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世界的地理位置
1. 印度的地理位置是什麼
印度抄
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襲6度44分至35度30分、東經68度7分至97度25分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3,287,590(包含全部有爭議的領土)或3,201,446(包含有爭議並實際控制的領土)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
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與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英聯邦成員國。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作為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印度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
2. 印度的地理位置特點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2)印度在世界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
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
此外,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
3. 印度國家在哪裡 在地圖的哪個位置
印度位於南亞,中國的南部。
如圖,印度正好位於地圖的中心區域,亞洲南部的南亞地區,中國的下邊。
拓展資料: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ofIndia),簡稱印度。
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
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
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30%。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
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
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
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伊斯蘭教興起。
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
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
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
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
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參考資料:
印度網路
4. 印度的地理位置
屬於南亞次大陸,西北與巴基斯坦接壤,東北與中國、尼泊爾、錫金和不丹為鄰,東與緬甸和專孟加拉國毗連,南屬與斯里蘭卡、馬爾地夫隔海相望。東南瀕臨孟加拉灣,西南面,臨阿拉伯海,南連印度洋,北倚喜馬拉雅山,為亞、非、歐和大洋洲海上交通樞紐.
優點:三面環海,海上交通便利。
缺點:氣候炎熱
5.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如何
位於南亞次大陸。北鄰中國、尼泊爾和不丹,西北部鄰巴基斯坦,東北部和東內部同緬甸和孟加拉國接壤,南瀕容印度洋,西部和東部分別瀕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海岸線長5560公里,屬熱帶氣候,氣溫因海拔高度不同而異,孟買一年有半年是雨季,夏季多雨,潮濕悶熱,氣溫最高達44度,冬季氣溫一般也高達25-30度左右。
印度自然條件較為優越,煤、鐵、錳、鉻、鈦、菱鎂、鈹、鋯、釷、獨居石、雲母和白雲石等礦產資源的儲藏量均居世界前列。石油、天然氣、鋁土、銅、金和鉛鋅等礦的儲量也較豐富,水利資源也較充足。采礦業及石礦業共占國內生產總值約3%。印度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例如該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雲母片出產地,也是世界第五大的煤和鐵礦出產地。印度的鋁土礦藏量世界排名第五,而生產量則世界位列第八。當地三分之二以上的石油產量來自離岸的孟買油田,天然氣的產量亦有穩定的增加。
6. 印度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在地理位置上印度究竟有何優勢
在當今國際社會,國家要發展壯大,地理位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印度的地理位置之優越性,雖說比不上美國,但是也是數得上的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先從現代社會最需要的貿易來說,印度處於波斯灣東側,把握波斯灣入口,幾乎可以說能夠控制世界石油一半的出口,如果斷了波斯灣,幾乎可以斷掉整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一半的石油進口。並且也可以斷掉歐洲和美國的石油進口,不可以不說這樣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並且美國對印度幾乎不圍堵,就算圍堵,在印度四周也很難找到適合的支點,特別是像日韓這樣的發達國家支點。所以對印度的圍堵也不會很順利。印度在擁有這么好的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如果印度很爭氣,成為軍事,經濟和工業強國,那麼印度就有機會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因為沒有哪個國家擁有印度那麼好的大洋位置(美帝除外)。
7. 中國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國家,整個國家基本上都是平原,只有北部部分地區地勢比較高,特別是在跟巴基斯坦有糾紛的地方和中部地區屬於高地,而且這些所謂的高地都只是海拔在1000米左右,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平原,非常適合農作物種植,唯一的缺點就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太熱,每一年都是很長的時間屬於高溫天氣。
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人口大部分集中在適合生存的中東部地區,農業和工業的集中地也大部分都集中在中部和東部地區,我國東南面臨太平洋,西邊和北邊接壤陸地,周邊大大小小的鄰國數十個北邊有俄羅斯和蒙古國,東邊有朝鮮,西面有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不丹等,南邊有緬甸寮國和越南,太平洋上近距離的還有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可以說我們周圍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國家,我們被圍在了中間。
8. 世界上哪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最好
這個很容易判斷,你看看哪個國家人口最多,就說明哪裡最適合人類繁衍生息,自然地理位置也最好。
9. 世界哪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最好
隨著技術的發展,經濟的復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少國家憤然崛起,成為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大國。在大家的眼中,能讓人們記住的就屬美英法俄羅斯,尤其是美國成為人們首肯的老大。美國地屬美洲,從地圖上能夠很明顯的看出美洲非常的大,而與他最近的加拿大又是他的跟班,所以美國的周圍幾乎不存在對手。在二戰時期,美國是大的參戰國,但是他的本地卻沒有受到牽連,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周邊國家不存在威脅,一旦發生事情即可以出擊又可以遠觀。但是美國的位置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因為他離歐洲亞洲太遠,必須擁有強大的軍事能力,尤其是海軍能夠保持他在世界的影響力。
可能大家都認為美國的地理位置是最好的,說實話還有一個國家比美國的位置更好,他就是中國的鄰國印度。印度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好,整片領地被大海或叢林和山脈包圍,另外印度距離美國很遠,離俄羅斯也不近。所以他在外交上能夠處理的非常靈活,這也是印度能夠同時與美國和俄羅斯交好的原因。另外,印度雖離中國很近,但是中印兩國之間的喜馬拉雅山卻是天然的屏障。喜馬拉雅山又高又冷,山上又極度缺氧,人體很容易對此產生不適或者高原反應。在中國明朝的時候,鄭和七次到印度洋,這也是中國和印度的相交的歷史見證,所以印度極有可能會是這個世界的貿易中心。
印度的面積與中國相比雖然沒有中國那麼遼闊,但是他的耕地面積在世界上卻是第一。九十年代後,印度隨著他的改革其經濟開始飛速的發展,並且由於印度與美國和俄羅斯兩國同時外交,其關系也非常的親密。印度一直想成為一個大國,並且自認為自己是大國,其實按照印度這么好的位置及外交成為大國應該不是夢,但現今卻沒有其主要原因也是太不爭氣了。印度地處波斯灣的東側,掌握波斯灣入口,按照現在的貿易手段來說,幾乎可以控制全世界一半的石油出口。
舉個例子,如果他斷了波斯灣那麼日本、韓國和中國一半的石油將嚴重短缺,同時歐美等國家的石油進口也會深處影響,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地理位置是多麼的重要。但是他雖然擁有這么好的優勢,如果能夠爭點氣,成為軍事和經濟與工業上的強國,那麼印度的世界大國夢便會成真。但是印度在實質上只是更多的是配合歐美等西方的國家,保持其在國際上能夠左右逢源。並未真正的發展其軍事及工業,要想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軍事和工業必然要強大,單單只是掌握自己的優勢卻不能繼續發展,那麼這個世界大國便只能是夢了。不過,不得不說現在印度的優勢,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