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地理知識程序框圖
1. 亞洲地理相關知識點
我們都生活在亞洲,可是大家對亞洲有沒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呢,為了讓大家更加的了解我們所居住的大洲,所以為大家准備了亞洲的地理知識.。
黃種人(蒙古利亞人種)約佔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種人(高加索人種),棕色人(澳大利亞人種)、黑種人(尼格羅人種)(很少)及人種混合類型。在中亞地區分布有由黃向白過渡的民族,就是圖蘭人種;西亞地區居民均屬於白色人種;東南亞有少數黃種人(蒙古利亞人種)與棕色人(澳大利亞人種)的混血人種;印度多數屬黑種人(尼格羅人種)。
主要分布語言:分屬於蒙語系 漢藏語系、南亞語系、阿爾泰語系、朝鮮語系、日本語系、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閃米特-含米特語系、印歐語系。
宗教:亞洲是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四大宗教發源地。
氣候:亞洲大陸地跨寒、溫、熱三個氣候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影響范圍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亞洲不具備的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草原性氣候。
自然資源:礦產種類多,儲量大,石油、鐵、錫等儲量居各洲首位;森林總面積約佔世界可開發森林總面積的13%;可開發水力資源年可發電量達26000億千瓦時,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量的27%;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
經濟:各國各地區工業發展水平和部門、地域結構差異顯著,絕大多數國家工業基礎薄弱,采礦業、農產品加工業及經紡工業佔主要地位。
三大人類文明發祥地: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因其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積而成,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因其適宜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地形
亞洲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圍低。東部有一列縱長的花彩狀島弧。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4,其中有1/3的地區海拔在1 000米以上。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帶。平原占總面積的1/4,計1 000多萬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脈向四方輻射伸延到大陸邊緣。主要有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托羅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等。在以上主幹山脈之間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德干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的外側分布著面積廣大的平原,主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等。亞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山脈和山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和窪地(死海)。亞洲不僅陸上起伏極端,且大陸東緣的弧形列島與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樣表現出起伏極端,列島上的山脈與極深的海溝伴生。亞洲最高峰與鄰近海域最深海溝高低相差約20千米。 河流和湖泊: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都源於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恆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內流河主要分布於亞洲中西部乾旱地區,有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約旦河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臘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
亞洲湖泊較之其它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聞名世界。如亞歐界裏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鹹水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亞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內陸鹹水湖;巴爾喀什湖是一個同時存在著淡水和鹹水的內陸湖。
亞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東部邊緣海外圍群島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區。東部沿海島嶼、中亞和西亞北部地震頻繁。[2]
亞洲的河川大都發源自中部山地而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長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條,最長的河流是長江,其次是以額爾齊斯河為源的鄂畢河。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古的湖泊,湖底最深處位於海平面以下1295米。阿姆河全長2540公里,是亞洲最長的內流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黃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發源地。恆河是印度教和佛教的聖河。湄公河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性河流,湄公河流域國家包括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
亞洲的地形
地勢
亞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勢高聳,四周地勢較為低下。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形成眾多較長的外流河。
亞洲的地勢特點總結為三點:
1.地形復雜多樣;
2.中部高,四周低;
3.地勢起伏大。
亞洲的河流特點為:由於河流多發源於高山地帶,所以亞洲的河流多發源於中部,也導致河流呈放射狀發育。
中心
亞洲最中心的點,亞洲大陸地理中心,位於烏魯木齊市南郊烏魯木齊縣永豐鄉的包家槽子村境內。地理坐標為北緯43°40『37",東經87°19『52"。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是指亞洲大陸范圍內處於均衡位置的點,它距大陸周邊海岸線最遠,大陸性最強。經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兩年多的測算和實地考察,勘定為北緯43°40′37〃、東經87°19′52〃,實地在天山山脈北麓沖洪積扇上的永豐鄉包家槽子村境內,東北至烏魯木齊市中心約30公里,有公路可達。 一座高18米,代表性極強的具有典型亞洲區域特色的「亞心」標志塔巍巍聳立在「亞心」點上。
之最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喜馬拉雅山脈——世界最高大的山脈,海拔超過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
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山脈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
西西伯利亞平原——亞洲最大的平原,面積約260萬平方千米。
亞洲
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半島,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的群島,散布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共有島嶼2萬多個,面積243萬平方千米。
裏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鹹水湖,面積約37萬平方千米(同時屬於歐洲)。
貝加爾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處達1620米,蓄水量2.3萬立方千米。
死海——湖面低於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陸地最低點。由於湖水含鹽量過大,人可以輕松地漂浮在水面上。
馬六甲海峽——太平洋與印度洋,亞洲與大洋洲的十字路口,是重要的石油運輸路線,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西藏東南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拐彎處的大峽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長、海拔最高的河流大峽谷。平均深度超過5000米,最深處6009米,峽谷全長504.6千米。
京杭大運河——古代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長度約1800千米。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永豐鄉包家槽子村,東經87°19』52」、北緯 43°40』37」。
孟加拉灣——世界第一大海灣,面積217萬平方公里。
2. 下圖是「亞洲三大文明發祥地示意圖」,根據所學的有關地理知識,完成表格中的內容並回答問題。
(1)A: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東亞;溫帶季風;中國 B:印度內河流域;南亞;熱帶季風;巴容基斯坦 C: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亞;溫帶大陸性、亞熱帶沙漠;伊拉克 (2)適宜的溫帶或亞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
3. 關於亞洲的地理知識,詳細
亞洲(字源復古希臘語:Ασ制ία;拉丁語:Asia),曾譯作「亞細亞洲」和「亞西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其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7%(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6.67%。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絨比亞(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珠穆朗瑪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到13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發源地。
4. 亞洲三大文明發祥地示意圖,根據地理知識,完成表格
請看上圖。
5. 關於亞洲的地理知識
亞洲的平原、高原、山脈和河流數不勝數,大的有:
平原分布在外圍都是河流沖版積而成的:權西西伯利亞平原,黑龍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三角洲,伊洛瓦底-薩爾溫江三角洲,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亞平原(圖蘭-裏海沿岸平原)。
高原分布在內陸地區:青藏高原,往東有雲貴高原,黃土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南亞有撣邦高原,南亞有德干高原,西亞有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亞美尼亞高原,小亞細亞高原,中亞有帕米爾高原。
山脈主要有我國的喜馬拉雅山,天山,大興安嶺,橫斷山,印度的高止山,西亞有興都庫斯山,,連片的山區主要是東西伯利亞地區。
河流有流入北冰洋的三大河:勒拿河,鄂畢河,葉尼塞河;東亞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東南亞有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南亞有印度河,恆河;西亞有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中亞的內流河主要是阿姆河和錫爾河。
6. 高中地理亞洲知識點
亞洲除去中國之外最重要的是東亞日本,南亞和東南亞,還有西亞和中亞了解就ok
7. 亞洲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手繪圖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
亞細亞洲(字源古希臘語:Ασία;拉丁語:Asia),簡稱亞洲, 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其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的60%。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其傳統上被定義為非洲-亞歐大陸的一部分。非洲-歐亞大陸的西部則為歐洲。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土耳其海峽、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島(東經103度30分,南緯11度7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亞歐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洲名釋義: 古代腓尼基語,意為「東方日出之地」,與歐洲「西方日落之地」相反。
面 積: 4400萬平方千米,世界第一大洲。
人 口: 2000年人口達36.72億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5%。
種 族: 黃種人約佔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種人,黑種人很少。
語 言: 分屬於漢語、漢藏語系、南亞語系、阿爾泰語系、朝鮮語系、日本語系、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閃米特-含米特語系、印歐語系。
宗 教: 亞洲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發源地。
氣 候: 亞洲大陸地跨寒、溫、熱三個氣候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影響范圍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自然資源: 礦產種類多,儲量大,石油、鐵、錫等儲量居各洲首位;森林總面積約佔世界可開發森林總面積的13%;可開發水力資源年可發電量達26000億千瓦時,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量的27%;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
經 濟: 除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外,亞洲大多數國家的經濟以農業、礦業為主。各國各地區工業發展水平和部門、地域結構差異顯著,絕大多數國家工業基礎薄弱,采礦業、農產品加工業及經紡工業佔主要地位。
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東瀕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瀕北冰洋,西達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
大陸東至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皮艾角(東經103度30分,北緯1度17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在各洲中所跨緯度最廣,具有從赤道帶到北極帶幾乎所有的氣候帶和自然帶。所跨經度為除南極洲外最廣的洲,東西距離最長的洲,東西時差達11小時。
西北部以土耳其海峽、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黑海、大高加索山脈、 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同歐洲分界;西南隔蘇伊士運河、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東北隔寬僅86千米的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對。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包括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毗連,形成全球最大的陸塊——亞歐大陸, 總面積約5071萬平方千米,其中亞洲大陸約佔4/5。
亞洲名稱的由來
亞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它的名字也最古老。全稱是亞細亞洲,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其英文名為Asia。相傳亞細亞的名稱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愛琴海以東的地區泛稱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愛琴海以西的地方則泛稱為「Ereb」,意為「日沒地」。Asia一詞是由腓尼基語Asu演化來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確的,范圍是有限的。到公元前一世紀Asia已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政省的名稱,以後才逐漸擴大,包括現今整個亞洲地區,成為一個世界最大的洲名。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亞細亞洲」該詞來源於古代西亞等地古人的閃米特語。亞細亞的意思是指東方日出的地方。亞洲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國、印度、巴比倫的所在地,又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詳地,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亞洲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東瀕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濱北冰洋,西達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東至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皮艾角(東經103度30分,北緯1度17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在各洲中所跨經度第二廣,具有從赤道帶到北極帶幾乎所有的氣候帶和自然帶。所跨緯度亦最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北部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同歐洲分界;西南隔蘇伊士運河、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隔寬僅86千米的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對。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包括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毗連,形成全球最大的陸塊——亞歐大陸,總面積約5071萬平方千米,其中亞洲大陸約佔4/5。
亞洲地理集錦
喜馬拉雅山脈——世界最高大的山脈,海拔超過7000米的山峰有50多座。
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山脈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3米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西西伯利亞平原——亞洲最大的平原,面積260萬平方千米。
裏海——世界最大的湖泊、或鹹水湖,面積約37萬平方千米。
貝加爾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處達1620米,蓄水量2.3萬立方千米。
死海——湖面低於海平面400米,是世界陸地最低點。由於湖水含鹽量過大,湖水中除細菌外,其他生物不能生存。
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半島,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的群島,散布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包括島嶼2萬多個,面積243萬平方千米。
[編輯本段]居民
截止2007年上半年,亞洲人口35.13億,世界人口65.67億。人口1億以上的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城市人口約佔全洲人口的18%。人口分布以中國東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爪哇島、恆河流域、印度半島南部等地最密集,每平方千米達300人以上。
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達4400多人,是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是蒙古,平均每平方千米僅1人多;沙烏地阿拉伯、阿曼等國家平均每平方千米5-7人。亞洲的種族、民族構成非常復雜,尤以南亞為甚。黃種人(又稱蒙古利亞人種)為主要人種。其餘為白種人、棕色人及人種的混合類型。
全洲大小民族、種族共有約1000個,約佔世界民族、種族總數的一半。其中有十幾億人口的漢族,也有人數僅幾百的民族或部族。根據語言近似的程度,亞洲的居民分屬漢藏語系、南亞語系、阿爾泰語系、朝鮮語和日本語(有人認為這兩種語系未定)、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達羅毗茶語系、閃米特-含米特語系、印歐語系等。亞洲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的發源地。
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第二是印度。
[編輯本段]表:亞洲各國的面積、人口
了解一下亞洲的各國:(中國2007.1.1-131 425萬人 2007.4.3-131 719萬人 增加294萬人)7.2(131 908)
國家名稱 首都 人口(萬) 面積(平方公里)
中華人民共和國 北京 1,362,044,605 9,584,492
巴林 麥納麥 75.6397 665
韓國 首爾 4,832.4000 98,480
黎巴嫩 貝魯特 367.7700 10,452
東帝汶 帝力 106 14,874
尼泊爾 加德滿都 2,587.3917 140,800
泰國 曼谷 6,235.4402 514,000
巴基斯坦 伊斯蘭堡 14,766.3429 803,940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布扎比 230 83 600
不丹 廷布 80 46 000
阿曼 馬斯喀特 309 500 240
亞塞拜然 巴庫 86 600 770
朝鮮 平壤 122 762 2 280
菲律賓 馬尼拉 299 700 7 070
柬埔寨 金邊 181 035 1 050
卡達 多哈 11 43757
吉爾吉斯斯坦 比什凱克 195 500 466
馬爾地夫 馬累 298 27.3
馬來西亞 吉隆坡 329 733 2 117
蒙古 烏蘭巴托 1 566 500 260
沙烏地阿拉伯 利雅得 2 240 000 1 915
汶萊 斯里巴加灣市 5 765 30.7
寮國 萬象 236 800 520
日本 東京 12800 377800
土庫曼 阿什哈巴德 488 100 466
哈薩克 阿斯塔納 2 724 900 1 680
巴勒斯坦國 耶路撒冷 164,741,924
塔吉克 杜尚別 143 100 600
喬治亞 第比利斯 69 700 540
科威特 科威特城 17 818 170
敘利亞 大馬士革 185 180 1 500
印度 新德里 2 974 700 96 020
印度尼西亞 雅加達 1 904 443 20 350
亞美尼亞 埃里溫 29 800 378
阿富汗 喀布爾 652 300 2 210
烏茲別克 塔什干 447 400 2 370
斯里蘭卡 科倫坡 65 610 1 830
伊拉克 巴格達 441 839 2 120
越南 河內 329 556 7 650
伊朗 德黑蘭 1 645 000 7 100
葉門 薩納 531 869 1 610
約旦 安曼 96 188 458
緬甸 內比都4] 676 581 4 680
孟加拉國 達卡 143 998 12 200
新加坡 新加坡 647 340
以色列 特拉維夫 [2] 580
土耳其 安卡拉 769 360 6 280
塞普勒斯 尼科西亞 788,457 9 251
註:[1] 根據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的阿拉伯國面積為1.15萬多平方千米,後誒以色列佔領,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但未確定疆界。
[2] 根據1947年聯合國關與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的規定,以色列的面積為1.49萬平方千米。
[4] 緬甸於2005年底由仰光遷都至內比都
[編輯本段]自然環境
亞洲的大陸海岸線綿長而曲折,海岸線長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一洲。海岸類型復雜。 多半島和島嶼,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島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加里曼丹島為世界第三大島。亞洲地形總的特點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嶺匯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約佔全洲面積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地勢最高的一洲。全洲大致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向四方伸出一系列高大的山脈,最高大的是喜馬拉雅山脈。在各高大山脈之間有許多面積廣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側還分布著廣闊的平原。亞洲有許多著名的高峰,世界上海拔8 0 0 0 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帶,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 8 4 4.43米。亞洲有世界陸地上最低的窪地和湖泊--死海(湖面低於地中海海面3 9 2 米),還有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亞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東部邊緣海外圍的島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區。東部沿海島嶼、中亞和西亞北部地震頻繁。亞洲的許多大河發源於中部山地,分別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內流區主 要分布在亞洲中部和西部。亞洲最長的河流是長江,長6397千米;其次是黃河,長5464千米;湄公河長4500千米。最長的內流河是錫爾河(2991千米),其次是阿姆河和塔里木河(2179千米)。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其氣候基本特徵是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氣候類型復雜。北部沿 海地區屬寒帶苔原氣候。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屬溫帶針葉林氣候。東部靠太平洋的中緯度地區屬亞洲地形圖季風氣候,向南過渡到亞熱帶森林氣候。東南亞和南亞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赤道附近多屬熱帶雨林氣候。中亞和西亞大部分地區屬沙漠和草原氣候。西亞地中海沿岸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西伯利亞東部的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達攝氏-71度,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原因
1、南北跨的緯度多,熱量條件相差大。
2、東西跨的經度多,降水條件差異大,
3、地形復雜,地形類形多樣,海拔高差大。
亞洲的島嶼主要集中在東南海面。約有幾萬個大小島嶼,總面積為320萬平方公里,其中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的大島有6個(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幾內亞島、蘇拉威西島、爪哇島和本州島)。
亞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匯集最多的大陸,長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條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條(長江、黃河、湄公河、和黑龍江)。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是世界上氣候差別最大的一個洲。 亞洲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大。主要有煤、鐵、石油、錫、銻、鎢、銅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西亞的石油和東南亞的錫。農產品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稻穀和天然橡膠佔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棉花、椰子、胡椒、木棉、柚木、黃麻、茶葉的產量也名列前茅。
亞洲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國、印度和巴比倫的所在地,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亞洲人民為世界文化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亞洲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富集區多。主要礦藏有煤、鐵、石油、錫、鎢、銻、銅、鉛、鋅、錳、菱鎂礦、金、石墨、鉻等。石油、錫、菱鎂礦、鐵等的儲量均居各洲首位,錫礦儲量約佔世界錫礦總儲量60%以上。亞洲的森林面積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3%。 可利用的水力資源也極豐富。亞洲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著名的漁場主要分布在大陸東部沿海,有中國的舟山群島、台灣島和西沙群島漁場,以及鄂霍次克海、北海道、九州等漁場。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在古代,亞洲人民就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有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有許多科學發明創造,對世界經濟 的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16世紀以後,西方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相繼侵入,許多國家和地區先後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經濟遭到了嚴重摧殘,民族經濟發展緩慢。致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長期處於貧困落後的狀態。目前,亞洲除日本外,大多數國家為發展中國家。農業在亞洲各國中占重要地位。稻穀、天然橡膠、金雞納霜、馬尼拉麻、柚木、胡椒、黃麻、椰干、茶葉等的產量分別佔世界總產量80%--90%以上,原油、魚、大豆 、棉花產量均佔世界總產量30%--40%,錫精礦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60%左右,鎢精礦、花生、芝麻 、煙草、油菜籽的產量均佔世界總產量的45%,木棉 、蠶絲、椰棗等的產量和牲畜總頭數也居世界前列。絕大多數國家工業基礎薄弱,采礦業和農產品加工業較先進,重工業正在發展。中國東半部、日本、韓國、爪哇島、斯里蘭卡西部、印度中部、土耳其西部交通發達。 東南沿海海上運輸發達。廣大內陸地區和沙漠地區以畜力為主。
[編輯本段]地理區域
在地理上習慣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
東亞:指亞洲東部。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和日本。面積約1170萬平方千米。人口13億多。 地勢西高東低,分四個階梯。中國西南部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東南半部為季風區,屬溫帶闊葉林氣候和亞熱帶森林氣候;西北部屬大陸性溫帶草原、沙漠氣候;西南部屬山地高原氣候。5-10月東部沿海受台風影響。礦物資源以煤、鐵、石油、銅、銻、鎢、鉬、金、菱鎂礦、石墨等最豐富。東亞是稻、薯蕷、糜子、蕎麥、大豆、薴麻、茶、油桐、漆樹、柑橘、桂圓、荔枝、人參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所產稻穀佔世界稻穀總產量40%以上,茶葉佔世界總產量25%以上,大豆佔20%。棉花、花生、玉米、甘蔗、芝麻、油菜籽、蠶絲等的產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東南亞:指亞洲東南部地區。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汶萊、東帝汶等國家和地區。面積約448萬平方千米。人口45000多萬。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兩大部分。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區之一。 群島區和半島的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半島北部山地屬亞熱帶森林氣候。礦物以錫、石油、天然氣、煤、鎳、鋁土礦、鎢、鉻、金等為重要。東南亞是檸檬、黃麻、丁香、豆蔻、胡椒、香蕉、檳榔、木菠蘿、馬尼拉麻等熱帶栽培植物的原產地,盛產稻米、橡膠、香料、柚木、木棉、金雞納霜及熱帶水果。
南亞:指亞洲南部地區。包括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面積約437萬平方千米。人口10億以上。本區北部為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山地區,南部印度半島為德干高原,北部山地與德干高原之間為印度河-恆河平原。北部和中部平原基本上屬亞熱帶森林氣候,德干高原及斯里蘭卡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印度半島的西南端、斯里蘭卡南部和馬爾地夫屬熱帶雨林氣候,印度河平原屬亞熱帶草原、沙漠氣候。礦物資源以鐵、錳、煤最豐富。 南亞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蓮藕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所產黃麻、茶葉約佔世界總產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膠、小麥和椰乾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西亞:也叫西南亞,指亞洲西部。包括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普勒斯、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 約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和巴林。面積約70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20000多萬。高原廣布,北部多山脈。北部山地高原與南部阿拉伯半島之間為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沖積而成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氣候乾燥。南部沙漠面積廣大。本區地中海、黑海沿岸地區和西部山地屬地中海式氣候,東部和內陸高原屬亞熱帶草原、沙漠氣候,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石油的儲量和產量在世界上占重要的地位。西亞是胡蘿卜、甜瓜、洋蔥、菠菜、苜蓿、椰棗等栽培植物和阿拉伯駱駝、阿拉伯馬、安哥拉山羊、安哥拉兔等著名畜種的原產地。
中亞:指中亞細亞地區。狹義講只包括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四國的全部和哈薩克的南部。本區東南部為山地,地震頻繁,屬山地氣候;其餘地區為平原和丘陵,沙漠廣布,氣 候乾旱,屬溫帶和亞熱帶沙漠、草原氣候。礦物以天然氣、石油、煤、銅、鉛、鋅、汞、硫黃和芒硝較重要。 中亞是豌豆、蠶豆、蘋果等栽培植物以及卡拉庫爾綿羊的原產地。出產棉花、煙草、稻米、蠶絲、羊毛和葡萄 、蘋果等。
北亞:指俄羅斯亞洲部分的西伯利亞地區。西部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部為中西伯利亞高原和山地,東部為遠東山地。極圈以北屬寒帶苔原氣候,其餘地區屬溫帶針葉林氣候。河流結冰期六個月以上。礦物以石油、 煤、銅、金、金剛石較重要。出產麥類、馬鈴薯、亞麻和木材等。
[編輯本段]亞洲最中心的點
亞洲最中心的點,亞洲大陸地理中心,位於烏魯木齊市南郊烏魯木齊縣永豐鄉的包家槽子村境內。地理座標為北緯43°40『37",東經37°19『52"。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是指亞洲大陸范圍內處於均衡位置的點,它距大陸周邊海岸線最遠,大陸性最強。經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兩年多的測算和實地考察,勘定為北緯43°40′37〃、東經37°19′52〃,實地在天山 北麓沖洪積扇上的永豐鄉包家槽子村境內,東北至烏魯木齊市中心約30公里,有公路可達。 一座高18米,代表性極強的具有典型亞洲區域特色的「亞心」標志塔巍巍聳立在「亞心」點上。
[編輯本段]宗教
亞洲是世界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發禪地。此外還有猶太教、印度教及錫克教等亞洲宗教。
(1)佛教於公元前6世紀形成於亞洲的印度和尼泊爾毗鄰處。創立者為古印度喬達摩·悉達多(約公元前566~486年),屬釋迦族,後被稱為釋迦牟尼。
(2)伊斯蘭教起源於亞洲阿拉伯半島,於公元7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創立,為一神教。麥地那和麥加是伊斯蘭教聖地,《古蘭經》為最高經典。
(3)基督教起源於西亞巴勒斯坦的伯利恆。創始人是猶太拿撒勒人耶穌基督(公元元年12月25日生於伯利恆)。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的聖地,《聖經》為最高經典。
[編輯本段]地勢
亞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勢高聳,四周地勢較為低下。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形成眾多較為長的外流河。
8. 亞洲,歐洲,非洲 知識框架
一、亞洲部分: (1)東亞
1、東亞的主要國家: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
2、東亞的地形特徵:海岸線曲折,沿海多半島和島嶼,東亞西部內陸多高原和山地,東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地勢西高東低。 3、 日本氣候特徵:具有海洋性特徵,夏季較為涼爽,冬季溫暖,降水豐富。
4、 日本河流水文特徵:無冰期,含沙量少,河流短促,徑流量季節變化大,年際變化小。
5、 日本四大工業區及分布地區:京濱、名古屋、阪神,北九州工業區,他們主要分布在瀨戶內海和太平洋沿岸。 6、 日本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國內資源短缺,市場小。
7、 日本的農業特點:以水稻種植為主,單位面積產量高,機械化程度高(以小農機具為主),科技水平高,水利工程大。 8、 日本工業為什麼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
日本資源貧乏,需要進口大量的工業原料和能源,產品對國際市場依賴性強,所以工業集中於沿海地區,可以減少運輸,降低成本。(與德國、俄羅斯不同) 9、朝鮮半島
位置: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瀕日本海,西臨黃海,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海岸線長而復雜,多半島,多海灣,多良港,多島嶼。陸上與我國遼寧、吉林兩省接壤,鴨綠江和圖們江為中朝兩國界河。海上鄰國有日本、俄羅斯等。
地形:地勢東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東部。多低山丘陵,東部太白山脈是主要山脈。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帶。
氣候:由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溫帶海洋性氣候。 河流:主要河流有洛東江、漢江、錦江等。多自東向西注入黃海和朝鮮海峽。 資源:森林、水力較豐富。
(2)東南亞
1、 主要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屬於東盟國家)、東帝汶。共11國
2、 地理位置:在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3、 地形: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馬來群島:山嶺眾多,地形崎嶇。
4、 馬六甲在馬來半島和蘇門達臘島之間,他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的最短航線的必經之路。新加坡是咽喉要沖。
5、 為什麼印度尼西亞多火山:這里是亞歐板快、印度洋板快、太平洋板快三大板快交界處。
物產 天然橡膠 油棕 椰子 蕉麻 錫 石油
主要國家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 菲律賓 菲律賓 馬來西亞 印尼、汶萊、馬來西亞
6、 新加坡迅速發展的原因:
①新加坡處於物產富饒、人口眾多的東南亞地區中心,地理位置優越,港口優良。 ②通過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進口原料,並發揮本國的技術力量。 ③發揮本國風光優美,交通便利,服務周到的長處,迅速發展旅遊業。
7、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是我國西南南北走向的橫斷山系向南的自然延伸,與我國西南地區的山水相連),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形勢。上遊河段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利資源豐富;中下游地區多形成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農業發達。湄公河平原(東南亞最大平原),紅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伊洛瓦底江下游平原,成為主要農業區。
河流 上遊河流 流經國家 城市 紅河 元江 中國、寮國、越南
河內 湄公河 瀾滄江 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 金邊、萬象 湄南河 泰國 曼谷 薩爾溫江 怒江 中國、緬甸 伊洛瓦底江
中國、印度、緬甸
仰光
(3)南亞
1、主要國家:印度(用東城5.5區的區時,即東經82.5度地方時;與我國有三段相鄰)、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不丹、馬爾地夫。
2、 這里是佛教和印度教發源地。
斯里蘭卡——佛教,印度、尼泊爾——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伊斯蘭教
3、 地形:北部是狹長崎嶇的喜馬拉雅山南側山地,中部:略成弧形,廣闊的恆河印度河平原,南:西高東低 4、 印度河平原為什麼是沙漠地區:這里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副熱帶高壓控制,西南季風影響不到這里。
5、 熱帶季風區什麼時候最熱及原因:旱季剛結束(3—5月份)。①太陽高度較最大②氣候乾旱容易升溫③日照時間長 6、 主要農作物及分布區:(注意原因)
水稻 小麥 棉花 茶葉 黃麻
半島沿海和恆河三角洲 德干高原東部和恆河平原 德干高原西北部 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 恆河三角洲
7、比較:
氣候 地形特點 礦產 分布地區 德干高原 熱帶季風氣候 平緩 鐵、煤、錳 德干高原 巴西高原 熱帶草原氣候 面積遼闊,平緩 鐵、煤、錳 東南部 雲貴高原 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 地形崎嶇 煤、有色金屬 東部
8、印度工業、城市
新德里:首都,位於印度西北部,東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築泰姬陵——鐵路交通中心 加爾各答:位於恆河口,麻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黃麻產地 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產地 班加羅爾:電子工業中心
(4)中亞
1、 主要國家: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
2、 地形與氣候: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氣候冬冷夏熱,降水稀少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原因是: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受海洋影響小,降水十分稀少。
3、 河流湖泊:多為內流河。主要河流是錫爾河、阿姆河,最大湖為裏海 4、 白金之國: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是中亞最大的城市。 5、 鹹海面積減少的原因是:
氣候變暖,蒸發加劇;大量引錫爾河和阿姆河河水灌溉,入湖水量減少;破壞植被,湖區荒漠化嚴重。 6、 中亞地區石油主要分布在:裏海沿岸。
7、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 (哈薩克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共和國和烏茲別克共和國 2001)
二、西亞和非洲部分
1. 古代絲綢之路起止以及途經國家
答;由西安沿甘肅的河西走廊和新疆境內,再經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到達歐洲 2. 西亞的五大產油國以及西亞石油的特點
答;五大產油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 油質特點;出油高,埋藏淺,油質好,儲藏量大。 3. 主要石油輸出路線
答;A。波斯灣——地中海,紅海沿岸
B.波斯灣——好望角,蘇伊士運河——西歐,北美 C.波斯灣——馬六甲海峽——日本
4. 非洲之最(山峰,湖泊,河流,裂谷,海灣,島嶼,盆地) 答;最高山峰:乞力馬扎羅山 最大湖泊:維多利亞湖 最深湖泊:坦噶尼喀湖 最大裂谷:東非大裂谷 最長河流:尼羅河 最大海灣:幾內亞灣 最大島嶼:馬達加斯加島 最大盆地:剛果盆地
5. 尼羅河定期泛濫的原因
答;上游位於熱帶草原氣候區,熱帶草原氣候分干濕兩季,夏季降水集中,導致河水泛濫。 6. 東非大裂谷的起止,特點和形成原因
答:起止:南起贊比西河口,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6000千米長。 特點:兩岸懸崖壁立,附近火山很多,谷底湖泊連串 形成:板快張裂初斷裂形成 7. 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答:內流湖地殼上升,剛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形成 8. 非洲自然帶呈對稱分布的原因
答:赤道橫穿中部,氣壓帶風帶的對稱分布,自然帶的對稱分布 9. 非洲的資源及對應的產地
答:石油: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奈及利亞,蘇丹,安哥拉 金剛石:剛果金,南非 黃金:南非 鋁土:幾內亞 銅:尚比亞 10.埃及人口的主要分布地
答:尼羅河谷地,河口三角洲地區 11.阿斯旺水壩的利弊
答:利:發電,防洪,灌溉,旅遊,養殖,航運
弊:下游泥沙大大減少,尼羅河三角洲受侵蝕,海岸線後退,土地肥力下降, 漁業資源減少,下游地區地表水位上升導致土壤鹽鹼化 12.埃及的四大支柱產業 答:石油,運河,僑匯,旅遊
13.埃及最大的港口和人口最多的城市 答:最大的港口:亞歷山大 人口最多的城市:開羅
14.埃及長絨棉生長的有利條件( 重點)
答:灌溉便利,夏季陽光充足,冬季溫暖無霜,土壤肥沃 15.埃及人口大量遷入沙特的原因( 重點)
答:地理位置較近,埃及人口多勞力過剩,沙特人口稀少,石油開發需要大量勞動力;兩國語言 宗教 生活習慣相似。 16.蘇伊士運河的地理意義
答:溝通紅海和地中海,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17.馬達加斯加島東岸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 答:東南信風迎風坡,多地形雨
沿岸有馬達加斯加暖流經過,增溫增濕
18.剛果盆地東側未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 重點)
答:赤道地區在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下,氣流上升,終年形成大量降水,因而形成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但位於赤道的東非高原,因地勢較高,氣溫大大降低,上升氣流減弱,降水量減少,因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19.埃及旅遊業發達的原因( 重點)
答:歷史文化價值高,距離歐洲發達地區近,市場距離近,交通通達度好,環境承載量較大,地區接待能力較強。 20.鹹海面積縮小的原因
答:阿姆河,錫爾河的河水大量灌溉,入河水量減少 全球氣候變暖,蒸發加劇
湖周邊地區開墾過度,植被遭破壞,涵養水源能力下降。
三、歐洲部分
1. 斯堪迪納維亞半島上的湖泊,曲折的峽灣(冰川侵蝕),阿爾卑斯山附近的湖泊(冰川侵蝕)以及平原部分波狀的丘陵(冰川堆積),由什麼作用形成? 冰川作用
2. 伊比利亞半島內部, 斯堪迪納維亞半島沿海區域各是什麼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3. 歐洲為什麼少長河?
由於大陸輪廓曲折,並受山嶺的限制,不利於長河形成. 4.多瑙河發源於哪裡?流經多少個國家?在哪裡注入什麼海? 它發源於瑞士西南部山地,流經9個國家,在羅馬尼亞注入黑海。(多瑙河世界流經國家最多: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等9國)。
5. 萊茵河發源於哪裡?流經德國哪個工業區?該工業區興起條件,衰弱因素及後來的興起條件是什麼?
它發源於瑞士阿爾卑斯山北面 流經德國魯爾區.
興起原因:1)煤炭資源豐富.2)靠近鐵礦.3)水源充足.4)水陸交通便利.
衰弱原因:1)煤炭能源地位下降.2)生產結構單一.3)世界鋼鐵過剩.4)新技術革命沖擊.
後興原因:1)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工業,第二產業.2)改善交通,形成交通網路.3)發展科技.4)美化環境,減少污染. 6. 德國陸上九大臨國是哪些?
丹麥(北) 波蘭 奧地利 捷克(東) 瑞士(南) 盧森堡 荷蘭 比利時 法國(西) 7.德國的南北地形及所在地形的農業情況.
南是北德平原,可發展畜牧業.北是高原山區,河谷地帶多,可發展林業,高山牧場.
8.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的分界線是什麼? 分別為烏拉爾山,葉尼塞河,勒拿河. 9,俄國四大工業區.
莫斯科工業區,聖彼得堡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鋼鐵 機械),新西伯利亞工業區(重工業 軍事工業) 10.俄羅斯內河航運不發達的原因.
1)河流封凍期時間長,海洋封凍期時間也長.2)海域較封閉,不與外國聯系.3)呈南北走向,經過經濟發達區域較少 11、溫帶海洋法氣候廣大的原因是:
緯度位置 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35°~60°之間,屬溫帶氣候 海陸分布 西臨大西洋,大陸輪廓曲折,使海洋影響深入內陸 地形 中部為平原,山脈東西走向利於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
洋流
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對沿岸地區起到增溫增濕作用 分布 東西差異:西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差異;北部是極地氣候,南部是地中海氣候
12、英國農業分布的特點是:
西部——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乳畜業發達(降雨較多,日照較少,多汁牧草生長好)
東南部——種植業(小麥、大麥)集中地區(降水較少一些,日照較多,氣溫較高,生長季節較長) 13、法國的工農業特點是:
世界上重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
農業有利條件:平原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
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農業區。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盛產葡萄。 礦產:里爾煤礦區——北部;洛林鐵礦區——東北部 煤、石油不足,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核電比重達70% 14、德國內河運輸發達的原因是:
經濟發達運輸量大;地形以平原為主,有利於運河的修築;境內河流眾多,眾多大河流經,航運發達;氣候為溫帶海洋氣候,降水豐沛均勻,水位季節變化小。 15、德國的主要城市:
柏林:德國首都,位於東部,是全國最大城市 漢堡:位於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蘭克福:德國最大航空港,鐵路樞紐和化學工業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慕尼黑:南部工業中心,德國宇航、飛機、微電子工業中心,啤酒之都 16、俄羅斯:
河流與湖泊:伏爾加河歐洲最長,水能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凍期長,不利於航運,有凌汛。貝加爾湖世界最深。
資源豐富:天然氣儲量佔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產國(烏拉爾、秋明油田)、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 工業區:以莫斯科、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烏拉爾和新西伯利亞工業區,工業由歐洲部分向亞洲部分發展
農業區:東歐平原的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是主要農業地帶,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甜菜、馬鈴薯、向日葵、亞麻,正在從糧食進口國變為出口國,有世界最大的針葉林帶。
9. 亞洲地理知多少,手抄報
亞抄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匯集最多的襲大陸,長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條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7條。
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 黑龍江-阿穆爾河、勒拿河和葉尼塞河
按地區分有許多河流是跨地區的河流,地理學上經常使用的是按水系分類。
按水系分
太平洋水系主要有 黑龍江-阿穆爾河、鴨綠江、黃河、淮河、長江、珠江、瀾滄江-湄公河、元江-紅河、湄南河
印度洋水系主要有 怒江-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獅泉河-印度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10. 關於亞洲的人文地理知識
亞洲簡況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東瀕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濱北冰洋,西達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東至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皮艾角(東經103度30分,北緯1度17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在各洲中所跨緯度最廣,具有從赤道帶到北極帶幾乎所有的氣候帶和自然帶。所跨經度亦最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北部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同歐洲分界;西南隔蘇伊士運河、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隔寬僅86千米的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對。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包括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毗連,形成全球最大的陸塊——亞歐大陸,總面積約5071萬平方千米,其中亞洲大陸約佔4/5。 居民:亞洲的種族、民族構成非常復雜,尤以南亞為甚。黃種人(又稱蒙古利亞人種)為主體種族,約佔全洲人口的60%。余為白種人、棕色人及人種的混合類型。全洲大小民族、種族共有約1000個,約佔世界民族、種族總數的一半。其中有十幾億人口的漢族,也有人數僅幾百的民族或部族。根據語言近似的程度,亞洲的居民分屬漢藏語系、南亞語系、阿爾泰語系、朝鮮語和日本語(有人認為這兩種語系未定。)、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達羅毗茶語系、閃米特--含米特語系、印歐語系等。亞洲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的發源地。 自然環境:亞洲的大陸海岸線綿長而曲折,海岸線長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一洲。海岸類型復雜。多半島和島嶼,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島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島。加里曼丹島為世界第三大島。亞洲地形總的特點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嶺匯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約佔全洲面積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地勢最高的一洲。全洲大致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向四方伸出一系列高大的山脈,最高大的是喜馬拉雅山脈。在各高大山脈之間有許多面積廣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側還分布著廣闊的平原。亞洲有許多著名的高峰,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帶,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亞洲有世界陸地上最低的窪地和湖泊--死海(湖面低於地中海海面592米),還有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亞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東部邊緣海外圍的島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區。東部沿海島嶼、中亞和西亞北部地震頻繁。亞洲的許多大河發源於中部山地,分別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內流區主要分布在亞洲中部和西部。亞洲最長的河流是長江,長6397千米;其次是黃河,長5464千米;湄公河長4500千米。最長的內流河是錫爾河,其次是阿姆河和塔里木河。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其氣候基本特徵是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氣候類型復雜。北部沿海地區屬寒帶苔原氣候。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屬溫帶針葉林氣候。東部靠太平洋的中緯度地區屬季風氣候,向南過渡到亞熱帶森林氣候。東南亞和南亞屬熱帶草原氣候,赤道附近多屬熱帶雨林氣候。中亞和西亞大部分地區屬沙漠和草原氣候。西亞地中海沿岸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西伯利亞東部的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達攝氏-71度,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 自然資源:亞洲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富集區多。主要礦藏有煤、鐵、石油、錫、鎢、銻、銅、鉛、鋅、錳、菱鎂礦、金、石墨、鉻等。石油、錫、菱鎂礦、鐵等的儲量均居各洲首位,錫礦儲量約佔世界錫礦總儲量60%以上。亞洲的森林面積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3%。可利用的水力資源也極豐富。亞洲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著名的漁場主要分布在大陸東部沿海,有中國的舟山群島、台灣島和西沙群島漁場,以及鄂霍次克海、北海道、九州等漁場。 經濟:在古代,亞洲人民就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有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有許多科學發明創造,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16世紀以後,西方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相繼侵入,許多國家和地區先後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經濟遭到了嚴重摧殘,民族經濟發展緩慢。致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長期處於貧困落後的狀態。目前,亞洲除日本外,大多數國家為發展中國家。農業在亞洲各國中占重要地位。稻穀、天然橡膠、金雞納霜、馬尼拉麻、柚木、胡椒、黃麻、椰干、茶葉等的產量分別佔世界總產量80%—90%以上,原油、魚、大豆、棉花產量均佔世界總產量30%——40%,錫精礦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60%左右,鎢精礦、花生、芝麻、煙草、油菜籽的產量均佔世界總產量的45%,木棉、蠶絲、椰棗等的產量和牲畜總頭數也居世界前列。絕大多數國家工業基礎薄弱,采礦業和農產品加工業較先進,重工業正在發展。中國東半部、日本、韓國、爪哇島、斯里蘭卡西部、印度中部、土耳其西部交通發達。東南沿海海上運輸發達。廣大內陸地區和沙漠地區以畜力為主。 地理區域:在地理上習慣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 東亞:指亞洲東部。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和日本。面積約1170萬平方千米。地勢西高東低,分四個階梯。中國西南部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東南半部為季風區,屬溫帶闊葉林氣候和亞熱帶森林氣候;西北部屬大陸性溫帶草原、沙漠氣候;西南部屬山地高原氣候。5—10月東部沿海受台風影響。礦物資源以煤、鐵、石油、銅、銻、鎢、鉬、金、菱鎂礦、石墨等最豐富。東亞是稻、薯蕷、糜子、蕎麥、大豆、薴麻、茶、油桐、漆樹、柑橘、桂圓、荔枝、人參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所產稻穀佔世界稻穀總產量40%以上,茶葉佔世界總產量25%以上,大豆佔20%。棉花、花生、玉米、甘蔗、芝麻、油菜籽、蠶絲等的產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東南亞:指亞洲東南部地區。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汶萊、東帝汶等國家和地區。面積約448萬平方千米。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兩大部分。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區之一。群島區和半島的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半島北部山地屬亞熱帶森林氣候。礦物以錫、石油、天然氣、煤、鎳、鋁土礦、鎢、鉻、金等為重要。東南亞是檸檬、黃麻、丁香、豆蔻、胡椒、香蕉、檳榔、木菠蘿、馬尼拉麻等熱帶栽培植物的原產地,盛產稻米、橡膠、香料、柚木、木棉、金雞納霜及熱帶水果。 南亞:指亞洲南部地區。包括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錫金。面積約437萬平方千米。本區北部為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山地區,南部印度半島為德干高原,北部山地與德干高原之間為印度河-恆河平原。北部和中部平原基本上屬亞熱帶森林氣候,德干高原及斯里蘭卡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印度半島的西南端、斯里蘭卡南部和馬爾地夫屬熱帶雨林氣候,印度河平原屬亞熱帶草原、沙漠氣候。礦物資源以鐵、錳、煤最豐富。南亞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蓮藕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所產黃麻、茶葉約佔世界總產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膠、小麥和椰乾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西亞:也叫西南亞,指亞洲西部。包括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普勒斯、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和巴林。面積約700多萬平方千米。高原廣布,北部多山脈。北部山地高原與南部阿拉伯半島之間為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沖積而成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氣候乾燥。南部沙漠面積廣大。本區地中海、黑海沿岸地區和西部山地屬地中海式氣候,東部和內陸高原屬亞熱帶草原、沙漠氣候,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石油的儲量和產量在世界上占重要的地位。西亞是胡蘿卜、甜瓜、洋蔥、菠菜、苜蓿、椰棗等栽培植物和阿拉伯駱駝、阿拉伯馬、安哥拉山羊、安哥拉兔等著名畜種的原產地。 中亞:指中亞細亞地區。狹義講只包括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四國的全部和哈薩克的南部。本區東南部為山地,地震頻繁,屬山地氣候;其餘地區為平原和丘陵,沙漠廣布,氣候乾旱,屬溫帶和亞熱帶沙漠、草原氣候。礦物以天然氣、石油、煤、銅、鉛、鋅、汞、硫黃和芒硝較重要。中亞是豌豆、蠶豆、蘋果等栽培植物以及卡拉庫爾綿羊的原產地。出產棉花、煙草、稻米、蠶絲、羊毛和葡萄、蘋果等。 北亞:指俄羅斯亞洲部分的西伯利亞地區。西部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部為中西伯利亞高原和山地,東部為遠東山地。極圈以北屬寒帶苔原氣候,其餘地區屬溫帶針葉林氣候。河流結冰期六個月以上。礦物以石油、煤、銅、金、金剛石較重要。出產麥類、馬鈴薯、亞麻和木材等。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1、2000年,世界人口為60.55億,其中亞洲人口為36.8億,亞洲人口過億的國家有6個。 2、亞洲人口眾多,對資源和環境產生沉重的壓力。 二、多樣的地域文化 1、 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多個,約佔世界民族總數的一半。華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恆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不同的地區民族,在建築、音樂舞蹈、禮儀等表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和民風民俗。 2、 亞洲三個人類文明發祥地: 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流域,和兩河流域因其適宜的溫帶或亞熱帶氣候,肥沃的土壤,豐富的水源。而成為人類文明發祥地。 3、 經濟發展差異 1、 亞洲地域遼闊,不同的國家的自然、社會、歷史等條件差別很大,經濟發展不平衡。如亞洲的日本是世界上發達國家。其他國家是經濟發展中國家。 2、 亞洲除日本外,過去長期遭受殖民統治,經濟不發達,工業基礎一般比較不發達,濟落後。特別從20世紀70年代,東亞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發展出口加工業,推進了本國經濟的發展。西亞波斯灣沿岸的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因為大量出口石油資源,而成為比較富裕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