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地理位置名人名勝特產
A. 湖北黃岡的特產有哪些
湖北黃岡的特產真是太多了,網路裡面一搜一大堆,不過我要隆重推薦的版兩種黃岡特產是羅田的甜權柿和板栗。
黃岡羅田素來有「中國板栗之鄉」的稱號,羅田生產的板栗果實非常大,量多質優,最重要的營養極其豐富,許多其他地方的板栗都比不上。
羅田甜柿自然脫瑟,皮薄肉多,顏色艷麗富有光澤,同時還散發著誘人的清香,一口下去,又甜又脆,回味無窮!
B. 誰能介紹一下黃岡的地理環境、人文特色及名勝古跡等方面的問題
黃岡地處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京九鐵路中段。現轄一區(黃州)、二市(武穴、麻城)、七縣(紅安、羅田、英山、浠水、蘄春、黃梅、團風)和一個縣級龍感湖農場,版圖面積1.7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30萬。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黃岡有2000多年的建置歷史,孕育了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畢升,明代醫聖李時珍,現代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愛國詩人學者聞一多,國學大師黃侃,哲學家熊十力,文學評論家胡風,《資本論》中譯者王亞南,等等一大批科學文化巨匠,為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歷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革命傳統光輝燦爛。黃岡是中共早期建黨活動的重要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組建了紅十五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革命武裝力量,發生了「黃麻起義」、新四軍中原突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為締造共和國,先後有44萬黃岡兒女英勇捐軀,其中5.3萬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林彪、王樹聲、韓先楚、陳再道、陳錫聯、秦基偉等200多名開國將帥,鑄就了「緊跟黨走、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老區精神。
區位交通得天獨厚。黃岡位於楚頭吳尾和鄂豫皖贛四省交界,與省會武漢山水相連,是武漢城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依傍一條黃金水道(長江),緊鄰兩座機場(武漢天河機場、九江機場),貫通四條鐵路(京九鐵路、合九鐵路、京廣聯接線、滬漢蓉快速鐵路),飛架四座長江大橋(鄂黃大橋、黃石大橋、九江大橋、鄂東大橋),縱橫五條高速公路(滬蓉高速、黃小高速、江北高等級公路、武英高速、大廣高速),具有「承東啟西、縱貫南北、得中獨厚、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
自然人文交相輝映。黃岡依山帶水,風光秀麗。大別山巍峨磅礴、天工巧奪,連綿境內數百里,其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集雄、奇、險、幽於一體,堪與泰山、廬山媲美。龍感湖古稱雷池,曾與鄱陽湖相連,現有水域面積2500平方公里,是全國重要的濕地保護區。長江流經本市189公里,境內倒、舉、巴、浠、蘄、華陽河六水並流,百湖千庫星羅棋布。黃岡名賢咸至,勝跡如雲。李白、杜牧、王禹偁等歷代騷人為此吟詠千古名篇,蘇軾因此成就其文學巔峰,黃梅戲在此發源。以黃岡為中心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更是全國12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是湖北紅色旅遊的主體。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改革開放尤其是1996年撤地建市以來,黃岡人民搶抓機遇,開拓奮進,全市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工業初步形成食品飲料、醫葯化工、紡織服裝、建築建材、機械電子等五大支柱產業,吸引了北京匯源、湖南太子奶、內蒙古伊利、浙江奧康、香港穩健等大批知名企業落戶。農業建成全國重要的優質糧油基地,蠶繭、板栗、茯苓、花生、油菜、淡水珍珠等農產品產量居湖北之冠。市區城市功能不斷增強,城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精神文明和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黃岡人民堅持科學發展,推動全民創業,傾力打造優質高效的行政環境,規范嚴明的法制環境,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加快構建實力黃岡、活力黃岡、魅力黃岡、文明黃岡、和諧黃岡。
旅遊資源
黃岡是歷史文化名城。已形成東坡赤壁旅遊區,大別山生態旅遊區,四祖、五祖佛教旅遊區,紅安、麻城革命遺址旅遊區。黃岡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黃岡有2000多年的建置歷史,孕育了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畢升,明代醫聖李時珍,現代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愛國詩人學者聞一多,國學大師黃侃,哲學家熊十力,文學評論家胡風,《資本論》中譯者王亞南。黃岡的人文古跡,自然風光等旅遊資源極其豐富!
黃岡市旅遊景點甚多,被載入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主編的《中國名勝詞典》即有23處:東坡赤壁、青雲塔(以上黃州)、七里坪、紅安烈士陵園、大聖寺塔、天台山(以上紅安)、龜峰山、柏子塔(以上麻城市)、天堂山(寨)(羅田)、斗方山、舍利寶塔(以上浠水)、筆架飛瀑(即三角山,浠水、蘄春交界)、李時珍墓(蘄春)、五祖寺、十方佛塔、飛虹橋、釋迦多寶如來佛塔、毗盧塔、魯班亭、靈潤橋、高塔寺塔(以上黃梅)、雙善洞、鄭公塔(以上武穴市)。各地投資建設旅遊景點,已形成東坡赤壁旅遊區,大別山生態旅遊區,四祖、五祖佛教旅遊區,紅安、麻城革命遺址旅遊區。
C. 黃岡的特產有哪些
地方特產
羅田板栗 羅田板栗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澱粉、維生素B和脂肪酶等,不僅營養價值高,還具有補腎、治腹、瀉(煨食)等功效。羅田為中國板栗主要產區,1998年板栗年產量達2000萬公斤,位居全國第一。縣食品廠生產的板栗產品曾獲外貿部出口產品優良證書和國家經貿委金龍獎,其產品行銷美國、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羅田縣板栗在春秋、戰國以前即開始有人工種植。品種多,色味獨特,產地分布於全縣各地,但其產品外銷售均冠以「羅田板栗」。「金魁栗」、「油栗」、等品種名揚全國,遠銷日本,並被譽為「人生果」。 美國澳本大學洛頓教授通過對羅田板栗品種的實地考察後認為羅田板栗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庫」。
麻城老米酒 麻城老米酒主要產於麻城市東部山區的木子店、東西城等地,因而又叫東山老米酒。系用糯米和特製酒麴釀造而成,色澤清亮,味道淳甜,質濃而不傷脾胃,經有關部門化驗,該酒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營養價值豐富,還具有健脾胃,舒筋絡,消痛化瘀的功能。配以中草葯,還能祛治風濕,醫治癱瘓。因而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當地素有「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皇帝就數我」的說法。
武穴山葯 山葯含有糖、蛋白質、鉀及氨基酸、維生素等18種營養成分,煨制食用,香氣四溢,風味獨特,具有滋陰、利肺、健腎、健胃、止泄痢、化痰涎、潤毛發等功效,是很好的食物葯。 武穴種植山葯有300餘年的歷史,尤以龍坪山葯為最好,號稱「龍葯」,其次為梅川、橫崗百園等地。武穴山葯最高年總產量200萬公斤,行銷鄂東各地和長江中下游地區。
英山茶葉 英山茶葉以其條索緊細、色澤嫩綠、清香宜人深受客戶歡迎,早在唐代就是宮廷貢品。英山位於大別山主峰側旁,海拔高,濕度大,氣溫適宜,家家戶戶古來就有種茶習慣。其主要產品有「英山銀毫」、「羊角春」、「吉峰毛尖」、「長沖炒青」等。1987年湖北茶葉評比,9項名茶英山囊括5項。「吉峰毛尖」茶被評為部優產品。茶葉現已成為英山縣主要商品之一。自1992年4月起,英山縣將每年的農歷穀雨定為茶葉節,以後年年舉辦。每年茶葉節,全國各地茶商蜂擁而來。1998年全縣茶葉總產量達到了700萬公斤以上。
羅田茯苓 茯苓,亦名伏靈、伏菟、松腴、不死面。伏靈之名出於《史記?龜策列傳》,傳雲:「所謂伏靈者,在警絲之下,狀似飛鳥之形。」《淮南子》也載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下有菟絲。」李時珍說:「下有茯苓,則上有靈氣如絲之狀,山人亦時見之,非菟絲子之菟絲也。注淮南子者,以菟絲子及女蘿為說,誤矣。」 茯苓為擔子菌綱,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乾燥菌核,靠吸收松木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生長。嫩時白棉絨狀,成熟後呈棕褐色皮狀。李時珍說:「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堅如石者,絕勝。其輕虛者不佳,蓋年淺未堅故耳。」現仍有野生,但主要靠人工培養。 據《本草綱目》載:茯苓「主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甚至有人說它「通神而開心,調營而理衛,上品仙葯也。」宋蘇頌著《集仙方》,把茯苓酥描述為「日食一枚,終日不飢。」慈禧太後曾令御膳房製作「茯苓餅」供膳,並以此賞賜王公大臣。 茯苓的主要成分,目前已知的有茯苓聚糖、茯苓酸、麥角甾醇、膽鹼、組織氨、磷脂、蛋白質、酶等,是一種很有營養的有益健康的葯品。因此,久已失傳的茯苓食品近年又相繼上市,羅田縣九資河茯苓糖不久也將問世。 鄂東茯苓稱著全國,主要產區在羅田、英山、麻城。羅田生產茯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曾被譽為「茯苓之鄉」。一九三○年全縣總產達三百多萬斤,一九五六年曾達到四百二十五萬斤,一九八三年下降到六十一萬斤,羅田、英山、麻城三縣總產也不過一百一十二萬多斤。茯苓的商品規格,羅田、英山、麻城各有特色。英山出口片類,以潔白勻凈著稱;麻城以塊類方正整齊見長;羅田以個苓堅實皮細聞名,葯用性能好,曾有九十六斤重的「茯苓王」,在廣州博覽會上展出,許多外商驚嘆不已。
糯米堆花酒 該酒採用純糯米,運用傳統制酒工藝製造而成。斟入酒杯或搖動杯中酒,酒液濺起小花環,一個迭一個,持續時間較長,又因原料是糯米故名糯米堆花酒。 五祖牌糯米堆花酒,是黃梅縣酒廠生產的一種優質小曲酒,原名陳年米酒、燒酒,亦稱葯曲白酒,已有五百餘年的生產歷史,系採用純糯米、薄荷、橙皮、桂枝等三十多味中草葯,精工配製發酵,用「五祖寺」的碧玉流泉水釀造的。其工藝典型,具有無色透明,醇和味正,蜜香清雅,芝麻香型的特點。把酒盛在容器內搖動,出現一層層透明的珍珠狀酒花,經久不散,故名堆花酒。 該酒還具有補益氣,強腎健身、通血脈、厚腸胃、潤發膚、散冷氣,益精神之功能。明朝詩人汪美雲游黃梅四祖寺時,寫下了「老僧風味別,對竹倒清醅」的詩句。 一九七五年,黃梅縣酒廠組織技術研究,吸取民間傳統工藝的精華,改選配方,改進工藝流程,使生產更加科學性,質量有很大提高,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九年相繼在中南五省酒類品評會上獲得好評。堆花酒的總醛和含鉛量等六項理化指標都低於部頒標准,一九八0年在全國酒類質量檢驗和品評會上,通過國家和全省評酒委員們的品嘗和檢驗,在同類酒中名列全省第一。
羅田楚香酒 羅田「楚香牌楚香酒」系湖北楚香酒廠生產。它色清透明、清香純正、醇甜適口、窯香濃郁、回味悠長,為湖北品酒。自1982年以來一直蟬聯湖北同類產品第一名,1984年以來一直榮獲湖北省優質產品稱號,1991年以來連續五屆榮獲湖北省消費者滿意杯金獎。並曾獲得1997年湖北省工業精品名牌產品展銷會金獎、第二屆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名牌釀造品稱號等榮譽。 湖北楚香酒廠位於羅田縣鳳山鎮義水河畔,始建於1952年,擁有固定資產3000萬元,現已建成曲酒、酒精、包裝、食品飲料、礦泉水5個分廠,擁有白酒、酒精、大麴、滋補酒、果露酒、汽水、紙箱、礦泉水等8條生產線。白酒、礦泉水年生產能力達到1萬噸。
蘑菇 蘑菇亦稱「洋蘑菇」,為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科。傘蓋真菌類植物的通稱。可食的蘑菇種類繁多,生長在鄂東各地的有:香菇、松菇、平菇、木梓樹菇(羅田稱「八擔柴」)、鳳尾菇、麥黃菇等。其子實體群生或叢生,傘蓋有大有小,初呈扁球形,後平展,表面不粘,白色、灰色、黃色、褐色均有。傘柄圓柱形,與傘蓋同色,菌褶初為淡紅色,後變紫褐色。菌肉厚而緊密。天然蘑菇生於夏秋兩季連陰雨後,生長期三到五天。人工可以在室內培植,常以馬、牛糞和稻草為培養材料。鄂東沿江各地多用棉子殼,山區各地多用鋸木屑作培養植本。菌絲適宜溫度在16~22℃之間。 食用菌人工培育的原料很多,在鄂東主要有三類,一是闊葉樹段或鋸末(如花??樹、板栗樹、梧桐、槐樹等),可用以培育香菇、黑木耳、銀耳、平菇等;二是農作物秸稈(如稻草、麥草、玉米芯、棉籽殼等),用以培育蘑菇、草菇,平菇等;三是工業生產的下腳料(如廢棉花、甘蔗渣、木屑、廢紙、沼氣渣等),用以培育草菇、蘑菇、猴頭、平菇等。 蘑菇味美,我國人民早就知道。周秦之際的《呂氏春秋》說:「味之美者,越駱之菌。」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除方其味美外,還介紹它的烹飪方法。北宋詩人黃庭堅把它比作「樹雞」、「鵝掌」、「鱉唇」,有詩曰「驚雷菌子(蘑菇)出萬釘,白鵝拆掌鱉解甲」、「薪者得樹雞,美盂味南烹」。還有以「地雞」、「桑鵝」、「楮雉」作比的。它不僅味美,而且營養極為豐富。據化驗分析,它含蛋白質鮮品為7.2~49.1%,比雞肉、雞蛋的含量還高。所含的傘菌氨酸、口蘑氨酸、鵝膏氨酸以及香菇菌素、雞油菌素、野菇菌素等也不少。它的「食療」作用比較顯著。《本草綱目》說「雞樅」有「益胃清神」、「治痔」之功效。《菌譜》說「松菌」有治溲濁不禁之療效。有的治慢性肝炎,有的能治眩暈、失眼、耳鳴、肢麻、癲癇諸症。天然菌可食,但須慎重。《本草綱目》說:「菌,冬春無毒,夏秋有毒,有蛇、蟲從下過也。」「凡煮菌,投以姜屑、飯粒,若色黑者殺人,否則無毒。」李時珍說:「食肉不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凡中其毒者,必笑不止。解之以苦茗、白礬,酌新水並咽之,不立愈。」
蘄春石英石 石英石礦,成分為二氧化硅,三方晶系,呈六方柱頭,質地堅硬。純粹的石英無色透明,叫水晶;乳白色叫乳石英;淺紅色的稱薔薇石英;煙黃色的稱茶晶;含雜質的,有紫、褐、淡黃、深黑等各種顏色,一般為乳白色、半透明的結晶體。石英是構成許多岩的重要成分。蘄春的石英儲量大,質量好,品位高,含硅量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八,居全國之冠。 據礦產部門初步調查和勘測,蘄春全縣有五十八個石英石礦點,最大的礦點儲量約一千萬噸以上。全縣目前已探明的總儲量約二點三億噸。據建材部四○一地質隊、上海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武漢商品檢驗局等單位化驗的結果表明,蘄春石英石二氧化硅含量達百分之九十九點六至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含鐵量在百分之零點二以下。石英石,工業上用來製造光學儀器、無線電器材、耐火材料、陶瓷等,是發展玻璃工業的根好原料。 蘄春全縣有58個石英礦點,且大部分露出地表,可露天開采。蘄春石英石質量好,品位高,其含硅量達99.99%,居全國之冠,是製造高級玻璃不可多得的材料。蘄春縣目前正在進行初步開發,縣玻璃廠利用石英資源生產酒瓶、酒杯等玻璃製品。
娃娃魚 娃娃魚,學名大鯢,屬兩棲綱,大鯢科。因叫聲似小兒啼,故稱「娃娃魚」。它名之曰魚而非魚,也屬一怪。大鯢不是鄂東特有的,它分布在湖北、安徽、四川、陝西等十七個省,棲生山谷的溪流中,大別山腹地經常可見它的足跡。一九八二年八月初,羅田縣山洪暴發,有一條身長達六十厘米、重十多斤的大鯢,沖到鳳凰關下的大路旁邊,一位農民獲得,後送縣一中喂養。 大鯢是現存最大的兩棲動物。大者達一點八米長,重四、五十斤。背面呈棕褐色,有大黑斑,腹面色淡。頭寬而扁,口大,齒成弧狀。鼻眼極小,位於頭的背面,無眼臉。身軀粗壯,尾側扁。四肢很短,前肢四趾,後肢五趾,趾間有微蹼。皮滑,頭部疣粒顯著,多數成雙排列。它體外受精,親體有護卵習性。生活在深山陰暗的溪流中,以魚、蝦為食。
茅山螃蟹 策湖出產的茅山螃蟹(湖在浠水,山在蘄春)、學名「中華絨鰲蟹」,以個大體肥、黃多味美聞名遐邇。據清光緒《蘄州志》載:「蟹出茅山下者,黃多而味甘,較它處為勝。」茅山螃蟹體重每隻達半斤,黃多使它爬行時腹貼地,不象它處蟹肉鉗,螯支撐懸空。茅山螃蟹,最肥的季節在立秋前後,有「七月的尖,八月的圓」和「九月重陽,蟹子滿黃」之說。蟹肉氣寒味咸,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凡蟹生烹,鹽藏糟收,酒浸醬汁浸,皆為佳品」(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尤其是蟹黃(卵巢和消化腺)味更鮮,而且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高。蟹肉蟹膏中含有大量蛋白質(每百克含蛋白質十四點五克)、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核黃素,還含有鈣、磷、鉀、鐵等成分。烹飪方法有醉、糟、醬、炒、清蒸等。蒸蟹先用清水將蟹殼外面的污物洗凈,放進鹽水浸泡一小時左右,讓蟹將腸里的細菌及臟物吐出,再換清水洗刷干凈。蒸蟹要熟透,熟透的標志是殼色變紅。如將蟹蒸熟,蘸以薑末、醋,同時噴點熱酒,既能殺菌,又能去寒,其味更鮮。據《本草經疏》記載,醋蘸熟蟹,食之能補骨髓,滋肝陰,舒筋活血。茅山蟹還有散瘀血、抗結核的功能,對殺莨菪毒,解鱔魚毒,漆素養,治瘧及黃疸,或將其搗成膏塗疥瘡、癬瘡,搗汁滴耳聾,均有較好療效。浠水策湖一帶流傳這樣一個故事,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朱元璋的大臣康茂才(蘄春人,官至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進階榮祿大夫,死後明封為蘄國公)回家省親,返京時,特將策湖的茅蟹帶到京城,送到御廚房做成蟹黃面,敬獻皇上,朱元璋吃後,稱贊:「這蟹黃色、味都好,妙極,妙極!」。 策湖產的螃蟹為什麼這么好呢?主要是有個好的生態條件。策湖多眼子菜,苦草,其根脆多甜汁,湖內魚蝦多,是蟹的佳餌;加上湖底土質松軟,湖水清澈,日照時間長。這對茅蟹的生長均有利。清初年產兩、三萬斤;光緒二十九年建茅山閘後,產量降到兩萬斤左右;一九六四年茅山閘再次改建,堵死了江湖通道,幼蟹不能溯江入湖,加上圍湖開田,縮小了湖面,茅蟹瀕於絕跡。
武穴酥糖 原名桂花董糖。相傳是一位姓董的孝子,其母生病,不進食,他將麵粉炒熟混以蔗糖、芝麻屑、桂花等,味甚佳,母愛食。後被移植至糕點業,初名桂花董糖,因人們對「董糖」二字意義不解,改名為桂花酥糖。桂花酥糖選料嚴格,製作認真,具有香、甜、酥、脆四種特色,並能治咳潤肺。料中有麻屑、白糖、香條、桂花等,食時甜酥,骨子雖用飴糖熬制而成,但鬆脆,落口消深,不沾牙齒。上個世紀80年代初,該品種被收入《湖北糕點》名錄;1983年9月,被湖北省商業廳評為全省商業優良名特傳充產品獎;近年來,連續多次榮獲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目前,生產酥糖為主的食品企業發展到二、三十家,規模較大的有美雅、廣濟、振雄、德勝等,廣濟酥糖廠還開發出玉米酥糖,市場極為俏銷。
D. 黃岡有什麼特產
黃岡有麻城的肉糕,有魚面。
E. 黃岡什麼特產最出名
西施豆腐,東坡肉,熱乾麵,牛雜(黃岡口味)
手擀麵(黃岡風格)
米線,糯米雞,面窩,板栗,藕粉,麻糖,好多好多,說不清楚了
最好吃的小吃都在黃岡18坡那塊,開發區那邊也有
F. 黃岡有什麼名人呢
黃岡名人分以下幾類:
1、政治方面有:有2人擔任過國家主席,1人擔任過國家副主席,1人擔任過全國政協主席,3人擔任過人大副委員長,6人擔任過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2人擔任過全國政協副主席,30人擔任過歷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其中6個政治局委員、3個常委、2個副主席),300多人擔任過省、部、軍級領導職務。在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有3人是黃岡人,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陳潭秋、李先念、林育南、張浩等。
2、軍事方面有:在中共中央軍委1989年確定的33位軍事家中,有3位是黃岡人,他們是李先念、王樹聲、林彪。在1965年前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中,黃岡市共有101人,其中元帥1人,大將1人,上將8人,中將17人,少將76人(後劃入新縣、大悟、金寨地界的19人尚未計算在內),其中紅安縣的將軍人數在全國所有縣中名列處二,故有「將軍縣」之稱。
3、科學方面有:畢升、李時珍、李四光、彭恆武。
4、科舉名人有: 劉子壯 、陳 沆 、胡明庶 、帥承瀛 、陳 鑾 、金德嘉 。
5、禪宗祖師有: 道 信 、 弘 忍 。
6、方誌學家有:王葆心。
7、文壇巨星有: 聞一多、葉君健 、胡 風 、馮文炳 、秦兆陽 、 黃 侃 、 殷海光。
8、新聞巨子有: 詹大悲 、郭超人。
9、戲曲巨擘有: 餘三勝 、余紫雲 、余叔岩 、邢秀娘 、方掬芬。
10、哲學大師: 熊十力 、湯用彤 、徐復觀。
11、醫學名家: 萬密齋 、龐安時 、楊濟泰。
12、客籍名人: 杜 牧 、王禹偁 、蘇軾。
李時珍(1518-1593),字東壁,明代著名醫葯學家。
畢升 北宋活字印刷偉大發明家,發明了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
陳潭秋 (1896--1943),中共「一大」代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董必武(1886年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國家主席,曾經任教於黃岡中學前身,創立武漢中學,在延安期間任中央黨校副校長、臨時中央政府最高法院院長,建國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副總理、政法委員會主任,國家副主席,代國家主席)
李先念(1909年生,,曾任國務院副總理,財政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政協主席。)
林彪(1907年生,抗日軍政大學校長兼政委,共和國開國元帥,軍事家)
李四光(1889年生,著名地質學家,北大地質系主任,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聞一多(1899年生,詩人,學者,民主鬥士,曾是清華大學教授)
王樹聲(,軍事家,大將,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韓先楚(,1913年生,軍事家、上將)
秦基偉(,1914年,上將,國防部長)
陳錫聯(,1915年,軍事家、上將)
胡風(1902—1985,現代文藝理論家、詩人、文學翻譯家)
黃侃(1886年生,國學大師,著名語言學家)
廢名(1901年生,小說家。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是30年代頗具影響的京派作家)
葉君健(1914年生,作家,文學翻譯家,輔仁大學教授,中國翻譯家協會、中國筆會副會長)
王亞南(1901年生,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教育家、曾任廈門大學校長)
熊十力(1885年生,著名哲學家,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
徐復觀(中國新儒學大師,台灣地區著名學者.)
殷海光(1919年生,台灣地區五六十年代最具影響力的學者、政論家、哲學家和邏輯學家,中國現代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彭桓武(1915年生,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勛)
G. 湖北黃岡有什麼特產
1,武穴酥糖
武穴酥糖是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的特產,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武版穴市權傳統糕點之一。
2,武穴龍坪油麵
銀絲細油麵系祖傳特殊手工藝製作而成。相傳起始於明萬曆年間(1572-1620年),後清乾隆帝六下江南,路經龍坪訪師金德嘉,而品嘗此油麵大為贊許,並御賜為朝廷貢品。
3,黃州東坡餅
黃州地方風味名點,距今有九百多年,系用上等細麵粉做成蟠龍狀,和麻油煎炸,片片如薄絲條,然後撒上雪花白糖,具有酥、香、脆、甜的特點。相傳為蘇東坡起意,由安國增大和尚殘謬試製成功。
4,浠水九孔藕粉
浠水特產,由浠水獨有的九孔藕精製而成。內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味道香甜可口,九孔藕,藕中珍品,比普通藕多出兩孔,自明清以來被列為朝廷貢品。
5,蘄春家方酒
蘄春家方酒,亦曰益氣養血補酒,由蘄春縣李時珍第二十九代嫡孫,根據祖傳千年的秘方釀造而成。
H. 黃岡有哪些風景名勝區和土特產
黃岡依抄山帶水,風光秀麗。大別襲山巍峨磅礴、天工巧奪,連綿境內數百里,其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集雄、奇、險、幽於一體,堪與泰山、廬山媲美。龍感湖古稱雷池,曾與鄱陽湖相連,現有水域面積2500平方公里,是全國重要的濕地保護區。長江流經本市189公里,境內倒、舉、巴、浠、蘄、華陽河六水並流,百湖千庫星羅棋布。黃岡名賢咸至,勝跡如雲。李白、杜牧、王禹偁等歷代騷人為此吟詠千古名篇,蘇軾因此成就其文學巔峰,黃梅戲在此發源(有爭議)。以黃岡為中心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更是全國12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是湖北紅色旅遊的主體。
風景名勝區有:林家大灣、陳潭秋故居、鑄錢湖、天堂湖、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吳家山國家森林公園、四祖寺、黃梅五祖禪寺、天堂寨、龜山風景區、薄刀峰、東坡赤壁、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李時珍紀念館、仙人台、天台山、南武當山、蔡山鎮江心寺等。
土特產有:羅田板栗、麻城老米酒、武穴山葯、英山茶葉、羅田茯苓、糯米堆花酒、羅田楚香酒、蘑菇等。
I. 黃岡籍名人及其主要成就
林彪 軍事家。1907年生於湖北黃岡。1923年6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10月畢業後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任排長,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起義軍在廣東潮汕地區失敗後,隨朱德、陳毅轉戰閩粵贛湘邊界。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同年4月隨部隊上井岡山,先後任紅軍第四軍二十八團營長、團長,參加了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1929年1月隨軍挺進贛南、閩西,3月任紅四4軍第一縱隊司令員。1930年6月任紅四軍軍長。1932年3月任紅一軍團總指揮(後稱軍團長),率部參加了長沙、贛州、漳州、南雄水口、樂安宜黃等重要戰役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多次指揮所部擔任主攻任務。1934年10月率紅一軍團開始長征,參加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和強渡烏江等作戰。1935年1月參加了遵義會議,會後指揮所部參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奪占瀘定橋等作戰。同年9月任陝甘支隊副司令員兼第一縱隊司令員,到達陝北後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戰役和東征戰役。1936年6月任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後改稱抗日軍政大學)校長,後兼政治委員。抗戰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師長,率部挺進華北前線,同聶榮臻指揮了平型關戰斗。1938年冬赴蘇聯就醫。1942年2月回國。抗戰勝利後,先後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等職,與羅榮桓等指揮了四平、新開嶺、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和遼沈戰役等重要戰役,解放全東北。1948年底率部入關,與羅榮桓、聶榮臻一起指揮平津戰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戰軍司令員等職,先後指揮了湘贛、衡寶、廣東、廣西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司令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防部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文革"中與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等結成反革命集團,同江青反革命集團互相勾結,有預謀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陰謀奪取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1971年9月8日,下達反革命武裝政變手令,妄圖謀害毛澤東。陰謀敗露後,於9月13日乘飛機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地區機毀身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決定開除其黨籍。1981年1月25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確認為反革命集團案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