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蝗蟲生長的地理環境
㈠ 撒哈拉沙漠適於蝗蟲生長的氣候特點
和撒哈拉沙漠地區的大面積非正常降水密切相關。充沛的雨水,讓沙漠蝗蟲的蟲卵得到孵化,而雨水讓沙漠植被生長茂密,又為沙漠蝗蟲幼蟲提供了食物
㈡ 蝗蟲的生活習性
蝗蟲的生活習性:
1、成蟲與蝗蝻的食性相同,均為植食性,而且成蟲期補充營養強烈,約佔一生總食量的75%以上。它們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葉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將大面積植物的葉片和花蕾食光,造成農林牧業重大經濟損失。
2、蝗蟲以植物葉片為食,喜食蘆葦、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類植物,蝦須草和海蓬子。一些蝗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吃昆蟲屍體,甚至連同類的屍體都吃。
3、蝗蟲沒有集群和遷移的習性,常生活在一個地方,一般分散在田邊、草叢中活動,吃的是禾本科植物,所以也會對水稻和豆類農作物有一定的危害。
4、有些蝗蟲通常都是雄性的用翅膀發出「音樂」來吸引配偶,並告訴別的雄蝗蟲離開這里。不同種類的蝗蟲發出「音樂」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它們有的用後腿上的尖叉刮擦前翼的邊發出聲音,或者讓翅膀相互磨擦發出聲音。
(2)適合蝗蟲生長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蝗蟲的防治方法:
1、興修水利,做到旱澇無災。
2、做到大面積荒灘墾荒種植,改變蝗蟲的棲息環境,減少發生基地的面積。
3、植樹造林,改變蝗區小氣候,減少飛蝗產卵繁殖的適生場所。
4、提高耕作和栽培技術,達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變作物的布局,減少蝗害。
5、保護和利用當地蝗蟲的天敵。蝗蟲的天敵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鳥、真菌、病毒、線蟲、捕食性的甲蟲、寄生性的蜂類、寄生蠅類等。
㈢ 螞蚱的生活環境是什麼
蝗蟲(locust)數量極多,生命力頑強,能棲息在各種場所。在山區、森林、低窪地區、半乾旱區、草原分布最多。植食性。 大多數是作物的重要害蟲。在嚴重乾旱時可能會大量爆發,對自然界和人類形成災害。 幼蟲只能跳躍,成蟲可以飛行,也可以跳躍。大多以植物為食物。 人們常說的螞蚱只是蝗蟲的幼蟲,並不是單獨的物種。 另有一種常見昆蟲草蜢,又名蚱蜢,在中國北方也稱螞蚱,屬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蝗科,蚱蜢亞科。俗稱扁擔勾。常易同蝗蟲幼蟲混淆。
螞蚱的適宜發育溫度為25~32℃,相對濕度為85%~92%,土壤含水量15%~18%,低於14℃或高於40℃時,螞蚱逐漸停食死亡。在氣溫達到28~30℃時,螞蚱卵開始孵化,先准備無毒土壤和鋸末粉按1∶2攪拌,含水量為20%~30%,鋪3~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實,然後將螞蚱卵布於土上,蓋上約1厘米厚的混合土。最後,器皿上再罩上一層薄膜,每半天檢查1次,發現小螞蚱後,用軟毛刷將其刷到棚內的食物上,經10~15天孵化出小螞蚱。剛出土的小螞蚱喜食鮮嫩的麥苗、玉米苗、雜草等單子葉植物,但食量很小。1~3齡的螞蚱應注意防雨,螞蚱從出土到成蟲約需27~35天,這期間每5~7天蛻1次皮,共蛻5次;5齡以後的螞蚱逐漸開始交配產卵,每隻螞蚱約產卵70~100粒。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螞蚱有喜歡群居和遷飛性,所以螞蚱羽化後至產卵前應給予適當的干擾,令其遷飛,以便提高產卵數量和質量。產下的卵在上凍前應在產卵區加蓋一些麥糠、雜草等保溫、保濕,防止凍裂。生長期的成年螞蚱如果不做種要及時出售。
㈣ 螞蚱的生活環境
蝗蟲數量極多,生命力頑強,能棲息在各種場所。在山區、森林、低窪地區、半乾旱區回、草原答分布最多。
㈤ 螞蚱喜歡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
蝗蟲(locust)數量極多,生命力頑強,能棲息在各種場所。在山區、森林、低窪地區、半乾旱區、草原分布最多。植食性。大多數是作物的重要害蟲。在嚴重乾旱時可能會大量爆發,對自然界和人類形成災害。幼蟲只能跳躍,成蟲可以飛行,也可以跳躍。大多以植物為食物。人們常說的螞蚱只是蝗蟲的幼蟲,並不是單獨的物種。另有一種常見昆蟲草蜢,又名蚱蜢,在中國北方也稱螞蚱,屬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蝗科,蚱蜢亞科。俗稱扁擔勾。常易同蝗蟲幼蟲混淆。
螞蚱的適宜發育溫度為25~32℃,相對濕度為85%~92%,土壤含水量15%~18%,低於14℃或高於40℃時,螞蚱逐漸停食死亡。在氣溫達到28~30℃時,螞蚱卵開始孵化,先准備無毒土壤和鋸末粉按1∶2攪拌,含水量為20%~30%,鋪3~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實,然後將螞蚱卵布於土上,蓋上約1厘米厚的混合土。最後,器皿上再罩上一層薄膜,每半天檢查1次,發現小螞蚱後,用軟毛刷將其刷到棚內的食物上,經10~15天孵化出小螞蚱。剛出土的小螞蚱喜食鮮嫩的麥苗、玉米苗、雜草等單子葉植物,但食量很小。1~3齡的螞蚱應注意防雨,螞蚱從出土到成蟲約需27~35天,這期間每5~7天蛻1次皮,共蛻5次;5齡以後的螞蚱逐漸開始交配產卵,每隻螞蚱約產卵70~100粒。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螞蚱有喜歡群居和遷飛性,所以螞蚱羽化後至產卵前應給予適當的干擾,令其遷飛,以便提高產卵數量和質量。產下的卵在上凍前應在產卵區加蓋一些麥糠、雜草等保溫、保濕,防止凍裂。生長期的成年螞蚱如果不做種要及時出售。
㈥ 蝗蟲能適應乾旱環境的原因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乾旱的環境對它們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因為蝗蟲將卵產在土壤中,土壤比較堅實,含水量在10%~20%時最適合它們產卵。
乾旱使蝗蟲大量繁殖,迅速生長,釀成災害的緣由有兩方面。一方面,在乾旱年份,由於水位下降,土壤變得比較堅實,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蟲產卵數大為增加,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粒卵。同時,在乾旱年份,河、湖水面縮小,低窪地裸露,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另一方面,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較快,而且生殖力較高。
相反,多雨和陰濕環境對蝗蟲的繁衍有許多不利影響。蝗蟲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會延遲蝗蟲生長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陰濕的環境還會使蝗蟲流行疾病,而且雨雪還能直接殺滅蝗蟲卵。另外,蛙類等天敵增加,也會增加蝗蟲的死亡率。
蝗蟲在後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觸碰時,蝗蟲就會改變原來獨來獨往的習慣,變得喜歡群居。蝗蟲通常膽小、喜歡獨居,危害有限。但它們有時候會改變習性,喜歡群聚生活,最終大量聚集、集體遷飛,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災,對農業造成極大損害。牛津大學的科學家說,他們對處於獨居階段的沙漠蝗蟲進行試驗,反復觸碰蝗蟲身體的多個部位,以尋找是否有某些觸覺因素使蝗蟲改變習性。結果發現,當蝗蟲後腿的某個部位受刺激之後,它們就會突然變得喜愛群居,而觸碰身體其它部位如觸角、嘴部或腹部都不會有這種效果。
科學家認為,在某一自然環境中偶然聚集的蝗蟲後腿彼此觸碰,可能導致其改變習性,開始成群生活,其成員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進而形成蝗災。如果能發現到底是哪些化學信號刺激了蝗蟲的神經系統促使其行為發生改變,就可能研製出防止蝗蟲群聚的新型農葯。
蝗蟲的大爆發特別易在天旱和森林過量砍伐之後出現。蝗蟲
適應乾旱的能力很強,這是因為其他昆蟲和鳥類在此情況下都不
能生存,而且能造成蝗蟲疾病的一種絲狀菌被抑制,故而使其數
量大增。此外,乾旱還使蝗蟲喜食的禾本科植物生長受到限制,
因此,凡是遇有好食物時,蝗蟲便蜂擁而至。故而,這種地方的
蝗蟲密度極高,逐漸形成集團化行動。
㈦ 蝗蟲的生活環境
蝗蟲喜歡成群活動,與它們的產卵習性有很大關系。當雌蝗產卵時,它們對產卵場所有比較內嚴格的選擇,一般以容土質堅硬,並含有相當濕度,有陽光直接照射的環境最為適宜。在廣闊的田野里,能符合這種條件的地區比較少,因此,它們往往在一個面積不太大的范圍內,大批地集中產卵,再加上這小區域里的溫濕度差異很小,使卵孵化整齊劃一,以至蝗蟲的幼蟲一開始就形成了互相靠攏、互相跟隨的生活習性。
㈧ 老鼠和蝗蟲的地理分布,蝗蟲對地里的喜好
滿意答案
鼠
除了人為擴散的種類外,鼠科的自然分布則只限於舊大陸,其中有不少種類分布局限,也有一些種類瀕於滅絕或者已經滅絕。鼠科有兩個分布中心,一個分布中心是亞洲南部到大洋洲一帶,其中以南洋群島屬種最為豐富,另一個分布中心是非洲,其種類少於上一地區。這兩個地區分別擁有各自的屬種,只有小鼠屬Mus等極少數為兩個地區所共有。除了隨著人類傳播的幾種家鼠以外,鼠科只有姬鼠屬Apodemus和巢鼠屬Micromys兩個屬可見於歐洲和亞洲北部,擬家鼠Rattus rattoides等少數種類分布於亞洲其它地區以外,鼠科的其它種類均局限於這兩個地區,其中巢鼠屬僅巢鼠Micromys minutus(左圖)一種,分布於歐亞大陸廣大地區,體小輕盈,是體型最小的嚙齒類之一,尾部具纏繞性,可以在禾草上攀爬,又稱舊大陸禾鼠,與新大陸倉鼠類真正的禾鼠相對應。鼠科成員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形態和習性都比較多樣化。典型的鼠科成員形態和習性與家鼠類似,但也有些則有較大區別,如澳洲的澳洲水鼠Hydromys chrysogaster體型較大,體重可達一公斤,半水棲性,以魚和其它水生動物為食;澳洲的竄鼠Notomys為雙足跳躍行動,主要生活於荒漠地帶,類似美洲的更格盧鼠;非洲的刺鼠Acomys、琉球群島的琉球刺鼠Tokudaia和從睡鼠亞科移入的刺睡鼠(刺毛鼠)Platacanthomys等身上的毛成為了有保護作用的棘刺;還有不少種類適應樹棲生活。鼠科中光是鼠屬一個屬內就有水棲、樹棲以及有刺成員等多種不同的成員。鼠屬Rattus是嚙齒類最大的一個屬,也是最混亂的一個屬,有人認為超過180種,是哺乳動物的最大一屬,也有人將一些成員合並或移出,只剩下分布基本限於東南亞和大洋洲的大約80種,種類少於食蟲目麝鼩屬,但即使這樣,仍然是嚙齒目的最大一屬。
蝗蟲
數量極多,生命力頑強,能棲息在各種場所。在山區、森林、低窪地區、半乾旱區、草原分布最多。
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乾旱的環境對它們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因為蝗蟲將卵產在土壤中,土壤比較堅實,含水量在10%~20%時最適合它們產卵。
乾旱使蝗蟲大量繁殖,迅速生長,釀成災害的緣由有兩方面。一方面,在乾旱年份,由於水位下降,土壤變得比較堅實,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蟲產卵數量大為增加,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粒卵。同時,在乾旱年份,河、湖水面縮小,低窪地裸露,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另一方面,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較快,而且生殖力較高。
相反,多雨和陰濕環境對蝗蟲的繁衍有許多不利影響。蝗蟲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會延遲蝗蟲生長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陰濕的環境還會使蝗蟲流行疾病,而且雨雪還能直接殺滅蝗蟲卵。另外,蛙類等天敵增加,也會增加蝗蟲的死亡率。
㈨ 半干不濕的土地叫啥(術語)就是適合蝗蟲生長的那種
應該是叫退水區域有利於蝗蟲的繁殖。
在乾旱年份,由於水位下降,版土壤變得比較堅實,權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蟲產卵數大為增加,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000~5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粒卵。同時,在乾旱年份,河、湖水面縮小,低窪地裸露,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另一方面,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較快,而且生殖力較高。相反,多雨和陰濕環境對蝗蟲的繁衍有許多不利影響。蝗蟲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會延遲蝗蟲生長和降低生殖力