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利辛縣閆樓的地理位置

利辛縣閆樓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25 23:27:40

❶ 安徽省有哪些市

安徽省共轄15個省轄市和2個地區。省轄市和地區管轄42個市轄區、7個市、56個縣。省會合肥是安徽省最大和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最有特色的城市是:安慶、亳州、黃山、宣城。

一、安慶市是一個很有旅遊價值的城市,文明海外等黃梅戲的發源地就是這里,當然,這里不僅人文景觀有趣,自然景觀也非常美麗,像擁有五千年文化的文博園與「萬里長江第一塔」的振風塔都是非常值得一觀的。

四、宣城位於安徽省南部地區,毗鄰江蘇、浙江,是中國東南沿岸地區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 宣城國內有著豐富的宣紙文化,在這里產生的宣紙被稱為中國的寶物,是中國書畫藝術的主要材料,因宣城的宣紙、徽墨等也很有名,宣城被稱為「文房四寶之鄉」, 作為一個優秀的旅遊城市,宣城國內還有敬亭山、太極洞、鱷魚湖等景區,宣城因其美麗的環境被稱為山水園林城市。

❷ 安徽省有哪些市縣

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共轄4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4個縣。

1、合肥

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巢湖市

2、蕪湖

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三山區、無為縣、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

3、蚌埠

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五河縣、固鎮縣、懷遠縣

4、淮南

大通區、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鳳台縣、壽縣

5、馬鞍山

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含山縣、和縣、當塗縣

6、淮北

相山區、杜集區、烈山區、濉溪縣

7、銅陵

銅官區、郊區、義安區、樅陽縣

8、安慶

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桐城市、潛山市、懷寧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

9、黃山

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

10、阜陽

潁州區、潁泉區、潁東區、潁上縣、界首市、臨泉縣、阜南縣、太和縣

11、宿州

埇橋區、蕭縣、碭山縣、靈璧縣、泗縣

12、滁州

琅琊區、南譙區、天長市、明光市、全椒縣、來安縣、鳳陽縣、定遠縣

13、六安

金安區、裕安區、葉集區、霍邱縣、霍山縣、金寨縣、舒城縣

14、宣城

宣州區、郎溪縣、廣德縣、寧國市、涇縣、績溪縣、旌德縣

15、池州

貴池區、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

16、亳州

譙城區、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

(2)利辛縣閆樓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省會合肥市居安徽省中部,其餘15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宿州、淮北、亳州、阜陽、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安慶、蕪湖、銅陵、宣城、池州、黃山,轄區最大的是六安市,最小的是淮北市。 省政府駐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共轄4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4個縣。轄區面積最大縣、市、區分別是金寨縣、寧國市、埇橋區。

共轄255個街道辦事處,1249個鄉鎮【其中946個鎮,303個鄉(7個回族鄉,1個回族滿族鄉,1個畲族鄉)】。

安徽省,簡稱「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行政區,省會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於東經114°54′至119°37′與北緯29°41′至34°38′之間,全省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45%,居華東第3位,全國第22位。

安徽省在地理上屬於華東地區,地跨淮河和長江,同時在地域文化上呈現出明顯差異,從而孕育出了省內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經濟上屬於長江三角洲地區和中國中部經濟區,北部和南部分屬中原經濟區和長江經濟區。

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與粵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自21世紀以來,安徽省與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❸ 求利辛縣的具體地理位置

利辛縣,位於安徽省北部,2000年從阜陽劃屬安徽省亳州市. 利辛縣位於亳州市東南部,北鄰渦陽,南連潁上、鳳台,東靠蒙城,西接潁東區、太和縣。地處東經115°54′—116°31′,北緯32°51′— 33°27′之間。自然坡降很小,西北略高,東南略低。縣轄26個鄉鎮、668個村居民委員會,7182個村民小組,耕地11.70萬公頃,全縣總人口 142萬人(2006年),其中農業人口佔93.74%。 [編輯本段]自然生態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次之東北風,夏季主導風向東南風。年均氣溫14.8℃,無霜期215天,年均日照時數2223.4小時。年均太陽輻射總量124.7千卡 /cm2,年均降水量823.9毫米。
利辛河渠縱橫,道路交織,四通八達,水陸稱便。縣境內有骨幹河道4條、大溝53條,總長750公里,通航106公里,兼收蓄泄漁航之利。西淝河,古稱夏肥水,自西北而東南蜿蜒 穿過縣境中部;芡河,古稱沙水,亦稱濮水,自西北而東南逶迤流經縣境東部;阜蒙河,1958年開挖人工河道,橫跨縣境中部;茨淮新河,70年代開挖人工河道,自西而東貫通縣境南部。茨淮新河上,闞疃樞紐8項工程結裾聯袂,拔地而起,控馭南北,蔚為壯觀;兩岸青堤綠水,帆船絡繹,鳥語陣陣,漁火點點,呈現一幅美麗的圖畫。縣境內有主幹線公路6條、支線公路23條,總長 461.4公里。S202線省道,自東北而西南穿過縣境西部,阜蚌公路自西而東橫穿縣境中部,成為重要交通動脈。
界阜蚌高速公路建成並投入運行,極大地方便了利辛與外界的聯系。另有鄉村道路412條,總長1581公里,可行駛中型機動車輛。濉阜鐵路,直穿縣境,設置4個火車站,為運送旅客、集散工農業半成品發揮了重要作用。

❹ 利辛是哪個省的

利辛縣,位復於安徽省北部,制曾隸屬安徽省阜陽市。2000年劃屬安徽省亳州市。
中文名稱: 利辛縣
外文名稱: Lixin County
行政區類別: 安徽省
所屬地區: 中國淮北
下轄地區: 王市鎮、城關鎮、闞疃鎮、張村鎮、江集鎮、舊城鎮、西潘樓鎮、孫集鎮、汝集鎮、鞏店鎮、王人鎮、永興鎮、馬店孜鎮、大李集鎮、胡集鎮、展溝鎮、程家集鎮、中疃鎮、望疃鎮、劉家集鄉、紀王場鄉、孫廟鄉、新張集鄉。
政府駐地: 城關鎮
電話區號: 0558
郵政區碼: 236700
地理位置: 安徽省西北部
面積: 1950平方千米
人口: 152萬(2007年)
方言: 「中原官話區」阜陽話
氣候條件: 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伍奢冢遺址,禪陽寺,乾溪「陰陽城」,東城西城,胡橋古橋。
火車站: 西潘樓火車站
車牌代碼: 皖S

❺ 安徽省,有多少個市分別是哪些

截至2016年,安徽省一共有16個地級市,分別是:

合肥市 、黃山市 、蕪湖市、馬鞍山、安慶市、淮南市、阜陽市、淮北市、銅陵市、亳州市、宣城市、蚌埠市、六安市 、滁州市 、池州市、宿州市。

(5)利辛縣閆樓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1949年4月15日,安徽省長江以北地區解放。1949年4月20日,安徽全部解放,設皖北、皖南行署區兩個省級行政區。

1952年8月7日,皖北行署區與皖南行署合並成立安徽省政府,並將省會設在合肥。

1955年4月14日,為了更好治理洪澤湖,安徽的盱眙縣和泗洪縣劃歸江蘇,作為交換,江蘇的蕭縣和碭山縣劃給安徽。

1966年1月,安徽省人民委員會中斷。196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恢復辦公。

1983年,安徽實行市管縣體制,設立合肥、蚌埠、安慶、淮南、蕪湖、馬鞍山、淮北、銅陵8個地級市。

1987年-2000年,增設黃山、滁州、阜陽、宿州、六安、巢湖、亳州市、池州、宣城9個地級市。

2011年8月,撤銷地級巢湖市。設立縣級巢湖市,原地級巢湖市所轄的一區四縣分別劃歸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管轄。

2015年10月12日、12月3日,國務院分兩次批復同意安徽省銅陵、安慶、六安、淮南四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

❻ 亳州 最好的初中

亳州是安徽省的一個地級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亳州市的歷史十分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發祥地之一。如今亳州的發展也十分具有現代化,教育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亳州有很多知名的重點中學,在這里上學又很大的幾率考上名校。安徽亳州4所好高中,全是省級重點中學,學霸雲集



1.利辛縣第一中學

利辛縣第一中學創立於1958年,現在是安徽省省級重點中學。學校位於安徽省利辛縣城,雖然地理位置是在縣城,但是利辛縣第一中學的實力是很好的。在2019年的高考中,利辛縣第一中學共有2100名同學參加高考,本科上線人數就有1857人,600分以上同學有83人。其中,亳州市理科第一名、文科第二名就是利辛縣第一中學的學生。利辛縣第一中學不愧是亳州最好的高中之一。

❼ 利辛一中官方網站地址是什麼

利辛一中網址為:www.lxxdyzx.com

❽ 利辛縣有多大

利辛縣
利辛縣,是中國十大貧困縣之一,位於安徽省北部,2002年從阜陽劃屬亳州市.

利辛縣位於安徽省亳州市東南部,北鄰渦陽,南連潁上、鳳台,東靠蒙城,西接潁東區、太和縣。地處東徑115°54′—116°31′,北緯32°51′— 33°27′之間。自然坡降很小,西北略高,東南略低。縣轄26個鄉鎮、668個村居民委員會,7182個村民小組,耕地11.70萬公頃,全縣總人口 139.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佔93.74%。

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次之東北風,夏季主導風向東南風。年均氣溫14.8℃,無霜期215天,年均日照時數2223.4小時。年均太陽輻射總量124.7千卡 /cm2,年均降水量823.9毫米。

利辛河渠縱橫,道路交織,四通八達,水陸稱便。縣境內有骨幹河道4條、大溝53條,總長 750公里,通航106公里,兼收蓄泄漁航之利。西淝河,古稱夏肥水,自西北而東南蜿蜒 穿過縣境中部;芡河,古稱沙水,亦稱濮水,自西北而東南逶迤流經縣境東部;阜蒙河,1958年開挖人工河道,橫跨縣境中部;茨淮新河,70年代開挖人工河道,自西而東貫通縣境南部。茨淮新河上,闞疃樞紐8項工程結裾聯袂,拔地而起,控馭南北,蔚為壯觀;兩岸青堤綠水,帆船絡繹,鳥語陣陣,漁火點點,呈現一幅美麗的圖畫。縣境內有主幹線公路6條、支線公路23條,總長 461.4公里。S202線省道,自東北而西南穿過縣境西部,阜蚌公路自西而東橫穿縣境中部,成為重要交通動脈。

界阜蚌高速公路建成並投入運行,極大地方便了利辛與外界的聯系。另有鄉村道路412條,總長1581公里,可行駛中型機動車輛。濉阜鐵路,直穿縣境,設置4個火車站,為運送旅客、集散工農業半成品發揮了重要作用。

歷史沿革

利辛衣淝襟淮,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先秦,為吳、楚邊境隙地,屢成陳鏖戰所。公元前536年,楚令尹子盪率師伐吳,先於豫章,次於乾溪,吳人敗其師於房鍾。乾溪,即今張村鋪一帶;房鍾,即今闞疃集。公元383年,秦晉淝水之戰,境內為晉掩擊破秦重戰場。公元1635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潁州,下蒙城,境內為勵兵秣馬之野。公元1852年,皖北捻軍起義,劉洪立,王之重、江台陵等,相繼揭竿豎旗,聚眾響應張樂行。公元1863年,捻軍主帥張樂行集中 20萬人馬,與清軍決戰於張村鋪。公元1898年,閆好文、要韶等再次聚眾結捻,起義反清。

1928年--1934年,中國共產黨相繼在王人、馬店、牛拐灣、胡集蔣疃、張村鋪建立黨組織。1927年2月,張躍祖、李懷恩、鄧友蓮等,成為境內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1929年4月9 日,在阜陽舉行的皖北土地革命大暴動中,中共王人、馬店、牛拐灣黨支部,組織了數千名農民協會會員參加了起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境內有大批熱血青年,投奔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推翻三座大山,獻出了寶貴年華,許多人成為人民解放事業,建設祖國的優秀人才,有270多人為國捐軀。

利辛民風淳樸,利辛人勤勞善良,利辛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在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為建設美好的家園,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譜寫新的篇章。

地方資源

生物資源種類繁多,以栽培植物和飼養動物為主,種植業主要包括麥類、豆類、雜糧、油料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林業主要有桐、椿、楊、桑、槐、榆等樹木;畜牧業以養殖大牲畜、豬、羊、兔、家禽等為主;水產業以魚類為主。

利辛縣地理位置重要,交通發達,鐵路、公路、水運條件好。現已形成公、鐵、水綜合運輸網路,京(北京)九(九龍)鐵路從縣域西部穿過。內河航運有茨淮新河、阜蒙河、西肥河。

由於工農業生產較好,交通便利,促進了商貿繁榮。全縣有各種商業機構主要經銷各種糧油、食品、紡織品、百貨、日雜、建材、五交化以及各種農用生產資料等。現有農機、汽車修配、化肥、釀酒、塑料,飼料、針織,制帽、織布、絲綢,造紙、印刷、麵粉、食品等工業,鄉鎮工業發展迅速,主要產品有建材、絲綢紡織品、篩網、草帽等。

行政區劃

利辛縣轄19個鎮、7個鄉:城關鎮、闞疃鎮、張村鎮、江集鎮、舊城鎮、西潘樓鎮、孫集鎮、汝集鎮、鞏店鎮、王人鎮、王市鎮、永興鎮、馬店孜鎮、大李集鎮、胡集鎮、晨溝鎮、程家集鎮、中疃鎮、望疃鎮、雙橋鄉、春店鄉、劉家集鄉、紀王場鄉、孫廟鄉、新張集鄉、丹風鄉

❾ 利辛縣王人鎮的黨支部叫什麼

利辛縣,位於安徽省北部,2000年從阜陽劃屬安徽省亳州市.
利辛縣位於亳州市東南部,北鄰渦陽,南連潁上、鳳台,東靠蒙城,西接潁東區、太和縣。地處東經115°54′—116°31′,北緯32°51′— 33°27′之間。自然坡降很小,西北略高,東南略低。縣轄26個鄉鎮、668個村居民委員會,7182個村民小組,耕地11.70萬公頃,全縣總人口 142萬人(2006年),其中農業人口佔93.74%。 [編輯本段]自然生態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次之東北風,夏季主導風向東南風。年均氣溫14.8℃,無霜期215天,年均日照時數2223.4小時。年均太陽輻射總量124.7千卡 /cm2,年均降水量823.9毫米。
利辛河渠縱橫,道路交織,四通八達,水陸稱便。縣境內有骨幹河道4條、大溝53條,總長750公里,通航106公里,兼收蓄泄漁航之利。西淝河,古稱夏肥水,自西北而東南蜿蜒 穿過縣境中部;芡河,古稱沙水,亦稱濮水,自西北而東南逶迤流經縣境東部;阜蒙河,1958年開挖人工河道,橫跨縣境中部;茨淮新河,70年代開挖人工河道,自西而東貫通縣境南部。茨淮新河上,闞疃樞紐8項工程結裾聯袂,拔地而起,控馭南北,蔚為壯觀;兩岸青堤綠水,帆船絡繹,鳥語陣陣,漁火點點,呈現一幅美麗的圖畫。縣境內有主幹線公路6條、支線公路23條,總長 461.4公里。S202線省道,自東北而西南穿過縣境西部,阜蚌公路自西而東橫穿縣境中部,成為重要交通動脈。
界阜蚌高速公路建成並投入運行,極大地方便了利辛與外界的聯系。另有鄉村道路412條,總長1581公里,可行駛中型機動車輛。濉阜鐵路,直穿縣境,設置4個火車站,為運送旅客、集散工農業半成品發揮了重要作用。 [編輯本段]建置沿革利辛縣[1]轄地,先秦分屬古鬍子國、州來國地。胡、州來先後為楚所滅,遂屬楚地。秦置郡縣,分屬汝陰、下蔡縣地。漢,析置城父、山桑縣,遂分屬汝陰、下蔡、城父、山桑縣地。三國、兩晉,依漢制。南北朝,南宋將城父縣並入浚儀,北魏於山桑縣地置渦陽縣,遂分屬汝陰、下蔡、浚儀、渦陽縣地。隋,復置城父、山桑縣,遂分屬汝陰、下蔡、城父、山桑縣地。唐,天寶元年(742)改山桑縣為蒙城縣,遂分屬汝陰、下蔡、城父、蒙城縣地。五代、宋(遼、金),依唐制。元,至元二年(1265)省汝陰縣入潁州,遂分屬潁州及城父、下蔡、蒙城縣地。明,洪武中,廢城父縣入亳州,廢下蔡縣入壽州,遂分屬亳、潁、壽州和蒙城縣。清,雍正十一年(1733),於壽州地析置鳳台縣;雍正十三年(1735),於潁州地析置阜陽縣;同治三年(1864),析阜陽、蒙城、亳州、宿州地置渦陽縣,遂分屬阜、渦、蒙、鳳4縣地。民國年間,依清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依清代、民國舊制。
1964年9月12日,安徽省人民委員會向國務院報告:「以阜陽、蒙城之間的公路交叉點之利辛集為中心,分別從阜陽、渦陽、蒙城、鳳台四縣劃出部分地區設置利辛縣。」同年10月31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48次會議通過,決定設立利辛縣。1965年5月1日,由阜陽專員公署籌備,組建利辛縣人民委員會,析阜陽縣王人、王市、馬店、胡集4區,析渦陽縣閻集、江集、張村3區,析鳳台縣闞疃、展溝2區,析蒙城縣望疃區,共10個區組成利辛縣轄區,宣布開始辦公。辦公地點臨時設在閻集區公所院內,同年10月移於今址。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利辛衣淝襟淮,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先秦,為吳、楚邊境隙地,屢成陳鏖戰所。公元前536年,楚令尹子盪率師伐吳,先於豫章,次於乾溪,吳人敗其師於房鍾。乾溪,即今張村鋪一帶;房鍾,即今闞疃集。公元383年,秦晉淝水之戰,境內為晉掩擊破秦重戰場。公元1635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潁州,下蒙城,境內為勵兵秣馬之野。公元1852年,皖北捻軍起義,劉洪立、王之重、江台陵等,相繼揭竿豎旗,聚眾響應張樂行。公元1863年,捻軍主帥張樂行集中20萬人馬,與清軍決戰於張村鋪。公元1898年,閆好文、要韶等再次聚眾結捻,起義反清。
1928年--1934年,中國共產黨相繼在王人、馬店、牛拐灣、胡集蔣疃、張村鋪建立黨組織。1927年2月,張躍祖、李懷恩、鄧友蓮等,成為境內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1929年4月9 日,在阜陽舉行的皖北土地革命大暴動中,中共王人、馬店、牛拐灣黨支部,組織了數千名農民協會會員參加了起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境內有大批熱血青年,投奔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推翻三座大山,獻出了寶貴年華,許多人成為人民解放事業,建設祖國的優秀人才,有270多人為國捐軀。 [編輯本段]地方資源生物資源種類繁多,以栽培植物和飼養動物為主,種植業主要包括麥類、豆類、雜糧、油料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林業主要有桐、椿、楊、桑、槐、榆等樹木;畜牧業以養殖大牲畜、牛、豬、羊、兔、家禽等為主;水產業以魚類為主。
地理位置及交通 [編輯本段]交通利辛縣地理位置重要,交通發達,鐵路、公路、水運條件好。現已形成公、鐵、水綜合運輸網路,京(北京)九(九龍)鐵路從縣域西部穿過。內河航運有茨淮新河、阜蒙河、西肥河。 [編輯本段]農業由於工農業生產較好,交通便利,促進了商貿繁榮。全縣有各種商業機構主要經銷各種糧油、食品、紡織品、百貨、日雜、建材、五交化以及各種農用生產資料等。現有農機、汽車修配、化肥、釀酒、塑料,飼料、針織,制帽、織布、絲綢,造紙、印刷、麵粉、食品等工業,鄉鎮工業發展迅速,主要產品有建材、絲綢紡織品、篩網、草帽等。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利辛縣轄19個鎮、5個鄉:城關鎮、闞疃鎮、張村鎮、江集鎮、舊城鎮、西潘樓鎮、孫集鎮、汝集鎮、鞏店鎮、王人鎮、王市鎮、朱集鎮、永興鎮、馬店孜鎮、大李集鎮、胡集鎮、展溝鎮、程家集鎮、中疃鎮、望疃鎮、劉家集鄉、紀王場鄉、孫廟鄉、新張集鄉 、雙橋鄉 [編輯本段]著名人物【伍子胥】(前?----484年)名員,春秋楚國乾溪(今利辛縣西北部,傳說又叫「陰陽城」)人,吳國大臣。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忌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帶太子建之子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帶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遂成為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齊國。太宰喜乘機進讒,說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夫差聽信讒言,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在伍子胥後9年,吳國果然為越所滅。
【李黼】字子威,生於元成宗大得二年(1299年),祖籍天官李。其父李守忠官工部尚書。泰定四年(1327年),30歲的李黼在大都(今北京),獲廷試第一名,以明經魁多士,授翰林修撰,後轉江西行省朗中,入為國子監丞,遷宜文閣監書博士,兼經筵官,及升秘書太監,拜禮部侍朗。奉旨詳定中外所上封事。已而廷議內外官通調,授江州路總管。元惠宗(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夏五月,羅田販布人徐壽輝見官吏腐敗,法紀盪馳,各族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乃率眾起兵反元。至正十二年正月已末,義軍攻下武昌,逼進江西。時任江州路總管的李黼,扼守九江湓口城,阻擋徐壽輝義軍。二月甲申,義軍進抵九江湓口城,分省政事禿堅不花自北門逃跑,黼引兵登城,義軍已至甘棠湖,焚西門。繼轉攻東門,黼轉救東門,義軍已入城,遂與之巷戰,被義軍包圍,從背後將黼刺落馬下陣亡,卒年55歲。其侄子李秉昭(李冕第三子)亦從戰陣亡。李黼後月余,朝廷追封隴西郡公,謚忠文。詔立廟江州、賜額曰崇烈。
【侯寶璋】(1893—1967),闞疃集人,著名病理學家、醫學教育家。1934年發表我國第一部《病理組織學圖譜》,用繪圖的方式,把病理學的基本病理改變,簡易明了地表示出來,形象而真實地給人以深刻印象。是年,獲得羅氏基金的資助,去倫敦大學熱帶病研究所工作一年。1942年先後發表《為司馬相如的病下一診斷(中國糖尿病史)》、《醫史叢話》、《中國解剖學史》。1943年發表《中國牙醫史》。1946年應美國國務院的邀請,赴美講學。1947年應英國文化委員會的邀請,赴英講學。1948年受聘於英國教育部任香港大學醫學病理系主任教授,曾代理院長職務。1954年曾相繼發表《中國天花病史》、《瘧疾史》、《楊梅瘡考》。1956年發表《原發性肺癌與華枝睾吸蟲感染的關系》,第一次提出並證明了寄生蟲在人體肝內寄生可以引起惡性腫瘤,因而在學術界引起很大的重視。寶璋的科研成就,在國際上亦享有盛譽。先後發表論文50多篇,著書3部,1961年香港大學授予其榮譽科學博士,並推薦其為英國皇家學會病理學會終身會員。執教近50年,為我國培養了大批醫學科學人材,成為我國著名的病理學家和醫學教育家。曾任北京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兼病理學教授,被選為全國第四屆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總會理事。1967年3月12日,因急性心肌梗病逝,骨灰存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侯廣忠】(1953—2004)著名水電專家。1959年畢業於北京水力發電學校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1959年任浙江黃口水電工程處技術員,1961年在新安江水力發電廠工分場任主任,1980年葛電廠水工分場主任、生技處副主任工程師,1983年任葛電廠副總工程師,1990年葛電廠廠長,1991年獲得湖北省勞動模範稱號,1993年獲得湖北省貢獻專家稱號,1994年獲教授高級工程師任職資格,1995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管應朋】(「萬人迷」,1932--1991)著名民間花鼓戲藝人,為安徽省花鼓戲「四大名旦」之一,與「一條線」、「小白鞋」、「草上飛」齊名。家居利辛縣程集鄉管樓村。青年拜師從藝,蓄發梳辮,飾蘭花(花旦),名重一方。1956年郭子貴先生整理新編並執導「花鼓戲大走場」,由「萬人迷」管應朋出演,先後參加了阜陽地區、安徽省民間音樂舞蹈會演均獲特等獎,而後被選調進京在懷仁堂為中央領導人演出。「花鼓戲大走場」又稱「花鼓戲壓花場」、「游場」,根據「萬人迷」的基本功底為基礎進行再創作,將農村婦女日常生活與勞動動態:喂雞、簸簸箕、薅草、提鞋、扭腰、閃腰等用舞蹈表現出來,揉合進傳統「花鼓戲大走場」中,一連串的舞蹈動作富有生活情趣和美感。「萬人迷」的身段優美靈動有絕活,扭腰、聳肩,背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有節律地顫動如水波盪漾,極有神奇魅力。當年總政文工團、空政文工團曾有多人隨後前往渦陽縣梆劇團學藝而終不能得其要領。「萬人迷」72歲高齡時,主演「九女撲傘」劇目,在全省獲得大獎。「萬人迷」,出身家境貧寒,系遺腹子,識字不多,悟性高,記憶力強。可演劇目上百種。學花鼓戲,其老師為山東藝人藝名「洋紅芋」者。
【孫逸久】(1906—1996)著名農民書法家。阜陽地區書法協會名譽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他8歲臨帖學書,楷書攻研嚴趙,行草師承張旭、懷素,苦學苦練,鍥而不舍,至13歲即有名氣,常為鳳台縣城諸大商號寫楹聯匾額,署名「淝北尺童」。青年時代,已有相當造詣。其書法功力深厚,技巧嫻熟,師古而不泥古,得其神韻而法其自然。不少作品參加阜陽、廈門書法聯展,亦被部分報刊採用發表;展出的巨幅草書「壽」字,被收入聯展紀念冊。1985年孫逸久雖壽高八十,仍揮筆不止,頻頻潑墨,有4幅作品參加連雲港市、阜陽地區書法聯展,一部分作品在江蘇、浙江、河南等地巡迴展出。鄭州黃河碑林有他的「源流天上,氣貫中原,澤被華夏」大幅翰墨,挺拔蒼勁,蔚為壯觀。
【吉鴻昌】(1895.-1934. ) 抗日民族英雄,愛國名將,原名恆立,字世五,漢族,河南扶溝人.1895年10月18日出生於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受父親影響,吉鴻昌幼年即具有愛國思想。1913年秋天,不滿18歲的吉鴻昌便投到馮玉祥部當兵。他因吃苦耐勞、智勇正直被馮賞識,提升為手槍連連長,不久又提升為營長。當外國人都在歧視中國人的時候,吉鴻昌在自己胸前掛上「我是中國人」的牌子,真可謂是愛國名將。
1921年,吉鴻昌回鄉探親時,拿出全部積蓄,利用一所破廟作校舍,創辦了「呂北初級小學」。吉鴻昌立下規定:凡是貧家子弟,一律免費上學。學校規模一度壯大,曾被譽為「豫東第一」。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伍奢冢遺址】新石器時代至漢代,位於利辛縣西北20公里,孫廟鄉廟李自然村東北500米,老母豬港南岸。遺址呈谷堆形,佔地30000平方米。因伍奢冢在此而得名。冢上文化堆積層為38米,冢下為18米(河堤剖面),冢南100米處遣仍土城牆,東西長140米,基寬3米,高出地面半米許,城牆北側發現有古井,鍋灶遺跡等。六十年代,曾發現有石斧、骨針、陶網附、紅燒土等。1980年以來,地面採集大量文物標本,經專家鑒定,為大汶口文化晚期遺物。其上層夾雜著東周至漢代遺物。該處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2004年10月28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禪陽寺】位於馬店鄉沈營村,南依阜蚌公路,北鄰黑土溝,遺址現狀為一處中間略高、四周低緩的坡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採集有鴨嘴形、扁鑿形(表面有凹槽)、圓錐形鼎足。器形有夾砂紅陶藍紋罐形鼎,腹飾寬凹藍紋的夾砂厚壁缸等。時代稍晚的陶片,其紋飾有大方格紋、方格填線紋、小方格紋、藍紋和繩紋等。陶色以紅陶為主,黑陶較少。距地表10厘米以下,有大量紅燒土,可能是陶窯或房屋遺跡。從採集標本分析,禪陽寺新石器時代文化可以分為早晚二期,其早期屬大汶口文化,晚期屬河南龍山文化。在遺址中曾採集到銅箭鏃、蟻鼻錢、楚國貨幣等東周文化遺物,說明該遺址亦有東周文化層存在。已列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溪「陰陽城」】乾溪在張村南7里,俗稱「乾溝」,位於西淝河北岸自管檯子至亳州城父南有一條大溝叫「乾溪溝」;西淝河南岸自管檯子至王人鄉南儲寨有一條小溝,亦稱「乾溪溝」,俗稱「乾溝」、「趕雞溝」。北乾溪溝較直、較深,且河道變遷不大;西淝河以南河道變遷較大,南乾溪溝自西淝河至老母豬港上段被填塞,僅余王人鄉至永興15公里東西橫溝。春秋晚期吳楚之間頻繁交戰,爭奪徐、陳、蔡、州來諸國,乾溪地方屬吳楚貫例部,楚國為北宋、鄭,東防強吳,常陳兵於淝淮之間,於西淝河乾溪入口處築城屯兵,宜攻宜守,實為戰略要地。當地居民相沿傳呼乾溪入淝口兩岸叫「陰陽城」。在周家歡村與白廟村之間,多次發現陶網墜、蟻鼻錢(楚國貨幣)、銅鼎、銅鏡、銅劍、車馬器等。在南至庄汝、西至魏樓、北至管檯子、東至趙樓,跨河2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發現過3座木橋遺跡,橋礅全是柏樹,每根直徑70厘米。
【東城西城】東城位於縣城西13公里,城址東西1.5公里,南北1公里,呈長方形,土城牆已夷平,而東、北兩方城河尚存。城中曾發現灰陶圈井。城東有一處西漢墓群。墓葬出土隨葬器物有灰陶鼎、豆、壺、舫、罐、銅釜、洗及灰陶俑等。西城位於縣城西27公里王人集東側。城址南北1.5公里,東西0.5公里,城牆已夷平,西、北兩方護城河尚存。西城河沿岸,暴雨後常可揀到蟻鼻錢(楚國貨幣)。城東500米的李寨村有一處漢墓群,出土有新莽貨幣,並書生發現有繩紋陶圈井。
【紀家塔】位於利辛縣西北19.5公里,孫集鎮孫園村東南700米,紀大庄西100米。建於清嘉慶五年(1800),是一座小型墓葬塔,塔體七層六面,塔基平面呈正六邊形,每邊長148米,塔高約10米。塔房原有一寺廟,已毀。此塔系仿木結構磚塔。第一層高約2.2米,其他各層高度自下而上逐層遞減。二、三層外檐口及六角轉變處,均砌一磚挑檐和一磚挑出飛檐。塔身第一層東南距地表64厘米處嵌青石碑一塊,碑高42厘米,寬82厘米,碑文字跡不清,只落款處有「嘉慶五年」、「蒙城舉人李××撰」尚可識。第二層一方向正中嵌青石匾額一塊,鐫刻隸書「芳名永垂」四字。第三層至第七層東南方向,每層正中均砌有拱形佛龕。塔身無窗,塔內中空,無塔心柱,每層只有「十」字形橫木交叉支撐。塔頂為綠紅彩柚葫蘆形按尖,中心以鐵釺貫穿鞏固。全塔玲瓏剔透,保存基本完好。是全省現存最小的古塔。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節孝坊】位於利辛縣西北18公里,孫集鎮政府西800米,孫集至葉馬劉公路北側。是清代光緒皇帝為表彰孫蘭芳之母陳氏忠貞節孝,教子有方,御批「聖旨」所立。整體結構系用青石刻制而成,上下共分三段,由五部分組成,高3.26米、寬1.08米、厚0.39米,佔地面積14.50平方米。石坊上段,頂部為透雕「二龍戲珠」雕工精湛,兩邊為浮雕,刻有花卉、人物、日月圖案否具有中攜刻楷書「聖旨」二字,字體莊重邊刻有「二龍戲珠」與頂部相呼應。中段中間為「節孝坊」石碑,石碑四周均刻有「二龍戲珠」圖案,石碑兩邊豎有對聯,對聯上下端均刻有花卉圖案,碑文略。下段為「節孝坊」底座。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胡橋古橋】位於利辛縣東25公里,望疃鎮蘆溝集東北600米,胡橋庄西南100米。該橋橫跨工、芡河之上,全長14米,橋梁為5孔,橋面寬4米,磚石結構。橋面用長方條石鋪成,橋礅呈梭狀形,底部用圓柱狀基石鋪墊,上部用青灰磚砌成。整個建築古樸莊重。自明嘉靖時重修,清康熙、雍正年間屢有修葺,現有清道光貳拾壹年五月《重修胡家橋碑記》供考。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伶墓】民國乙丑《渦陽縣志》:「李門集東八里有劉伶墓」。今三里灣鄉劉土樓,舊稱劉伶集,集南有劉伶廟,民國初年廟已拆除,遺有殘碑。集側有一荒冢,當地居民皆指稱為劉伶墓。劉伶,西晉沛國人,「竹林七賢」之一。沛國,漢高帝改泗水郡置郡,東漢改為國,東晉復為郡。轄境相當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東,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蘇沛、豐等縣地。劉土樓位於西淝河東、北各11公里,當在沛國境內,典籍注為宿縣人,未聞宿縣有劉伶墓。
【劉廷墓】位於縣城西18公里,張村鎮白廟村,墓冢高大,面積約300平方米。劉廷,字省吾,南昌人,明萬曆初都督劉顯之子。隨父出征,作戰勇敢,以功由守備升至總兵,身歷百戰,於諸將中最驍勇。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與清兵大戰於阿而里達崗,因地勢不熟,遭清軍夾擊陣亡。劉廷,舉朝大悚。其所用鑌鐵刀重60多公斤,馬上輪轉如飛,世稱「劉大刀」。天啟初贈少保。《明史》有傳。
【舊城】位於利辛縣城東北18公里,芡河東岸。城址東西1.25公里,南北1.5公里。城址地表可採集到灰陶四分式卷雲瓦當,繩紋簡瓦,幾何形空心磚側表摸印菱形,方援紋磚等漢代遺物。城址外曾發現規模較大的漢磚石墓。墓葬石門,雕刻有朱雀圖案及鋪首街環。在當地,民間廣為流傳著:越王坐舊城,七十二眼井。落星橋,御花園,報恩寺,四門出棺越王。東部大蔣灣,南有雲蒙山,西靠運糧河,北邊老龍灘。
【傅營六地委駐地】位於縣城西北32公里柳西鄉傅營庄。1946年11月底,中央軍委決定成立豫皖蘇軍區。1947年10月12日,豫皖蘇軍區黨委根據中原局「變淮河為內河,使平漢路東西連成一片,並使豫皖蘇與鄂豫皖確實相接」的指示,決定成立六分區、六地委。10月22日,在亳縣立德寺召開六分區第一次會議;0月24日,分區機關活動在張村鋪、高公廟一帶,六地委、六分區駐於傅營。1949年1月,根據中央《關於在全國解放區行政管轄省縣原邊歸界》的指示,豫皖蘇六分區、六地委隨之撤銷。駐地原有一個院落,現僅存舊房兩間。
【劉家集烈士陵園】位於縣城東北12.5公里,劉家集大街西側60米處。陵園佔地面積3600平方米。碑祭後邊南北五排,每排東西5座,共計25座烈士墓葬。1948年5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皖蘇區十一團(曾用龍山部隊代號),分析敵情後,按照六分區電令北返,打擊敵新編七十四師,配合華野大軍即將開始的豫東戰役。途中暫住劉家集鎮劉染、戴庄、張庄、徐庄一帶。國民黨新編七十四師駐望疃董集踞點1200餘人,向我駐地搜索進犯。蘇區十一團團首長觀察敵情後,立即命令部隊從三面阻擊敵人。經過一白天的激戰,終以取得勝利。為紀念在戰斗中犧牲的革命烈士,1983年利辛縣人民政府於劉家集南頭建一烈士陵園。由於陵園佔地面積較小,已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1999年利辛縣政府決定將陵園遷移新址。該烈士陵園為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清明節,廣大幹群和青少年學生前來憑弔祭掃,緬懷先烈。
【利辛縣烈士陵園】利辛烈士陵園原名路集烈士紀念碑,位於縣城20公里處的路集。這里埋葬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國捐軀的祝聚民等七位烈士的遺骨。他們在硝煙滾滾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1984年縣人民政府出資興建,2003年12月縣人民政府出資重修擴建並命名為利辛縣烈士陵園。整個陵園長110米,寬90米,紀念碑高10米,氣勢恢宏,古樸莊重,依「山」傍水,松柏掩翠,滿園馨香。既有陵園之凝重肅穆,又有園林之秀麗清新,集瞻仰、游覽兩種功能於一體。原安徽省委副書記、省人大主任王光宇為紀念碑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原省人大副主任鄭銳為陵園題寫了園名。是利辛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白鷺洲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白鷺洲水利風景區 白鷺洲攔河大壩位於利辛縣闞疃鎮境內,距縣城20公里,總佔地面積1800畝,其中水面600餘畝,是一個依託茨淮新河水利工程新建的,集自然生態、休閑度假、水利文化展示和康體運動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自2006年開始建設,目前已經具備對外開放能力。 [編輯本段]出土文物青銅鼎、金錯刀、大布黃千、陶俑、陶鼎、陶舫、陶壺、鎏金銅佛像、瓷壺、陶網墜、石箭鏃、絲綸誥命

❿ 安徽省利辛縣所有鎮的郵編各是多少

郵政編碼 相關鎮/鄉
236701 文化路(雙80-108#), 文化南路(25-60#), 民安路民安北路, 黃湖路(單1-85#)郵編
236702 建設路(單15-39#), 民安路, 人民路(108-215#),
236703 人民路(單35-103#), 文化南路(1-22#), 濱河路(雙54-60#), 立新巷郵編
236704 阜蒙路(雙42-188#), 環城南路(單9-61#), 人民路(9-29#), 阜蚌路(42-188#)郵政編碼
236705 文州路, 黃寨村, 人民路(雙122-166#), 黃湖路(雙32-36#)郵編
236706 港口北路, 五一路五一西路, 濱河路(1-30#), 向陽西路郵政編碼
236707 前進路, 春店鄉南王村, 春店鄉順河村, 春店鄉王梁村郵編
236708 春店鄉, 春店鄉武寨村, 春店鄉馬橋村, 春店鄉楊大樓村郵政編碼
236709 雙橋鄉康莊, 春店鄉劉寨村, 雙橋鄉呂橋村, 文州路郵編
236710 阜蒙路, 雙橋鄉王行村, 利闞路, 阜蚌路(1-8#)郵政編碼
236711 馬店孜鎮姜營村, 馬店孜鎮前寨村, 馬店孜鎮蘭寨村, 馬店孜鎮水寨村郵編
236712 大李集鎮老寨村, 大李集鎮解樓村, 大李集鎮宮郢村, 大李集鎮顧田村郵政編碼
236713 永興鎮諸王村, 永興鎮沈庄, 永興鎮楊寨村, 永興鎮楊園村郵編
236714 王人鎮高寨村, 王人鎮, 王人鎮堯庄, 王人鎮劉營村郵政編碼
236715 鞏店鎮馬廟村, 鞏店鎮韓古同村, 鞏店鎮楊老家村, 鞏店鎮候營村郵編
236721 汝集鎮周牌坊村, 汝集鎮秦寨村, 汝集鎮汝大庄, 汝集鎮周園村郵政編碼
236722 張村鎮新橋村, 張村鎮前橋村, 張村鎮趙樓村, 張村鎮三里灣村郵編
236723 孫集鎮趙庄, 孫集鎮劉郢村, 孫集鎮栗寨孜村, 孫集鎮前李村郵政編碼
236724 西潘樓鎮張大庄, 西潘樓鎮閆橋村, 西潘樓鎮魏長營村, 西潘樓鎮郭樓村郵編
236725 孫廟鄉長郢村, 王市鎮劉小橋村, 王市鎮, 孫廟鄉老家村郵政編碼
236731 江集鎮孫營村, 紀王場鄉路郢村, 江集鎮王荒村, 江集鎮紀倫寨村郵編
236732 舊城鎮盛老家村, 舊城鎮盛河口村,
236733 劉家集鄉夏湖村,
236734 中疃鎮謝疃村, 中疃鎮曙光村, 中疃鎮黃大郢村, 中疃鎮張板橋村郵政編碼
236735 望疃鎮汪橋村, 丹鳳鄉李盤村, 望疃鎮邵魏村, 望疃鎮龐廟村郵編
236736 舊城鎮韓庄, 舊城鎮施庄, 舊城鎮陸樓村, 舊城鎮陸暗樓村郵政編碼
236741 程家集鎮豐大村, 程家集鎮袁庄, 程家集鎮瓦房村, 闞疃鎮宋圩村郵編
236742 展溝鎮高庄, 展溝鎮東圩村, 新張集鄉郭圩村, 新張集鄉王圩村郵政編碼
236744 胡集鎮老海村, 胡集鎮馬樓村, 胡集鎮杜廟村, 胡集鎮賈橋村郵編
236808 春店鄉武洋樓村,
236817 大吳大隊大吳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