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龍鎮地理位置
⑴ 羅龍鎮具體位置在哪裡
宜賓市南來溪區羅龍街道地處長江上自游北岸,位於宜賓市東32公里,南溪城區西9公里。宜瀘高速公路(G93成渝環線高速公路)、宜南快速通道(宜賓至南溪)貫通全境。鎮內有新建的蔬菜水泥路通道和生態旅遊柏油路通道,有客貨水碼頭3個,是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
2013年12月30日,宜賓市南溪區羅龍鎮建製取消,設立南溪區羅龍街道,正式成立街道辦事處。
⑵ 六龍鎮的地理情況
六龍鎮素有「小荊州」之稱,地處326國道和方沙線路上。礦產資源豐富,鐵專礦、屬硫鐵礦、高嶺土、石灰石等礦遍布全鎮,煤炭生產是該鎮支柱產業,烤煙英美基地、人工栽培天麻基地、經果林場等已初具規模。全鎮農網改造工程和人飲工程基本完成。移動通訊網和程式控制電話網覆蓋全鎮,村村通工程和集鎮中心鄰頻線路改造已完成,建成「豐收」廣場一個,中央文明委贊助修建的精神文明活動中心大樓一幢,街道實施了亮麗工程,中下街毛路基本打通,為實施六龍小城鎮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⑶ 梅龍鎮的地理位置
梅龍鎮廣場位於來上海市南京西路自1038號,處於上海商圈的黃金地帶,為滬上時尚人士購物休閑的首選地之一。
梅龍鎮廣場為一幢以現代經典設計概念建築特色的商廈,融匯尖端建築科技及典雅瑰麗的歐陸設計風格,結合先進大樓設施,為上海現代建築藝術的典範。 梅龍鎮廣場整幢大樓設計獨特,外圍綠化環境優美,二十二層高的甲級寫字樓,矗立在十層高的商場裙樓上,氣派不凡。外型華麗高雅,外牆採用充滿時代氣息的長玻璃窗及雅緻的幾何圖案,配以優質花崗岩;頂部更採用歐陸傳統的尖頂設計,配襯格調獨特的燈光效果,宏偉奪目。
⑷ 龍坪鎮的地理位置
龍坪鎮地處羅甸縣中部,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與八總鄉、沫陽鎮相鄰,回南與鳳亭鄉、答溝亭鄉隔河相望,西與逢亭鎮相連,北與板庚鄉、雲干鄉接壤。全鎮總面積189.97平方公里,土地面積30.07萬畝;耕地面積10767畝,其中:田5722畝、土5045畝;宜林面積10.7萬畝;宜牧面積5.2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3%。全鎮轄區內有縣機關、企事業單位103個(含省、州駐縣單位)。全年平均氣溫19.6℃,無霜期達335天,素有「天然溫室」之稱,早熟蔬菜是其支柱產業之一。鎮內交通便利,礦產、土地、水資源豐富,共有企業1583個,工農商市場前景可觀。
⑸ 龍場鎮的地理位置
龍場鎮位於貴州省貞豐縣城西部十七公里處,關興公路貫穿全境,素回有貞豐「西大門」之答稱。東臨旗上,南擁龍山山脈,西接興仁縣卡子,北連小屯、木桑,總面積36.36平方公里,人口3.4萬。
龍場古鎮具有悠久歷史,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征南大將軍,督師三十萬出征雲南,以掃清元蒙殘余勢力——梁王。大軍途經龍場時,按明洪武二年定製「每克一郡,則度地要害,駐兵戍守」。時龍場並非集鎮,乃蠻荒之地,但其地勢險要,是貴陽、安順、關嶺至南籠(安龍)的必經之道,也是珠江沿江而上北盤江渡口西進雲南之要塞。傅友德遂命部屬武功將軍龔著蓮屯兵戍守此地。隨著明朝政權的不斷鞏固,遂從湖廣、四川、陝西等地移民屯田,把中原先進的生產力及文化不斷引入該地。龍場逐漸形成集鎮。
⑹ 祿勸轉龍鎮的氣候以及地理位置
轉龍鎮屬於祿勸縣,2010年由轎子雪山旅遊區、倘甸工業園區管委會託管。位於昆明背面,距離昆明市區150公里(剛開通的轎子雪山旅遊專線不到150公里)。轉龍壩子氣候乾燥,冬季少雨多霧。
⑺ 龍游的地理位置
龍游縣地處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屬衢州市,北靠杭州,東臨金華,南接遂昌,西連衢江區,介於北緯28度44分一29度17分,東經119度02分--119度20分之間。總面積1138.72平方公里,人口40萬。龍游交通區位優勢明顯,鐵路、公路、水運交通發達,浙贛鐵路、320國道、46省道、21省道及新建成的杭衢高速公路縱橫交錯,衢江、靈山江通境而過,杭新龍、龍麗兩條高速也正在規劃建設中。龍游至省會杭州車程僅1個多小時,至上海僅3小時,距衢州民航機場僅30公里,是浙江東、中部地區連接江西、安徽、福建三省的重要通道。
龍游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商周時建有姑蔑古國,秦始設太末縣,唐貞觀八年改名龍丘,五代吳越寶正六年改稱龍游,建縣歷2224年 。
龍游山水雋秀,人文薈萃,境內山脈、丘陵、平原、河流兼具,峰、岩、洞、湖、潭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自成特色,名勝古跡眾多。到目前為止,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有100多處。近年來發掘的龍游石窟,位於龍游縣城北三公里的鳳凰山麓,是一處氣勢恢宏、瑰麗壯觀的古代地下建築群,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石窟的發現,已越來越受到國內外考古、探謎、旅遊愛好者的關注和青睞,成為華東重要的旅遊新亮點,目前正在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其它如雞鳴山明清民居苑、龍南竹海森林、白佛岩瀑布、三疊岩、唐代古剎招慶寺等風景名勝均為中外遊客鍾愛。
龍游縣城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擁有「二山二江二灘」,雞鳴山、鳳凰山盤踞縣城南北,衢江、靈山江穿城而過,衢江船廠沙洲、石窟沙洲靜卧縣城東西,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創建「生態型文化旅遊城市」和建設「沒有圍牆的景區」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龍游企業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工商企業活力倍增,已經步入加快發展的通道,造紙、電子、教儀、筍竹木加工、水泥建材、服裝針織、機械、化工等行業主導地位日益突現,形成了以縣工業開發區、龍北工業開發區、湖鎮、溪口、亞倫園區為主的「兩區多園」工業格局,總面積達20平方公里。目前,各園區都在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為外來投資搭好平台。
龍游物產豐饒,是傳統農業大縣,生豬、蛋鴨、珍珠、獺兔、稻米、竹筍、茶葉、柑桔、黃花梨、蓮子、花卉苗木、中葯材等農產品極為豐富,是文明全國的「中國筍竹之鄉」、「中國黃花梨之鄉」,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資源豐富,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理想區域。
龍遊民風淳樸,勤耕好客,社會人文環境優越,是外來投資者投資創業的風水寶地。我們竭誠歡迎有識之士前來投資興業、經商貿易、探親訪友、旅遊觀光。
近年來,龍游縣以經營城市理念為指導,全面推進城市建設和管理,城市建成區面積由1983年的2.6平方公里擴大到目前的8.3平方公里,人口由 1.8萬人增加到8萬人。初步形成了六縱五橫的城市道路主框架,城市道路總長70公里;建成城市大型廣場2座,總面積 8.3萬平方米。其中,去年底竣工開放的佔地5萬平方米的榮昌廣場,以其獨特的規劃設計風格和高品位的建設,贏得了省內外遊客的一致好評。實施了以太平路為重點的亮化、美化工程,突現了商業街的繁華景色;大規模實施了拆圍透綠、拆牆建綠工程,新建城市綠化小游園10餘個,城市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龍游縣以構築「生態型文化旅遊城市」為目標,以「經營城市理念」為手段,致力於城市規劃的調整與控制,加快城市建設步伐,促進產業、人口集聚。目前,龍游縣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已經完成,並委託上海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城市總體設計,按照「以人為本」和「生態理念」勾畫城市特色,努力把龍游城市建設成為「沒有圍牆的景區」。
按照城市化發展要求,結合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龍游縣對城市產業結構布局進行了全面調整,確定了以城南工業開發區和龍北經濟開發區為主體的全縣「兩區多園」工業布局;規劃布局城東教育園區,啟動城東開發,力爭三至五年內撤並鄉鎮高中向縣城集聚,撤並鄉村初中向中心鎮集聚;通過遷建醫院,增強城區衛生醫療機構空間布局的合理性;加大各類專業市場建設力度,初步形成浙西規模最大的建材裝璜市場。
同時,深化「龍游石窟」景區建設,加快浙西大竹海、三門源明清民居、白佛岩瀑布和火山頸等景點開發,形成龍游二日游格局。結合旅遊開發,在完成以榮昌廣場為主體的城市中心區建設的基礎上,今年將實施小東門舊城拆遷改造,啟動以展示龍游歷史文化脈絡的靈山江景觀工程建設,增強城區旅遊功能。
⑻ 龍頸鎮的地理環境
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8396億元,同比增長%,其中工業總產值7.3237億元,同比增長159%;農業總產值3.2476億元,增速11.88%;第三產業總產值2.2683億元,同比增長19%。農村人均純收入3974元,同比增長8.6%;完成招商引資金額5.01億元,共有28個項目投入固定資產建設,累計固定資產總投資3.2057億元,同比增長75.4%;完成兩稅收入共1265萬元,同比增長9.4%。其中國稅收入933萬元,同比增長9.3%,地稅收入332萬元,同比增長9.6%。
2007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9.6154億元,同比增長52.8%,其中工業總產值13.0177億元,同比增長77.8%;農業總產值3.8576億元,增速11.6%;第三產業總產值2.7401億元,同比增長20.8%。農村人均純收入4365元,同比增長9.7%;固定資產投資7.2612億元,同比增長126.5%;完成兩稅收入共2039萬元,同比增長125.9%。其中國稅收入1101萬元,同比增長92.2%,地稅收入938萬元,同比增長220.7%。鎮財政總收入2507萬元,其中本級財政收入1027萬元。
2010年,該鎮實現生產總值49.2億元,比2006年增長2.8倍。其中完成農業總產值5.13億元,同比增長58%;完成工業總產值37.4億元,同比增長4倍;完成第三產業總產值6.69億元,同比增長1.9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9億元,同比增長4.9倍。完成工商稅收入庫9902萬元,同比增長6.8倍;本級財政收入5200萬元,同比增長9.7倍。農民人均純收入6077元,同比增長53%。
2014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9.87億元,同比增長23.3%。其中農業產值7.91億元,同比增長6%;工業產值27.46億元,同比增長36.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67億元,同比增長45.5%;第三產業產值14.5億元,同比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10.95億元,同比增長5.9%。工商稅收1.26億元,其中國稅收入4742萬元,地稅收入7827萬元,本級財政收入6486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9645元,同比增長12%。 2010年成功引進大型工業項目6個,發展、整合規模以上企業6家,2010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1億元,比2006年增長3.5倍。在先後成功打造明珠工業園、河洞工業園後,獲省認定的第29個產業轉移工業園——佛山禪城(清新)產業轉移工業園(雲龍工業園)落戶龍頸、禾雲兩鎮,現時在該鎮轄區范圍內已建成企業4家,共7條生產線投產。2009年獲省科技廳認定為「技術創新專業鎮」。
2014年龍頸鎮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總投資約4.2億元的國電七星崗風電場目前已完成用地預審、選址、環評等手續,正處於工程招標階段。恆大金碧天下第4期目前已投入6000多萬元,計劃在年前推出80幢雙拼別墅。投資1.28億元的濱江自來水廠正在施工建設,到目前為止已投入4000多萬元。石馬龍騰峽漂流項目共投入2000萬元,目前正聯合有關部門積極辦理用地報批以及其他相關的手續。軍營商業街項目已完成了測量及規劃設計,正加快推進征地工作。投資3.5億元的美邦陶瓷已於今年2月順利試投產。投資3600萬元的港龍陶瓷有限公司新建成品拋光生產線,已順利建成投入使用。總投資1500萬元的清遠市泰豐礦業有限公司增資擴產工作已經完成,新增生產線已經投入使用。 龍頸鎮把握雞心黃皮、「早鍾六號」枇杷、黑毛節瓜、駱坑筍、沙田柚、砂糖桔等多個農業主導產品,並將其打造成為特色品牌,鞏固和擴大種植規模。充分發揮駱坑筍、雞心黃皮、砂糖桔等省、市「一鄉一品」重點項目的優勢,以「雙桔利」、「偉倫」等龍頭企業為主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藉助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上馬了村級集體幫扶項目一批,各級累計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2010年,該鎮豐產林種植面積達11萬畝,筍竹種植面積6萬畝;水稻產量3.21萬噸,比2006年增長19%;水果產量3.36萬噸,比2006年增長39%;家禽存欄量70.63萬只,牲畜存欄量3.17萬頭,2008—2010年連續三年被評為「畜禽生產大鎮」。2009年,該鎮「雙桔利」冷庫、偉倫豬場被評為縣農業龍頭企業。
龍頸鎮按照區發展「一鄉一品」的要求,做大做強特色農業。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村經濟快速增長,目前全鎮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8個。積極扶持河洞綠之寶(山蘇)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引進南方傳媒農業科普基地項目以及新能源植物燃料——矮化高糖柿子種植項目。全鎮水果種植面積達5萬多畝,其中雞心黃皮掛果面積達2000多畝,砂糖桔種植約4萬多畝。 2014年,龍頸鎮教育創強方面共投入5712.59萬元,其中基建方面投入3558.44萬元,設施設備方面投入2016.15萬元,在7月上旬順利通過了省專家組的驗收,使龍頸鎮教育事業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維修鎮綜合文化站,完善各文化功能室,大力推進村級文化室「五個有」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村級文化室、農家書屋和全民健身廣場建設。
基層衛生站的建設,分別投入130萬元和165萬元建設南沖衛生院、石馬衛生院的業務用房,另外有7個基層衛生站建成投入使用。 2014年,龍頸鎮推進省水利示範縣建設工程,總投資1.4億多元,涉及36個村委會26個灌區,受益面積共50265畝,相關工程已全部完成;河道整治方面,分別投入3043萬元和2715.61萬元,對石坎河和壩仔河進行河道整治;投入300萬元,進行了包括濱江河、壩仔河、丙水河、長洞水、石馬河、石坎河等河道的清障工作;投入1200多萬元推進約15000畝高標准農田建設;投入185.48萬元對建星等10個村開展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三是推進美麗鄉村及示範點建設,優化農村生活環境。龍頸鎮第一批「美麗鄉村」有石崗田美村和珠坑新村,兩村的建設共投入180多萬元,現已通過驗收。頭巾營盤、軍營大坳、龍北高宅、平崗逕仔口、立坑茅坪、石馬新橋等6條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共45個,實際投入資金達361.38萬元,目前全部工程已經完成。申報成功「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406.8萬元,提高了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
⑼ 原來的雲南省昆明市祿勸縣轉龍鎮,轉龍鎮現在已劃分,不知屬哪管轄
屬於兩來區管委會管轄。
昆明倘甸源產業園區和昆明轎子山旅遊開發區(以下簡稱「兩區」),地處滇中北部,東接東川區,南連尋甸縣,西倚祿勸縣,北隔金沙江與四川會東縣相望,距昆明>120公里,是昆明北部地理中心。全區轄倘甸、轉龍、鳳合、紅土地、金源、烏蒙、雪山、聯合、舍塊9個鄉鎮,94個村委會。
來自:昆明朗高設計
⑽ 長城的地理位置
中國北方 ,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甘肅嘉峪關,東至山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