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白洋淀的地理位置
⑴ 白洋淀在那
白洋淀在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⑵ 白洋淀在哪裡…
白洋淀位於保定市、滄州市的交界處。
白洋淀,屬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湖泊。是保定市專、滄州市交界屬143個相互聯系的大小淀泊的總稱,淀區四周以堤為界,東至清河口,西至四門堤,地至千里堤,北至安新北堤。總面積366平方公里,平均年份蓄水量13.2億立方米,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
白洋淀水產資源豐富,淡水魚有50多種,白洋淀由堤防圍護,淀內壕溝縱橫,河淀相通,田園交錯,水村掩映。淀上波光盪漾,水鳥啁啾,蘆葦婆娑,荷香暗送,構成了一幅生態美景。素有華北明珠之稱、亦有「北國江南、北地西湖」之譽。
(2)安心白洋淀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白洋淀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降水稀少;夏季炎熱多雨,降水集中;秋季晴朗微風,晝暖夜涼,秋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降水稀少。年平均氣溫12.2度,極端最高氣溫40.7度,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6.7度。年平均降水量529.7毫米。
全年日照時數2578.3小時,年無霜期平均195天,年平均風速1.7米/秒。土壤為4個土類,21個土屬,128個土種,其中潮土分布最廣,沼澤土和褐土次之,水稻土再次之。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白洋淀
網路-白洋淀風景區
⑶ 白洋淀景區的地理環境
白洋淀景區位於太行山東麓永定河沖積扇與瀦沱河沖積扇相夾持的低窪地區,是華北平原常年積水的較大湖泊。上承大清河南支的瀦龍、孝義、唐、府、漕、瀑、萍等大小河流的洪水和瀝水,自西向東,由南向北構成扇形河網,匯流一處,形成天然窪地。淀內主要由白洋淀、馬棚淀、燒車淀、藻苲淀等大小不等的143個淀泊和3700多條壕溝組成。構成了淀中有淀,溝壕相連,園田和水面相間分布特殊地貌。
白洋淀景區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陸的反復演變而形成的,水區是古白洋淀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瀦龍河、孝義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楊村河、瀑河及白溝河,下通津門的水鄉澤國,史稱西淀。白洋淀的水域構造獨特,它既有異於中國南方的內陸湖泊,又不同於北方的人工水庫,它不是連在一起的一片汪洋,而是由多條河流將各個淀泊連在一起,從而形成溝壕縱橫,河淀相連,蘆盪蓮塘星羅棋布,一個個淀泊既相互分割又相互聯結的布局。 白洋淀景區屬東部季風區暖溫帶半乾旱地區(乾燥度1.40),大陸性氣候特點顯著(大陸度64.3),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平均氣溫12.1°C,日照2638.3小時,無霜期203天。平均降水量5522.7毫米。
⑷ 白洋淀在保定的什麼地方
白洋淀在安新縣,雄縣和滄州任丘市的合圍之下,在保定市的東北方向。
⑸ 關於白洋淀的地理大題及答案
白洋淀位於河北保定境內,淀區主要在保定地區安新縣境內,一部分在滄州地區,涉及安新、容城、雄縣、任丘市、高陽等市、縣。是國家重點旅遊區和開放區。水域面積366平方公里,為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南距石家莊189公里,北距北京162公里,東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
延伸:走進白洋淀
白洋淀是華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東約45公里安新縣境內。素有「華北明珠」、「北地西湖」之譽,是小兵張嘎故事的發生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白洋淀是典型的北方濕地,自古以來就以物產豐富著稱。它是鳥的王國、魚的樂園、多種水生植物的博物館。盛夏時節,每根蘆葦從稈到葉都是鮮綠的,綠得閃閃發亮;到了8月,滿白洋淀荷花盛開,紅白相間,亭亭玉立,層層疊疊的荷花一眼望不到邊,如詩如畫。 這里有不少名勝古跡,許多帝王曾到此巡遊,建有康熙水圍行宮、大型游泳場、水上體育樂園、野生動物觀賞區景點,並辟幾個具有民俗風情的村莊,供遊人參觀。 游區分六大景區,即鴛鴦島民俗文化景區、荷花觀賞景區、生態游樂景區、休閑娛樂景區、碼頭觀光景區、民俗村觀光景區。 白洋淀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淀地區人民成立了著名的水上游擊隊「雁翎隊」,利用河湖港叉開展游擊戰爭,威震敵膽。抗日游擊隊「雁翎隊」在蘆葦迷宮和荷花盪中和日本侵略軍捉迷藏,經常將侵略軍打得焦頭爛額,由此也產生了中國文學以孫犁為代表的「荷花澱派」。
⑹ 白洋淀在河北哪個城市
白洋淀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⑺ 白洋淀的歷史資料
白洋淀是中國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於河北省中部。舊稱白洋淀,又稱西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沖積扇交匯處的扇緣窪地上匯水形成。現有大小淀泊143個,其中以白洋淀、燒車淀、羊角淀、池魚淀、後塘淀等較大,總稱白洋淀。面積336平方千米。從北、西、南三面接納瀑河、唐河、漕河、瀦龍河等河流。平均蓄水量13.2億立方米。
白洋淀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陸的反復演變而形成的,現在的水區是古白洋淀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瀦龍河、孝義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楊村河、瀑河及白溝引河,下通津門的水鄉澤國,史稱西淀。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為平地,地可耕而食,形成九河入淀之勢。以後人們看到淀水「汪洋浩淼,勢連天際」,故改稱白洋淀。對白洋淀的形成還有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一個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仙葯,身不由已,飄飄然離開月宮,就在她將要落入凡間的一瞬間,猛然驚醒,這一驚非同小可,隨身寶鏡落入人間,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塊,形成現在的143個淀泊。
白洋淀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淀區的西部、南部(今安新縣的留村、梁庄)就有人類活動生自。春秋、戰國時期,淀區分屬於燕、趙統轄,以易水長城(今安新縣北堤)為界,南葛城(今安州鎮)屬趙、北渾泥城(今安新鎮)歸燕,故今日淀區有「燕南趙北」之說。也正是這橫跨燕趙的活土,以其特有地理風光,政治、軍事地位,為歷代所重視,令騷客詠嘆。宋代,六宅使何承矩在淀區築堤貯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線。北宋名將楊延昭曾在此屯兵御遼。元代大儒劉因任教於淀區三台、安州。清代康熙皇帝在淀區端村、圈頭、趙北口、郭里口興建行宮,先後40次來淀區游覽圍獵。解放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曾在白洋淀指揮清風店、解放石家莊戰役,給這古老的淀區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白洋淀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23年加入共產黨的辛璞田,受順直省委的派遣到家鄉馬家寨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夏共產黨劉亦瑜,受中共保定地委的派遣到淀區北馮村與王家驥等人,建立起淀區第一個黨支部。辛璞田、劉亦瑜、李之光、侯卓夫等革命先烈,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舍家棄業,投身革命,堅持真理,寧死不屈,成為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抗日戰爭時期,活動在白洋淀的抗日武裝「雁翎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淀區蘆盪遍布,溝河交錯的有利地形,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以弱勝強,痛擊日本侵略軍,大長我中華民族之威風,顯示出燕趙兒女的聰慧勇敢。作家徐光耀撰寫的《小兵張嘎》就取材於「雁翎隊」。著名作家孫犁的《荷花澱》,孫厥、袁靜的《新兒女英雄傳》均以淀區為題材。白洋淀兒女那颯爽英姿,今日仍被全國人民傳揚歌頌。
⑻ 白洋淀濕地位置、自然環境、水文、功能、保護、監測等
今年(2005年)4月,我在去保定順平縣看桃花的時候,曾經順道到保定市安新縣境的白洋淀看了一眼。當時天氣尚涼,淀中的蘆葦還是一片黃茬子,遂未下淀。最近對北京郊區沒了興致,就選了幾個地方收集些資料,預備著有時間的時候去轉轉:一是白洋淀,二是綏中,三是赤峰錫林浩特一線。這周天氣不錯,於是又去了一次白洋淀,簡述如下:}
1、地理:我收集了很多關於白洋淀的資料和游記,可惜大都不得要領。白洋淀是華北平原的一片濕地,現面積約400平方公里(相當於北京是海淀區的面積),由一百多個大小不一的湖泊組成,其中最大的一個叫白洋淀,於是便作了整個濕地的名稱。淀中遍生蘆葦、蒲草和荷花,淀間乾地有村莊30餘個,各淀之間靠水道相通。
2、碼頭:白洋淀四周環多個縣市,最主要的是西部的安新縣和東部的任丘市,安新為主體。安新的旅遊發達些,有新舊兩個較大的碼頭,新旅遊碼頭有度假村、酒店等,各項設施也比較完備。我們這次去的是任丘方向。在白洋淀東岸以鄚州為中心依次有四個較大的碼頭,從北向南依次是:棗林庄碼頭、大口子碼頭(任丘市旅遊局所建)、西大塢碼頭和七里庄碼頭,皆可由106國道向西的支線公路直達,路況較好。大口子碼頭為旅遊局興建,有較大的停車場和正規管理的遊船,其餘為普通碼頭,但也有村民自建的停車場和可供租用的船隻。
3、交通:從北京出發,有兩條路可到白洋淀。西線為:京石高速-徐水-保津高速-榮成(下高速)-安新-碼頭。全城約180公里,高速為主。東線為:京開高速-固安(106國道)-霸州-文安-任丘(鄚州鎮)-碼頭,全城約150公里(從我家所在的東四環算起),國道為主。我這次走的是東線,單程耗時2.5小時,路費為:高速路20+國道收費兩次20。京開高速路況很好,106國道有兩處正在修路,全程路況尚可。從106國道下路向西到碼頭為簡易柏油路,直線約3公里。
4、景點和收費。白洋淀入淀費30元,淀中景點很多,比較有名的有荷花大觀園、異國風情園、魚人樂園等,門票30-50不等,都是圍起個淀子就當景點,園內一般有數量不多的住宿地方。各景點距碼頭約5-10公里不等,要做船才能到達。主要有快艇和手劃船。快艇包船360,搭幫也要200左右,手劃船便宜些,20-50元。旅遊碼頭未見如公交車一樣的班船,只能包租。我個人認為白洋淀旅遊的花費較高,我們倆人本次的花費為:油費100+路費100(我到了任丘市)+住宿120(宿任丘市瑞豐賓館)+入淀票60+搭租快艇費150(砍了好一陣子價格)+荷花大觀園門票100+包租手劃船+50+飯費(僅計算第二日中午淀中一餐)130=共為810大元。實際花費過千元,因為不只是吃了一頓飯,而且我們還買了100多塊錢的各種蛋。以這樣的花費享受這樣的旅遊,我以為不值。我出去玩無數次,還從未回來時計算過費用,這是第一次,也希望是最後一次。當然我的學費沒白交,一方面知道了梨子的滋味,基本摸索出了白洋淀的大概,另一方面可以為其他同學提供些參考。現推薦一種省錢並且悠閑的玩法:走東線鄚州鎮到西大塢碼頭,租船到圈頭村(為白洋淀中最大的村),或者直接到大口子旅遊碼頭,租手劃船到圈頭村。這條路不用買入淀票,不用進公園,不用租快艇,而且還可以悠閑地觀賞沿途的蘆葦盪和漁村,時間可自由調配,圈頭村可吃飯和休閑,村頭停船下岸就是一個飯館,有新撈的螃蟹和拌野菜,如果喜歡景點,過了圈頭村一點就有一個什麼荷花園,門票20,據說荷花品種比那個大觀園還多。
5、景色。基本上,白洋淀景色單一,就是蘆葦盪和荷花。我們昨天(8月21日)到荷花大觀園的時候,基本上只能小觀一下零散的快謝的荷花了。那大觀園我買票進去一看,立刻就想出來,因為感覺景色還沒有外邊的蘆葦盪好看。至於異國風情園,如果你喜歡看鄂魚和人妖什麼的,到可以轉轉。在白洋淀感覺就像是進了迷宮,蘆葦盪四通八達,你可以把它想像為一個街巷縱橫的大城市,路就是水道,路邊的樹就是蘆葦,車就是船。我所嚮往的那種類似水鄉一樣的小橋流水、魚人晚歸之類統統沒發現,橋倒是也有一些,不過都太簡陋。在鄚州鎮北2公里有個大廟,因扁鵲祠而聞名,據說俗話說:天下大廟出鄚州。可惜,那個廟我光是看了圖片就不想去了。
6、題外。我覺得有點意思的,還是坐快艇從荷花大觀園回來後,我們租了個手劃船去圈頭村的路上。我一直念念不忘圈頭村,因為她是淀中最大的村子,有一萬多村民,分五個自然村,中間有橋相連,村裡有河北省非常著名的民間樂隊(每年5月底起會),還出過一個著名的形意拳師。我頭天晚上到鄚州的時候,因不熟悉地形,見路標就到了棗林庄碼頭,車還沒停,一大群人就圍上來拉客,說是去圈頭200元,還可以到一個什麼風情島,望著黑沉沉的淀子,想起了那些把遊客拉進蘆葦盪後就如何如何的傳說,我終於還是決定殺到任丘市住宿。第二天從荷花大觀園回來後,時間剛到中午,於是我們就租了條手劃的小船奔圈頭村,小船一一呀呀一路搖到了圈頭,用了一個多小時阿,據說路程是八里地(4公里)。搖船的老漢是淀邊李廣村人,今年70歲了,可身板很硬朗,我一度不忍心做剝削階級而強烈要求劃船,可惜那船不聽我的話,於是俺只好繼續在船頭翹著二郎腿做享受狀。一路上機動船和手劃船來來回回,像是走在一條鄉間公路上,不過大多數時候還是安靜的,水面平靜,蘆葦盪平靜,俺心中也比較平靜,就是陽光強烈,船篷過小,感覺皮膚在流油:(。在圈頭村吃飯的時候我請老頭吃了螃蟹、喝了一瓶啤酒,於是老頭容光煥發,給我講了很多那過去的故事。老頭說,日本鬼子來的時候我還小,那小鬼子扇過我大嘴巴子,媽個疤子的小日本不是好東西。老頭說,我年輕時候在天津學徒,學的是無線電,後來俺那廠子出了中國第一台北京牌的電視機,可俺老娘見不到兒子天天哭,沒轍了,俺就回來了,要不現在俺也在大城市享福了。老頭說,我會木匠瓦匠,蓋了三所房子給兒子娶媳婦,我還會崩爆米花,等秋後歇船了,我就接著串村崩爆米花去。。。安靜下來的時候,船櫓劃水的聲音就是一段有節奏的韻律,我坐在船頭,聽到船頭破開水面聲音,像是山間清流的小溪。
⑼ 白洋淀在哪個省
白洋淀位於保定境內的安新縣,是國家重點旅遊區和開放區。水域面積366平方公里,為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南距石家莊189公時,北距北京162公里,東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 白洋淀有143個淀泊,被3700多條溝濠連接,澱澱相通,溝濠相連,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宮。淀區景色秀麗,物產豐富,一年四季,景隨時移。春季,水域清澈,煙波浩森,蘆葦翠綠,一片勃勃生機;夏季,蓮菱蒲葦隨風搖曳,滿淀荷花盛開,湖內白帆點點,使人暑意頓消;秋季,白洋淀天高氣爽,氣候宜人,魚跳水面,蟹肥味香、魚船隊隊、捕撈繁忙;冬季,白雪皚皚,冰封大淀,一派北國風光,各種冰床穿梭往來,如同燕子在空中飛翔,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滑冰場,可任自由馳騁。 白洋淀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陸的反復演變而形成的,現在的水區是古白洋淀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瀦龍河、孝義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楊村河、瀑河及白溝引河,下通津門的水鄉澤國,史稱西淀。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為平地,「地可耕而食,中央為牧馬場」,因此也有「雍奴澤」之稱。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揚村河決口始成澤國,形成九河入淀之勢。以後人們看到淀水「汪洋浩淼,勢連天際」,故改稱白洋淀。對白洋淀的形成還有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一個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仙葯,身不由已,飄飄然離開月宮,就在她將要落入凡間的一瞬間,猛然驚醒,這一驚非同小可,隨身寶鏡落入人間,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塊,形成現在的143個淀泊。白洋淀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淀區的西部、南部(今安新縣的留村、梁庄)就有人類活動生自。春秋、戰國時期,淀區分屬於燕、趙統轄,以易水長城(今安新縣北堤)為界,南葛城(今安州鎮)屬趙、北渾泥城(今安新鎮)歸燕,故今日淀區有「燕南趙北」之說。也正是這橫跨燕趙的活土,以其特有地理風光,政治、軍事地位,為歷代所重視,令騷客詠嘆。宋代,六宅使何承矩在淀區築堤貯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線。北宋名將楊延昭曾在此屯兵御遼。元代大儒劉因任教於淀區三台、安州。清代康熙皇帝在淀區端村、圈頭、趙北口、郭里口興建行宮,先後40次來淀區游覽圍獵。解放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曾在白洋淀指揮清風店、解放石家莊戰役,給這古老的淀區又增添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