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地理位置描述
Ⅰ 海南的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
認識一個區域的地理位置,應主要從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三個方面來說明.根據題意.
故選:B.
Ⅱ 海南的地理位置 自然 人文特徵
地理位置: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位於東經108°37′-111°05′,北緯3°30'~20°18',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是我國跨緯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自然特徵:
海南地處熱帶,土地總面積35354平方千米.森林面積1714700公頃.森林覆蓋率 達51%。熱帶天然林約佔全省森林面積一半的。
年平均氣溫23-25℃,最冷的2月平均16-20℃,最熱的8月為35-39℃,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長夏無冬。地形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歌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海南島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北部的南渡江長314千米;西部的昌化江長230千米;東部的萬泉河長162千米。海南島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庫居多,著名的有松濤水庫、牛路嶺水庫、大廣壩水庫和南麗湖等。
人文特徵:
海南省2008年末常住人口為864.73萬人,有漢族、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 ,五指山區的黎村苗寨,篝火歡歌,充滿著濃郁的民族風情。
Ⅲ 海南省地圖的地理位置
海南省,簡稱瓊,別稱瓊州,位於中國南端。海南省是中國國土面積(陸地面回積加海洋面答積)第一大省,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省級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島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海南省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對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Ⅳ 說出海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海南在我國南部,向北與雷州半島相望,向南是南沙群島,地處內我國與西歐、非洲、西容亞海上貿易航線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2.夏天曬鹽,盛行東南風,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的(海水比熱比沙土高,升溫慢,在海上形成高壓。
3. 1在我國石油運輸線上,石油來源方便
2靠近東南亞,而東南亞有大量石油
3海運便捷,易於運輸
4.不可行
雖然海南擁有大量林木資源,但都是熱帶植物,砍伐會導致生態失衡。造紙廠排出的廢水回污染周邊海水。
Ⅳ 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如題 謝謝了
海南島是一個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海島。在地質時期,海南島原與華夏大陸相聯,生斷陷形成的島嶼。 早古生代時(距今5.7億年前—4.4億年前),雷州半島與海南島地區是一個沉降帶。加里東造山運動使雷瓊地區上升成陸,形成以北東方向為主的一系列斷裂褶皺帶,使早古生代沉積的地層發生了質變。到晚古生代(距今4.4億年前— 2.3億年前),海南島陸塊相對穩定。但印支運動又促使岩漿活動強烈,形成現在海南島廣泛分布的花崗岩體,構成了山地,也築成了海南島的基礎。後來的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又使這個花崗岩穹窿發生強烈的斷裂,形成幾條大的東西向斷裂帶,使斷裂以南大約三分之二的區域抬升,稱為海南構造隆起,且1億多年以來一直在上升;斷裂以北發生下陷,稱為雷瓊凹陷。然而,在第四紀以前(250萬年前),海南島和雷州半島還連在一起,在地質構造上屬華夏地塊的延伸部分。到了大約更新世(距今250萬年前—l.5萬年前)中期,由於火山活動,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發生了斷陷,變成了瓊州海峽,才使海南島與大陸分開。以後海平面多次升降又使海南島與大陸多次分離和相連,到第四紀冰期結束,海平面大幅度上升,才形成瓊州海峽和海南島現在的形態。 地質構造運動引起的海南構造隆起是海南島中部不斷抬升,逐漸形成了現在海南島的地貌特徵;山地位於中央,丘陵、台地、平原依次環繞四周。海南島平均海拔 20米。500米以上的山地佔全島的25%,100米以上的平原、台地佔三分之二。
滿意請採納
Ⅵ 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和相關數據。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其位於我國南部,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具體為:
1、海南地理位置。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8°37′—111°03′,北緯18°10′—20°10′之間。
2、海南氣候。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里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7℃,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為8200℃,最冷的一月份溫度仍達17~24℃,年光照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
3、海南地形。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
4、海南雨水情況。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1639毫米,有明顯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總降水量達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鋒面雨、熱雷雨和台風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為少雨季節,僅佔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節乾旱常常發生。
5、海南日照情況。海南島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終年太陽高度角大。夏至前後有兩次太陽位於天頂,正午時,太陽高度角在84°45′~86°45′;即使在冬至日,正午時,太陽照射的高度角也在46°05′到48°05′。各地夏至與冬至的晝長相差很小,因而,太陽輻射能相當豐富,日照充足,年太陽輻射總量為4600~58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時數在1793~2590小時.為熱帶氣候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海南島位於東亞季風區,受季風影響較為明顯。東風帶系統和西風帶系統對其均有影響。
6、海南氣溫。海南各地的年平均氣溫為22.5~25.6℃,以中部的瓊中最低,南部的三亞最高。等溫線向南彎曲呈弧線分布,從中部山區向四周沿海遞增,23℃等溫線在中部山區閉合。由於海洋的調節,海南氣溫年變差普遍較小,多數地區為8~10℃,三亞最小(7.6℃)。普遍比中國大陸地區低5~10℃。
Ⅶ 說說海南島地理位置特點
海南島位於我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隻雪梨,橫卧在碧波萬版頃的南海之上權.
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餘公里,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里,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瓊州海峽寬約20公里,是海南島和大陸間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灣和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由於鄰近大陸,加之島內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
Ⅷ 海南島地理位置的主要特徵
海南島應該是熱帶季風氣候,那裡熱帶季風發達,一年內風向變化明顯。當熱帶版大陸氣團權控制時氣候少雨,而當赤道低壓氣團控制時,降水充沛,那裡還有熱帶氣旋雨,所以年降水量較大,海南降雨從3,4月開始10月才結束那。那裡全年高溫,年平均氣溫20度以上。
海南島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四面環海,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是我國難得的一塊熱帶寶地。這里光熱豐富,濕熱同季,雨量充沛,夏長無冬,終年宜農。具有發展橡膠等多種熱帶作物,多層熱帶林木,多種熱帶魚類,多熟熱帶農業的得天獨厚條件。盡管有些不利因素,但只要按照自然規律,趨利避害,合理調控,熱帶土地資源的優勢就能
Ⅸ 海南的地理位置是什麼
位於海南島北部;地跨北緯19°23'――20°0',東經109°――110°15'。北部瀕臨瓊州海峽,隔海與雷版州半島相望,海域面權積1100平方公里。毗鄰省會海口市,東接瓊山市、定安縣,西靠臨高縣、儋州市,南與屯昌縣、瓊中縣接壤,總面積2067.6平方公里。東西寬56.25公里,南北長70公里。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丘陵山地,中部為河積平原,北部為台地和海積平原。
Ⅹ 三亞的地理位置
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地理坐標介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
三亞是海南省下轄地級市, 三亞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千米,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千米。東西長91.6千米,南北寬51公里,下轄四個區。2018年,全市年末戶籍人口614647人,聚居了漢族、黎族、苗族等20多個民族。
三亞是具有熱帶海濱風景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又被稱為「東方夏威夷」。2016年6月14日,中國科學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三亞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位居第三。
(10)海南的地理位置描述擴展閱讀:
三亞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三亞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58.65千米,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
2、氣候
三亞地處低緯度,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5.7°C,氣溫最高月為6月,平均28.7°C;氣溫最低月為1月,平均21.4°C。全年日照時間253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347.5毫米。
3、水文
三亞市境內有中、小河流12條,集雨面積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寧遠河、藤橋河;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三亞河、大茅水、龍江河;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下的有九曲水、六道水、燒旗水、文昌水、東溝溪、茅彭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