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法國知識點歸納
A. 1.描述法國的地理位置 2.歸納法國地勢
法國
(一)自然條件的優、劣勢分析 然條件的優、 (二)農業在歐洲突出的地位 業在歐洲突出的地位 (三)完整的工業體系 (四)旅遊業的發展
法國即法蘭西共和國的簡稱,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包括大陸 部分和地中海的科西嘉島。大陸部分略呈六邊形,三面臨海,三面靠陸, 是歐洲重要的海陸兼備的國家。
(一)自然條件的 優、劣勢分析
1.東南高,西北低,平原 東南高,西北低, 占優勢 2.多樣的氣候 3.完整的水系 4.能源資源貧乏
法國地形圖
(二)農業在歐洲突出的地位
法國是歐洲首屈一指的農業大 國,是世界特別是歐洲的重要農產 品供應國,也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 的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主要農產 品有小麥、大麥、玉米、甜菜、馬 鈴薯、水果、葡萄酒、牛肉、豬 肉、牛奶、雞肉、雞蛋等。 法國農業生產的突出特點是: (1)勞動生產率高 (2)農業結構合理 (3)專業化水平高
法國1998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法國
小麥/×104 t 玉米/×104 t 牛肉/×104 t 豬肉/×104 t 牛奶/×104 L 乳酪/×104 t 葡萄酒/×108 L 3 820 1 520 190 230 2 230 170 5 440
資料來源:法國國家統計和經濟研究所網頁
(三) 完整的工業體系
法國是發達的工業國家,截止到1998年,其國內生產總值始終低於美、日、德國居世 界第四位。從1999年起,被英國超過。直到2002年,法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仍處於世界第五 位。法國已經建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可以分為新、舊兩大類: ⒈ 舊工業部門 一直是法國的優勢部門,很傳統,歷史悠久,包括紡織、食品、服裝、化妝品等消費 性的輕工業。 ⒉ 新工業部門 二戰後,機械、汽車、飛機、造船、電子、鋼鐵、煉鋁、煉油、石油化工、人造纖 維、塑料、核能、宇航等新興的工業部門發展迅速,許多工業產品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⑴ 汽車工業 汽車工業是法國支柱產業之一,是戰後發展非常迅速的一個部門。 ⑵ 航空航天工業 法國航空航天工業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其產值、營業額、出口額僅次於美國、俄 羅斯,居世界第三位。 ⑶ 電力工業 法國煤、石油資源比較貧乏,所以發展核電受到高度重視,在世界上其核電站數量、 核電裝機容量僅次於美國,居第二位。同時,法國也重視開發水力資源、潮汐資源、太陽 能資源等。 ⑷ 化學工業 法國化學工業是重要的工業部門,具有較完整的體系,化學工業產值和規模僅次於 美、日、德,居世界第四位。 ⑸ 造船工業#8. 幻燈片 8 法國是世界上主要造船國之一,造船技術先進。
服裝
化妝品香水 化妝品香水
法 國 工 業 分 布 圖
法國工業分布圖
(四)旅遊業的發展
⒈ 旅遊資源豐富 法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吸引了如雲的 遊客,成就了世界上最發達的旅遊業。 ⒉ 推進旅遊業發展的措施 ⑴在主要客源市場大力開展促銷活動。 ⑵重視開發國內旅遊市場。
凱旋門
埃菲爾鐵塔
法國的盧浮宮
愛麗舍宮
巴黎聖母院
普羅旺斯
B. 高中世界地理歐洲的重要知識點
世界地理知識點總結如下:
(一)世界上的陸地與海洋
海陸面積與比率:地球表面總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為1.49億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29%,海洋面積為3.61億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71%。
地球上的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依次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
其中亞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大洋洲介於亞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為太平洋和印度洋所環繞。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極洲絕大部分在南極圈內,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環繞.
拉丁美洲含義和范圍:按照語言使用情況,人們通常把美國以南主要使用拉丁語南美洲地區叫做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人們又合稱為美洲。
各大洲之間陸地上的主要界線:
歐洲與亞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南美洲與北美洲——巴拿馬運河。g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四大洋:按面積大小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
大西洋位於歐洲、南北美洲和非洲之間。
印度洋位於亞洲、非洲、南極洲和大洋洲之間。
北冰洋位於北極圈內,被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三大洲所包圍。
(二)亞 洲
1.亞洲概況
亞洲是世界第一洲,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3。
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臨地中海和黑海。東部和東南部島嶼環列,自北而南有千島群島、庫頁島、日本群島、台灣島和菲律賓群島。南部有三大半島,自東而西是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東南和南部海面還有許多島嶼如馬來群島。亞洲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約佔全洲面積3/4,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雄踞中部,向西有伊朗高原,向南有德於高原,向北有蒙古高原。著名的大山脈有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的外圍。平原多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及沿海。亞洲地勢起伏很大,有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和世界最低的死海窪地,整個地勢為中部高,逐步向四周傾斜的形勢。
亞洲的大河主要發源於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注入北冰洋的大河在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注人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和循公河,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恆河、印度河等。著名的湖泊有: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死海是世界上最鹹的鹹水湖,也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
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十分顯著。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東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為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中部和西部為溫帶大陸性氣侯;西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式氣候;北部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和極地氣候。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區為高寒氣候及垂直氣候帶.
亞洲有48個國家和地區.按地理方位,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和西亞、中亞和北亞。
2.東亞
東亞指亞洲東部的中國、日本、朝鮮、韓國和蒙古五個國家.
日本:位於亞洲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側的一個群島國家.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統稱日本群島。北方四島為前蘇聯佔領,現仍被俄羅斯佔領。人口1.2億多,是個地狹人稠的國家。日本屬多山地形,山地、丘陵占國土總面積3/4。關東平原為最大平原。海岸線曲折、多優良,著名的海港有神戶和橫濱。多火山、地震,富士山為活火山。森林和水力資源豐富,礦藏資源貧乏。屬溫帶季風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冬季溫和夏季涼爽。
日本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機械、電子、化學、紡織等
日本經濟有以下三方面特點:①資源貧乏,對外依賴性大。②生產力分布極不平衡,工業大部分集中在本州南部太平洋沿岩地區,京濱區(東京一橫濱)、販神區(大皈一神戶)、名古屋區、九州島州北部和懶戶內海沿岸是日本主要工業區。③農業生產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但現代化水平較高。
朝鮮:為多山的半島國家,四臨黃海,東瀕日本海,北面隔鴨綠江和圖門江與我國接壤,東北部與俄羅斯相鄰,南部與韓國接壤。面積12.3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2100萬季風氣候顯著,有豐富的森林和礦產資源。朝鮮北部重工業較發達,主要工業部有電力、機械、化學、紡織等,還有棉花、煙草等經濟作物。高麗人參是著名特產。此外還盛產蘋果。首都平壤人口約200萬是朝鮮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韓國:為多山的半島國家,西臨黃海,東瀕日本海,北部與朝鮮接壤。面積99000平方千米,人口4300多萬。全稱大韓民國,於1948年成立。海洋性氣候特點顯著。森林資源、水力資源、沿海水產及海鹽資源豐富。近二十年來經濟發展很快,工業部門主要有石油化工、電工、機械。化學、造船、電子等部門;農業以種植水稻、大麥為主。首都漢城,人口837萬,為韓國政治、經濟、交通中心。仁川、釜山是主要海港。
蒙古:介於中國、俄羅斯兩國間,地形以高原為主,平均海拔1500米,氣候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多戈壁沙漠,經濟以畜牧業為主,首都烏蘭巴托,是畜產品加工中心。
3.東南亞
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有11個國家和地區。它們是: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和東帝漢。
東南亞地處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交通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是十字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東南亞是世界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地,有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金雞納、胡椒等經濟作物。礦產主要有錫和石油。中南半島的平原地區是稻十的重要產地。此外,東南亞還是華僑和華裔最多的地區,佛教盛行的地區。
馬來西亞的天然橡膠、棕油、錫居世界首位;菲律賓的椰子、蕉麻佔世界首位,泰國的稻米大量出口,天然橡膠、錫和抽木為泰國四大物產。稻米、袖木、紫檀都是緬甸的重要出口物資。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有「千島之國」之稱。印尼是世界金雞納霜和木棉的最大產地。
新加坡:是一個著名的花園城市國家。經濟以轉口貿易和航運為基礎,發展了煉油、造船、電子、紡織、食品等工業。旅遊業收人是新加坡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由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於1967建立,簡稱東盟。汶萊在1984年加人,越南在1995年加人,寮國和緬甸在1997年加人,柬埔寨在1999年加人。在成立初期,東盟強調用和平手段解決區域內部爭端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探索經濟合作途徑。在80年代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
4 南亞
南亞:是指從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南,到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共8個國家:北部有尼泊爾、錫金、不丹三個內陸山國,中部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個臨海國;南部印度洋上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兩個島國。由於喜馬拉雅山脈把南亞跟亞洲其他地區隔開,使南亞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所以也稱南亞次大陸。南亞有三大河流:印度河、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南亞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南亞東北部,地處西南季風的迎風面,降水豐沛,乞拉朋齊降水量達11000毫米,為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印度:大部分在印度半島上面,東北部和西北部與我國為鄰,印度洋三面環繞,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10億,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是世界上的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國之一。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是最大的城市和麻紡工業中心,盂買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印度的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麥。
巴基斯坦:為灌溉農業發達的國家,首都是伊斯蘭堡,卡拉奇是全國最大的城市、海港和工業中心;也是重要的國際航空站,位於南部沿海。
5.中亞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包括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坦、土庫曼、塔吉克五國。
中亞地形以高原、平原為主D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流湖,位於中亞的西部。
中亞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有煤、鐵和有色金屬、石油、天然氣等。
早在古代,中亞就是亞歐大陸東西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著名的古代「絲綢之路』就是從中亞南部穿過。現在,鐵路交通東起中國太平洋沿岸,西達歐洲大西洋沿岸,中亞位於聯系太平洋和大西洋、橫貫亞歐大陸的由鐵路構成的「亞歐大陸橋」的中心環節。
哈薩克:是中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首都是阿拉木圖。
烏茲別克斯:首都是塔什干。盛產棉花有「白金之國」之稱。
吉爾吉斯坦:首都是比什凱克。
土庫曼:首都是阿什哈巴德。
塔吉克:首都是杜尚別。
6.西亞
西亞: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島、美索不達十亞平原和小亞細亞半島,共有20個國家和地區。它們是:伊朗、阿富汗、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塞普勒斯、黎巴嫩、約旦、巴勒斯坦、以色列、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西亞地處亞、非、歐三洲交界處,位於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裏海之間,所以被稱為「三洲五海之地」。
西亞有重要的海峽和運河,蘇伊士運河溝通廠地中海和紅海,連接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土耳其海峽(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峽、達達尼爾海峽)是黑海通向地中海的門戶。曼德海峽是印度洋進人紅海的要道。霍爾木茲海峽是石油運輸的要道。
西亞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居民大多信仰伊斯蘭教。世界上的阿拉伯人主要聚集在西亞和北非。
西亞還是世界石油寶庫,以波斯灣為中心的巨大石油帶是當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產區,波斯灣沿岸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重要石油生產國,西亞生產的石油90%以上供輸出,石油輸出量約佔世界石油總輸出量的60%,主要輸往西歐、日本和美國。
灌溉農業和畜牧業:農業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有地下水可以灌溉的綠洲上。椰棗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是伊拉克等國的出口特產。西亞畜牧業較發達,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羔皮等畜產品都很著名。用羊毛織成的地毯,是伊朗等國的出口商品
(三)非 洲
1.非洲概況
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面,歐洲的南面;東臨印度洋及紅梅,西面和北面臨大西洋和地中海。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海岸平直,西面的幾內亞灣是非洲最大的海灣,東南面的馬達加斯加島是非洲最大的島嶼,東南的索馬里半島有「非洲之角」之稱。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有「高原大陸」之稱,東部和南部分布著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山脈有阿特拉斯山和德拉肯斯堡山分布在西北部和東南部,非洲最高峰是乞力馬扎羅山。縱貫東非高原和衣索比亞高原的東非裂谷帶經紅海延伸到亞洲的約旦地溝,長約6000千米,帶內多連串湖泊和火山、地震,東非裂谷帶有陸地表面「最大傷疤」 之稱。北非分布著面積達770萬平方千米的撒哈拉大沙漠。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
非洲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和贊比西河四大河流,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流程最長的河流。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
非洲有「富饒大陸」的稱號,非洲的礦產種類多,儲量大,南部非洲盛產黃金和金剛石,撒哈拉區和幾內亞灣沿岩盛產石油,扎伊爾與尚比亞毗鄰處有舉世聞名的「銅帶」,阿特拉斯區是世界最大的磷酸鹽蘊藏區,非洲還是熱帶作物咖啡、椰棗、油棕和香蕉的故鄉。
非洲還是黑人的故鄉,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沙漠以北是阿拉伯人的聚居地,在南部非洲有歐洲移民的後裔。
非洲現在56個國家和地區,按照地理方位,把非洲分為北非、西非、中非、東非和南非五部分。
2.北非
包括埃及、蘇丹、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國。礦藏有磷。錳、石油和天然氣等。
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臨地中海和紅海,有蘇伊土運河連接兩海,並以蘇伊士運河作為亞非兩洲的分界線。埃及的氣候為熱帶沙漠氣候,尼羅河灌溉兩岸及三角洲,成為一條「綠色的走廊」,尼羅河三角洲盛產的長絨棉世界著名。首都開羅是非洲最大城市,亞歷山大中是埃及主要港口。
3.西非
指幾內亞灣沿岸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已獨立國家有茅利塔尼亞、奈及利亞、幾內亞、賴比瑞亞、迦納、馬里、尼日等。礦藏有:黃金(迦納)、鉛土礦(幾內亞),還有金剛石、鐵、銅、錫、認鈾、石油等。奈及利亞盛產油棕,棕油的產量和出口量在世界均占重要地位。首都拉各斯。
4.中非
中非有扎伊爾、剛果、安哥拉、中非等國家。熱帶高級哺乳動物,如大猩猩、河馬、非洲象、斑馬、長頸鹿等是非洲珍奇動物。
扎伊爾是中部非洲最大的國家。金剛石的產量佔世界首位。首都金沙薩。
5.東非
主要指衣索比亞高原和東非高原,主要國家有:衣索比亞、索馬里、肯亞、坦尚尼亞等。索馬里半島被稱為「非洲之角」,經濟以畜牧業為主,首都摩加迪沙。衣索比亞盛產咖啡。坦尚尼亞是世界上出產劍麻和丁香著名的國家,首都達累斯薩拉姆。
6.南非
包括尚比亞、莫三比克、南非、納十比亞、馬達加斯加等國家和地區。繞過好望角的航線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航道之一。西方稱這條航線為「海上生命線」。
南非位於南非高原南部,大部分是黑人,白人有荷蘭人、英國人的後代;首都比勒陀利亞;南非盛非黃金和鑽石,也是世界主要產鈾國之一,臨近好望角的開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
(四)歐洲
1.歐洲概況
位於亞洲西面,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是歐亞大陸西部向大西洋伸出的一個大半島。
歐洲海岸曲折多港灣,主要內海有南部的裏海、愛琴海、亞得里亞海和北部的波羅的海;主要海峽有西南端的直布羅陀海峽和西部的英吉利海峽。
歐洲主要半島有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南部的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和伊比利
亞半島;主要島嶼有大西洋中的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和冰島,南部的西西里島和撒丁島。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海,直布羅陀海峽是歐非兩洲的分界線
歐洲的地形以平原為主,佔全洲面積的2/3,阿爾卑山是歐洲南面的年輕褶皺山系。歐洲有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中心的大陸冰川和阿爾卑斯山脈為中心的山嶽冰川,冰川地形廣布。
歐洲的氣候溫和濕潤,西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氣候,向東過渡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南
歐洲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北冰洋沿岸為苔原氣候。
歐洲河網稠密,水量豐富,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多瑙河是歐洲第二大河,也是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具有重要的航運價值。
歐洲的居民絕大部分屬白色人種,語言屬印歐語系,分拉丁語、日耳曼語、斯拉夫語三個語族。歐洲經濟共同體是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組成的一個政治和經濟聯盟。目前已有12個國家參加。歐洲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城市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長率低的一洲。
歐洲現共有44個國家和地區,按地理方位分為五部分:東歐、西歐、南歐、北歐與中歐。
2.南歐
南歐指巴爾干、亞平寧和伊比利亞三個半島和附近一些島嶼。有西班牙、葡萄牙、摩納哥、安道爾、義大利、聖馬利諾、梵蒂岡、馬爾他、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等17個國家。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亞平寧半島上的義大利\巴爾干半島的羅馬尼亞等國是面積較大的國家。摩納哥安道爾、梵帝岡、聖馬利諾、馬爾他等是世界上面積少、人口最少的幾個國家。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
義大利:首都羅馬位於半島四側,為全國最大的城市和政治、文化中心;有許多古羅馬帝國的古跡,為著名的旅遊勝地。威尼斯位於東北部沿海,是著名的水上城市。
3.西歐
西歐:瀕臨大西洋和北海,范圍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六國。北海是世界著名漁場。西歐是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二次大戰期間,西歐受到消弱。戰後,西歐一些國家在經濟貿易方面採取了一些共同政策,組成了「歐洲經濟共同體」。
英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及北愛爾蘭四部分組成。英國是西歐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倫敦跨泰晤士河兩岸,是英國首都和最大港口,也是全國新興工業、金融、貿易。交通和文化中心。著名工業中心:伯明翰、曼徹斯特、格拉斯哥。
法國:整個領土大致呈六邊形。法國有發達的資本主義工農業,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洛林鐵礦區和里爾煤礦區是傳統的鋼鐵工業區。鋼鐵工業中心有敦刻爾克和福斯。法國的鐵、鋁、鈾的藏量居歐洲前列。法國是歐洲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首都巴黎,馬賽是地中海沿岸的最大港口和煉鋁工業中心。
4.北歐
北歐:地處高緯,包括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冰島五國和法羅群島(丹)。北極因通過挪威、瑞典和芬蘭的北部,芬蘭因境內湖群密布,所以被稱為「千湖之國」。北歐五國部有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以瑞典面積最大人口最多,首都斯德哥爾摩綠化面積大,環境幽美。經濟以冶金、木材加工和造船為主。挪威的漁業、航運久負盛名,石油為新興工業。芬蘭是紙漿和紙張的重要出口國。丹麥的經濟支柱是乳肉畜牧業和家禽養殖業。冰島是以漁業為主的國家。
5.中歐
中歐位於阿爾卑斯山脈和北海、波羅的海之間,由德國、瑞土、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等九國組成。
德國:二戰後,德國分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兩德重新統一,稱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首都柏林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德國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勢,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主要工業區為魯爾區和薩爾區,工業中心有慕尼黑、科隆、漢堡、萊比錫和柏林。
瑞士:瑞士經濟發達,以技術水平高的鍾表、精密儀器、精密機床等著名。日內瓦是著名游覽城市,首都為伯爾尼。
6.東歐
東歐也就是前蘇聯的歐洲部分。它們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
俄羅斯:面積170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1.5億中,俄羅斯人佔81%以上,有100多個民族中通用語言是俄語。
俄羅斯大部分地區氣候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由於地處高緯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溫暖,位於西伯利亞南部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主要礦產資源有煤。鐵、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等,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俄羅斯歐洲部分是它的政治、經濟核心地區,全國大部分工業、人口和城市集中在那裡。兩大工業區:一是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二是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
首都莫斯科是俄羅斯最大城市和綜合工業中心也是交通中心,主要港口聖彼得堡濱芬蘭灣,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主要港口,摩爾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終年不凍港。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烏克蘭:首都基鋪。
摩爾多瓦:首都基希必烏。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拉脫維亞:首都里加。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
(五)北 美 洲
1.概述
北美洲位於西半球的北部。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北臨北冰洋,西北隔白令海峽與亞洲相望,東北隔丹麥海峽、格陵蘭海與歐洲相望,南以巴拿馬運河同南美洲分界,范圍主要包括北美大陸、中美地峽、西印度群島,為世界第三大洲。
北美洲海岸曲折,多島嶼、半島與海灣。格陵蘭島是世界第一大島,東南部的西印度群島環繞形成的加勒比海是大西洋經巴拿馬運河通往太平洋的要道。
北美洲的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為低緩的高地。
北美洲的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東西兩岸的氣候有明顯的差異性:太平洋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為地中海式氣候;墨西哥灣沿岸為亞熱帶濕潤氣候;中美地峽及印度洋群島為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北冰洋沿岸為極地氣候。寒潮與大西洋上的颶風是北美洲的災害性天氣。
北美有廣闊的溫帶草原和溫帶森林。中部平原有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安大略湖、伊利湖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發源於美國北部的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長的河流。
北美洲有三億六千多萬人口,種族成份復雜,有白、黃、黑三大人種,也有混血人種。白人佔80%以上,印第安人是北美的原有居民,歐洲殖民者到達之後,對印第安人進行屠
殺,現在僅有幾十萬人。北部寒冷地區住著因紐特人,南部中美洲以黑人和混血人種為
主。
北美洲有37個國家和地區,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是其中面積較大的國家。
北美自由貿易區:為了形成一個與歐盟相抗衡的共同幣場,1998年1月1日,美國和加拿大正式簽署「美加自由貿易協定」,1991年6月,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就建立美、加、墨自由貿易區開始談判,於1991年1月建成北美自由貿易區,井決定於15年內分階段取消關稅壁壘,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區域性經濟集團。不過,北美貿易區並沒有完全局限於北美洲,1994年12月在邁阿密召開的美洲國家首腦會議上,決定於2005年建立一個包括北美、中美和南美的「美州自由貿易區」。
2.加拿大
位於北美洲北部,三面臨海,北極圈通過北部,地廣人稀。面積居世界第二位。加拿大紙漿產量和新聞紙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紐芬蘭漁場是世界大漁場之一。勞倫高地,被稱為「礦藏寶庫」。在北冰洋沿岸分布著少數因紐特(愛斯基摩)人,以漁業和狩獵為主,是世界上生活在最北的居民。
首都握太華位於東南部是全國政治中心。多倫多是全國第一大城幣和金融中心。蒙特利爾是全國最大港口,溫哥華是太平洋沿岸海港。
3.美國
(1)位置和居民 美國領土的主要部分在北美洲中部,北接加拿大,南臨墨西哥灣,並與墨西哥接壤。東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與太平洋上的夏威夷也是美國領土。全國而積936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7億。美國居民絕大部分是歐洲白種人移民的後裔。有色人種居民有黑人、印第安人等。華人和華僑也不少。
(2)礦產資源 美國的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石油、銅、鉛。鋅等。
(3)農業的現代化和專門化 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它生產的小麥、大豆、玉米、棉花、煙草、乳肉等都居世界前列,不僅能滿足本國需要,還有大量糧食出口,成為世界上輸出農產品最多的國家。
美國從事農業的人,不到全國人口的3%。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耕種、灌溉、施肥、鋤草、收割、脫粒、貯藏、運輸全部機械化,效率高,產量大。
美國農業的另一特點是地區產專門化。根據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和市場需要,美國農業生產可分為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等主要農業帶或農業區。
(4)工業分布和主要城市 美國工業現代化的程度很高,工業生產總值居世界首位,鋼鐵、汽車、宇航、飛機、石汕、電子、化學等工業都居世界前列。在對外貿易方面,美國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也是進口小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美國工業分布,可分為三大地區。
①東部地區 這里的阿巴拉契亞山區有豐富的煤礦,五大湖西部有大量的鐵礦,大西洋沿岸有許多優良海港,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運便利,是全國的鋼鐵、汽車、化學等工業的集中分布區。
紐約是本區重要城市之一;也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和港口。聯合國總部設在紐約。首都華盛頓,工業、交通中心芝加哥也在本區。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在開發區應用新資源、新技術的基礎L,加快了南部和西部工業的發展,形成了新的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工業區。這就是人們常講的「陽光地的興起。
②南部地區 這里是美國新興的石油、飛機、宇航、電子等工業的分布區。其中,墨
西哥灣西北是美國主要的石油產地,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發展中心。
③西部地區 美國的居民和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帶。其中,加利福尼亞州是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宇航、電子、飛機製造等工業發展較快;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矽谷」是新興電子工業中心;洛杉礬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產飛機、精密機械等;好萊塢是美國電影、電視工業中心。
4.墨西哥
位於美國南部,北回歸線穿過中部。五十是墨西哥的主要糧食作物,墨西哥是玉米的故鄉。首都墨西哥城,人口l000多萬,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5.中美洲
包括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和貝里斯七個
國家。中美洲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巴拿馬運河溝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世界重
要的海上通道、中美洲盛產香蕉、咖啡,是世界上香蕉生產的集中地區。
6.西印度群島
位於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和大西洋之間,有古巴、海地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古巴
以生產甘蔗著名。
C. 法國的相關地理知識
您好!
1.不規則六邊形
2. 南是地中海,西是比斯開灣,西南拉芒什海峽;由北向南,順時針,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西班牙和安道爾,隔海與英國相望。
3.巴黎:北緯42度51'36"東經2度20'24"
法國:大陸在北緯42度和51度之間,西經5度和東經8度之間,穿過本初子午線(格林尼治子午線)
法屬科西嘉島最南端為北緯41度20',最東端東經9度35'
如果統計殖民地的話 就說不清了,有法屬玻利尼西亞,法國蓋亞那地區,法屬瓜德羅普島,法屬留尼汪島,法屬馬提尼克島,法屬馬約特島,法屬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法屬塔希提島等。
4.大部分屬中緯度地區;
5.法國地勢大致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地形以北部和西部的平原和丘陵為主,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
6.由東南向西北,塞納河發源於朗格勒(Langres)高原(海拔471米,)全長776公里,流經的巴黎盆地,最終在勒阿弗爾入海,流入拉芒什海峽(英語稱為英吉利海峽)。
7. 巴黎,位於巴黎盆地。
里昂,第二大都市區,阿爾卑斯山北緣。
馬賽,位於地中海沿岸,法國第二大城市,第三大都市區。
提醒一下一樓的,我們是為別人答題,是不看重分數的,獎勵是其次的,只要能幫到別人就行,我就是那種熱衷於為人解決困難的人。
希望我的答案您能夠滿意!謝謝!
D. 求英國,法國的一些地理知識
英國位於歐洲,是由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和周圍5500個小島(海外領地)組成。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24.41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英格蘭地區13. 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 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 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 36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的島國。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它的陸界與愛爾蘭共和國接壤。海岸線總長11450公里。全境分為四部分:英格蘭東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區、蘇格蘭山區、北愛爾蘭高原和山區。
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愛爾蘭的內伊湖(Lough Neagh),面積396平方公里,居全國之首
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英國受盛行西風控制,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於-10℃,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區的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中部和東部則少於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為乾燥,十月至來年一月最為濕潤。
法國地理概況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西北面對英吉利海峽和北海,東北比鄰比利時、盧森堡和德國,東與瑞士相依,東南與義大利相連,南浴地中海並和西班牙接壤。
法國面積55萬平方公里,是西歐大國,位於北緯42度和51度之間,法國南部屬地中海亞熱帶氣候,其它為大西洋溫帶氣候地區。
法國版圖有如六邊形,對邊距離不到1,000 公里。總體上說,法國地勢較低,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區低於海拔250米。東南部地勢較高,有中央高原、朗格爾高原和孚日山脈。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平原和低矮丘陵。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
法國行政版圖劃分為22個大區(REGION)、96個省(DEPARTEMENT)、326個專區(ARRONDISSEMENT)、3,827個縣(CANTON)和36,433個市鎮(COMMUNE)。此外,還有5個海外省(法屬蓋亞那,馬提尼克島,留尼汪島,瓜德羅普島,聖-皮埃爾-密克隆島)和5個海外領地(新喀里多尼亞群島,法屬玻利尼西亞島,馬約特島,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
法國22個行政大區是:巴黎大區(ILE-DE-FRANCE)、羅納-阿爾卑斯大區(RHONE-ALPES)、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PROVENCE-ALPES-COTE D'AZUR)、北加萊大區(NORD-PAS-DE-CALAIS)、盧瓦爾河大區(PAYS DE LA LOIRE)、布列塔尼大區(BRETAGNE)、阿奎坦大區(AQUITAINE)、南比利牛斯大區(MIDI-PYRENEES)、中部大區(CENTRE)、洛林大區(LORRAINE)、朗格多克-魯西翁大區(LANGUEDOC-ROUSSILLON)、皮卡爾迪大區(PICARDIE)、上諾曼底大區(HAUTE-NORMANDIE)、阿爾薩斯大區(ALSACE)、勃艮第大區(BOURGOGNE)、布瓦圖-夏朗特大區(POITOU-CHARENTES)、下諾曼底大區(BASSE-NORMANDIE)、香檳-阿登大區(CHAMPAGNE-ARDENNE)、奧維爾涅大區(AUVERGNE)、弗朗什-貢岱大區(FRANCHE-COMTE)、利穆贊大區(LIMOUSIN)、科西嘉大區(CORSE)。
法國森林覆蓋面積較大,目前森林面積有1,390萬公頃,佔法國本土面積的四分之一。農業耕地佔全國土地的54.8%。 法國土壤,西部和北部呈棕色的灰壤土,面積最廣,屬於潮濕地區。地中海沿岸土壤為紅色。 法國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水道四通八達,可通航河流總長度達8,500多公里,形成遍布全國的水路交通網。
主要河流有:
盧瓦爾河(LA LOIRE),全長1,020公里,是法國最長的河,流經中部高原,注入大西洋比斯開灣。
羅納河(LA RHONE),全長812公里,在法國境內522公里,流經法國20個省。
塞納河(LA SEINE),全長776公里,流經巴黎市區。
加龍河(LA GARONNE),全長650公里,發源於西班牙境內,流經法國南部。
馬恩河(LA MARNE),全長525公里。
萊茵河(LE RHIN),全長1,298公里,流經法國邊境長度190公里。
法國還有一些湖泊,較大的有萊蒙湖(LEMAN)、布爾熱湖(BOURGET)、卡爾康湖(CARCAN)等。
E. 我想了解一下關於法國人文地理的一些知識
法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擁有異常豐富的自然與文化遺產。
法國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位於歐洲大陸西部,領土呈對稱的六邊形,三邊臨海,三邊靠岸,高高聳立的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脈分別是法國與義大利.西班牙最天然的地理分界線。法國的大部分領土都處於平原和丘陵之上,美麗的塞納河從心臟地帶流過,滋潤了巴黎盆地廣闊的土地。
位置: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開。東部是阿爾卑斯山地和侏羅山地;中南部為中央高原;西南邊境有比利牛斯山脈;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地間的西南地區為阿基坦盆地;北部是巴黎盆地;西北部為阿莫里坎丘陵。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西歐最高峰。
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馬恩河(525公里)。 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
氣候:西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屬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山區達1,500毫米以上。月平均氣溫:一月西部及南部4-7℃,東部及北部1-3℃;七月北部及西部 16-18℃,南部及東部21-24℃,大部分氣候溫和,環境優美,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
礦產:鐵、煤、鋁土儲量較豐富,還有鉛、鋅、鈾、鉀鹽等。森林覆蓋率26.4%。
海岸:法國藍色海岸是著名的海岸風光觀光地帶。
F. 地理提綱之法國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擁有異常豐富的自然與文化遺產。
面積為55.1602萬平方公里(包括科西嘉島)。法國三面鄰海,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
1、位置: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2、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開。東部是阿爾卑斯山地和侏羅山地;中南部為中央高原;西南邊境有比利牛斯山脈;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地間的西南地區為阿基坦盆地;北部是巴黎盆地;西北部為阿莫里坎丘陵。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3、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最高峰。
4、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馬恩河(525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
5、氣候:西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屬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山區達1,500毫米以上。月平均氣溫:一月西部及南部4-7℃,東部及北部1-3℃;七月北部及西部 16-18℃,南部及東部21-24℃,大部分氣候溫和,環境優美,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
6、礦產:鐵、煤、鋁土儲量較豐富,還有鉛、鋅、鈾、鉀鹽等。森林覆蓋率26.4%。
7、人口: 截至2008年1月1日,法國人口估計為6380萬,其中本土人口6190萬,海外人口190萬。邊境有阿爾薩斯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巴斯克人、佛拉芒人等。通用法語。居民中81.4%的人信奉天主教,6.89%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其他人信新教、猶太教、佛教等宗教。
G. 初中地理「法國」怎麼講
初中地理(湘教版)第三章 走近國家 第四節 法國 說課稿 博望中學 遲道林
一、 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本節內容在教材第81-83頁。具體內容包括「歐洲的經濟大國」和「文化與旅遊」兩部分,分別介紹法國的經濟特徵和文化、旅遊等方面的內容。 2、教材分析
歐洲的經濟大國」通過地圖和文字材料,敘述法國的基本概況、地勢地形特點和氣候特點,在此基礎上,再介紹法國農業的基本情況和葡萄酒的生產,最後介紹其工業特點。「文化和旅遊」部分既是「經濟大國」的補充,同時也是法國的特色,教材用閱讀資料「藝術之都——巴黎」來說明法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和旅遊大國,培養學生運用資料歸納總結的能力。因此,本節教材的編排結構如下:
本節教材提供了1幅「法國地形」圖和3張景觀圖。法國地形圖設計了6道活動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法國輪廓特點)、定位能力(臨海和鄰國、城市位置特點)、判斷能力(河流流向和地勢特徵)、歸納綜合能力(地形、氣候與農業)等;三張景觀圖分別為「葡萄種植園」、「凱旋門」和「埃菲爾鐵塔」。法國葡萄酒行銷世界,葡萄種植園風光為其作了注釋。凱旋門和埃菲爾鐵塔既是法國首都巴黎的象徵,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藝術極品。這兩幅景觀圖無疑使我們恍如置身其中,來到藝術之都。
本節的補充資料對法國的文化和旅遊作了詳細闡述,除上述兩張景觀圖外,補充資料還列舉了眾多的藝術景觀名勝和繪畫雕刻稀世珍品以及時裝、香水、藝術表演等,而這些又吸引了世界最多的遊客,文化為旅遊奠定了基礎,旅遊又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條件,文化大國和旅遊大國相得益彰
3、教學目標
(一)在法國地圖上指出其輪廓特點、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二)根據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斷法國的地勢特點。
(三)根據法國地形和氣候特點,歸納該國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
(四)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法國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文化特徵,歸納該國發展旅遊業的優勢。
(五)運用資料,綜合評價法國的經濟和文化特徵。
初中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4、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法國的自然條件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難點:法國的經濟和文化特徵。 二、 說教法學法及課時安排
1、法國的自然條件部分的學習可以指導學生讀「法國地形圖」,通過討論完成課本設計的六個相關的活動題,並引導學生總結:分析某一國自然條件應從位置、地形、河流、氣候等方面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定位能力、判斷能力及歸納綜合能力。
2、對於法國的經濟和文化特徵部分應充分利用教材的補充資料,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學生在課外收集整合一些材料到課堂內進行相互交流。
3、本課擬用一課時 三、 說教學過程
歐洲的經濟大國」部分,可採取下列方案和步驟: 法國概況部分:
領土包括歐洲大陸部分和科西嘉島,面積是歐洲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的第三大國,首都巴黎位於巴黎盆地塞納河畔。在圖3-27上找到法國最高點勃朗峰,觀察塞納河和盧瓦爾河的流向,引導學生判斷出法國地勢地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平原丘陵面積廣。 法國農業部分:
方案①:1.自行設計「法國小麥種植區和葡萄種植區分布圖」,引導學生歸納其分布特點:小麥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盧瓦爾平原,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區。 2.設問:小麥和葡萄分布在該地區的原因是什麼?指導學生從教材中尋找答案。 3教師小結法國是歐洲出口小麥最多的國家,巴黎盆地是歐洲重要的小麥產區;法國葡萄酒雖價格昂貴,但暢銷世界各地。此方案較適合一般地方學校選用。
方案②:1.出示七年級上冊的「世界的氣候類型圖」,找出溫帶海洋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的分布范圍。
2依據教材和下表提供的兩種氣候資料統計數據製成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與氣候分布區域相對應。
3.引導學生分析氣候特徵。
巴黎盆地和盧瓦爾平原為溫帶海洋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氣溫年較差小,雨日多,
日照少。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第四步:簡單說明小麥和葡萄種植所需要的氣候條件:巴黎盆地土地肥沃,地勢平坦,冬季氣候溫和,適宜種植小麥;而降水適中,日照充足,在具有溫暖、乾燥或炎熱漫長的夏季及溫涼冬季的地區,最適宜葡萄的種植。將小麥和葡萄與氣候區—一對應,歸納它們的分布特點與氣候的關系。第五步:小結法國小麥和葡萄酒的生產情況。此方案較適合基礎較好或學生素質較高的學校選用。 法國工業部分:
1.介紹法國洛林高原的煤、鐵礦產資源,可簡單介紹其臨海型鋼鐵企業敦刻爾克和福斯。
2.介紹法國最大的汽車公司雷諾汽車公司和法國生產的「空中客車」寬體客機是世界最先進的客機之一。
3.介紹法國發電量中核電比重為世界之冠,核電站數量和核電裝機容量均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本部分教材可提供給學生的有關數據:①法國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日、德,居第四位。②法國進出口貿易額僅次於美、德、日,居第四位。③法國穀物產量次於中、美、俄、印,居第五位,農產品出口量僅次於美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④法國是世界上第四工業大國。⑤法國航空和字航工業、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僅次於美國居第二位。⑥法國是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煤炭進口國。⑦法國95%的水能資源已充分開發利用。⑧法國汽車製造僅次於日、美、德,居第四位。⑨法國葡萄產量僅次於義大利,居第二位。法國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
新課導人:承上啟下,小結法國農業和工業兩方面基本情況,藉以說明法國是歐洲的經濟大國。不僅如此,法國經濟的強大還體現在文化和旅遊上,它有世界上眾多的藝術極品,也是世界上接待外國人數最多的國家,旅遊成為法國的經濟支柱之一。下面學習作為文化大國的法國和旅遊大國的法國,引人「文化和旅遊」。 「文化和旅遊」部分,可採取下列方案和步驟:
方案①:由學生閱讀材料,分組討論:a.上述資料,從哪些方面說明法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和旅遊大國?b.作為工業產品的香水、葡萄酒、時裝在法國具有顯著的文化特色,為什麼也成為吸引遊客的重要內容?教師對討論結果中具有獨創性的觀點應予以鼓勵和肯定。 方案②:1.課前讓學生分組收集法國的有關資料,可參考以下分組;a.酒文化組。b.建築藝術組. c. 時裝與香水組。d.藝術珍藏組。e.民風民俗組。f.歷史人物與事件組。 2.整理所收集的資料,向全班同學介紹法國的文化與歷史。
3.引導學生思考法國作為文化大國,和旅遊大國之間的聯系是什麼。
4.引導學生思考本地區「文化旅遊搭台,經濟唱戲」的某一項大型活動或盛會,並要求學生對這項活動或節會進行研究調查,提出合理化建議。
H. 求關於法國的特點及人土風情的地理知識,謝謝!^_^
自然地理
法國本土面積為平方公里,包括海外領土面積為632834平方公里。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
氣候條件
法國本土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1月平均氣溫北部1-7°C,南部6-8°C;7月北部16-18°C,南部21-24°C。
物產資源
法國主要礦藏為鐵礦,次為鋁礬土和鉀鹽礦。鐵礦蘊藏量約10億噸,但品位低、開采成本高,煤炭儲量幾近枯竭,所有鐵礦、煤礦均已關閉,所需礦石完全依賴進口。有色金屬儲量很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能源主要依靠核能,約78%的電力靠核能提供。此外,水力和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比較充分。森林面積約1556.5萬公頃,覆蓋率28.6%。
I. 有關巴黎的地理知識
巴黎是一座世界歷史名城,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版賽宮、盧浮宮、權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喬治·蓬皮杜全國文化藝術中心等,是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美麗的塞納河兩岸,公園、綠地星羅棋布,32座大橋橫跨河上,使河上風光更加嫵媚多姿 盧森堡公園。河中心的城島是巴黎的搖籃和發源地。塞納河畔聖米歇爾林蔭大道有綿延數公里的舊書市場,每天都有不少國內外學者、遊客來這里選購心愛的古籍,形成塞納河畔古老的文化區——拉丁區的一大特色。
J. 歐洲地理知識點有哪些
歐洲的地理位置來
經緯源度位置:歐洲大致從9°W到66 °E ,緯度范圍從36 °N到71 °。
半球位置:歐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絕大部 分位於東半球。
海陸位置: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西南面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鄰,西北隔海與北美洲相望,東面與亞洲接壤。
歐洲的氣候
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冬季溫和,夏季涼爽,降水多,季節分配均勻。
溫帶海洋性氣候面積廣;其他還分布有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極地氣候、高山氣候等
歐洲氣候的特點:
海洋性氣候顯著
溫帶海洋、地中海氣候分布典型
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
海洋性氣候顯著
溫帶海洋、地中海氣候分布典型
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
歐洲的河流
河網密布,水量充沛;
多瑙河是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萊茵河水量豐富,水位變化小,是歐洲的「黃金水道」;
伏爾加河是本區重要的河流,也是歐洲最長的河流;
泰晤士河,塞納河也是本區的重要河流
歐洲河流的特徵:
河網稠密,水流平緩
河流短小,水量豐富
航運價值高
歐洲的地形
以平原和山地為主
主要地形區:
西歐平原、波德平原、東歐平原;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阿爾卑斯山脈;
地中海沿岸的三大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