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謀縣元馬鎮地理環境
『壹』 雲南元謀縣有多少人口。介紹下其歷史
位於中國雲南省昆明市西北部,北鄰金沙江。屬楚雄彝族自治州。2009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215795人,2009年末常住人口21.39萬人。民族有漢、彝、傈僳、苗、回、白族等。彝族占人口的16.82%。西漢稱三絳縣。東漢稱三縫縣。元稱元謀縣至今。處滇中高原北緣。
年均溫21.9℃,年均降水量611.3毫米。植被近似熱帶稀樹草原。農產有水稻、玉米、小麥、白薯、甘蔗、花生、西瓜、洋蔥、番茄等。礦藏有鐵、金、銀、銅、碘、石英、石膏、石墨等。土特產有龍須草、攀枝花、酸角、泡果、烤小豬。成昆鐵路貫穿,昆渡公路過境。人類發祥地之一。上那蚌村的元謀人遺址聞名世界。
元謀縣位於雲南北部。東倚武定,南接祿豐,西鄰大姚,北接四川省會理縣,西南與牟定接壤,西北與永仁毗連。總面積1803平方千米。
元謀系傣語。「元」意為「飛躍」、「交配」,「謀」意為馬,即俊馬之意。「漢時居民以家馬牧於山下,而元馬之神自河出與之交產駿駒,居民神之。遂其為之立祠。「此地「靈澤所鍾,常產好馬,故命地為馬」。縣城北有元馬河。元謀與元馬意同。
元朝至元十 六年(1279)設元謀縣,至公元1954年間,面積約960平方千米;1955年、1956年和1966年,分別從武定、大姚和永仁縣劃入以山區為主的毗鄰地帶,共1159.5平方千米。經土地詳查,總面積為2021.46平方千米。
1990年,元謀縣轄3個鎮、10個鄉:元馬鎮、能禹鎮、黃瓜園鎮、老城鄉、羊街鄉、涼山鄉、新華鄉、平田鄉、苴林鄉、物茂鄉、江邊鄉、姜驛鄉、花同鄉。
2000年,元謀縣轄3個鎮、10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0277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元馬鎮 23291 、能禹鎮 27703 、黃瓜園鎮 12714 、苴林鄉 24350、 老城鄉 30245、 物茂鄉 15922 、平田鄉 11173 、江邊鄉 14802、 新華鄉 7616 、姜驛鄉 13865 、羊街鄉 10080 、花同鄉 7271、 涼山鄉 3747。、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7月25日,雲復政[2003]48號:調整元謀縣元馬鎮、能禹鎮、老城鄉行政區劃。
2005 年12月1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楚雄州部分鄉鎮撤並方案。其中,元謀縣撤銷花同鄉,其行政區域並入羊街,並將行政區劃調整後的羊街鄉改設為羊街鎮,鎮政府駐原羊街鄉政府駐地;撤銷苴林鄉,其行政區域並入黃瓜園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能禹鎮,其行政區域並入元馬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貳』 雲南省元謀縣是個怎麼樣的地方~
元謀縣位於中國雲南省昆明市西北部,北鄰金沙江。屬楚雄彝族自治州。1991年人口18.8萬。民族有漢、彝、傈僳、苗、回、白族等。彝族占人口的16.82%。西漢稱三絳縣。東漢稱三縫縣。元稱元謀縣至今。處滇中高原北緣。
位於中國雲南省昆明市西北部,北鄰金沙江。屬楚雄彝族自治州。1991年人口18.8萬。民族有漢、彝、傈僳、苗、回、白族等。彝族占人口的16.82%。西漢稱三絳縣。東漢稱三縫縣。元稱元謀縣至今。處滇中高原北緣。
年均溫21.9℃,年均降水量611.3毫米。植被近似熱帶稀樹草原。農產有水稻、玉米、小麥、白薯、甘蔗、花生、西瓜、洋蔥、番茄等。礦藏有鐵、金、銀、銅、碘、石英、石膏、石墨等。土特產有龍須草、攀 枝花、酸角、泡果、烤小豬。成昆鐵路貫穿,昆渡公路過境。人類發祥地之一。上那蚌村的元謀人遺址聞名世界。
元謀縣位於雲南北部。東倚武定,南接祿豐,西鄰大姚,北接四川省會理縣,西南與牟定接壤,西北與永仁毗連。總面積1803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元馬鎮馬街,郵編:651300。代碼:532328。區號:0878。拼音:Yuanmou xian。
編輯本段
行政區劃
元謀縣轄3個鎮、7個鄉:元馬鎮、黃瓜園鎮、羊街鎮、老城鄉、物茂鄉、江邊鄉、新華鄉、平田鄉、涼山鄉、姜驛鄉。
編輯本段
歷史沿革
元謀系傣語。「元」意為「飛躍」、「交配」,「謀」意為馬,即俊馬之意。「漢時居民以家馬牧於山下,而元馬之神自河出與之交產駿駒,居民神之。遂其為之立祠。「此地「靈澤所鍾,常產好馬,故命地為馬」。縣城北有元馬河。元謀與元馬意同。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設元謀縣,至公元1954年間,面積約960平方千米;1955年、1956年和1966年,分別從武定、大姚和永仁縣劃入以山區為主的毗鄰地帶,共1159.5平方千米。經土地詳查,總面積為2021.46平方千米。
1990年,元謀縣轄3個鎮、10個鄉:元馬鎮、能禹鎮、黃瓜園鎮、老城鄉、羊街鄉、涼山鄉、新華鄉、平田鄉、苴林鄉、物茂鄉、江邊鄉、姜驛鄉、花同鄉。
2000年,元謀縣轄3個鎮、10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0277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元馬鎮 23291 、能禹鎮 27703 、黃瓜園鎮 12714 、苴林鄉 24350、 老城鄉 30245、 物茂鄉 15922 、平田鄉 11173 、江邊鄉 14802、 新華鄉 7616 、姜驛鄉 13865 、羊街鄉 10080 、花同鄉 7271、 涼山鄉 3747。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7月25日,雲復政[2003]48號:調整元謀縣元馬鎮、能禹鎮、老城鄉行政區劃。
2005年12月1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楚雄州部分鄉鎮撤並方案。其中,元謀縣撤銷花同鄉,其行政區域並入羊街,並將行政區劃調整後的羊街鄉改設為羊街鎮,鎮政府駐原羊街鄉政府駐地;撤銷苴林鄉,其行政區域並入黃瓜園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能禹鎮,其行政區域並入元馬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編輯本段
地理位置
元謀地處滇中高原北部,東經101°35′-102°06′、北緯25°23′-26°06′之間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東倚武定,南接祿豐,西鄰大姚,北接四川會理,西南與牟定接壤,西北與永仁毗連。縣城距省會昆明189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43公里,距楚雄州府134公里。全縣國土面積2021.69平方公里,地勢呈四周高,中間低,由南向北傾斜的「筲箕凹」形。境內最低海拔898米,最高海拔2835.9米,國土面積的40%處於海拔1350米以下的乾熱河谷區。熱區面積達797.07平方公里,分布在7鄉3鎮。熱區內乾旱少雨,年 元謀縣新農村均降雨量僅為616毫米,年蒸發量高達3627毫米,年平均氣溫21.9℃,四季不分明,全年基本無霜,被譽為「天然溫室」。
行政區劃 2004年,轄元馬、能禹、黃瓜園3鎮,花同、羊街、老城、平田、新華、涼山、苴林、物茂、江邊、姜驛10鄉,有79個村(居)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2004年全縣總人口206528人,農業人口185884人,佔90%,非農業人口20644人,佔10%。外來人口12000人,有漢、彝、傈僳、苗、回、傣等21種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3.6%。
編輯本段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可耕地面積463078.6畝,土壤共分9個土類,14個亞類,25個土屬,51個土種。在9個土類中,自然土壤占總面積的85%,農業土壤佔15%。海拔2300-2400米的陽坡為紫色土,沖積土分布在河流兩岸,水稻土多分布於低海拔地帶。
氣候資源
元謀盆地屬燥熱河谷區,氣候乾燥炎熱,光熱資源充足,是種植亞熱帶作物的好地方。境內農作物復種指數為158.7%,盛產水稻、玉米、小麥、花生、蠶豆、薯類等作物,特別是冬春早熟蔬菜,可種植品種豐富,全國僅有。現有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香蕉20000畝,龍眼10000畝,甘蔗、芒果、西瓜、荔枝、棗類、咖啡、核桃、酸角等19000畝,且種植面積每年都在遞增。反季花卉以生長周期短,花期長,生產成本低的優勢佔有市場,主要有非洲菊、康乃馨、玫瑰、情人草、滿天星及蘆薈、仙人掌等9類152個品種,產品銷往廣州、上海、成都、西安等大中城市。
水能資源
境內年降水量15.22億立方米,地表水年徑流量2.67億立方米。有常流河17條,季節河40條,年過境水量16.02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達89485千瓦,可利用量11715千瓦,佔13.1%。盆地富水塊地下水儲量豐富,年地下平均徑流量0.36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地下水200萬立方米。熱水塘、摩訶溫泉流量穩定,水溫37℃-44.5℃,素有「神泉」之稱。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可露天開採的較多。已探明貴金屬有黃金、鉑、鈀、銠等,其中鉑、鈀礦為中至大型礦床。有色金屬有銅、鉛、銀、鎳、鑽、鎢等,其中,小月舊的鉑、銅、鎳礦為中型礦床。黑色金屬有磁鐵礦、褐鐵礦、菱鐵礦、鏡鐵礦等,大部分為中小型礦床。非金屬礦有雲母、石英、石墨、石膏、藍晶石等,其中,石膏、石英為中型礦床,另有褐煤、草煤、泥煤等可做燃料。建材用石料有白色花崗岩、紅色花崗岩、大理石儲量較大。砂礦有金沙江的砂金,龍川江的石英河沙則尤為豐富。
生物資源
境內植物共有123個科462種,以禾本科和菊科居多。有熱區特色的植物有:攀枝花、鳳凰樹、西果樹、霸王鞭、仙人掌、金合歡等。境內還盛產龍須草(又名山草),分布廣,生長量大,是造紙、搓繩子的極好原料。珍稀植物有酸角、紅椿、龍眼、苦楝樹。野生動物已發現的主要有70多種,較為名貴的有香獐、毫 元謀縣豬、猴、黃鼠狼、穿山甲、箐雞、貓頭鷹。
民族文化資源
元謀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一年一度的「火把節」、「花山節」是彝族、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最為有名的是元謀花燈,明末以來,正二三月鬧花燈的傳統習俗流傳至今。傳統花燈劇《谷頓子接妹》、《打樣》、《好當家》等,曾獲省州文藝匯演多項獎。元謀花燈曲調經音樂工作者不斷改編付諸舞台演唱,省內廣為流傳。節日喜慶,民族傳統文體活動有對歌、跌腳、磨擔秋、盪鞦韆、耍龍、射弩、賽馬、摔跤、鬥牛。地方風味尤以烤乳豬、涼仔雞、涼拌小豬、水米線最具特色。
編輯本段
旅遊資源
元謀是人類發祥地,170萬年以前的「元謀人」以其迄今發現最早的 人類而為世人所共鳴,古生物、古人類、古文化遺跡十分豐富。雲南「三林」之一的土林奇觀、日燦金沙、虎跳灘、西河筏舟的龍川江、紅軍長征渡、絲綢之路、滇川必經之地姜驛古驛道、姜驛恐龍化石、涼山活佛寺、法林寺、苴林中山寺、羊街青龍寺及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大菜園、大果園、大花園」等一批自然景點、景觀將是人們嚮往的旅遊好去處。
農田水利 全縣有水庫、壩塘1627座,其中:中型水庫4座,小(一)型水庫7座,小(二)型水庫58座,壩塘1558座,總庫容量10848萬立方米,蓄水總量6959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0600公頃,水利化程度達54%,建成高產農田7000多畝。被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投資3.5億元的30萬畝大型灌區和投資1億元的省級重點項目丙巷河水庫正在建設,屆時將徹底解決元謀的灌溉用水問題。
編輯本段
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一、綜 合
2009全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177902萬元,比上年增加2508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增長1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8700萬元,比上年增長6.2%,拉動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35211萬元,比上年增長21.9%,拉動經濟增長4.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63991萬元,比上年增長11.6%,拉動經濟增長4.7個百分點。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1.2%、38.9%和39.9%,分別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7.9個百分點和下降8.8個百分點。
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4.2︰19.8︰36.0。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即按全社會從業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13012元/人。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8337元(按目前匯率折算摺合1222美元)。
全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與上年持平。八類消費品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6%,其中糧食價格下降3.1%;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0.1%;衣著類價格下降4.8%;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3.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0.7%;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下降3.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8%;居住類價格下降2.6%。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中,服務項目價格下降0.9%。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0.1%。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2.2%。
年末全縣從業人員13.67萬人,比上年增加0.26萬人。其中:從事農業產業的10.49萬人,比上年增加0.04萬人,佔全部從業人員的 76.8%,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從事非農產業的3.18萬人,比上年增加0.22萬人,佔全部從業人員的23.2%,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全年就業服務中心安置就業1918人,其中下崗職工再就業60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城鎮化水平(城鎮化率)為30.99%。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不合理,加快發展的基礎仍不牢固;基礎設施薄弱,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城鄉勞動力就業渠道不多,就業壓力增大;財源單一,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財政支持發展的資金有限;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艱巨。
二、農 業
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31213萬元,比上年增加19016萬元,按價格指數縮減法計算,比上年增長6.57%。
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82175畝,比2008年增加6005畝,增長1.6%。糧食種植面積196246畝,比上年增加947畝,增長0.5%。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85929畝,比上年增加5058畝,增長2.8%。其中:蔬菜種植面積127729畝,增加2488畝;烤煙種植面積13300 畝,與上年持平;油料種植面積12691畝,增加2207畝;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種植結構為 51.35︰48.65,經濟作物種植比重比上年提高0.57個百分點。
全年糧食產量73341噸,比上年增長3.5%。其中秋糧67911噸、比上年增加2384噸;夏糧5430噸,比上年減少81噸。
全年肉類總產量18466噸,比上年增長7.3%,禽蛋產量282 噸,減少8.7%;水產品產量 1620噸,增長10.9%。大牲畜年末存欄81630頭,比年初減少 1.9%;生豬年末存欄132993頭,比年初增長4.5%;羊年末存欄107598隻,比年初增長4.5%。
全縣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2003公頃,節水灌溉面積6630公頃。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471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4.2%;其中排灌機械總動力3459萬千瓦,增長10.7%。拖拉機4716台,拖拉機駕駛員4731人。農村用電量2789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6%;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6902噸,增長5.2%;農葯使用量482噸,增長3.9%。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68644萬元,比上年增加35010萬元,按當年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6.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45423萬元,比上年增加11686萬元,增長34.6%;規模以下完成產值123221萬元,比上年增加23324萬元,增長23.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530萬元,比上年增加1877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25.6%。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2612萬元,增長48.7%。其中:實現利潤942萬元,增長193%;實現稅金1671萬元,增長16.4%。
全縣15個資質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24598萬元,比上年增長33.2%,實現利潤1454萬元,增長55.3%,實現稅金781萬元,增長1%。按增加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27413元/人,比上年增長0.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1418萬元,比上年增加45402萬元,增長42.8%。其中:城鎮投資97998萬元,增長35.2%,其中國有單位投資50555萬元,比上年增長80.3%;農村投資31678 萬元,增長141.4%;房地產投資7399萬元,減少956萬元,下降11.4 %;農村私人投資14343萬元,增加2275萬元,增長18.8%。全年新增固定資產82790萬元。全年新開工項目207個,比上年減少18.1%。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576萬元,比上年增長23.6%。分城鄉看,縣級實現31363萬元,增長 元謀縣土林26.1%,縣以下實現16213萬元,增長19.0%。分經濟類型看,公有制經濟實現6169萬元,下降36.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實現5466萬元,下降33.2%;非公有制經濟實現41407萬元,增長43.6%,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的消費品零售額佔全縣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7%,比上年提高12.1個百分點。
六、交通運輸、郵電和旅遊
年末縣內公路通車里程1036公里,其中:等級公路478公里。年末全縣民用機動車擁有量36910輛。其中:汽車3756輛;農用汽車873輛;摩托車32281輛。機動車駕駛員37015人。全年客運量 497萬人,客運周轉量 9610萬人公里,全年貨運量 96萬噸,貨運周轉量 11221萬噸公里。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4850萬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551萬元,增長13.6%;電信業務總量4299萬元,增長5.6%。訂售報紙160萬份,訂售雜志6.6萬份,收發國內信件39.54萬件,函件2.82萬件。年末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用戶11.47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2.27萬戶。電話普及率53.62部/百人。年末互聯網用戶5995戶。
全年共接待中外遊客142.9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5.2%,其中國內遊客142.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4.7%;海外遊客6863人次,比上年增長487.1%。實現旅遊總收入34251萬元,比上年增長13.7%,其中國內旅遊收入32913萬元,比上年增長9.9%,旅遊外匯收入1338萬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707.5%。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1509萬元,比上年增加214萬元,增長1.9 %。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476萬元,比上年減少72萬元,下降0.8%;上劃收入3033萬元,比上年增加286萬元,增長10.4%。縣內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6788萬元,比上年增加2801萬元,增長5.2%。
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77099萬元,比年初增長18.4 %。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19719萬元,比年初增長25.8%。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貸款余額65106萬元,比年初增長32.3%。金融機構凈回籠現金15593萬元。年末存差111993萬元。
縣內保險公司全年保費收入3874萬元,比上年增長20.3%。其中:人壽險保費收入2852萬元,增長16.3%;財產險保費收入1022萬元,增長33.1%。已決賠款745萬元。其中:財產險 622萬元,人壽險123萬元。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縣有各類學校180所,比上年減少3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招生674人,在校學生1988人,畢業生678人,專任教師173人;職業高級中學1所,招生133人,在校學生276人,畢業生38人,專任教師44人;普通初中13所,比上年減少1所,招生3203人,在校學生8981人,畢業生2463人,專任教師556人;小學62所,比上年減少4所,招生2663人,在校學生 17399人,畢業生3232人,專任教師1089人;幼兒園(含學前班)13所,比上年增加2所,在園幼兒人數3782人,在園教職工178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成人文化技術培訓學校89所。小學教學點10個,比上年減少26個。
全年進行就業及再就業培訓24次,參訓人數1820人。
全年列入各級科技計劃項目2項,重點科技推廣項目4項,獲科學技術進步獎勵的科研項目4項。全年組織科技培訓696期,參訓人數5.22萬人。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站)1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物陳列館1個,電影院1個。電視 元謀縣法院覆蓋率97%,廣播覆蓋率97%。有線電視用戶數 2.01萬戶。全縣有檔案館 1個。
年末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含醫務室、診所)138個,其中:醫院5個,農村衛生院13所,婦幼保健院 1個,個體診所39個,防疫機構 1個,衛生監督所 1個,村衛生室78個。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713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269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765張,其中醫院床位413張。
年內縣文體局及其他部門共舉辦體育運動會49次,參加人數 1.62萬人。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叄』 元謀是哪兒的呀,基本概況是什麼
元謀縣 位於中國雲南省昆明市西北部,北鄰金沙江。屬楚雄彝族自治州。1991年人口18.8萬。民族有漢、彝、傈僳、苗、回、白族等。彝族占人口的16.82%。西漢稱三絳縣。東漢稱三縫縣。元稱元謀縣至今。處滇中高原北緣。 年均溫21.9℃,年均降水量611.3毫米。植被近似熱帶稀樹草原。農產有水稻、玉米、小麥、白薯、甘蔗、花生、西瓜、洋蔥、番茄等。礦藏有鐵、金、銀、銅、碘、石英、石膏、石墨等。土特產有龍須草、攀枝花、酸角、泡果、烤小豬。成昆鐵路貫穿,昆渡公路過境。人類發祥地之一。上那蚌村的元謀人遺址聞名世界。 概況 元謀縣位於雲南北部。東倚武定,南接祿豐,西鄰大姚,北接四川省會理縣,西南與牟定接壤,西北與永仁毗連。總面積1803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元馬鎮馬街,郵編:651300。代碼:532328。區號:0878。拼音:Yuanmou xian。 行政區劃 元謀縣轄3個鎮、7個鄉:元馬鎮、黃瓜園鎮、羊街鎮、老城鄉、物茂鄉、江邊鄉、新華鄉、平田鄉、涼山鄉、姜驛鄉。 歷史沿革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設元謀縣,至公元1954年間,面積約960平方千米;1955年、1956年和1966年,分別從武定、大姚和永仁縣劃入以山區為主的毗鄰地帶,共1159.5平方千米。經土地詳查,總面積為2021.46平方千米。 1990年,元謀縣轄3個鎮、10個鄉:元馬鎮、能禹鎮、黃瓜園鎮、老城鄉、羊街鄉、花同鄉、涼山鄉、新華鄉、平田鄉、苴林鄉、物茂鄉、江邊鄉、姜驛鄉。 2000年,元謀縣轄3個鎮、10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0277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元馬鎮 23291 能禹鎮 27703 黃瓜園鎮 12714 苴林鄉 24350 老城鄉 30245 物茂鄉 15922 平田鄉 11173 江邊鄉 14802 新華鄉 7616 姜驛鄉 13865 羊街鄉 10080 花同鄉 7271 涼山鄉 3747 2003年7月25日,雲復政[2003]48號:調整元謀縣元馬鎮、能禹鎮、老城鎮行政區劃。 2005年12月1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楚雄州部分鄉鎮撤並方案。其中,元謀縣撤銷花同鄉,其行政區域並入羊街鄉,並將行政區劃調整後的羊街鄉改設為羊街鎮,鎮政府駐原羊街鄉政府駐地;撤銷苴林鄉,其行政區域並入黃瓜園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能禹鎮,其行政區域並入元馬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地理位置 元謀地處滇中高原北部,東經101°35′-102°06′、北緯25°23′-26°06′之間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東倚武定,南接祿豐,西鄰大姚,北接四川會理,西南與牟定接壤,西北與永仁毗連。縣城距省會昆明189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43公里,距楚雄州府134公里。全縣國土面積2021.69平方公里,地勢呈四周高,中間低,由南向北傾斜的「筲箕凹」形。境內最低海拔898米,最高海拔2835.9米,國土面積的40%處於海拔1350米以下的乾熱河谷區。熱區面積達797.07平方公里,分布在7鄉3鎮。熱區內乾旱少雨,年均降雨量僅為616毫米,年蒸發量高達3627毫米,年平均氣溫21.9攝氏度,四季不分明,全年基本無霜,被譽為「天然溫室」。 行政區劃 2004年,轄元馬、能禹、黃瓜園3鎮,花同、羊街、老城、平田、新華、涼山、苴林、物茂、江邊、姜驛10鄉,有79個村(居)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2004年全縣總人口206528人,農業人口185884人,佔90%,非農業人口20644人,佔10%。外來人口12000人,有漢、彝、傈僳、苗、回、傣等21種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3.6%。 土地資源 全縣可耕地面積463078.6畝,土壤共分9個土類,14個亞類,25個土屬,51個土種。在9個土類中,自然土壤占總面積的85%,農業土壤佔15%。海拔2300-2400米的陽坡為紫色土,沖積土分布在河流兩岸,水稻土多分布於低海拔地帶。 氣候資源 元謀盆地屬燥熱河谷區,氣候乾燥炎熱,光熱資源充足,是種植亞熱帶作物的好地方。境內農作物復種指數為158.7%,盛產水稻、玉米、小麥、花生、蠶豆、薯類等作物,特別是冬春早熟蔬菜,可種植品種豐富,全國僅有。現有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香蕉20000畝,龍眼10000畝,甘蔗、芒果、西瓜、荔枝、棗類、咖啡、核桃、酸角等19000畝,且種植面積每年都在遞增。反季花卉以生長周期短,花期長,生產成本低的優勢佔有市場,主要有非洲菊、康乃馨、玫瑰、情人草、滿天星及蘆薈、仙人掌等9類152個品種,產品銷往廣州、上海、成都、西安等大中城市。 水能資源 境內年降水量15.22億立方米,地表水年徑流量2.67億立方米。有常流河17條,季節河40條,年過境水量16.02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達89485千瓦,可利用量11715千瓦,佔13.1%。盆地富水塊地段下水儲量豐富,年地下平均徑流量0.36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地下水200萬立方米。熱水塘、摩詞溫泉流量穩定,水溫37℃-44.5℃,素有「神泉」之稱。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可露天開採的較多。已探明貴金屬有黃金、鉑、鈀、銠等,其中鉑、鈀礦為中至大型礦床。有色金屬有銅、鉛、銀、鎳、鑽、鎢等,其中,小月舊的鉑、銅、鎳礦為中型礦床。黑色金屬有磁鐵礦、褐鐵礦、菱鐵礦、鏡鐵礦等,大部分為中小型礦床。非金屬礦有雲母、石英、石墨、石膏、藍晶石等,其中,石膏、石英為中型礦床,另有褐煤、草煤、泥煤等可做燃料。建材用石料有白色花崗岩、紅色花崗岩、大理石儲量較大。砂礦有金沙江的砂金,龍川江的石英河沙則尤為豐富。 生物資源 境內植物共有123個科462種,以禾本科和菊科居多。有熱區特色的植物有:攀枝花、鳳凰樹、西果樹、霸王鞭、仙人掌、金合歡等。境內還盛產龍須草(又名山草),分布廣,生長量大,是造紙、搓繩子的極好原料。珍稀植物有酸角、紅椿、龍眼、苦楝樹。野生動物已發現的主要有70多種,較為名貴的有香獐、毫豬、猴、黃鼠狼、穿山甲、箐雞、貓頭鷹。 民族文化資源 元謀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一年一度的「火把節」、「花山節」是彝族、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最為有名的是元謀花燈,明末以來,正二三月鬧花燈的傳統習俗流傳至今。傳統花燈劇《谷頓子接妹》、《打樣》、《好當家》等,曾獲省州文藝匯演多項獎。元謀花燈曲調經音樂工作者不斷改編付諸舞台演唱,省內廣為流傳。節日喜慶,民族傳統文體活動有對歌、跌腳、磨擔秋、盪鞦韆、耍龍、射弩、賽馬、摔跤、鬥牛。地方風味尤以烤乳豬、涼仔雞、涼拌小豬、水米線最具特色。 旅遊資源 元謀是人類發祥地,170萬年以前的「元謀人」以其迄今發現最早的人類而為世人所共鳴,古生物、古人類、古文化遺跡十分豐富。雲南「三林」之一的土林奇觀、日燦金沙、虎跳灘、西河筏舟的龍川江、紅軍長征渡、絲綢之路、滇川必經之地姜驛古驛道、姜驛恐龍化石、涼山活佛寺、法林寺、苴林中山寺、羊街青龍寺及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大菜園、大果園、大花園」等一批自然景點、景觀將是人們嚮往的旅遊好去處。 農田水利 全縣有水庫、壩塘1627座,其中:中型水庫4座,小(一)型水庫7座,小(二)型水庫58座,壩塘1558座,總庫容量10848萬立方米,蓄水總量6959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0600公頃,水利化程度達54%,建成高產農田7000多畝。被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投資3.5億元的30萬畝大型灌區和投資1億元的省級重點項目丙巷河水庫正在建設,屆時將徹底解決元謀的灌溉用水問題。
『肆』 元謀縣的介紹
元謀縣地處滇中高原北部,隸屬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地處東經101°35′版-102°06′、北緯25°23′-26°06′之間,東倚武權定,南接祿豐,西鄰大姚,北接四川會理,西南與牟定接壤,西北與永仁毗連。是中國境內發最早的人類「元謀猿人」發現地,是「東方人類故鄉」1。國土面積2021.69平方公里,總人口215795人(2010年)。政府駐地元馬鎮。元謀是雲南省重要的蔬菜產地,元謀蔬菜產業成為雲南最大的冬早蔬菜主產區之一,產品不僅暢銷國內157個大中城市,每年還有3萬多噸洋蔥、番茄、菜豆、牛蒡、香蔥等,通過成昆鐵路轉口貿易等方式出口到韓國、日本、俄羅斯、美國、歐盟及東南亞各國,蔬菜外銷量占雲南省冬春蔬菜出省外銷總量的四分之一。
『伍』 新村的雲南省楚雄市元謀縣元馬鎮新村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16戶通自來水。有216戶通電,有21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1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7戶(分別占總數的87.5%和54.17%)。
該村到元馬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拖拉機46輛,摩托車86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9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01畝,有效灌溉率為65.5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6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4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59畝(其中:田301畝,地158畝),人均耕地0.54畝,主要種植糧食、蔬菜、水果等作物;擁有林地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6畝,主要種植青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2畝,其中養殖面積1.2畝。
『陸』 元謀縣的行政區劃
區域沿革
1950年2月1日撤銷元謀縣臨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元謀縣臨時人民政府;5月18日,建立元謀縣人民政府,屬武定專區;5月21日,轄元馬鎮和安定、士林、禹能、大興、清和鄉5個鄉。
1953年,撤銷武定專區,元謀縣劃歸楚雄專區。(元謀置縣至公元1954年間,面積約960平方千米。)
1955年11月,武定縣江邊區的3個鄉、環州區的2個鄉,共計面積693.1平方千米,3384戶、16350人,並歸元謀。
1956年12月,大姚縣的新華、大河邊鄉劃歸元謀,劃入面積183.9平方千米,873戶、5086人。
1957年10月18日,國務院批准全體會議第58次會議決定:設置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屬楚雄州(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年4月15日正式成立)。1958年10月,元謀並入武定縣。
1959年11月,元謀由武定縣分出,恢復縣級建制。元謀縣轄元馬、苴林、江邊、姜驛、老城、班果區和元馬鎮,下轄54個公社。
1966年10月30日,武定縣羊街區的甘泉、己波龍、花同、高姑、木溪悟等七個公社劃歸元謀縣設羊街區,劃入面積282.8平方千米,2108戶、9776人。
1969年3月1日,改區為公社,改原公社為大隊。
1974年8月,設黃瓜園鎮。
1984年1月18日,將原來的12個公社改為10個區和元馬鎮、黃瓜園鎮;改113個大隊為81個鄉、區轄鎮及辦事處。
1988年,改區為鄉,全縣轄2個鎮、11個鄉;81個村公所、辦事處。同年,改元馬鄉為能禹鎮。
2006年,元謀縣轄3鎮7鄉,78個村民委員會。
轄區
2012年,元謀行政區劃為3鎮7鄉:元馬鎮、黃瓜園鎮、羊街鎮、老城鄉、平田鄉、新華鄉、物茂鄉、江邊鄉、姜驛鄉、涼山鄉。
『柒』 元馬鎮的簡介
元馬鎮地處元謀縣中部,縣城駐地馬街,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跨東經101º50′~102º03′,北緯25º40′~25º45′之間,屬雲貴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體部位。東鄰涼山鄉,北與黃瓜園鎮相連,南部與老城鄉接壤,西部與平田鄉毗鄰,是一個呈長方形的典型壩區。境內最高海拔1322米,最低海拔1065米。氣候屬南亞熱帶乾熱季風氣候,晝夜溫差大,四季不分明(僅有農歷冬月氣溫較低),基本無冬、無霜,故有「天然溫室」之稱。境內有成昆鐵路沿鎮橫跨全境、108國道與永武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穿鎮相交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是元謀對外開發的重要樞紐和窗口。 元馬鎮佔地面積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39028.22畝(其中:水田面積21909.68畝,旱地面積17118.54畝),轄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馬街、張二村、雙龍、翠峰、東城)和8個行政村(龍泉、大溝、清和、禾陽、樂甫、丙華、星火、摩訶),81個村民小組,共20029戶58171人,其中:男29483人,女28688人,非農業人口19121人,農業人口39050人。其中:漢族45379人,彝族8650人,回族1493人,僳僳族2032人,傣族、白族等其他民族617人。年內自然增加人口108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9‰。
2007年,元馬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36309.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464.14元。元馬鎮工農業總產值達91771萬元,同比增加11186萬元,增長8.67%;財政收入完成1014.5萬元,同比增加50.5萬元,增長5.2%。實現工業產值66855萬元,同比增加17182萬元,增長34.5%;上繳稅金2470萬元,同比增加400萬元,增長16.2%;營業收入232431萬元,同比增加35570萬元,增長15.3%;現價增加值40113萬元,同比增加5679萬元,增長14.2%;工業增加值7830萬元,同比增加1548萬元,增長24.64%;新增固定資產15219萬元,同比增加3542萬元,增長23.3%。 元馬鎮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生態環境在元謀縣中首屈一指。森林覆蓋面積達11.5%,林木蓄積量18480 m³。土地以紫色土、水稻土、紅壤和黃棕壤為主,紫色土主要分布於海拔1065~1322米的東部壩區。元馬鎮城區一帶屬湖泊沉積土,內含速氮、速鉀較豐富,適宜水稻、蔬菜、甘蔗、水果等作物生長。南部楊柳村、漢祿一帶屬燥紅壤性水稻土,含速氮、速磷、速鉀豐富,適宜水稻、柑桔、蔬菜生長。 2007年內完成水利工程清淤63件,修復水毀4件,新建水利工程5件,完成坡改梯120畝,投入勞動工日32851個,投入資金59.89萬元,完成工程量土石方54790.85立方米。
元馬鎮以農業增收為目標,著力調整經濟結構,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綠色產業提質增效。冬春農業從量變到質變邁進。無公害、綠色果蔬生產種植技術全面推廣,品牌優勢向經濟優勢有力過渡,畝產值達10000元的優質高效農業生產基地初現端倪,設施農業突破發展;通過繼續推廣使用物理殺蟲燈、黃板誘蟲、性誘器誘蟲和組織開展聯防聯治農作物44092畝,基地無害化得到不斷鞏固;引進新品種59個,產值明顯增加,品種優良化更加顯現;農民田間學校、科技培訓班92場次9007人的培訓,500份樣品的檢測,促進了農業生產管理更加規范化;在鞏固原有協會的基礎上,推進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專業技術協會,優化「協會、公司、經紀人」的運作模式,不斷深化產品認證,57個協會5015人進一步夯實了農民協會化的進程。
2007年全年種植蔬菜32308.5畝,實現產值17490萬元。夏秋農業增收空間不斷擴展。在穩糧的前提下,積極支撐「冬春轉夏秋」的載體,發展以德國米蔥、香蔥、脫毒紅薯、鮮食葡萄、棗類、蓮霧等夏秋高效經濟作物11695畝,實現產值860萬元。農產品市場激活了商品流通。以特色農產品加工園區為依託,蔬菜批發市場一期改擴建工程的完工,「雙百市場工程」的實施,為農產品銷售創造了有利條件,外銷蔬菜92536噸,農產品市場激活商品流通成效明顯,市場開拓向國際化邁步。綠色產業的提質增效,實現了農業總產值24916萬元,同比增加3501萬元,增長16.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464.14元,凈增506.68元,增長12.83%,農業富民績效顯現。 元馬鎮轄5個居民委員會(馬街、張二村、雙龍、翠峰、東城)和8個村民委員會(大溝、龍泉、清和、摩訶、星火、樂甫、禾陽、丙華)。元馬鎮佔地面積101平方公里。明崇禎十一年徐霞客游歷元謀時,馬街集鎮的發展就已經超過了縣城。康熙時期,已有「滇南都會」之稱和「金馬街」之謠,光緒四年知縣楊炳垣召集鄉紳會議通過,將元謀縣城由老城遷往馬街。因此,從光緒四年起到現在馬街一直是中共元謀縣委員會、元謀縣人民政府駐地,也是老元馬鎮政府所在地。 1940年,將縣城區域由華竹鄉中劃出,建元馬鎮,從此元馬鎮翻開了歷史的第一頁。1944年1月,華竹鄉、元馬鎮合並稱元馬鎮;1966年,元馬區所轄元馬大隊並元馬鎮;1972年,將元馬人民公社所轄的沙地大隊劃歸元馬鎮;1984年元馬鎮轄張二村、沙地、官能、元馬辦事處。鎮政府設於元馬街。2006年2月進行鄉鎮體制改革,把能禹鎮並入元馬鎮。 元馬鎮人傑地靈,歷史悠遠,名勝眾多。有張二村的清真寺、廣茂村的復興寺等。清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已有張二村、馬街兩座清真寺。同治七年(1868),清軍楊玉科部攻破回民起義軍據守的馬街,燒毀兩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回民重建張二村清真寺,圍寺而居。教徒篤信安拉、天使穆罕默德,認為人生的一切是真主安拉預定,要聽從真主安排。篤信教義者升入天堂,反之則入火獄。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難解的問題,常求助於《古蘭經》、《聖訓》。每天禮拜五次,朗誦「清真言」。隆重的宗教活動,亦是回民的盛大節日。其教規、禮儀,回民亦必遵守。
『捌』 雲南元謀是一個什麼地方
位於中國雲南省昆明市西北部,北鄰金沙江。屬楚雄彝族自治州。1991年人口18.8萬。民族有漢、彝、傈僳、苗、回、白族等。彝族占人口的16.82%。西漢稱三絳縣。東漢稱三縫縣。元稱元謀縣至今。處滇中高原北緣。 年均溫21.9℃,年均降水量611.3毫米。植被近似熱帶稀樹草原。農產有水稻、玉米、小麥、白薯、甘蔗、花生、西瓜、洋蔥、番茄等。礦藏有鐵、金、銀、銅、碘、石英、石膏、石墨等。土特產有龍須草、攀枝花、酸角、泡果、烤小豬。成昆鐵路貫穿,昆渡公路過境。人類發祥地之一。上那蚌村的元謀人遺址聞名世界。 元謀縣位於雲南北部。東倚武定,南接祿豐,西鄰大姚,北接四川省會理縣,西南與牟定接壤,西北與永仁毗連。總面積1803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元馬鎮馬街,郵編:651300。代碼:532328。區號:0878。 元謀地處滇中高原北部,東經101°35′-102°06′、北緯25°23′-26°06′之間是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東倚武定,南接祿豐,西鄰大姚,北接四川會理,西南與牟定接壤,西北與永仁毗連。縣城距省會昆明189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43公里,距楚雄州府134公里。全縣國土面積2021.69平方公里,地勢呈四周高,中間低,由南向北傾斜的「筲箕凹」形。境內最低海拔898米,最高海拔2835.9米,國土面積的40%處於海拔1350米以下的乾熱河谷區。熱區面積達797.07平方公里,分布在7鄉3鎮。熱區內乾旱少雨,年均降雨量僅為616毫米,年蒸發量高達3627毫米,年平均氣溫21.9攝氏度,四季不分明,全年基本無霜,被譽為「天然溫室」。 元謀是人類發祥地,170萬年以前的「元謀人」以其迄今發現最早的 人類而為世人所共鳴,古生物、古人類、古文化遺跡十分豐富。雲南「三林」之一的土林奇觀、日燦金沙、虎跳灘、西河筏舟的龍川江、紅軍長征渡、絲綢之路、滇川必經之地姜驛古驛道、姜驛恐龍化石、涼山活佛寺、法林寺、苴林中山寺、羊街青龍寺及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大菜園、大果園、大花園」等一批自然景點、景觀將是人們嚮往的旅遊好去處。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