡述沖積土層和洪積土層的特徵及其在工程應用上的意義。

洪積土層特徵由暴雨或大量融雪驟然急聚而成的暫時性山洪急流,具有很大的剝削和搬運能力。它沖刷地表,攜帶著大量碎屑物質堆積於山谷沖溝出口火山前傾斜平原而形成洪積土層。山洪流出溝谷後,由於流速驟減,被搬運的粗碎屑物質首先大量堆積下來。離山漸遠,洪基物的顆粒隨之變細,其分布范圍也逐漸擴大。其地貌特徵是:靠山近處窄而陡,離山較遠寬而緩,形如錐體,固稱為洪積扇。由相鄰溝谷口的洪積扇組成洪積扇群。如果逐漸擴大以至連接起來,則形成洪積沖積平原的地貌單元。
洪積土層的顆粒雖因搬運中分選作用而呈現隨離山遠近而變的現象,但由於搬運距離短,顆粒的磨圓度仍不佳,此外山洪是周期性產生的,每次的大小不盡相同,堆積下來的物質也不一樣。因此,洪積物常出現不規交錯的層理結構,如具有夾層,尖滅或透鏡體等產狀。為一典型的洪積物斷面,由於靠近山地的洪積物的顆粒較粗,地下水位離藏較深,故土的承載力一般較高,常為良好的天然地基。離山較遠地段較細的洪積物,其成分均勻,厚度較大,由於其形成過程中受到周期乾旱的影響,細小的粘土顆粒發生凝聚作用,同時析出可溶性鹽類,使土質較為密實,通常也是良好的地基。上述兩部分的過渡地帶,常常因為地下水溢出地表而造成寬廣的沼澤地帶,因此土質軟弱而承載力較低。
沖積土是由於河流作用將碎屑物質搬運到河谷中坡平緩的地段堆積而成,他發育於河谷內及山區外的沖積平原中。根據河流沖積物的形成條件,其可分為河床相,河漫灘相,牛軛湖相河口三角洲相及溺谷相。
。 河床相沖積土層主要分布在現河床地帶,其次是階地上。河床相沖積土層在山區河流或河流上游,大多為粗大的石塊,礫石和粗砂,中下游或者中原地區沉積物逐漸變細。沖積物由於經過流水的長期搬運,相互磨蝕,所以顆粒磨圓度較好,沒有巨大的漂礫,這與洪積土的礫石層有明顯區別。山區河床沖積土厚度不大,一般不超過10M,但也有近百米的,而平原河床的沖積土,則厚度比較大,一般超過幾十米至數百米,甚至千米。河漫灘相沖積土是在洪水期喝水漫溢河床兩側,攜帶碎屑物質堆積而成的,土粒較細,可以是粉土,粉質粘土或粘土,並常帶有淤泥或泥炭等軟弱土質,覆蓋於河床相沖積土之上,形成常見的上細下粗的積土的「二元結構」。牛軛湖沖積土是在廢河道形成的牛軛湖中沉積成的松軟土,顆粒很細,常含有大量有機質,有時形成泥炭。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口,所搬運的大量細小顆粒沉積下來,形成面積寬廣而厚度極大的三角洲沉積物,這類沉積物通常是淤泥質土或典型淤泥,並具有特殊的交錯曾構造。溺谷相沖積土是一種特殊的河谷沉積,比較大而深的山區河谷,經過地殼急劇下降,沉積厚層細粒的淤泥質粘土。
總之,河流沖積土隨其形成的條件不同,具有不同的工程地質特性。古河床相的壓縮性低,強度較高,是工業與民用建築的良好地基,而現代河床的堆積物密度較差,透水性較強,若作為水工建築物的地基則將引起壩下滲漏,飽水的沙土還可能由於震動而引起液化。河漫灘相沖積物覆蓋於河床相沖積土之上,形成的具有雙層結構的沖積土體常備作為建築物的地基,但應注意其中的軟弱土層加層。牛軛湖相沖積土是壓縮性很高及承載力很低的軟弱土,為不良的建築物的天然地基。三角洲沉積物常常是飽和的軟粘土,承載力低,壓縮性高,若作為建築物的地基,則應慎重對待。但在三角洲沖積物的最上層,由於經過長期的壓實和乾燥,形成所謂硬殼層,承載力教下面的為高,有時可用作底層建築物的地基。溺谷沉積土層厚而軟弱,強度極低,壓縮性很大,是最易出現不均勻沉降和地基破壞的一類土層。
這個就是答案 能得90分 呵呵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