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社會地理知識作文

社會地理知識作文

發布時間: 2021-02-27 09:58:47

A. 誰幫我寫篇300字左右的有關地理知識的作文,高分求

家庭用水狀況調查感想
從調查中我發現,我們在家裡並沒有很強的節約用水的意識,如果連家庭用都沒辦法做到節約,那更不應說在公共場所了.之所以有嚴重浪費水的情況出現,是因為我家人大多數都沒有節約用水的意識,認為節水很麻煩,使生活不方便;還有少部分是因為水費是低廉的。認為浪費水的行為是生活上的「慷慨大方」,表現在洗瀨時沒有用固定的器皿;上廁所時都是用抽水馬桶沖廁所;無論衣服的多少,全都用全自動洗衣機;洗澡時噴頭自始自終都開著,盡情地享受水淋浴!

有專家預言,水資源短缺將成為人類21世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資源問題之一,水危機已經是全球性的事實,繼石油危機之後的下一個危機便是水。把水看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時代已經過去,把水當成寶貴資源的時代已經到來。那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做到節約用水呢?
1、學校要加強節約用水的教育。
據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習慣,就能節水70%左右。與浪費水有關的習慣很多,比如:用抽水馬桶沖掉煙頭和碎細廢物;為了接一杯涼水,而白白放掉許多水;用水時的間斷(開門接客人,接電話,改變電視機頻道時),未關水龍頭;停水期間,忘記關水龍頭;洗手、洗臉、刷牙時,讓水一直流著;睡覺之前、出門之前,不檢查水龍頭;設備漏水,不及時修好。所以我們學校要通過宣傳、教育,使學生都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家庭成員的節水意識。這樣對家庭節水也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
2、先了解節約用水的知識,後行動.
我們還可以通過報紙,電視台的宣傳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在做好宣傳同時,還要不斷努力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不明白「節水」二字真正含義的人,總是錯誤地認為,節水是限制人用水,甚至是不讓用水。其實,節水是讓人合理地用水,高效率地用水,不要浪費。專家們指出,就目前到處存在浪費的情況來說,運用今天的技術和方法,農業可以減少10%-50%的需水,工業可以減少40%-90%的需水,城市減少30%需水,都絲毫不會影響經濟和生活質量的水平。在水量不變的情況下,要保證工農業生產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良好的水環境,必須建立節水型社會。其中包括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在工農業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方方面面,大力提高水的利用率,要使水危機的意識深入人心,養成人人愛護水,時時、處處節水的局面。
因此,要節約用水,需提高人們的意識,反對浪費水、污染水,從我做起,從你做起,我想只要做到了節約用水,人們的生活才能健康、幸福。

B. 以地理知識寫500字有關環境污染的作文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唐朝詩人贊美大自然的名句.可是現在一些地方由於環境污染的危害,已經見不到這樣的美景了.環境污染不僅破壞了生物的生存環境,而且直接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還記得家鄉的那條小河,是我兒時的樂園.春天的時候,碧波盪漾,翠綠的柳條搖曳著妙曼的身姿,仿若仙境;夏天的時候,和夥伴們在河裡無憂無慮的玩耍,大片大片的荷花發出沁人的清香,河裡的小魚自由自在的追逐,美不勝收;冬天,河水結成了厚厚的冰,大人小孩都會在上面滑冰,真的是天上人間.可是,這種景象已經離我們遠去,再也不會回到從前.河水再也不是綠色的,取而代之的是渾濁的臭水,荷花也不見了蹤影,魚兒也無法生存,再也不能下水洗澡了,臭氣熏天,苦不堪言.
大氣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等,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資源、礦藏資源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發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但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污染環境的污染物,例如說:大量的生活廢棄品,塑料袋(也稱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飯盒,果皮紙屑.污染物對環境來說,毫無疑問,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動物的腐爛的屍體會影響環境衛生,而且還會滋生細菌.飯店、餐館認為很衛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後隨便一扔,影響了市容,破壞了環境.
只要人們生存一天,想要徹底消除垃圾是不可能的,關鍵在於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握住自己的手,即哪些可以扔,哪些不可以扔.這樣手中心中都有數,其次從源頭開始,垃圾困惑就會大大減小.社會中的每個成員都是生活垃圾的生產者,更應該是防治生活垃圾污染環境的治理者.公民必須加強對於防治生活垃圾污染環境的宣傳教育,提高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培養良好的環境衛生習慣和公共道德水準.並對隨意拋灑、隨意傾倒生活垃圾等違法、不良行為和壞習慣進行監督,維護自身環境權益,保護環境.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與亘古的河流唇齒相依.在哲學家和文學家的眼裡,河流是繁衍人類的神聖之地,是生命之神賓士在大地上的夢.而現在關於小河的夢,該是清醒的時候了吧!
因此,讓我們攜起手來,讓我么恢復這個美麗的家園吧!

C. 地理作文

記得還是在小學的時候,是在六年級,那時我們隔壁班的語文老師教我們「社會」這門課。從那個時候就被其文字、圖片、地圖給吸引住了,那就是我的地理開始吧!

到了初中,有了地理課,不幸的是它是「副科」。我是懷著興趣愛好去學習的,看地圖是百看不厭的,世界的,中國的,江蘇的,還有很多的,甚至還有盱眙的呢!呵呵!那兒的文字,符號總是能吸引我,有著太大的魅力了,初二的會考讓我暫時離開地理了。不過平時我還時不時地接觸的,不為別的,只為興趣。

高中開始接觸地理了,按理我應該好好學習的,至少地理成績出色的,但是卻相反。唯一一次考的好是因為張兆勇坐在我前面(不在意我把你的大名現出來吧),呵呵!

3+2,江蘇的高考模式,當時第一次選擇,我沒去,正選的時候我發現化學、政治、歷史這三門打死我也不學(對歷史有好感的,不過那時間太有殺傷力了)。生物,我又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所以我就傻乎乎得選擇了物理——地理了。

高中時我的地理,我現在自我感覺還行,不過那時我可不是這樣想的呀,我總認為它不是我的強項呀,所以我在想我到底什麼強呀,沒有呀!自卑呀!在高中我們又很少接觸地圖,不過平時沒事也看看,緩解壓力,有時也很有用的。

高中的後兩年我利用我的興趣作為橋讓我走入大學,地理發揮得不錯,133,我仍然記得這個分數,不過有時也覺得自己挺窩囊的,靠興趣走了一段路。考試完我都不想去面對地理了。我知道了:興趣有時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但也不是能拿來作為職業的。這與我喜歡的足球不一樣,這是我根本不能成為足球運動員的。

而我高考之後的志願填報,我沒有選擇地理,我當時看到地理信息系統的就業率也太低了,我當時認為我背叛自己的理想了。看到張承志的《北方的河》時,我更後悔了,我為什麼要選擇土木工程,我喜歡嗎?我還想過考地理之類的研究生呢。那隻是曾經了,呵呵!那時真傻。

後來我在圖書館看到一本關於地理專業的書,我才發現很多的東西我是一竅不通的,而且是不喜歡的東西。我思考了很久,哦,我喜歡的只是人文地理,地理太大了!還有很多……呵呵!留點自我空間吧!

現在的我也仍然喜歡地理,時不時買本《中國國家地理》看看,我覺得這本雜志有點爛,自我想法呀!呵呵!

希望我能按我的風格辦一兩期,想法而已。不代表我就時刻有靈感,找到好文字,話題,評價。

我的地理緣。

D. 介紹中國地理的作文,不少於1000字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孕育了我們祖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出了神州大地山絕石險的自然奇觀。我們的祖國寬廣博大、秀麗天成、歷史悠久。
在這本書中,我知道了許多關於中國地理知識,也領略了祖國的名勝古跡。我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桂林山水,黃山雲海,蓬萊仙境,玉宇瓊樓等景地的奇妙與美麗,我彷彿來到了祖國的各個地區、省來欣賞景色。
翻開這本散發著淡淡清香的書,我便開始了中國之旅。它向你介紹了中國概況、近海、地貌、水系、氣候、自然資源,再介紹了地區,省。第一個是東北地區,這兒是指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這里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同時它也是中國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重要木柴生產基地,經濟實力雄厚。「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是對東北地區的真實寫照。這里有一條鴨綠江,因為江水清澈,水聲似鴨頭頸而得名。鴨綠江發源於吉林省長白山南麓,流經長白、集安、寬甸、丹東等地。向南注入黃海,全長795公里,是中朝兩國的界河。區內碧綠的江水蜿蜒,江中翠島棋布,沿岸群山疊翠,鶴鳥翱翔,景色十分秀美。
在這個地區里,有兩種必須要提的動物:東北虎和丹頂鶴。東北虎又稱滿洲虎、烏蘇里虎。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而它身上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這些條紋赤褐色,較窄且稀疏,被毛豐滿,毛色較淺。丹頂鶴,也就是俗稱的「仙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北特產珍禽,大部分生活在黑龍江省。因體態優雅、顏色分明,在這一地區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
離開東北地區,我們又來到了各個省,如: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福建省、廣東省、四川省、貴州省和雲南省。在這些省份中,有幾個省里的風景名勝吸引了我,它的旁邊還附著插圖呢!
第一個是吉林長白山。長白山景觀神奇秀麗,巍峨壯觀,原始自然風光無限,鄧小平曾感嘆:」人生不上長白山,實為一大憾事!」在這里有「東北三寶」,即人參、鹿茸、貂皮,有長白虎、梅花鹿、黑熊、白天鵝等珍禽異獸,是一個聞名世界的風景區。天池是長白山風光最優美的地方,它是東北地區最高的高山湖。在它的四周,聳立著16座千姿百態的山峰,構成了綺麗的自然風光。
第二個是江蘇周庄。周庄是一個具有900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這里環境幽靜,建築古樸,雖然歷經數百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來水鄉集鎮的建築風貌。怪不得著名大畫家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
第三個是雲南玉龍雪山地處麗江城區西北約15千米處。山頂終年積雪,宛如白色玉龍橫卧山巔,故名玉龍雪山。各種植物依不同海拔和氣候分布,這里是經濟林木、葯用植物和觀賞花卉的著名產地,有」植物寶庫」之稱。
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祖國果然是一個景色之國,山河錦綉、鳥語花香。如果你有空,一定要去看看哦。我相信,中國的大自然是最美的。我們因生在這兒而驕傲、自豪!

E. 地理作文800字生態文明和諧社會

建設生態文明,構建和諧社會

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這種文明觀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這種文明觀同以往的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具有相同點,那就是它們都主張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展物質生產力,不斷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水平。
然而,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了工業時代以後,大幅增加了了對資源的需求,而忽略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兩者平衡,導致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縱觀這兩年,地震、洪災時有發生,極端天氣也異常增多,生態平衡的破壞,直接或間接的給人類帶來了難以預料的損失。恩格斯告誡人們「不要過於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這句話強調尊重和保護環境,強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和愛護自然,而不能隨心所欲,盲目蠻干,為所欲為。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建設生態文明呢?

首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就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質與行為觀念。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心任務多在經濟建設上,而忽略了生態文明建設與其間的平衡關系,導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遭到破壞,引來雙重危機。為此,我們必須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到重要的地位,努力建設可持續發展型社會。

其次,我們要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是堅持科學發展的重要條件,使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和諧共進,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同時應推動科技發展,建設低耗能、高環保的新型企業。我們還要堅持可循環經濟,因地制宜,多種產業相互協調,共同發展。

當然,僅僅這些還是不夠的。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我們還必須完善相關的機制與條令,盡快制定相關的法律與政>

F. 關於地理的500字作文的題目

舌尖上的地理課
初二 記敘文 1203字
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讓我想起中學時代的一位地理老師和她那一堂堂生動誘人的地理課。用「生動」二字,贊美老師課講得好,是很常見的,但用「誘人」來形容老師的課,是否有些不倫不類呢?NO,看了下面的內容,您就明白這詞兒,是多麼的貼切了。

中學的地理老師姓董,是師范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小小的個頭,大大的嗓門,將原本很是枯燥的地理課,講得聲情並茂、出神入化。最有特色的是她的「美食記憶法」,調動起同學們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讓大家輕而易舉地記住和了解了全國各地豐富的人文物產常識。

這一堂課,講到山東地區——「煙台的蘋果、萊陽的梨;威海的對蝦、肥城的桃」;「德州的扒雞、章丘的蔥;臨沂的煎餅、黃河口的蟹」,諸多的瓜果梨桃、蝦蟹餅雞,真的讓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念念不忘。

下一堂課,跟著她的教鞭,沿著京廣線,一同前行,來到廣東地區。「汕頭的荔枝、惠州的橘;東莞的香蕉、梅州的柚;廣州的早茶、珠海的藕;湛江的海蟹、潮州的菜,」豐富的特產、美食美味,讓我們在「饞蟲」歡騰中,記憶清晰。

最經典的是,那年月,從北京到上海,還沒有高鐵。在教同學們畫「京滬線」的時候,列車運行沿線共有十七個站點,很多同學畫著畫著,不是丟了滄州、就是少了棗庄,彎彎曲曲地總是畫不全,很是糾結。這時候董老師就會再次使出她的「殺手鐧」,教你一次搞定!她在黑板上,邊示範便講述:你們看,從北京出發,一經廊坊買小棗、二經天津品麻花、三經滄州吃驢肉、……八經棗庄喝羊湯,十五途經無錫一定要吃醬排骨……講著講著,就到了第十七個站點,那就是終點上海啦。一條完整、誘人、令人嚮往的京滬線,深深地記在同學們的腦海里,想忘都難矣。

當然,董老師的「美食記憶法」中,不僅有美食,還穿插了不少與美食有關的歷史典故和古代名人詩句。印象最深的是,在講到四川時,她繪聲繪色地講述了著名文人學者,同時也是著名美食家蘇東坡「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的歷史故事。講到鎮江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東坡這首逍遙自在的七言絕句,讓我們記住了江南地區的風土人文。還有古代畫家鄭板橋的「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纖手炙魚頭」,「揚州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彷彿將揚州風土美景,映入大家的眼簾。一堂堂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課,寓地理知識、歷史典故、名人名句於其中,真可謂寓教於樂,讓所有學生大開眼界。

如此一來,原本是副科的每周三堂地理課,成了全班同學翹首以盼的最愛。無論是課間休息,還是宿舍夜談,地理課上的林林總總,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談資。當然,董老師的粉絲也遍布校園的各個角落……

許多年過去了,如今,每逢校慶和同學聚會,「舌尖上的地理課」總是一道永不乏味的話題,而精神矍鑠的董老師依然是同學們心中的偶像,崇拜至今,永不褪色。

G. 寫一篇關於地理的作文

這個你看行不行,可以稍加修改地中海,溫和濕潤的冬季,在這12月,悄無聲息的下了一場雨.檸檬樹,在雨後的空氣里氣定神閑的吐納呼吸,海岸線,給斑斕卻不張揚的地中海風格建築增添了幾分神秘.來不及去拜訪薩丁島上沉默如岩石的會看手相的老人,來不及去傾聽水城威尼斯的靜謐與喧囂的交響,沒有任何理由,就乘一葉扁舟,順著水流,從高鹽度到更高的鹽度.就從這里開始.蘇伊士運河,悠久的繁華,不是那海風吹拂下發出清脆樂聲的貝殼小風鈴,而是遠處傳來的陣陣渾厚的鍾聲,與河水默契的一唱一和,歌頌著忙碌,閑談著心事,嘮叨著一個多世紀前數十萬勞工的雞毛蒜皮,交流著東西兩塊大陸各自的歌舞昇平.回頭遠望尼羅河,一路奔流著匯入地中海,滄桑的河流,一聲嘆息,擦肩而過,邁向相反的方向.就讓小船義無返顧的駛向紅海吧,舀一勺這最鹹的海水,一路向南,追不上太陽直射點的匆忙足跡,路過聖城麥加的穆斯林安詳虔誠的表情.穿過曼德海峽,拐進亞丁灣,逆著印度洋上的季風環流,沿著海岸線,航行一道弧,到阿曼,完成第一站.阿拉伯半島是一隻巨大的靴子,小船從鞋尖一躍而下,一路的舟車勞頓做成一隻漂流瓶,漂向未知的充滿期待的遠方.就沉醉在這印度洋冬日的逆時針暖流里吧,是魯賓孫的小木筏,是五光十色旋轉木馬,享受著低緯的傾城日光,讓悠閑把航線劃成一個圈.當然,這不是句號.向東,沿著印度半島的輪廓,輕聲呢喃著陌生的名字,像一個個古老失傳的咒語:卡提阿瓦半島,訥爾默達河...西高止山脈阻斷了好奇的視線,那些幾乎穿過了整個半島的河流,終究要從德干高原順勢奔騰,更早的擁入孟加拉灣.不妨,穿過保克海峽,揮別斯里蘭卡,繞過半島東側的河流入海口,去看望久不得見的老友.一一拜訪,沿海北上,直到恆河口.最後轉身,混跡在萬噸巨輪的龐大身影中走進馬六甲,蘇門答蠟,爪哇等島,是一條光彩奪目的翡翠項鏈,馬來半島,加里曼丹,蘇拉威西是這漫長游記最末的匆忙痕跡.就到這里.收起地圖,這是"處心積慮"用航線編織的小情緒:L-O-V-E我愛上地理.

H. 一篇關於地理作文

我估計恐怕不行 因為正常輸入只能輸1000字 除非不空格 但我可以與你談談如何學地理 雖遠沒有1000字 至少是我的心意 在此基礎上再補充吧!

剛開始學習時是有些困難 關鍵是多看
那麼就不得不說到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這不得不感謝我的地理老師 當我在課堂中說出那一大串地名或是地理信息時 望著同學那異樣的目光 自豪感不由得油然而生 想到自己就好像身臨其境 心中不由得熱血沸騰

再者你需要有地圖 這樣才能愛圖 我就有一種嗜圖如命的心理 從哪裡知道一個地名或者某一個沙漠盆地 我就會把它記在課本上然後就去翻圖找它 找到它後其實就是一個升華過程 不知不覺中便有了世界地圖的大體框架 但不能得到滿足 還需往細處著眼

要作題 自己做題 原來有些懶 後面的大題 看了一遍題 掃了一眼答案便抄上了 現在發現 這種方法不好 現在我先瀏覽完題後 便自己思考每一問 雖然有不確定的沒有寫上 但卻默默記在心中 接著對答案 將一問的答案看完後 把自己沒寫的紅筆標出 僅僅憑著記憶把它寫出 這可能有人不信 但我真的是這樣做的 不得不說 看的題多了 便有了一套套路 例如分析區位優勢 便想到內部因素{自然(氣候 地形 土壤 ) 國家 市場 勞動力 礦產資源 有何工業基地(分析工業基地特點 這條我通常不寫 實在沒有辦法才會去這方面去靠)等}
外部因素{外國產業結構調整 僑鄉(便於吸引外資 先進技術)等} 相信你通過努力一定會總結得更好
再次要問題 題有不會先試著用答案說服自己 這也便於向老師提出疑問 便於深化對題理解和熟悉程度

走到哪 就學到哪 地理是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有些偏理) 所以課外知識積累就很重要 提高對時政的熱情 從中獲得有益信息 做大題時不致於措手不及

所以我的方法是:1興趣 2地圖 多看多了解 3做題 自己總結其中的路子 4問題 5隨處學習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