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地理環境圖
① 甘肅省地理位置的特點。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部地區,地處黃河中上游,地域遼闊。介於北緯32°11′~42°57′、東專經92°13′~屬108°46′之間,大部分位於中國地勢二級階梯上。東接陝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北靠內蒙古、寧夏並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東西蜿蜒1600多公里,縱橫42.59萬平方公里,佔中國總面積的4.72%。
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境內地形復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甘肅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9km,南北寬530km,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區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北有六盤山、合黎山和龍首山;東為岷山、秦嶺和子午嶺;西接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壤青泥嶺。
② 甘肅省的地理簡圖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地形上屬於第二階梯。河西走廊是西北-東南走向。黃河流經省會專蘭州市。地屬區差異可分為六個部分:隴南山地、隴中黃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連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帶。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最南屬於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大部分屬於溫帶氣候帶。河西走廊屬於乾旱氣候區,日照充足。
③ 甘肅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太原位於山西省境中部,太原盆地的北端,華北地區黃河流域中部 ,地處南北同蒲和石太鐵路線的交匯處。區域輪廓呈蝙蝠形,東西橫距約144公里,南北縱約107公里。
④ 我要甘肅的地形圖
要多大比例尺?過大的就涉密了,只有兩個單位有,國土資源和部隊有
⑤ 誰有甘肅省的地形地貌圖和交通圖
www.gs.xinhuanet.com/zhengfupd/dfgl.htm
甘肅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類型齊全,交錯分布,地勢 自西版南權向東北傾斜。地形呈狹長狀,山地和高原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 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約佔14.99%。復雜的地貌形態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區域
⑥ 甘肅的地理環境
今天是甘肅舟曲縣的哀悼日,原本那兒挺好的,可就泥石流破壞了這一切.
⑦ 甘肅省主要的地理分界線
地形分界線:甘肅與青海的分界以 祁連山脈 為界。內部以河西走廊為界,分南北版。南部西為甘南,接青海;東權稱隴南,接陝西。地理分區:隴南山地,隴中黃土高原,甘南高原,祁連山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以北沙漠戈壁地帶。階梯分界線:青藏高原與甘肅高原丘隴地帶分界線為祁連山脈,西部北部為蒙新高原、中東北部為黃土高原(二者大致以河西走廊為界); 西南一帶狀區域為青藏高原,南部為密林山區,以祁連山東段-秦嶺為界。氣候/降水分界線:賀蘭山-河西走廊-祁連山由東北向西南貫穿甘肅,為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處於西北乾旱區 青藏高原區 東部季風區交界處。植被分界線:不詳
⑧ 甘肅的地理位置
甘肅省的自然環境的特殊性首先就體現在其地理位置,甘肅省的地理位置幾乎是我國的中心,特別是省會蘭州就是我國陸地版圖的幾何中心。甘肅省這種居中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剛好位於我國三大自然區,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的交匯地帶,也就是說甘肅省兼具三大自然區的自然地理特徵,甘肅省內不同區域自然地理差異巨大。
在河流水文方面,甘肅省的東南部地區氣候相對濕潤,降水豐富,河流數量眾多,而且多是外流河,黃河幹流在甘肅省中南部地區自西向東流過。而甘肅省的西北部地區,氣候乾旱,河流數量稀少,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水是河流的主要補給來源,河流多是內流河,黑河、石羊河是主要的內流河。
甘肅省由於地形多樣、氣候多樣,所以擁有極為復雜的生物多樣性,是我國生物資源的寶庫之一。
⑨ 甘肅的地圖是什麼樣的
地圖,在現代人們日常生活中已十分普及了,甚至到了出門必帶地圖的地步。那麼,中國何時開始有了地圖呢?
地圖的起源,有人推測比文字的起源還要早。因為原始地圖跟圖畫一樣,把山川、道路、樹木如實地畫進地圖里,是外出狩獵和出門勞作或旅行的指南。
千百年來,在我國民間就廣泛流傳著《河伯獻圖》的神話故事。傳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感動了河伯。河伯是黃河的水神,禹為治水踏遍山川、沼澤,忽一天看見河伯從黃河中走來,獻出一塊大青石,禹仔細一看,原來是治水用的地圖。禹藉助地圖,因勢利導,治水取得了成功。「傳說」雖然不能證實地圖起源的具體時代,但從側面說明,約在四千年以前,我國先民已經使用地圖了。
據史籍記載,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我國就誕生了地圖。《漢書.郊毅志》中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像九州」的記載。《左傳》中有:「惜夏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像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意思是說,在夏朝極盛時期,遠方的人把地貌、地物以及禽獸畫成圖,而九州的長官把圖和一些金屬當作禮品獻給夏禹,禹收下「九牧之金」鑄成鼎,並把遠方人畫的畫鑄在鼎上,以便百姓從這些圖畫中辨別各種事物。文中的「百物而為之備」,很明顯說明是供牧人、旅行者使用的圖。可惜,原物流傳至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因戰亂被毀而失傳。
據宋代思想家朱熹推斷,後來的《山海經圖》是從夏代九鼎圖像演變而來的,也是一種原始地圖。在《山海經圖》的「五藏三經圖」上,畫著山、水、動物、植物、礦物等,而且注記著道里的方位,是較規范的地圖形式。由此可以說,中國在夏代已經有了原始的地圖。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地圖在哪裡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地圖是在古巴比倫北部的加蘇古巴城(今伊拉克境內)發掘的刻在陶片上的地圖。圖上繪有古巴比倫城、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大約是公元前2500年刻制的,距今大約四千餘年了。
我國現存最早的實物地圖是一種什麼圖
1986年我國甘肅省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的地圖,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一幅實物地圖。
放馬灘出土的地圖共七幅。分別繪在四塊大小相等的木板上。據有關專家論證,它的繪制時間為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戰國後期,比我國經實測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傳世地圖——西安碑林中的《華夷圖》和《禹跡圖》早1300多年,比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圖約早300年。該地圖包括今甘肅天水伯陽鎮西北的渭水流域和一部分放馬灘周圍水系。地圖中有關地名、河流、山脈及森林資源的注記有82條之多。令人驚嘆的是今天渭水支流以及該地區的許多峽谷在該地圖中都可以找到,與《水經注》一書的記載相符。圖中標明的各種林木,如薊、柏、楠、松等同今天渭水地區的植物分布和自然環境也基本相同。專家們認為,該地圖的出土為我國先秦發達的地圖學文獻資料提供了實物佐證。
⑩ 請問甘肅的地圖是什麼樣的
地圖的起源,有人推測比文字的起源還要早。因為原始地圖跟圖畫一樣,把山川、道路、樹木如實地畫進地圖里,是外出狩獵和出門勞作或旅行的指南。
千百年來,在我國民間就廣泛流傳著《河伯獻圖》的神話故事。傳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感動了河伯。河伯是黃河的水神,禹為治水踏遍山川、沼澤,忽一天看見河伯從黃河中走來,獻出一塊大青石,禹仔細一看,原來是治水用的地圖。禹藉助地圖,因勢利導,治水取得了成功。「傳說」雖然不能證實地圖起源的具體時代,但從側面說明,約在四千年以前,我國先民已經使用地圖了。
據史籍記載,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我國就誕生了地圖。《漢書.郊毅志》中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像九州」的記載。《左傳》中有:「惜夏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像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意思是說,在夏朝極盛時期,遠方的人把地貌、地物以及禽獸畫成圖,而九州的長官把圖和一些金屬當作禮品獻給夏禹,禹收下「九牧之金」鑄成鼎,並把遠方人畫的畫鑄在鼎上,以便百姓從這些圖畫中辨別各種事物。文中的「百物而為之備」,很明顯說明是供牧人、旅行者使用的圖。可惜,原物流傳至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因戰亂被毀而失傳。
據宋代思想家朱熹推斷,後來的《山海經圖》是從夏代九鼎圖像演變而來的,也是一種原始地圖。在《山海經圖》的「五藏三經圖」上,畫著山、水、動物、植物、礦物等,而且注記著道里的方位,是較規范的地圖形式。由此可以說,中國在夏代已經有了原始的地圖。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地圖在哪裡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地圖是在古巴比倫北部的加蘇古巴城(今伊拉克境內)發掘的刻在陶片上的地圖。圖上繪有古巴比倫城、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大約是公元前2500年刻制的,距今大約四千餘年了。
1986年我國甘肅省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的地圖,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一幅實物地圖。
放馬灘出土的地圖共七幅。分別繪在四塊大小相等的木板上。據有關專家論證,它的繪制時間為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戰國後期,比我國經實測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傳世地圖——西安碑林中的《華夷圖》和《禹跡圖》早1300多年,比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圖約早300年。該地圖包括今甘肅天水伯陽鎮西北的渭水流域和一部分放馬灘周圍水系。地圖中有關地名、河流、山脈及森林資源的注記有82條之多。令人驚嘆的是今天渭水支流以及該地區的許多峽谷在該地圖中都可以找到,與《水經注》一書的記載相符。圖中標明的各種林木,如薊、柏、楠、松等同今天渭水地區的植物分布和自然環境也基本相同。專家們認為,該地圖的出土為我國先秦發達的地圖學文獻資料提供了實物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