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武漢和成都地理位置比較

武漢和成都地理位置比較

發布時間: 2021-02-26 02:43:06

❶ 成都和武漢的緯度位置相差不多,但是為什麼他們的天氣差別卻如此之大呢!

冬季:1:四川的成都位於四川盆地內部,地形平坦,但是以北的大巴山地和秦嶺,版以及阿爾泰,天山,權黃土高原,蒙古高原,祁連山,還有西邊的青藏高原,在冬季都為成都擋住了大部分的冷空氣,既是寒潮到了成都,已經被削弱了,所以對成都影響不是很大
2:武漢則不同,雖然北方任然有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大巴山,西邊有青藏高原和巫山,但是畢竟處於邊緣,當寒流遇到大山脈後過不去,只能走邊緣,所以武漢正好在邊緣的特點決定了收到寒流的影響較大
夏季:1:成都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有岷江自北向南流,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可以知道成都的海拔在盆地內部也算是高的了,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具體數據是升高100米下降0.6攝氏度,所以我惡毒要低些。
2,武漢位於江漢平原,長江的中游,地勢比四川低的多,所以地勢上的原因導致溫度比成都高一些
綜上所述,成都冬天比武漢溫度高,夏天溫度比武漢溫度低,兩地冬天和夏天的溫差小一些當然適宜居住一些

❷ 武漢和成都哪個城市發達

成都環境比武漢好的多
但武漢的工業方面比成都好些
成都人均消費比武漢大
適合生活的城市` ` `
比較閑適
不錯,不錯~~~

❸ 成都和武漢哪個地方好

我也是覺得不要來武漢這個地方 我武漢成都都來過 成都哪裡都比武漢好專 先比人 武漢湖北人長得太屬著急了 成都美女是眾說周知的 成都的帥哥也比中國東部 中部 西部 任何一個城市的多 長得好看 然後比素質 武漢我去過 就知道罵臟話 明顯沒有教養 成都即使遇到 都是什麼外地人 成都人文明 然後比發展 成都的發展前景很好 一樓說地處西部就不好嗎?胡說八道 地處西南1.可以不斷擴大城區.有些東部城市因為地方小 海平面升高 城區變得越來越小 2.環境污染小 人活著也比武漢舒服。 雖然成都確實有些領域不及武漢 但從長遠角度來說 成都必定是中國中西部的驕傲 成為第二個深圳.....

❹ 成都和武漢哪個城市發達

成都和抄武漢相比,成都更城市發達。

❺ 武漢和成都比那個發達些

武漢的地理位置更顯優越,成都在全國地理位置上稍顯劣勢。在個人看來回,由於氣候帶來的一答些問題,武漢並不宜居;成都地處成都平原,舊有「天府之國」之稱,生活節奏應該較武漢要慢一些,居住起來比較舒適。
下面選自網路的一些內容看,武漢要發達一些。
武漢,地處中部,中國中部地區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中國內陸地區最繁華都市及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中國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有九省通衢之稱,內陸地區的金融、商業、貿易、物流、文化中心,具有承東啟西、接南轉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區位優勢。
成都,西南第一大城市,中國中西部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六大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之一及副省級城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1993年成都被國務院確立為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交通、通信樞紐。2010年,《福布斯》發布未來10年全球發展最快城市,成都名列第一。

❻ 成都和武漢哪個城市比較好啊

看個人了
武漢學校多,畢業生也多,競爭激烈,但相比較,工業園也多,機會也比較多
成都相比回而言答壓力小一些,而且成都是個適宜生存的城市
如果是我,則選擇成都
美女多,美食多,歷史文化沉厚
而且武漢這個城市近幾年發展實在是。。。。。。。。
有愧於大武漢的名稱
看看你們所學的專業,和兩地之間的企業對比再做決定吧!機會多是說的對廣大人群,自己的機會在哪裡,還得自己斟酌
都是畢業生,找工作的壓力感同身受o(∩_∩)o

❼ 武漢和成都那個城市好

這個問題……

從經濟區位上看,兩個城市都是區域經濟中心。
武漢是華中地區的經濟中心,輻射五省;成都則是西南地區的經濟中心,相對獨立。
但各有優劣。

武漢:優點,輻射面廣,涉及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等周邊省份;缺點,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中心地位畸形,主要表現在工業過度集中於武漢,中小城市以農業為主,工業極不發達。
成都:優點,成都的帶動作用比較得當,成都是全省的工業服務中心,輻射綿陽、德陽、樂山、自貢、遂寧等周邊城市,並正在積極與重慶開展全面合作,各城市的重工業、輕工業、能源產業等分工合理,整體較為和諧;缺點,與其他經濟區域的溝通存在天然屏障,交通成本過高,不利於交流。

基於此,兩城市可謂都是很好的地方,要看各人的性格。
激進的人在武漢比較好。武漢九省通衢,處於各種風潮交匯之地,如果你能正確把握並勇於爭先,成功的概率相對較大。
穩重的人應選擇成都。成都雖然相對封閉,但整體和諧,各種矛盾較易化解,沖突不太明顯。

至於生活環境,應該是成都的好很多,這是共識,也是我的親身體驗。

最後,回顧父輩,他們有很多人是走了不少地方的。反觀我們,會不會也是不停奔波呢?所謂哪裡好,哪裡不好,更多的是「被選擇」,而不是紙上談兵的想像吧。

❽ 武漢和成都的比較!

首先我是成都人,盡管對武漢也比較熟悉,但依然應該是管中窺豹,說錯了武漢朋友別介意。

經濟水平,二者很接近,其實成都重慶一直就是地處西部的中部城市,和中部的武漢屬於一個級別,就正規收入而言,武漢應該略高,但成都的第三產業,尤其是服務業很發達,因此,非工資收入成都應該比武漢高。

宜居水平,這個,我想絕大多數會選擇成都,成都的氣候比武漢好,冬無嚴寒,夏少酷暑,即便是酷暑濕熱,也比不上武漢。成都的物產相對比較豐富,生活消費,尤其是飲食,全國屬於較低水平,當然武漢的九省通衢,也使得流通行業很發達,物價水平也不錯。至於交通,成都的地理位置導致出川走火車或汽車都不是很便捷,但武漢就非常方便。市區交通,由於成都是環形城市,故擁堵很厲害,但市區規模不太大,就算堵車,路上耗時也不太大,而武漢相對比較分散。

周邊環境的對比,我更青睞成都,成都是一個平原區,市區和武漢一樣生態多樣性差不多,但成都往西不遠就能進入盆地西部和川西高原,類似,峨眉、九寨、青城等環境非常優美,開車要不了多久就能到,夏天周末去山區休息,真是非常悠閑。

不過如果創業,我更推薦武漢,武漢的拼搏意識,外向型的心態更有助於事業的發展。

因此,我的觀點,生活在成都更好,工作更應該去武漢。

對於川軍,我非常自豪,四川在中國永遠定位於大後方,不管是古代還是抗日以及大三線,四川都是國家的後方。而川軍為了國家的確貢獻了較大的力量。一直以來,就有無川不成軍(也有無湘不成軍)的說法,抗日戰爭中,川軍的部隊是最多的,也是犧牲最大的,類似血戰台兒庄中,川軍都以低劣的裝備抗爭日軍,川人尚武好鬥,也許是辣椒為四川人的基因帶來了一點血性吧,同時,個子不高的川軍也是一支吃苦耐勞的部隊,很多人以成都的悠閑去揣摩四川文化是不對的,其實除了平原區,四川絕大地方都是貧瘠的山區,生活非常艱辛,當然也就歷練出川人,尤其是川東人不服輸的性格。

不過話說回來,川軍在不怕死不怕苦的同時,也是一支缺乏指揮的部隊,四川人的小算盤意識,以及好鬥的意識,也造成了全國未亂蜀先亂的特點,而且一旦混亂,往往會造成軍閥林立,派系叢生,也就造成了川軍愛內耗,愛內斗的後果。

以上內容均為原創!

❾ 成都和武漢哪個城市更好

其實各有特色,也互有長短,要全方位評比,很難,文化歷史來說是成都、經濟方面武漢! 成都市,簡稱「蓉」,別稱「錦城」、「錦官城」,自古被譽為「天府之國」,位於四川省中部,是中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市還是西南地區科技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全國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試點城市、金融對外開放城市、行政副省級城市。2003年《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成都綜合實力位列第九位。 先後榮獲「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並被《財富》(中文版)雜志評為「中國最佳商務城市」。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漢語名稱 成都(拼音:Chéngdū)。別稱「蓉城」、「錦城」、「錦官城」、「天府之國」。 英語名稱 Cheng(英文舊譯:chengtu)行政區類別 副省級經緯度 市中心位於北緯30.67度,東經104.06度。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轄區 19個。成都市共轄9個區、6個縣、4個市,一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主要領導 現任市委書記李春城,現任市長葛紅林。 政府駐地 成都市青羊區人民西路2號
城市面積 12390平方公里(中國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第8名)。中心城區面積598平方公里。市轄區面積1418平方公里。
海拔高度 平均海拔500米。全市海拔最高處為大雪塘峰,海拔5364米。
人口 200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125.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7萬人。常住人口1270.6萬人,增加12.7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
民族 成都市擁有中國56個民族中的54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為漢族。少數民族總人口60538人。2/3的人居住在市區。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標准時間,UTC+8)。成都市所在的時區為UTC+7郵政編碼 610000電話區號 028(+86) 汽車號牌 川A
市花 芙蓉 市標 太陽神鳥,從金沙出土的太陽神鳥金箔圖樣代表成都。 市樹 銀杏 國民經濟 成都的奮斗目標是成為中國中西部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實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並致力於構建中國中西部 的金融中心,欲執中西部「總部經濟」之牛耳,目前共有130家世界500強在這里投資興業,有上百家全球研發中心在這里為世界的改變和科技的進步做著貢獻。成都目前在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葯產業,化學化工產業,傢具和鞋業製造產業,動漫和傳媒產業,會展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旅遊業等取得巨大成就,穩步奠定了成都作為我國十大城市的地位和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國民經濟快速增長。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02.6億元,增長14.7%;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9元,2009年全年完成全市財政總收997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87.5億元,同口徑增長22.3%;固定資產投資4025.9億元,增長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0億元,增長20.3%;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29元,分別增長10.1%和10%。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691.9億元,增長21.2%,佔GDP的比重為50.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6.7%,拉動GDP增長10.2個百分點。 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會,華中及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中部中心城市及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因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被譽為「九省通衢」。因長江和漢江橫貫市區,又有「江城」的別稱。 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540餘萬! 行政介紹 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540餘萬。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在清末、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一度是中國內陸最大城市,位居亞洲前列,曾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武漢更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著名的辛亥革命便首義於此(武昌起義)。
武漢行政區劃的沿革極具歷史特色,可以說是從明代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一個歷史縮影。武漢可以看作兩市(漢口、武昌)一縣(漢陽)的融合(故有「武漢三鎮」之說)。其中漢口和武昌從明朝後期起就分別發展成相當規模的城市。在1927年到1949年,這三地分別對應著漢口特別市(過去的直轄市)、武昌市(湖北省省會)和漢陽縣。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武漢, 首次將漢口、武昌、漢陽合並為京兆區,總稱武漢,開三鎮合並先河。因此,武漢可以說是一個直轄市、一個省會城市和一個縣的緊密聯合體。武漢水資源豐富,長江及漢水在城中交匯,此外武漢城區還有41個淡水湖(算上郊區共有170個,故譽為「百湖之市」)。在武漢城區面積中,水域面積佔了約四分之一,而武漢東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 經貿工商 概況
武漢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葯等完整的工業體系。清末及民國時期,武漢經濟位居亞洲前列。新中國成立後,武漢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工業基地,武鋼、武重、武鍋、武船、肉聯等一大批「武」字頭企業陸續建成,極大地提升了武漢的經濟地位和城市實力。1959年,武漢的工業總產值僅次於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全國第四位,這一位次一直保持到改革開放初期。但自1980年代以來,武漢未能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被沿海地區拋在了身後,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後開始轉變。20世紀90年代,武漢建立了位於漢陽沌口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昌的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漢口東西湖的吳家山台商投資區,以及位於新洲陽邏的陽邏開發區。中國三大鋼鐵集團公司之一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中國三大汽車製造廠之一的東風汽車公司總部都位於武漢。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著以東風汽車公司總部、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部、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總部、神龍汽車有限公司總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車企業總部和以東 風汽車技術中心。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等一批頂尖汽車研發機構以及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東風自主品牌和東風渝安等整車企業,已經成為中國最集中的汽車產業基地之一。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即是享譽海內外的「武漢·中國光谷」。這里是中國最大最具實力的的光電子產業生產和研發基地。2007年,區內科工貿總收入達1300億人民幣。高新區內有著名的光谷軟體園,聚集著微軟(武漢)創新技術中心、IBM全球服務中心、EDS全球服務中心、法國電信軟體研發中心、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銀行運營中心及世界五百強和國內知名軟體服務外包中心、金融後台服務中心。2009年,國務院批准東湖高新區適用中關村的有關政策措施以便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繼中關村之後的第2個)。2009年的武漢GDP達4560億元,接近全省4成,內地副省級城市列第五,人均GDP逾6400美元,穩居中國內陸特大城市之首。

❿ 成都和武漢哪個發達

成都

面積14312平方千米,人口1591.8萬人(2016年常住人口)



武漢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江漢平原東部,位於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之間,最東端位於新洲區徐古鎮將軍山村,最西端位於蔡甸區侏儒街國光村,最南端位於江夏區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於黃陂區蔡店街道李沖村。

截至2014年末,武漢全境面積8494.41平方公里 ,占湖北省面積的4.6%;市域周長977.28公里,7個中心城區面積86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52.61平方公里。


從面積上來看是成都更大些。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