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五代詞創作的地理環境

五代詞創作的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26 19:19:54

A. 簡述唐五代文人詞的創作情況

略論晚唐五代詞對正統文化的背離與修補
文學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文學創作和文學觀念的某些新變,往往反映著文化的產生變異。從這個角度考察晚唐五代文人詞的特異風貌,我們便可得出如下認識:自秦漢以來所形成的正統或主流的封建文化,至此正發生了部分的裂變;晚唐五代詞所體現出的某些異質文化特徵,既顯示了詞對正統文化的有所背離,卻又顯示了詞對正統文化之缺陷的某種修補。

而晚唐五代所新興的「小詞」,就標志著後一類思想文化和文學觀念的悄然出現。

時至中唐以後,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轉衰、開始步入其中後期的變化,人們已對正統或主流的思想文化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厭倦之感和思變心理;而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和市民力量的有所壯大,一種異質的思想文化就迎合著時代和人心的需求悄然生焉。表現在文學領域,就有一部分文人作者敢於趨新獵奇,大膽地試寫傳奇小說和曲子詞這兩種正統文學中前所未有的新體作品。

晚唐五代文人詞的作者和中唐傳奇小說的作者一樣,本來都是士大夫隊伍中的人。可就是上面所說這批原先站在正統文化營壘里的人們,卻最終寫出了與傳統詩文大異其貌的「詩客曲子詞」,對此,就只能從「氣運」和「人心」趨變所導致的正統文化已產生著部分裂變中去尋找答案。下面,就讓我們沿著詞之異貌中寓藏著異質的文化這一思路進行探究,而其著重點則集中在詞對「政教文化」的背離與修補方面。
先從文化的品位和層次看,相比之下,傳統詩文可算是「雅文化」,而新興的曲子詞則明顯趨俗。傳統詩文的作者通常被稱為「騷人墨客」和「文人雅士」,而詞的作者則既有士大夫文人,還有平民百姓和樂工歌妓。更兼文人在寫詞時心中往往又存「此乃小道薄技,何妨謔浪遊戲」的想法,因此詞之文化品位勢必比詩文有所下降。故而,無論是作品的文化內蘊、思想深度,還是作品的審美趣味、語言風貌,詞都比詩文顯得「淺」和「俗」。所以,若從文化品位和文化層次上來看,晚唐五代詞在整體上所顯露的趨俗風貌已反映出了它對正統文化(高雅文化)的某種背離。

再從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消費者」來看,詞與傳統詩文也有了明顯的差異。詩文之創作,其背景大都離不開朝堂和書齋;而其「消費者」則除開封建統治者外,又往往只是創作者自身及其同圈子裡的文化人。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的詩文作品又可視為被少數人專利的「士大夫文化」。但是,詞產生於酒筵歌席,流行於里巷坊曲。若是放大視野看,它就屬於「城市文化」並帶有很濃的「商業文化」氣息。這樣,詞就跳出了「朝堂文化」、「書齋文化」、「士大夫文化」的圈子,而帶有了平民化、大眾化、城市化、商業化的文化色彩。這種發展趨勢,實際也形成了對正統文化(士大夫文化)的一定背離。

詞對正統文化的第三方面背離情況:相對於正統文化的基本屬於「政教文化」,詞卻在一開頭就背離此傳統軌道而滑向了「娛樂文化」和「佐歡文化」的方向。歐陽炯《花間集序》公然宣稱詞是一種用以娛樂和佐歡的文學。南唐詞的創作,也同樣體現著以詞作為娛樂品的文化消費心理。上述視詞為娛樂工具的認識實是片面和有害的,它必然會影響詞的健康發展,但從沖擊傳統須用猛力、矯枉難免過正的角度來看,則晚唐五代詞的公然背離「政教文化」和以「娛樂文化」自命,在一定程度上畢竟具有著解放思想和更新觀念的意義。第一、它在實際上肯定了詞人「享受人生」的權利,尤其是肯定了他們對於戀情的追求。第二、處於娛樂的需要,晚唐五代詞就形成了純情、嗜艷和求美的創作傾向。詞之所以會形成與詩文異貌的純情、嗜艷、求美的文體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就與詞人之文學觀念(主要指詞體觀念)部分地背離了正統文學理論有關。

實際上,詞對正統文化的背離同時就意味著它對正統文化的修補。這是因為:它的背離,正是朝著修補正統文化之缺陷的方向而去的:首先,正統文化有著壓抑人性和禁錮情志的缺陷與弊病,而詞因跳出了「政教文化」的束縛,敢於大膽言情和真率抒情,因此人性和人情中的各種內容全都在詞中得到了高度的肯定和張揚,這就彌補了正統文化和傳統詩文的缺陷。其次,正統文化只管強調文學的政教功能,而頗為橫蠻地削弱、甚至是剝奪了文學的娛樂功能和審美功能,而詞則借著「娛樂文化」的保護傘,強化了自己的娛樂功能和審美功能,並由此形成了真、深、艷、婉、美的詞境,這豈非標志著中國古典詩歌的更臻成熟和精美?說到底,詞對正統文化的背離,並非一味地在作破壞的工作,而是有破有立、相反相成地在作修補性的建設工作。

B. 簡述晚唐五代詞的表現形式特點

晚唐五代,是我國詞學發展的重要時期,以溫、韋、馮、李四家以及「花間詞派」詞人的作品為主的創作實績,呈現出思想內容上的日趨豐富和藝術風格上的多元化,從各個方面為宋詞的全盛奠定了牢固的根基。因此我們說,晚唐五代詞是宋詞的前驅。 一、詞體的確立上 「花間派」鼻祖溫庭筠是第一個全力創作詞的人。以前的作者,大多是詩人,他們的名字皆以詩而傳,詞只是偶而為之,如白居易、劉禹錫、張志和。但到了溫庭筠則不同,他是第一個專力詞的創作。他有兩個詞集《握蘭》、《金荃》,雖已失傳,但在專力於詞這一點上卻非他人所能比。 詩詞的不同的特點,到了溫庭筠始開始顯明。劉毓盤《詞史》雲:「其所創各體,如《南歌子》、《荷葉杯》、《蕃女怨》、《遐方怨》、《訴衷情》、《河傳》、《更漏子》諸調等,雖自五七言詩句法出,而漸與五七言詩句法離。所謂解其聲故能制其調也」。 二、題材詞境的開拓上 消極面:晚唐五代詞人作品大多以男女艷情或者離愁別恨為中心,風格艷麗精美,意像堆砌,內容淺薄,語言濃艷。這給北宋詞乃至後世帶來了消極影響。比如溫庭筠詞題材較為狹窄,多描寫婦女容貌、服飾與情態,風格艷麗。他無論是寫容色,寫服飾器用,寫景物,大都用很藻麗的詞句,《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一詞最能代表他的風格。溫詞上承南朝詩風,下開花間詞人,其影響在五代十國很大,在詞的發展史上也有著重要的地位。花間派其他詞人雖號稱繼承溫詞的風格,但實際上只是片面地發展了溫詞雕琢的一面,而缺乏溫詞的真實情感與意境創造,其題材比溫詞更狹窄,結果流於淫靡頹盪,因而在詞的發展史上產生了一些消極的影響。以晏殊和歐陽修為代表的因襲派詞人,作詞主要是繼承花間派的詞風,強化了溫庭筠等花間詞人開創、定型的抒情範式,進一步確定了以柔情為主的題材取向和以柔軟婉麗為美的審美規范。 積極面:南唐中主時宰相馮延已《鵲踏枝》十八首等詞,已開始擺脫著於人物容貌、服飾、情態的描繪,而是著力於人物內心無可排遣的哀愁。 南唐後主李煜是南唐詞人中成就最卓著者。其前期詞雖多寫宮廷豪華生活和風花雪月的男女情事,風格上也以花艷溫馨為主,如《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寫他的狂歌酣舞,十足為亡國之音,《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寫他與小周後偷情樂事,沉迷不歸。但李煜的詞作在之初就與花間詞有著一定的高下之別,雖未脫花間習氣,但又不全似花間詞濃艷香軟,矯情偽飾。他的前期詞作雖然與陳後主的宮體詩《玉樹後庭花》如出一轍,但是它卻另外的給人一種形象生動傳神,栩栩如生的感覺,同時它所表現出來的感情真率甚至有點放縱的傾向。如《一觖珠》(曉妝初過)。 隨著國勢的衰微以及最後國破家亡成為俘虜,詞的風格也發生了變化,他在詞中表達了國破家亡的深哀巨痛,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其中最著名的是《虞美人》(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這就使詞擺脫了在花前尊間曼聲吟唱所形成的傳統風格,而成為人們可以多方面抒情述志的新詩體,這對北宋婉約和豪放兩派都有深遠影響。 婉約派重視歌辭與音樂的關系,作詞講究音律美、意境美;豪放派重視恢張詞體,革新詞作內容。綜觀這兩大流派的創作,婉約派主張詞緣情,別是一家,作品多為傷離懷遠,抒發離愁別恨,且大都講究意境的創設,做到情致深婉,這與李煜在詞中以尋常主構造優美意境、傾吐真情一致。翻開宋詞,大小晏之詞、秦學士之詞、李清照之詞,無不從中可以找到李詞的影子,李清照詞更類李煜。沈去矜說:「詞中二李,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當行本色。」而其他婉約詞人如柳永結合自身經歷,擴大詞的題材,和李煜多麼相似,而柳詞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和李詞「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異曲同工,臻於妙境。 而辛蘇豪放派恢張詞體,擴大詞的題材,無事無意不可入詞,在詞中抒發自己建功立業的宏偉抱負、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使詞的題詠范圍空前擴大,使詞的作用和詩一樣,這和李煜擴大詞作題材,把詞由描寫轉向抒情的做法相似,只是風格各異,蘇辛等大家走得更遠,做得更好罷了。 三、藝術風格上 南唐中主時宰相馮延已的詞就風格而言,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纏綿委婉的,一類是沉摯決絕的,出名的是《鵲踏枝》十八首等。馮詞在宋初甚有影響。北宋初年詞人晏殊、歐陽修均學馮詞,而且在風格上極為相似,以致長期以來馮詞混入晏、歐詞中,無法分別出來。 在藝術風格上,李煜多以白描手法抒寫了他的感受,使詞的風格朝著清疏俊暢的方面發展,對後代詞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前期,李煜已經開始擺脫花間詞風的影響,其後期獨樹一幟的詞風,其端倪就誕生於前期,如《漁父》兩首已經開始涉及到對時空、生命,自由的思考,花間之之粉黛已然洗盡,又如《搗練子》(深院靜)透露出對人生和國家命運的悲涼沉痛之感。 他後期的詞由於生活的巨變,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如《虞美人》(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後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宗師。 四、藝術手法上 溫詞善於創造詞的意境,通過富有特徵性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情思,而藝術表現上又十分含蓄,在詞的聲律上也十分講究,這對於推動詞的發展無疑起到了推動作用。 在花間詞派的詞人中,也有一些值得稱道的詞人,其風格較為明麗清新,感情也較真摯,其最著名的是韋庄、牛希濟、和凝諸人,其中尤以韋庄最出色,如《女冠子》二首均寫男女相思之情,前後兩首均由今日之思生發,從時間上將今昔結合,由白日憶及去年離別,引發了晚上相入夢,構思巧妙,而寫現實與夢中之人物情態,真實而又生動,語言淺顯易懂,卻又耐人尋味,真是不可多得。此外還有:[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思帝鄉](春日游),前者直抒作者對江南的留戀情懷,寫人寫景,均極生動;後者寫爛漫少女之追逐愛情,情態逼真,形象生動。 馮延已詞作語言上表現得清麗脫俗,婉約嫵媚。例如《鵲踏枝》十八首等詞比較清新、流轉,不象花間詞那樣雕琢、堆砌。其出色之作有《謁金門》(風乍起),寫女子春日裡愁情無法排遣,希冀心上人到來的心情,寫法細膩、委婉,用詞精煉准確,尤其詞之結尾,含蓄蘊藉,耐人尋味。宋初晏歐的詞作風格可以說基本上沿襲他的這種風格,但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曾有後人評說過:「晏元獻,歐陽文忠公,風流蘊藉,一時莫及,而溫潤秀潔,亦無其比。」 李煜詞長於用形象比喻,將抽象的東西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語言上詞的語言更加明凈優美,音韻和諧,近於口語,超過晚唐五代其他詞人之詞,成為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王國維認為:「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同時,李煜的詞在藝術手法上,也對豪放詞派影響深遠,比如在用詞造句方面,蘇詞就如李詞一樣,用詞簡單明快而又不失典雅,雖家常用語,亦能深入讀者骨髓。如蘇的《江城子》,用白描手法,畫出了一對貧賤夫妻日常生活小影,感人至深,就與李煜詞一脈相傳。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澈空靈的意境,竟如佛語綸音,要在李、蘇二人皆受佛教影響至深,而用詞造句之法,其源同一。 五、文本體式上 晚唐五代詞人寫作,都是運用小令,這就影響到宋初晏歐等人,寫詞也都用小令,不利於表現更復雜的思想內容,也限制了作者綜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的空間,這種情況,直至柳永方為「一變」。

C. 七年級下冊歷史中五代的地理位置在哪

五代復(公元907-960年)有制時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這十幾個政權統稱「十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請看五代十國的地理區域地圖——

D. 五代詞有兩個創作中心是哪兩個

西蜀和南唐

E. 唐朝五代到北宋詞之流變

唐五代北宋是詞的萌芽與成長的興起時期。從大量的民間創作,到文人的模仿學習「依曲拍為句」,一直到成為文壇的一種主要抒情詩創作形式,詞的發生、發展經歷了一個文雅化、精緻化的成熟過程。以下分階段敘述。

1、敦煌曲子詞:
詞,作為一種新興的詩體,它最初廣泛流傳於民間。可以肯定,當時流傳在民間的詞一定是很多的。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民間詞絕大多數都已亡佚了。190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敦煌鳴沙山第288石窟(藏經洞)里發現了幾百首抄寫的民間詞,為研究詞曲的發展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現存的敦煌曲子詞,不僅題材廣闊,內容豐富,同時在藝術上也保留了民間作品那種質朴與清新的特點,風格也較為多樣。正是這種流傳在下層人民中間的民間詞哺育了文人,促進了文人詞的創作和發展。同時,在敦煌發現的曲子詞里,還保存下一些在現存唐代文人詞中很少見的長調。
值得注意的是,在敦煌曲子詞中寫得最好、最多的依然是言男女情愛的作品。配合公私宴飲等娛樂場所中流行之燕樂歌唱的曲子詞,必然會受到創作環境、氛圍的影響,表現出一個大概的創作傾向,即多言男女艷情以侑酒助樂。
作為詞的初期形態,敦煌曲子詞也明顯不同於後來成型的歌詞。它的初期形態的特徵,吳熊和先生《唐宋詞通論》歸納為六點:有襯字、字數不定、平仄不拘、葉韻不定、詠調名本意者多、曲體曲式豐富多樣。同時在藝術表現上,許多作品還過於俚俗粗糙,往往令人不堪卒讀。曲子詞這顆明珠,還掩埋在沙土之中,需要文人去挖掘、揩拭、磨光。

2、中唐文人詞
詞在民間流傳過程中,它活潑的形式,鮮明的節奏以及豐富多彩的音樂性,不僅為廣大下層人民所喜愛,同時,也必然會引起廣大文人的重視。文人倚聲填詞可能很早。現存最早的文人詞,有人認為是李白的《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簫聲咽」)。宋代黃升在《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中認為這兩首詞是「百代詞曲之祖」。但多數人認為這兩首詞是偽作,迄今尚無定論。下這樣一個結論:初、盛唐時期,民間與文人都已經開始了「曲子詞」的創作,這是可以被學術界所接受的。
這一時期文人詞的創作,都是向民歌學習的結果。所以,依然保持著民歌風韻天然、明白如話的特徵。從初、盛唐到中唐,相對而言,「曲子詞」的創作局面仍然比較沉寂。中唐以來白居易、劉禹錫等人的「依曲拍為句」,響應者寥寥無幾。一方面,這時候唐詩的創作正走向鼎盛,在文壇上獨領風騷;另一方面,從初、盛唐以來盛行的文人士大夫積極用世之意志,與「曲子詞」婉孌低靡的格調還不太協調,一種適宜「曲子詞」生長的社會環境還沒有出現。

3、晚唐五代文人詞
晚唐五代是我國詞史上出現的第一個歌詞創作的高潮。林大椿編輯的《唐五代詞》,收詞1147首;張璋等先生編著的《全唐五代詞》,收錄作品2500餘首;曾昭岷等先生編著的《全唐五代詞》,收錄作品2641首(正編1963首、副編678首),其中正編部分五代詞就有689首之多。可以說明唐末五代以來歌詞創作的興盛。
五代十國,「你方唱罷我登場」。在這亂哄哄的歷史鬧劇中,各個短命小朝廷的君主大都目光短淺,無(政)(治)遠見,在狠斗勇戰之餘,只圖聲色感官享受,沉湎於歌舞酒色。
五代十國時期世風的華靡浮艷繼續為詞的發展提供最為有利的環境。這個階段,由於地理上分割的原因,逐漸形成兩個詞人創作群體:西蜀花間詞人和南唐詞人。由於西蜀、南唐在當時保持著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經濟生活甚至還呈現出一時的繁榮,這就為詞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西蜀地勢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與中原廣大地區相比較,局勢相對穩定,較少戰爭禍亂,一大批文人避難西蜀,形成創作群。《花間集》是文學史上最早的詞的總集之一,它是後蜀趙崇祚編成的,成書於廣政三年(公元940),共收18家詞人的500首詞。

4、北宋文人士大夫詞
兩宋是詞的全盛期。詞之所以獨盛於宋,除唐五代詞為宋詞的發展做好了准備以外,主要是和當時政治穩定,經濟、文化、藝術的全面繁榮聯系在一起的。公元九六○年,趙匡胤代周而崛起,建立了趙宋王朝,結束了自安史之亂以來長達二百餘年之久的戰亂與分裂局面,進入了一百七十餘年國家統一與政治上相對穩定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經濟發展,都市繁榮,人口增加,市民階層在不斷壯大。北宋都城汴京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中心,它自然成為「新聲」(即「曲子詞」)創作的總匯之地。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全面記述了當時汴京的繁榮景象,並說:「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宋史·樂志》中也說:「宋初置教坊,得江南樂,已汰其坐部不用。自後因舊曲創新聲,轉加流麗。」上面這些文字,形象地描繪了宋代「新聲」的發展和繁榮過程。
當然,宋詞的發展和繁榮是有個過程的。它的發展、繁榮和宋代的政治、歷史、時代風尚、思想感情以及美學情趣的變化密切相關,並由此而形成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
就北宋詞發展過程來看,依據創作模式的轉移與詞風的嬗變,大體可以分為四個創作時期。即:晏歐詞風盛行的小令繁榮期;柳永詞風崛起的慢詞興起期;蘇軾詞風嶄露頭角的豪放詞創制期;清真詞風風靡一時的詞律規范期。經過這四個階段詞體、詞風、詞品的演進,歌詞的諸多令慢近引長短形式、婉轉或奔放的創作風格、美人江山等豐富多樣的題材內容,已經大致具備。這就為南宋詞的創作高峰期的到來,做好了充分的准備。然而,這種劃分方法並不是絕對的,而是就一個時期的主要創作特點(不管是內容方面,還是形式方面)而言的,其中有許多相互交錯的復雜情況,並不是短短幾個字可以完全概括得了的。此外,還有別具一格的李清照創作,不是那一種創作傾向可以簡單歸納得了。

F. 晚唐五代詞的主要成就有幾方面

一、詞體的確立上:

「花間派」鼻祖溫庭筠是第一個全力創作詞的人。以前的作者,大多是詩人,他們的名字皆以詩而傳,詞只是偶而為之,如白居易、劉禹錫、張志和。但到了溫庭筠則不同,他是第一個專力詞的創作。

二、題材詞境的開拓上:

消極面:晚唐五代詞人作品大多以男女艷情或者離愁別恨為中心,風格艷麗精美,意像堆砌,內容淺薄,語言濃艷。這給北宋詞乃至後世帶來了消極影響。

比如溫庭筠詞題材較為狹窄,多描寫婦女容貌、服飾與情態,風格艷麗。

積極面:南唐中主時宰相馮延已《鵲踏枝》十八首等詞,已開始擺脫著於人物容貌、服飾、情態的描繪,而是著力於人物內心無可排遣的哀愁。

三、藝術風格上:

南唐中主時宰相馮延已的詞就風格而言,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纏綿委婉的,一類是沉摯決絕的,出名的是《鵲踏枝》十八首等。馮詞在宋初甚有影響。北宋初年詞人晏殊、歐陽修均學馮詞,而且在風格上極為相似,以致長期以來馮詞混入晏、歐詞中,無法分別出來。

四、藝術手法上:

溫詞善於創造詞的意境,通過富有特徵性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情思,而藝術表現上又十分含蓄,在詞的聲律上也十分講究,這對於推動詞的發展無疑起到了推動作用。

五、文本體式上:

晚唐五代詞人寫作,都是運用小令,這就影響到宋初晏歐等人,寫詞也都用小令,不利於表現更復雜的思想內容,也限制了作者綜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的空間,這種情況,直至柳永方為「一變」。

(6)五代詞創作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五代詞壇中心是西蜀和南唐。兩地相對穩定,經濟、文化較發達。前蜀後主王衍和後蜀後主孟昶均好詞藝,蜀地聚集了許多文人詞客。

後蜀趙崇祚收晚唐至當時詞人18家作品編成《花間集》。他們因而被稱為花間派。溫庭筠、韋庄是其代表。溫詞穠艷華美,韋詞疏淡明秀。

其餘花間詞人,多蹈溫韋余風,詞作富艷精工而格調不高。只有李珣、歐陽炯、孫光憲稍能別開生面。南唐詞成就高於花間派。

G. 中國晚唐五代詞派各大代表人物

中國晚唐五代詞派主要是花間派 豪放派與婉約派是宋朝詞派

中國晚唐五代詞派。五代後蜀趙崇祚選錄唐末五代詞人18家作品500首編成《花間集》(10卷),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凝、孫光憲外,其餘如韋庄、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顧夐、魏承班、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們的詞風大體相近。後世因而稱之為花間派。溫庭筠、韋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雖都側重寫艷情離愁,但風格不同,溫詞穠艷華美,韋詞疏淡明秀。其餘詞人,多蹈溫、韋余風,內容不外歌詠旅愁閨怨、合歡離恨,多局限於男女燕婉之私,格調不高。但鹿虔扆、歐陽炯、孫光憲也有一些較有現實意義的作品。花間詞在思想上無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艷精工,藝術成就較高,對後世詞作影響較大。《花間集》有南宋紹興、淳熙、開禧年間3種刻本。今人李一氓《花間集校》,1981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

豪放派與婉約派
http://..com/question/2434289.html?si=5

H. 五代詞意象表達特點

五代十國,是指公元907年到960年這一段歷史時期,也就是唐朝滅亡到北宋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趙匡胤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十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合稱十國。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五代十國時期是詞的重要發展時期。西蜀和南唐詞人較多,水平也較高,從而成為兩個中心:西蜀有韋庄、歐陽炯等人,他們的作品後來由趙崇祚等收入《花間集》;南唐有馮延巳、中主李璟、後主李煜等人,李璟父子的作品,後人集刻為《南唐二主詞》。
這一時期的代表詞人非南唐後主李煜莫屬。李煜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詞人。晚唐五代的詞大都是描寫統治階級的享樂生活,題材庸俗,境界狹窄,風格柔靡。花間派的作品就是這種風格的代表。李煜前期的作品也是如此,但他在國亡被俘以後寫的詞,或慨嘆身世,或懷戀往昔,形象鮮明,語言生動,把傷感之情寫得很深摯,突破了晚唐以來專寫風花雪月、男女之情的窠臼,在內容和意境兩方面都有創新,為北宋詞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領域。其家喻戶曉的詞有《梅花》、《浣溪沙》、《憶江南》《虞美人》、《相見歡》、《浪淘沙》、《破陣子》、《菩薩蠻》等

I. 七年級下冊歷史中五代的地理位置在哪

五代(公復元907-960年)有時制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這十幾個政權統稱「十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請看五代十國的地理區域地圖——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