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我國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我國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發布時間: 2021-02-27 06:58:04

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自然地理環境來的整體性與差異自性
1.舉例說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2.舉例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3.運用地圖分析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以全球變暖、生態破壞等環境問題、厄爾尼諾、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對地理環境整體性的理解。
2.考查自然帶、自然景觀的地域分異規律及影響因素。
3.以區域圖、模式圖切入,考查自然帶、自然景觀的地域分異規律及成因。
4.利用區域氣候、區域地形圖考查自然帶的類型、分布及成因。

② 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與整體性誰是主要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間相互聯系版、相互制約權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表現在地理環境是由性質不同的各種要素(地形、氣候、水、生物、土壤等)組成的;每種要素不是以單一形態而是以多種形態存在

③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怎麼答大題

自然地理的整體性是指同一個地域內部,地理環境在系統上的整體性。內
也就是說不同地理系統上容的緊密聯系,使一個地域構成一個整體:地理位置可以決定一個地方的氣候環境,地形和氣候的的相互作用,影響一個地方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影響居民的生產生活活動,居民的生產生活活動會反過來影響這個地方的地形、氣候和水(資源的一種)環境,並進而影響地區的未來(可持續發展)。
自然地理的差異性是指地域之間的區別,有系統的差別和整體的差別。地域分異既有系統的分異,也有整體的分異,這需要根據具體的地域與地域的比較去討論。

④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的內容是什麼

地理環境,通常是指環繞人類社會的自然界,又稱自然環境或自然地理環境。它是由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動物界等要素組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指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和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性。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一個整體,這一要素影響另外要素,這一部分影響另一部分。如赤道附近的低平地區,由於獲得的太陽熱最多,形成高溫多雨氣候,從而為熱帶植物的生長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而多樣的植物和豐富的果實,又為多種多樣的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這種組成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就構成赤道低平地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地理環境有明顯差異,這一整體乃是由於安第斯山這個要素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作為整體性的地理環境,它的各個地區的形態和結構並不相同,總是有規律地因地而異,通常表現為地帶性差異和非地帶性差異。

(1)地帶性差異主要指陸地上的自然帶,沿緯線方向成一定寬度延伸,並按南北方向更替的帶狀規律性。地帶性差異的成因,主要是由於地球是一個橢球體,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勻,產生了沿緯向分布的熱量帶。熱量分布的地帶性,影響著水分的分布,各個地帶不同的熱量和水分條件,又形成不同的氣候特徵。在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下,氣候也是按地帶分布的。氣候影響植物,而植物與動物又有密切關系,因此,不同的氣候帶就有不同的植物帶和相應的動物界。這樣,在整個大陸上形成一系列按緯向分布、南北更替、各個地理要素相互聯系的自然帶。

(2)然而在世界大陸上,很少能找到整齊地按照地帶性因素形成並分布的地理環境,它們在地形、海陸分布、洋流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下,改變了自然帶東西方向水平分布的規律,而表現為垂直地帶性或經向地帶性的分布和呈地方性分布。這種差異,不是因緯度高低而產生的,故叫非地帶性差異。

經向地帶性是非緯向地帶性的一種表現,是指自然地理現象近於南北延伸、東西更替的帶狀分布規律。由於海陸分布、洋流、山脈南北走向等造成的大氣濕度、降水等因素自海洋向內陸遞變,從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徵東西變異。垂直地帶性,一般指高山地區自然地理現象隨著高度而遞變的規律性。

⑤ 什麼是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表現在地理環境是由性質不同的各種要素(地形、氣候、水、生物、土壤等)組成的;每種要素不是以單一形態而是以多種形態存在;地理環境是大小不同的各種形態單位的有規律的組合。

(5)我國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擴展閱讀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綜合體內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內部具有相對一致性、外部具有獨特性的整體。地理環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環境中這一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這一要素的變化影響到另外要素的變化。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及信風帶控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由於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因此,氣候極其乾燥。

2、地理環境中,這一部分會影響到另外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另外部分的變化。

從總體上看,全球地理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是在這個整體的不同地區,卻經常表現出極為顯著的地域差異,地域差異在地理環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可以說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我們每個人卻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從旅行過程中獲得對地域差異現象的感性認識。

從炎熱的華南到溫涼的北方,從多雨的東南沿海到乾旱的西北內陸,從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頂,都可以觀察到地理環境及其組成要素的顯著差異。

地球上不同的地區,由於所處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互不相同,分別具有一定的熱量和水分組合,不同氣候,又產生了與之相應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類型,從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的陸地自然帶。

⑥ 世界地理什麼是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版土壤)之間相互聯系、權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陸地環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作為整體一部分發展變化著的。在景觀上它們總是力求保持協調一致,與環境的總體特徵相統一。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的改變,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全球沒有兩個地域的環境是完全一樣的,即表現出非常顯著的地域差異,從而體現出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整體性是相對的,差異性是絕對的,地域分異是有規律的。

⑦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地球表面組成
自然地理環境
的大氣、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通過版
大氣循環權

水循環

生物循環

地質循環

物質運動
和能量交換,彼此間發生著密切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從而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就是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表現在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陸地環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作為整體一部分發展變化著的。在景觀上它們總是力求保持協調一致,與環境的總體特徵相統一;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的改變,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地理要素
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地球上不同的地區,由於所處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不同,分別形成具有一定的熱量和水分組合。不同的氣候,又產生了與之相應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
土壤類型
,從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的陸地自然環境,如森林、草原和荒漠。這就是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表現為由赤道向兩極的差異、由沿海向內陸的差異、山地的垂直
地域差異
和地方性差異規律。

⑧ 北美洲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海岸線:大陸海岸線長約6萬千米.西部的北段、北部和東部海岸比較曲折,多島嶼和峽灣;南半部海岸較平直.
半島與島嶼:半島總面積約為210萬平方千米.島嶼總面積約400萬平方千米,居各洲之首,格陵蘭島為世界最大島.
地形:全洲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20%,海拔200—500米的平原和丘陵約佔22%,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佔58%.全洲平均海拔700米.大陸地形的基本特徵是南北走向的山脈分布於東西兩側,與海岸平行,大平原分布於中部.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區.東部山地和高原:聖勞倫斯河以北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為阿巴拉契亞山脈,地勢南高北低,海拔一般為300—500米.阿巴拉契亞山脈東側沿大西洋有一條狹窄的海岸平原,西側逐漸下降與中部平原相接.中部平原:位於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北起哈得孫灣,南至墨西哥灣,縱貫大陸中部.平原北半部多湖泊和急流,南半部屬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西部為世界著名的大平原.西部山地和高原:屬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從阿拉斯加一直伸展到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條平行山地,東帶為海拔2 000—3 000米以上的落基山脈,南北延伸5 000千米,是北美洲氣候上的重要分界線:西帶南起美國的海岸山嶺.向北人海,形成加拿大西部的沿海島嶼,海拔一般為1 000—1 500米:中帶包括北部的阿拉斯加山脈、加拿大的海岸山脈、美國的內華達山脈和喀斯喀特嶺等.阿拉斯加的麥金利山海拔6 193米,為北美洲最高峰.東帶和中帶之間為高原和盆地,大盆地底部海拔1 300—1 800米,盆地南部的死谷低於海平面86米,為西半球陸地的最低點.
火山與地震: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區是太平洋沿岸火山帶的一部分.北美洲有活火山90多座,其中阿留申群島有28座,阿拉斯加有20座,中美洲有40多座.北美洲西部也是世界上地震頻繁和多強烈地震的地帶.
水系:北美洲的外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88%.其中屬大西洋流域的面積約佔全洲的48%,屬太平洋流域的各約佔20%.除聖勞倫斯河外,所有大河都發源於落基山脈.落基山脈以東的河流分別流人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洋.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約佔全洲面積的12%,主要分布在美國西部大盆地及格陵蘭島.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按長度為世界第四大河.其次為馬更些河、育空河、聖勞倫斯河和格蘭德河等.北美洲的河流上多瀑布,落差最大的瀑布是美國西部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約塞米蒂瀑布,落差達700米.尼亞加拉瀑布,落差51米,寬1 240米.北美洲是個多湖泊的大陸,淡水湖總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居各洲首位.湖泊主要分布在大陸的北半部.中部高原區的五大湖: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總面積為245 273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其中以蘇必利爾湖面積最大,為世界第一大淡水湖.
氣候: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復雜多樣.北部在北極圈內,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熱帶颶風侵襲.大陸中部廣大地區位於北溫帶.由於所有山脈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從太平洋來的濕潤空氣僅達西部沿海地區:從北冰洋來的冷空氣可以經過中部平原長驅南下:從熱帶大西洋吹來的濕潤空氣也可以經過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氣候很不穩定,冬季時而寒冷,時而解凍,墨西哥灣沿岸的亞熱帶地區,冬季也會發生嚴寒和下雪的現象.北美洲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低於O ℃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3/4;整個北極群島(北美大陸以北、格陵蘭島以西眾多島嶼的總稱)及格陵蘭島的大部分地區都低於-32 ℃,格陵蘭島中部低達-50 ℃,成為西半球的寒極區.夏季全洲普遍增溫,最熱月(7月,沿海多為8月)平均氣溫格陵蘭島中部為0.3 ℃,成為北半球夏季最涼的地區:其餘廣大地區都在O ℃—32 ℃之間,其中20 ℃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一半以上.30 ℃以上的地區面積較小.美國西南部的死谷,極端最高氣溫曾達56.7 ℃,為全洲最熱地區.北美洲東部地區降水較多.加拿大和格陵蘭島的東南部、美國的東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地區年降水量約為500~1 300毫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高達2 000毫米以上,為北美洲降水最多的地區;佛羅里達半島、落基山脈東麓及大平原、育空高原年降水量250—1 000毫米;加勒比海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降水量最少的地區是美國大盆地西南部、科羅拉多河下游以及北極群島和格陵蘭島的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不到100毫米.每年5—10月,北美洲東南部常受颶風侵襲,往往造成嚴重災害.北美洲中部和北部冬季常吹寒冷而強烈的暴風和陸地龍卷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