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漈村地理位置
1. 莆田四中的具體地址
福建省莆田第四中學,簡稱莆田四中,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拱辰街道南郊村,創建於公元1900年仲春,是與世紀同行的百年老校。上世紀初,林翰等幾位具有維新思想的留日學生回到家鄉莆田,辦起了莆田第一所學校——礪青小學堂,取「磨礪青年成國家棟梁」之意。
莆田第四中學幾經沿革,幾經遷徙,從興化私立礪青小學堂到莆田官立礪青小學堂、私立礪青中學、莆田師范學校、城郊五七中學再到今天的莆田第四中學; 莆田四中辦學校址從當年始創於城廂頂務巷的肖氏祠堂到城區真武壇興安書院、鳳山寺、從抗戰初期的白沙宮、夾漈宮、廣化寺到抗戰後期的無妙觀三清殿,從解放後的舊校區到今天的新校園。莆田四中是福建省重點中學,擁有新舊兩個校區,佔地面積223.7畝,建築面積9.23萬平方米,在校學生6000多人。
莆田第四中學於2003年在莆田市荔城區拱辰街道南郊村征地181畝,2003年12月28日與歐氏集團合建新校園,並於2004年4月份動工興建。新校園規模宏大,總投資1.67億元,總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按照國家級示範高中標准規劃;布局科學,分為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文化氛圍濃,配有圖書館、藝術館、校園文化長廊、名人塑像等文化設施。
2. 國強鄉泮池張氏歷史淵源
國強鄉來泮池村頂城社,明正統三年自(1438年),開基祖(名不詳)從雲霄西林遷入,繁衍泮池村下城、水口、腰坑、坑邊、嶺腰、雙頭墩、山仔坪、坑仔邊、後嶺、田中、庵山等社,分傳大溪鎮坪塘村頂樓社、坂仔鎮西坑村院前(舊樓)社、山格鎮高漈村望後社。又有雲霄西林一脈張賢,於明景泰二年(1451年),從雲霄縣西林遷入安厚鎮湯厝村巷口社開基,衍傳山格鎮坪寨村山邊、赤竹腳、內林社、高漈村石盤社、安厚農場西蟬、徑內作業區、小溪鎮金光村北塘社、五寨鄉優美村頂厝社、坂仔鎮寶南村新樓(下溝)、梧桐、東坑村黨厝樓社。
3. 莆田市二十四景各景具體的地址是哪裡
東山曉旭、西岩晚眺、梅寺晨鍾、西湖水鏡、南山松柏、木蘭春漲、
鍾潭噌響、柳橋春曉、石室藏煙、智泉珠瀑、北瀨飛泉、綬溪釣艇、
九華疊翠、壺山致雨、三紫凌雲、紫霄怪石、古囊峢獻、谷城梅雪、
白塘秋月、寧海初日、天馬晴嵐、夾漈草堂、錦江春色、湄嶼潮音
所謂莆田二十四景 ,是指莆田縣境內(包括今涵江區、城廂區及湄洲灣北岸)的二十四個景點。這二十四個景點是清代順治年間林堯英始定的。據記載,明代天順年間邑人 吳希賢第一次給莆陽標出了四個景區,即「壺橋晴嵐、烏山霽雪、綬溪待渡、寧海觀瀾」。林堯英認為這四個景區不能概覽莆田優美風光,就遍覽莆陽大地,第一次概括出了莆田二十四景。
這些景點分別是:東山曉旭、西岩晚眺、梅寺晨鍾、西湖水鏡、南山松柏、木蘭春漲、鍾潭噌響、柳橋春曉、石室藏煙、智泉珠瀑、北瀨飛泉、綬溪釣艇、九華疊翠、壺山致雨、三紫凌雲、紫霄怪石、古囊山列 山獻 、谷城梅雪、白塘秋月、寧海初日、天馬晴嵐、夾氵祭草堂、錦江春色、湄嶼潮音。這些景點約定俗成,成為莆田婦孺皆知的傳統景觀,沿用至今。
但是,由於年代久遠,滄桑變異,有的景點已成陳跡,有的已經消失。如,位於常太鎮嶺頭尾的「北瀨飛泉」,已沉沒於東圳水庫底;位於城廂觀橋和廟前一帶的「西湖水鏡」,由於城區建設,已不復存在;位於黃石七境村的「谷城梅雪」,已見不到如雪的遍地梅樹。還有位於華亭北部山脈的「三紫凌雲」、位於城郊頂墩的「柳橋春曉」、位於黃石天馬村的「天馬晴嵐」、位於城廂的「西岩晚眺」等景點,再也見不到她們昔日的風采。然而,莆田二十四景中的大部分景觀,至今仍然保存了下來,有的景觀經過修葺,還賦予新的內容,使其更加絢麗多姿,成為人們消閑游覽的勝地。
今有好事者,將莆田二十四景寫成對聯,對仗還算工整:
試看海濱鄒魯,媽祖家鄉:紫霄怪石,三紫凌雲;石室藏煙,壺山致雨;智泉珠瀑,碧瀨飛泉;鍾潭噌響,草堂夾漈;西湖水鏡,木蘭春漲;湄嶼潮音,好一派錦江春色;
遙賞文獻名邦,梅妃故里:柳橋春曉,九華疊翠;白塘醉月,綬溪釣艇;寧海初陽,東山曉旭;古囊峢山獻,天馬晴嵐;梅寺晨鍾,西岩晚眺;谷城梅雪,更幾株秀木南山。
4. 西山村的介紹
福建省德化縣南埕鎮西山村位於福建德化縣南埕鎮西北部,東至龍船寨回,南至胭脂嶺,北至深答海格苟拇三段,西至爐白格,東接前鋒村,西連溪美村,北抵高漈村,南鄰龍門灘鎮碧坑村。西山整個地形呈方形,總面積8.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36.26畝,竹林近1000畝,油茶林500畝。年平均氣溫17℃(無霜期230~250天),年平均降雨量1750毫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