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四川省平武縣地理位置

四川省平武縣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27 01:40:15

⑴ 平武縣的地理環境

平武處於綿陽北部,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東緣地帶,長江的二級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區,地處東經103°50′--104°58′、北緯31°59′--33°02′。東鄰青川縣,南連北川縣,西界松潘縣,北靠甘肅省,東南接江油市,西北倚九寨溝縣。縣境總面積5974平方公里。
據縣林業局1988年完成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資料,森林植被常見優勢樹種23科、37屬、78種,有銀杏、蘇鐵等孑遺植物和珙桐、連香樹、杜仲、平武藤山柳等特有植物。森林植被優勢建群樹種等32種,其中針葉樹種有雲杉、冷杉等11種,闊葉樹種有香樟、楠木、樺木等21種。另據縣畜牧局1985年完成的草地資源調查資料,縣內草被植物有96科、332屬、573種。草地植被也呈垂直分布,有田間草地、林間草地、灌叢草地、山崗草地和跡地草地等類型。經濟林木主要有茶葉、蠶桑、核桃、果梅、板栗、生漆、銀杏、杜仲等,成片面積達2萬余公頃,中葯材、食用菌、天然野生植物食品等林副產品資源也豐富。
縣境野生哺乳動物就有7目、23科、87種,其中珍稀哺乳動物18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野生大熊貓數量位居全國之首,被稱為「熊貓的故鄉」。 多年平均總水量56億立方米(含過境客水8億立方米),最大的1967年產水65億立方米,最小的1956年產水31.1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42萬千瓦,可開發量100萬千瓦,最優開發量40萬千瓦,截至2010年僅開發1.7萬千瓦。 涪江幹流在縣境內全長157公里,流域面積5510平方公里,總落差2990米,河床平均比降15‰,平均流量153立方米/秒,平均徑流總量47億立方米/年,水能理論蘊藏量102萬KW,可開發量70萬KW。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奪補河、平通河、虎牙河等14條。其中,發源於王郎自然保護區的奪補河(又名火溪河)全長108公里,流域面積1490平方公里,總落差2485米,河床平均比降23‰,平圴流量41立方米/秒,平均徑流總量13億立方米/年,水能理論蘊藏量35萬KW,可開發量33萬KW。

⑵ 四川平武縣屬於哪個市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
屬於四川省綿陽市下轄的一個縣

⑶ 四川省平武縣是怎樣的氣候環境

我找到了一段資料,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縣境縣城一帶屬北亞熱帶山地回濕潤季風氣答候,氣候溫和,降水豐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雲多、霧少、陰天多的特點。多年平均氣溫14.7℃,最高值15.1℃,最低值13.9℃。極端最高溫37℃,極端最低溫-7℃。多年平均降水量866.5毫米,最高值1161.4毫米,最低值397.3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時間1376小時,多年平均無霜期252天。由於地勢起伏突出,高差懸殊,氣候要素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呈垂直分布。低山河谷地帶屬北亞帶山地濕潤性季風氣候,低中山地帶屬山地溫暖帶氣候,中山地帶屬寒溫帶氣候,高山地帶屬亞寒帶氣候,極高山地帶屬寒帶氣候。
下面的網址還有地圖

⑷ 平武縣的介紹

平武處於綿陽北部,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位居涪江上游,東鄰青川縣,南版連北川縣,西界松潘權縣,北靠甘肅省,東南接江油市,西北倚九寨溝縣,是著名風景區九寨、黃龍之門戶,素有「天下大熊貓第一縣」之美譽。全縣幅員面積5974平方公里,轄9鎮16鄉、248個村、16個社區居委會、1478個村民小組,有漢、藏、羌、回等20個民族。平武縣境縣城一帶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降水豐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雲多、霧少、陰天多的特點。縣境植被種類豐富,森林植被常見優勢樹種23科、37屬、78種。縣內有「報恩寺」、「王朗自然保護區」、「泗耳自然保護區」、「小河溝自然保護區」、「北山公園」、「龍池坪森林公園」、「白馬民族風情」等瀏覽景區。平武屬秦巴山區連片開發特困縣,199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享受少數民族比照縣待遇。

⑸ 平武縣屬於四川的哪個市或者地區

綿陽市

⑹ 四川省平武縣的平武縣歷史

今平武縣境,周秦時期為氐羌民族聚居之地,是氐人所建白馬國的一部分。《史記·西南夷列傳》載:「自冉駹以東北,君長以什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
《漢書》與《華陽國志》俱載:西漢高帝六年(前201年),西漢政府析巴、蜀二郡北部地域設置廣漢郡,郡治神鄉(今梓潼縣城文昌鎮)。廣漢郡下設十三個縣、道,其中序列十二的剛氐道,就在今平武縣境內,是境內最早設置的縣級政區。據縣方誌辦副編審曾維益考證,剛氐道治地在今縣城東南15公里處的古城鎮。
《漢書》載當時制度:「縣有蠻夷曰道。」《漢舊儀》載:「內郡為縣,三邊為道。」「剛氐道」本名「剛羝道」,「剛」通「崗」,指境內的白馬氐人生活在岷山山脈崇山峻嶺之中的高崗之上,「羝」乃公羊,指白馬氐人牧羊為生,並以公羊為圖騰。後演變為「剛氐道」,意指當地氐人性格剽悍、剛勁。《隋書·地理志》載當地民風:「人尤勁悍,性多質直,工習獵射,俗尚剛勁」。
東漢安帝永初二年(108年),析廣漢郡北部地域設廣漢屬國,治地在今甘肅省文縣,剛氐道改隸廣漢屬國。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改廣漢屬國為陰平郡,剛氐道改隸陰平郡。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軍事集團為防備曹操軍事集團越摩天嶺南下,在剛氐道境內設置了軍事要塞江由戍,後習稱江油關,關址在今縣城東南50公里處的南壩鎮老街。《蜀中名勝記》解釋,「江由」之意為「江水所由矣」。
三國蜀漢後主建興七年(229年),蜀漢政權在剛氐道境內南部分置廣武縣,同時改剛氐道為剛氐縣,治地未變,兩縣皆隸陰平郡。關於廣武縣的縣名,有的史志著述記為平廣縣,系誤記。「廣武」意指其地戰亂頻繁、干戈不息。關於廣武縣的治地,《四川政區沿革與治地今釋》一書認定在今青川縣青溪鎮,此觀點已被一些地方史志著述採納和引用。縣方誌辦副編審曾維益在《平武歷史文集》、《龍安土司》等一系列著述中引用多種證據,進行充分考證後認定,廣武縣治地與江由戍同在一地,即今平武縣南壩鎮。
魏元帝景元四年(蜀漢炎興元年,263年)十月,曹魏徵西大將軍鄧艾兵出陰平邪徑,突襲江由戍,蜀漢守將馬邈不戰而降。魏軍由此長驅直入,攻陷成都,蜀漢滅亡,廣武、剛氐二縣歸於曹魏。
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代魏,建立西晉,廣武、剛氐二縣歸於西晉。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東吳滅亡,天下歸晉,乃更廣武縣名為平武縣,此為縣境內第一次以「平武」為名建縣。「平武」之名,系取「陰平」之「平」與「廣武」之「武」組合而成,乃「天下從此太平,永遠休兵罷武」之意。
晉懷帝永嘉三年(309年),巴氐李雄建大成國,史稱成漢,平武、剛氐二縣歸於成漢。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桓溫伐蜀,成漢滅亡,平武、剛氐二縣入於東晉版圖。是年,省剛氐縣入平武縣,仍治今平武縣南壩鎮,上隸陰平郡,郡治今江油市小溪壩鎮。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齊兩代,平武縣建置未變,隸北陰平郡。其時,北陰平郡與所轄陰平縣同於治今江油市小溪壩鎮。
南梁武帝天監四年(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505年),梁漢中太守夏侯道遷舉郡降魏。梁武帝遣益州刺史鄧元起與將軍孔陵、魯方達、任僧褒率軍出南安(今劍閣)拒魏。北魏遣尚書邢巒、統軍王足、將軍李義珍等率軍入蜀接應夏侯道遷,占據了梁、益二州十四郡地。北魏據蜀後,改北陰平郡為陰平郡,並新設龍州,與陰平郡及陰平縣同治今江油市小溪壩鎮。同時,在蜀漢江油關所在地今平武縣南壩鎮設置江油郡,上隸龍州,郡下設江油縣,與郡同治。「江油」之名,源於蜀漢江油關。梁天監七年(北魏宣武帝正始五年,508年),南梁復得其地,撤銷龍州及江油郡、江油縣,還為平武縣。天監十三年、北魏延昌三年(514年),北魏再次大舉征蜀,南梁勢力退至成都一帶。次年,北魏宣武帝死,魏軍因而北退,而南梁勢力也未再進入,平武縣境成為北魏與南梁都無力管轄的權力真空地帶,遂為氐豪所據。
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氐人首領李龍遷率部眾在江油關(今平武縣南壩鎮修建城池),建立割據政權,稱藩於梁。《方輿勝覽》載:「龍州城,梁李龍遷所築。」《元和郡縣志》載:「至梁,有楊、李二姓最豪,分據其地,各稱藩於梁。」《讀史方輿紀要》載:「《志》雲:普通三年,為土豪楊傑、李龍遷所據。」
新編《梓潼縣志》載:「南梁天正元年(551年),北陰平郡太守李文智趁鎮守益州武陵王蕭紀率軍出蜀爭奪王位之機,自立為王……」梁代平武縣為北陰平郡所轄二縣之一,其時當為李文智所據。關於此事,史書亦有記載。《隋書·地理志》載:「平武,梁末李文智自立為藩王。」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西魏趁南梁內亂,遣大將軍尉遲炯伐蜀,蜀地盡入西魏版圖。西魏佔領蜀地後,復置龍州,並將其治地由陰平(今江油市小溪壩鎮)遷徙到江油關(今平武縣南壩鎮)。《隋書·地理志》載:「魏置龍州」,「後周從江油郡」。《楊考》案:「『周』為『州』之誤,『從』為『徙』之誤」。同時,復置江油郡,與龍州同治。郡下又復置江油、平武二縣。江油縣與龍州及江油郡同治今平武縣南壩鎮,平武縣治原剛氐道(縣)所在地今平武縣古城鎮,此為縣境內第二次以「平武」為名建縣。
西魏所置龍州,下轄郡、縣甚多。據《四川政區沿革與治地今釋》一書考證:除在今平武縣境內的江油郡及所轄江油、平武二縣外,還有在今江油市境內的陰平郡及所轄龍安縣(郡、縣同治今江油市小溪壩鎮,龍安縣系原陰平縣改名),在今青川縣境內的馬盤郡及所轄馬盤縣(郡、縣同治今青川縣青溪鎮),以及在今青川縣青境內的建陽郡及所轄秦興縣(郡、縣同治今青川縣城喬庄鎮)。北周時(557~581年),改陰平郡為靜龍郡,龍安縣為陰平縣,治地未變。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撤銷江油、靜龍、馬盤、建陽四郡,江油、平武、陰平、馬盤、秦興五縣直隸於龍州。開皇十三年(598年),改秦興縣為方維縣。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龍州為平武郡,仍治今平武縣南壩鎮。時陰平縣改隸普安郡,平武郡領江油、平武、馬盤、方維四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平武郡為龍門郡,其年又加一西字,稱西龍門郡,仍領江油、平武、馬盤、方維四縣。武德四年(621年),撥出方維縣,郡領江油、平武、馬盤三縣。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改西龍門郡為龍州,又稱龍門州,屬羈糜州,歸茂州管轄,至武則天垂拱年間(685~688年)始為正州。貞觀八年(634年),省平武縣入江油縣,州領江油、馬盤二縣。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龍州為江油郡,改馬盤縣為清川縣,郡領江油、清川二縣。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賜江油郡為靈應郡,並置龍州都督府。《李龍遷祠記》碑載,至德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詔曰:「江油古邑,地帶靈山。自梁迄唐,屢蒙顯貺。眷茲龍境,禮合褒崇。可升龍州為都督府,賜號靈應郡。」「靈山」即南壩鎮之牛心山。
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靈應郡為龍州,仍領江油、清川二縣。
五代時期,前蜀、後蜀政權承唐舊制,龍州及江油、清川二縣建置、治地均無變化。平武縣南壩鎮是三國歷史遺跡江油關,原名江油戍,系劉備入川以後,為防備曹操勢力越摩天嶺南下,於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建立的軍事要塞。蜀漢後主炎興元年(263年),曹魏徵西大將軍鄧艾兵出陰平邪徑,奇襲江油戍,蜀漢守將馬邈不戰而降,魏軍長驅直入,攻陷成都,蜀漢滅亡,江油戍因此而天下聞名。此後歷朝歷代,多在此設關戍守,或稱江油關,或稱涪水關,成為蜀北名關之一。同時,在南宋理宗寶六年(1258年)以前的1000多年間,這里長期都是縣、郡、州治地,稱為古龍州,是涪江上游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交通和文化中心,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江油關遺址附近,有牛心山、鳳翅山、叮當泉、明月渡等主要景點,以及李白讀書台、李龍遷祠、玉虛觀、馬邈妻李氏故里碑、吳道子繪真武祖師像碑、宋徽宗書「御筆手詔」碑等名勝古跡。流傳著許多神奇而浪漫的故事。
牛心山相傳為李唐王朝皇族遠祖李龍遷之墓,當年曾被武則天派人掘斷龍脈,李氏復國後,又多次派人填塞。
年輕的李白曾經到過南壩,在這里讀書學習。
民國年間,四川軍閥劉湘將其母安葬在鳳翅山上,劉湘死後遭盜墓。

⑺ 平武轄幾個鎮、鄉人口多少

根據2009年底統計數據,全縣共轄9個鎮(其中3個羌族聚居鎮)、16個鄉(其中6個藏族鄉、3個羌族鄉),249個村,1486個村民小組,10個街道居民委員會。全縣總人口59615戶,186772人。

⑻ 四川省平武縣是否封城

現在四川省平武縣並沒有封城。

⑼ 整理描述江油的地理位置

江油市,四川省下轄縣級市,綿陽市代管,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上游,龍門山脈東南,東臨梓潼縣、廣元市劍閣縣,南接綿陽市涪城區、遊仙區,西連安州區、北川縣,北抵平武縣、廣元市青川縣。距綿陽35公里,成都160公里。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四川省首批「工業強縣」示範市、環境優美示範城市、法治市、文明城市。地處成渝經濟區北端,是綿陽國家科技城重要輻射區,幅員面積2719平方公里,總人口88.87萬。城市建成區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35萬。

江油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上游,龍門山脈東南。距離綿陽市35公里,成都160公里。市幅員面積2719平方千米。 東鄰廣元市區和劍閣縣,南接梓潼縣和綿陽市遊仙區、涪城區,西接安州區、北川縣,北連平武縣、青川縣。江油市人民政府駐中壩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4度44分,北緯31度47分。

氣候
全境處於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均日照總數1367小時,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無霜期280天,年均氣溫16.2攝氏度。

地貌
江油以平壩和丘陵的地貌為主。按地貌主要類型分,平壩佔8.6%,丘陵佔49.0%,山區佔42.4%。市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系山地,海拔一般800-1500米,最高峰為楓順鄉與平武市交界處的轎子頂山,海拔2356米;東南部系丘陵和平壩,海拔一般500-700米,最低點為龍鳳鎮飛鳳山麓涪江河谷,海拔462米。

⑽ 平武縣的經緯度是多少

東經103°50′--104°58′、北緯31°59′--33°02′是平武縣范圍的坐標 縣城坐標大概是:N 32°24′27.95〃 ...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