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三保山地理位置

三保山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28 19:19:37

❶ 雲南保山市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一、雲南省保山市的海拔高度約是1673米,如圖所示:

保版山市,是權雲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外與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67.78公里,內與大理、臨滄、怒江、德宏四州市毗鄰,國土面積19,637平方公里。轄隆陽區、騰沖市、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一區一市三縣,總人口246.8萬人。

保山有世居少數民族13種,有華僑、僑眷、歸僑28.9萬人,是雲南省主要的僑鄉。

南方絲綢古道、滇緬公路、史迪威公路穿境而過。2012年,保山市生產總值(GDP)389.96億元。

❷ 雲南保山的地理資料

保山古稱永昌,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市府所在地距省會昆明486公里,外與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67.78公里,內與大理、臨滄、怒江、德宏四州市毗鄰,國土面積19637平方公里。轄隆陽、施甸、騰沖、龍陵、昌寧一區四縣,總人口246.8萬人,有世居少數民族13種,少數民族人口有24萬人,有華僑、僑眷、歸僑28.9萬人,華僑分布在29個國家和地區,是雲南省主要的僑鄉。 保山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漢族、彝族、白族、苗族、傣族、回族、佤族、滿族、傈僳族、景頗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3種世居民族在這里生生不息。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極為豐富的,具有濃郁特色的民族民間文化,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這塊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流傳著數以千計的口傳文學;回盪著數以萬計的民歌、小調和器樂曲;飛旋著千姿百態的民族舞蹈;存活著多種古韻流風的戲劇和曲藝形式;展示著鮮活的民間美術和傳統工藝;承襲著風情萬種的社會習俗;屹立著巍峨清靜的寺觀廟宇;聚落著精美宜人的傳統民居……。當你一腳踏進這塊神奇的土地,再翻越山川河流,走進民族民間,你就會被這里純朴的民風和多姿多彩、紛繁萬狀的民族文化現象所吸引、所陶醉。 在民族民間口傳文學領域里,你可以聽到《九隆的傳說》、《獨眼將軍鄧子龍》等一大批生動、美麗的故事和傳說;聽到「早燒日頭晚燒雨」等成百上千條民間諺語;聽到「公雞擺頭--搖冠(姚關)」等數千條民間歇後語;還可以聽到傣族的《金孔雀》、漢族的《陽溫暾小引》、傈僳族的《過年調》、《蓋房調》等一大批敘事長詩。 在民族民間音樂的領域里,你可以聽到漢、彝、白、阿昌、布朗等各民族那高吭明亮、變幻無窮的《趕馬調》;聽到悠揚動聽的蘆笙、葫蘆絲、太平簫、小三弦以及彝族香堂人以「酒醉筒 」、「牛頭琴」、「拔地鼓」為主奏樂器的土巴垃器樂演奏;聽到漢族民間悠揚動聽、高雅肅穆的「洞經」音樂。 在民族民間舞蹈領域里,你可以看到漢族民間的節慶習俗,耍龍、舞獅、高蹺、板凳龍;看到彝族民間集舞蹈、武術、雜耍於一身,曾被省內外專家譽為可與「北鼓」——威風鑼鼓相媲美的「南鈸」——「擦大鈸」;看到傣族民間熱烈歡快如詩如歌的「嘎光」鼓舞;看到傈僳人在的 「跳嘎」舞蹈;看到苗族的蘆笙舞蹈;看到布朗族、彝族那熱烈歡快、跺地有聲的激情「打歌」 ,以及德昂族優美的「水鼓舞」、「八步舞」和阿昌族簡朴莊重的「蹬窩羅」舞蹈。 在戲劇和曲藝的舞台上,你可以欣賞到漢族民間古老的花燈、仙燈、漁燈、茶燈、「佤族清戲」、傣戲、滇劇;還可以欣賞到另類的戲劇——「香童戲」(又稱端公戲)另外,「騰沖揚琴」、「永昌花鼓」等優秀的曲藝表演也會讓你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在節慶習俗的活動中,您可以看到農歷二月初八傈僳族的「刀桿節」,你還可以隨群眾一起融入彝族「火把節」、傣族「潑水節」、阿昌族「窩羅節」、苗族「花山節」,盡情地享受那民族風和民間藝術給您帶來的歡暢。 來到保山,您還應去看看隆陽的保山玉佛寺、玉皇閣、卧佛寺;騰沖的雲峰寺、來鳳寺,綺羅文昌宮,昌寧的龍潭寺,施甸的清平洞等一大批寺觀廟宇;去看看雙虹橋、霽虹橋、野豬箐橋、惠通橋等古老的橋梁;去看看布朗山寨的「一步樓」;尤其應該去看看騰沖和順僑鄉建造精美的傳統民居以及充滿人文氣息的「八大宗祠」和「洗衣亭」。 假如您對民間美術和民間工藝感興趣的話,隆陽區張元文的甲馬紙版畫、板橋沙登的甑子;龍陵象達的油紙傘和麵塑工藝;施甸布朗族的花草鞋,騰沖固東鎮的皮影靠子製作,荷花等地傣族、傈僳族鮮活的農民畫,騰沖的技藝高超的玉雕……一定會讓您大開眼界,嘖嘖稱奇。 保山城依山騎壩,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5°C,最冷月平均氣溫8.2°C,最熱月平均氣溫21°C, 年極端最高氣溫32.4℃,年極端最低氣溫-3.8℃。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氣候條件比昆明要更好。保山城是當之無愧的「春城」。屬低緯山地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地處低緯高原,地形地貌復雜。區內最高海拔3780米,最低535米,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氣候類型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共7個氣候類型。其特點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年均氣溫為14—17°C;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年降雨量700—2100毫米 保山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1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3.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46億元,增長20.1%,其中:工業增加值34.4億元,增長21.6%,建築業增加值11億元,增長17%;第三產業增加值64億元,增長15.6%。三次產業結構由33.8︰26.6︰39.6調整為32.3︰28︰39.7。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9.2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0.6億元,比上年增長26.7%;財政總支出38.2億元,比上年增長28%。 市場物價有所上漲,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106.9%,物價總水平較上年上漲6.9%。 勞動就業工作穩步推進,年末全市從業人員143.1萬人,比上年增加1.17%。其中:國有、城鎮單位及其他從業人員10.3萬人;城鎮個體私營從業人員3.8萬人;鄉村從業人員129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3%。 保山旅遊景點 保山玉佛寺、元龍閣 保山滇西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國殤墓園 北海濕地 滇西邊貿考察旅遊線 卧佛寺 和順僑鄉 古西南絲綢之路遺跡 闡化樓 諸葛亮營遺址 龍王潭 高黎貢山 火山熱海 梨花塢 迤東會館 大樹杜鵑王 霽虹橋 金雞古鎮 艾思奇故居 寶蓮寺 騰陽會館 順龍寺 大滾鍋 姐勒大金塔 松山戰役遺址 五月端午花街 雙虹橋 惠通橋

❸ 雲南保山下轄哪幾個縣

截至2019年7月,雲南保山下轄施甸、龍陵、昌寧3個縣。

保山地處雲南省西部,內與大理州、臨滄市、怒江州、德宏州毗鄰,外與緬甸山水相連。國土面積19637平方公里,轄隆陽區、騰沖市和施甸、龍陵、昌寧3個縣,下設6個街道、35個鎮、34個鄉(含10個民族鄉),共1個地級、5個縣級、75個鄉級政區。

市人民政府駐隆陽區,距省會昆明市區492公里。總人口261萬人,有彝、傣、白、傈僳、回、苗、布朗、佤、德昂、景頗、滿、阿昌12個世居少數民族。有華僑、僑眷、歸僑50餘萬人,是全國著名的僑鄉。

全市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達65%,年均氣溫在14.9—17℃之間,素有「春城中的春城」之美譽。

(3)三保山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保山市的區劃沿革:

1952年,鎮康縣、雙江縣、耿馬縣(前耿馬設治局)由保山專區劃入新設立的緬寧專區。

1953年,潞西縣、瑞麗縣(前瑞麗設治局)、隴川縣(前隴川設治局)、蓮山縣(前蓮山設治局)、盈江縣(前盈江設治局)、梁河縣(前梁河設治局)、縣級畹町鎮(由潞西縣析設)由保山專區劃入新設立的德宏泰族𠎠頗族自治區。

1954年,瀘水縣(前瀘水設治局)由保山專區劃入新設立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區。

2014年,隆陽區所轄潞江鎮與芒寬彝族傣族鄉部分區域劃出、設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直屬地級保山市;保山市轄2個縣級區(隆陽區、高黎貢山旅遊度假區),4個縣(騰沖縣、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

2015年,騰沖縣改為縣級騰沖市,以原騰沖縣的行政區域為騰沖市的行政區域,騰沖市人民政府駐騰越鎮山源社區官廳小區81號。騰沖市由雲南省直轄,保山市代管。

❹ 雲南昆明保山市是什麼地方

保山市是雲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東與大理白族自治州、臨滄市接壤,北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連,西與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毗鄰,西北、正南同緬甸交界,國境線長170公里,總面積1.96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半山區面積約佔92%。

市政府所在地隆陽區,距省會昆明市498公里,是滇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歷代郡、府、司、署所在地。保山市轄隆陽區、騰沖、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72個鄉(鎮、街道)。

(4)三保山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保山市歷史

1、太保山,原名松山。明嘉靖三年(1524年)永昌改設縣治時,因其名與安徽永昌縣重名,於是將城內太保山中的「保山」借用為縣名。「保山」一名即始於此時。

2、民國二年(1913年),民國政府推行省、道、縣三級行政體制,裁撤永昌府保留保山縣,隸屬滇西道。

3、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劃保山之東南境之福東、福西、均謠、三約地及都魯窪甲、大田壩鐵廠、銅廠、思拉寬、鍋廠河、竹魯窪等處,歸新設之昌寧縣。

4、1950年,設保山專區,轄保山縣、昌寧縣、雙江縣、鎮康縣、騰沖縣、龍陵縣、潞西縣、耿馬設治局、瀘水設治局、瑞麗設治局、隴川設治局、蓮山設治局、盈江設治局、梁河設治局等14個縣級行政區。

5、2001年,保山地區撤銷設立地級保山市,原縣級保山市改為隆陽區。

❺ 介紹保山的旅遊和人文地理

保山市,古稱永昌,是雲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外與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67.78公里,內與大理、臨滄、怒江、德宏四州市毗鄰,國土面積19,637平方公里。轄隆陽區、騰沖市、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一區一市三縣,總人口246.8萬人。
保山有世居少數民族13種,有華僑、僑眷、歸僑28.9萬人,是雲南省主要的僑鄉。
保山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漢族、彝族、白族、苗族、傣族、回族、佤族、滿族、傈僳族、景頗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3種世居民族在這里生生不息。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極為豐富的,具有濃郁特色的民族民間文化,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山的能源資源豐富,主要有水能、煤炭、地熱能、天然氣、太陽能五大資源,開發前景極為廣闊。
水能資源:保山市跨三大水系(瀾滄江、怒江、龍川江),境內段的支流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89萬千瓦,開發潛力較大。
瀾滄江
煤炭資源:主要是低質褐煤,儲量超過1億噸的有龍陵鎮安煤礦,超過54萬噸的有昌寧紅星煤礦和保山羊邑煤礦。
地熱資源:全市有各種熱泉170餘處,圈定熱田10處,年流出熱水約1.6億立方米,熱水、熱氣年攜出熱量約23019億千卡,相當於燃燒33萬噸標煤,騰沖地熱受到國內外專家的極大關注,有5個較大的高溫地熱田。
天然氣:保山盆地兩類有效烴源岩分布面積為73平方公里,計算遠景資源量為259億立方米,已鑽三口井,保1#、保2#探明儲量為9.6億立方米,已開發民用。
太陽能:保山空氣清凈、光質好、日照時間長,太陽年均輻射量為5553.7——5959.8兆焦耳/平方米,相當於每平方米189.74——203.61千克標准煤燃燒的發熱量。

❻ 雲南保山有什麼景點

雲南保山的景點有:太保公園、火山公園、和順古鎮(和順僑鄉)、騰沖熱海、霽虹橋等。

❼ 雲南地理位置評價

雲南
網路名片

雲南在中國的地理位置
雲南省位於中國西南邊陲。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即「彩雲之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總面積約39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排名第8。總人口4513萬(2008年),佔全國人口3.36%,人口排名為第13名。與雲南省相鄰的省區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雲南省的3個鄰國是緬甸、寮國和越南。北回歸線從該省南部橫穿而過。其中麗江古城是雲南最大、最古老的民族古城。
中文名稱:
雲南
外文名稱: yunnan
別名: 雲,滇,彩雲之南

行政區類別: 省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下轄地區: 昆明,曲靖,玉溪

政府駐地: 昆明
面積: 39萬平方千米
人口: 4513萬(2008年)
著名景點: 石林,西雙版納、麗江、大理,玉龍雪山,滇池,洱海

<a target=_blank href=/view/97.htm>GDP</a>: 5700.10億元(2008年)
地級行政區: 16個
縣級行政區: 129個
省委書記: 白恩培

省長: 秦光榮

目錄[隱藏]
行政區劃
自然地理
歷史沿革
風景名勝
宗教文化
經濟發展
人口民族
交通運輸
行政區劃
自然地理
歷史沿革
風景名勝
宗教文化
經濟發展
人口民族
交通運輸
• 主要名人(近現代)
• 歷任領導
• 方言特色
• 土特產品
• 雲南之最
• 雲南十八怪

[編輯本段]
行政區劃
省會:昆明市。
雲南省下轄地級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8個 。其下管轄的市轄區12個、縣級市9個、縣7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29個。(2009年)

雲南政區圖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沾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澄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沖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瀘沽湖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個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撫仙湖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六庫鎮)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僳僳族自治縣
[編輯本段]
自然地理
氣候特點
1、類型:雲南地處低緯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復雜,所以氣候也很復雜。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壓氣流影響形成的高原季風氣候,全省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的氣候特徵。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區共7個氣候類型。
2、特點: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其主要表現為:

雲南年降水量
①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這一現象與雲南的緯度和海拔這兩個因素密切相關。這種高緯度與高海拔相結合、低緯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緯度增加與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狀況,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溫度,除金沙江河谷和紅河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遞增,平均溫度在5~24℃左右,南北氣溫相差達19℃左右,表明了「立體氣候」的特點。
②年溫差小,日溫差大。由於地處低緯

雲南一月平均氣溫
高原,空氣乾燥而比較稀溥,各地所得太陽光熱的多少隨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而增減外,也受雲、雨的影響。夏季,最熱天平均溫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溫度在6~8℃以上。年溫差一般為10~15℃,但陰雨天氣溫較低。一天的溫度變化是早涼、午熱,尤其是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

雲南七月平均氣溫
③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全省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但由於冬夏兩季受不同大氣環流的控制和影響,降水量在季節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極不均勻的。降水量最多是6~9月份四個月,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節為旱季,降水量只佔全年的10%~20%,甚至更少。不僅如此,在小范圍內,由於海拔高度的變化,降水的分布也不均勻。
地質地貌
雲南地形極為復雜,大體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橫斷山區,東部和南部是雲貴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點是河口縣的元江河谷,海拔僅有76.4米。 整個雲南西北高、東南低,有84%多的面積是山地,高原、丘陵佔10%,僅有不到6%是壩子、湖泊之類。個別縣市的山地比重

雲南地形圖
竟然超過了98%。
雲南的地貌,以雲南元江谷地和雲嶺山脈南段的寬谷為界,雲南全省大致可以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雲南東部為滇東、滇中高原,稱雲南高原,屬雲貴高原的西部,雲南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雲南這里主要是波狀起伏的低山和渾圓丘陵,發育著各種類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雲南石林、丘北普者黑、羅平多依河、宜良九鄉溶洞、建水燕子洞、瀘西阿廬古洞、彌勒白龍洞等風景旅遊區。雲南西部為橫斷山脈縱谷區,高山與峽谷相間,雲南地勢雄奇險峻,其中以三江並流最為壯觀。一般來說,雲南西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米~4000米;雲南西南部平均海拔在1500米~2200米;雲南靠邊境地區地勢逐漸和緩,平均海拔只在800米~1000米,個別地區下降至500米以下,是雲南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之所在。
在雲南省起伏縱橫的高原山地之中,斷陷盆地星羅棋布。雲南這些盆地又稱「壩子」,地勢較為平坦,有河流通過,土壤層較厚,多為經濟發達區。雲南全省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壩子共有1445個,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壩子有49個,雲南最大的壩子在陸良縣,面積為771.99平方公里。雲南名列前10位的壩子還有:昆明壩(763.6平方公里)、洱海壩(601平方公里)、昭魯壩(524.76平方公里)、曲沾壩(435.82平方公里)、固東壩(432.79平方公里)、嵩明壩(414.6平方公里)、平遠壩(406.88平方公里)、盈江壩(339.99平方公里)、蒙自壩(217平方公里)。

雲南衛星地圖
雲南也是一個很大的地質博物館。祿豐縣的早期侏羅紀地層中曾出土大量蜥腳類恐龍化石,留存較為完整,現已在縣城建成恐龍博物館供遊人參觀。另外,澄江縣的帽天山更是地質界中的「明星」,因為這里出土了數量多、種類豐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紀多細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證明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昆明市東川區也是全國聞名的「泥石流博物館」,早期這里因為大規模不科學地開采銅礦,再加上氣候、地形等原因影響,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泥石流頻發地段,泥石流現象比較典型。
水文
1、水系
雲南省地跨六大水系,具體說明如下:
⑴太平洋水系:
①長江水系:金沙江、龍川江、螳螂川(普渡河)、小江、以禮河、牛欄江、橫江、程海、瀘沽湖、滇池等,注入東海。
②珠江水系:南盤江、曲江、可渡河、黃泥河、馱娘江、撫仙湖、星雲湖、杞麓湖、陽宗海、異龍湖等,注入南海。
③元江(紅河)水系:禮社江、綠汁江、把邊江、阿墨江、李仙江、南溪河、盤龍江等,注入北部灣。
④瀾滄江(湄公河)水系:漾濞江、威遠江、曼老江、南臘河、南覽河、流沙河、洱海等,注入南海。
⑵印度洋水系:
⑤怒江(薩爾溫江)水系:老窩河、枯柯河、南汀河、南滾河、南卡江等,注入安達曼海。
⑥伊洛瓦底江水系:獨龍江、檳榔江、大盈江、瑞麗江等,注入安達曼海。
2、湖泊
⑴滇池位於昆明市區南部,被譽為「高原明珠」,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湖泊、中國第六大淡水湖。湖泊面積311.388平方千米,流域面積292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5.12米,最深處為11.3米,蓄水量為15.931億立方米。蓄水量15.7億立方米,海拔1887米,湖岸線長約200千米,屬水資源缺少地區,且年際變化大,存在連續豐水、連續枯水長周期變化的特點。滇池流域包括昆明市五華區、盤龍區兩城區和官渡區、西山區、晉寧縣、呈貢縣、嵩明縣五個郊縣區的41個鄉鎮,是昆明市居民最密集、人為活動最頻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⑵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位於大理市區北部,湖泊面積252.91平方千米,流域面積256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0.8米,最大水深21.5米,湖面海拔1966米,蓄水量28.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8.25億立方米,湖岸線長約200千米,大小入湖河流117條。洱海流域主要包括大理市及洱源縣的18個鄉鎮。
⑶撫仙湖是我國第二深水湖泊,是雲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位於玉溪市澄江縣、江川縣、華寧縣三縣交界處。湖面海拔1722.5米,面積216.6平方千米,流域面積674.69平方千米,最大水深158.9米,平均水深92.5米,蓄水量189.3億立方米,其中大的河道有27條,湖水經海口河流入南盤江。撫仙湖流域包括玉溪市的澄江縣、江川縣、華寧縣三縣的7個鄉鎮。
⑷異龍湖位於石屏縣東南部,湖泊面積92平方千米,流域面積360.4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約5米,最大水深6.55米,蓄水量1.145億立方米。異龍湖流域主要包括石屏縣的5個鄉鎮。
⑸程海是一個內陸封閉型高原深水湖泊,沒有出流,位於永勝縣西南部,流域面積318.3平方千米,湖泊面積77.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5.9米,最大水深36.7米,蓄水量19.87億立方米,湖岸線長45.1千米。地處金沙江乾熱地帶,湖面蒸發量大約是流域降水量的3倍,水量長期入不敷出,導致湖泊水位持續下降,直至九十年代中期「引水補海」工程完工後,湖泊水位趨於穩定。
⑹瀘沽湖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兩省交界處,是我國第三大深水湖泊。湖面面積50.8平方千米,其中雲南境內30.3平方千米。流域面積247.6平方千米,雲南部分107平方千米。最大水深93.5米,平均水深40.3米,蓄水量22.52億立方米,海拔2688米,是雲南九個高原湖泊中海拔最高的。瀘沽湖雲南部分屬麗江地區寧蒗縣永寧鄉落水行政村,主要居住著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等少數民族
⑺陽宗海位於呈貢縣東部、澄江縣北部,湖泊面積31.9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2米,最大水深29.7米,流域面積192平方千米,容積6.16億立方米,蓄水量6.04億立方米,海拔1770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3500萬立方米,湖岸線長約34千米。湖泊分屬昆明市的宜良縣、呈貢縣和玉溪市的澄江縣。
⑻星雲湖位於江川縣城北部,又稱江川海。是撫仙湖的上游湖泊,通過2.2公里的隔河與撫仙湖相連。湖泊面積34.71平方千米,流域面積38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91米,最大水深9.5米,蓄水量1.84億立方米,湖面海拔1774米。大小入湖河流14條,多年平均水資源量7684萬立方米,湖岸線長36.3千米,多年平均流入撫仙湖水量約2400萬立方米/年。星雲湖流域包括江川縣的10個鄉鎮。
⑼杞麓湖是雲南省九個高原湖泊中最小的一個,位於玉溪市通海縣,是一個封閉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積34.084平方公里,流域面積354.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3條,洪水年湖水經湖東南面的岳家營落水洞岩溶裂隙泄洪至曲江,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17億立方米。 2008年流域地區人口約30萬。
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屬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麗江市和紅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瀘沽湖屬長江水系,撫仙湖、杞麓湖、異龍湖、星雲湖和陽宗海屬珠江水系,洱海屬瀾滄江水系。
九大高原湖泊從整體上看具有四大功能:
①支持大都市發展;
②支持農業,特別是現代農業的發展;
③支持旅遊業的發展;
④支持特色產品的開發。
雲南九大高原湖泊的四大功能及其湖區經濟在雲南省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涉及昆明、大理、玉溪、麗江、紅河五個地(州、市)的17個縣(市、區)。
自然資源
雲南省素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有色金屬王國」的美譽。全國162[1]種自然礦產中雲南就有148種,其中銅礦、錫礦等有色金屬礦產產量居全國前列。
1、水資源:本省人均水資源超過1000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由於地形緣故,河流落差都很大,蘊藏有巨大的水能資源。雲南省參與的「西電東送」工程大部分的電能都來自環保的水能發電。雲南省降雨充沛,河流眾多,年徑流量達到200立方千米,三倍於黃河。不過,雲南水資源雖然量很大,但在時間上分布嚴重不均,5-10月的雨季水資源充足,旱季則顯得比較匱乏,尤其是雨季開始前的2-4月是雲南水最少的時候,春旱或者初夏乾旱是雲南最頻發的自然災害之一。
2、動植物王國:雲南幾乎集中了從熱帶、亞熱帶至溫帶甚至寒帶的植物品種。在全國約3萬種高等植物中,雲南已經發現了274科,2076屬,1.7萬種。主要特色物種:滇金絲猴、綠孔雀、小熊貓、蟒、亞洲象、抗浪魚、望天樹、跳舞草、麗江雲杉、橡膠樹、油棕、三七、馬尾松、雲南松等。
雲南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形成了寒溫熱帶動物交匯的奇特現象。有脊椎動物1737種,脊椎動物中,獸類有300種,鳥類有793種,爬行類143種,兩棲類102種,淡水魚類366種,昆蟲1萬多種。魚類中有5科40屬250種為雲南特有。鳥獸類中有46種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54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3、礦產資源:雲南被稱為「有色金屬王國」。雲南已發現各類礦產150多種,探明儲量的礦產92種,其中25種礦產儲量位居全國前三名,54種礦產儲量居前十位,居全國首位的礦種有鋅、石墨、錫、鎘、銦、鉈和青石棉。雲南礦產資源共有9大類:黑色金屬礦產、能源礦產、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化工非金屬礦產、稀有及稀土礦產、特種非金屬礦產、冶金輔助原料礦產、建材非金屬礦產及彩石礦產等。雲南礦產具有種類多、品種全、分布相對集中、富礦優質礦儲量所佔比重較大、共生伴生組份多等特點。
[編輯本段]
歷史沿革
公元前279年,楚國大將庄硚進入滇池地區,建立滇國。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在雲南東北部設立郡縣(今曲靖),並開五尺道聯系內地。
前109年,漢武帝派將軍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設立益州郡和24個縣,郡治滇池縣(今曲靖),開辟通往緬甸和印度的商道。
三國時期,225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率大軍降服「南中」大姓孟獲。
320年代,爨氏入滇,爨琛在昆川(今曲靖)稱王,爨氏統治維持400年。
南詔國和大理國唐朝時,738年,洱海地區的蒙舍詔部落首領皮羅閣兼並其他五詔,建立南詔國,被唐朝封為雲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
902年,南詔國權臣鄭買嗣奪位自立,改國號大長和。
929年,趙善政滅大長和國,建立大天興,次年東川節度使楊干貞滅大天興國,改國號大義寧。
937年,白族段思平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現在的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寮國與越南的少數地區。
元明清時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軍隊征服大理國,1276年正式建立雲南行省。色目人賽典赤任平章政事,省會中慶路(昆明)。在雲南開發重要的銅礦和銀礦,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雲南,形成今天的回族和蒙古族。
1381年,明朝洪武皇帝派大將傅友德、沐英率軍隊攻佔雲南,滅元朝梁王,漢族移民開始大批進入雲南。
明朝末年,南明永曆皇帝逃亡到雲南。
清朝初年,1659年,派平西王吳三桂追捕永曆。
1662年吳三桂從緬甸抓回永曆皇帝,在昆明絞死。吳三桂駐守雲南。
1856年-1873年,雲南回民以大理為中心建立了杜文秀政權。戰後,雲南回族人口大量減少。
晚清時期,英國征服緬甸,法國征服越南,兩國勢力對雲南產生一定影響。邊境地區開放了幾處通商口岸:騰沖、蒙自、思茅。
1910年,法國投資的滇越鐵路(昆河鐵路)通車。
1909年,清朝實行新政,雲南編立新軍,成立陸軍講武堂。
清朝以後,1911年10月30日(重陽節),蔡鍔、唐繼堯率新軍發動重九起義,脫離清朝。
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又在此發動反對袁世凱的護國運動。
民國時期,滇軍在雲南形成割據局面,先後有唐繼堯、龍雲、等統治雲南。
抗日戰爭期間,1938年,付出極大代價的滇緬公路修通,成為中國與境外聯系唯一的交通線。
1942年有10餘萬中國遠征軍從雲南進入緬甸配合英軍與日軍作戰,日軍擊敗英軍,沿滇緬公路進至惠通橋,隔怒江與中國軍隊對峙2年。
1938年-1946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聯合辦學,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60年代三線建設(將工廠搬到京廣鐵路以西、長城以南、韶關以北內陸地區)時期,修通了聯系雲南與內地的鐵路,1966年貴昆鐵路通車,1970年成昆鐵路通車,1997年南昆鐵路通車。
[編輯本段]
風景名勝
重點景區
石林
瀘沽湖
麗江古城
蒼山洱海
三江並流
香格里拉
玉龍雪山
西雙版納
騰沖地熱火山
世界遺產(3個)
麗江古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1997年)
三江並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2003年)

雲南麗江玉龍山
石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2008年)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2個)
路南石林、滇池、九鄉、大理、玉龍雪山、三江並流、丘北普者黑、騰沖地熱火山、瑞麗江-大盈江、建水、西雙版納、瀘西阿廬古洞。
雲南旅遊注意事項
1、雲南每天早晚溫差大(12~15℃),請注意著裝,預防感冒;氣候較為乾燥,外出時請多注意喝水補水;
2、雲南地處雲貴高原,室外紫外線照射較強,注意防曬,帶好防曬用品;
3、麗江、香格里拉、德欽等地海拔較高,注意休息,以防出現高山反應;
4、麗江玉龍雪山下纜車站旁,備有防寒服裝及氧氣包出租,客人可根據自身的需要租用;在纜車站排隊時,則請注意跟緊前面的人員,杜絕被別的旅遊團遊客插隊,造成自己和全團久等,耽誤行程;
5、在麗江、香格里拉、德欽等地地區自費騎馬或騎氂牛拍照時,亦請注意安全,聽從主人安排指導,切勿做出驚嚇牲口的行為,以免給自己造成傷害; 麗江葵花寶典中描述,其中拉市海的馬最為溫順,在香格里拉騎馬則注意不要劇烈運動防止高原反應。
6、旅遊攝影時,請注意安全,不要到有危險的地區拍攝或攀爬;
7、在選購旅遊紀念商品、當地土特產時,請注意貨比三家;同時注意不要隨意去動擺設的樣品,以防意外損壞;
8、8月中旬~9月雲南的大致氣溫:昆明19~28℃,大理:18~28℃,麗江:16~28℃。
9、在海拔2800米以上地區不要走太快,否則會有缺氧的感覺,不要迷信和依賴氧氣,不要過分緊張,多做深呼吸。
10、昆明、大理、麗江屬高原型西南季風氣候,晝夜溫差很大,夜晚氣溫偏低。
11、隨身攜帶品:短袖T恤、外套、防曬品、雨具等。

❽ 保山市的地理和氣候是怎樣的

保山市,地處雲南省西部。東與大理白族自治州、臨滄市接壤,北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與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毗鄰,西北、正南同緬甸交界,國境線長167.78千米。國土面積1.96萬平方千米。市政府所在地隆陽區,距省會昆明市498千米,是滇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歷代郡、府、司、署所在地。

保山屬低緯山地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地處低緯高原,地形地貌復雜,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氣候類型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共7個氣候類型。其特點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年均氣溫為14—17°C;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年降雨量700—2100毫米。

保山是「春城」。保山城依山騎壩,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5°C,最冷月平均氣溫8.2°C,最熱月平均氣溫21°C,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

❾ 保山的地理環境對保山文化的影響

地形地貌

保山市地處橫斷山脈滇西縱谷南端,境內地形復雜多樣,壩區佔8.21%,山區佔91.79%。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延伸傾斜,最低海拔535米,最高海拔3780.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點為騰沖縣境內的高黎貢山大腦子峰,海拔3780.9米。最低點為龍陵縣西南與潞西市交界處的萬馬河口,海拔535米。在群山之間,鑲嵌著大小不一的78個山間盆地,最大的保山壩子,面積149.9平方千米。

水文特點

保山市河流分別屬於瀾滄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流域,均為國際河流。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大盈江和瑞麗江兩大水系幹流發源於保山市西北部,瀾滄江和怒江幹流為過境河流。保山市境內集水面積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6條,集水面積在100~1000km2之間的河流43條,主要支流中右甸河屬瀾滄江流域,勐波羅河和大勐統河屬怒江流域,檳榔江為大盈江上游,龍江(龍川江)為瑞麗江上游,疊水河大盈江左岸支流南底河上游。

氣候特徵

保山屬低緯山地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地處低緯高原,地形地貌復雜,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氣候類型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共7個氣候類型。其特點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年均氣溫為14—17°C;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年降雨量700—2100毫米。

保山是「春城」。保山城依山騎壩,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5°C,最冷月平均氣溫8.2°C,最熱月平均氣溫21°C,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


  •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由於保山的氣候類型的多樣化,造就的生物種類繁多。已知的植物有2200多種,其中高等植物1400多種。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尤為豐富,被譽為「天然植物園」和「稀有植物避難所」,騰沖的大樹杜鵑聞名中外。市內有動物獸類51種(屬國家保護的21種),有鳥類229種。保山市森林覆蓋率為42.44%。有林地面積78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7100多萬立方米,竹林面積1萬多公頃:主要樹種為松木,杉木和各類軟、硬雜木,每年木材產出量達30餘萬立方米。主要經濟林木有核桃、板栗、梅子、銀杏等,年產量10萬噸以上;芳香油資源儲量約200萬噸:野生葯材、菌類資源種類多,數量大。

礦產資源

已探明的主要礦產資源有鐵、鈦、鉛、鋅、錫、銅、鈹、硅藻土、硅灰石、硅石、高嶺土、大理石等27種。其中:龍陵勐糯鉛鋅礦儲量245萬噸;騰沖鐵礦儲量6585萬噸(低硫低磷,平均品位45—50%);騰沖硅藻土儲量4.7億多噸;騰沖硅灰石儲量1.3億噸;騰沖高嶺土儲量1700萬噸;龍陵硅石儲量1385萬噸;保山壩鈦鐵礦儲量528萬噸;龍陵鎮安煤礦儲量1.14億噸。

能源資源

保山的能源資源豐富,主要有水能、煤炭、地熱能、天然氣、太陽能五大資源,開發前景極為廣闊。

水能資源:保山市跨三大水系(瀾滄江、怒江、龍川江),境內段的支流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89萬千瓦,開發潛力較大。

煤炭資源:主要是低質褐煤,儲量超過1億噸的有龍陵鎮安煤礦,超過54萬噸的有昌寧紅星煤礦和保山羊邑煤礦。

地熱資源:全市有各種熱泉170餘處,圈定熱田10處,年流出熱水約1.6億立方米,熱水、熱氣年攜出熱量約23019億千卡,相當於燃燒33萬噸標煤,騰沖地熱受到國內外專家的極大關注,有5個較大的高溫地熱田。

天然氣:保山盆地兩類有效烴源岩分布面積為73平方公里,計算遠景資源量為259億立方米,已鑽三口井,保1#、保2#探明儲量為9.6億立方米,已開發民用。

太陽能:保山空氣清凈、光質好、日照時間長,太陽年均輻射量為5553.7——5959.8兆焦耳/平方米,相當於每平方米189.74——203.61千克標准煤燃燒的發熱量。


  •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末,保山市全市總人口250.6萬[5],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7.2萬人,佔22.8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93.4萬人,佔77.18%。

民族

有少數民族36個。其中世居少數民族13個,少數民族人口24萬,按人口數依次為彝族(7.66萬人)、傣族(4.13萬人)、白族(3.91萬人)、傈僳族(2.88萬人)、回族(1.3萬人)、苗族、布朗族、佤族、阿昌族、滿族、景頗族、德昂族,佔全市總人口的9.68%。全市五縣區的70個鄉鎮均有少數民族分布。人口自然增長率6.94‰。

華僑

保山市還是雲南省華僑最多的一個政區,保山籍在國外的華僑、華人有28.9多萬人,分布於2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90%居住在緬甸和泰國,有歸僑、僑眷102760人,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168000人,港澳台同胞及眷屬19200人,是雲南省第一大僑鄉、中國著名的僑鄉。


  • 交通運輸

概述

保山市位於祖國大陸西南角,且地處橫斷山脈,交通並不是十分的便利。主要的交通是通過航空和公路。

航空

保山雲瑞機場始建於1929年,屬軍用機場,是著名的「駝峰航線」的主要起降機場,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過重大貢獻。1958年4月1日,中國民航保山站正式成立,這是中國民航總局在全國設立的第一個地州級地方民用航空站。1990年5月,因機型淘汰,機場關閉並改、擴建。1994年6月復航,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級,可起降波音737-300型及以下飛機。開辟了保山至昆明航線,航程364km。除保證正常的航班外,航站還承擔了飛播造林、航空護林、航空攝影、航空測繪、飛行跳傘等飛行任務,截至2014年已安全飛行56年。

公路

國家高速G56杭瑞高速公路、S10保騰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

保山是中外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南方絲綢之路」約在公元前四世紀左右,逐漸形成一條自即今四川成都,經保山通往緬甸、印度、尼泊爾、阿富汗等國的蜀·永昌·身毒道。一些專家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對外陸路交通線,也是中國西南與西歐、非洲、南亞諸國交通線中最短的一條線路。

保山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史迪威公路」即滇緬公路的要道,並有聯結大理、臨滄、德宏、怒江等地州和保山市內騰沖、龍陵、施甸、昌寧等縣的公路,以及保山到昆明的航空線,使它成為滇西交通一大樞紐。

保山迄今已初步形成了以320國道(滇緬公路)為主脈、以保雲線等數條省道為支脈、以諸多鄉間公路為葉脈的全方位公路交通新格局。其中320國道大理至保山已修建成高速公路。保山至龍陵高速公路也在修建之中,預計2008年8月份全程貫通。保山至騰沖高速公路已經立項。

內系騰沖、龍陵、施甸、昌寧、保山五縣市及各鄉鎮,並有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之騰密段可直達緬甸克欽邦首府密支那,新築的騰沖至克欽幫第一特區所在地板瓦的邊境公路也投入了使用。

鐵路

保山火車站正在建設中。作為鐵路末梢的雲南,由於泛亞鐵路的建設,使雲南變成了鐵路的前沿。該鐵路國內段昆明-大理-瑞麗是正在或即將改建及新建的泛亞鐵路西,昆明至大理既有鐵路長328公里,現正在進行提速復線改建,改建後速度將達到160-200公里/小時,大理至瑞麗鐵路長約336公里,可在2013年貫通。

按照原計劃,大理-保山施工工期為5年,先行開通進行臨運;保山至瑞麗段施工工期為6年(高黎貢山隧道Ⅰ線先通車),Ⅱ線延後一年通車。大理至保山段2011年年底通車。保山至瑞麗段鋪架2012年上半年全線開通(僅高黎貢山隧道Ⅰ線開通),2013年上半年高黎貢山隧道Ⅱ線通車。

大瑞鐵路建成後,將開辟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陸路通道,搭建起第三座歐亞非大陸橋。「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啟動中印鐵路建設(接大瑞鐵路經保山市騰沖縣、緬甸密支那到印度的雷多)。兩條鐵路建成連軌後,保山將成為滇西重要的物流中心、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這對加快保山政治、經濟、文化和旅遊業的發展,開創保山各項事業建設將起到重要作用。


  • 經濟

綜述

2012年,保山市生產總值(GDP)389.96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2.92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133.93億元,增長21.7%;第三產業增加值143.11億元,增長15.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1:32.1:36.9調整為29:34.3:36.7。

第一產業

2012年,保山市農業總產值184.91億元,比2011年增長7%;實現農業增加值112.92億元,增長6.5%;糧食總產量達133.67萬噸,增產4.21萬噸,增長3.3%;煙葉產量9.51萬噸,增長13.5%;烤煙產量8.13萬噸,增長14.9%;甘蔗產量197.69萬噸,增長7%;茶葉產量3.56萬噸,增長13.2%。

2012年末生豬存欄332.22萬頭,比上年末增長12.2%;牛存欄70.98萬頭,增長3.4%;羊存欄51.80萬只,增長9%;全年肉類總產量達42.26萬噸,增長18.3%。

2012年,保山市共完成人工造林63.56萬畝,森林面積達18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1.9%。

2012年末保山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70015.9萬瓦特,比上年末增長14.3%;大、中、小型拖拉機47663台,增加6155台;排灌動力機械8054台,增加1501台;擁有聯合收割機582台,增加122台;小型耕整地機械17631台,增加9053台;農產品初加工動力機械58219台,增加54679台。

2012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7.74萬畝,累計達177.99萬畝;2012年末擁有各種水庫289座,累計庫容達6.27億立方米。

第二產業

2012年,保山市工業總產值325.66億元,比上年增長41.4%。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產值151.84億元,增長54.7%;重工業產值173.82億元,增長31.6%。實現工業增加值100.06億元,增長20.2%。

2012年,保山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實現利稅27.20億元,比2011年下降9.9%;利潤總額14.78億元,下降13.8%。

第三產業

2012年,保山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9.69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城鎮81.92億元,增長19.2%;農村37.77億元,增長15.3%。公有制經濟37.25億元,增長23.7%;非公制經濟82.44億元,增長15.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102.19億元,增長18.5%;住宿餐飲業17.50億元,增長15.1%。

2012年,保山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4590萬美元,比2011年下降37.4%;其中:出口總額7791萬美元,下降39.6%;進口總額6799萬美元,下降34.8%。

2012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805.39萬人次,比2011年增長15.06%;實現旅遊業總收入51.15億元,增長27.88%。其中:旅遊外匯收入3362.56萬美元,增長17.69%;國內旅遊收入49.02億元,增長28.89%。

2012年末保山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483.19億元,比2011年增長16.2%。其中:單位存款余額185.53億元,增長12.6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85.48億元,增長19.68%。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1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5.87%。其中:短期貸款91.17億元,增長46.38%;中長期貸款220.82億元,增長6.59%。

保山市保險公司保費收入9.08億元,比2011年增長13.55%。其中:財險保費收入4.1億元,增長13.75%;壽險保費收入4.98億元,增長13.38%;賠給付支出2.88億元,增長40.9%。


  • 文化風俗

民族節日

端陽花街 傈僳族刀桿節 傣族的「潑水節」 彝族的「火把節」

阿昌族「窩羅節」 苗族「花山節」

風土人情

保山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漢族、彝族、白族、苗族、傣族、回族、佤族、滿族、傈僳族、景頗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3種世居民族在這里生生不息。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極為豐富的,具有濃郁特色的民族民間文化,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❿ 保山學院的地理位置及來歷

保山學院的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保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雲南省最早成立的四所師專之一回。2009年4月,經教育答部批准升格為本科院校,由雲南省人民政府舉辦。

1905年,保山師范學校成立。

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保山師范學校改建為保山師范專科學校。

2009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保山師專升格為保山學院。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