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地圖名詞解釋地理信息
『壹』 地圖概括名詞解釋
地圖概括是對地理信息從感知到理性認識的抽象過程。它解決了將客觀世界龐雜多維的空間信息,清晰地表現在有限的二維圖面上,實現由地理數據向抽象、概括的形象-符號模型的轉變
『貳』 (gis) 名詞解釋
呵呵,同是搞GIS的啊!雖然也是初學GIS,學的最基礎的概念什麼的,但對這些名詞,還是不好很容易給個科學解釋啊!
以下是我在網上以及我手上的一本《地理信息系統原理,方法和應用》里找到的,其中第1個沒找到具體的解釋,我只給了個相似的;第4個,我沒看見,好象只有地圖可視化,地理可視化及GIS可視化,沒有具體的地理空間可視化,我估計你要找的就是GIS可視化吧!
1.拓撲在空間數據模型中表達和規定數據之間的空間關系,通過嚴格地約束要素之間的關系,提高了空間數據的准確度和可用性。
2.基於Internet的地理信息系統,我們常稱為Web-GIS,它是Web 技術和GIS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利用Web技術來擴展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統的一項新技術,是實現GIS互操作的一條最佳解決途徑。
3.GIS互操作,即空間數據的互操作,指針對異構的資料庫和平台,實現數據處理的互操作,是「動態」的數據共享,獨立於平台,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是空間數據共享的發展方向。它包括從最底層的面向硬體的互操作,到應用層次的信息團體之間的語義共享。 其實現方式之一是:OpenGIS。
4.GIS可視化是科學計算可視化與地學結合而形成的概念,是關於GIS數據的視覺表達與分析。GIS的可視化對地學數學模型的研究包括地學數據內插加密,多分辯率數據表達、多維表數據顯示、實時動態處理、並行技術、交互反潰技術,數據的可視化等,偏向於技術層次。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完善,區分GIS的可視化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叄』 有關於地圖的知識
編輯本段定義
地圖是按照一定的法則,有選擇地以二維或多維形式與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現象的圖形或圖像,它具有嚴格的數學基礎、符號系統、文字注記,並能用地圖概括原則,科學地反映出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特徵及其相互關系。
現階段地圖的定義是:以一定的數學法則(即模式化)、符號化、抽象化反映客觀實際的形象符號模型或者稱為圖形數學模型。
編輯本段簡史
在史前時代,古人就知道用符號來記載或說明自己生活的環境、走過的路線等。現在人們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圖實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倫地圖(如圖01-01) 據考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城及其周圍環境的地圖,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發源於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澤,古巴比倫城位於兩條山脈之間。
留存至今的古地圖還有公元前1500年繪制的《尼普爾城邑圖》,它存於由美國賓州大學於19世紀末在尼普爾遺址(今伊拉克的尼法爾)發掘出土的泥片中(如圖01-02)。圖的中心是用蘇 美爾文標注的尼普爾城的名稱,西南部有幼發拉底河,西北為嫩比爾杜渠,城中渠將尼普爾 分成東西兩半,三面都有城牆,東面由於泥板缺損不可知。城牆上都繪有城門並有名稱注記 ,城牆外北面和南面均有護城壕溝並有名稱標注,西面有幼發拉底河作為屏障。城中繪有神 廟、公園,但對居住區沒有表示。該圖比例尺大約為1∶12萬。
留存有實物的還有古埃及人於公元前1330~前1317年在蘆葦上繪制的金礦山圖。
『肆』 GIS名詞解釋
地理對象: 用地理學理論、方法研究的客體。例如地球就可以是一個地理對象。一座山,山下的河流也可以是地理對象。
空間位置: 空間位置數據描述地物所在位置。這種位置既可以根據大地參照系定義,如大地經緯度坐標,也可以定義為地物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如空間上的相鄰、包含等。例如,描述一個建築物的空間位置,可以說出它的絕對三維坐標(x,y,z),也可以說它在某座山的正北方向N米處。
拓撲關系:
指滿足拓撲幾何學原理的各空間數據間的相互關系。即用結點、弧段和多邊形所表示的實體之間的鄰接、關聯、包含和連通關系。如:點與點的鄰接關系、點與面的包含關系、線與面的相離關系、面與面的重合關系等。
拓撲關系是指圖形元素之間相互空間上的連接、鄰接關系並不考慮具體位置.這種拓撲關系是由數字化的點、線、面數據形成的以用戶的查詢或應用分析要求進行圖形選取、疊合、合並等操作。
例如,A麵包含了線ab、bc、ca。ab線又由a、b兩個點形成。
域信息: 這個名詞沒聽過,不過應該是一個區域的各種地理構成要素吧,包括區域行政邊界,區域地理坐標等。
地理參照系:
1、坐標系——確定地面點或空間目標位置所採用的參考系。與測量相關的主要有地理坐標系和平面坐標系。
(1)、地理坐標系
我國在積累了30年測繪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全國天文大地網整體平差建立了我國的大地坐標系。該坐標系採用1975年國際橢球參數,國家大地原點設在陝西省。該系統坐標統一、精度優良,可直接滿足1:5000甚至更大比例尺測圖的需要。我國已開始用該80年坐標系,取代了1954年北京坐標系。
(2)、平面坐標系
將橢球面上的點通過投影的方法投影到平面上時,通常使用平面坐標系。平面坐標系分為平面極坐標系和平面直角坐標系。平面極坐標系採用極坐標法,即用某點至極點的距離和方向來表示該點的位置的方法,來表示地面點的坐標。主要用於地圖投影理論的研究。平面直角坐標採用直角坐標(笛卡爾坐標)來確定地面點的平面位置。可以通過投影將地理坐標轉換成平面坐標。
2、高程系
我國的高程基準原來採用「1956年黃海高程系」,由於觀測數據的積累,黃海平均海水面發生了微小的變化,因此啟用了新的高程系,即「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在採用新的高程基準後,對已有地圖的等高線高程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重新投影: 某些GIS信息系統、平面地圖都是經過投影產生的,但這種投影通常都是利用一種投影方案一次成型,例如著名的高斯-克呂格投影。但由於地球上每個地區的地形情況都是特殊的、不規則的,所以這種統一的投影方案所形成的投影平面未必是最適合這個地區的投影平面,因此就有了重新投影的概念。重新投影,就是根據某個地區的地理特殊性,選擇合理的地理參數(投影面高度等)、合理的投影模型進行投影的方法。
分類編碼:
是指對於各種地理信息數據,在數據錄入前,必須對其進行編碼,將各種屬性數據轉變為計算機可以接受的數字或者字元形式,並制定各類要素分類、分級原則和指標,將地理要素進行分類分級便於GIS存儲管理。
常用的編碼方法:
1、層次分類編碼法
是按照分類對象的從屬和層次關系為排列順序的一種代碼。
優點:能夠明確表示出分類對象的類別;代碼結構有嚴格的隸屬關系。
2、多源分類編碼法(獨立分類編碼法)
是指對於一個特定的分類目標,根據諸多不同的分類依據分別進行編碼,各位數字代碼之間沒有隸屬關系。
『伍』 普通地圖名詞解釋
普通地圖(general map)是綜合、全面地反映一定製圖區域內的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現象一專般特屬征的地圖。該地圖內包含有地形、水系、土壤、植被、居民點、交通網、境界線等內容。
普通地圖(general map)是綜合、全面地反映一定製圖區域內的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現象一般特徵的地圖。該地圖內包含有地形、水系、土壤、植被、居民點、交通網、境界線等內容。廣泛用於經濟、國防和科學文化教育等方面,並可作為編制各種專題地圖的基礎。普通地圖分為地形圖和普通地理圖。研究普通地圖的設計和編繪、普通地圖的整飾和分析研究等,已成為普通地圖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陸』 地理信息系統名詞解釋
首先得先知道水邊線的意思,水邊線也稱濱線,也就是比較熟知的岸線或者海岸線,泛指陸地與海水面的分界線,在有潮海域海濱則有高潮位與低潮位,分別稱為高海濱線和低海濱線。水邊線提取首先是基於遙感操作和GIS(地理信息技術系統)的典型操作方法。因為採用查船、浮標、觀測台的方法太過於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就好比在16世紀要你畫出太平洋的輪廓,可以說難如登天。因此採用現代化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基於遙感和GIS,學者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總結出了各種演算法,並且各有優缺點,具體的方法我自己也不能概括的很全,所以幫你收集了一下,你可以分別查一下。遙感提取水邊線的方法和技術:(建議在這前面先說一下原理)1、闊值分割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圖像的分割方法,有廣泛的應用。但是由於各種因素容易出現誤差。(建議先了解一下,才知道誤差出現在什麼地方)2、邊緣檢測法:了解邊緣的含義,邊緣是圖像局部灰度變化最大的部分。該演算法雖然簡單快速,但是缺乏普遍運用,受噪音影響大,對於淤泥海岸效果不理想。3、數學形態學法4、神經網路分類法5、小波變換法6、分形理論的運用應用和延伸:可以在分析介紹之後說一下提取採用遙感gis技術提取水邊線的應用和延伸應用在近海水產養殖;分析周圍了解海岸線的歷史情況和發展趨勢(典型:黃河三角洲)
『柒』 地理信息窗口分析名詞解釋
1. 地理信息系統
2. 地理信息
3. 地理信息科學
4. 地理數據
5. 地理信息流
6. 數據
7. 信息系統
8,四版叉數據結構
9. 不規則三角權網模型
10. 拓撲關系
11. 拓撲結構
12.遊程編碼
13. 空間數據結構
14. 矢量數據結構
15. 柵格數據結構
16. 空間索引
『捌』 考研真題地理信息系統名詞解釋有哪些
1. 地理信息系統
2. 地理信息
3. 地理信息科學
4. 地理數據
5. 地理信息流
6. 數據
7. 信息系統
8,四叉數據結構
9. 不規則三角網模型
10. 拓撲關系
11. 拓撲結構
12.遊程編碼
13. 空間數據結構
14. 矢量數據結構
15. 柵格數據結構
16. 空間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