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鎮的地理位置
㈠ 古代帝都有哪些地理位置
以下是古代所有定都的城市:
禹都鄧(今河南省南陽市)。
夏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一說陽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後遷斟潯(即二里頭,今河南省洛陽偃師市),最後遷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南)。
商都毫(今河南省商丘市),後遷西毫(今河南省洛陽偃師市).後又遷殷(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末遷朝歌(今河南省衛輝市,原汲縣)。
西周都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
東周都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戰國時期,齊都臨淄(今山東省臨淄北)。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後遷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燕都薊(今北京),以易(今河北易縣)為下都。韓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都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趙都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後遷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魏都安邑(今河南省洛陽市),後遷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秦都雍(今陝西鳳翔縣),後遷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
西漢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
東漢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漢末遷都許昌(今河南省許昌市)。
三國:魏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陪都許昌(今河南省許昌市),蜀都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吳都建業(南京市)。
西晉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東晉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
南朝——宋、齊,梁,陳皆建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
北朝——北魏都平城(山西省大同市東北),後遷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西魏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魏都鄴(今河南省安陽市)。 北周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北齊都鄴(今河南省安陽市)。
隋都大興(今陝西省西安市),東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唐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武周遷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五代-----後梁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後遷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後唐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後晉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後遷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後漢都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後周都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
北宋都東京(今河南省開封市),陪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
遼都上京(今遼寧省巴林左旗),後遷中都(今北京) 。
西夏都興慶(今寧夏自治區銀川市)。
金都會寧(今黑龍江省阿城縣南白城),後遷都燕京(今北京),末遷南京(今河南省開封市)。
南宋都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後遷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
元都大都(今北京)。
明都南京(今江蘇省南京市),後遷北京(今北京)。
清初都盛京(今遼寧省沈陽市),後遷北京(今北京)。
㈡ 西周各封國的具體地理位置
魯——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勛勞於天下。後成王命為大宰,食邑扶風雍縣東北之周城,號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陝以東之諸侯。乃封其長子伯禽於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寶玉、大弓,而俾侯於魯,以輔周室。
齊——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孫伯益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賜姓曰姜氏,謂之呂侯。其國在南陽宛縣之西南。自太公呂望起自渭水,為周文、武師,號為師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營丘,為齊侯,列於五侯九伯之上。即今山東青州府是也。
燕——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君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為周太保,食邑於召,謂之召康。留相天子,主自陝以西之諸侯。乃封其子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薊縣是也。
魏——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畢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鎮魏國。即今河南開封府高密縣是也。
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鮮,以監武庚封於管。即今河南信陽縣是也。
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監武庚封於蔡。即今河南汝寧府上蔡縣是也。
曹——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鐸。武王克商,封於曹。即今濟陽定陶縣是也。
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於郕。即今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是也。
霍——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處。武王克商,封於霍。即今山西平陽府是也。
衛——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為大司寇,食采於康,謂之康叔,封於衛。即今北京冀州是也。
滕——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綉。武王克商,封於滕。即今山東章邱縣是也。
晉——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於唐,後改為晉。即今山西平陽府降縣東翼城是也。
吳——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長子泰伯之後。武王克商,遂封之為吳。即今之吳郡是也。
虞——姬姓,公爵。系周太王子仲雍之後。武王克商,求泰伯、伯雍之後,得章已為吳君;別封其為虞。在河東太陽縣是也。
虢——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與虢叔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於盟府;而文王友愛二弟,謂之二虢。武王克商,封仲於弘農。陝縣東南之虢城。
楚——羋姓,子爵。系顓帝之裔,曰鬻熊。為周文、武師,有勤勞於王家,封之於荊蠻;以子男之上居之。即今丹陽南郡枝江縣是也。
許——姜姓,男爵。系堯四岳伯夷之後。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於許。即今之許州是也。
秦——嬴姓,伯爵。系顓帝之裔。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於秦。即今之陝西西安府是也。
莒——嬴姓,子爵。系小昊之後。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後茲與期於莒城。即今之莒縣是也。
紀——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於紀。即今東莞劇縣是也。
邾——曹姓,子爵。系陸終第五子晏安之後。武王克商,封其裔曹挾於邾。即今之山東鄒縣是也。
薛——仕姓,侯爵。黃帝之後。因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後裔奚仲於孽。即今山東泊州是也。
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長庶子曰微子啟:因紂王不道,微子抱祭器歸周。武王克商,封微子於宋。即今之睢陽縣是也。
已——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後。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東樓公,封於已,以奉禹祀。即今之開封府雍丘縣是也。
陳——媯姓,侯爵。系帝舜之後。其裔孫閼父作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實賴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滿,而封諸陳,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皞之墟,即今之陳縣是也。
焦——伊耆姓,侯爵。系神農之後。因先世之功,武王克商,封之於焦。即今之弘農陝縣是也。
薊——姬姓,侯爵。系帝堯之裔。武王克商,求其後,封之於薊,以奉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順天府是也。
高麗——子姓,乃殷賢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因不肯臣事於周,武王請見,乃陳《洪範九疇》一篇而去之遼東。武王即其地以封之。至今乃其子孫,即朝鮮國是也。
其餘如越封於會稽,向封於譙國,凡封於汲郡,伯封於東平,郜封於濟陰,鄧封於賴川,戎封於陳留,芮封於馮翊,極封為附庸,谷封於南陽,牟封於泰山,葛封於梁國,阝封為附庸,譚封於平陵,遂封於濟北,滑封於河南,章阝封於東平,邢封於襄國,江封於汝南,冀封於皮縣,徐封於下邳,舒封於廬江,弦封於弋陽,鄶封於琅玡,厲封於義陽,項封於汝陰,英封於楚,申封於南陽,共封於汲郡,夷封於城陽。
㈢ 《封神演義》中的微子啟是個什麼樣的人
微子啟
微子啟是商紂王的庶兄,宋國的始祖.
微子啟的母親為妾時生微子啟,後來其母被扶正,生帝紂。帝乙立紂為王,封微子啟為卿士。
微子啟被封的微國,到底在何處?有人認為在今山西省潞城縣東北十五里的微子鎮,有人說在河南商丘一帶,也有人認為在原山東壽張縣西北的故微鄉,說法不一。因皆無確鑿的史料根據,故不好肯定。
商朝末年,他看到紂王荒淫暴虐,曾多次勸諫,無濟於事。這時西方的周族由於西伯昌(周文王)勤修德政而強大起來,微子啟很為商朝擔憂,就把這個消息告訴紂王。紂王卻狂妄地說:「我做天子是上承天命,西伯又能把我怎麼樣?」微子啟見紂王實在不可理喻,便出走了。周武王滅商以後,微子啟帶著商朝宗廟祭器,把自己縛起來,表示是罪人,跪著去見周武王,要求保全商族的香火。武王答應了,封紂王的兒子武庚在殷墟,又命管叔、蔡叔、霍叔幫助武庚監管商族遺民。可是武庚一直夢想恢復商朝的統治,所以等武王一死,便起兵造反,結果兵敗被殺。周公平息了叛亂之後,見微子啟忠心順從周朝,就把商朝舊都商丘一帶封給他建立宋國,讓他管理商族遺民,奉守商人宗祀。微子啟仁慈賢明,一向得到商民的擁護。在他的治理下,商民漸漸習慣了周人的統治,沒有再出過什麼亂子。宋國立國700多年,公元前286年被齊國滅掉。微子啟的後人以國為姓,稱宋氏。據考,宋姓有聲望的世家大族居西河郡(今山西離石縣),一說居京兆郡(今陝西長安以東)。
㈣ 山西省各地區名
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省會太原市居山西省中部,其餘10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大同、朔州、忻州、陽泉、呂梁、晉中、長治、晉城、臨汾、運城。
1、太原市
山西省會,位於山西省中央腹地。太原古稱晉陽,簡稱並(州)。自春秋晉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趙簡子築晉陽城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總面積6959平方千米,轄6區3縣1市: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市。
2、大同市
位於山西省最北端。境內建築於北魏時期的雲岡石窟是國內最大的石窟群之一,為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同九龍壁是建築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龍壁。轄4區6縣:新榮區、平城區、雲岡區、雲州區、陽高縣、天鎮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縣、左雲縣。
3、朔州市
位於山西省西北部。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有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千年木塔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有集中體現金代建築藝術成就的朔城區崇福寺,邊塞文化是朔州文化的一大特色。總面積10662平方千米,轄2區3縣1市:朔城區、平魯區、山陰縣、應縣、右玉縣、懷仁市。
4、忻州市
位於山西省北中部。境內五台山是5A級景區。總面積25180平方千米,轄1區12縣1市:忻府區、定襄縣、五台縣、代縣、繁峙縣、寧武縣、靜樂縣、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原平市。
5、陽泉市
位於山西省中部東側。境內有萬里長城第九關、唐代平陽公主駐守的娘子關,有冠山書院、女作家石評梅故居、中山國古長城等。總面積4451平方千米,轄3區2縣:城區、礦區、郊區、平定縣、盂縣。
6、呂梁市
位於山西省中部西側。名人有一代女皇武則天,宋朝名將狄青,清代天下廉吏第一於成龍,諍臣名相孫家淦,革命英雄劉胡蘭。總面積21143平方千米,轄1區10縣2市:離石區、文水縣、交城縣、興縣、臨縣、柳林縣、石樓縣、嵐縣、方山縣、中陽縣、交口縣、孝義市、汾陽市。
7、晉中市
位於山西省中東部。境內有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有喬家、王家、常家等晉商巨賈大院,有被譽為「中國彩塑藝術館」的平遙雙林寺。總面積16408平方千米,轄1區9縣1市:榆次區、榆社縣、左權縣、和順縣、昔陽縣、壽陽縣、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介休市。
8、長治市
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後羿射日、愚公移山等傳說均發端於長治,被譽為「中國神話的故鄉」。總面積13864平方千米,轄4區8縣:潞州區、上黨區、屯留區、潞城區、襄垣縣、平順縣、黎城縣、壺關縣、長子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
9、晉城市
位於山西省東南端。擁有古文化遺址6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6處。尤其是現存宋、金時期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結構古建築46處。總面積9484平方千米,轄1區4縣1市:城區、沁水縣、陽城縣、陵川縣、澤州縣、高平市。
10、臨汾市
位於山西省西南部。10萬年前人類誕生之源在臨汾,5000年華夏文明之宗在臨汾,600年大槐樹移民之根在臨汾,元代以前地上文物資源佔山西的30%。
總面積20589平方千米,轄1區14縣2市:堯都區、曲沃縣、翼城縣、襄汾縣、洪洞縣、古縣、安澤縣、浮山縣、吉縣、鄉寧縣、大寧縣、隰縣、永和縣、蒲縣、汾西縣、侯馬市、霍州市。
11、運城市
位於山西省西南端。是關公故里,境內聞喜裴氏家族曾出過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史稱「將相接武、公侯一門」。總面積14106平方千米,轄1區10縣2市:鹽湖區、臨猗縣、萬榮縣、聞喜縣、稷山縣、新絳縣、絳縣、垣曲縣、夏縣、平陸縣、芮城縣、永濟市、河津市。
(4)微子鎮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山西省行政區劃中的一些地理知識:
1、山西省11個地級市中,轄區最大的是忻州市,最小的是陽泉市;
2、117個縣級行政單位中,轄區面積最大的是呂梁興縣、忻州原平市、朔州平魯區,最小的是臨汾曲沃縣、臨汾侯馬市、陽泉礦區。
3、山西省共轄1398個鎮、鄉、街道(564個鎮、632個鄉、202個街道),建制村28079個。
㈤ 潞城包括哪些鄉鎮
潞城,山西抄省長治市代管的襲縣級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距長治市區17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12°59′36″--113°25′40″、北緯36°14′00″--36°29′30″,東南與平順縣相連,西南與長治市郊區接壤,西北和襄垣縣毗鄰,東北臨濁漳河與黎城縣隔河相望。
潞城市轄2個辦事處、4個鎮、3個鄉:潞華辦事處、成家川辦事處、店上鎮、微子鎮、辛安泉鎮、翟店鎮、合室鄉、黃牛蹄鄉、史迥鄉。人口約20萬人。
㈥ 長治市到屯留老爺山的具體乘車路線,謝謝
你可以試試騰訊地圖 那裡面有詳細的乘車路線 和換乘路線 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去想去的專地方 騰訊地圖屬的採集車在道路拍攝街景的時候往往會因為種種原因而使街景車進入到鄰縣(市)的地界,或是要拍攝兩個不相連城市的連接公路而進入鄰縣(市)的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