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冬天地理環境
Ⅰ 西安的氣候特徵
陝西省西安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
春季溫暖、干回燥、多風、氣候答多變;
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
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
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
年平均氣溫13. 0℃~ 13. 7℃,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
Ⅱ 西安的主要地形 氣候環境 風俗習慣
一、西安地形
西安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偏南地區,北部為沖積平原,南部為剝蝕山地。大體地勢是東南高,西北與西南低,呈一簸箕狀。秦嶺山脈橫旦於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國地理上北方與南方的重要分界。中國的大地原點和國家授時中心就在西安。
二、西安氣候環境
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溫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1. 2℃~ 0. 0℃,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6. 3℃~ 26. 6℃,年極端最低氣溫-21.2℃(藍田1991年12月28日),年極端最高氣溫43. 4℃(長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遞增。
三、西安風俗習慣
「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益、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等。
(2)西安市冬天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西安特色
1、鍋盔像鍋蓋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2、辣子是道菜
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著燎(好)乍咧!」
3、泡饃大碗賣
「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是白來一趟。而牛羊肉泡饃要數回民食品了。
Ⅲ 西安市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西安市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鄰秦嶺。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區、楊凌區和三原、涇陽、興平、武功、扶風、富平等縣(市)相鄰。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
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溫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1. 2℃~ 0. 0℃,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6. 3℃~ 26. 6℃,年極端最低氣溫-21.2℃(藍田1991年12月28日),年極端最高氣溫43. 4℃(長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遞增。7月、9月為兩個明顯降水高峰月。年日照時數1646. 1~ 2114. 9小時,年主導風向各地有差異,西安市區為東北風,周至、戶縣為西風,高陵、臨潼為東東北風,長安為東南風,藍田為西北風。氣象災害有乾旱、連陰雨、暴雨、洪澇、城市內澇、冰雹、大風、乾熱風、高溫、雷電、沙塵、大霧、霾、寒潮、低溫凍害。
Ⅳ 西安為什麼冬天空氣差
根據西安市的地理、氣候特點,進入冬季後,逆溫、靜風、大霧等不利氣候因素對空氣環境質量影響很大。加之冬季採暖期間,燃煤鍋爐紛紛啟動,由燃煤造成的煙塵及二氧化硫污染隨時都有加重的趨勢。
Ⅳ 西安的氣候條件和主要以什麼為主
一、西安市的氣候條件:
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溫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1. 2℃~ 0. 0℃,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6. 3℃~ 26. 6℃,年極端最低氣溫-21.2℃(藍田1991年12月28日),年極端最高氣溫43. 4℃(長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 4~ 719. 5毫米,由北向南遞增。7月、9月為兩個明顯降水高峰月。年日照時數1646. 1~ 2114. 9小時,年主導風向各地有差異,西安市區為東北風,周至、戶縣為西風,高陵、臨潼為東東北風,長安為東南風,藍田為西北風。氣象災害有乾旱、連陰雨、暴雨、洪澇、城市內澇、冰雹、大風、乾熱風、高溫、雷電、沙塵、大霧、霾、寒潮、低溫凍害。
二、西安市主要以平原為主:
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台兩大單元。距今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升,造就秦嶺山脈。與此同時,大斷裂以北屬於華北地台的渭河斷陷繼續沉降,在風積黃土覆蓋和渭河沖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三、西安市簡介: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省會,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全市下轄10區3縣,總面積10108平方公里。2014年末常住人口862.75萬,其中城鎮人口626.44萬。
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西安地區建都(積年為1077年)。 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 豐鎬都城、秦咸陽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全國文明城市之一 ,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 擁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7所985或211工程類大學。
Ⅵ 簡要描述西安的地理環境特徵
西安市位於中國大陸腹地黃河流域中部的關中盆地,東經107°′~109°49′和北緯33°39′~34°45′之間。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市區和楊凌區、三原、涇陽、興平、武功等縣和扶風縣、富平縣相鄰。轄境東西204公里,南北116公里;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面積9983平方公里。西安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偏南地區,北部為沖積平原,南部為剝蝕山地。大體地勢是東南高,西北與西南低,呈一簸箕狀。秦嶺山脈橫旦於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國地理上北方與南方的重要分界。
中國的大地原點和國家授時中心就在西安。
·地形特徵西安以北,陝甘黃土高原邊,由梁山、黃龍山、葯王山、隴山組成的北山山系,與秦嶺山脈遙相對應,共同構成環繞關中平原的自然屏障。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橫貫關中平原。關中平原由渭河及其眾多支流沖積形成,因而又稱渭河平原。它西起寶雞,東到黃河,號稱「八百里秦川」。
·氣候 西安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雨量適中,四季分明。無霜期平均為219~233天。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0.5℃~1.3℃;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6.4℃~26.9℃;年平均氣溫13.3℃。年降水量平均為507.7毫米~719.8毫米。年平均濕度為69.6%。年平均降雪日為13.8天。
·礦產資源西安地質發育史復雜,構造類型多樣。秦嶺山區大片的火成岩、變質岩以及渭河盆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積層,為各種金屬、非金屬以及能源資源的集聚奠定了基礎。現已查明的各類礦產共47種,其中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2種,能源礦產2種,其他礦產2種。主要金屬礦有:鐵、錳、鉻、鈦、銅、鉛、鋅、鋅銅、鉬、金、鎢、鈾和高鋁礦物原料。非金屬礦主要有:大理石、長石、白雲岩、水泥灰岩、石墨、建築砂礫、脈石英、「藍田玉」、砂線石、硫礦等。
Ⅶ 西安的氣候,地理條件是什麼樣的
西安市平原地區來屬暖溫自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
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台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升,造就秦嶺山脈。與此同時,大斷裂以北屬於華北地台的渭河斷陷繼續沉降,在風積黃土覆蓋和渭河沖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Ⅷ 西安冬天最冷有多冷啊,溫度低到什麼程度。
一般在-15℃度左右,極端最低氣溫-21.2℃。
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
年平均氣溫13. 0℃~ 13. 7℃,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1. 2℃~ 0. 0℃,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6. 3℃~ 26. 6℃,年極端最低氣溫-21.2℃(藍田1991年12月28日),年極端最高氣溫43. 4℃。
驪山
驪山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周、秦、漢、唐以來,驪山一直是游覽勝地,曾營建過許多離宮別墅,吸引著各代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