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孟加拉國地理知識點

孟加拉國地理知識點

發布時間: 2021-02-26 17:20:26

① 有關「金磚四國」(金磚五國)的地理知識點(最好有例題)

2010年12月
中國作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輪值主席國,與俄羅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為正式成員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金磚四國」即將變成「金磚五國」,並更名為「金磚國家」(BRICS)。

南非:
地處南半球,位於非洲大陸的最南端,介於南緯22度至35度和東經17度和33度之間,陸地面積為1219,090平方公里,相當於荷蘭、比利時、義大利、法國和德國五國面積之和,比我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小,略大於內蒙古自治區。其東、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環抱,北面與納米比亞、波札那、辛巴威、莫三比克和史瓦濟蘭接壤。

巴西聯邦共和國:
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數居世界第五,面積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中南美洲與大西洋之間,面積為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美國與中國,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接壤。巴西擁有遼闊的農田和廣袤的雨林。國名源於巴西紅木。得益於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十,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於歷史上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俄羅斯聯邦:
簡稱俄羅斯或俄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域跨越歐亞兩個大洲,與多個國家接壤。綿延的海岸線從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還包括了內陸海黑海和裏海。作為前蘇聯的主要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聯邦是一個十分有影響力的大國,特別是在由10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的獨聯體組織內。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蘇聯,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對安理會議案擁有否決權.

印度:
是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的發源地。

中國:
又以「華夏」、「中華」、「中夏」、「諸夏」、「諸華」、「神州」、「中土」等的代稱出現,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帶,後逐漸帶有王朝統治正統性的意義。中華民國建立後,「中國」正式成為中國的國家稱謂。

② 想知道孟加拉國的地理位置,民族風情,生活極飲食習慣,和那些國家有好,等詳細情況

初中地理總復習提綱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4、經線:
經線特點:所有經線一樣長;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為西經,
用字母W表示;
、緯線:
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
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6、低中高緯的劃分: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7、東西半球的劃分: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20°W以東、160西為東半球;
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8、能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24小時);自轉中心:地軸。
地理意義: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10、地球的公轉:
公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公轉軌道:橢圓。
地理意義:產生了季節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11、五帶的劃分:

第二章:地圖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字
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注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鞍部:兩側的等高線比較高。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陸面積比例:海洋71%,陸地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能在世界地圖上准確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間的分界線:亞洲、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亞洲、非洲:蘇伊士運河。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4、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類。
5、在地形圖上能找出喜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亞馬孫平原。
6、閱讀大洲地形圖,判斷大洲的地形大勢。
7、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層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溫度計。
4、一天中的氣溫有變化,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年中的氣溫有變化,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是7月份,最低氣溫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氣溫日較差: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的平均氣溫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的差值。
6、氣溫的垂直變化:同一地點,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7、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等溫線圖。
8、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全球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同緯度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同緯度高原、山地氣溫低,平原氣溫高。
9、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圖。
10、降水: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稱為降水。測定方法用雨量器,單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個地方降水的季節變化。
12、學會閱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
13、世界降水的地區差異: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少;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4、學會閱讀降水柱狀圖。
15、世界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17、能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總數÷面積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及美洲東部等中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區:乾旱缺水的沙漠地區,高溫潮濕的雨林地區,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地勢高峻、空氣稀薄的高原山區。
4、人口問題:人口增長過快,會導致糧食緊缺、住房緊張、交通擁擠、上學、就業、看病難、資源緊張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5、世界三大人種:

黃種人: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種人:歐洲,亞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東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種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蘭教:流行於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佛教:由古印度傳播到東亞和東南亞。

基督教:流行於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暖濕潤、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
10、說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聚落名稱。

第八章:中國的疆域和人口

1、中國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2、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

南北跨緯度為49個緯度;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爾

高原上,東西跨經約60個經度。

3、中國陸地總面積為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與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陸上鄰國有14個(熟悉);

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

4、中國位置優越,地域廣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便於對外交往與合作;便於發展海

洋事業。

5、中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主要

島嶼有台灣島、海南島等,半島有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等,海峽有台灣海峽、瓊州海峽等。

6、中國的行政區域劃分為省、縣、鄉三級。

7、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熟悉掌握)、5個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4個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1997年7月1日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1999年12月20日設立),

記住每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省會中心。

8、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為12.95億,佔世界人口的1/5以上。世界上人口超過一億的國

家有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巴西、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奈及利亞。

9、中國的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我國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0、中國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佔了92%,其他55個民族共佔了8%,為少數民族。

11、中國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第九章:中國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1、中國的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2、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為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

—橫斷山脈;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能在圖上找出)

3、我國主要的東西走向的山脈有: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我國主要的南北走向的山脈有:賀蘭山;橫斷山脈。

4、我國的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國面積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內蒙古高原----地勢坦盪、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雲貴高原----峰巒眾多、地面崎嶇。

5、我國的三大平原:

東北平原: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黑土廣布,多沼澤和凍土。

華北平原:地勢平坦、一望無際,由黃河、海河、淮河的泥沙沖積而成。

長江中下游平原:河湖眾多、物產豐富,有「水鄉」和「魚米之鄉」美譽。

6、我國的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最大,內部較平坦,沙漠廣布,最大的為塔克拉瑪干沙漠。

准噶爾盆地:我國緯度最高的盆地,內部平坦,有沙漠分布,西部有缺口。

柴達木盆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為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四川盆地:海拔較低,內部低山丘陵起伏,僅成都平原較平坦,但物產豐富。

7、我國的主要丘陵有東南丘陵、山東丘陵、遼東丘陵。

8、我國冬季(1月份)的氣溫:南北溫差很大。1月份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我國夏季(7月份)的氣溫:南北普遍高溫,青藏高原較低溫。

9、我國的年降水量空間分布不均: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我國的年降水量時間分布不均:夏秋季節多,冬春季節少。

知道季風活動與降水的季節變化關系。

800mm等降水量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10、我國的氣候特點: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氣候復雜多樣。

11、知道氣候特點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2、我國主要的災害性天氣:

台風:在東南沿海一帶影響比較明顯,帶來狂風和特大暴雨;主要出現在夏秋季節。

寒潮:我國北方一帶影響比較明顯,帶來急劇的降溫。主要出現在冬季。

13、能在地圖上說出中國的主要河流。

14、長江:

發源於唐古拉山,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

流經11個省區(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

主要的支流有嘉陵江、漢江、贛江等。(能在圖上找出來)

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點為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

上游---落差大,峽谷多,水流急,水能豐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有利於航運。

15、黃河:

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是中國第二長河;

幹流流經9個省區(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

主要的支流有:洮河、湟水、汾河、渭河。(能在圖上找出來)

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為內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舊孟津,

上游---多峽谷急流,水能資源豐富,

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多泥沙,

下游---流域面積狹窄,形成「地上河」。

16、能在長江流域圖上找出葛洲壩水利樞紐和三峽水利樞紐。

能在黃河流域圖上找出三門峽水利樞紐和小浪底水利樞紐。

17、長江年平均徑流量為1萬億立方米,是中國第一大河,上游水量大,流經地勢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長江中下游地帶地勢低平,河流流速變緩,航運價值較高。

18、黃河的綜合治理:
黃河的主要危害在於泥沙,中游黃土疏鬆使下游「地上河」,所以治黃的關鍵在於治沙,治黃的根本

是加強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治理黃河的措施與手段有:在上游進行水能開發,在中游黃土

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進行加固堤壩,疏通水道。

19、青海湖是我國的第一大湖,是一個鹹水湖,分布在青海省。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洞庭湖分布在湖南省,太湖分布在江蘇省。

20、自然資源: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礦產、森林、水等等。

自然資源分為可再生資源(可以在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循環利用的)和非可再生資源(用一些少一

些)兩大類,可再生資源要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資源要注意節約使用。

我國的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21、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點:總量豐富、利用類型齊全,但人均佔有量小,各類土地所佔比例不合理,

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特別是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22、我國土地利用的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23、我國的水資源總量位於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在了110名之後。

水資源短缺將成為人類21世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資源問題。

24、我國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時間上,夏季多、冬春少;空間上,南多北少,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

為嚴重。我國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

25、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途徑是跨流域調水,南水北調工程就是其中的一個大工程。

解決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的途徑是修建水庫。

第十章:經濟與文化

1、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耕地類型,南方以水田為主,北方以旱地為主;

耕作制度,北方是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南方是一年二熟到三熟;主要糧食作物,北方以小麥為主,

南方以水稻為主。

2、中國四大工業基地:

遼中南工業基地: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

京津唐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滬寧杭工業基地: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我國目前初步形成的高新技術產業帶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帶,多依附於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

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4、現代交通運輸五種形式及其特點

鐵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運量大,運價低。

公路:最靈活的運輸方式,可實現「從門口到門口」的運輸。

水運:大宗笨重的貨物,遠距離運輸,運量大,運價低,運速慢。

航運:適合貴重或急需的且數量不大的貨物運輸,運速快、運價高、運量小。

管道:主要運輸石油、天然氣。

5、記住主要南北向鐵路干線(京哈線、京廣線、京滬線、京九線、寶成—成昆線)、
主要東西向鐵路干線(隴海——蘭新線、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南昆線)、
重要鐵路樞紐北京、鄭州、徐州等。
6、能在地圖上找出我國主要的港口:大連、天津、濟南、上海、福州、廣州、海口等。

7、舉例說明我國民居、服飾、飲食的地方特色及分析自然環境對特色形成的影響。

8、主要景點的分布省區:

黃山—安徽,長江三峽—重慶、湖北,秦始皇兵馬俑—陝西,日月潭—台灣,布達拉宮—西藏。

第十一章:地理差異

能在地圖上准確找出中國的四大地理分區。

(一)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自然和人文差異:

1、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

2、北方地形以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高原(黃土高原)為主,南方地形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盆地(四川盆地)、高原(雲貴高原)和丘陵(東南丘陵)交錯分布。

3、氣候:北方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南方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4、河流:北方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冬季有結冰現象;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長,冬季不結冰。

5、植被:北方以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南方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

6、農業:北方多旱地,南方多水田;北方以種植小麥、大豆為主,南方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

北方農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南方農作物一年二至三熟。

7、交通:北方以陸路運輸為主,南方以水運為主。

8、建築:北方民居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南方民居屋頂坡度較大,牆體較高。

(二)乾旱的西北地區:

1、地形以高原(內蒙古高原)和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為主。

2、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3、區域特徵:乾旱;其中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為我國最大的沙漠。

4、河湖:稀少,水量小,流程短,多內流河、內流湖,最長的內流河為塔里木河。

5、植被:以溫帶草原為主;自東向西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三)高寒的青藏地區:

1、地形以高原(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山地為主。

2、氣候為高原高山氣候為主。

3、區域特徵:高寒。

4、河湖: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等,最大的湖泊為青海湖(鹹水湖)。

5、植被:高原高寒草地。

(四)以牧業為主的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1、牧業:內蒙古是溫帶草原牧場:三河馬、三河牛、寧夏灘羊;

新疆是山地牧場:新疆細毛羊;

青海和西藏是高寒牧場:牛、藏綿羊。

2、灌溉農業:西北地區分布在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及天山山麓的綠洲。

青藏地區分布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的河谷農業。

第十二章:中國的區域

(一)首都北京

1、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面向渤海,大致位於400N、1160E,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2、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

地,中南海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

3、北京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其地址的變遷與水源有重要關系。

4、在建設現代化大都市的過程中,北京城市空間以舊城為中心向四周擴展,道路由環路和放射路組成。

(二)珠江三角洲

1、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為中國

的「南大門」。

2、珠江三角洲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其中心為廣州市,經濟較發達的還有深圳、珠海(中國的五

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中的二個)。

3、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包括區位因素、人文因素(多僑鄉)和政策因素(改革開放)等。

4、珠江三角洲的經濟以外向型經濟為主,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位於中國西北邊陲,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是一個以維吾爾族和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

2、地形:三山(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夾兩盆(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

3、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稀少,氣候乾旱。

4、綠洲農業:夏季高溫,光照充分,晝夜溫差大。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棉花、甜菜和瓜果等。

5、潛力巨大的能源開發:油氣資源潛力大,西氣東輸路線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東至上海,穿越了

9個省區,能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四)香港和澳門

1、香港和澳門地處中國大陸的東南端,香港位於珠江口以東,澳門位於珠江口以西,北與廣東省相鄰。

2、香港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圍的200多個島嶼組成,人口密度約6000人/平方千米。

3、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人口密度約17244人/平方千米。

4、中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設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於1999年12月20日設立了澳門特別行政區。

5、中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6、香港第三產業發達,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

7、澳門第三產業發達,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8、香港與祖國內地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祖國內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香港擁有豐富的資金、

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五)寶島台灣

1、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位於我國大陸的東南海域,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

台海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2、台灣由台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組成。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中南部,兼跨熱帶和

亞熱帶。

3、台灣的人口2200多萬,97%是漢族,他們多是明、清以來廣東、福建兩省移民的後代,台灣主要的

少數民族是高山族。

4、台灣的地形以山脈和平原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最高峰為玉山。

5、資源豐富的寶島:

森林之海:1/2覆蓋著森林,樟樹和樟腦的產量全球第一;

海上米倉:盛產稻米;

水果之鄉:香蕉、菠蘿等;

東方甜島:甘蔗;

東南鹽庫:海鹽。
望採納。

③ 孟加拉國的地理特徵。

位於南亞次大來陸東北部源的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沖擊而成的三角洲上,處於北緯20°34'-26°38'、東經88°01'-92°41'之間。東南部鄰緬甸,東、西、北三面與印度毗連,南臨孟加拉灣。大部分為肥沃、平坦的沖積平原。河道縱橫密布,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農業和漁業。但雨季極易泛濫。80%以上的地區為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水道縱橫,河運發達,河流和湖泊約佔全國面積的10%。沿海多小島和沙洲。東南端為吉大港丘陵,海拔300—600米,最高凱奧克拉東峰,高1229米。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沿海為季風型熱帶草原氣候。月平均最高氣溫40.5℃,雨量自西向東遞增,年雨量1300—2500毫米。6—10月是雨季,雨量佔全年80%。常出現熱帶颶風。

④ 地理問題 孟加拉國是該國最大的( )工業中心;孟買是該國最大的( )工業中心,形成原因是( )

加爾各答是該國最大的(麻紡織 )工業中心;孟買是該國最大的( 棉紡織 )工業中心 形成原因是( 靠近原料地 )

⑤ 地理必考知識點

地理必考知識點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是球體(先看到桅桿,後看到船身;麥哲倫環球航行;登高望遠;月食;衛星圖片)
2、地球自轉的周期:一天(24小時)方向:自西向東 產生的地理現象:a、晝夜交替;b、產生地方時差異(例如後半夜起來看巴西的世界盃足球賽)
3、地球的公轉周期:一年(約365天)方向:自西向東。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a、四季的變化;b、晝夜長短變化(a)任何一天,赤道地區均晝夜平分。(b)任何地點,春秋二分均晝夜平分。(c)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晝越長;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晝越長。(D)凡太陽直射的地區都晝長夜短(除赤道外);c、五帶劃分(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d、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影子長短變化)
4、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A:有指向標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向;無指向標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緯網緯線代表東西方向,經線代表南北方向 B:(分子相同情況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圖幅相同時,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5、海拔: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6、相對高度:把兩個海拔相減
7、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線越稀疏,代表坡越緩 8、地形部位識別:山頂(畫有黑色三角形▲)、山脊(凸低為高)、山谷(凸高為低)、鞍部、陡崖(等高線重合)、盆地
9、地形類型有5種:地形區是以某種地形類型為主的一片區域 平原:地面平坦,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沒海拔要求
二、亞洲地區
南亞
1、位置和范圍: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南,到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南亞次大陸
2、三大地形區: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部——印度河和恆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3、兩大河流:印度河(注入阿拉伯海)和恆河(注入孟加拉灣)
4、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盛行西南風,冬季盛行東北風),乞拉朋齊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5、農作物:水稻主要分布於印度東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區、孟加拉國西部;小麥主要分布於西北部乾旱少雨地區;黃麻(加爾各答)以恆河下游地區種植面積最廣;棉花(孟買)主要分布於德干高原西部地區
6、宗教: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
7、主要國家: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首都新德里,印度的電腦軟體產業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西亞
8、二洋:印度洋、大西洋三洲:亞洲、非洲、歐洲
9、五海: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裏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10、氣候:西亞氣候炎熱乾燥,沙漠面積廣大。(北回歸線穿過該區,造成相當部分地區高溫少雨)
11、畜牧業(養羊)是傳統的經濟部門;灌溉農業(棗椰樹)和節水農業(最突出的是以色列)
12、西亞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為豐富、石油產量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13、主要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4、石油輸出線路
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 a、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 好望角→大西洋→西歐 b、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15、石油主要輸往地區或國家:西歐、美國、日本
三、世界地理知識
1、世界海陸比例: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各大洲的分界線 ①亞洲和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裏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黑海和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亞洲和非洲: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溝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4、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動最劇烈的地帶
5、六大板塊:歐亞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6、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7、世界人口集中分布於中低緯度的平原和盆地地區 世界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等 世界人口稀疏區:乾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濕熱的熱帶雨林
8、人口增長過快帶來就業困難、居住條件差、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造成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社會養老負擔加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9、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美洲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 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10、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漢語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11、基督教(教堂,聖經,耶穌)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
12、伊斯蘭教(清真寺,古蘭經,穆罕默德)信徒被稱為穆斯林,主要分布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
13、佛教(寺廟,金剛經,釋迦牟尼)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東南部和南部
14、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15、城市問題包括: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雜訊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16、天氣是多變的,常用晴、雨、氣溫高、風力大來描述
17、氣候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大要素。常用氣候濕潤、乾燥、晝夜溫差大等描述
18、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年當中,在北半球,最熱月出現在7月,最冷月出現在1月;南半球相反
19、主要降水類型a、對流雨;b、地形雨(迎風坡的降水相對多);c、鋒面雨;d、台風雨
20、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21、亞洲地形特徵:A、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B、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C、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所以亞洲的河流多發源於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向四周注入海洋
22、氣候特徵:A、氣候復雜多樣;B、大陸性特徵顯著C、季風氣候顯著
東南亞
23、位置: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十字路口」
24、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3、地形: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25、氣候:中南半島——熱帶季風氣候;馬來群島——熱帶雨林氣候
26、河流: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湄南河、湄公河、紅河
27、馬六甲海峽: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的海上通道
28、著名物產: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主要特產及出口最多的國家如下:馬來西亞(錫),菲律賓(椰子和椰油),泰國(天然橡膠、棕櫚油),印度尼西亞(石油),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29、人口:居民主要屬黃色人種,東南亞是世界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⑥ 孟加拉國的地理位置包括地形,氣候,水文,地理位置等

孟加拉國為南亞國家,位於孟加拉國灣之北,東南與緬甸為鄰,其他都與印度連接專,並在北方邊境尚有大量飛地。位屬於南亞次大陸東北部的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沖擊而成的三角洲上。東、西、北三面與印度毗鄰,東南與緬甸接壤,南瀕臨孟加拉灣。海岸線長550公里。全境85%的地區為平原,東南部和東北部為丘陵地帶。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濕熱多雨。全年分為冬季(11月~2月),夏季(3月~6月)和雨季(7月~10月)。年平均氣溫為26.5℃。冬季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節,最低溫度為4℃,夏季最高溫度達45℃,雨季平均溫度30℃。

⑦ 孟加拉國人口分布 初中地理問題

簡單的來說,就是到處都是
復雜點的:孟加拉總人口1.163億多人,人口密度達專每平方公里屬1100多人,是世界上各人口大國(即5000萬以上人口國家)中人口密度最高國家。
75%的人口住在農村,60%的人口的生活以農業為主。主要食品是大米和魚。少數民族大約有180萬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住在吉大港山區。這些部落民族依舊沿襲著他們的傳統文化特色。
孟加拉國的卡西族人口約有3萬,主要居住在孟東北部希爾赫特與印度接壤的地方。卡西族的傳統是一夫一妻制,新郎在結婚之後要到新娘家裡生活,祖先的財產只傳給女兒,子女要跟隨母姓。

⑧ 地理:孟加拉國多洪澇的原因是什麼

1、地理位置.孟加拉來國位於印度半源島於中南半島之間,兩個半島形成喇叭形狀,這與我國錢塘江類似,當季風到來時,潮水大量涌進孟加拉灣,由於喇叭形狀,是潮水不斷太高,又因為孟加拉國地勢比較低,潮水不易流失,造成澇災.2.、地勢低.3.、河網密布.孟加拉國位於恆河三角洲,是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在中國叫雅魯藏布江)入海口,河流眾多,河網密集.3、氣候原因.孟加拉國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且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降水多.

⑨ 孟加拉國地理環境,政治環境,風俗文化,忌諱與適宜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簡稱孟加拉國,南亞國家,位於孟加拉灣之北,東南山區一小部份與緬甸為鄰,東、西、北三面與印度毗連,並在北方邊境尚有大量飛地,全國總面積為147570平方公里。
孟加拉族是南亞次大陸古老民族之一。孟加拉地區的最早居民是亞澳人。1757年,孟加拉國淪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7年印巴分治後,歸屬巴基斯坦,被稱為東巴基斯坦。1971年,脫離巴基斯坦而獨立。
孟加拉國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沿海屬於季風型熱帶草原氣候。河道縱橫密布,河運發達,雨季極易泛濫,常出現熱帶颶風。礦藏有天然氣、煤、鈦、鋯等,黃麻是孟加拉國主要的經濟來源。
孟加拉國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人口大國及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

風俗
孟加拉國的社會生活以傳統和和諧為主要特點。75%的孟加拉國人力車夫人口住在農村,60%的人口的生活以農業為主。主要食品是大米和魚。少數民族大約有180萬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住在吉大港山區。這些部落民族依舊沿襲著他們的傳統文化特色。
孟加拉國的卡西族人口約有3萬,主要居住在孟東北部希爾赫特與印度接壤的地方。卡西族的傳統是一夫一妻制,新郎在結婚之後要到新娘家裡生活,祖先的財產只傳給女兒,子女要跟隨母姓。
孟加拉國的社會文化遺產是獨特的,是各種傳統習俗及其外在影響的產物,有些傳統習俗是深深地根植於史前時期的社會實踐中的,另一些則相對來說形成於近代。還有些迷信活動還會在社會生活中繼續存在。
達卡市中心的烈士紀念碑,是為了紀念那些於1952年2月21日為了維護孟加拉語的尊嚴和合法地位而犧牲的烈士們而
建造的。一年一度,成千上萬的孟加拉國人民赤著腳聚集在烈士的紀念碑前以表達他們的敬意。慶祝活動從零點開始並持續一整天。紀念碑下放滿了各種鮮花和花圈。在這一天,舉國歡慶。

藝術
陶瓷與雕刻
孟加拉國有古赤陶和陶瓷的豐富遺產。在Pala時期以及Sena時期,在青銅雕刻和其它金屬雕刻興盛起來的同時,石雕也在這一時期也有所發展直到Delhi.MinaturePalm-
leafillustrations宣布禁止Rajmahal採石廠的開采。在Sultanate時期,獨特的有著鮮艷的顏色和樣式的琉璃瓦被發展成為一種裝飾材料。
舞蹈
印度、伊朗的古典形式和帶有南印色彩的古典形式,都是孟加拉舞蹈中的一種。芭蕾舞,民間藝術形式和主題也是喜聞樂見的舞蹈形式。根據民間傳統改編的舞蹈,部族舞蹈和國標舞也很流行。部族舞蹈中,最有名的是Monipur和Santal。象Bulbul高雅藝術學校,Shilpakala高雅藝術學院,以及Shilpakala學院在推廣舞蹈劇和其它一些表
演藝術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⑩ 孟加拉國號稱"黃麻之國",,請分析發展黃麻種植特有的自然地理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可在旱田種植,亦可在坡下平地種植。以向陽、排回水良好而疏鬆肥沃的壤上答栽培為好。
黃麻(拉丁學名Corchorus
capsularis
L),屬椴樹科黃麻屬,韌皮纖維作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短日照作物,別名火麻、綠麻、絡麻、水絡麻、野洋麻、圓果黃麻、圓蒴黃麻、苦麻葉、牛泥茨、三珠草、天紫蘇、麻骨頭等,是一種長而柔軟的、有光澤的植物纖維,可以織成高強度的粗糙的細絲。黃麻纖維是最廉價的天然纖維之一,種植量和用途的廣泛都僅次於棉花,具有吸濕性能好、散失水分快等特點,主要用於紡織麻袋、粗麻布等。纖維的顏色從白色到褐色,長1–4
米。原產亞洲熱帶,中國長江以南廣泛栽培。
望採納O(∩_∩)O謝謝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