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地理環境賦予好的品質
⑴ 指出古希臘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其產生了哪些深遠的影響
古希臘多山抄割裂地自然環境影響襲下的長期的政治分裂,有利於文化領域的百花齊放.三面環海使古希臘航海業發展迅速,奠定了古希臘文化昌盛的基石.氣候溫和,適宜開展各種戶外公眾活動推動了古希臘文化的繁榮.古希臘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古埃及文明和古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這使得古希臘易於吸收兩大文明的積極因素,達到文化發展到達的頂峰.
⑵ 為什麼說中國獨特的地理環境是產
{一}首先我們的華夏文明屬於大河文明這種文明區別與希臘的海洋文明(以對外貿易為主講究民主與公平)而大河文明以農耕(農耕的實用也使得中國古代科學帶有明顯的實用性)見長,出於防範自然災害(我國獨特季風氣候導致旱澇災害頻繁,地形的復雜多樣又導致地質災害頻繁)的需要加強中央集權,集中全全國的物力抵抗災害(這種明顯的集體主義也區別與西方濃厚的個人英雄主義).
{二}農,牧文明的長期對抗也是推動中華文明前進的重要力量,農耕文明需不斷強化小農經濟應對北方游牧民族的沖擊.
{三}面對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背靠最大的大陸.面對著對海權和陸權的選擇,在古代以陸路交通見長的時期加之長期無海患(相對2000多年封建社會來說).然而現今的現實是除了渤海我國所有的領海都與外國有糾紛.我國對外能源的依賴不斷加深,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海軍.美國妄圖以島嶼鏈實現對中國崛起的壓制.這種種表明我國的海防嚴峻,傳統的陸權思想亟待改變.
⑶ 巴彥淖爾河套小麥故事200-300字
「天賦河套」巴彥淖爾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是市委的重大決策,是全市的中心工作。為了讓市民更好地了解「天賦河套」品牌建設,即日起,開辟「我與『天賦河套』品牌的故事」專題系列報道。
「我」,是生長在河套大地的優質農畜產品;「我」,是受益於品牌建設的農牧戶;「我」,是品牌授予和正在積極申請授權的企業;「我」,是品牌線上線下的營銷團隊;「我」,是品牌的關系主體消費者……
「我」與「天賦河套」品牌之間,到底有哪些故事?讓我們一一道來。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河套小麥」。我出生在河套地區,生長在塞上江南,我的血液里流淌著黃河的奔放和陰山的壯美,獨特的地理環境賦予我優秀的品質,豐富的水利資源澆灌出我健康的體魄,在這里,我渾身每個麥穗和麥粒都散發出快樂的因子。
在「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中,我有幾個產品已經通過品牌首批授權,並行銷國內外。我一定要全力以赴報答我生長的這片熱土,及悉心栽培我的父老鄉親,我要為全國乃至全球提供綠色、有機的食物,更為唱響家鄉的品牌而努力!
我在河套地區的生長史
說起我的歷史,那可久遠了。據考證,我起源於亞洲西部,經歷了野生一粒麥、二粒麥到普通小麥的轉化,並先後傳入印度、阿富汗、中國。我在中國最早生長於黃河、長江流域中上游的西北、西南高原地區。
至於我什麼時候落腳河套地區的,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時間,不過關於我,在當地卻有不少美麗的傳說,較著名的一個是:西漢末年,昭君自願出塞,胡漢和親。和親隊伍一路向北,來到陰山腳下,昭君突然染病不起。邊關要塞,缺醫少葯,大家手足無措。這時,忽見一片金黃的麥田,點綴著簡朴的民居。淳樸的鄉親將新收獲的小麥加工成麵粉,製作成麵食,供和親隊伍休養生息。昭君食之,數日康復,成就和親佳話,帶來邊塞安寧。這么說來,我還是民族團結的見證者呢。
從明朝中期開始到民國初年,河套地區成了內陸各省災民的逃生之地,史稱「走西口」,人群聚集,農耕文明開始,我的「兄弟姊妹」玉米、葵花、蜜瓜等大量種植。當然,更少不了我,並且由於是主糧,我的社會影響更加深遠。
但是,由於澆水存在問題,我的收成不是很高,這時候,以王同春為代表的一批人,大力開渠,讓我得到滋潤,長勢喜人,河套地區也成了渠道縱橫,田疇相連的膏腴之鄉。
1949年,我在河套地區的種植面積是66.6萬畝,隨著1961年被稱為「萬里黃河第一閘」的三盛公水利樞紐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八百里河套的農業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我也像長了翅膀一樣,得到了快速發展,很快種植面積達到了百萬畝。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滿大地,人人干勁十足,我在此時的種植面積為196.2萬畝,為河套兒女創幸福、奔小康做出了保障。
1997年,我的種植面積達到了有記載以來的最高峰,為258.2萬畝。以後,由於種植結構調整、效益等因素,我有所回落。
2018年,我的種植面積是102.74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畝產684斤,同比增加177.3斤,總產7.03億斤。
為了推動我以後的發展,確保我的區位優勢,政府和農業部門想了不少措施,比如加強「三圃田」建設、加大綠色增產增效適用技術推廣、鼓勵企業自建原料基地發展訂單生產等。
我相信,這些措施一定能見到效果,讓我再創佳績,尤其「天賦河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給我建立了新的機遇和平台,讓我大有可為,使「河套小麥」的名字更加聲名遠播。
我是「五項全能冠軍」
你可能不知道,我的大名叫「河套小麥」,學名(品種)還有不少,包括「永良4號」「巴優一號」「臨優一號」等等,這些組成了我的大家庭。
一直以來,我就是全國小麥中的「尖子生」,我平均千粒重43.2克,平均容重792克/升,平均蛋白質含量15.1%,均居全國前列。由我做成的麵粉,濕麵筋平均含量35.4%,高於國際上規定高筋粉30%的標准。100克麵粉平均麵包體積820立方厘米,遠超我國麵包體積650~750立方厘米標准……按農業科研人員講,我是「五項全能冠軍」,即衡量小麥品質的蛋白質含量、麵筋質含量、粉質指標、拉伸指標、沉降值這五項綜合指標,相較於國內其他地區的小麥都是遙遙領先的。
我為什麼會這么優秀呢?這和我生長的環境有關。
我生長的河套地區,具有豐富的光、熱、水、土資源,年平均降水量188毫米,海拔1000~1800米之間;年日照時數3100~3300小時,太陽輻射總量每平方厘米146~152千卡;全年≧10℃的積溫為3053~3339℃,年平均氣溫6.1~7.6℃,日平均溫差14~18℃;無霜期110~142天。還有,這里水源充沛,灌溉便利,河套灌區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年引水量40~50億立方米,灌區形成了完備的7級灌排體系。這些,充分造就了我優良的品質。
另外,我的生長過程中,還有兩個「磨難」,有利於品質的錘煉,那就是「種在冰上,收在火上」。
我的種植時節一般是在每年的開春,為此,我也得了個「春小麥」的稱呼。這個時候天氣還比較寒冷,所以叫「種在冰上」,且很容易遭受特有的一種自然災害——潮塌。近年來,在氣象部門對春播的指導下,這個災害逐漸可以避免了,我的產量及品質得到了提升。
我經過「冰」的洗禮後,還要接受「火」的考驗。小麥成熟一般在7月前後,乾熱風成為我豐收的又一阻礙。不過,這個情況對我是壞也是好,因為在高溫條件下,我的籽粒灌漿速度加快,灌漿期縮短,形成較多蛋白質。此時,就能顯示出河套灌區的優勢了,由於水分能夠得到保障,乾熱風反而能在減產不多或不減產的基礎上,大大提高我的品質。
千錘百煉始得金,這話一點不假,經過了這兩個「磨難」後,我更加健壯,更有營養。你看,我的堅強性格,是不是和河套人民一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一方水土也養一方物。
因為我品質優良,規模較大,我的家巴彥淖爾是國家和自治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也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發改委立項建設的規模化優質春小麥生產基地。「巴彥淖爾小麥」成為原產地證明商標。
目前,巴彥淖爾有大大小小麵粉加工廠300多家(包括村組范圍內小加工廠),其中日處理小麥80噸以上的加工企業30多家,已形成年加工小麥20億斤的生產能力。這些麵粉暢銷全國,並遠銷日本、蒙古國、越南、俄羅斯等國家。
我是「河套小麥」,我是河套地區的名品,我為「天賦河套」代言。
⑷ 指出古希臘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其產生了哪些深
古希臘多山割裂地自然環境影響下的長期的政治分裂,有利於文化領域的百花齊內放.三面環海容使古希臘航海業發展迅速,奠定了古希臘文化昌盛的基石.氣候溫和,適宜開展各種戶外公眾活動推動了古希臘文化的繁榮.古希臘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古埃及文明和古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這使得古希臘易於吸收兩大文明的積極因素,達到文化發展到達的頂峰.
⑸ 形容地理環境獨特的成語
山明水秀
山重水復
山高水長
大雨滂沱
萬紫千紅
天昏地暗
五彩繽紛
五顏六色
風平浪靜
風吹雨打
風雨交加
風和日麗
氣象萬千
鳥語花香
⑹ 朋友們!我處批發零售新疆紅棗,保證品質。 天然品質:獨特地理.水.土環境造就極優品
好的呢
⑺ 試論述我國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如何造就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
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名勝古跡很多
⑻ 臨安竹筍品質這么好和當地的地理環境有關系嗎
竹筍的品質和口感和當地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有很大的關系,臨安地處天目山山脈,山區良好的森林覆蓋率,雨熱同步,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有利於養分的積累,形成了獨特的品質。
⑼ 希臘獨特的地理環境對希臘文明的發展產 生了什麼影響(分點討論)
希臘是海洋文明的代表,航運帶來了各地交流,商業的發展。也是海洋文明造就了古希臘人開放,自由的文化,所以他的政體往往趨於民主和自由,因為開放文化的傳承往往吸納別處之長,成為多元素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