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地理北美洲的知識框架
① 區域地理的知識點整理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1)
世界海陸分布:陸地佔 29%,海洋占 71% 2) 大陸:亞歐(最大) 、非洲、北美、南美、南極、澳大利亞六塊大陸 3) 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 格陵蘭島-世界最大 4)
群島:馬來群島-世界最大 5) 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 概念:大陸及其附近的島嶼 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 分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極洲跨東西半球 亞、歐—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界線
南、北美——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白令海峽 南美、南極——德雷克海峽 歐、非——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大洲面積: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萬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南極洲 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極洲 大洋洲 歐洲 大洲
2350 950 750 700 600 350 340 (米) 世界上跨大洲的國家:1.
歐、亞:俄羅斯、哈薩克、喬治亞、亞塞拜然、土耳其 2. 大、亞:印度尼西亞 3. 非、亞:埃及(西奈半島) 4. 南北美:巴拿馬 5.
歐、北美:丹麥(格陵蘭島) 6. 大洋洲、北美洲:美國(夏威夷)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陸有:亞歐大陸、北美大陸 大洲有:歐洲、北美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陸有:澳大利亞大陸、南極大陸
大洲有:南極洲 跨南北半球的大陸有:非洲大陸、南美大陸
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 全部在東半球的大陸有:非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 大洲有:非洲、
全部在西半球的大陸有:北美大陸、南美大陸
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 跨東西半球的大陸有:亞歐大陸、南極大陸
大洲有:亞洲、歐洲、大洋洲、南極洲 2、大洋 ①面積排序(萬平方千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②平均深度(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③大洋分界: 太平洋與大西洋:巴拿馬運河——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火地島南端合恩角西經 67 度經線)—— 南極半島
太平洋與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塔斯馬尼亞島東南角東經 146 度經線 太平洋與北冰洋:白令海峽 大西洋與印度洋:蘇伊士運河——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東經 20
度經線 大西洋與北冰洋:丹麥海峽 ④大洋中部經線: 太平洋——180 度經線 大西洋——西經 20 度經線 印度洋——東經 80 度經線 北冰洋——跨 360
度經度二、各大洲的氣候特點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徵
①氣候復雜多樣(南北所跨緯度和東西所跨經度,各大洲中最廣,因此地面受熱 狀況和干濕程度,各地差異很大)②季風氣候顯著 亞洲 ③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巨大的面積和完整的大陸輪廓,一方面使亞洲具有廣大的 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促成了大陸性和乾燥性氣候范圍的廣大;另一方面,冬夏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
①乾燥(a 南北回歸線橫穿大陸的南部和北部;b
海岸線平直,缺少深入內陸的 港灣,減少了海洋的影響;c 東北部緊鄰亞洲大陸乾燥區,從那吹來的東北信風 非洲 性質乾燥)②暖熱(a
緯度位置決定了太陽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陽輻射量多;b 乾燥地區廣,空氣透明度高;c 相當大地區處於背風位置,加強了高溫的程度) ③氣候南北對應
①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沒有熱帶氣候的大洲
②溫帶氣候占絕對優勢 (a 緯度位 置決定 36°N-71°N;b 大陸輪廓,以南歐為底邊略呈三角形,縮小了寒冷北冰洋 歐洲 影響的范圍)③海洋性顯著(a 西風帶;b
大陸輪廓破碎,各地距海近;c 山脈東 西走向;d 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陸輪廓,使海洋性氣候分布范圍廣,西北
歐沿海地區成為同緯度冬季最溫和的地區)
①溫帶大陸性氣候占優勢(大陸形狀北寬南窄,其中 50°N-70°N 最寬,所以溫 北美洲 帶氣候占優勢,熱帶氣候縮減)②氣候類型多樣(北美大陸南北延伸很廣,地面
受熱狀況有很大差異,幾乎穿越了北半球除熱帶以外的所有氣候帶)
①溫暖濕潤,以夏雨為主(由於多雨面積廣,乾旱沙漠區面積相應狹小,它在南 美大陸所佔的比率在具有沙漠的各洲之中是最小的)②熱帶氣候為主(大陸北寬 南窄,略呈三角形,5°S
附近最寬廣,使得熱帶氣候占優勢。同時南回歸線以南 南美洲 大陸緊縮,52°S 已近尾閭,使亞熱帶、溫帶氣候大大局限,且缺乏水平地帶的亞 寒帶、寒帶氣候)③氣候類型結構的獨特性(大陸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氣候類型 截然相反)
①乾旱區面積大(山地偏居大陸東岸,阻礙太平洋暖濕氣流西進,廣大內陸地區 因此乾燥)②降水分布呈半環狀(地形單調,無氣候障礙,使中西部氣候類型漸 大洋洲
變)③普遍暖熱(大陸輪廓東西寬、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積且南北各地 受熱狀況差異小) 南極洲
烈風、暴雪和酷寒的極地氣候 三、世界主要河流湖泊
洲名 河名 注入海洋 發源地 主要地形 鄂畢河 蒙古高原北部, 以春季的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河流結冰期長。常 葉尼塞河 北冰洋
西伯利亞南部山 在河流下游形成凌汛 勒拿河 地 以降水補給為主,受季風影響較大。以秦嶺—淮 黑龍江 亞洲中部的高原 河為界,界南河流水量豐富,徑流季節變化小, 黃河
太平洋 和山地 含沙量小,無結冰期;界北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大, 長江 含沙量大,有結冰期 薩爾溫 亞洲 江、伊洛 東南亞和南亞的 東南亞和南亞的河流都以降水補給為主, 受熱帶 瓦底江、
河流都源於青藏 季風影響,水位變化很大。西亞的河流,流經干 恆河、底 印度洋 高原。西亞的河 燥地區,水量不大,屬於融雪和雨水補給的河流, 格里斯 流源於亞美尼亞
春季水位最高,夏季水位低 河、幼發 高原 拉底河 阿姆河 內陸沙漠 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季河流徑流量最大,冬 錫爾河 亞洲中部的高山 或湖泊 季最小,是流經區灌溉農業的主要水源 塔里木河 東非高原,青尼 世界最長的河流(6600km) ,白尼羅河水量穩 非洲 尼羅河
地中海 羅河源於埃塞俄 定,青尼羅河水量變化大,夏季河水大增,造成 比亞高原 尼羅河定期泛濫 上、下游在熱帶雨林區,水量較大;中游在沙漠 尼日河 幾內亞灣
西非高原 地帶,水量較小 扎伊爾河 大小支流都處在熱帶雨林區,水量大,富水能, 大西洋 尚比亞北部高原 (剛果河) 是世界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 隆達-加丹加高 贊比西河 印度洋
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水量有季節變化 原 伏爾加河 黑海 東歐平原西部 歐洲最長的河流,在俄羅斯水運中占重要地位 歐洲 萊茵河 大西洋
阿爾卑斯山 開發較充分,兩岸居民點和工業城市密集 多瑙河 黑海 阿爾卑斯山 水力資源豐富,以鐵門電站著名 聖勞倫斯 大西洋 安大略湖 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水位穩定 北美 河 洲 密西西比
以春季融水和降水補給為主,航運價值大,有運 墨西哥灣 美國北部 河 河同五大湖相連 南美 以降水補給為主,流域面積和流量均居世界首 亞馬孫河 大西洋 安第斯山脈
洲 位,航運便利 大洋 澳大利亞大分水 墨累河 印度洋 雨季河水暴漲,枯水期常有斷流現象 洲 嶺西側 四、世界的自然資源 資源類型 世 界 分 布
1、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居世界前 6 位。 土地資源 2、世界土地資源破壞嚴重的原因:①遭受水蝕、風蝕和沙漠侵吞;②土地利用中 的次生鹽鹼化問題;③由於人口的增長和城市、鄉村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築用地不 斷增多,大量侵佔了耕地。
1、現存的森林主要有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亞馬孫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
和幾內亞灣沿岸、東南亞馬來群島)和亞寒帶針葉林(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北部和 森林 北美大陸北部,其中俄羅斯的面積最大) 。 資源 2、森林資源的環境效益:凈化空氣、吸煙滯塵;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保護農田;調節氣候,減弱雜訊,美化環境;為野生動物提供棲地等。 1、主要類型:熱帶草原、溫帶草原、高山草甸、河漫灘草甸等。 生
2、分布:熱帶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代表樹種波巴布樹,又叫猴麵包樹) 、南美 草場 洲(代表樹種紡錘樹)和澳大利亞大陸(代表樹種金合歡樹) ;溫帶草原主要在亞 物
資源 歐大陸和南北美洲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 資
3、世界草場資源豐富的國家有:中國、阿根廷、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俄羅 源
斯、蒙古等。 1、橡膠樹、可可、金雞納等熱帶經濟作物原產於南美洲;南美洲特有的動物有樹 野生 獺、卷尾猴、大食蟻獸、犰狳、巨嘴鳥等。
2、非洲是咖啡、棗椰樹、油棕和香蕉等的故鄉。 動植
3、大洋洲特有的動物有:澳大利亞的袋鼠、鴨嘴獸、鴯鶓等;紐西蘭的幾維鳥; 物 新幾內亞島的食火雞、極樂鳥等。
4、企鵝、磷蝦、鯨等主要生活在南極洲。 1、世界上用途廣、產值大的非能源礦產有鐵、鎳、銅、鋅、磷、鋁土、黃金、錫、 基本
錳、鉛等。 特點 2、世界上的礦產資源的分布和開采主要在發展中國家,而消費量最多的是發達國 家。
1、主要分布在俄羅斯、中國、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等國。 2、歐洲有庫爾斯克鐵礦(俄羅斯) 、洛林鐵礦(法國)、基律納鐵礦(瑞典)和英 鐵礦
國奔寧山脈附近的鐵;美國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五大湖西部; 印度的鐵礦主要集中在 德干高原的東北部。 礦
1、主要分布在三大地帶:①世界最大煤帶是在亞歐大陸中部,從我國華北向西經 產 新疆、橫貫中亞和歐洲大陸,直到英國;②北美大陸的美國和加拿大;③南半球的 資 澳大利亞和南非。 煤 2、歐洲的主要煤礦有:俄羅斯的庫茲巴斯煤田,烏克蘭的頓巴斯煤田,德國的魯 源 爾煤田,英國的奔寧山脈。 3、美國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亞山脈附近。 石油
七大儲油區:中東波斯灣(世界最大石油儲藏區、生產區、出口區),拉丁美洲(墨 天然 西哥、委內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幾內亞灣沿岸),俄羅斯,亞洲(東
南亞、中國),北美(美國、加拿大),西歐(北海地區的英國和挪威)。 氣 1、南非的黃金(產量、出口量居世界第 1),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金剛石(產量世界 其他 ,幾內亞的鋁土,尚比亞的銅。 第 1) 礦產 2、智利的銅和硝石,秘魯的銅,蓋亞那的鋁土。
世界四大漁場: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的交匯處)、北海漁場(北大西 海 生物
洋暖流與東格陵蘭寒流交匯處)、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 洋 資源 、秘魯漁場(上升流處) 處) 。 世界居民和國家 1、世界的人口 (1)增長特點:速度加快,地區差異
(2)分布及原因: 分布地區 分布規律 分布原因 人 口 稠 亞洲東部、南部,歐洲及 北半球中、低緯近海 平原面積廣闊,氣候溫暖 密地區 北美東北部 地帶
濕潤,農業歷史悠久,交 通、城市發達 人 口 稀 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 緯度高,氣溫低,赤 自然條件惡劣,開發程度 少地區 針葉林、熱帶雨林帶、沙
道附近濕熱,沙漠地 低 漠地帶、高原和山區 區乾旱,山區地勢高 (3)人口問題 A 增長過快——生態方面:森林減少,草原破壞,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會方面:糧食不足,醫療、衛生、教育、交通、住房、就業等困難。 B 停止或負增長:勞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齡化問題。 解決人口問題的正確途徑和目標:
途徑:控制人口數量,實行有計劃地生育。 目標: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4)人口向城市遷移帶來的問題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
發達國家 70%以上,發展中國家 30%左右。 問題:環境污染、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綠地面積少等。 2、人種、民族、語言、宗教 (1)人種:黃、白、黑 人種
主要分布地區 白種人 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黃種人 亞洲東部、東南部、北部,美洲部分地區 黑種人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注意〕印第安人、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均屬於黃種人。 (2)民族:世界近 2000 個,人數最多漢族。 (3)語言:世界上共有 2000
多種語言,有的有文字,有的無文字 語言 說明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中國、東南亞等 英語
使用較廣的語言 英國、美國、加拿大等 俄語
國際上的重要語言 俄羅斯等 法語
國際交往中重要語言 法國等 西班牙語 取代了當地的語言 西班牙、拉丁美洲等 阿拉伯語 國際上的語言 西亞、北非等 (4)宗教 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區
基督教 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廣。
伊斯蘭教 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東部(教徒稱穆斯林) 佛教 亞洲東部和東南部 東亞〔讀圖識記〕1.五國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 位置范圍 位置 緯度位置:絕大部分在北溫帶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臨海國:中國(首都北京) 范圍
內陸國: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第二大內陸國(第一為哈薩克) ,韓國(首都首爾) 半島國:朝鮮(首都平壤) 島國:日本(首都東京) ⑵ 地形、河流
地勢西高東低(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東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線曲折,多半島(朝鮮半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島嶼(日本四島、台灣島等) ⑶
氣候: ①東部沿海地區季風氣候顯著 東亞季風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
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比較:
最冷月均溫>0℃、年降水量 800mm 分布上;分布界線:秦嶺—准河一線 為什麼東亞季風氣候顯著? 主要是海陸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陸,面臨最大海洋 → 冬夏海陸溫差大 →
冬季西伯利亞為高壓、海洋為低壓;夏季亞洲為低壓、海洋為高壓 → 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 ②西北內陸地區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距海遠,地形閉塞,地勢高,不受或很少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的影響,降水少,氣候乾燥,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很大,大陸性強烈,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北地區、蒙古等地。 ⑷
人口和經濟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種:黃色人種 民族:漢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鮮族等 ⑸ 沿海與內陸的差異:自然環境方面、人口方面、經濟方面
東部沿海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氣候溫暖濕潤,利於農業發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歷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現已出現很多工農業發達的地區,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蠶絲、茶葉的產地。日本是世界的工業大國、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此外韓國、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區、台灣省、香港地區等經濟發達區和新興工業區不斷形成。
西部內陸地區由於自然條件較差,人口稀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這里天然草原廣闊,礦產資源豐富,畜牧業和畜產品加工業在經濟中佔一定地位,礦產資源也正在開發利用之中,經濟發展前景很可觀。蒙古地廣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鮮半島的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森林、礦產資源豐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很大成績。半島南部為韓國,經濟以汽車、電子、服裝等製造業為主,進出口貿易發達。蒙古的畜牧業占重要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中國是工農業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
日本〔讀圖識記〕1.四大島、日本海、瀨戶內海、北方四島;2.緯度(300N—450N);3.關東平原、富士山;
4.札幌、函館、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 ⑴ 自然地理特徵 ①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
② 高二區域地理北美洲的有關知識
氣候特點(特別是與中國的區別,因為中美兩國的緯度差不多。但氣候差別較大)。
交通版(也可與權中國對比,例如中國西部與美國西部的交通差別)。
美國的工農業。
美國的城市(底特律的汽車、舊金山的電影業、紐約的金融……)
③ 區域地理包括地球地圖的知識框架
地球地圖:地圖基本知識,比例尺,地圖,圖例
亞洲: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
歐洲:西歐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北極
④ 高二區域地理北美洲的有關知識
北美洲是北亞美洲加洲的簡稱,位於西半球北部,東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端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分。
北美洲總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不含附近島嶼),約占陸地總面積的16.2%,為世界第三大洲。人口462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
北美洲現有23個獨立國家。
此外,還有:屬於丹麥的格陵蘭、荷屬阿魯巴、英屬安圭拉、英屬百慕大、美國聯邦領地波多黎各、法國海外省瓜德羅普、荷屬安的列斯(不含阿魯巴)、英屬開曼群島、法國海外省馬提尼克、美屬維爾京群島、英屬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等。
北美洲大陸海岸線長6萬公里,多島嶼,格陵蘭島為世界第一大島。
大陸地形的基本特徵是山脈南北走向,與海岸平行,分布於東西兩側,西部為科迪勒拉山脈的北段,從阿拉斯加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它包括三條平行的山地:東為落基山脈;中為阿拉斯加山脈、加拿大海岸山脈、美國內華達山脈等,其中阿拉斯加山脈中的麥金利山最高,海拔6194米,為北美洲第一高峰;西從美國沿海山嶺起,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沿海島嶼。東部是阿巴拉契亞山脈。這樣,北美洲的地形明顯形成三個區:西部山地和高原區,東部山地和高原區,中部平原區。
北美洲的河流大都是外流河,以落基山脈為分水嶺:東面的河流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西面的河流流入太平洋。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最長的河流,次為馬更些河、育空河、聖勞倫斯河和格蘭德河等。河流多瀑布。尼亞加拉瀑布是北美洲最大的瀑布。
北美洲是多湖泊的大陸,著名的五大湖——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有「北美地中海」之稱,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復雜多樣,但大陸中部廣大地區處於北溫帶,宜於作物生長和人類生存。
北美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可耕地多,草原廣闊,礦產資源豐富多樣,森林覆蓋率高,水力資源蘊藏量佔世界總蘊藏量的8.9%,漁場面積佔世界漁場總面積的20%。
北美洲是世界經濟發達地區之一。美國和加拿大工業基礎雄厚、生產能力世大、科技先進。墨西哥的經濟也很發達。北美洲也是世界交通最發達的大陸。
⑤ 北美洲的區域特徵
北美洲以三大南北縱列帶為特徵的地形結構,對於大陸氣候的分異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影響最顯著的是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它由三重山脈和一系列山間高原、盆地組成,不僅高度相當大,寬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陸的海灣。因此,科迪勒拉山系一方面成為極地太平洋氣團向東侵入的重要障礙,使溫和濕潤的海洋性氣候僅局限於北緯40°以北的西岸,處於背風位置的山間高原和山間盆地成為半乾旱和乾旱氣候;另一方面,極地加拿大氣團和熱帶墨西哥灣、大西洋氣團,由於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也不能西侵,因而只能活動於大陸的中、東部。科迪勒拉山系的東帶落基山也是大陸東、西部之間氣候上的重要分界線,它不僅導致東、西部的降水量大不一樣,對氣溫也有一定影響。一般說來,落基山以西,除北緯40°以北的沿海和迎風山坡外,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以下,冬季降水占優勢,夏季少雨或乾旱,冬季氣溫則高於同緯度東部各地。落基山以東除高緯度的北部地帶以及緊靠落基山的大平原部分地區以外,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夏季降水比率增高。斯波坎和蒙特利爾的氣候資料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當然,造成這種差異同大氣環流、洋流等因素也有關系。
落基山以東為中部平原地帶,地勢低平坦盪,無東西向山脈阻隔,向南北開敞,並有哈得孫灣、五大湖、密西西比水系、墨西哥灣等水域相互貫通。這樣的地形條件有利於南北秉性不同的氣團暢行無阻。冬季,乾冷的極地加拿大氣團可徑直南下,造成寒潮天氣,使當地氣溫驟降;夏季,熱帶墨西哥灣、大西洋的溫濕氣團可自由北上,直達哈得孫灣沿岸,帶來悶熱多雨天氣。中部平原成為南北冷暖氣團交綏、爭逐的場所,氣旋活動頻繁,冬季尤為活躍。因此,中部平原天氣多變,是北美洲氣溫和降水季節變化最大、大陸性較強的地區。
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高度和寬度都不大,山脈的連續性也較差,並不構成氣候上的顯著界線,但對局部地區的氣候仍有很大影響。例如阿巴拉契亞山的西北坡,冬季面迎經過五大湖地區並略有變性的極地加拿大氣團,往往形成大雪;山地南部因高度較大,對熱帶墨西哥灣、大西洋氣團產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成為北美洲多雨區之一。
[解題過程]
北美洲氣候的基本特徵有:
一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占優勢。北美洲面積緯向延伸比較廣,但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同時,地形結構以三大南北縱列帶為特徵,西部山地、東部高地,特別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縱貫南北,形成了海洋氣團運行的重要障礙。因此,北美洲的氣候主要屬於溫帶和亞寒帶氣候類型,特別是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占優勢。這里大陸性氣候的總特點是冬季寒冷,一月平均氣溫最低;夏季暖熱,七月是最熱月;氣溫年較差較大;年降水量適中,以夏雨為主。但與具有大陸性強烈的亞洲相比,該洲溫帶大陸性氣候遠不如亞洲那樣極端,氣溫的年較差沒有亞洲同緯度地區那麼大,夏雨的集中程度和冬季的乾旱程度也均不如亞洲。
二是氣候類型的多樣性。北美洲的氣候類型較多,擁有從熱帶到寒帶的各種氣候型,這在各大洲中也是比較突出的。但北美洲又有自己的特點,如極地冰原氣候的分布比亞洲廣;亞洲缺少西海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而北美洲東岸又
不具備亞洲東岸那樣典型的季風氣候,而是由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所代替;另外,本洲無赤道雨林氣候及熱帶海洋氣候、熱帶干濕季氣候,而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類型的分布也不及亞洲廣泛。
三是氣候類型結構獨特。北美洲所擁有的各種氣候類型在分布和排列上也有其特點。首先,大陸北部的極地冰原氣候、極地長寒氣候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三種類型的分布,都是南北排列的,其中除極地冰原氣候外,又作東西延伸,這與亞歐大陸北部的情況基本上相似,具有明顯的緯向地帶性結構的特點。自此以南,氣候類型的分布、排列圖式出現了東、西部的對比:大致在西經100°以東地區,從北向南依次為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一般說來,它們也是南北更替、東西延伸的,基本上體現了緯向地帶性結構特點。在西經100°以西,包括大平原和科迪勒拉山間地區,因深居內陸,自東向西乾旱性增強,氣候類型作東西排列、南北延伸,表現出非緯向地帶性結構特點。在大陸西岸,氣候類型的排列順序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亞熱帶夏干氣候、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它們雖是自北向南有規律地更替,但又都作南北延伸,因此,這是緯向地帶性和非緯向地帶性結構特點的綜合體現。
⑥ 求世界區域地理思維導圖
亞洲、歐洲、非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太平洋、大洋洲、印度版洋、大西洋、北冰洋!權南非、莫三比克、坦尚尼亞、肯亞、葉門、印度、泰國、中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薩爾瓦多、巴拿馬、哥倫比亞、秘魯、智利!(海線)印度尼西亞、澳大利、紐西蘭。
⑦ 區域地理之北美
一、北美
1、概述
(1)以英語為主的美洲國家
位置:美洲北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太平洋,東臨太西洋
范圍: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島(丹麥)
(2)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區
A、西部高山區——由一系列山脈和山間盆地、峽谷、高原相間分布組成,落基山是主體,西側還有海岸山脈和內華達山脈——科羅拉多河侵蝕形成大峽谷,是美國水能蘊藏量最豐富的河流——高大山脈是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隆起形成,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B、中部平原——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止墨西哥灣,平原貫穿大陸南北——北部平原地面波狀起伏,冰川作用典型;南部平原主要由密西西比河沖積形成;西部大平原由於降水減少形成大草原。
C、東部高原山地區——冰川侵蝕強烈,古老低緩——加拿大東部是拉布拉多高原,頂圓坡緩;美國東部是阿巴拉契亞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有豐富的煤炭炭資源。
(3)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①、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灣(河口位置北緯30度,西經90度)——不對稱的樹枝狀水系
②、聖勞倫斯河——源於安大略湖,向東北流經渥太華、蒙特利爾、魁北克等城市,注入紐芬蘭灣
③、科羅拉多河——源於落基山脈,下游通過沙漠地區,注入加利福尼亞灣——美國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科羅拉多大峽谷是著名的旅遊聖地
④、五大湖(蘇-----密-----休------伊------安)——世界最大淡水湖群,蘇必利爾湖是世界第一大淡水湖泊——密歇根湖全部在美國境內——冰磧湖——城市有德盧斯(鐵礦產地)、芝加哥(冶金)、底特律(汽車城)、克利夫蘭、多倫多——尼亞加拉瀑布處於伊利湖與安大略湖之間(美、加共有)
(4)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無熱帶雨林、草原氣候(大部分在北溫帶)。地形對氣候影響大:西部高山阻擋,溫帶海洋性、地中海氣候僅分布在沿海,高原山區降水少;東部低緩阻擋作用不顯著,降水由沿海向內陸逐漸減少;中部地形平坦,冷空氣可長驅向南,夏季暖濕氣流也可自由北上
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①、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擋濕潤的太平洋暖濕西風氣流深入內地,使大陸西部的氣候類型(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僅分布在西部沿海狹長地帶;部分海拔較高的山地形成高山氣候;落基山脈和海岸山脈間的高原盆地降水稀少成為半乾旱區。
②、中部:中部大平原貫通南北,是冬夏冷暖氣流的通道;冬季極地冷空
⑧ 美洲區域地理資料,,,,求解,急用
美洲
美洲是「亞美利加州」的簡稱,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 北美洲特徵
經度:165°W 20°W(西半球) 緯度:85°N 10°N(北半球) 海陸位置
西臨大西洋,北臨北冰洋,東臨大西洋,南隔巴拿馬運河與南美洲相望,西北隔白令海峽與亞洲相望,東北隔丹麥海峽與歐洲相望。 南美洲特徵
經度:10°N 50°S(大部分在南半球) 緯度:30°W 80°W(西半球) 海陸位置
北臨加勒比海,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半島相望。 北美洲地形
地形類型:地形分為三大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包括阿巴拉契亞山脈和拉布拉多高原。 地面起伏:地面起伏大。
地勢:平均海拔較高,地勢起伏較大。
北美洲位於西半球的北部,面積240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北美洲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產物。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80%以上的土地,目前仍覆蓋著巨厚的冰層,是除南極洲以外冰川分布最廣的地區。 不少湖泊地形受到冰川作用的影響。 南美洲地形
地形類型:西部也是年輕高大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縱橫南北大陸,全長近9000千米,為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以東,地域廣闊,平原與高原相間分布。西部是山脈,該山脈東部平原和高原相間分布。 地面起伏:地面起伏大
地勢:西部高,其他地方平緩。
世界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屬於科迪勒拉山系。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美洲的氣候特點
1. 北美洲和亞洲一樣,地跨亞、熱、寒三帶,氣候類型復雜多樣。但是,北美洲大部分地
區位於溫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熱帶范圍相對狹窄。
2. 由於山脈多為南北走向,來自太平洋的濕潤空氣僅能達到西部沿海地區。從北冰洋南下
的冷空氣和從墨西哥北上的暖空氣在北美大陸中部暢行無阻。即使在墨西哥灣沿海,冬季也會出現嚴寒天氣。
3. 南美洲熱帶范圍廣闊,溫帶面積不大,寒帶缺失。氣候類型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
氣候分布最廣。除高山地區外,南美洲最冷月平均氣溫一般不超過28℃,夏季沒有酷暑。南美洲降水充沛,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 4. 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是南美洲。
5. 西部太平洋沿岸的氣候多呈狹長分布。
美洲的河流 河流 發源 流向 入海口 長度 河口流量 流經國家 密西西比河 平原 北→南 墨西哥灣 6262千米 1.9萬立方米 美國 亞馬孫河 熱帶雨林
西→東
大西洋
6437千米
22萬立方米
秘魯 巴西
運河名稱 所屬國家 兩側的大洲 溝通的海洋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 北美洲、南美洲 大西洋、太平洋 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
非洲、亞洲
地中海、印度洋
移民與經濟
美洲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美國是當代實力最為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高度發達,加拿大也是發達國家。其餘國家都屬於發展中國家。 墨西哥現在已形成以石油工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是有蘊藏量豐富,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沿岸和近海。墨西哥石油年產量在1.5億噸以上,是西半球的主要石油出口國之一。墨西哥是玉米的原產地,玉米是該國主要的糧食作物。首都墨西哥城,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人口達1800萬,屬於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巴西是南美洲工農業最發達的國家。阿根廷為重要的小麥出口國,牛肉、羊毛等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突出地位。 南美洲的經濟雖有較大發展,但農礦產品仍然是主要的出口商品。能源礦產以石油最為重要,金屬礦產以鐵、銅、鋁土為多。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經濟作物占絕對優勢,大量出產咖啡、香蕉、蔗糖、棉花、可可等。多數國家的糧食生產不能滿足本國的需要。
美洲的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白種人來自歐洲,黑人來自非洲。歐洲殖民者來到美洲之後,又從非洲販運來大量黑人作為勞動力。
來自歐洲和其他國家逐漸成為北美洲人口的主體,美國和加拿大是典型的移民國家。 南美洲是世界上人種族成分非常復雜的大洲,號稱「世界人種大熔爐」。由於不同種族的人長期通婚,形成了一系列的混血種人。
美洲大陸是一塊整體,人們在美洲大陸中部中美地峽的最狹窄部位開鑿了巴拿馬運河,習慣上把它作為劃分北美洲與南美洲的界線。該運河全長81。3千米 被稱為「新大陸」的大洲是美洲,位於西半球。
15─17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是由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的。 美洲和亞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穿過他的三線是指亞洲和美洲界線、俄羅斯和美國的國界線、國際日期變更線。
中美地峽是指墨西哥以南哥倫比亞以北的狹長陸地,又稱為「中美洲」。
中美地峽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本區重要的經濟部門是農業,主要種植熱帶經濟作物。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歷史上長期受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統治,目前通行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
世界第一大島嶼是格陵蘭島,上面覆蓋的冰川面積僅次於南極洲。
⑨ 區域地理之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的資料
http://xz8.2000y.net/mb/2/ReadNews.asp?NewsID=342125
很全的 還有要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