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環境山

地理環境山

發布時間: 2021-02-26 06:46:54

Ⅰ 肯亞山的地理環境

東非來大裂谷最大的死火山,位於肯自尼亞中部。最高峰海拔5,199米,是僅次於乞力馬扎羅山的非洲第二高峰。她穿越赤道線,平時煙霧繚繞,峰頂若隱若現,而在晴朗的日子裡幾英里以外都可以看到屹立在遠處的雪峰。巨大冰河形成的山谷緊靠群山,一片瑰麗的景色。山頂終年積雪,並有15條冰川伸延到4300米處。海拔1500─3500米多密林。2000米以下多種植園,在火山岩發育的肥沃土壤上種植咖啡、劍麻、香蕉等。連同周圍地區辟為國家公園。以熱帶雪峰景色和眾多野生動物吸引大量旅遊者。山腳和山腰設有旅館和宿營地。其南面的尼安達魯瓦山脈的茫茫林海間有野生動物園。

Ⅱ 井岡山的地理環境

井岡山植物、動物區系復雜,區系成分繁多,生物資源豐富。距今約6000萬年前遺留下來的,比較古老而又完整的新生代第三紀型森林生態系統,已查明有高等植物280科800餘屬3400餘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紅色名錄》的植物有10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的有38種,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的有67種,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有23種。在中國特有種子植物460種中,井岡山特有種子植物20種,還有列入省級保護的78種。
井岡山市已查明脊椎動物有307種,其中哺乳類42種,鳥類162種,爬行類41種,兩棲類29種,魚類35種。昆蟲類種類達21000種,區內分布有多種珍稀瀕危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紅色名錄》有13種,列入《瀕危野生動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有17種,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的有37種,在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38種中,井岡山有特有動物25種。代表動物有黃腹角雉、猴面鷹、藏酋猴、水鹿、穿山甲、烏梢蛇、百花蜥、水鯢(娃娃魚)、虎紋蛙、棘胸蛙等等。 截至2013年,據地質勘測資料和群眾報礦,井岡山市有瓷土、稀土、砂(岩)金、鈾、鎢、錫、鋁、鋅、鎂、銅、硫鐵、螢石、石墨、水晶、石棉、花崗岩、鈮鉭礦等10餘個礦種,其中瓷土礦、稀土礦儲量豐富,為兩大優勢礦種,其他均以小型礦點出現。七里船、西眉山一帶,下庄至行洲一帶的山嶺中,發現的鈮鉭礦,在江西省尚屬首次。
井岡山市的瓷土主要分布在東上鄉的高涼寨,荷花鄉的大廟、大倉,葛田鄉的下古田等地。總儲量為2500萬噸。稀土主要分布於大塘、下古田、東上、龍市、睦村等地。據初步探明儲量約為1200噸,其中大塘礦區儲量415噸,下古田礦區309噸,龍市礦區173噸,東上礦區176.6噸,睦村礦區85.6噸。鎢主要分布於東上鄉泥湖、七里船、白石坳一帶,含鎢礦體8條,礦脈走長約3710米,平均為463.7米,脈幅平均1.68米,總厚度12.93米,礦體為石黃脈型。下七、長坪儲量約3萬余噸,純度達65%。葛田鄉有螢石礦,荷花鄉有葛藤窩、樟樹坡2個砂金礦點,東源水河床及兩岩也有發現。在錫坪、桐木嶺和白銀湖地域查明有金、銀、硫磺。拿山鄉岩前村有石灰岩。長坪、拿山、東上有大理石。煤鐵主要分布在拿山、廈坪、盆地的周邊低山丘陵地層之中,品位不高,儲量不大。

Ⅲ 麥金利山的地理環境

麥金利山系第三紀晚期和第四紀隆起的巨大穹窿狀山體,有南北二峰,南峰即海拔版6193米的北美洲最權高峰,北峰高5934米。山上終年積雪,雪線高度為1830米。南坡降水量較多,冰川規模較大,有卡希爾特納和魯斯等主要冰川。

Ⅳ 溫迪亞山脈的地理環境

長約1,100公里,高450—600米,辛加喬里峰海拔884米。南北兩側的河流,分別注內入納巴達河和恆河。印度中部容高地的南緣由繼續的丘陵組成的山嶺。西起古吉拉特(Gujarat)邦,向東延伸約1,086公里(675哩),經過中央邦,在瓦拉納西(Varanasi)附近抵達恆河谷地。北支為凱穆爾山(Kaimur Range),在宋(Son)河以北,進入比哈爾(Bihar)邦西部;南支在宋河上游與訥爾默達(Narmada)河上游之間延伸,在阿馬爾坎塔克(Amarkantak)高原與索德布爾(Satpura)嶺相接。溫迪亞山脈海拔450~1,100公尺(1,500~3,500呎),為恆河南岸主要支流昌巴爾河、貝德瓦(Betwa)河、肯(Ken)河、通斯(Tons)河的發源地。

Ⅳ 東方山的地理環境

東方山上小溪、抄大溝、襲泉流隨處可見,匯入港道,形成五條水流,分別注入黃石磁湖、大冶金湖和鄂州花馬湖,攔截東方山水系而成的人工湖,東有江洋水庫,南有園門水庫,西有東方山水庫,北有石橋水庫。
水庫——位於東方山最東頭的張家灣、謝家灣一帶,面積約1.22km2。
潭——金盆地積水潭,位於弘化禪寺西南方約200m處的金盆地之間,是一塊面積在1畝左右的積水潭,潭裡有泉眼,這里終年積水。即使天旱之年,也不幹涸。積水潭不深,拔開浮萍即可見到清澈的水光雲影。

Ⅵ 日月山的地理環境

日月山位於青海省湟源縣西南40公里,青海湖東側,為祁連山支脈,西北一東南走向,版長90公里,權寬10--15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峰阿勒大灣山,海拔4877米。日月山,是我國自然地理上的一條非常重要的分界線,是我國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分界線,也是青海省內農業區與牧業區的分界線。日月山東側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風光;西側草原遼闊,牛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山體兩側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實屬國內罕見。日月山頂部由第三紀紫色砂岩組成而呈紅色,故古時被稱為「赤嶺」,藏語稱「尼瑪達娃」,蒙古語稱「納喇薩喇」,即太陽和月亮之意。因山體呈現紅色,古代稱為「赤嶺」。

Ⅶ 大悟山的地理環境

大悟山自然景觀豐富。舊說有8景,又說有72景。其中有飛崖斷壁的「天生橋」,險拔幽邃的「吊崖洞」、「石人山」石人栩栩,「獅子岩」怒獅欲躍等等,無不 景象秀絕。每當日麗風清,攀藤附葛,登最高峰金頂,頓覺天高地厚,心胸為之一爽。清光緒十一年《孝感縣志》載明沈惟柄《登大悟山詩》雲:「積雪千尋界紫霄,山靈策我上扶搖。苔花綉石堆雲錦,楓葉經霜剪絳綃。檻外秋雲生大別,望中風雨過南條。雁堂柏子無消息,萬壑天簫吼暮潮。」大悟山屬大別山脈,主峰金頂,海拔813米。其東南麓原建有寺(即大悟寺),俗稱老廟。枕高山,傍溪流,佛殿數重,有藏經閣、讀書院。門前枯藤老樹,勁枝橫突,鬱郁蒼蒼。院中有古井,冬暖夏涼,終年保持固定水位。
山間峰巒起伏,溪澗縱橫,氣候清爽。由於海拔高、氣溫低、環山植被稠密、濕度大、水氣蒸發升騰,形成輕雲薄霧,游離飄忽,倏隱倏現,或濃或淡,有時覆蓋如帽,有時纏繞如帶,山鄉人每以山間雲霧變幻預測天氣,為之諺雲:「有雨山戴帽,無雨雲纏腰。」
大悟山又是馳名中外的革命老根據地之一。它北依大別,南窺江漢,處平漢鐵路翼側,扼南北交通咽喉,進可以據三關,通豫皖,預馳中原。早在建黨初期,徐海東就以大悟山為基地,建立農民自衛軍,點燃了農民革命武裝斗爭的烽火。抗日戰爭時期,這里又是中原抗戰前哨,中共鄂豫邊區黨委、行政公署及新四軍第五師司政機關先後移駐大悟山區。大悟山區成為鄂豫皖湘贛邊區抗日戰爭指揮中心。
大悟山,是大悟縣與孝昌縣的界山。大悟山呈東北、西南走向,東至大悟縣夏店望夫山,南至孝昌縣小悟鄉,西至大悟縣栗林店的大興堖,北至大悟縣新城鎮的馬吼嶺。

Ⅷ 上揚斯克山脈的地理環境

俄羅斯遠東北部薩哈(Sakha, 雅庫特〔Yakutiya〕)境內山脈,長約1,100公里(700哩),為一巨大大版山弧,與勒那河下游平權行延伸至拉普捷夫(Laptev)海。海拔一般超過1,000公尺(3,300呎),最高2,389公尺(7,838呎)。植被為苔蘚和地衣稀疏的苔原。山中無路,也幾無人煙。

Ⅸ 劃分出各大地理單元的地理環境(山脈,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丘陵和山脈相同點:地面都有起伏,不同點:丘陵海拔較低,地面有起伏但起伏不大,山脈:海拔較高一般在米以上、起伏較大
盆地:四周高中間低,海拔有高有低

四大高原是:
1.青藏高原:位於我國的西南部
2.內蒙古高原:位於我國北部
3.黃土高原:位於秦嶺以北
4.雲貴高原:位於雲南東部和貴州的大部

四大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周圍被天山、昆侖山等高大山脈包圍,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盆地。盆地底部海拔800—1300米,沙漠廣布。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中國油氣蘊藏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准格爾盆地 准格爾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天山與阿爾泰山之間,是我國第二大盆地。盆地底部海拔500—1000米。盆地中部分布著草原和沙漠,蘊藏著豐富的煤炭和石油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周圍有昆侖山、祁連山等山脈。盆地底部海拔在2700—3000米左右,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盆地。盆地內部蘊藏著豐富的鹽、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於四川省東部,在巫山、大巴山等山脈的包圍之中,地形封閉。盆地底部海拔400—800米,盆地西北部為成都平原。盆地內的岩石、土壤呈紫色,有「紫色盆地」之稱。

三大丘陵:
1.遼東丘陵: 遼東半島上。
2.山東丘陵: 山東半島上。
3.東南丘陵: 我國東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閩丘陵、兩廣丘陵等,面積最大。

Ⅹ 烏龍山的地理環境

烏龍山位於位於浙江省建德市東部,古鎮梅城以北,坐落在新安江、富春江、蘭江交匯處之北岸,因山石烏黑,山體巍峨,蜿蜒如龍而得名。東西綿亘五六十里,海拔八百米以上山峰,相連約7里,最高處海拔916.6米。
烏龍山主體成扇形,上峰海拔909米,形成於燕山運動後期,山火山噴發後的酸性岩漿凝結而成。早期曾處於淺海之中,故而山巔地沉中時有螺殼等水生物遺跡出現。由於山體是火山噴發形成的斷層,相對高度達800多米,幾乎是拔地而起,高臨江岸,氣勢十分雄偉,成為嚴州的象徵。
烏龍山又名烏山。《水經注》卷四O《漸江水》:「浙江又東北經建德縣南。縣北有烏山。」這里說的「烏山」,即指烏龍山,又稱烏石山。又《讀史方輿紀要》卷九O《烏石關》載:「(在嚴州)府東十五里,以烏石山而名。」又稱仁安山,據《嚴州圖經》記載,宋「宣和初,臣僚建言,謂龍為君象,應州縣山水地名有龍字者當避。及方臘之亂,復言狂賊竊發,由土地之名未正,乞賜以忠順之名鎮定一方」。於是改名為仁安山。向宋初年大詩人陸游的嚴州詩中就有《烏龍雪》、《有為予言烏龍山禹嶺小可到處……》等題,其中的「烏龍」指的就址烏龍山。叫初,因 封廣濟王為烏龍山神,又恢復了烏龍山原名。烏龍山位於嚴州城北,故而又有北山之 稱。陸游嚴州《秋興二首》詩有「東館煙波秋漸瘦,北山霧雨晝多昏」之句,其中之「北山」即指烏龍山。
嚴州人有俗話說:梅城人一天不見烏龍山就會哭。來表達濃郁的戀鄉之情。山上最著名的是建於唐代的玉泉寺,位於烏龍山南麓石佛坳,唐德宗貞元十年,由凈土宗五祖少康大師創建,至今已有1200餘年歷史,1942年為日軍所毀,1990年重建。它背倚烏龍山,面臨梅城古鎮,群峰環峙、古木參天、山泉淙淙、遙望三江滔滔江水,是一處難得的佛寺仙境。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