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重點知識學霸筆記
⑴ 初一上冊地理(人教版)重點或筆記
上冊:
1.比例尺的三種表示方式、大小的比較。(歷史書p9)
數字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2.地圖上判斷方向的三種方法。(歷史書p9)
①通常把平面圖上方定為北,下方為南;左為西,右為東。
②有的地圖上右指向標,人們根據向標在地圖上定方向。
③有經緯網的地圖,可根據經緯線來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什麼是圖例和注記,識記常用圖例。(歷史書p9)
圖例是用來標注地圖上所表現的地物屬性的圖形符號。注記是地圖上用以說明點、線、面以及由它們組成的復雜實體的數字和文字。
4.地球的形狀,赤道半徑、極半徑、平均半徑。(P16) 地球是不規則的橢圓體。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km;級半徑為6357km;半徑為6378km。
5.經線、緯線的定義,經度、緯度的表示。(P18)
地球表明與赤道平行的圓圈叫緯線。連接南北兩極的叫弧線叫經線。
緯度是人們給緯線標注的度數。赤道為0º,赤道以北稱北緯(以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以S表示),南北良機的緯度為90º。
6.本初子午線、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的度數。 本初子午線為0º經線,南回歸線為23°26′緯線,北極圈為66°34′緯線。
7.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P18、19)
南北兩半球的劃分 以赤道為界,以北的為北半球,以南的為南半球。
東西兩半球的劃分 西經20°和東經160°的經線圈為界。
8.地球自轉公轉的方向、周期、意義。(P21、28) 地球自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地球自轉一周的周期為一日(24小時)。
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轉,因而白晝和黑夜就不斷地更替。
地球公轉的方向 自西向東。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為365.25日。
地球公轉導致地球上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年變化,從而形成四季更替和五帶的劃分。
9.晝夜更替以及地方時差異的原因。(P22/24) 由於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因為地球上的人看到太陽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逐漸向西移動,又在西方沒入地平線一下,白天變為黑夜,黑夜又變為白天,循環不息,周而復始。
相鄰的兩個時區,區時相差2小時,兩地相隔幾個時區,區時就相差幾個小時,偏東的時區,時區較早。
10.時區的劃分,中時區的中央經線,區時的換算。(P24/25/26)
全球按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º。
區時的計算 每往東1個時區,時刻增大1個小時。
中時區的中央經線就是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所在的0 º經線。
11.日界線的定義,越過日界線時時間的換算方法。(P26) 為了避免環球航行中發生日期的混亂,在經度180º附近劃分了日界線,又稱國際日期變更線。
如星期日從東十二區向東越過日界線進入西十二區,日期要退一日變為星期六。反之,則要進一日。
12.高、中、低緯的劃分,五帶的劃分以及成因。(P18/32) 習慣上,把南北緯30º之間稱為低緯度,南北緯30º~60º之間為中緯度,南北緯60º~90º之間為高緯度。
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陽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的地帶,接受的光熱最多,中年高溫,是地球上的熱帶。
在南北極圈內,太陽光照射的高度最小,有極晝、極夜現象,地面獲得的熱量少,氣溫低,分別是地球上的南寒帶和北寒帶。
在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得到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既沒有太陽直射的機會,也沒有極晝極夜現象,分別是地球上的南溫帶和北溫帶。
13.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P37) 最外表是薄薄的地殼。(大陸地殼厚些,它的岩石密度小些;海洋地殼薄一些,岩石密度大)中間一層是地幔。地幔的上層接近地殼處,有一層高溫高壓的軟流層。岩漿就是從這里沿著地殼的裂隙噴出地面的。
地核部分距地面約2900km以下,由一些鐵、鎳等重金屬的物質組成。
14.陸地地形、海底地形圖。(P38/40) 陸地地形由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組成。(海底地形圖見40頁)
15.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P40)
①每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相同。②不同高度的等高線一般不會相交。
③兩條相鄰的等高線的高度差相同。④等高線密集表明地形陡峭。
⑤等高線稀疏表明地形平緩。
16.內力作用的幾種表現形式。(P43/45)
褶皺、斷層、火山噴發、地震。 17.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哪些?(P47/48)
風蝕地貌、海蝕地貌、河口泥沙沉積地貌、流水侵蝕地貌、岩石的風化。 18.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有哪些影響?(P49)
圍湖造田就會降低湖泊的蓄洪能力,當洪水來臨會造成泛濫;
在陡坡毀林開荒種地,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 19.板塊構造學說(P53) 下冊: 20.地球上的水體有哪些?(P1)
海洋水、陸地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氣水、湖泊水、河流水、冰川水。 21.地球各種水體中,最龐大的水體是?其儲量佔全球水體總量的百分之幾?淡水儲量最多的是?冰川主要分布在哪裡?(P2/5)
最龐大的水體是海洋水。佔全球水體總量的96.5%。
淡水儲量最多的是冰川,主要分布在兩極和高山地區的天然冰體。 22.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各類水循環中,對人類活動意義最大的是哪種水循環?參與的水量最多的是哪種水循環?(P8/9)
地球上的水,通過蒸發進入大氣,通過降水又返回海洋和陸地。(P8水循環示意圖)
對人類活動意義最大的是海陸間循環。參與海上循環的水體最大。 23.水循環的意義。(P10)
影響天氣變化、改變地表形態、形成再生資源。 24.水資源的概念。(P11) 水資源是指地球表層可供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如大氣降水、河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淡水等。
25.世界水資源分布特點。(P13)
世界各地水資源的數量差別很大。位於赤道附近的南美洲北部、亞洲東南部和非洲中西部,水資源豐富。大洋州的澳大利亞大陸、非洲的大部分、亞洲的中部和西部水資源貧乏。 26.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時間分布特點。(P15)
我國水資源分布具有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的特點。東南部近海降水量豐富,徑流量大,水資源較為豐富;西北部內陸降水量稀少,徑流量小,水資源較為貧乏。
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具有夏秋兩季多,冬春兩季少的特點。 27.地球上大氣圈的作用。(P17)
大氣圈防護來自太空的流星對地面的襲擊和紫外線的傷害,為生命活動提供了氧氣和水汽。大氣圈使地球上的嚴寒和酷暑得到調節,使其適宜人類的生存。 28.什麼是天氣?(P18)
天氣是指一地短時間內大氣的冷熱、干濕、晴陰、風雨等狀態及其變化。常用氣溫、降水、溫度、雲量、氣壓、風向和風速等表述天氣狀況。 29.風力等級和風向的含義及符號。
(P29風級表。) 30.如何根據雲量來判斷天空狀況?(P31)
天空狀況 雲量
晴天 全部天空中被雲掩蓋的部分,總加起來不到2/10
多雲 全部天空中日平均雲量≯2/10、≤8/10,太陽時隱時現
陰天 全部天空中被雲遮蓋的部分,總加起來≯8/10
31.衛星雲圖中各顏色代表的含義。(P34) 在衛星運圖中,通常用藍色表示海洋,綠色、黃色表示陸地,白色和灰白色表示雲層。顏色愈白,雲層愈厚,下雨的可能性愈大。
32.什麼是氣候?(P35)
氣候是指一地多年大氣的一般狀況。 33.氣候特點通常用什麼表示?(P35)
氣候特點通常用多年觀測的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的平均值(如月、年平均氣溫,月、年平均降水量等)和極端值(如極端最高氣溫、極端最低氣溫,極端最多降水量、極端最低降水量等)來表示。 34.東部季風氣候的形成原因。(P36/37)
夏季,大陸的氣溫高於海洋,而大陸的氣溫低於海洋,形成從海洋吹向大陸的夏季風,來自海洋上的夏季風,給東部近海地區帶來了豐富的水汽。冬季大陸的氣溫比海洋低,而氣壓比海洋高,形成從亞洲大陸吹向海洋的偏北風,乾冷的冬季風給我國帶來了嚴寒和乾燥。 35.月球為什麼總是以同一面對著地球?(P44)
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恰好相等,平均周期都是27.5日。所以月球總是以同一面對著地球,人們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而看不到它的另一面。 37.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和主要成員是什麼?(P49)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的主要成員是九大行星和圍繞它們運動的大大小小的衛星。 38.太陽活動的主要表現及其影響。(P48)
太陽的活動主要表現為黑子、耀斑和日珥。
太陽的劇烈活動可能會影響地球上的氣候、通訊、磁場等變化,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39.太陽系九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到遠依次是什麼?(P49)
木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36.月相及其變化。(P45)
隨著日、地、月三者之間位置的不斷變化,地球上人們看到月球的相貌發生著周期性的變化,這種現象叫月相。
每逢農歷初一,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背對著地球,我們就看不到月亮,稱為「新月」或「朔」。隨著月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逐漸轉向地球,到初七、初八,地球上的人們看到凸向西邊的半個月球,稱為「上弦月」。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時,人們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陽照亮的一輪圓月,這就是「滿月」或「望」。此後,月球背向太陽的一面逐漸轉向地球,到農歷二十二、二十三,人們只能看到凸向東邊的半個月亮,稱為「下弦月」。再往後,地球上看到被照亮的月面越來越少,又回復到「朔」。
40.太陽系九大行星中哪些沒有衛星?(P50)
水星和金星。 41.地球上肉眼看到的行星有哪些?(P50)
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和木星。 42.小行星帶主要分布在哪裡?(P53)
小行星都沿著橢圓軌道圍繞太陽運行。一些小行星的軌道可能與地球軌道相近或相交,因而有可能與地球相撞,造成很大的危害。 43.彗星一般由哪幾部分構成?(P53)
彗星是由岩石顆粒、塵埃和冰塊組成的「臟雪球」,一般由慧核、慧頭和慧尾三個部分構成。 44.什麼是流星?(P54)
太陽系中有無數的流星體,當這些流星體與地球大氣相撞時,產生摩擦燃燒,便形成耀眼的光跡,叫做流星。 45.天文學上常用的長度單位是什麼?(P56)
天文學上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天文單位和光年。 46.全天分為的星座數和最重要的星座。(P57)
按照國際天文學會的規定,將整個天空劃為88個星座。(重要星座見57頁4圖) 47.天體系統可以分為哪幾級?(P61)
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
⑵ 初一地理上冊重點知識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1.1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地理與日常生活:地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了解天氣,廣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和風土人情等。
地理與生產建設:我們生產活動不能隨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1.2 我們怎樣學地理——學會看地圖:
地圖的種類:鳥瞰和平面
地圖的組成:①圖例和注記:介紹每個物體的標志。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度確定方向。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簡單。a.數字式 b. 文字式 c. 線段式
學會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閱地理辭書 ②咨詢有關人士 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2.1 認識地球
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對地球形狀的說法:「蓋天說」和「渾天說」。
麥哲倫遊行圖:西班牙→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儀:南極、北極、地軸。地軸與地球平行的圓圈叫做緯線。0度~30度為低緯度地區;30度~60度為中緯度地區;60度~90度為高緯度地區。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為赤道。連接南、北極並垂直於危險的弧線,叫做經線。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名稱 形 狀 長 度 指示方向 0度
經線 半圓(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緯線 都是圓(極點除外) 不等(南北對稱兩條相等) 東西方向 赤道
§2.2 世界的海陸分布
海洋與陸地:人們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陸地」概況地球海陸分布
七大洲: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的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 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
大陸面積: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
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裏海;烏拉爾河。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北美:白令海峽。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1 從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3 世界的地形
陸地地形: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
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地形特點: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高,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
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1萬多米。 學會看地圖
§2.4 海陸變遷
大陸漂移假說: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成為「泛大陸」。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 火山與地震帶:板塊與板塊交接處。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3.1 世界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數量與增長: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數×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總人口數×100%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絕大多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在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區或是臨海地帶。有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
世界的人口問題:亞、非一些國家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處於負增長。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3.2 世界的人種
人中是根據人類體制方面的特徵所劃分的人群。
黃色人種:分布在亞洲東部;
黑色人種: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種: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混血人種***:三大人種通婚
§3.3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世界的語言: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漢語: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言,達到13億;
英語: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語言
世界的宗教:
基督教 教堂:高高聳立;
分布:歐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教徒總數超過10億,分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典:《聖經》
伊斯蘭教 清真寺:星月照應;
分布: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概述:全世界有穆斯林7億多人;經典:《古蘭經》
⑶ 怎樣整理好初一上冊的地理筆記
把老師說的要點及課本主要知識記下整理出來即可,我就是地理老師,我們有整理好的也會版上傳到百權度文庫。你也可以根據需要下一份,然後再作修改。
我覺得你不應該局限於地理筆記怎麼做,可以買一些筆記方面的書,比如目前很有名的康奈爾筆記、方格筆記、還有思維導圖法,每門課都要在掌握後,腦子里對書,對內容有具體的框架結構,這需要你下功夫,老師們也是在教材以及考點特別熟悉的情況下作出的,這對一些剛入職的老師都有難度,所以你有疑問也很正常。
⑷ 初一了,想買地理和生物的輔導書,學霸筆記好還是知識清單好。順便說
學霸筆記吧,我現在中考,復習就用的學霸筆記
⑸ 初一上冊地理筆記(人教版)哪位學霸發一下,感激不盡!
有兩種可能點c在AB的延長線上AC=AB+Bc=3+1=4 點C在AB上AC=ab_Bc=3-1=2
⑹ 初一上冊地理復習資料(筆記)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的球體。 2、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3、0度緯線是赤道;0度經線是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只有一條0度緯線、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 4、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 6、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 7、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經線或者是180度經線,就看度數,度數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西增大的為西經。 8、在以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度數順時針增大的是東經,逆時針增大的為西經;在以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則相反。 9、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 10、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緯線,就看度數,度數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向北增大的為北緯。 11、在以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判斷南北緯要用以下規律:以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南緯;以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北緯。 12、0度(赤道)劃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劃分東西半球。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1、地球繞地軸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約為24小時。 2、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3、地球繞太陽旋轉,叫做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轉產生的自然現象:形成四季和五帶。地球上的五帶12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這一天稱為冬至日。冬至日前後的12、1、2三個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9月23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一天稱為秋分日。秋分日前後的9、10、11三個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這一天稱為夏至日。夏至日前後的6、7、8三個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3月21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一天稱為春分日。春分日前後的3、4、5三個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第三節 地圖 1、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A、 比例尺的三種形式:線段式、數字式和文字式。 B、比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數比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表示的內容詳細;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表示的內容簡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指向北方;B、利用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C、無指向標、無經緯網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2、熟記一些常用的圖例符號。 3、海拔: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4、相對高度:兩地之間的垂直距離。 5、等高線: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 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坡度陡緩的判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 (2)山體不同部位的判讀:A、山頂:閉合等高線的中心; 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C、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 D、鞍部:兩個山頂之間; E、陡崖:等高線重疊。 (3)幾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判讀: A、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較高,地面起伏較大;D、高原:邊緣陡峭,地面坦盪;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8、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黃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佔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 4、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 7、赤道橫穿過非洲和南美洲大陸。 8、巴拿馬運河劃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蘇伊士運河劃分亞洲和非洲;白令海峽劃分亞洲和北美洲;丹麥海峽劃分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家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第二節 海路的變遷 1、海路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的活動(如: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3、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 4、板塊間的基本運動方式: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 5、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6、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帶和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 7、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8、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後,地中海將會消失。 9、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多變的天氣 1、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天氣多變、短時間、不穩定,氣候是長時間的、穩定的。另外氣候包含氣溫和降水兩方面。(了解即可) 2、衛星雲圖上綠色——陸地,藍色——海洋,白色——雲雨。在圖上看到地面一處是綠色,表示當地天氣晴朗(衛星雲圖如右圖) 3、(右圖)風向的判斷:在沒有尾羽的一端箭頭。右圖的風向是西北風 風力的判斷:一個尾羽=2級。右圖的風力是4級風 4、 常用的天氣符號(識記) 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5、 氣溫日變化:氣溫最高(14時),氣溫最低(4時左右) 氣溫的變化(課本p51圖) 氣溫年變化:北半球陸地(7月最高、1月最低) 南半球陸地(1月最高、7月最低) 氣溫、降水的分布都受緯度位置、海陸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響。 氣溫的分布 降水的分布緯度因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赤道到兩極遞減海陸因素 夏季陸地氣溫,冬季海洋氣溫高 沿海多於內陸地形因素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0C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另外要知道: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和內陸降水少 另外氣溫還要掌握地理填充圖冊P17的1、2兩大題。降水主要還要掌握課本P56活動題第四節世界的氣候 6、世界的氣候類型分布 (主要掌握下面幾種氣候類型的特點和分布)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乾燥,分布於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和內部 地中海式氣候——夏季高溫乾燥,冬季低溫多雨;分布於溫帶大陸西岸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分布於溫帶大陸東岸,揚州就是這種氣候類型 溫帶氣候類型中大陸內部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這種氣候類型在溫帶區域的分布最廣。掌握地理填充圖冊上P19的第1題、第2題的①(畫圖尤其要掌握)、③、④ P21的第4題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第一節 人口和人種 1、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課本P65頁活動題2(計算四個國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並完成題目) 2、世界人口稠密區從緯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從海陸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人口稀疏);從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 3、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就業困難、住房擁擠、交通堵塞、人均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 人口增長過慢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4、白色人種主要分布於歐洲、美洲、大洋洲、 黃色人種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 黑色人種主要分布於非洲 非洲是黑人的故鄉,但為什麼美國(屬於美洲)這些不是非洲的國家會有黑人分布?是因為歐洲殖民者發現美洲新大陸,要開發美洲,從非洲擄掠了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所以現在美國的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當時的黑奴。掌握地理填充圖冊P23第2題 ,P24的第4題的②、③ ,P25的①、② 第二節 語言和宗教 5、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漢語(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6、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區和特點如 阿拉伯地區(即西亞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如沙烏地阿拉伯這些國家,宗教活動場所是清真寺; 歐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國和美國等,宗教活動場所是教堂; 東亞、東南亞一些人(如泰國人)信奉佛教,佛教多佛寺。地理填充圖冊P26頁第1題、第2題的②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7、 自然條件:氣候、地形、水源、自然資源、土壤、交通、位置聚落的形成條件(課本P80圖) 人文條件:歷史文化、宗教、政策 聚落的形成條件了解即可,主要會使用聚落形成條件來進行分析 8、讀右圖,思考下面的問題 1、三地為什麼能形成聚落? 2、假設你是本地區的城市建設局長,你會選三地中哪個建設城市?並且闡明你的理由?答:1、三地地形平坦、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 2、選2.因為2位於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離1和3都很近,便於人力和物力的集散,方便溝通;平坦的地表更多,比1和3更加開闊,發展空間較大。 9、聚落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現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人口密度 人員職業構成 經濟特點 聚落規模 建築特點鄉村聚落 小 農業為主 不發達 小 密集(高層建築)城市聚落 大 非農業為主 發達 大 稀疏(低層建築) 第五章 發展和合作一、國家和地區 1、世界面積位居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2、世界人口位居前三位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 3、地跨兩洲的國家,例如埃及(跨亞非)、土耳其(跨亞歐)、俄羅斯(跨亞歐)。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比較 1、世界上主要的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例如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亞洲的日本等。 2、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例如中國。 3、發展中國家經濟較落後的原因。 4、名詞解釋:「南北對話」、「南南合作」。三、國際合作 1、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與他們的職責宗旨、倡導精神。(參照《地理填充圖冊》第30頁。) 2、聯合國成立時間(1945年)、總部(美國紐約)、基本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5個常任理事國(中國、美國、法國、俄羅斯、英國)。
⑺ 求初一到初三的地理整理筆記~~~急!不要太多字,簡潔點。
初三沒有地理課啊。。。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教材內容詳解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全球海陸分布的概況,記住海陸面積比例,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際分界線,理解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海峽等概念。
2.過程與方法:通過地圖學習大洲大洋在地圖上的分布、培養閱讀地圖和空間想像能力。初步養成讀圖、填圖、繪圖等運用地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從圖上查找、搜尋信息及分析處理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加加林登月,培養熱愛科學,積極探究自然世界奧秘的精神。
快樂點擊
1.世界海陸分布
(1)海陸分布概況
讀圖2.1-1可知: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陸地組成,海洋面積大,佔71%;陸地面積小,佔29%。概括地講,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
(2)半球的海陸分布
從上圖可以看出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
無論我們怎樣劃分,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於陸地面積。在判斷南北半球時,極點周圍是陸地的是南半球,極點周圍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人們生活在陸地上,過去以為海洋是陸地的邊緣,甚至認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陸地的中心,並未認識到海洋比陸地大,因此起名為地球,這反映了從古到今人們認識的不斷發展。
(4)人類探索地球面貌的歷程
人類對地球海陸面貌的認識,經歷了極其漫長的過程。早期人類所認識的世界,僅僅是陸地上人類足跡和視野所及的非常狹小的天地。那時居住在大陸兩岸的人們沒有交往,海洋被視為天地的盡頭。在古希臘的世界地圖上,古希臘是世界的中心,而我們的祖先把自己的疆
土稱「中國」。
在人類文明史上,記載著人類探險與認識世界的歷程。其中有許多著名的探險家,他們為人類認識世界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公元前2世紀,中國漢代使者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13世紀,義大利商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為亞歐的交往豎起了一塊路標。
15世紀初,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足跡遠及現在的東南亞、南亞、西亞和非洲東
海岸,並且留下了著名的航海圖。
15世紀末,義大利探險家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地理大發現。
16世紀,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完成了環繞地球航行一周的壯舉。……
直到近代,人類才有了正確反映地球上海陸面貌的世界地圖。
2.七大洲
從地球儀或世界地圖上看,全球陸地被海洋包圍,並分隔成幾塊面積廣大的大陸和許多面積較小的島嶼。
(1)大陸、半島、島嶼、大洲的概念:
名稱 概念 舉例
大陸 面積廣大的陸地 亞歐大陸
島嶼 面積較小的陸地 台灣島
半島 陸地伸進海洋的部分 朝鮮半島
大洲 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 亞洲
註: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世界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世界最大的島嶼——北美洲的格陵蘭島
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世界最大的洲——亞洲
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
(2)七大洲的名稱:
大洋洲:顧名思議,為「大洋中的陸地」;澳大利亞意為「南方的大陸」。
亞洲:亞細亞洲的簡稱。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們,把地中海以東的地方稱為「亞細亞」,意為「東方日出之地」。
歐洲:歐羅巴洲的簡稱。在古代地中海人的語言中,意為「西方日落之地」。
非洲:阿非利加洲的簡稱。源自古希臘文,意為「陽光灼熱的大陸」。
美洲: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以義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的名字命名。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後,人們就以運河為界,分為北美洲和南美洲。
(3)七大洲的分布
①主要在東半球的大洲是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②赤道穿過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主要位於南半球是大洋洲、南極洲和南美洲。
③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歐洲和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極洲。
④跨東西南北四個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和亞洲。
⑤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
註:世界最大洲——亞洲;世界最小洲——大洋洲。
(4)主要大洲的分界線:
①亞歐兩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②亞非兩洲:蘇伊士運河
③歐非兩洲:直布羅陀海峽
④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
⑤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⑥南極洲與南美洲:德雷克海峽
4.四大洋
(1)海、洋、海峽的概念:
名稱 概念 舉例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太平洋
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於大洋邊緣,面積較小,一般靠近大陸 黃海
海峽 溝通兩個洋或海之間的狹窄水道 台灣海峽
(2)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
大洋的位置是相對於大洲而確立的,如上面東西半球圖所示。
太平洋: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
大西洋:位於歐洲、非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
印度洋: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非洲之間。
北冰洋: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抱。
四大洋中跨四個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
(3)四大洋的面積比較:
由大 小為: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熱點考點聚集
命題方向
本節選擇題主要考查大洲、大洋特點及界線、大洲、大陸等概念。讀圖分析主要考查大
洲、大洋及界線在圖上填出。此外,經緯網圖、氣候。資源等章節都能捎帶考查本節內容
【例1】 七大洲中跨經度最廣的是 ,跨緯度最廣的是 。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七大洲的經度范圍和緯度范圍。南極點位於南極洲,所有的經線都要經過南極點,也就是南極洲要跨所有的經度,它是地球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亞洲自南端到北端所跨緯度在七大洲中最多,所以跨緯度最廣的是亞洲。
答案:南極洲 亞洲
金鑰匙: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和大洋,都位於極點附近,跨360度。
【例2】一架飛機從我國位於北回歸線附近的廣州起飛,沿北回線向西繞地球一周,依次經過哪些大洲和大洋?
分析:本題考查的內容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洲的概念。
關於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是一個相對概念,具體分布不多重復。解本題還應注意本題的已知條件,即從廣州出發,沿北回歸線,向西環繞一周,所經大洋和大洲等注意大洲既包括大陸,也包括其島嶼部分。
答案:依次為亞洲、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大洋洲。
金鑰匙: 本題考查的內容是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對位置,必須以分布圖為依據。這樣形式的題,必須頭腦中形成它們的空間分布,才依據要求逐步解決。
典型例題剖析
【例1】被亞、歐、北美三大洲環抱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剖析:此題考查的知識,依然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解本題的關鍵是亞、歐、北美三大洲都瀕臨的大洋是哪一個?此題易錯選B大西洋。而瀕臨大西洋的只有歐洲和北美洲,瀕臨太平洋的只有亞洲和北美洲,瀕臨印度洋的只有亞洲。
答案:D
金鑰匙:換角度來考慮,多方位去觀察。
【例2】 讀圖2.1-9,被赤道橫穿的大洲有 、 、 、 ,被赤道橫穿的大陸有 、 。
剖析:本題考查的是大洲的位置。赤道穿過的大洲有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也可以
說這四個大洲地跨南北兩半球,大洲和大陸是有區別的,面積較大的陸地稱為大陸,大陸和它附近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赤道雖然穿過亞洲和大洋洲,但不是穿過亞洲大陸和澳大利亞
大陸,而是穿過亞洲和大洋洲島嶼。被赤道橫穿的大陸有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
答案:亞洲 非洲 大洋洲 南美洲;南美大陸 非洲大陸
【例3】讀「世界海陸分布圖」(如圖2.1-10所示)回答:
(1)填寫出下列名稱:
大洲:A ,B ,C 。
大洋:D ,E ,F 。
(2)寫出大洲分界線名稱:
山脈:a ,e 。
河流:b 。
運河:f ,g 。
分析:這是一道典型的讀圖題,也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之一,要求學生能准確地在兩半球圖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大陸上的洲際分界線,並能識別各大洲輪廓和面積的大小。為便於掌握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可把大洲的分布落實到半球上,如南北美洲、非洲大陸,北美、歐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極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太平洋介於美洲、亞洲、大洋洲、南極洲之間,呈近圓形;大西洋呈「S」型;印度洋全部在東半球,向南敞開;北冰洋在亞、歐、北美之間,面積最小。
答案:(1)歐洲 北美洲 大洋洲 北冰洋 大西洋 太平洋
(2)烏拉爾山 大高加索山 烏拉爾河 蘇伊士運河 巴拿馬運河
創新例題點拔
【例】讀圖2.1-11,回答:
(1)A 洲,B 洲,C 洲,D 洲。
(2)E 洋,F 洋,G 洋。
(3)在圖上標出地球自轉方向。
點撥:本題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要能根據大陸的輪廓和附近的島嶼,大洋的寬度、地球的方向來綜合判斷。
答案:(1)南美 非 大洋 南極 (2)大西 印度 太平 (3)順時針標
金鑰匙:我們一般所看到的世界海陸分布圖多是北極在上,南極在下,在這樣的地圖上,相信很多同學能夠准確地分辨出各大洲和大洋。但換個角度,如以南極或北極為中心的南北半球圖上,有些大陸和大洋的形狀不完整,且由於繪圖方法的不同導致熟悉的輪廓發生變形,這時再去分辨大洋和大洲就增加了難度,所以平時要習慣從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觀察、分析地理事物。
學用方法指導
1.從本章開始學習世界地理,在學習中會有大量需要記憶的地理事物名稱及空間分布知識。
如何准確、牢固地記憶眾多的地理事物的名稱及分布?有效可行的方法就是通過讀圖進行形象記憶,以逐漸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2.運用歸納法,理清主要知識點:
(1)海陸分布
七分海洋:海洋主要集中於南半球、西半球;面積最大的大洋為太平洋,最小的為北冰洋(跨經度最廣、緯度最高)。
三分陸地:陸地主要集中於北半球、東半球;面積最大的陸地為亞洲大陸,最小的為澳大利亞大陸。
(2)大洲、大陸和大洲的分布
六塊大陸 七大洲 四大洋
全部位於北半球 北美大陸、亞歐大陸 歐洲、北美洲 北冰洋
全部位於南半球 澳大利亞大陸、南極大陸 南極洲
跨南北半球 南美大陸、非洲大陸 亞洲、非洲
大洋洲、南美洲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全部位於東半球 非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非洲 印度洋
全部位於西半球 北美大陸、南美大陸 南美洲
跨東西半球 亞歐大陸、南極大陸 歐洲、北美洲、亞洲、大洋洲、南極洲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學習效果評估
一、選擇題
1.關於全球海陸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全球陸地面積為海洋面積的兩倍多
B.全球海洋被陸地分割成四大洋,它們彼此相通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均位於五個大洲之間
D.東半球上的陸地大於海洋,北半球上的海洋大於陸地
2.關於七大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亞洲瀕臨三大洋,既跨東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
B.南極洲幾乎全部位於南極圈以內,是跨緯度最廣的大洲
C.歐洲是全球七大洲中,惟一沒有熱帶和亞熱帶的大洲
D.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均為瀕臨三大洋的大洲
3.赤道和極圈都穿過的大洲是( )。
A.歐洲 B.北美洲 C.亞洲 D.南美洲
4.巴拿馬運河溝通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和 印度洋 B.印度洋和大西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北冰洋和太平洋
5.緯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
A.亞洲 B.歐洲 C.北美洲 D.南極洲
6.赤道橫穿哪些洲的大陸( )。
A.亞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7.被北美洲、亞洲、歐洲圍繞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8.被三大洲包圍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環繞的大洲是( )。
A.南極洲 B.非 洲 C.歐洲 D.南美洲
10.面積最小的大洲是( )。
A.南極洲 B.歐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1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陸地是( )。
A.亞歐大陸 B.美洲大陸 C.非洲大陸 D.南極大陸
12.四大洋中,全部在東半球的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3.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
A.亞洲 B.大洋洲 C.北美洲 D.南極洲
14.在地球表面,陸地所佔面積最大的半球是( )。
A.東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15.七大洲中全部都在北半球的大洲有( )。
A.亞洲 B.南美洲 C.歐洲 D.非洲
16.關於巴拿馬運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分界線 B.建造在巴拿馬國境內
C.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D.是世界上開挖最早的人工河
17.下列海峽,既是兩大洋又是兩大洲分界線的是( )。
A.台灣海峽 B.白令海峽 C.馬六甲海峽 D.直布羅陀海峽
18.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捷徑是( )。
A.蘇伊士運河 B.巴拿馬運河 C.紅海 D.馬六甲海峽
19.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所環繞的是( )。
A.亞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極洲
20.從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捷徑是( )。
A.巴拿馬運河 B.白令海峽 C.馬六甲海峽 D.蘇伊士運河
21.瀕臨三大洋的大洲是( )。
A.亞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歐洲
22.世界最大大洋和最小大洲組合正確的是( )。
A.太平洋、歐洲 B.大西洋、大洋洲
C.太平洋、大洋洲 D.太平洋、亞洲
23.世界上海陸比例是( )。
A.各佔1/2 B.2/3陸地區 C.1/4海洋 D.三分陸七分海
24.下列哪個大洲既位於北半球又位於西半球( )。
A.亞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5.大陸伸地向海洋的部分是( )。
A.島嶼 B.海洋 C.海峽 D.半島
二、填空題
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 %,而海洋占 %。
2.從南北半球來看,陸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北極和南極地區分別以 和 為主。
3. 和它附近的 合起來叫做大洲。
4. 洲、 洲、 洲和 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
5. 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6.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 洲和 洲。
7.地跨寒、溫、熱三帶的大洲是 洲和 洲。
8.南北回歸線都穿過的大洲是 洲和 洲。
9.世界各大洲和大洋中,跨經度范圍最大的分別是 洲和 洋。
三、讀圖題
1.讀「亞、歐、非三洲的分界線」圖(如圖2.1-12),完成下列要求:
(1)亞歐兩洲之間是以 、 和 一線作為分界線。
(2)黑海與地中海之間的狹窄水道是 ,它也是亞洲與 洲的分界線。
(3)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 。
(4)海船從黑海駛向印度洋,依次經過 海峽, 海, 運河, 海。
2.讀東西半球圖(如圖2.1-13所示)回答:
(1)既被赤道穿過,又被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洲是 、 。
(2)既有陽光直射,又有極晝、極夜現象的大洲是 、 。
(3)既被赤道穿過,又被極圈穿過的大洲是 。
(4)既跨東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大洲是 。
(5)緯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跨緯度最多的大洲是 。
(6)從赤道與0°經線交點自東向西繞地球一周經過的大洲是 、 、
、 。
四、連線題
將下列地理界線與其相關的大洲連接起來:
①北美洲和南美洲 a.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和土耳其海峽
②亞洲和歐洲 d.蘇伊士運河
③亞洲和非洲 c.巴拿馬運河
④亞洲和北美洲 d.直布羅陀海峽
⑤歐洲和非洲 e.白令海峽
參考答案
一、1.B 2.A 3.C 4.C 5.D 6.B 7.D 8.D 9.A 10.C 11.A 12.B 13.D 14.D 15.C 16.B 17.B 18.B 19.D 20.D 21.A 22.C 23.D 24.C 25.D
二、1.29 71 2.北 海洋 陸地 3.大陸 島嶼 4.歐 亞 非 大洋 5.海峽 6.亞洲 南極洲 7.亞 北美 8.非 大洋 9.南極 北冰
三、1.(1)烏拉爾山 烏拉爾河 大高加索山 (2)土耳其海峽 歐
(3)蘇伊士運河 (4)土耳其 地中 蘇伊士 紅
2.(1)非洲 大洋洲 (2)亞洲 北美洲 (3)亞洲 (4)亞洲 大洋洲 (5)南極洲 亞洲 (6)南美洲 大洋洲 亞洲 非洲
四、①——c ②——a ③——b ④——e ⑤——d
可以網路搜索「初中地理」
或登錄相關網站查詢資料
如:有關中考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