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屬於什麼地理位置
『壹』 福建地理位置
福建地處祖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度30分至28度22分,東經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與台灣隔海相望,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陸域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63萬平方公里,人口3488萬,現有9個設區市,下設14個縣級市,45個縣和26個市轄區。。福建居於中國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是中國距東南亞、西亞、東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福建成為歷史上我國對外通商最早的省份之一,為「海上絲綢之路」 的開闢作出了重要貢獻。宋元時期,泉州已取代杭州、四明(今寧波)、廣州成為全國最繁榮的對外貿易中心,是當時世界重要的商貿集散地和中國伊斯蘭教等文化勝地。明萬曆年間,鄭和七下西洋多由福建出海。鴉片戰爭後,福州、廈門被辟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福建與廣東一道作為中央賦予的「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以及對外開放和進行綜合改革實驗的地區,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增強、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福建深水海港、國際航空港和陸上鐵路、公路等綜合運輸網路的逐步完善,未來福建仍將作為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重要門戶發揮重要作用。
『貳』 福建位於中國什麼位置
地理位置 位於中國大陸的東南沿海,東臨太平洋和台灣隔海相望。
福建省地處中國大陸東南沿海,面對台灣毗鄰港澳。位於東經115度50分-120度43分,北緯23度33分-28度19分之間,東西寬約54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陸地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
『叄』 福建的地理位置和氣候
福建地理位置
福建地處祖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度30分至28度22分,東經115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與台灣隔海相望,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陸域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63萬平方公里,人口3488萬,現有9個設區市,下設14個縣級市,45個縣和26個市轄區。。福建居於中國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是中國距東南亞、西亞、東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福建成為歷史上我國對外通商最早的省份之一,為「海上絲綢之路」 的開闢作出了重要貢獻。宋元時期,泉州已取代杭州、四明(今寧波)、廣州成為全國最繁榮的對外貿易中心,是當時世界重要的商貿集散地和中國伊斯蘭教等文化勝地。明萬曆年間,鄭和七下西洋多由福建出海。鴉片戰爭後,福州、廈門被辟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福建與廣東一道作為中央賦予的「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以及對外開放和進行綜合改革實驗的地區,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增強、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福建深水海港、國際航空港和陸上鐵路、公路等綜合運輸網路的逐步完善,未來福建仍將作為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重要門戶發揮重要作用。
福建氣候
福建省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西北有山脈阻擋寒風,東南又有海風調節,溫暖濕潤為氣候的顯著特色。年平均氣溫15℃-22℃,從西北向東南遞升。一月5℃-13℃,七月25℃-30℃。極端最低氣溫-9.5℃(1961年1月18日,泰寧;1967年1月16日,屏南);極端最高氣溫為43.2℃(1967年7月17日,福安)。無霜期240-330天,木蘭溪以南幾乎全年無霜。年平均降水量800-1900毫米,沿海和島嶼偏少,西北山地較多1963年9月13日馬祖降水380毫米,為本省日降水量最高記錄。每年5-6月降水最多夏秋之交多台風,常有暴雨。春旱、暴雨後的洪水及台風造成的災害需注意預防。
『肆』 福建省屬於東南,還是華南,怎麼區分其他省份地理位置
華北區域: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
東北區域:黑版龍江省、吉權林省、遼寧省;
華東區域: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安徽省;
華中區域: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南區域:廣東省、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西南區域:雲南省、貴州省、重慶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區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陝西省。
『伍』 福建省位於中國什麼位置
歷史:因境內的閩江而簡稱閩。省會福州。春秋屬越,戰國歸楚。秦設閩中郡,漢屬揚州會稽郡。唐歸江南道,後取所轄5州中前兩州首字得名「福建」為政區。宋設福建路,元歸江浙行中書省,後改福建行中書省。明依元制,清初始設福建省。
地理: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經115°50'-120°47',北緯23°30'-28°19'。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面積12萬多平方公里。大部為山地、丘陵,僅東南沿海漳、廈、莆仙一帶為平原。
行政: 轄1地區、8地級市、15縣級市、46縣。
風味餚饌:閩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素以製作細巧、色調美觀、調味清鮮著稱。重視甜、酸、咸、香。多以紅米釀造的「紅糟」調味,且有扛糟、燴糟、爆糟、炸糟之分,成為閩菜的特點。福建多產海味,如琅岐島的鱒、河鰻,長樂的竹暇,樟港的海蚌等,故閩菜多用海鮮。大菜「佛跳牆」聞名全國。
地方文藝:梨園戲為中國古老劇種之一,有「宋元南戲活化石」之稱。莆仙戲更有千餘年歷史,流行於莆田、仙游、福清等地,表演形式古老,有些舞台動作具有傀儡的特點。泉州、漳州被譽為"木偶戲的故鄉",其提線木偶、布袋木偶形象生動,表演逼真,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基本情況:大部分地區為熱帶椦僑卻
『陸』 福建是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福建屬於南方……
中國以秦嶺——淮河連線為界,以北為北方,以南為南方,淮河在江蘇安徽那,所以福建是南方。
根據不同的情景,關於中國的「南方」概念亦存在差異:
(1)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南方,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東臨東海,南臨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2] 包括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陝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台灣、甘肅最南端、河南最南端,面積約佔全國的25%,人口約佔全國的55%,其中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多居住在西南和中南地區。
中國地理分區示意圖
以秦嶺-淮河一線作為「南方」的北界是學術界普遍接受的觀點。1908年,原中國地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從自然地理分區等角度出發,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學》中首次提出「北嶺淮水」為我國的「南北分界線」。當時,與南嶺相對應的北嶺,即是秦嶺。當代學者多認為,「秦嶺—淮河」不單純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而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分界帶」(簡稱「中國南北分界帶」)。[3]
(2)在中國,人文意義上的南方地區常指中國的南部沿海地區,如廣東、廣西、海南、福建中南部、海南、雲南最南部、香港、澳門、台灣和劃歸上述省區管轄的臨近海島。南方南麵包括遼闊的南海和南海諸島,與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等國相望。西南界線是中國與越南、寮國、緬甸等國家的界線。
具體大致包括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省、福建省、海南省四省三區,及國家劃歸上述省區管轄的臨近海島,如中沙群島、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瓊)、東沙群島(粵)、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台)、白龍尾島(桂)等。這使福建省和台灣省成為華東地區、華南地區兩個概念的交迭區。雖然在某些時候,福建省、台灣省名義上被列入華東地區,但閩台兩省在文化上,風俗上,血緣和人員移動等方面,傾向於華南板塊。尤其是福建省閩中南地區的華僑文化,跟廣東省西江流域(廣肇)、東江流域(惠嘉)、東翼沿海(潮州)的華僑文化,有著共同的歷史淵源和表現特徵;國家一般將福建、廣東兩省共同視為重點僑鄉。
(3)行政區劃概念中的南方,大致包括西南、東南、中南與港澳台地區,即江蘇、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廣東、海南、香港、澳門與台灣。
(4)按南北方位二分法的中國南方:按南北二分法中國可以從大體上分為中國南方地區(含青藏地區)和中國北方地區(含西北地區)兩部分,一般以昆侖山-秦嶺-淮河為界。
『柒』 福建的地理位置有什麼優勢
福建具有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和優越的氣候條件。地貌和水系自成體系,氣候溫暖濕潤,生態內系統具有較高的容生產力。二是水資源總量比較豐富。水資源總量1168.7億立方為,人均水資源3471立方米,均居全國第8位;可開發的水力資源居華東地區首位。三是森林資源優勢突出。福建是我國重點集體林區,有林地面積達764.9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2.96%,居全國首位;活立木總蓄積量4.967億立方米。四是海洋資源得天獨厚。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3324公里,居全國第二位;港灣資源優勢突出,擁有大小港灣125個;可開發的風能、潮汐能源居全國前列。五是非金屬礦在全國具有優勢。一些非金屬礦產保有儲量居全國前列,開采條件好,開發利用潛力大。六是生物物種豐富,全省生物物種多樣性居全國第三位。
『捌』 福建是屬於華東地區還是華南地區
福建屬於華東還是華南並沒有明確的概念,福建的地理位置位於中國東南沿海。行政上屬於華東地區。華東地區是政治劃分,不是人文和自然劃分。華南地區屬於自然地理劃分,官方說法不包括福建省,但大眾廣義自然地理上的華南地區也福建中南部。
『玖』 簡述福建省的地理位置特點
福建省 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