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布達拉宮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

布達拉宮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

發布時間: 2021-02-27 00:44:56

『壹』 求布達拉宮文化背景!!!!

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建的

『貳』 布達拉宮的資料地理位置 建築特色 人文底蘊

布達拉宮(Potala Palace)
布達拉宮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全建築倚疊砌,蜿蜒至山頂,佔地10萬多平方米,人們在數十里之外就可以遠眺其雄姿,同時,它也是拉薩的重要標志.古老的布達拉宮不僅以建築宏偉而著稱,還以珍貴的文物而聞名,是藏族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也是西藏的藝術寶庫,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山7世紀吐蕃松贊干布與唐文成公主聯姻,乃建此宮而居。以後兩次毀於災害兵火。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進行擴建,歷時半個世紀始具規模。
白宮橫貫兩翼,為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地,有各種殿堂長廊,擺設精美,布置華麗,牆上繪有與佛教有關的繪畫,多出名家之手。紅宮居中,供奉佛像,松贊干布像,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像數千尊,以及歷代達賴喇嘛靈塔,黃金珍寶嵌間,配以彩色壁畫,輝煌金碧。整個建築群佔地10餘萬平方米,房屋數千間,布局嚴謹,錯落有致,體現了西藏建築工匠高超技藝。布達拉宮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權的中心。每逢節日活動,宮門擠滿信仰藏傳佛教各民族佛教徒,成為著名佛教聖地。1990年8月後重修。
1961年,布達拉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編輯本段]【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是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從五世達賴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的地方。
「布達拉」系舟島,是梵語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山」。
布達拉宮海拔3700多米,佔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余平方米,主樓高117米,看似13層,實際9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築群。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堅實墩厚的花崗石牆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牆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經幡,交相映輝,紅、白、黃三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
公元631年(藏歷鐵兔年)布達拉宮由吐蕃松贊干布興建。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後因雷擊和戰亂受嚴重破壞。1645年(藏歷木雞年),五世達賴喇嘛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由第司索郎繞登主持,重建布達拉宮「白宮」及宮牆城門角樓等,並把政權機構由哲蚌寺遷來。1690年(藏歷鐵馬年),第司桑傑嘉措為五世達賴喇嘛修建靈塔,擴建了「紅宮」。1693年(藏歷水雞年)工程竣工。以後歷世達賴喇嘛增建了5個金頂和一些附屬建築。特別是1936年(藏歷火鼠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建成後,形成了布達拉宮今日的規模。
布達拉宮主體建築為白宮和紅宮。
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辦事機構所在地,高七層。位於第四層中央的東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夏司西平措),是布達拉宮白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17平方米,這里是達賴喇嘛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場所。第五、六兩層是攝政辦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處第七層兩套達賴拉喇嘛冬季的起居宮,由於這里終日陽光普照,故稱東、西日光殿。
紅宮,主要是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和各類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達賴喇嘛法體的靈塔,其中以五世達賴喇嘛靈塔為最大。西有寂圓滿大殿(措達努司西平措)是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的享堂,也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25平方米,內壁滿繪壁畫。其中,五世達賴喇嘛去京覲見清順治皇帝的壁畫是最著名的。殿內達賴喇嘛寶座上方高懸清乾隆皇帝御書「涌蓮初地」匾額。法王洞(曲吉竹普)等部分建築是吐蕃時期遺存的布達拉宮最早的建築物,內有極為珍貴的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祿東贊等人的塑像。殊勝三界殿,是紅宮最高的殿堂。現供有清乾隆皇帝畫象及十三世達賴喇嘛花費萬余兩白銀鑄成的一尊十一面觀音像。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布達拉宮最晚的建築,1933年動工,歷時3年建成。此外還有上師殿、菩提道次第殿、響銅殿、世襲殿等殿堂。
布達拉宮還有一些附屬建築,包括山上的朗傑札倉、僧官學校、僧舍、東西庭院和山下的雪老城及西藏地方政府的馬基康、雪巴列空、印經院以及監獄、馬廄和布達拉宮後園龍王潭等。
300餘年來,布達拉宮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其中有2500餘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上萬幅唐卡(卷軸畫);還有貝葉經、甘珠爾經等珍貴經文典集;表明歷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系的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銀品、瓷器、琺琅、玉器、錦緞品及工藝品,這些文物絢麗多彩、題材豐富。
1959年以後,中共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布達拉宮的維修和保護,除常年撥給專門維修經費外,1988年國務院決定撥出巨款對布達拉宮進行大規模的維修,並於次年10月隆重開工,在藏漢族工程技術人員的團結協作下,工程歷經五年,勝利竣工,布達拉宮這一民族文化瑰寶,以新的魅力,吸引著千千萬萬的國內來客。
【簡介】
ㄣ布達拉宮位於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西北郊區約兩千米處的一座小山上。在當地信仰藏傳佛教的人民心中,這坐小山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語稱此為布達拉(普陀之意)。
布達拉宮重重疊疊,迂迴曲折,同山體融合在一起,高高聳立,壯觀巍峨。宮牆紅白相間,宮頂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它是拉薩城的標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創造力的象徵,是西藏建築藝術的珍貴財富,也是獨一無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類文化遺產。
悠久歷史,恢弘的建築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
唐初,松贊干布迎娶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為妻,為誇耀後世,在當時的紅山上建九層樓宮殿一千間,取名布達拉宮以居公主。據史料記載,紅山內外圍城三重,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有松贊干布的跑馬場。當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 王朝滅之之時,布達拉宮的大部分毀於戰火。
明末,在蒙古固始漢的武力支持下,五世達賴 建立葛丹頗章王朝。公元1645年,開始重建布達拉宮,五世達賴由葛丹章宮移居白宮頂上的日光殿,1690年,在第巴桑傑嘉錯的主持下,修改紅殿五世達賴靈塔殿,1693年竣工。以後經歷代達賴喇嘛 的擴建,才達到今日的規模。
布達拉宮外觀13層,高110米,自山腳向上,直至山頂。由東部的白宮(達賴喇嘛居住的地方 ),中部的紅宮(佛殿及歷代達賴喇嘛靈塔殿)組成。紅宮前面有一白色高聳的牆面為曬佛台,在佛教的節日用來懸掛大幅佛像掛毯。
堅固的結構、華麗的造型
布達拉宮整體為石木結構宮殿外牆厚達2~5米,基礎直接埋入岩層。牆身全部用花崗岩砌築,高達數十米,每隔一段距離,中間灌注鐵汁,進行加固,提高了牆體抗震能力,堅固穩定。
屋頂和窗檐用木製結構,飛檐外挑,屋角翹起,銅瓦鎏金,用鎏金經幢,寶瓶,摩蠍魚和金翅烏做,脊飾。閃亮的屋頂採用歇山式和攢尖式,具有漢代建築風格。屋檐下的牆面裝飾有鎏金銅飾,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寶,有濃重的藏傳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滿了鮮艷的彩畫和華麗的雕飾。內不廊道交錯,殿堂雜陳,空間曲折莫測,置身其中,步入神秘世界。
布達拉宮是漢藏藝術交流融合的結晶,是宗教藝術的寶庫
布達拉宮內部繪有大量的壁畫,構成一座巨大的繪畫藝術長廊,先後參加壁畫繪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後用去十餘年時間。壁畫的題材有西藏佛教發展的歷史,無世達喇嘛生平,文成公主進藏的過程,西藏古代建築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剛是一部珍貴的歷史畫篆。布達拉宮中各座殿堂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和佛教藝術品。無世達 的靈塔,座落在靈塔殿中。塔高14.85米,是宮中最高的靈塔,塔身用黃金包裹,並嵌滿各種珠寶玉石,建造中耗費黃金11萬兩。其它幾座靈塔雖不如達賴喇嘛靈塔高大,其外表的裝飾同樣使用大量黃金和珠寶,可謂價值連城。
落拉康殿中有大型銅制壇城,壇城是佛教教義中世界構造的立體模型,也是佛居住,說法的講壇。造型別致,裝飾華麗。
薩松郎傑殿中供奉有用藏、漢、滿、蒙四中文字書寫的康熙皇帝長命牌位和乾隆皇帝畫軸。表現了歷代達 同中央政府的隸屬關系。在一些殿中還懸掛有清朝皇帝的匾額。在達 居住的宮殿中還有大量豪華陳設、服飾。
整座布達拉宮堪稱是一座建築藝術與佛教藝術的博物館,也是中華各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鐵證。
[編輯本段]【自然概況】
布達拉宮坐落在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東經91°2』和北緯29°7』的文匯點。佔地面積13萬多平方米,高110餘米,東西長360多米,山下海拔3650米。整個建築依山修建,規模宏大,巍峨壯觀,被譽為世界屋脊的明珠,是西藏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和藏族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最著名的古代建築之一。
布達拉宮是西藏歷代達賴喇嘛進行政治、宗教活動和居住的場所。據文獻記載,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的吐蕃王朝松贊干布時期,當時稱紅山宮,規模很大,外有三道城牆,內有干間宮室,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公元9世紀,吐蕃王朝解體,西藏陷入長期戰亂,紅山宮逐漸廢記。
公元17世紀(公元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在紅山重建布達拉宮,歷時三年,於公元1648年建成了以白宮為主體的建築群。白宮東西長約320米,南北寬約200米,是達賴喇嘛當年進行政教活動的地方。主要殿堂東大殿,坐北朝南,寬25.8米,長27.8米,達賴喇嘛座床等重大慶典都在這里舉行。殿內北側設達賴寶座,四壁繪有宗教故事和歷史人物壁畫。白宮頂部,為達賴喇嘛的寢宮,包括朝拜殿、習經修法殿、護法神殿和達賴的卧室等建築。現在寢宮的一切陳設依然如舊。
五世達賴喇嘛圓寂8年後,為了紀念五世達賴喇嘛,並安放他的靈塔,於公元1 690年由當時執政的最高官員桑傑嘉措主持修建紅宮,於1694年竣工,它是一座宮殿、佛堂和靈塔殿三位一體的多層建築群。紅宮位於布達拉宮的中心,東靠白宮,西鄰僧舍,加上許多個靈塔的金頂和吐蕃王朝的建築遺存的法王禪定洞和聖者殿,把它們結合在紅宮的建築群中,使整座布達拉宮呈現出雄偉、庄嚴而又絢麗多姿的氣概。以後在紅宮中又陸續添建了七世、八世、九世、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同時還建造了許多佛殿、經堂等建築。布達拉宮的范圍,除紅山上的建築群外,還包括前面的南廣場和北廣場、龍王潭,構成了一個巍峨的整體環境。布達拉宮在17世紀的修建和以後的擴建中,由西藏地區的優秀畫師創作了數以萬計,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有表現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的,有表現宗教神話、佛經故事的,也有表現建築、民俗、體育、娛樂等生活內容的精美壁畫。它是布達拉宮中內容豐富、價值極高的藝術品,大小殿堂、門廳、走道、迴廊等處都繪有壁畫。壁畫技法細膩,色澤明艷,不愧是藏族繪畫藝術的珍品。加上木構件上色彩對比強烈的裝飾圖案,都是布達拉宮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布達拉宮還收藏近萬幅明清以來的卷軸畫和大批石雕、木雕、泥塑等藝術品、貝葉經等歷史文物及藏毯、卡墊、經幡、華蓋、幔帳、陶瓷、玉器、金銀器物等大批藏族傳統工藝品。還有大量的經書和其他重要歷史文獻。它們不僅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而且反映了1000多年來藏漢等民族友好往來、文化交流的悠久歷史。
布達拉宮於1961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布達拉宮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編輯本段]【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號稱「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的宮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屬冶煉、繪畫、雕刻等方面均聞名於世,體現了以藏族為主,漢、蒙、滿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藝和藏族建築藝術的偉大成就。
高度的建築藝術成就 布達拉宮依山建造,由白宮、紅宮兩大部分和與之相配合的各種建築所組成。眾多的建築雖屬歷代不同時期建造,但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勢修建,使整座宮寺建築顯得非常雄偉壯觀,而又十分協調完整,在建築藝術的美學成就上達到了無比的高度,構成了一項建築創造的天才傑作。
藏傳佛教寺廟與宮殿建築相結合的例證 布達拉宮的建築藝術,是數以干計的藏傳佛教寺廟與宮殿相結合的建築類型中最傑出的代表,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例證。
保持了歷史原狀 布達拉宮現存的設計、材料、工藝、布局等均保存自公元7世紀始建以來,歷次重大增擴建和重建的原狀,真實性很高。
建築裝飾藝術的偉大成就 布達拉宮不僅在整體建築上有著創造性的高度成就,而且它的各部分的設計、藝術裝飾(雕刻、彩畫等)都達到很高的成就。
重大的歷史和宗教意義 布達拉宮過去曾是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與西藏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和歷代達賴喇嘛等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因而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和宗教等意義。
[編輯本段]【旅遊】
布達拉宮旅遊小貼士
參觀須知:在布達拉宮參觀需要遵循所有藏傳佛教的禁忌,例如不能戴帽,不能拍照(指進入宮殿以後,宮殿外可以拍一些「外景」),不能踩踏門檻等等。所有遊客都需在1小時內完成參觀,因此在宮殿內任何地方都不允許停留,參觀結束後從布達拉宮西門出來,經後山下山坡到可以走到布達拉宮正門來。
最佳拍攝地點:拍攝布達拉宮的最佳位置位於布達拉宮外西南側的一個小土山上(相對海拔不超過20米),參觀結束走下山後穿過北京中路就到了。山下會有當地人收取費用,大約1-2元。
布達拉宮購票攻略
購票須知:布達拉宮實行預售與限售結合的賣票制,每天參觀人數限制2300人(散客票約500張),每天下午5時後預售次日以後門票,每人限買4張,必須提前一天排隊領取購票憑證,而且必須提供身份證號碼,根據排隊的先後,購票證上標明次日的參觀時間,在布達拉宮的正大門持身份證購買門票進入。如果你有教師證或學生證,那就拿出來,你只需49元就可以進去了。此外金頂不能上,珍寶館藏貨不多,不去也罷,還能省10元的。
領號地點:在正對布達拉宮廣場的門口,號上寫有嚴格的時間,過期作廢。
進宮地點:散客在布達拉宮正門進入,團隊遊客在布達拉宮宮牆的東南角門,在此接受安檢,核對身份證號,請務必帶好身份證,否則不能進入。
安檢須知:進入布達拉宮需要安檢,所有易燃易爆、管制槍支、刀具(包括指甲鉗等有可能撬下布達拉宮內任何一塊寶石的小工具)都不能攜帶進入。
購票地點:安檢後進入宮牆,由上山階梯步行到布達拉宮白宮的門口的購票處,憑購票證換購真正的布達拉宮門票。
為控制遊人數量,2006年開始限制每日遊客為2300人,其中1600張提供給旅行社,700張提供給散客。散客參觀,需提前到布達拉宮排隊,依次免費領取布達拉宮購票憑證,次日憑購票憑證才能購票參觀。
根據藏發改價格[2007]464號文件,布達拉宮從2008年1月1日起實行旺季和淡季票價。旺季為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票價200元。淡季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票價100元。調整前的價格是100元。
布達拉宮旅遊交通
航空
西藏辟有國際及省際航線。與成都、北京、上海、重慶、西安、西寧、廣州、昌都、昆明以及尼泊爾加德滿都之間有航線,遊客進出西藏非常便捷。
西藏貢嘎機場位於拉薩以南100公里的貢嘎縣,市區到機場車程約需2小時,班車費用20元。人多的話可以考慮包的士,約收150-250元。另外機場還有從澤當或日喀則到拉薩的過路中巴,價格約20-30元。
公路
拉薩的國營長途汽車站位於民族路和金珠中路交界。這里的長途汽車線四通八達,東至八一、昌都、成都,西至日喀則、江孜及樟木,北通格爾木。
拉薩至格爾木1165公里,車費262元;拉薩至澤當191公里,車費28元;拉薩至昌都1121公里,車費228元;拉薩至成都2415公里,車費443元;拉薩至日喀則280公里,車費40元;拉薩至樟木754公里,車費113元;拉薩至江孜264公里,車費38元。
市內交通
的士:雖然拉薩城市非常小,但令人驚訝的是他擁有1500輛的士。在拉薩打的,上車時要議價,一般在市內10元也就夠了。
中巴/市內吉普車:個體中巴和吉普車行走固定路線,票價2元,大部分線路以藏醫院為總站。
建議遊客乘計程車從後山到達布達拉宮的頂部,然後從頂部沿布達拉宮走下來,車費約10元。
[編輯本段]【輝煌的布達拉宮】
紅山是西藏首府拉薩市西北部的一座小山,在當地信仰藏傳佛教的人們心中,它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因而藏語稱之為布達拉(普陀之意)。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就依據此山山勢蜿蜒修建,直至山頂。
傳說這座輝煌的宮殿緣起於公元七世紀,當時西藏的吐蕃王松贊干布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九層樓宮殿一千間,取名布達拉宮以居公主。後來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滅亡之後,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被毀於戰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紀,五世達賴建立噶丹頗章王朝並被清朝政府正式封為西藏地方政教首領後,才開始了重建布達拉宮,時年為公元1645年。以後歷代達賴又相繼進行過擴建,於是布達拉宮就具有了今日之規模。
宮宇疊砌、迂迴曲折、同山體有機地融合,這是布達拉宮給人最為直接的感受。其主樓有13層,自山腳向上,直至山頂。整體建築主要由東部的白宮(達賴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紅宮(佛殿及歷代達賴喇嘛靈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為達賴喇嘛服務的親信喇嘛居住)組成。在紅宮前還有一片白色的牆面為曬佛台,這是每當佛教節慶之日,用以懸掛大幅佛像的地方。
作為藏傳佛教的聖地,每年到布達拉宮的朝聖者及旅遊觀光客總是不計其數。他們一般由山腳無字石碑起,經曲折石鋪斜坡路,直至繪有四大金剛巨幅壁畫的東大門,並由此通過厚達4米的宮牆隧道進入大殿。在半山腰上,有一處約1600平方米的平台,這是歷代達賴觀賞歌舞的場所,名曰德陽廈。由此扶梯而上經達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宮最大的宮殿東大殿。有史料記載,自年清朝順治皇帝以金冊金印敕封五世達賴起,達賴轉世都須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冊封,並由駐藏大臣為其主持坐床、親政等儀式。此處就是歷代達賴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動的場所。
紅宮是達賴的靈塔殿及各類佛堂。共有靈塔8座,其中五世達賴的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據記載僅鑲包這一靈塔所用的黃金就達11.9萬兩之多,並且經過處理的達賴遺體就保存在塔體內。西大殿是五世達賴靈塔殿的享堂,它是紅宮內最大的宮殿。殿內除乾隆御賜「涌蓮初地」匾額外,還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賜大型錦綉幔帳一對,此為布達拉宮內的稀世珍品。傳說康熙皇帝為了織造這對幔帳,曾專門建造了工場,並費工一年才得以織成。從西大殿上樓經畫廊就到了曲結竹普(即松贊干布修法洞),這座公元七世紀的建築是布達拉宮內最古老的建築之一,裡面保存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紅宮內的最高宮殿名叫薩松朗傑(意為勝三界),其內供奉有清乾隆皇帝畫像和「萬歲」牌位。大約自七世達賴格桑嘉措起,各世達賴每年藏歷正月初三凌晨都要來此向皇帝牌位朝拜,以此表明他們對皇帝的臣屬關系。
今天,人們眼中的布達拉宮,不論是就其石木交錯的建築方式,還是從宮殿本身所蘊藏的文化內涵來看,都能感受到它的獨特性。它似乎總能讓到過這里的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統一花崗石的牆身;木製屋頂及窗檐的外挑起翹設計;全部的銅瓦鎏金裝飾,以及由經幢、寶瓶、摩羯魚、金翅鳥做脊飾的點綴┅┅這一切完美配合使整座宮殿顯得富麗堂皇。大殿內的壁畫亦算是布達拉宮內一道別致風景。在這堪稱巨型繪畫藝術長廊內,既記載有西藏佛教發展歷史,又有五世達賴生平、文成公主進藏過程,還有西藏古代建築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剛等等,說它是一部珍貴的歷史畫卷毫不為過。
獨特的布達拉宮同時又是神聖的。因為在今天的中國,每當提及它時都會很自然地聯想起西藏。儼然在人們心中,這座凝結藏族勞動人民智慧又目睹漢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築群,已經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聖地的地位絕對地成為了藏民族的象徵。

『叄』 布達拉宮的歷史背景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公元7世紀初,松贊內干布遷都拉薩容後,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取名叫布達拉宮。

公元631年(藏歷鐵兔年)布達拉宮由吐蕃松贊干布興建。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後因雷擊和戰亂遭嚴重破壞。

以後歷代達賴又相繼進行過擴建,於是布達拉宮就具有了今日之規模。獨特的布達拉宮同時又是神聖的。因為在今天的中國,每當提及它時都會很自然地聯想起西藏。

其中有2500餘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上萬幅唐卡。還有貝葉經、甘珠爾經等珍貴經文典籍。

『肆』 對布達拉宮的宗教背景,文化等介紹

布達拉宮坐落於中國西南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市中心的紅山上,「布達拉」為梵語「普陀」的音譯,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布達拉宮始建於吐蕃王朝第32代贊普松贊干布時期(公元7世紀),當時稱「紅山宮」,後來隨著吐蕃王朝的沒落而逐漸毀棄。公元17世紀時,五世達賴喇嘛在紅山宮的舊址上重新修建了宏偉的宮殿,稱「布達拉宮」。此後這里一直作為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布達拉宮規模龐大,氣勢宏偉,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36萬余平方米,主建築共13層,高117米。它是著名的藏式宮堡式建築,也是藏族古代建築和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譽。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包括白宮、紅宮以及周邊與之相搭配的各種建築。以白宮為主體的建築群建成於1648年。白宮是歷代達賴喇嘛進行政治、宗教管理的地方,建築坐北朝南共7層;紅宮位於布達拉宮的中部,以紅宮為主體的建築群竣工於1694年,共6層,這里是供奉歷代達賴喇嘛靈塔以及進行各種宗教活動的場所。此外,布達拉宮還包括有山上的僧官學校、僧舍、東西庭院以及山下的雪老城、西藏地方政府馬基康、印經院、監獄、馬廄、布達拉宮後園、龍王潭等附屬建築。

從17世紀中葉到1959年以前,布達拉宮一直是歷代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從事政教活動的重要場所,是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布達拉宮氣勢雄偉、規模宏大的建築中,蘊藏了藏、漢、蒙等民族在文化、藝術、宗教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今天,布達拉宮以其輝煌的雄姿和藏傳佛教聖地的地位,成為世所公認的藏民族象徵。

◎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號稱「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的宮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屬冶煉、繪畫、雕刻等方面均聞名於世,體現了以藏族為主,漢、蒙、滿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藝和藏族建築藝術的偉大成就。

高度的建築藝術成就

布達拉宮依山建造,由白宮、紅宮兩大部分和與之相配合的各種建築所組成。眾多的建築雖屬歷代不同時期建造,但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勢修建,使整座宮寺建築顯得非常雄偉壯觀,而又十分協調完整,在建築藝術的美學成就上達到了無比的高度,構成了一項建築創造的天才傑作。

藏傳佛教寺廟與宮殿建築相結合的例證

布達拉宮的建築藝術,是數以干計的藏傳佛教寺廟與宮殿相結合的建築類型中最傑出的代表,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例證。

保持了歷史原狀

布達拉宮現存的設計、材料、工藝、布局等均保存自公元7世紀始建以來,歷次重大增擴建和重建的原狀,真實性很高。

建築裝飾藝術的偉大成就

布達拉宮不僅在整體建築上有著創造性的高度成就,而且它的各部分的設計、藝術裝飾(雕刻、彩畫等)都達到很高的成就。

重大的歷史和宗教意義

布達拉宮過去曾是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與西藏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和歷代達賴喇嘛等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因而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和宗教等意義。

『伍』 布達拉宮的來歷

布達拉宮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紀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和碩特王朝)時期固始汗和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的白宮及其圓寂後修建的紅宮,「此後歷代達賴又相繼擴建,終成布達拉宮今日之規模。」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治中心(噶廈是執行機構)。

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645年(清順治二年)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護法王固始汗和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達拉宮之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治中心。1988—1994年再次大規模修繕。

(5)布達拉宮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擴展閱讀:

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位於西藏拉薩市布達拉宮正對面,是西藏自治區政府和拉薩市重要的活動場所,也是中外遊客集中觀光的旅遊景點之一,是一座融休閑、文化、集會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廣場。

這座廣場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場前恢復遷建的原來在宗角祿康公園內的清代「御制平定西藏碑」和「十全記功碑」,平添了古城韻味。一九九八年從上海引進的兩千隻廣場鴿則為廣場增添了幾分靈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布達拉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布達拉宮廣場

『陸』 布達拉宮的地理位置

布達拉宮坐落在西藏拉薩西北角瑪布日山(紅山)上。

『柒』 布達拉宮所在地的地理特徵

布達拉宮位於來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的源青藏高原上,但是其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的河谷地區,地形較為平坦,海拔相對較低,並且西南季風能到達該地,因此降水較為豐富,光照特別充足。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冬春乾燥,多大風

『捌』 布達拉宮的背景

很美 美的像新娘

『玖』 青藏高原和布達拉宮的資料以及地理位置和風土人情

里不是一樣呢?永遠行走在路途中,所有的愛,突然之間就會發現原來這里什麼都沒有內。空空盪盪,無聲無息容。 有許多人是沒有靈魂的。庸庸碌碌活著,沒有目的,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也從來不去想活著是為了什麼。這個世界上這樣的人或許會越來越多。 他一直在尋找那個和他(她)有著同樣感覺的人。即使是遠遠的,即使是人潮洶涌,都可能感覺到那一片空白的孤寂,然後知道,與自己相同的異類就在不遠處與他相互感受著彼此.~~呵呵~~ 我覺得真正的~~~~ 愛情就是肯為對方無條件的付出和犧牲 愛一個人就是希望對方永遠快樂永遠不要讓對方擔心 因為對方的快樂而快樂,因為對方的幸福而感到幸

『拾』 布達拉宮地理環境的介紹

布達拉宮主體建築的東西兩側分別向下延伸,與高大的宮牆相接。宮牆高6米,底寬版4.4米,頂寬2.8米,用夯權土砌築,外包磚石。牆的東、南、西側各有一座三層的門樓,在東南和西北角還各有一座角樓。宮牆所包圍的范圍全都屬於布達拉宮。 宮牆內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布著原西藏政府噶廈的辦事機構,如法院、印經院、藏軍司令部等。此外還有作坊、馬廄、供水處、倉庫、監獄等宮廷輔助設施也都設在這里。 宮牆內的山後部分稱做「林卡」,主要是一組以龍王潭為中心的園林建築,是布達拉宮的後花園。五世達賴重建布達拉宮時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後來六世達賴在湖心建造了三層八角形的琉璃亭,內供龍王像,故此稱為龍王潭。 紅山的右側有一座葯王山,山上有17世紀建造的一座藏醫學院。宮前公路南側有一塊「達扎路恭紀功碑」,是吐蕃贊普赤松德贊為表彰其大將達扎路恭於唐廣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長安而建立的。在宮牆周邊,新建了不少商業設施,與布達拉宮庄嚴肅穆的氣氛形成強烈的反差。 白宮的周圍是五世達賴時期仿早期宮堡形式重建的廈經卻、結布卻、宇經卻、丹瑪卻等堅固森嚴的圓堡建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